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部分
![汉语拼音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d61ade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2.png)
汉语拼音部分汉语拼音是指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并标注其音调的一种写作系统。
它在帮助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汉语拼音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汉语拼音的起源和发展汉语拼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术界。
当时,中国学者在日本和欧洲的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启发下,开始尝试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并标注音调。
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是由魏源先生于1892年提出的“官话罗马字”,但因其在应用上存在问题,未能普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拼音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完善。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官方开始重视并推行汉语拼音。
1958年,第一个正式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修订版发布,它被广泛采纳,并成为后来的基础。
1982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中国官方推行的标准。
二、汉语拼音的规则和特点汉语拼音采用了拉丁字母拼写汉字,并通过音标来标注音调。
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包括26个字母(a-z)和几个声调符号。
在拼写汉字时,根据汉字的声母和韵母来组合相应的拼音。
此外,汉语拼音还有一些特殊拼写规则,如辅音和韵母的组合,双拼等。
汉语拼音的特点之一是音调的标注。
音调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音特征,它影响词义的区分。
汉语拼音通过声调符号来标注不同的音调,以便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
另一个特点是它与汉字的对应关系。
汉语拼音方案旨在将汉字的音韵特点以拉丁字母和音标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习者能够准确拼读和理解汉字。
这种对应关系在学习拼音和输入法的使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汉语拼音的应用汉语拼音在现代汉语教学和语言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学习和教授汉语的必备工具之一。
通过拼音,学习者能够迅速掌握汉字的读音,并逐步熟悉和掌握汉语语音系统。
其次,汉语拼音广泛应用于汉字输入法。
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上,输入法使用拼音作为输入汉字的方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汉语拼音知识 文档
![汉语拼音知识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f0e13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2.png)
汉语拼音知识文档汉语拼音知识汉语拼音是一种将汉字的读音用拉丁字母表达的系统,广泛应用于汉语教学、输入法、打字、标注音节等方面。
掌握汉语拼音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一、拼音的历史和发展汉语拼音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康熙字典,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广泛采用。
拼音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改革,包括各种拼音方案的提出与选择。
1958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普通话拼音方案,也被称为拼音第一代方案。
此后,拼音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目前使用的是1982年发布的第三代方案,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拼音。
二、拼音的基本元素1.声母:声母是指在一个音节的最前面发出的辅音音素,如“b”,“p”,“m”等。
2.韵母:韵母是指在一个音节的最后面发出的元音音素,如“a”,“o”,“e”等。
韵母还可以包含介于声母和韵母之间的称为介母的音素,如“i”,“u”等。
3.声调:汉语拼音还包括四个声调,用于标注汉字发音的音调高低。
声调的使用对于正确理解和发音汉字至关重要。
三、拼音的规则和变调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规则和变调规律,掌握这些规则能够帮助我们正确拼音。
一些常见的规则和变调包括:1.双音节词的拼音规则:a.如果一个音节的声母为空,那么这个音节的声调写在该音节的第一个字母上。
b.如果一个音节的声母不为空,那么这个音节的声调写在该音节的第二个字母上。
2.声调变调规律:a.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三声音节都连读时,前一个第三声变成第二声。
b.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四声音节都连读时,前一个第四声变成第一声。
四、拼音的应用1.教学辅助: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国学生通过学习拼音,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发音,并提高听说能力。
2.输入法和打字:拼音输入法是一种通过拼音码输入汉字的工具。
用户只需要输入汉字的拼音,输入法会自动给出相应的候选字。
这种输入法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使得打字更加方便快捷。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41d574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8.png)
汉语拼音的由来汉语拼音是一种将汉字音节转写成拉丁字母的文字系统,为了帮助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们更方便地掌握和应用汉字,它被广泛使用于汉语学习、输入法、拼音注音等方面。
然而,汉语拼音的产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远古时代,中国古代人民并没有使用拼音系统来记录和传递语言信息,而是依靠象形文字来表达意思。
然而,象形文字的局限性使得它只能表达有限的词汇和概念,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沟通需求。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录语言信息。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即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是一种将汉字音节通过特定符号标记出来的书写方法,它使得阅读和发音更加简单和准确。
然而,注音符号并没有像现代拼音那样普及和广泛使用,它只是一种局限于特定群体和场景的书写工具。
直到20世纪50年代,汉语拼音才真正诞生。
在当时,中国面临着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了推动汉字的简化和标准化,政府开始研究并推广汉语拼音系统。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最终在1958年出版了《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的拼音标注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依据。
汉语拼音系统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国际音标,它使用了拉丁字母来表示汉语的音节,并通过声调符号来标示声调的变化。
同时,为了适应不同方言的发音特点,拼音系统还引入了一些特殊的字母和符号,并对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分类。
这样一来,汉语的发音可以通过拼音系统准确地反映出来,并方便学习者进行语音练习和口语交流。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汉语拼音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现如今,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汉语学习、输入法、国际交流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和基础知识。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汉语拼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和使用汉字,也使得汉语的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
当然,汉语拼音也并非完美无缺。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发音的多样性,拼音系统必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b630334af46527d3250ce019.png)
汉语拼音的由来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
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
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
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
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汉语拼音由来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
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
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
汉语拼音11 精品文章
![汉语拼音11 精品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c5fed3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3.png)
汉语拼音11 精品文章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一种用来标示汉字发音的工具,它基于拉丁字母,并通过音节的组合来表示汉字的读音。
作为学习汉语和拼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拼音的掌握对于提高汉语水平、促进交际和提升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汉语拼音的来源和发展1.1 拼音的起源汉语拼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汉字拼音方案的改革。
为了提高写作和识读汉字的效率,拼音系统应运而生。
经过多次的改革和完善,汉语拼音逐渐成为了现代汉语教学的标准。
1.2 拼音的发展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推出了多个版本的拼音方案。
1958年,第一个拼音方案——拉丁化汉字方案被正式引用,并于1982年修订为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
该方案具备了简单明了、易学易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各类出版物和计算机输入法等各个方面。
二、汉语拼音的特点与应用2.1 声调标记汉语拼音方案中最具特色的是声调标记。
每个汉字发音都带有一个特定的声调,而声调的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意思。
汉语拼音通过在发音符号上添加声调标记(例如ā, á, ǎ, à)来区分不同的声调。
这种声调标记的引入使得汉字的发音更加准确和规范。
2.2 拼音与汉字汉语拼音与汉字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拼音可以准确表示汉字的发音。
这种关系不仅方便了外国人学习和掌握汉语,也给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正确地书写和发音汉字。
2.3 拼音的应用范围汉语拼音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学校教学中,汉语拼音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之一。
学生通常在学习汉字之前先学习拼音,通过学习和掌握拼音,他们能够准确地拼读和录入生词。
此外,拼音还广泛应用于各类中文学习教材、词典、输入法和声调学研究等领域。
三、汉语拼音的学习方法3.1 学习声母韵母汉语拼音的学习首先要学习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规则。
声母表示一个音节的起始部分,韵母表示一个音节的核心部分。
汉语拼音的认识
![汉语拼音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7e5d9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a.png)
汉语拼音的认识汉语拼音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系统,用于表示汉语语音的发音。
它是中国最为常用的写作工具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学、交流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介绍汉语拼音的历史发展、拼音的构成规则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汉语拼音的历史发展汉语拼音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中国。
当时中国面临着现代化的需求,包括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文化交流等。
为了解决汉字的繁复和发音的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使用拉丁字母来标记汉语的发音。
最早的汉语拼音系统是由美籍华人约翰·祖碧琳于1858年创立的“官話罗马字”,但此系统并未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直到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也就是现在大家通常使用的“实用音标”。
二、汉语拼音的构成规则汉语拼音的构成规则相对简单明确,主要包括拼音字母、声调和音节构造。
1. 拼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使用了拉丁字母的大部分字母,同时根据汉语语音特点进行了一些修正和创造。
其中,有些字母只有基本的音标功能,如a、b、c等;有些字母则分为不同的发音形式,如x、q、j等;还有一些语音上不存在的字母,则被重新定义为声母或韵母,如ü、ê等。
2. 声调:汉语拼音通过使用声调符号来标记汉字的声调。
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分别以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表示,并通过数字1、2、3、4来表示。
3. 音节构造:汉语拼音方案中每一个汉字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音节构成,每个音节都包括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
有些音节还可以加上一个声调符号表示声调。
三、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汉语拼音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重要性和作用。
1. 语言学习:对于学习汉语的非母语学习者来说,汉语拼音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
通过拼音系统,学习者可以更加准确地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发音,并且提高听说能力。
2. 教育教学: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汉语拼音是学龄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汉字书写工具。
它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fd85ec64af45b307e9719736.png)
汉语拼音的由来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
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
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
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
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汉语拼音由来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
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
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
中国的汉字拼音的由来
![中国的汉字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c9803b1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f.png)
【导语】我们学习语⾔从a、o、e开始,但是在以前,我们是没有这些字母的,那么⼤家知道拼⾳的由来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汉语拼⾳的古代史 我国原来没有拼⾳字母,采⽤直⾳或反切的⽅法来给汉字注⾳。
直⾳,就是⽤同⾳字注明汉字的读⾳,如果同⾳字都是⽣僻字,就是注了⾳也读不出来。
反切,就是⽤两个汉字来给另⼀个汉字注⾳,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周有光先⽣称反切是“⼼中切削焊接法”。
这两种注⾳⽅法,⽤起来都不⽅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的三⼗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分析已经达到很⾼的⽔平,可惜他⽤汉字来表⽰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步发展成拼⾳⽂字。
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经”⽂字,这种⽂字是⼀种阿拉伯⽂字。
⽤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唐代守温⽤汉字来表⽰声母和韵母⼜进了⼀步。
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来拼写汉语的拼⾳⽂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拼⾳字母。
“⼩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
明朝末年西⽅传教⼠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
1605年,意⼤利耶稣会传教⼠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
这是最早⽤拉丁字母给汉字注⾳的出版物,⽐“⼩经”⽤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稍晚,“⼩经”⼤概是最早⽤字母⽂字给汉字拼⾳的尝试。
《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资》,这是⼀本⽤拉丁字母给汉字注⾳的字汇。
注⾳所⽤的⽅案是在利玛窦⽅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尼阁的⽅案是以“官话读书⾳”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
这种新颖的拼⾳⽅法给中国学者以很⼤的启迪。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拼音历史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拼音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80efd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a.png)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拼音历史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简称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语言文字的中国拼音方案,是一种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转写系统,它的规则和使用范围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演变过程。
1. 拼音的起源(Introduction to Pinyin)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其发音是非常复杂和规律性较弱的。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的读音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各地方言相对独立,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语音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为了方便汉字的学习和教学,拼音方案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 早期拼音方案(Early Pinyin Systems)早在19世纪末,中国的教育家和语言学家就开始探索拼音方案的制定。
1892年,汤若望神父提出了最早的拼音方案,但由于各地区的差异以及技术限制,这个方案未能在中国广泛推行。
20世纪初,国内外的学者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拼音方案,如华英拼音、乱头字母拼音等。
然而,这些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字母的数量和读音的对应不准确等。
3.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Standardization of Pinyin)为了解决拼音方案的多样化和混乱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6年成立了一个拼音工作委员会,开始制定统一的汉字拼音方案。
经过多年的调研和论证,1958年发布了第一个正式版本的汉字拼音方案。
该方案以汉字的发音为基础,通过拉丁字母、音标和声调符号等方式来表示汉字读音。
方案的主要特点包括:不区分词性的拼写、使用声、母、韵母等音标、标注不同声调等。
4. 拼音方案的不断改进(Improvements to Pinyin)自1958年发布以来,汉语拼音方案经历了多次修改和改进。
每一次的调整都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汉字的发音和减少歧义。
在1979年和1986年,相继发布了第二版和第三版的汉语拼音方案。
这些版本主要调整了声母和韵母的拼写方式,使得拼音更加规范和准确。
关于拼音的故事
![关于拼音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2e8fb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e.png)
关于拼音的故事拼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
在古代,汉字是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式构成的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发音。
而在古代的注音方式中,最早的是象形注音,即用图画来表示发音。
这种注音方式虽然简单粗糙,但却为后来的拼音注音方式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渐演变,注音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到了秦朝,人们开始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式来注音,这为后来的拼音注音方式奠定了基础。
而在隋唐时期,随着文字和语言的交流,注音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注音方式主要是用汉字来注音,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复杂,但却为后来的拼音注音方式奠定了基础。
直到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了拼音改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拼音的改革,最终确定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这一方案以拉丁字母为基础,采用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方式来注音,使得汉语的发音更加准确、规范。
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拼音注音方式的革新和进步,也为中国文字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拼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方便了汉语的学习和传播,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拼音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可以说,拼音的故事就是中国文字发展的故事,它见证了中国文字的演变和发展,也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拼音的故事充满了传奇和魅力,它见证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也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拼音将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期待拼音的美好未来!。
汉语拼音的有关知识
![汉语拼音的有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82895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2.png)
汉语拼音的有关知识汉字是中文的基本书写单位,但发展至今,汉字已经成为了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字之一,而如何拼音化汉字则成为了提高中文输入和学习的关键。
拼音是将汉字音节化为拉丁字母的写法,它的出现使得汉字的输入、学习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本文将从拼音的来源、格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汉语拼音的有关知识进行探讨。
一、拼音的来源拼音最早的形式可追溯到晋代——即公元3世纪。
但长期以来,汉字的拼音化一直没有普及和标准化。
直到1955年,中国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汉字拼音方案》以及《汉字拼音正词法基本表》,这标志着汉语拼音开始进入规范化阶段。
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汉字拼音方案》是经过多次修改后的第三版,也称为“现代汉语拼音”。
二、拼音的格式汉语拼音是按照汉字的发音来进行拼写的。
它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等组成。
1. 声母声母即拼音字母表中的辅音部分,用来表示发音的开头部分。
例如,“b”、“p”、“m”等都是声母。
在现代汉语中,共有23个声母。
2. 韵母韵母是指拼音字母表中的元音部分,用来表示发音的中间和结尾部分。
例如,“a”、“o”、“e”等都是韵母。
在现代汉语中,共有36个韵母。
3. 声调声调是指汉字发音的音调。
现代汉语拼音中有四个声调,分别用1、2、3、4表示。
例如,“mā”、“má”、“mǎ”、“mà”分别表示不同的声调。
三、拼音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汉语拼音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遵循,以确保准确无误地表达汉字的发音。
1. 声母的发音声母有些是单独出现的,如“b”、“p”、“m”等;有些是与韵母结合使用,如“zh”、“ch”、“sh”等。
我们在使用汉语拼音时需要注意准确发音,以避免因声母发音错误而产生误解。
2. 韵母的发音韵母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我们需要注意准确发音。
例如,“a”、“o”、“e”等都是单韵母,“ia”、“ie”、“ou”等都是复韵母。
正确掌握韵母的发音将有助于准确拼写。
3. 声调的运用声调对于准确的发音非常重要。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af856801ba1aa8114431d95b.png)
汉语拼音的由来
现在的汉字都有拉丁字母注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历史缘由。
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已经有370多年的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开始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拼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尼格又用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
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
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鸦片战争后曾任驻华公使等职的英国人威妥玛所拟定的“威妥玛式”。
在近代,我国曾一度想实行拼音文字替代方块字。
早在1892年,近代汉语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创造了一种“切音新字”。
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订了“国语罗马字”。
1931年,吴玉章等人又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为后来创立“汉语拼音方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走世界文字共同体的拼音方向”。
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对推广普通话,以及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
从此我国自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登上国际文坛。
汉语拼音的由来及发展
![汉语拼音的由来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b6be6d99ec3d5bbfd0a7488.png)
汉语拼音的由来及发展新闻背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新修订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
如何拼写汉语的人名地名,如何拼写汉语的数词、量词、连接词、形容词等,都有了“法定”规范。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
在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时,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
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源于近代以来在中国开展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上世纪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着手研制拼音方案。
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汉语拼音方案》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崔蔚/文。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fd9bb3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f.png)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拼音是汉字的音译工具,它帮助我们把汉字的发音用拉丁字母表达出来。
在中国,拼音是学习汉语和拼读的基础,对于外籍学习者也是学习汉语的重要起点。
那么,汉字拼音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在古代,汉字是以象形为主的,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发音并非一目了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开始在汉字的上方加上或左右加上一些符号,表示字的发音。
这些符号被称为“注音符号”,可以看作是汉字拼音的前身。
这种注音法在古代有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其形式繁琐、难以书写,所以并未广泛应用。
直到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国开始研究一种新的拼音系统,以便更好地教授汉语。
1928年,中国教育部推出了一种新的汉字拼音方案,名为“国音字母”。
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汉字拼音方案,对于当时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国音字母的方案后来在1950年代经过改革与完善,演变为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的字母是拉丁字母,英文的26个字母中的21个字母除了v、j、q、x、y外,全都被用来表示汉字的音节。
这是为了适应汉语音节结构的需要。
在汉语拼音系统中,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发音,可以准确地表达汉字的音节。
通过学习拼音,我们可以在没有学习具体汉字的情况下,准确地发音和拼读汉字。
虽然汉语拼音已经成为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但它的发展仍在不断演变。
近年来,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和外语交流的需要,中国推出了第二代汉字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的简化字母拼写形式(即“拼音方案的简化字母拼写形式”)。
这种简化字母形式在保留了原有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更加方便输入和使用,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之,汉字拼音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注音符号,经过多次改革与完善,最终发展成了现代的汉语拼音系统。
它对于汉字的学习和汉语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拼音也在不断演变,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汉字的读音是怎么来的
![汉字的读音是怎么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b0b76b6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a.png)
汉字的读音是怎么来的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
中国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
那么汉字的读音是怎么来的呢?大家都很想知道汉字的读音是怎么来的吧。
那我们就来聊聊汉字的读音是怎么来的。
平常阅读、写作时遇到不知道读音的生僻字词,我们一般都会去查字典词典。
那么,编写字典、词典的人是怎么知道每个字的读音的?字词典的读音,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古代文献,一个是民众口语,还有一个是方言语音。
早在先秦时期,为了教贵族子弟学习语言文字,为了帮助人们读懂前人留下的经典著作,开始了对文字字形、字音、字义的讲解注释工作——后来发展为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即“小学”。
早期给文字注音的方法,有描绘、读若、直音等。
东汉末年,出现了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的反切法。
大致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兼声调。
从此,文献注释、韵书、字典大量运用这种较为先进的注音方法。
经过历代语文学家尤其是音韵学家、文字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字都有相应的反切注音。
个别未经收入字典的冷僻字,也可以根据语音演变规律,给他们配上相应的反切。
当然,语音随时在发生着变化,古书里注出的字音,有些不能简单照搬过来,而需要根据语音演变的规律,进行“折合”。
例如,“冬,都宗切”,冬字可以根据普通话读音,直接拼出正确读音,d(u)+(z)ōng=dōng。
但“东,德红切”,东字就不行了,需要略加改变, d(e)+(h)óng,反切下字红古代是平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阳平,古代平声调不分阴阳,北京话中的分化规律是“清阴浊阳”,“德”字是清声母,所以,最后切出来的读音应该是阴平调。
“同,徒红切”,表面上看,能直接拼切出正确读音。
而实际上,古今读音是不一样的,“徒”字古代读浊声母,现代读清声母。
此外,有些古代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一般也承袭古书注音。
例如:冒顿mòdú,古代匈奴人名;金日磾jīnmītī,汉代人名。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5626e6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5.png)
汉语拼音的由来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系统,以其丰富的意义和独特的美感而闻名于世。
然而,汉字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学习和使用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语拼音系统应运而生。
汉语拼音以拼音字母来标注汉字的发音,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简单而规范的方式来学习和记忆汉字的发音。
以下将探讨汉语拼音的由来和其在中国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 拼音的起源拼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
当时,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为了学习这些外来知识,中国人急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传达外语的发音。
于是,中国学者借鉴了西方国家使用的拼音系统,创造了属于中国自己的拼音系统。
二. 拼音的发展最早的汉语拼音系统可以追溯到1892年的“拉丁字母拼音”,它是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学者所创立的。
然而,该系统并未被广泛采纳,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才决定重新制定一套全新的拼音系统。
1958年,国务院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这是第一个正式的、以官方形式出台的拼音方案。
该方案以拉丁字母和注音符号相结合的方式来标注汉字的发音。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举措,对于汉字学习和语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拼音的规范性和简便性汉语拼音的最大优势是其规范性和简便性。
拼音系统提供了一种明确而一致的方式来标注汉字的发音,帮助学习者准确地理解和发音汉字。
与汉字相比,拼音具有更少的笔画和更简单的结构,更易学习和掌握。
这使得汉字学习成为可能,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四. 拼音在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汉语拼音在中国的语言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语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
通过拼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字的发音,提高阅读、写作和听力技能。
此外,拼音还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为他们提供了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途径。
总结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标注汉字发音的系统,不仅让学习者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汉语的发音,也为中国的语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字拼音的由来
![汉字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ba7711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5.png)
汉字拼音的由来汉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汉字拼音系统的确立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汉字拼音的由来,并从历史、发展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汉字的语音表示方法在古代,汉字并没有直接的拼音表示方式。
古人为了记录语音,只能通过象形、指事和会意等象征性的文字来表示,这种方法称为“表意文字”。
这种文字的好处是清晰易懂,而且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
然而,由于没有直接的音标系统,阅读和学习这些文字对外国人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二、拼音系统的出现为了解决外国人学习汉字的困难,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汉字拼音系统。
其中最早的拼音系统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的刘宋时期,当时一些文人开始使用汉字注音来辅助阅读和学习。
然而,这些早期的拼音系统并没有被广泛使用,主要仅供文人学者之间交流使用。
三、近现代汉字拼音系统的确立现代汉字拼音系统的确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决定开发一种更为简化和实用的拼音系统,以便更好地满足国内外人士学习汉语的需要。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测试,最终于1958年确定了现代汉字拼音方案——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一种声母-韵母的拼写系统,它使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的发音。
通过使用拼音规则,外国人可以更容易地学习和发音汉字,提高读写汉语的效率。
汉语拼音的发布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为汉字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基础。
四、汉字拼音的应用汉语拼音的出现不仅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在中国国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拼音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交流、出版、计算机处理等领域。
在教育方面,汉语拼音成为学龄前儿童和学习者的学习利器。
通过掌握拼音规则,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发音,并提高识字能力。
同时,汉语拼音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检索汉字的有效手段。
在交流方面,汉语拼音在国际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通过使用拼音,外国人可以更加准确地发音和表达汉语,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汉语拼音的起源和发展
![汉语拼音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f948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3.png)
汉语拼音的起源和发展汉语拼音的起源和发展一、古代文字音节划分的起源汉字书写有三种方式:象形、指事、形声。
其中,形声是以汉字的最基本单元——“音节”为划分的依据。
古代文字中对音节进行划分则起源于《说文解字》。
该书将汉字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提出“字分声,音分韵”的理论,为后来的拼音笔画提供了基础。
二、历代拼音笔画的发展1. 隶书简化法西汉时期,人们开始用“隶书”的角抵代替画笔。
因为角抵笔法简单易学,各地用角抵表示音节的方法也随之产生。
如荆楚地区的“燕歌”、关中地区的“韦編”等。
这些方法普遍适用于音节,但是对没有相应音节的汉字则表示困难。
2. 注音符号清朝时期,西方传入汉字注音符号法。
注音符号是以音节为单元的拼音方法,符号简单易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擦音和响音为代表的音节难以表示的问题。
3. 拼音方案1936年,第一套完整的汉语拼音方案诞生。
拼音方案是根据汉字的声音特点进行划分,用字母符号表示并标注声调,标志了汉语拼音的正式开始。
三、现代标准拼音的发展自1949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多个拼音标准。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普通话拼音方案”。
该方案是由中国教育部于1958年起编定的,是基于北方话音系的拼音方案。
该方案为书写和发音提供了较为统一的规范,使汉语拼音成为中国主要的标准发音。
四、汉语拼音的意义和应用1. 拼音是汉字书写和阅读的工具,为华人和外籍人士学习汉字提供了便利。
2. 拼音是汉字输入法的基础,使得用户在计算机等数字设备上通过拼音码来输入文字。
3. 拼音在涉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一种工具。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0ca3a7633186bceb18e8bb1e.png)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端午节祝福语】汉字拼音是认识汉字的重要基础,它是怎么产生的你知道吗?以下是整理的汉字拼音的由来,欢迎参考阅读!1840 年,战争爆发。
被西方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迷梦、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经过几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终于发现了中国落后的“秘密”:西方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故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独立于语言之外,笔画繁难,就连一些饱学之士都曾发出“汉字至难”的感慨。
“国家的落后是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缘于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盖因中国百姓学习汉字太难。
”目睹此情形,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甚至要废除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
改革呼声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甚至一度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呐喊。
1892 年,一个名叫卢戆章的福建青年,经过十年的努力,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
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
当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
但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广。
1906 年春,“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于上海召开,正式将由剑桥大学教授威妥玛(ThomasFrancis Wade)整理、传教士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修改之后的“威妥玛—翟理斯拼音方案”,史称威妥玛拼音法公之于世,使汉语拼音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1913 年2 月25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在北平召开,各省纷纷派代表参加。
此次大会的宗旨明确:审定国音,采定字母。
五年后,这次会议确定的“标准国音”与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1928 年,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简称“国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
来
【--端午节祝福语】
汉字拼音是认识汉字的重要基础,它是怎么产生的你知道吗?以下是整理的汉字拼音的由来,欢迎参考阅读!
1840 年,战争爆发。
被西方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迷梦、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经过几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终于发现了中国落后的“秘密”:西方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故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独立于语言之外,笔画繁难,就连一些饱学之士都曾发出“汉字至难”的感慨。
“国家的落后是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缘于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盖因中国百姓学习汉字太难。
”目睹此情形,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甚至要废除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
改革呼声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甚至一度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呐喊。
1892 年,一个名叫卢戆章的福建青年,经过十年的努
力,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
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
当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
但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广。
1906 年春,“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于上海召开,正式将由剑桥大学教授威妥玛(ThomasFrancis Wade)整理、传教士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修改之后的“威妥玛—翟理斯拼音方案”,史称威妥玛拼音法公之于世,使汉语拼音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1913 年2 月25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在北平召开,各省纷纷派代表参加。
此次大会的宗旨明确:审定国音,采定字母。
五年后,这次会议确定的“标准国音”与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
1928 年,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简称“国罗”)。
1931 年身在苏联的共产党人瞿秋白与苏联汉学家合作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 简称“北拉”)。
但是,这些拼音方案自身都存在着致命缺陷。
“北拉”曾经在解放区广泛推行,甚至取得了与汉字相当的地位。
许多当地农民学会了这套拼音文字后,都能用它写信、读拼音
报。
吴玉章(1878-1966,中共“五老”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就曾回忆说,“延安县市冬学中,不到三个月,就扫除了1500 余文盲,他们学会新文字,能写信、读书、看报,收到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由于“北拉”没有标调,无法解决同音字问题,人们只能靠上下文揣测字义,经常闹误会。
至于“国罗”,它虽然有四声的区别,但却辅以一套很复杂的变读法则,一般人很难掌握。
威妥玛式虽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但很多音都拼不准。
上世纪40 年代,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就曾留下过一段难忘的记忆。
他记得,当时英国老师用威妥玛式注音点名,当叫道“枪枪枪”时,半天没一个人回答,后来才有人反应过来,原来是在叫张长江。
“枪枪枪是谁?我们谁也不知道。
其实,威妥玛式里‘枪’、‘张’、‘江’都是一个拼法。
张长江,就变成了‘枪枪枪’。
”不仅如此,民国重要人物蒋还曾被拼为ChiangKai-shek,翻译过来就是“常凯申”,让人哭笑不得。
巧妙的民族形式
这种各类拼音法并存的混乱局面,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1949 年10 月10 日,新中国成立仅十天,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便宣告成立,吴玉章为常务理事会主席。
为了表示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关注,毛泽东特意派秘书胡乔木参加“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以便随时了解和指导文字改革
工作。
1952 年2 月5 日,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简称“文改会”)成立大会上,马叙伦传达了毛泽东的新指示。
毛泽东认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都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订。
但何谓民族形式,毛泽东等人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经过将近一年的激烈讨论和设计,1953 年初,一套新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终于呈现在毛泽东面前。
不料,毛泽东在详细审读后,认为这套方案虽然在拼音方法上较为简单,但是笔画太复杂。
他认为,拼音文字无论如何要简单,要利用原有汉字的简单笔画和草体,笔势基本上要一边倒,不要复杂。
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后,委员们开始分头制订新的拼音方案,但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看着文字改革即将进入死胡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遂于1955 年10 月15 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就在这次会议上,一个改变中国文字改革进程的重要人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就是被誉为我国“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
当时,准备赶回上海上课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周有光,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让他留在文改会。
尽管周有光的老本行是经济学,但解放前他就曾在上海参加过推广拉丁化新文字的活动。
1954 年,一直对语言文字感兴趣的周有光,利用业余
时间撰写了《字母的故事》。
“这本薄薄的小书,笔调活泼,深入浅出。
对于字母的起源、发展与传播讲得清清楚楚。
毛泽东对这本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周有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同一年,就在拼音方案小组的委员们对“何谓民族形式”争论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周有光又发表了一篇名为《什么是民族形式》的文章。
在文中,周有光这样说道:“民族形式的形成,要经过一个习惯培养的时期。
经过培养,胡琴可以变成国乐,旗袍可以变成汉服,外来的字母可以变成民族字母。
对于英语来说,拉丁字母也是外来的字母,用它来拼英语,便成了英国的民族形式了。
汉字的形式不适合字母要求,世界上最通行的是拉丁字母。
我们与其另起炉灶,还不如采用它。
”
此后不久,周有光便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此同时,鉴于当时苏联已将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中国与其是盟友,一些人又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
于是,关于汉语的字母形式,再次引起激烈争论。
此种形势引起了毛泽东的忧虑,经过仔细酝酿,他于1956 年1 月20 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
毛泽东说,“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
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
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
……凡是外国好的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
1956 年2 月20 日,《汉语拼音方案( 草案)》出台,草案明确提出:“拟定汉语拼音方案的目的,是要设计一套拼音字母和写法规则,来拼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
1958 年2 月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这一方案。
100个小时识字1500 个
1958 年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正式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宗春启在1958 年是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曾回忆说,当时打开新发的课本,“惊讶地发现课本的第一页是一些曲里拐弯的外国字母。
除了方块汉字之外,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字。
”但不久,宗春启就发现通过这些拉丁字母他能够学会很多生字。
待学会拼音后,他便经常到新华书店去看书,“以前不认识的字,一拼就知道是什么了。
那会儿,我看了好多书,也自己认识了好多字。
”
在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吴建生回忆说,1960 年,年仅5 岁的她曾和母亲俞冰如从晋南
小县城来到北京,参加十省市注音识字展览会。
当时,一位工作人员把她领到舞台上,让她写“吴建生小朋友你好”,她便用汉语拼音写出了这句话。
会后,吴玉章高兴地将这个小姑娘高高举起。
“在吴建生的故乡山西万荣,也因为用汉语拼音成功扫盲和推广普通话,成为全国的一面红旗。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万荣县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一直在做扫盲工作,却收效甚微。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据当时报告,“一般农民15 到20 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100 个小时就能识字1500 个”。
那时万荣无论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商店食堂,只要有汉字的地方,都被标上了汉语拼音。
甚至于万荣县的村民,在地里干活休息时,也都互相学习拼音。
从此,汉语拼音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