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_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空气的性质——空气占据空间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的,但用的是三年级孩子,相对来说见识没那么广,大部分同学的生活积累不如四年级孩子丰富,平时刚接触科学课也没做过什么实验。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实验的目的专一些,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为下一课的实验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流动。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且能流动。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空气能流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水槽,矿泉水瓶、乒乓球、杯子、纸巾、毛巾、课件。
2、学生:给每个组准备:水槽(或用塑料盒子代替)1个,矿泉水瓶1个,两只水杯,纸巾,毛巾,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对,是空气。根据生活经验,你们认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无色、无味、透明、气体)(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生活经验及前概念)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生自由说)
师:(拿出注射器,边抽出一半活塞)这支注射器里有空气吗?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证明啊?(生说并演示)
师:(边拿起塑料袋)能用这只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感性能力入手,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师: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确实存在。
师:既然空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白板拉动出示课题:空气的性质)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感可操控的生活知识和身边物体入手,在学生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引入到对新知识的渴求和主动探究中来。)
二、新课
1、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一)纸的奇遇
师:这是一张纸(边说边拿),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接触到水,会湿)师:如果把纸巾塞紧在杯底,然后垂直放入水中,你们说纸湿不湿?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并说明猜测根据。培养学生找证据、找理由支撑的意识)
师:(演示)竖直插入,然后再竖直拿起,用毛巾擦拭玻璃杯沿的水。让学生检测纸是否湿。(设计意图:①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潜意识地培养
学生模仿正确实验操作。②学生检测纸没湿,与预测相符者,证明自
己的思维路子是对的,感到成功;与预测不符者,更是产生思维矛盾,
促使自己积极反思。)
师:再次做实验,只是把杯子倾斜插入水中。学生猜测、说理、检测。
师:为什么第一次实验杯底的纸不湿,而第二次实验就湿了?能解释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前后二次实验的细致观察、比较,进行思考、解释,很自然地说出空气占了杯子里的地,所以水进不去,纸就不会湿;
而第二次倾斜杯子,看到气泡冒出,说明空气跑了,水就进去了,纸
就湿了。在潜移默化中对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
论的思维方式学生得到了强化。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师:对,我们大家所说的空气占了杯子里的地方,就叫做空间。也就是说空气不但真实存在,而且还要占据空间。(白板板书:空气占据空间)(设计意图:借着学生的话,很自然地引出空间概念;并总结出空气的第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培养学生不但能用实验验证,还会描述、
总结、归纳的意识能力。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更加高昂,
为下面进一步探究做好铺垫)
(二)乒乓球历险记
师:好玩吗?还想玩吗?
师: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个乒乓球,如果我把乒乓球放入水里会怎么样呢?
生:会浮在水面。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去底的矿泉水瓶,如果老师用瓶子对着球压下去,你们猜猜这个乒乓球会怎样呢?
生:这个乒乓球还是浮在原来的位置。
生:我认为这个乒乓球会在水底。
师:你们能说说你们的猜测理由吗?
生:乒乓球放在水里是浮的,当我们把瓶子向下压时,里面有空气,空气不占空间,因为这个乒乓球还会浮在水面。
生:我认为乒乓球会在水的下面了,因为我认为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当我们把瓶子向下压时,由于瓶子里有空气,会把乒乓球压到水下去,也就是说瓶子里是空气,水进不去。
(设计意图:培养、强化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实验的能力。)
师:噢,原来是这样呀!那你们认为结果会怎样呢?
生:实验一下就知道了。
师:是呀,那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生:(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做实验来体验一下。教师要求每组选一名学生双手握住瓶身,正对着小球方向,竖直压入水底,其他同学观察小球有没有变化,它到底在水中的哪个位置?
学生操作后出现了两种实验现象:有的组小球在水槽底部,有的组小球在水面上。
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现象,教师及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猜测秘密到底在哪里?
生1:我们组的瓶子有盖,球就在水底下,因为里面有空气,水就流不进去。
生2:我们组的瓶子也有盖,但是上面有一个小孔,空气从瓶子里跑出来了,我还看到小细丝往上跑,还竖立起来了呢!
生3:我的也有孔,手在上面感觉到凉快,有风出来,那是空气在往外面跑呢。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