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景与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 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 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 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 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源自文库
▪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 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 离散的感伤。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手法,(指出手法)因见 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 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 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解说 手法)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指明效果)
情与景关系题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指出 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 “雨”景、“月”色的描写,(解说手法)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 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指明效果)
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声。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 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二)哀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 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 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 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 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 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 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触动了游子的心, 从而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人。
寓情于景”(也叫“融情于景”)
▪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 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 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 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 情。
▪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借“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 蓝”的“江水”,表达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萦、 久久不忘的情感。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触景生情
▪ 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 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诗歌借景抒情,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
湖,生意盎然,作者以 “莺争”“燕啄”“绿 杨”“白沙”等意象,从动态到色彩,字里行间充 满了无尽的爱意——乐景 ,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 喜爱之情。
(一)乐景写乐情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 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
触景生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 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 “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 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 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 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 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没一句直接写情, 但句句饱含着作者深情。我们在阅读中能 感受到作者的兴奋、激动的之情,连猿猴 的哀鸣在这里也如音乐一般的美丽。这是 作者在流放夜郎国的途中突然被大赦,从 水路返家之时所写,那种归心似箭的愉悦 心情融汇在了写景之中。
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③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
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 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 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 离愁的难耐。 (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 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 “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 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 悲凉之感。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 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 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在人难以成寐时,忽 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从而触动了 诗人的羁旅情怀。
▪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发现今夜的露更白,顿生寒意 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 的联想与感触——蒲柳先衰,青春易逝, 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
(三)乐景衬哀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 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 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 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古诗中的景与情
古诗的情与景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 明代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感情。
情与景的关系: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 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 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 种感情的色彩。
▪ 答题思路:指出手法--- 解说手法---指明 效果.
内情 在与 联景 系的
▪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 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 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 想象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 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 “寓情于景”重点在景, “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 中。
二者如果“表现出色”, 就称作“情景交融”。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
(四)哀景衬乐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 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
小结:鉴赏诗歌的景和情
答题要点: 1、从“景”的角度:
①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2、从“情”的角度: 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一致:借景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 分析。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指出手法)诗人 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 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解说手法)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对生活 的热爱。(指明效果)
3、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