第3章习题及答案(3-5)未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交流电路习题及答案
I 。求: I 1 、 2 和 U 。 5 30 A
图3.17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图3.15
第 3 章
交 流 电 路
3.5.5
在图3.18(教材图3.09)所
示电路中,已知 R X C , U 220V 总电压 U 与总电流 I 相位相同。
3.8.1 在图3.25(教材图3.14)所示电路中, 80 , R
C 106 F , L 63.7 mH ,U 220 0 V 。
求:(1)f= 50Hz时的
I、I C
I 和 IC
I 、L ;
(2)f 为何值时,I 最小,这时的
和 I L 是多少?
图3.25
2.3698.27
B 8 45 A 8 j6 j 190
8 j 6 8 135
2.34 j 0.34
2.368.28
8 j 6 5.66 j 5.66
返 回
上一题
上一页
下一题
第 3 章
交 流 电 路
3.3.1 在图3.6(教材图3.01)所示 电路中,已知 R 100 , L 31.8 mH, C 318 F, 求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分别为50 Hz、100 V 和1 000 Hz,100 V两种情况下,开关 S 合向 a、b、c 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并 计算各元件中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图3.6
【解】 本题目的是为了熟悉 R、C、L 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即熟悉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数字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3章
故上边带信号为 SUSB(t)=1/2m(t) coswct-1/2m’(t)sinwct
10
《通信原理》习题第三章
=1/2cos(12000πt)+1/2cos(14000πt)
下边带信号为
SLSB(t)=1/2m(t) coswct+1/2m’(t) sinwct =1/2cos(8000πt)+1/2cos(6000πt) 其频谱如图 3-2 所示。
ω (t ) = 2*106 π + 2000π sin 2000π t
故最大频偏 (2)调频指数
∆f = 10* mf = 2000π = 10 kHZ 2π
∆f 103 = 10* 3 = 10 fm 10
故已调信号的最大相移 ∆θ = 10 rad 。 (3)因为 FM 波与 PM 波的带宽形式相同,即 BFM = 2(1 + m f ) f m ,所以已调信号 的带宽为
《通信原理》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习题 3.1 设一个载波的表达式为 c(t ) = 5cos1000π t ,基带调制信号的表达式为: m(t)=1+ cos 200π t 。试求出振幅调制时已调信号的频谱,并画出此频谱图。 解:
s(t ) = m(t )c(t ) = (1 + cos 200πt )5 cos(1000πt )
因为调制信号为余弦波,设
B = 2(1 + m f ) f m ∆f = 1000 kHZ = 100 m'2 (t ) =
2
,故
m' (t ) = 0,
m2 1 ≤ 2 2
则:载波频率为 边带频率为 因此
高等数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练习题一、填空1、设常数,函数在内零点的个数为 22、3、曲线的拐点是(1,4).4、曲线的拐点是 (0, 0)5、.曲线的拐点是.6、217、38.9、函数xxe y =的极小值点是 ____1-=x ______10、函数x x e y xcos -+= 在 []π,0上的最小值是 011.=-→xe x x 1limsin 0 1 二、选择1、设,则有( B )实根.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无 2、的拐点是( C ) A. BC.D.3.( B )A 、B 、C 、D 、4.( B )A、B、C、D、5.( C ) A、 B、C、 D、6.( A )A、 B、 C、 D、7.AA、B、C、D、8.DA、 B、C、 D、9.( C )A、B、C、 D、10.函数( C )A、0B、132C、120D、6011.( B )A、B、C、D、12.(B)A、B、C 、D 、13.设在=2处 ( A )A. 连续B.不连续C. 可导D.不存在极限14.( B )A 、B 、C 、D 、15.设,则 ( C )A. 0B. 1C.-1.D. 2三、计算与证明:1、解:⎪⎭⎫ ⎝⎛--→x e x x 111lim 0()11lim 0-+-=→x x x e x e x 11lim 0-+-=→x x x x xe e e 2121lim lim 00-=+-=++-=→→x xe e e e x x x x x x2、()()()()2000ln 1ln 111lim lim lim ln 1ln 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00111lim lim 221x x x x x x x →→-+==+ 12=3、2ln lnarctan 2lim arctan lim xx x x x x eππ⎛⎫+ ⎪⎝⎭→+∞→+∞⎛⎫= ⎪⎝⎭解:112ln ln arctan 2arctan 1112lim limx x x x x xx eeπ⋅++-→+∞→+∞==2eπ-=4、1)1(1lim 11)1(1lim cot )11ln(lim22=++=+-+-=++∞→+∞→+∞→x x x x x x x arc x x x x5、解:x x x e e x x x sin 2lim 0----→= xe e x x x cos 12lim 0--+-→ =x e e x x x sin lim 0-→-=x e e x x x cos lim 0-→+=26、解 x x x sin 0lim +→=xx x e ln sin 0lim +→而+→0lim x x x ln sin =+→0lim x x x ln =+→0lim x x x 1ln =+→0lim x 211xx-=+→0lim x )(x -= 0 故x x x sin 0lim +→=10=e 7、解:原式=30sin lim x x x x -→=203cos 1lim xx x -→=x x x 6sin lim 0→=618、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解:定义域为(,)-∞+∞, 212363(2),0,0,2,y x x x x y x x ''=-=-===令得 列表如下:x (,0)-∞0 (0,2)2 ∞(2,+)y' + 0 - 0 + y↑1↓-3↑(,0)-∞∞所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及(2,+),单调减区间为(0,2),…01-x x =当时取极大值,当=2时取极小值3.9、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及极值和凹凸区间。
蒋立源编译原理第三版第三章习题与答案(修改后)
{2} a ={4} a ={1}, {2} b ={4} b ={4}
所以 2 和 4 不可区分, 故子集 {S,B} 已不能再分裂。此时 π 2=π 1 ,子集分裂的过程宣告
结束。
( ⅳ) 现选择状态 2 作为 {2,4} 的代表, 将状态 4 从状态转换图中删去, 并将原来引
至 4 的矢线都引至 2,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最小化后的 所示。
但
{1}
b=
故 1 和 2 可区分,于是便得到下一分划
π1: {1}, {2}, {3}
此时子集已全部分裂,故最小化的过程宣告结束, M′即为状态数最小的 DFA。
(3) 将 NFA M确定化后得 DFA M′,其状态转换矩阵如答案图 3-4-(3) 之 (a) 所示, 给各状态重新命名,即令:
[S]=1, [A]=2, [S,B]=3 且由于 3 的组成中含有 M的终态 B,故 3 为 DFAM′的终态。于是,所构造之 DFAM′的 状态转换矩阵和状态转换图如答案图 3-4-(3) 之(b) 及(c) 所示。
答案图 3-3
a, b C
(2) 相应的 3 型文法为:
( ⅰ ) S →aA|bS
A→aA|bB| b
B→ aB|bB|a|b
( ⅱ) S →aA|bB| a
A→bA|aC| a|b
B→aB|bC| b
C→ aC|bC|a|b
( ⅲ) S →aA|bB| b A→aB|bA| a
B→aB| bB|a|b
示。
a
b
ab
[S]
[Z]
[R,U]
1
[Z]
2
[R,U] [S,X]
[Z]
342
[S,X] [Z] [R,U,Y]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答案(第3章)
而对于数字彩色电视机,相当不错了。如果不提高数据率,还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或刷新速 率,来换取色彩数的提高,但这也不实用的方法。
已知视频带宽 B=5MHz,所以有 5=P/105,则每行的像素数 P=5x105=525。 然而,通常 CCIR-M/NTSC 制式每行只约有 450 像素,带宽 B=P/105=450/105=4.3MHz (实 际技术指标 4.2Hz) 。 带宽由 4.2MHz 增加到 5MHz 时,水平分辨率约增加 75 像素,增幅 16.7%。 (2)计算垂直分辨率的增幅 由于信号最高频率 fH=5MHz,即最短的信号周期 1/fH=0.2υs。 又因为每个最短周期包含 2 个像素,则有 225 周期/行。那么,每行扫描时间为 0.2υs×225=45υs。加上水平回扫 11υs,每行往返扫描时间为 56υs ,即 56x10-6 s, 假定每屏 V 行,每秒扫描 30 场(帧、屏),则每秒扫描行数为 30V。 因此对于画面刷新,有 30V×56x10-6 = 1s,V = 595 行/屏。目前 NSTL 制式每行只有 525 行。垂直分辨率增加了 70 行,增幅 13.3%。
cos 2 t = cos t cos t = 1 (cos 2t + cos 0) = 1 (cos 2t + 1)
2
2
所以, f (t) = (10 cos t)2 = 100 cos 2 t = 50 + 50 cos 2t
成本会计第三章课后练习题题目以及答案
成本会计第三章课后练习题题⽬以及答案1、某⼯业企业⽣产甲、⼄两种产品,共同耗⽤A和B两种原材料,耗⽤量⽆法按产品直接划分。
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料10千克,B料5千克;⼄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单间消耗定额为:A料4千克,B料6千克。
甲、⼄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A料1782千克,B料1717千克。
原材料计划单价为:A料2元,B料3元。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要求:按定额消费量⽐例分配甲、⼄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编制原材料费⽤分配表和会计分录。
思考:原材料费⽤按定额消耗量⽐例分配⽐例分配较按定额费⽤⽐例分配有何优缺点?它们各⾃使⽤什么样的情况?2、某企业设有修理、运输两个辅助⽣产车间,本⽉发⽣辅助⽣产费⽤、提供劳务量如下:运输车间修理车间辅助⽣产车间元待分配辅助⽣产费⽤2000019000元公⾥40000劳务供应数量20000⼩时⼩时修理车间1500耗⽤劳务数1000⼩时运输车间量公⾥3000016000⼩时基本车间公⾥⼩时30008500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辅助⽣产费⽤:采⽤交付分配法,计算分配辅助⽣产费⽤(列⽰计算过程)要求分配表和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辅助⽣产车间费⽤分配表(交互分配法)项交互分对外分运合修合修运辅助车间名待分配辅助⽣产费劳务供应数费⽤分配率(单位成本耗⽤数修理辅助⽣产分配⾦间耗耗⽤数运输分配⾦耗⽤数基本⽣产车间⽤分配⾦额企业管理部门耗耗⽤数量⽤分配⾦额分配⾦额合计思考:对该分配⽅法如何评价?采⽤该分配⽅法时为什么“辅助⽣产成本”科⽬的贷⽅发⽣额会⼤于原来的待分配费⽤额?3、某⼯业企业辅助⽣产车间的制造费⽤通过“制造费⽤”科⽬核算。
有关资料如下:辅助⽣产费⽤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要求:采⽤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产费⽤(列出计算分配过程)并填制辅助⽣产费⽤分配表和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思考:⽐较计划成本分配法与其他辅助⽣产费⽤分配⽅法,其有点何在?适⽤条件怎样?第3章费⽤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按定额消耗量⽐例分配原材料费⽤(1)甲、⼄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局部解剖学》第三章胸部复习题及答案
《局部解剖学》第三章胸部复习题及答案A1型题1.关于右迷走神经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在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之间入胸腔B.沿气管右侧下行至肺根后方C.下行至食管前方分散形成食管前丛D.在丛的下端汇集成迷走神经前干,随食管入腹腔E.右迷走神经行经主动脉弓前方时,发出右喉返神经答案:B2.关于左迷走神经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在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锁骨下静脉之间入胸腔B.向下越过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发出左喉返神经C.至左肺根前方D.下行至食管前面分散形成左食管丛E.至食管下端汇合成迷走神经左干,随食管穿膈食管裂孔入腹腔答案:B3.关于肋间神经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在肋角和腋中线之间,肋间血管、神经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B.仅分布于胸壁肌肉及皮肤C.走行于肋间外肌与肋间内肌之间D.在肋间隙前、后部直接与其内面的壁胸膜相贴E.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从脊柱至肋角之间的走行恒定答案:A4.胸前、外侧区肌由胸肌和部分腹肌组成,由浅至深可分为4层,属于第1层的肌是A.胸大肌B.胸小肌C.前锯肌D.肋间肌E.胸横肌答案:A5.胸前、外侧区肌由胸肌和部分腹肌组成,由浅至深可分为4层,属于第2层的肌是A.胸大肌B.腹外斜肌C.前锯肌D.肋间肌E.胸横肌答案:C6.胸前、外侧区肌由胸肌和部分腹肌组成,由浅至深可分为4层,属于第3层的肌是A.腹外斜肌B.腹直肌上部C.前锯肌D.肋间肌E.胸横肌答案:D7.胸前、外侧区肌由胸肌和部分腹肌组成,由浅至深可分为4层,属于第4层的肌是A.腹外斜肌B.腹直肌上部C.前锯肌D.肋间肌E.胸横肌答案:E8.关于胸廓内动脉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起自锁骨下动脉第2段的下面B.向下经锁骨下静脉的后方,紧贴胸膜顶前方入胸腔C.沿胸骨侧缘外侧约2 cm下行D.至第5肋间隙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E.沿途发出心包膈动脉,与迷走神经伴行,分布于心包和膈答案:B9.关于胸内筋膜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膜B.衬于肋骨和肋间隙的内面C.此膜与壁胸膜紧密相贴,脊柱两侧较发达D.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部并增厚称胸膜上膜,对胸膜顶有固定和保护作用E.向下覆盖于膈的上面,称为膈筋膜答案:D10.关于膈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一平坦的薄肌B.中央部为肌纤维,与心包愈者C.隔着胸腔与肺底相邻D.下面右半与右半肝和部分肝左叶相邻E.左半与肝左外叶、胃和肾相邻答案:D11.关于肋膈隐窝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胸膜腔最低部分B.由脏胸膜和壁胸膜返折形成C.当深吸气时肺下缘能伸入其内D.由胸壁和膈围成E.通常不含浆液答案:A12.关于胸膜下界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为膈胸膜与纵隔胸膜的返折线B.右侧起自第5胸肋关节后方C.在锁骨中线与第7肋相交D.在腋中线与第9肋相交E.在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近后正中线处平第 12胸椎棘突答案:E13.关于支气管动脉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起自肺动脉或右肋间后动脉B.与支气管分支伴行C.仅布于各级支气管壁D.为肺的功能性血管E.共1~3支,粗短答案:B14.关于肺静脉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属于后纵隔的结构B.通常有两条C.肺上静脉收集肺上叶的血液D.其分支与肺动脉各级分支伴行E.是功能血管答案:E15.关于肺根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由前向后为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和肺下静脉B.自上而下左肺根为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肺下静脉C.下方有肺韧带D.右肺根下方有食管下三角E.右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答案:C16.关于肺动脉干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起自左心室B.平第5胸椎高度分为左、右肺动脉C.左肺动脉在胸主动脉前方,左主支气管后上方进入肺门D.右肺动脉经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下方入肺门E.左、右肺动脉在肺内伴随肺静脉反复分支答案:D17.上纵隔的器官由前向后大致可分为三层,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前层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等B.前层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头臂干和上腔静脉等C.中层为主动脉弓、肺动脉、膈神经和迷走神经D.中层为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肺动脉、膈神经和迷走神经E.后层主要有气管、食管、胸导管、右喉返神经和左喉返神经答案:A18.关于上腔静脉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位于上纵隔中部B.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2胸肋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C.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D.右侧为右迷走神经E.后方有食管和奇静脉答案:C19.关于主动脉弓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右前方与右纵隔胸膜相邻B.下方有肺动脉、动脉韧带和左喉返神经C.后上方有左头臂静脉D.上缘由左向右为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E.右后方与左迷走神经和左膈神经相邻答案:B 20.关于动脉韧带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连于肺动脉干与升主动脉之间B.由肌纤维束构成C.来源于动脉圆锥D.是动脉导管闭锁的遗迹E.为动脉韧带三角的后界答案:D21.关于纵隔右侧面观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右喉返神经在主动脉弓下缘发出B.右膈神经经上腔静脉、肺根后方下行C.右迷走神经沿气管右侧、肺根前方下行D.肺根后方有食管、奇静脉和右交感干E.右肺根的后方为下腔静脉答案:D22.关于纵隔左侧面观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左肺根上方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B.左肺根后下方为心包形成的隆凸C.左肺根后方有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下行D.左肺根前方有左迷走神经E.左肺根前方有内脏大神经答案:A23.位于中纵隔内的结构是A.迷走神经B.气管C.胸主动脉D.头臂静脉E.膈神经答案:E24.关于心包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前壁直接与第4~6肋软骨前部及胸骨下半相邻B.与膈中心键之间有一疏松结缔组织间隙C.后壁与左心房后壁之间为心包横窦D.后壁与食管、胸主动脉毗邻E.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之间为心包腔答案:D25.关于后纵隔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位于心包与胸椎之间B.内含胸交感干C.食管在其内垂直下行D.内含心包膈动脉E.左、右迷走神经分别行于食管的左、右侧答案:B26.关于气管胸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位于上纵隔前部B.上端于胸骨角平面与气管颈部相续C.右前有右膈神经、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等D.后外有喉返神经E.左侧有左膈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答案:D27.关于食管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位于上纵隔和中纵隔内B.肌层全为平滑肌C.全长均被浆膜覆盖D.食管仅由主动脉胸部的分支供血E.下段是肝门静脉和上腔静脉系的吻合区答案:E28.关于食管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胸段全程沿中线下行B.第6胸椎以下在胸主动脉前方下行C.至第10胸椎高度穿膈食管裂孔D.在第5胸椎以上与左心房相邻E.在第4、5胸椎高度右主支气管跨越向左答案:C29.关于食管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后方有食管后隐窝,内有奇静脉、胸主动脉等B.仅在两侧与胸膜有关C.右侧完全与胸膜相邻D.右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突至食管后方达中线E.左侧在主动脉弓以至第7胸椎以上与胸膜有关答案:D30.关于食管后间隙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即食管后隐窝B.是指左、右侧纵隔胸膜形成食管系膜处的间隙C.是指食管与脊柱之间的间隙D.在第4胸椎以上,此间隙内有奇静脉和胸导管E.在第5胸椎以下,此间隙仅有少量结缔组织答案:C31.关于胸导管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在后纵隔右侧为食管B.经膈主动脉裂孔入后纵隔C.在后纵隔左侧有奇静脉D.在上纵隔后方有左锁骨下动脉E.至第5胸椎高度弓形向前上注入左静脉角答案:B32.关于胸主动脉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自第5胸椎下缘续于主动脉弓B.沿脊柱左侧下行,逐渐向内沿中线行于脊柱前方C.胸主动脉的前方自上而下与食管、左肺根、心包后壁和膈毗邻D.后方为脊柱、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E.右侧为半奇静脉、胸导管和右纵隔胸膜答案:B33.关于奇静脉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左腰升静脉向上的延续B.穿膈入胸腔中纵隔C.在食管与胸主动脉之间上行D.至第4胸椎高度呈弓形弯曲绕右肺根后上方注入上腔静脉E.收集左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血液答案:D复习测试题A2型题1.关于胸骨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向后平对第5胸椎体下缘B.平对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处C.平对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处D.平对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处E.平对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答案:A2.关于胸部表面结构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肩胛上角平对第2肋B.肩胛下角约对第7肋C.在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外侧1~2cm处为触及心尖搏动最明显的部位D.男性乳头约对第4助间隙E.胸骨角平对第2肋软骨水平答案:C3.关于胸廓内动脉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由锁骨下动脉发出B.通过腹壁上动脉与腹壁浅动脉吻合C.位于肋间内肌和肋软骨的深面D.通过肋间前动脉与肋间后动脉吻合E.分为腹壁上动脉与肌膈动脉答案:B4.关于女性乳房淋巴引流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女性乳房淋巴管丰富,分为浅、深两组B.浅组位于皮下和皮内C.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和输入管壁内D.两组之间无交通或吻合E.乳房的淋巴主要引流至腋淋巴结答案:D5.不穿锁胸筋膜的结构是A.胸肩峰动脉B.头静脉C.胸内侧神经D.胸外侧神经E.淋巴管答案:C6.关于肋间隙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肋与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B.肋间隙内有肋间肌C.肋间隙内有血管和神经D.肋间隙的宽窄不一,前部较窄,后部较宽E.由于第6、7肋软骨相互靠拢,故在胸骨旁的第6肋间隙很窄答案:D7.关于肋间肌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肋间肌位于肋间隙内B.由浅入深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C.肋间外肌向前接肋间外膜D.肋间内肌向后接肋间内膜E.肋间最内肌肌纤维的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同答案:E8.关于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肋间后动脉共11对B.第12肋下方为肋下动脉C.肋间后神经共11对D.第12肋下方为肋下神经E.肋间后静脉与肋间后动脉伴行答案:A9.关于肋间后动脉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共9对,起自胸主动脉B.行于第3~11肋间隙C.在肋角附近发出一较小的下支,其中下三对肋间后动脉不分上、下支D.本干又称上支,沿肋的上缘前行E.与同名静脉和肋间神经伴行答案:D10.关于膈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膈中央部为腱膜,称中心腱,膈周围部为肌纤维B.膈的各部起始点之间无肌纤维,常形成肌间裂隙C.腰肋三角和胸肋三角为膈的薄弱区D.膈有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分别有相应结构通过E.腔静脉孔除了有下腔静脉通过外,还有腰升静脉通过答案:E11.关于胸膜顶的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超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B.无胸廓保护C.其前、外、后三面分别有前、中、后斜角肌围绕D.其上面覆以胸膜上膜E.锁骨下动脉绕其后方穿出斜角肌间隙答案:E12.关于胸膜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B.肋膈隐窝后部是直立位时胸膜腔最低点C.右胸膜前界在第5胸肋关节移行为下界D.胸膜顶上面覆以胸膜上膜,有固定和保护作用E.肺根下方脏、壁胸膜的移行部分,形成肺韧带答案:C13.关于胸膜隐窝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胸膜腔的一部分B.平静呼吸时,肺缘达不到其内;但在深呼吸时,肺缘可达到其内C.肋纵隔隐窝位于肋胸膜与纵隔胸膜前缘转折处D.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E.肋膈隐窝是最大的胸膜隐窝,也是胸膜腔最低处,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处答案:B14.关于肺根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左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B.右肺根上方有奇静脉跨过C.自上而下均有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D.迷走神经行于肺根后方E.膈神经行于肺根前方答案:C15.关于纵隔右侧面右肺根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其前下方为心包形成的隆凸B.后方有食管、奇静脉、右迷走神经C.后方还有右膈神经和右交感干D.上方为上腔静脉、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气管和食管E.前方有心包膈血管答案:C16.关于纵隔左侧面左肺根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其前下方为心包形成的隆凸B.其前方有左膈神经下行C.其前方有左心包膈血管下行D.其前方有左迷走神经下行E.其上方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答案:D17.不属于上纵隔内的结构是A.胸腺B.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C.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D.胸主动脉及其分支E.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答案:D18.关于主动脉弓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起止点均位于第4胸椎体下缘平面B.前方有左迷走神经及左膈神经跨过C.下缘可见动脉韧带及其后方的左喉返神经D.跨右肺根E.动脉壁外膜下有丰富的压力感受器答案:D19.关于气管胸部毗邻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前方有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B.后外有喉返神经C.左侧为主动脉弓D.后方为食管E.下方有动脉韧带答案:E20.关于心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由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组成B.纤维心包是一层厚而坚韧的纤维膜,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相延续C.浆膜心包即心外膜D.心包腔为浆膜心包脏、壁二层互相转折围成的E.心包窦为心包腔的一部分答案:C21.不属于后纵隔内的结构是A.迷走神经B.奇静脉上端C.食管D.上腔静脉E.胸导管答案:D22.不属于后纵隔内的结构是A.胸交感干B.食管C.胸导管D.膈神经E.奇静脉答案:D23.关于胸交感干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每侧胸交感干有10~12个胸交感神经节B.第1胸神经节常和颈下神经节合并成颈胸神经,又称星状神经节C.胸交感神经节之间由节间支相连D.由第5或第6~9胸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E.胸交感干与肋间神经之间有白、灰交通支相连答案:D24.关于迷走神经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为混合性脑神经,经颈静脉孔出颅B.在胸腔内,左、右迷走神经的行程及毗邻关系各不相同C.左迷走神经至食管前面分成许多细支而形成食管前丛D.右迷走神经至食管后面分成许多细支而形成食管后丛E.迷走神经前干和迷走神经后干穿膈脚入腹腔答案:E25.关于纵隔后淋巴结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内B.位于心包后方C.位于胸主动脉前方、食管两侧D.收纳食管胸部、心包后部、膈后部和肝的部分淋巴E.其输出管主要汇入右淋巴导管答案:E。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1青蒿素是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从中草药黄花蒿中发现和分离提取出的一种具有抗疟疾作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1983年,我国著名有机合成化学家周维善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青蒿素的首次全合成。
请指出青蒿素分子中每一个手性碳原子的R/S 构型。
3-2将下列化合物转换成Fischer 投影式,并标出各手性碳的R/S 构型。
(2)(3)3BrH3HClCH 2ClH 3H 3(1)3-3用Fischer 投影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s)-3-甲基-1-戊炔;(2)(S)-2-溴-丁烷;(3)(R)-3-甲基己烷 (4)(2R,3S)-2-氯-3-溴丁烷;(5)(2R,3S)-2-羟基-3-氯丁二酸 (6)meso -2,3-二溴丁烷;(7)(2S,3R)-2,3-二羟基戊酸本题答案不唯一。
在画Fisher 投影式时,习惯把含碳原子的基团放在竖键上,并把命名时编号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端。
以下是较为符合习惯的Fisher 投影式。
3-4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有手性?(1)、(3)、(5)、(7)、(9)无手性(2)、(4)、(6、)(8)、(10)有手性3-5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A是雌性长尾粉蚧壳虫(一种植物害虫)分泌的性激素,其外消旋体目前已被人工合成,并商业化用于农田害虫的控制和诱杀。
最近,化学家通过全合成途径确定了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的绝对构型(.Chem.2013,78,6281−6284)。
通过全合成方法分别得到了A的2种立体异构体,发现其中的(S)-(+)-异构体具有吸引雄性长尾粉蚧壳虫的活性,而它的对映体(R)-( )-A则无此生物活性。
此结果表明雌性长尾粉蚧壳虫分泌的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为(S)-A。
商业化使用的外消旋体与纯的(S)-对映体生物活性相似,说明(R)-A对(S)-A的生物活性无抑制作用。
写出(R)-A和(S)-A的结构式。
(R)-A(S)-A3-6山梗烷定是从印度烟叶中分离到的一种化合物,它没有旋光性,也不可被拆分。
工程制图 第3章习题及答案
3-1换面法
①X1∥de →②求出d1→③d1为圆心,40为半径做圆弧,交得e1→④返回,求得e’
思路:将△ABC变换为投影面的垂直面。
求点D到△ABC的距离也就是过点D 作△ABC 的垂线DK,
若△ABC⊥V
1面,则DK∥V
1
面。
作图步骤:
1.在△ABC内作水平线CN(作c’n’∥X );
2.作X1⊥cn;
3.投影变换,得a1、b1、c1、d1;
4.作d1 k1⊥a1 b1 c1(d1 k1即为所求)。
5.也可继续将K点返回:
∵△AB C⊥V
1,而DK⊥△AB C, ∴DK∥V
1
, ∴做dk∥X1, 得k;
∵点K∈△ABC,∴连接ak延长交bc于m;投影得m’,连接a’m’,投影得k’。
3-2换面法
思路:将△ABC变换为投影面的垂直面,直接得出交点K。
再判断可见性。
作图步骤:
1.在△ABC内作水平线AM(作a’m’∥X );
2.作X1⊥am;
3.投影变换,得a1、b1、c1、e1、f1;e1f1与a1b1c1交于k1;
4.返回求得k和k’;
5.判别可见性。
3-3换面法
思路:通过两次换面,求出△ABC的实形,即得AB和AC的夹角。
作图步骤:
1.∵BA∥H,∴作X1⊥ba;
2. 投影变换,得a1、b1、c1;
3. 作X2∥a1b1c1;
4. 投影变换,得a2、b2、c2;。
5. △a2b2c2=△ABC,θ即为AB和AC的夹角。
3-4换面法
3-5换面法
3-6换面法
3-7换面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1.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只能取下列数组中的值:)0,0(,)1,1(-,31,1(-及)0,2(,且取这几组值的概率依次为61,31,121和125,求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联合分布律.解:由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的定义知,),(Y X 的联合分布律为2.某高校学生会有8名委员,其中来自理科的2名,来自工科和文科的各3名.现从8名委员中随机地指定3名担任学生会主席.设X ,Y 分别为主席来自理科、工科的人数,求:(1)),(Y X 的联合分布律;(2)X 和Y 的边缘分布律.解:(1)由题意,X 的可能取值为0,1,2,Y 的可能取值为0,1,2,3,则561)0,0(3833====C C Y X P ,569)1,0(381323====C C C Y X P ,569)2,0(382313====C C C Y X P ,561)3,0(3833====C C Y X P ,283)0,1(382312====C C C Y X P ,289)1,1(38131312====C C C C Y X P ,283)2,1(382312====C C C Y X P ,0)3,1(===Y X P ,563)0,2(381322====C C C Y X P ,563)1,2(381322====C C C Y X P ,0)2,2(===Y X P ,0)3,2(===Y X P .),(Y X 的联合分布律为:(2)X 的边缘分布律为X 012P1452815283Y 的边缘分布律为Y 0123P285281528155613.设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42,20),6(),(y x y x k y x f 求:(1)常数k ;(2))3,1(<<Y X P ;(3))5.1(<Y P ;(4))4(≤+Y X P .解:方法1:(1)⎰⎰⎰⎰--==+∞∞-+∞∞-422d d )6(d d ),(1yx y x k y x y x f ⎰--=42202d |)216(y yx x x k k y y k 8d )210(42=-=⎰,∴81=k .(2)⎰⎰∞-∞-=<<31d d ),()3,1(y x y x f Y X P ⎰⎰--=32102d d )216(yx yx x x ⎰--=32102d |)216(81y yx x x 83|)21211(81322=-=y y .(3)),5.1()5.1(+∞<<=<Y X P X P ⎰⎰+∞∞-∞---=5.1d d )6(81yx y x ⎰⎰--=425.10d d )6(81y x y x y yx x x d )216(81422⎰--=3227|)43863(81422=-=y y .(4)⎰⎰≤+=≤+4d d ),()4(y x y x y x f Y X P ⎰⎰---=2042d )6(d 81x y y x x ⎰+-⋅=202d )812(2181x x x 32|)31412(1612032=+-=x x x .方法2:(1)同方法1.(2)20<<x ,42<<y 时,⎰⎰∞-∞-=yxv u v u f y x F d d ),(),(⎰⎰--=y xv u v u 20d d )6(81⎰--=y xv uv u u 202d |)216(81⎰--=y v xv x x 22d )216(81y xv v x xv 222|)21216(81--=)1021216(81222x xy y x xy +---=,其他,0),,(=y x F ,∴⎪⎩⎪⎨⎧<<<<+---=其他.,0,42,20),1021216(81),(222y x x x xy y x xy y x F 83)3,1()3,1(==<<F Y X P .(3))42,5.1(),5.1()5.1(<<<=+∞<<=<Y X P Y X P X P )2,5.1()4,5.1(<<-<<=Y X P Y X P 3227)2,5.1()4,5.1(=-=F F .(4)同方法1.4.设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0,e ),(2y x A y x f y x 求:(1)常数A ;(2)),(Y X 的联合分布函数.解:(1)⎰⎰⎰⎰+∞+∞--+∞∞-+∞∞-==02d d e d d ),(1yx A y x y x f y x ⎰⎰+∞+∞--=002d e d e y x A y x2|)e 21(|)e (020A A y x =-⋅-=∞+-∞+-,∴2=A .(2)0>x ,0>y 时,⎰⎰∞-∞-=y xv u v u f y x F d d ),(),(⎰⎰--=yxv u vu 02d d e 2yv x u 020|)e 21(|)e (2---⋅-=)e 1)(e 1(2y x ----=,其他,0),(=y x F ,∴⎩⎨⎧>>--=--其他.,0,0,0),e 1)(e 1(),(2y x y x F y x .5.设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10,10,),(y x Axy y x f 求:(1)常数A ;(2)),(Y X 的联合分布函数.解:(1)2121d d d d ),(11010⋅⋅===⎰⎰⎰⎰+∞∞-+∞∞-A y y x x A y x y x f ,∴4=A .(2)10≤≤x ,10≤≤y 时,⎰⎰∞-∞-=y xv u v u f y x F d d ),(),(⎰⎰=yxv u uv 0d d 4220202||y x v u yx =⋅=,10≤≤x ,1>y 时,⎰⎰∞-∞-=yx v u v u f y x F d d ),(),(⎰⎰=100d d 4xv u uv 210202||x v u x =⋅=,10≤≤y ,1>x 时,⎰⎰∞-∞-=yx v u v u f y x F d d ),(),(⎰⎰=100d d 4yu v uv 202102||y v u y =⋅=,1>x ,1>y 时,⎰⎰∞-∞-=yx v u v u f y x F d d ),(),(⎰⎰=101d d 4v u uv 1||102102=⋅=v u,其他,0),(=y x F ,∴⎪⎪⎪⎩⎪⎪⎪⎨⎧>>≤≤>>≤≤≤≤≤≤=其他.,0,1,1,1,10,1,,1,10,,10,10,),(2222y x y x y y x x y x y x y x F .6.把一枚均匀硬币掷3次,设X 为3次抛掷中正面出现的次数,Y 表示3次抛掷中正面出现次数与反面出现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1)),(Y X 的联合分布律;(2)X 和Y 的边缘分布律.解:由题意知,X 的可能取值为0,1,2,3;Y 的可能取值为1,3.易知0)1,0(===Y X P ,81)3,0(===Y X P ,83)1,1(===Y X P ,0)3,1(===Y X P 83)1,2(===Y X P ,0)3,2(===Y X P ,0)1,3(===Y X P ,81)3,3(===Y X P 故),(Y X 得联合分布律和边缘分布律为:7.在汽车厂,一辆汽车有两道工序是由机器人完成的:一是紧固3只螺栓;二是焊接2处焊点,以X 表示由机器人紧固的螺栓紧固得不牢的数目,以Y 表示由机器人焊接的不良焊点的数目,且),(Y X 具有联合分布律如下表:求:(1)在1=Y 的条件下,X 的条件分布律;(2)在2=X 的条件下,Y 的条件分布律.解:(1)因为)3,3()1,2()1,1()1,0()1(==+==+==+====Y X P Y X P Y X P Y X P Y P 08.0002.0008.001.006.0=+++=,所以43)1()1,0()1|0(=======Y P Y X P Y X P ,81)1()1,1()1|1(=======Y P Y X P Y X P ,101)1()1,2()1|2(=======Y P Y X P Y X P ,401)1()1,3()1|3(=======Y P Y X P Y X P ,故在1=Y 的条件下,X 的条件分布律为X 0123P4381101401(2)因为)2,2()1,2()0,2()2(==+==+====Y X P Y X P Y X P X P 032.0004.0008.002.0=++=,所以85)2()0,2()2,0(=======X P Y X P X Y P ,4)2()1,2()2,1(=======X P Y X P X Y P ,81)2()2,2()2,2(=======X P Y X P X Y P ,故在2=X 的条件下,Y 的分布律为:Y 012P8541818.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其他.,0,0,0,e ),()2(y x c y x f y x 求:(1)常数c ;(2)X 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3))2(<+Y X P ;(4)条件概率密度函数)|(|y x f Y X ,)|(|x y f X Y .解:(1)⎰⎰⎰⎰+∞+∞+-+∞∞-+∞∞-==0)2(d d e d d ),(1yx c y x y x f y x⎰⎰+∞+∞--=002d e d ey x c y x2|)e (|)e 21(002c c y x =-⋅-=∞+-∞+-,∴2=c .(2)0>x 时,⎰+∞∞-=y y x f x f X d ),()(⎰+∞+-=0)2(d e 2y y x x y x 202e 2|)e (e 2-+∞--=-=,0≤x 时,0)(=x f X ,∴⎩⎨⎧≤>=-.0,0,0,e 2)(2x x x f x X ,同理⎩⎨⎧≤>=-.0,0,0,e )(y y y f y Y .(3)⎰⎰<+=<+2d d ),()2(y x y x y x f Y X P ⎰⎰---=2202d d e 2xy x yx 422202e e 21d e d e 2-----+-==⎰⎰xy x y x .(4)由条件概率密度公式,得,当0>y 时,有⎩⎨⎧>=⎪⎩⎪⎨⎧>==----其他.其他.,0,0,e 2,0,0,e e 2)(),()|(22|x x y f y x f y x f xy y x Y Y X ,0≤y 时,0)|(|=y x f Y X ,所以⎩⎨⎧>>=-其他.,0,0,0,e 2)|(2|y x y x f x Y X ;同理,当0>x 时,有⎩⎨⎧>=⎪⎩⎪⎨⎧>==----其他.其他.,0,0,e ,0,0,2e e 2)(),()|(22|y y x f y x f x y f yx y x X X Y 0≤x 时,0)|(|=x y f X Y ,所以⎩⎨⎧>>=-其他.,0,0,0,e )|(|y x x y f y X Y .9.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其他.,0,0,10,3),(x y x x y x f求:(1)关于X 、Y 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2)条件概率密度函数)|(|y x f Y X ,)|(|x y f X Y .解:(1)10<<x 时,⎰+∞∞-=y y x f x f X d ),()(203d 3x y x x==⎰,其他,0)(=x f X ,∴⎩⎨⎧<<=其他.,0,10,3)(2x x x f X ,密度函数的非零区域为}1,10|),{(}0,10|),{(<<<<=<<<<x y y y x x y x y x ,∴10<<y 时,⎰+∞∞-=x y x f y f Y d ),()()1(23d 321y x x y-==⎰,其他,0)(=y f Y ,∴⎪⎩⎪⎨⎧<<-=其他.,0,10),1(23)(2y y y f Y .(2)当10<<y 时,有⎪⎩⎪⎨⎧<<-=⎪⎪⎩⎪⎪⎨⎧<<-==其他.其他.,0,1,12,0,1,)1(233)(),()|(22|x y y x x y y xy f y x f y x f Y Y X ,其他,0)|(|=y x f Y X ,故⎪⎩⎪⎨⎧<<<<-=其他.,0,10,1,12)|(2|y x y y xy x f Y X .当10<<x 时,有⎪⎩⎪⎨⎧<<=⎪⎩⎪⎨⎧<<==其他.其他.,0,0,1,0,0,33)(),()|(2|x y x x y x x x f y x f x y f X X Y ,其他,0)|(|=x y f X Y ,故⎪⎩⎪⎨⎧<<<<=其他.,0,10,0,1)|(|x x y x x y f X Y .10.设条件密度函数为⎪⎩⎪⎨⎧<<<=其他.,0,10,3)|(32|y x yx y x f Y X Y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其他.,0,10,5)(4y y y f Y 求21(>X P .解:⎩⎨⎧<<<==其他.,0,10,15)|()(),(2|y x y x y x f y f y x f Y X Y ,则6447d )(215d d 15d d ),(21(121421211221=-===>⎰⎰⎰⎰⎰>x x x x y y x y x y x f X P xx .11.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20,10,3),(2y x xyx y x f 求:(1)),(Y X 的边缘概率密度;(2)X 与Y 是否独立;(3))),((D Y X P ∈,其中D 为曲线22x y =与x y 2=所围区域.解:(1)10<<x 时,x x y xy x y y x f x f X 322d )3(d ),()(222+=+==⎰⎰+∞∞-,其他,0)(=x f X ,∴⎪⎩⎪⎨⎧<<+=其他.,0,10,322)(2x x x x f X ,20<<y 时,⎰+∞∞-=x y x f y f Y d ),()(316)d 3(12+=+=⎰y x xy x ,其他,0)(=y f Y ,∴⎪⎩⎪⎨⎧<<+=其他.,0,20,316)(y y y f Y .(2)),()()(y x f y f x f Y X ≠,∴X 与Y 不独立.(3)}22,10|),{(2x y x x y x D ≤≤<<=,∴⎰⎰+=∈102222d d )3()),((x xx y xy x D Y X P 457d )32238(10543=--=⎰x x x x .12.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0,e )1(),(2y x y x y x f x试讨论X ,Y 的独立性.解:当0>x 时,xx x X x yx y y x y y x f x f -∞+-∞+-∞+∞-=+-=+==⎰⎰e |11e d )1(e d ),()(002,当0≤x 时,0)(=x f X ,故⎩⎨⎧≤>=-.0,0,0,e )(x x x x f x X ,同理,可得⎪⎩⎪⎨⎧≤>+=.0,0,0,)1(1)(2y y y y f Y ,因为)()(),(y f x f y x f Y X =,所以X 与Y 相互独立.13.设随机变量),(Y X 在区域}|),{(a y x y x g ≤+=上服从均匀分布,求X 与Y 的边缘概率密度,并判断X 与Y 是否相互独立.解:由题可知),(Y X 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其他.,0,,21),(2a y x a y x f ,当0<<-x a 时,有)(1d 21d ),()(2)(2x a ay a y y x f x f xa x a X +===⎰⎰++-+∞∞-,当a x <≤0时,有)(1d 21d ),()(2)(2x a a y a y y x f x f x a x a X -===⎰⎰---+∞∞-,当a x ≥时,0d ),()(==⎰+∞∞-y y x f x f X ,故⎪⎩⎪⎨⎧≥<-=.a x a x x a a x f X ,0,),(1)(2,同理,由轮换对称性,可得⎪⎩⎪⎨⎧≥<-=.a y a y y a a y f Y ,0,),(1)(2,显然)()(),(y f x f y x f Y X ≠,所以X 与Y 不相互独立.14.设X 和Y 时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 在)1,0(上服从均匀分布,Y 的概率密度为⎪⎩⎪⎨⎧≤>=-.0,0,0,e 21)(2y y y f yY (1)求X 和Y 的联合概率密度;(2)设含有a 的二次方程为022=++Y aX a ,试求a 有实根的概率.解:(1)由题可知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其他.,0,10,1)(x x f X ,因为X 与Y 相互独立,所以),(Y X 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其他.,0,0,10,e 21)()(),(2y x y f x f y x f yY X ,(2)题设方程有实根等价于}|),{(2X Y Y X ≤,记为D ,即}|),{(2X Y Y X D ≤=,设=A {a 有实根},则⎰⎰=∈=Dy x y x f D Y X P A P d d ),()),(()(⎰⎰⎰---==1021002d )e 1(d d e 2122xx y x x y⎰--=102d e12x x ⎰--=12e 21212x x ππππ23413.01)]0()1([21-=Φ-Φ-=.15.设i X ~)4.0,1(b ,4,3,2,1=i ,且1X ,2X ,3X ,4X 相互独立,求行列式4321X X X X X =的分布律.解:由i X ~)4.0,1(b ,4,3,2,1=i ,且1X ,2X ,3X ,4X 相互独立,易知41X X ~)84.0,16.0(b ,32X X ~)84.0,16.0(b .因为1X ,2X ,3X ,4X 相互独立,所以41X X 与32X X 也相互独立,又32414321X X X X X X X X X -==,则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0,1,有)1()0()1,0()1(32413241======-=X X P X X P X X X X P X P 1344.016.084.0=⨯=,)1,1()0,0()0(32413241==+====X X X X P X X X X P X P )1()1()0()0(32413241==+===X X P X X P X X P X X P 7312.016.016.084.084.0=⨯+⨯=,)0()1()0,1()1(32413241=======X X P X X P X X X X P X P 1344.084.016.0=⨯=,故X 的分布律为X 1-01P1344.07312.01344.016.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0,e 2),()2(y x y x f y x 求Y X Z 2+=的分布函数及概率密度函数.解:0≤z 时,若0≤x ,则0),(=y x f ;若0>x ,则0<-=x z y ,也有0),(=y x f ,即0≤z 时,0),(=y x f ,此时,0d d ),()2()()(2==≤+=≤=⎰⎰≤+zy x Z y x y x f z Y X P z Z P z F .0>z 时,若0≤x ,则0),(=y x f ;只有当z x ≤<0且02>-=xz y 时,0),(≠y x f ,此时,⎰⎰≤+=≤+=≤=zy x Z yx y x f z Y X P z Z P z F 2d d ),()2()()(⎰⎰-+-=zx z y x y x 020)2(d e 2d z z z ----=e e 1.综上⎩⎨⎧≤>--=--.0,0,0,e e 1)(z z z z F z z Z ,所以⎩⎨⎧≤<='=-.0,0,0,e )()(z z z z F z f z Z Z .17.设X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分别为⎩⎨⎧≤≤=其他.,0,10,1)(x x f X ,⎩⎨⎧≤>=-.0,0,0,e )(y y y f y Y 求Y X Z +=的概率密度.解:0<z 时,若0<x ,则0)(=x f X ;若0≥x ,则0<-=x z y ,0)(=-x z f Y ,即0<z 时,0)()(=-x z f x f Y X ,此时,0d )()()(=-=⎰+∞∞-x x z f x f z f Y X Z .10≤≤z 时,若0<x ,则0)(=x f X ;只有当z x ≤≤0且0>-=x z y 时0)()(≠-x z f x f Y X ,此时,z zx z Y X Z x x x z f x f z f ---+∞∞--==-=⎰⎰e 1d e d )()()(0)(.1>z 时,若0<x ,0)(=x f X ;若1>x ,0)(=x f X ;若10≤≤x ,则0>-=x z y ,此时,0)()(≠-x z f x f Y X ,z x z Y X Z x x x z f x f z f ---+∞∞--==-=⎰⎰e )1e (d e d )()()(1)(.综上,⎪⎩⎪⎨⎧<>-≤≤-=--.0,0,1,e )1e (,10,e 1)(z z z z f z z Z .18.设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0,e)(21),()(y x y x y x f y x (1)X 和Y 是否相互独立?(2)求Y X Z +=的概率密度.解:(1)),()()(y x f y f x f Y X ≠,∴X 与Y 不独立.(2)0≤z 时,若0≤x ,则0)(=x f X ;若0>x ,则0<-=x z y ,0),(=y x f ,此时,0d ),()(=-=⎰+∞∞-x x z x f z f Z .0≥z 时,若0≤x ,则0)(=x f X ;只有当z x <<0且0>-=x z y 时0),(≠y x f ,此时,⎰+∞∞--=x x z x f z f Z d ),()(⎰+-+=zy x x y x 0)(d e )(21⎰-=z z x z 0d e 21z z -=e 212,所以⎪⎩⎪⎨⎧≤>=-.0,0,0,e 21)(2z z z z f zZ .19.设X 和Y 时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它们都服从正态分布),0(2σN .证明:随机变量22Y X Z +=具有概率密度函数⎪⎩⎪⎨⎧<≥=-.0,0,0,e )(2222z z z z f z Z σσ.解:因为X 与Y 相互独立,均服从正态分布),0(2σN ,所以其联合密度函数为2222)(2e 121),(σσπy x y xf +-⋅=,(+∞<<∞-y x ,)当0≥z 时,有⎰⎰≤+=≤+=≤=zy x Z yx y x f z Y X P z Z P z F 22d d ),()()()(22⎰⎰≤++-⋅=zy x y x y x 22222d e 1212)(2σσπ⎰⎰-⋅=πσθσπ2022d ed 12122zr r r ⎰-=zr r r 022d e122σσ,此时,2222e)(σσz Z z z f -=;当0<z 时,=≤+}{22z Y X ∅,所以0)()()(22=≤+=≤=z Y X P z Z P z F Z ,此时,0)(=z f Z ,综上,⎪⎩⎪⎨⎧<≥=-.0,0,0,e )(2222z z z z f z Z σσ.20.设),(Y X 在矩形区域}10,10|),{(≤≤≤≤=y x Y X G 上服从均匀分布,求},min{Y X Z =的概率密度.解:由题可知),(Y X 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其他.,0,20,10,21),(y x y x f ,易证,X ~]1,0[U ,Y ~]2,0[U ,且X 与Y 相互独立,⎪⎩⎪⎨⎧≥<≤<=.1,1,10,,0,0)(x x x x x F X ,⎪⎪⎩⎪⎪⎨⎧≥<≤<=.2,1,20,2,0,0)(y y yy y F Y ,可得)](1)][(1[1)(z F z F z F Y X Z ---=)()()()(z F z F z F z F Y X Y X -+=⎪⎪⎩⎪⎪⎨⎧≥<≤-<=.1,1,10,223,0,02z z z z z ,求导,得⎪⎩⎪⎨⎧<<-=其他.,0,10,23)(z z z f Z .21.设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10,e ),()(y x b y x f y x (1)试确定常数b ;(2)求边缘概率密度)(x f X 及)(y f Y ;(3)求函数},max{Y X U =的分布函数.解:(1)⎰⎰⎰⎰+∞+-+∞∞-+∞∞-==01)(d d e d d ),(1yx b y x y x f y x ⎰⎰+∞--=10d e d e y x b y x)e 1(|)e(|)e (10102-+∞---=-⋅=b b y x ,∴1e11--=b .(2)10<<x 时,1)(1e1e d e e 11d ),()(--∞++--∞+∞--=-==⎰⎰x y x X y y y x f x f ,其他,0)(=x f X ,∴⎪⎩⎪⎨⎧<<-=--其他.,0,10,e 1e )(1x x f xX ,0>y 时,⎰+∞∞-=x y x f y f Y d ),()(yy x x -+--=-=⎰e d e e 1110)(1,0≤y 时,0)(=y f Y ,∴⎩⎨⎧≤>=-.0,0,0,e )(y y y f y Y .(3)0≤x 时,0)(=x F X ,10<<x 时,101e1e 1d e 1e d )()(----∞---=-==⎰⎰xxt xX X t t t f x F ,1≥x 时,1)(=x F X ,∴⎪⎪⎩⎪⎪⎨⎧≥<<--≤=--.1,1,10,e 1e1,0,0)(1x x x x F x X ;0≤y 时,0)(=y F Y ,0>y 时,y yv y Y Y v v v f y F --∞--===⎰⎰e 1d e d )()(0,∴⎩⎨⎧≤>-=-.0,0,0,e 1)(y y y F y Y ,故有)()()(y F x F u F Y X U =⎪⎪⎩⎪⎪⎨⎧≥-<≤--<=---.1,e 1,10,e 1e1,0,01u u u uu .。
第3章 习题(3)-带答案
第5章交流-直流变换器习题(3)第1部分:填空题1.实际工作中,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是周期性的非正弦函数,当 α 从0°~90°变化时,整流输出的电压u d的谐波幅值随 α 的增大而增大,当 α 从90°~180°变化时,整流输出的电压 ud 的谐波幅值随 α 的增大而减小。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阻感负载时,设交流侧电抗为零,直流电感L为足够大。
当 α =30°时,三相电流有效值与直流电流的关系为I=Id ,交流侧电流中所含次谐波次数为6k+1 ,其整流输出电压中所含的谐波次数为6k 。
3.对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换相重迭角的影响,将使输出电压平均值降低。
4.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的场合,当它带电感负载时,移相范围是0°~90°,带电阻负载时,移相范围是0°~120°;如果不接平衡电抗器,则每管最大的导通角为 60°,每管的平均电流为 1/6 I d。
5.多重化整流电路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其中移相多重联结有并联多重联接和串联多重联接两大类。
6.PWM整流电路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PWM整流电路。
7.PWM整流电路的控制方法有间接电流控制和直接电流控制,基于系统的静态模型设计、动态性能较差的是间接电流控制,电流响应速度快、系统鲁棒性好的是间接电流控制。
第2部分:简答题1.无功功率和谐波对公用电网分别有那些危害?答:无功功率,对公用电网带来不利影响有:1)无功功率会导致电流增大和视在功率增加,导致设备容量增加。
2)无功功率增加,会使总电流增加,从而使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增加。
3)使线路压降增大,冲击性无功负载还会使电压剧烈波动。
谐波,对公用电网危害包括:1)谐波使电网中的元件产生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的3次谐波流过中性线会使线路过热甚至发生火灾。
工程流体力学第3章 习题答案
管道直径,根据所选直径求流速。直径应是 50mm 的倍数。
解: Q = ρvA 将 v = 0.9 ∽1.4m / s 代入得 d = 0.343∽ 0.275m
∵直径是 50mm 的倍数,所以取 d = 0.3m
代入 Q = ρvA 得 v = 1.18m 5.圆形风道,流量是 10000m 3/h,,流速不超过 20 m/s。试设计直径,根据所定 直径求流速。直径规定为 50 mm 的倍数。
求 A 点酒精( ρ酒 = 806kg / m3 )液面应有的高度(空气密度为 1.2 kg/m3)
解:列 A → C 断面方程
pA
+
ρ
v12 2g
+(ρ空气
−
ρ)g(Z 2
−
Z1)=
pc
+
ρ
vc2 2
+ 3ρ
v12 2
+ 4ρ
v22 2
即:
hρ酒 g
+ 0.6 v12 2
+(1.2
−
0.6)g(60
d=1m。通过烟气量
Q v
= 26m3 / h ,烟气密度 ρ
= 0.7kg/m3,周围气
Hρv 2 体的密度 ρa 1.2kg/m3,烟囱压强损失用 p1 =0.035 2d 计算,要保证底部(1 断
面)负压不小于 98Pa ,烟囱高度至少为多少?求 H 2 高度上的压强,绘烟囱全
中:(1)若不计损失(A)求断面流速 v1 和 v2.(B)绘总水头线及测压管水头线;
2
2
v1
v2
(C)求进口 A 点的压强。(2)计算损失:第一段为 4 2g ,第二段为 3 2g .(A)
(完整版)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数字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3章
图 3-4 解调器输出端的噪声功率谱密度 习题 3.12 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 Pn(f)=5*10-3W/Hz,在该
12
《通信原理》习题第三章
信道中传输抑制载波的单边带信号,并设调制信号 m(t)的频带限制在 5kHz。而载 频是 100kHz,已调信号功率是 10kW。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 过一理想带通滤波器,试问:
mf = ∆f 5 = = 2.5 fm 2
已调信号带宽为
B = 2(∆f + f m ) = 2(5 + 2) = 14 kHZ
习题 3.4 试证明:若用一基带余弦波去调幅,则调幅信号的两个边带的功率之 和最大等于载波频率的一半。 证明:设基带调制信号为 m' (t ) ,载波为 c(t)=A cos ω0t ,则经调幅后,有 证明
因为调制信号为余弦波,设
B = 2(1 + m f ) f m ∆f = 1000 kHZ = 100 m'2 (t ) =
2
,故
m' (t ) = 0,
m2 1 ≤ 2 2
则:载波频率为 边带频率为 因此
A2 Pc = A cos ω0t = 2
2
Ps = m'2 (t ) A2 cos 2 ω0t =
F −1[Z (ω )] = F -1[ X (ω ) ∗ Y (ω )]
Z (ω ) = X (ω ) ∗ Y (ω )
习题 3.6 设一基带调制信号为正弦波,其频率等于 10kHZ,振幅等于 1V。它对 频率为 10mHZ 的载波进行相位调制,最大调制相移为 10rad。试计算次相位调制信 号的近似带宽。若现在调制信号的频率变为 5kHZ,试求其带宽。 解:由题意, f m = 10 kHZ , A m = 1 V 最大相移为 ϕ max = 10 rad 瞬时相位偏移为 ϕ (t ) = k p m(t ) ,则 k p = 10 。 瞬时角频率偏移为 d
第3章习题解答
思考题与习题与题解3-1 填空题1.若要实现逻辑函数BC AB F +=,可以用一个 1 与或 门;或者用 三 个与非门;或者用 四 个或非门。
2.半加器有 2 个输入端, 2 个输出端;全加器有 3 个输入端, 2 个输出端。
3. 半导体数码显示器的内部接法有两种形式:共 阴极 接法和共 阳极 接法。
4. 对于共阳接法的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器,应采用 低 电平驱动的七段显示译码器。
3-2 单项选择题1.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取决于( A )。
A .输入信号的现态B .输出信号的现态C .输入信号的现态和输出信号变化前的状态 2.编码器译码器电路中,( A )电路的输出是二进制代码。
A .编码 B .译码 C .编码和译码 3.全加器是指( C )。
A .两个同位的二进制数相加B .不带进位的两个同位的二进制数相加C .两个不同位的二进制数及来自低位的进位三者相加 4.二-十进制的编码器是指( B )。
A .将二进制代码转换成0~9十个数字B .将0~9十个数字转换成二进制代码电路C .二进制和十进制电路 5.二进制译码器指( A )。
A .将二进制代码转换成某个特定的控制信息B .将某个特定的控制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C .具有以上两种功能6. 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是指( B )。
A .输入信号有干扰时,在输出端产生了干扰脉冲B .输入信号改变状态时,输出端可能出现的虚假信号C .输入信号不变时,输出端可能出现的虚假信号3-3 组合电路如图图3.45所示,分析该电路的逻辑功能。
图3.45 题3-3图图(a) C B A ABC C B A ABC ABC CABC B ABC A L +=++=++=)( 图(b)[][][][][][]))(())(()()()()(D C D C B A AB D C CD B A B A D C D C B A B A D C B A Y +++++=+⊕+=⊕⊕⊕=(2)由表达式列出真值表,见表3-1 (a)、(b)。
第3章 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燃料与燃烧习题1. 名词解释1)凝点:2)馏程:3)过量空气系数:4)燃料热值:5)高热值:6)混合气热值:7)理论混合气热值:2. 填空题1)车用柴油的牌号是按不同进行编号,车用汽油的牌号是按照进行编号。
2)炼制汽油与柴油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不同直接进行分馏,依次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和渣油。
3)评定车用汽油的辛烷值可采用两种试验工况,分别称为辛烷值与辛烷值。
4)汽油10%的馏出温度标志着汽油车的能,50%馏出温度标志着汽油的,90%馏出温度标志着燃料中含有难于挥发的重质成分的数量。
5)汽油和柴油性能差异导致对发动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的差异,的差异,的差异。
6)目前在汽车中常见的代用燃料有:、、醇类燃料等。
7)烃燃料的着火过程需要经历、及过程。
8)柴油机的着火过程是着火,而汽油机的着火过程则是着火3.判断题:1)燃料中的十六烷值高对于缩短滞燃期及改善冷起动有利,因此柴油中的十六烷值应该越高越好。
()2)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当汽油的辛烷值越高,则抗爆燃的能力越强。
( ) 3)用马达法测定的辛烷值(MON)比研究法辛烷值(ROM)低。
( ) 4)燃料的着火温度不仅与可燃混合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而目与环境温度、压力、容器形状及散热情况等有关。
( ) 5)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大小取决于预混合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热力状态以及气体的流动状况。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比紊流火焰传播速度要快。
( ) 6)为了加快柴油油滴蒸发速度,应尽量将油滴喷得均匀细小。
油滴直径愈小,蒸发的时间愈短。
( )第三章燃料与燃烧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凝点:指柴油失去流动性开始凝结的温度。
2)馏程:表示柴油的蒸发性,一般用燃油馏出某一百分比的温度范围来表示。
3)过量空气系数:实际提供的空气量往往并不等于理论空气量。
燃烧1kg燃料实际提供的空气量L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L0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4)燃料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热值。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3-4 利用标准状态下298K 的熵值数据,计算下列反应在标准压力及298K 条件下的熵变。
(1))()(21)(212g HCl g Cl g H =+ (2))(2)(2)(2)(2223l O H g CO g O l COOH CH +=+ 解:(1))(21)(21)(22H S Cl S HCl S S m m mmr ΘΘΘΘ--=∆111104.10)68.1302107.2232191.186(----⋅⋅=⋅⋅⨯-⨯-=mol K J mol K J (2))(2),(),(2),(22322O S l COOH CH S g CO S l O H S S m m m m m r ΘΘΘΘΘ--+=∆1111776.2)138.20528.15974.213291.692(----⋅⋅-=⋅⋅⨯--⨯+⨯=mol K J mol K J3-5 试根据标准生成焓m f H ∆(298K )和标准摩尔熵m S (298K )的数据,求算下列反应的m r G ∆(298K ): (1))()(21)(222l O H g O g H =+(2))(2)()(2g HCl g Cl g H =+(3))()(21)(324l OH CH g O g CH =+解:(1)122283.285)(21)()(-ΘΘΘΘ⋅-=∆-∆-∆=∆mol kJ O H H H O H H H m f m f m f mr)(21)()(222O S H S O H S S m mm mr ΘΘΘΘ--=∆111134.163)14.2052168.13091.69(----⋅⋅-=⋅⋅⨯--=mol K J mol K J13]10)34.163(15.29883.295[--ΘΘΘ⋅⨯-⨯--=∆-∆=∆mol kJ S T H G m r m r m r113.237-⋅-=mol kJ(2))()()(222Cl H H H HCl H H m f m f m f m r ΘΘΘΘ∆-∆-∆=∆1)]307.92(2[-⋅-⨯=mol kJ)()()(222Cl S H S HCl S S m m m m r ΘΘΘΘ--=∆111107.20)07.22368.13091.1862(----⋅⋅=⋅⋅--⨯=mol K J mol K J1136.190)1007.2015.298614.184(---ΘΘΘ⋅-=⋅⨯⨯--=∆-∆=∆mol kJ mol kJ S T H G m r m r m r (注:答案31007.2015.298614.184⨯⨯-=∆Θmr G 错误)(3) )(21)()(243O H CH H OH CH H H m f mf mf mr ΘΘΘΘ∆-∆-∆=∆1189.163)]81.74(7.238[--⋅=⋅---=mol kJ mol kJ )(21)()(243O S CH S OH CH S S m m m m r ΘΘΘΘ--=∆1111033.162)138.2052126.1868.126----⋅⋅-=⋅⋅⨯--=mol K J mol K JΘΘΘ∆-∆=∆mr m r m r S T H G 11358.115]10)03.162(15.29889.163[---⋅-=⋅⨯-⨯--=mol kJ mol kJ3-7已知1282.241)15.298,,(-⋅-=∆mol kJ K g O H H m f,R g O H C m V 5.4),(2,=,参加下列反应的气体为理想气体:)()(21)(222g O H g O g H =+该反应系统始态的温度为298.15K ,压力为101.325kPa ,试分别计算在(1)绝热、恒压反应;(2)绝热、恒容反应条件下进行单位反应时,反应系统末态的温度及过程的W 、U r ∆、H r ∆各为若干?解:对绝热恒压反应0==∆p Q H0321=∆+∆+∆=∆H H H H r0)15.298()5.4(02,21=-⨯++∆=+∆+ΘΘ⎰T R R H dT C H m r T T m p mrK K R H T m r 49.558615.298314.85.524182015.2985.52=+⨯=+∆-=Θ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22111V T n V T n =得11249.1215.1985.149.5586V V V =⨯= 11148.11)149.12(21RT n V p pdV U W V V -=-⨯-=-=∆=⎰kJ kJ 7.4215.298314.85.149.11-=⨯⨯⨯-=(2)绝热恒容反应:0==∆V Q U,0=W)15.298()5.4()15.298(2,21-⨯++∆=+∆=∆ΘΘ⎰T R R H dT C K H H m r T T m p m r r1122)(RT n RT n pV U H r r -=∆+∆=∆联合(1)(2)可得Rn RT n R H T m r )5.5(15.2985.52112-+⨯-∆=ΘK K 55.6728314.8)5.51(15.298314.85.115.298314.85.5241820=⨯-⨯⨯+⨯⨯--=1122)(RT n RT n pV U H r r -=∆+∆=∆kJ kJ 2.52)]15.2985.155.67281(314.8[=⨯-⨯⨯=3-8 甲烷与过量50%的空气混合,为使恒压燃烧的最高温度能达到2000℃,则混合气体燃烧前应预热到多少度?计算中N2,O2,H2O (g ),CH4(g),CO(g)的Cp,m 分别为33.47,33.47,41.84,75.31及54.3911--⋅⋅mol K J。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
2.(×)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基本相同,适合相同场合。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资源子网的拓扑结构。
4.(√)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结构简单、扩展容易,网络中的任何结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5.(×)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网络结构简单,建网容易,可靠性好。
6.(√)环型网数据传输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的问题,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但网络可靠性较差。
7.(√)树状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除叶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8.(√)当网络中各节点连接没有一定规则、地理位置分散,而设计通信线路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时,我们通常选用网状网络。
9.(√)总线型拓扑结构分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局域网一般采用的是单总线结构。
10.(×)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靠性高、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和实时性强。
11.(×)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集中控制,简单的访问协议,但电缆长度及安装费用高,故障诊断困难、扩展困难,全网工作依赖于中央节点。
12.(√)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于光纤、网络实时性好,但网络扩展配置因难,故障诊断困难,节点故障则引起全网故障。
13.(√)树型拓扑结构易于扩展、故障隔离方便,但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14.(×)网状型拓扑结构是将星型和总线型两种拓扑结构混合起来的一种拓扑结构。
15.(√)网状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的诊断和隔离方便、安装电缆方便。
16.(√)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而通信则是实现所有网络功能的基础和关键。
化工原理第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3. 在底面积为40m²的除尘室内回收气体中的球形固体颗粒。
气体的处理量为3600m³/h,固体的密度ρs=3600kg/m³,操作条件下气体的密度ρ=1.06kg/m³,粘度为3.4×10-5Pa•s。
试求理论上完全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
解:理论上完全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与沉降速度有关。
需根据沉降速度求。
1)沉降速度可根据生产能力计算ut = Vs/A= (3600/3600)/40 = 0.025m/s (注意单位换算)2)根据沉降速度计算理论上完全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
沉降速度的计算公式与沉降雷诺数有关。
(参考教材P148)。
假设气体流处在滞流区则可以按ut = d2(ρs- ρ)g/18μ进行计算∴dmin2 = 18μ/(ρs- ρ)g ·ut可以得到dmin= 0.175×10-4 m=17.53)核算Ret = dminutρ/μ< 1 ,符合假设的滞流区∴能完全除去的颗粒的最小直径d = 0.175×10-4 m = 17.5 μm5. 含尘气体中尘粒的密度为2300kg/m³,气体流量为1000m³/h,粘度为3.6×10-5Pa•s密度为0.674kg/m³,采用如图3-8所示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进行除尘。
若分离器圆筒直径为0.4m,试估算其临界直径,分割粒径及压强降。
解:P158图3-7可知,对标准旋风分离器有:Ne = 5 ,ξ= 8.0 B = D/4 ,h = D/2(1) 临界直径根据dc = [9μB/(πNeρsui )]1/2 计算颗粒的临界直径其中:μ=3.6×10-5Pa•s;B = D/4=0.1m;Ne = 5;ρs=2300kg/m³;将以上各参数代入,可得dc = *9μB/(πNeρsui )+1/2 = *9×3.6×10×0.25×0.4/(3.14×5×2300×13.89)+1/2= 8.04×10-6 m = 8.04 μm(2)分割粒径根据d50 = 0.27[μD/ut(ρs- ρ)]1/2 计算颗粒的分割粒径∴d50 = 0.27[3.6×10-5×0.4/(13.889×2300)]1/2= 0.00573×10-3m = 5.73μm(3)压强降根据△P = ξ·ρui2/2 计算压强降∴△P = 8.0×0.674×13.8892/2 = 520 Pa7、实验室用一片过滤面积为0.1m2的滤叶对某种颗粒在水中的悬浮液进行实验,滤叶内部真空读为500mmHg,过滤5min的滤液1L,又过滤5min的滤液0.6L,若再过滤5min得滤液多少?已知:恒压过滤,△P =500mmHg ,A=0.1m,θ1=5min时,V1=1L;θ2=5min+5min=10min 时,V2=1L+0.6L=1.6L求:△θ3=5min时,△V3=?解:分析:此题关键是要得到虚拟滤液体积,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思路:V2 + 2VVe= KA2θ(式中V和θ是累计滤液体积和累计过滤时间),要求△V3,需求θ3=15min时的累计滤液体积V3=?则需先求Ve和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基本微分方程中没有包含水的密度,为什么说它表示了质量守恒定律?答:首先,连续性方程:()()()[]z y x n t z y x z v y v xv z y x ∆∆∆∂∂=∆∆∆⎥⎦⎤⎢⎣⎡∂∂+∂∂+∂∂-ρρρρ 表达了渗流区内任何一个“局部”所必须满足的质量守恒定律,且各种研究地下水运动的微分方程都是根据连续性方程和反映动量守恒定律的方程(如Darcy 定律)建立起来的。
其次,在基本微分方程,如承压水运动微分方程中:tHz H K z y H K y x H K x s ∂∂=⎪⎭⎫ ⎝⎛∂∂∂∂+⎪⎪⎭⎫ ⎝⎛∂∂∂∂+⎪⎭⎫ ⎝⎛∂∂∂∂μ 它表明单位时间内流入、流出单位体积含水层的水量差等于同一时间内单位体积含水层弹性释放(或弹性贮存)的水量。
它还通过应用Darcy 定律反映了地下水运动中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关系。
可见,基本微分方程表达了渗流区中任何一个“局部”都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半承压水运动和潜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最后,由:()βαρβραρμn g g n g dV dV b s +=+=+-=,所以在各基本微分方程当中,水的密度的影响是通过贮水率μs 来表达的。
[3-2] 推导渗流的连续性方程、承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半承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潜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选做其二)。
答:(1)连续性方程:设在充满液体的渗流区内,以p (x ,y ,z )点为中心取一无限小的平行六面体(其各边长度分别为△x ,△y ,△z ,且和坐标轴平行)作为均衡单元体(图1)。
xyza a'dd'cc'bb'ΔzΔy Δxp (x,y,z )o图1 均衡单元体如p (x ,y ,z )点沿坐标轴方向的渗流速度分量为v x 、v y 、v z ,液体密度为ρ,那么,通过abcd 面,在△t 时间内流入的水流质量1x v ρ可利用Taylor 级数求得:()t z y x x v v t z y v x x x ∆∆∆⎥⎦⎤⎢⎣⎡∆∂∂-=∆∆∆ρρρ211 (1.1) 同理,可求出通过右侧a ′b ′c ′d ′面流出的质量为()t z y x x v v t z y v x x x ∆∆∆⎥⎦⎤⎢⎣⎡∆∂∂+=∆∆∆ρρρ212(1.2)因此,沿x 轴方向流入和流出单元体的质量差为:()()()t z y x x v t z y x x v v z y x x v v x x x x x ∆∆∆∆∂∂-=∆⎭⎬⎫⎩⎨⎧∆∆⎥⎦⎤⎢⎣⎡∆∂∂+-∆∆⎥⎦⎤⎢⎣⎡∆∂∂-ρρρρρ2121 (1.3)同理,可以写出沿y 轴方向和沿z 轴方向流入和流出这个单元体的液体质量差,分别为:()t z y x yv y ∆∆∆∆∂∂-ρ和()t z y x zv z ∆∆∆∆∂∂-ρ因此,在△t 时间内,流入与流出这个单元体的总质量差为:()()()t z y x z v y v xv z y x ∆∆∆∆⎥⎦⎤⎢⎣⎡∂∂+∂∂+∂∂-ρρρ (1.4)在均衡单元体内,液体所占的体积为n △x △y △z ,其中n 为孔隙度。
相应的,单元体内的液体质量为ρn △x △y △z 。
因此,在△t 时间内,单元体内液体质量的变化量为:[]t z y x n t∆∆∆∆∂∂ρ (1.5) 在连续流条件下(渗流区充满液体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两者应该相等。
因此,()()()[]z y x n t z y x z v y v x v z y x ∆∆∆∂∂=∆∆∆⎥⎦⎤⎢⎣⎡∂∂+∂∂+∂∂-ρρρρ (1.6) 式(1.6)即为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2)承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假设,地下水流动主要是沿水平面方向进行,垂直流速可以忽略,只考虑垂向压缩。
于是,只有水的密度ρ、孔隙度n 和单元体高度△z 三个量随压力而变化,(1.6)式的右端可改写成;[]()()zy x tpn y x t p z n t p n z t p z n z y x n t ∆∆∆∂∂+=∆∆⎥⎦⎤⎢⎣⎡∂∂∆+∂∂-∆+∂∂∆=∆∆∆∂∂βαρρβαραρρ1 (2.1)于是连续性方程(1.6)变为:()()()()z y x t p n z y x z v y v x v z y x ∆∆∆∂∂+=∆∆∆⎥⎦⎤⎢⎣⎡∂∂+∂∂+∂∂-βαρρρρ (2.2) 因为水头γpz H +=,故有:tp t H g t p ∂∂+∂∂=∂∂ρρρ (2.3) 将dp VdVd ρβρρ=-=式代入上式得; tH p g t p ∂∂-=∂∂βρ1 (2.4) 因为水的压缩性很小,l-βp ≈ 1,所以,tH g t p ∂∂≈∂∂ρ (2.5)将(2.5)式代入(2.2)式,得:()z y x tHn g z y x z v y v x v z v y v x v z y x z y x ∆∆∆∂∂+=∆∆∆⎥⎦⎤⎢⎣⎡⎪⎪⎭⎫ ⎝⎛∂∂+∂∂+∂∂-⎪⎪⎭⎫ ⎝⎛∂∂+∂∂+∂∂-βαρρρρρ2 (2.6) 上式中,左端第二个括弧项比第一个括弧项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忽略不计,于是(2.6)式变为:()z y x t Hn g z y x z v y v x v z y x ∆∆∆∂∂+=∆∆∆⎪⎪⎭⎫ ⎝⎛∂∂+∂∂+∂∂-βαρ (2.7)同时,根据Darcy 定律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有:zHK v y H K v x H Kv z y x ∂∂-=∂∂-=∂∂-=,, (2.8) 将式(2.8)代入式(2.7),得:()z y x t Hn g z y x z H K z y H K y x H K x ∆∆∆∂∂+=∆∆∆⎥⎦⎤⎢⎣⎡⎪⎭⎫ ⎝⎛∂∂∂∂+⎪⎪⎭⎫ ⎝⎛∂∂∂∂+⎪⎭⎫ ⎝⎛∂∂∂∂βαρ (2.9) 根据贮水率的定义,上式可改写为: z y x t Hz y x z H K z y H K y x H K x s ∆∆∆∂∂=∆∆∆⎥⎦⎤⎢⎣⎡⎪⎭⎫ ⎝⎛∂∂∂∂+⎪⎪⎭⎫ ⎝⎛∂∂∂∂+⎪⎭⎫ ⎝⎛∂∂∂∂μ (2.10) 整理上式,得:tHz H K z y H K y x H K x s ∂∂=⎪⎭⎫ ⎝⎛∂∂∂∂+⎪⎪⎭⎫ ⎝⎛∂∂∂∂+⎪⎭⎫ ⎝⎛∂∂∂∂μ (2.11) 上述方程就是承压水非稳定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3)半承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近似地认为水基本上是垂直地通过弱透水层,折射90°后在主承压含水层中基本上是水平地流动的,主含水层中的水流可近似地作二维流问题来处理,水头看作是整个含水层厚度上水头的平均值,即:()()⎰==Mdz t z y x H Mt y x H H 0,,,1,,(3.1)为简化起见,在以后叙述中略去H 上方的横杠。
同时假设和主含水层释放的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越流量相比,弱透水层本身释放的水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由图2所示的均衡单元体,根据水均衡原理可以写出下列形式的连续性方程()t y x t H t y x v v t y y Q Q y y Q Q t x x Q Q x x Q Q y y y y x x x x ∆∆∆∂∂=∆∆∆-+∆⎥⎦⎤⎢⎣⎡⎪⎪⎭⎫ ⎝⎛∆∂∂+-⎪⎪⎭⎫ ⎝⎛∆∂∂-+∆⎥⎦⎤⎢⎣⎡⎪⎭⎫ ⎝⎛∆∂∂+-⎪⎭⎫ ⎝⎛∆∂∂-*122222μ (3.2)式中:v 1、v 2分别为通过上部和下部弱透水层的垂直越流速率或越流强度,即⎪⎪⎭⎪⎪⎬⎫-=∂∂-=-=∂∂-=222222111111m H H K z H K v m H H K z H K v(3.3)式中:m 1和m 2分别为厚度为M 的承压含水层上、下的弱透水层厚度,K 1和K 2分别为承压含水层上、下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
()t y x H ,,1和()t y x H ,,2分别为上含水层(图中为潜水含水层)和下含水层(图中为下承压含水层)中的水头,如以T 表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则⎪⎪⎭⎪⎪⎬⎫∆∂∂-=∆∂∂-=x y H T Q y x H TQ y x(3.4)图2 半承压含水层中的均衡单元体把式(3.4)代入式(3.2),并在式的两端分别除以t y x ∆∆∆,同时令x ∆、y ∆、t ∆→0,则有t H m H H K m H H K y H T y x H T x ∂∂=-+-+⎪⎪⎭⎫ ⎝⎛∂∂∂∂+⎪⎭⎫ ⎝⎛∂∂∂∂*222111μ (3.5) 这就是不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条件下非均质各向同性越流含水层中非稳定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4)潜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潜水面是个自由面,相对压强p =0。
对整个含水层来说,可以不考虑水的压缩性。
先考虑一维问题。
取平行于xoz 平面的单位宽度进行研究。
在渗流场内取一土体,它的上界面是潜水面,下界面为隔水底板,左右为二个相距△x 的垂直断面。
上断面流入的流量为2x x q q ∆∂∂-,下断面流出的流量为2xx q q ∆∂∂+,设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垂向补给含水层的水量为W (入渗补给或其它人工补给取正值,蒸发等取负值)。
在△t 时间内,从上游流入和由下游流出的水量差,根据Dupuit 假设为:()t x x h v t x x q t x x q q t x x q q x ∆∆∂∂-=∆∆∂∂-=∆⎪⎭⎫ ⎝⎛∆∂∂+-∆⎪⎭⎫ ⎝⎛∆∂∂-22 (4.1) 在△t 时间内,垂直方向的补给量为W △x △t 。
因此,△t 时间内小土体中水量总的变化为:()t x W x h v x ∆∆⎥⎦⎤⎢⎣⎡+∂∂-x Q Q x x ∂∂-2xx Q Q x x ∆⋅∂∂+2yy Q y y ∆⋅∂∂+小土体内水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潜水面的升降。
设潜水面变化的速率为tH∂∂,则在△t 时间内,由于潜水面变化而引起的小土体内水体积的增量为:t x tH∆∆∂∂μ当潜水面上升时μ为饱和差,下降时为给水度,此时忽略了水和固体骨架弹性贮存的变化。
由于假设水是不可压缩的,根据连续性原理,这两个增量应相等,即:()t x t H t x W x h v x ∆∆∂∂=∆∆⎥⎦⎤⎢⎣⎡+∂∂-μ (4.2) 将()⎪⎩⎪⎨⎧=-=x H H dx dH K v x 代入上式,得;tHK K W x H h x ∂∂=+⎪⎭⎫ ⎝⎛∂∂∂∂μ (4.3) 上式为有入渗补给的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基本方程(沿x 方向的一维运动),通常称为Boussinesq 方程。
在二维运动情况下,可用类似方法导出相应的方程为:tHK K W y H h y x H h x ∂∂=+⎪⎪⎭⎫ ⎝⎛∂∂∂∂+⎪⎭⎫ ⎝⎛∂∂∂∂μ (4.4) 当隔水层水平时,上式中h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