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环境-沉积相研究思路与方法(PPT)

合集下载

沉积体系分析PPT课件

沉积体系分析PPT课件

2.泥石流
• 泥石流是由重力推动的含有大量碎屑物质 的高密度流体。流体内部的颗粒是由粒间 的泥和水的混合物支撑,并在重力作用下 进行搬动,这种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保持着 一定的整体性,从而显示了层流的特点。 泥石流的空间形态为两侧较平行的舌状体, 顶面较平整:边缘清楚。泥石流沉积的总 体特点是分选极差,有巨大的漂砾,一般 不具层理,呈块状构造。泥石流经常由暴 雨触发,持续时间较短。
• 2.岩心沉积学分析和地球物理测井曲线
解释
目的在于:a,识别地下沉积体系,并与露头区 进行对比;b,进行成因地层对比,建立沉积 盆地的沉积断面网络;c.系统对比和统计之后, 编制各成因地层单元平面图。
3.反射地震资料解释
• 4.比较沉积学研究
• 5.室内实验室研究
(二)沉积体系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 河道沉积物由砾石、砂组成,分选差。砾 岩中叠互状构造发育,而砂岩中不同规模 的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发育,最典型的是 具有冲刷充填交错层理。河道水流在间洪 期多数局限于河道内,而在洪泛期可能以 片流方式扩散于整个或部分扇面上。扇面 主河道具侧向迁移能力。如柯西扇1731年 以来的228年间,主河道向西摆动了 112km(图3-4)。而在特别泥石流多发育于 半干旱地区,潮湿扇上不很发育,也难于 保存。
• 1.主要特点 • 间歇性河流发育,扇体规模小,呈锥形。由泥砾
双叶状体构成。 • 2.内部构成 • 泥石流具陡的边缘叶状体,叶状体可以叠覆,也
可以充填于河道中。叶状体向下游方向厚度减小。 它具有棱角状碎屑、分选差、层理不明显及基质 支撑留特点。 • 筛积物很少被保存,由碎屑支撑的砾石组成,与 下伏单元为渐变过渡。形态狭窄,倾向上呈断续 的带状,横剖面呈椭圆形。 • 远端扇为砂质沉积物.漫洪沉积由平行纹层砂组 成,其特殊的沉积构造组合有高流态。

第14章沉积环境和相及PPT课件

第14章沉积环境和相及PPT课件
划分为亚相、微相。沉积微相是物理、化学、生物特征 相对均匀的微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 的综合。沉积微相研究是当今我国石油部门精细沉积学 研究的主要途径;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产物或物质表现;
沉积相是沉积物(岩)所反映的形成环境,即沉积相与沉
积环境为同义词。其中第二种、第一种理解为广大学者 所接受。
2020/10/13
2
沉积相
沉积相(facies)是沉积相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不同学 者理解有所不同。当今有三种相的概念:
我国石油部门的地质工作者普遍把沉积相理解为沉积环 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这种沉 积相的概念包含了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两个方面内容。
并依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差异把同一沉积相进一步
2020/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5
2020/10/13
1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sedimentaryenvironment)是地球表面 上沉积物的堆积场所,每一种沉积积环境都具有 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严格讲,沉积 环境是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不同于相邻地 区的一块地球表面。它是以沉积为主的自然地理 单元。按地质营力分大陆、海洋和过渡环境等。
第十四章沉积环境和相及聚煤模式
知识点: ▪沉积环境 ▪沉积相 ▪沉积模式 ▪聚煤模式 参读书目: ▪ 1989《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 ▪ Reading 1985 《沉积环境和相》(中译本) ▪李恩田 1985 《沉积盆地分析》 ▪ 1994 《含煤旋回层及其成因模式 》 ▪《国外煤田地质》1994.1期1——10页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课件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课件

实例三:某地区海底扇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着重研究了海底扇沉积体系的特 征、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VS
详细描述
海底扇沉积体系是由海底峡谷向海输送的 泥沙和砾石在海底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 该实例分析了海底扇的沉积构造、粒度变 化和古水流方向,探讨了海底扇的形成机 制和演化历史。此外,海底扇沉积体系的 分析对于海洋矿产资源和海底工程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生物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可以提供关于古生物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 的线索。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01
利用氧、碳同位素分析指示水体盐度、温度等信息。
微量元素分析
02
某些微量元素如Fe、Mn、Sr等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指示沉积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03
有机碳、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可以提供关于古植被、气候等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实例二:某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分布规律。
详细描述
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海洋入口处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该实例分析了三角洲的沉积 结构、相带分布和演化历史,揭示了三角洲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此外,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析有 助于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前景,对于海洋工程和海岸防护也具有指导意义。
沉积构造特征分析
层面构造
如波痕、雨痕等,反映沉 积时的水动力条件。
层理构造
如水平层理、斜层理等, 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方式。
生物遗迹
如虫孔、生物扰动等,揭 示古生物活动和沉积环境。
古生物特征分析
古生物种属
不同种属的古生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2、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呈离子状态溶解于水中 • 影响因素:pH, Eh, 盐度,温度,压力,CO2,离子吸
附作用等 • 化学沉积分异
第31页/共37页
• 按结晶程度分类 • 按晶粒相对大小
• 非晶质结构 • 隐晶质结构
(<0.001mm)
• 等粒结构 • 不等粒结构 • 斑状结构
• 显晶质结构
A、不可溶物质——干酪根 B、可溶物质——烃、沥青等
第17页/共37页
第18页/共37页
海相烃源岩形成过程中有机质的变 化
第19页/共37页
深部来源
• 火山作用带到地表的火山碎屑、伴生的气热液、沿深断裂流出的热卤水等 • ——金属矿床 • ——非金属矿床
宇宙来源
第20页/共37页
第三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又称:相对比定律或相律 • 定律:
1 在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2 纵向相序=横向相带
第6页/共37页
第7页/共37页
第8页/共37页
第9页/共37页
沉积相模式Sedimentary Models
• 简称“相模式Facies Models” • --删除地方性的细节,保留其纯粹本质的东西(理论模式)
3、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26页/共37页
风的搬运作用
• 方式 1. 悬移:长期悬浮在空中(风沙,沙尘暴) 2. 跃移: 3. 推移(蠕移):
风的沉积作用
风速↘→紊流上举↘→沙粒和尘土↓→风成沙和 黄土
分带性:戈壁,沙漠第,27黄页/共土37页
风的沉积作用
第28页/共37页
3、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风化作用

沉积相课件

沉积相课件

在一连续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排列称为 相序
沉积相模式在古代沉积环境识别上(沉积相研究) 的应用思路:
记住相模式--实际观察、分析相标志等---与相模式进行比较---沉积 环境--应用于实际(预测沙体和布井等)
• 以上工作由点---面,得出一个地区不同时代古环 境的分布或沉积相的分布(以图件和文字表示)。
6、平面相组合:物源区残积、坡积物相--扇--沉积区
冲积平原或湖海区
7、砂体平面上为扇形、横剖面为透镜状,纵剖面
为顶面下凹的透镜型
沉积体系形态特征:单个冲积扇的平面形态成扇形,在垂向辐射方 向的横剖面上是上凸的。而在平行辐射方向的纵向剖面上是下凹 的楔形体。
思考:进积型冲积扇和退积型 冲积扇垂向层序?
一、概述
(一)河流类型:
平直河 曲流河 辫状河 网状河
1.平直河流 弯度小,通常又称低弯度河。平直河流比较少
见,一般仅存在于河流某一段较短的距离内,其长 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10倍。
2.曲流河: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
其特点为:
河道较稳定 ;河道深、弯、坡降小; 水流缓、水量变化小; 心滩不发育,边滩、漫滩发育。
3.辫状河:发育于河流的中、上游的冲积平原靠山麓带;冲
积扇中部;三角洲平原。
其特点为:
河道不稳定,时而分叉,时而合并; 河道浅、宽、直、坡降大, 水流急、
水量变化大, 沉积物粗、砾沙含量高;载货量大; 心滩发育、边滩、漫滩不发育。
辫状河
4.网状河流
指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区,由于发洪水 时期河水产生决口分流,或由于河口砂坝使河道 不断分叉所形成的网状河道。
三、河流各亚相主要类型
(一)河床亚相
其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 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样, 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 岩体形态多具透镜状,底部具明显的冲刷界面。

沉积相模式PPT课件

沉积相模式PPT课件

1.潮湿扇
(1)粗大砾石主要集中于扇根部分,且多为碎屑支撑的 块状层,砾石磨圆较好,叠瓦状排列常见。岩体呈 透镜状或原始水平层叠覆,偶而夹有平行层或交错 层砂砾岩透镜体。
3.大陆边缘深海环境:(1) 被动大陆边缘 (2)活动大陆边缘
4.深大洋
二 大陆环境沉积物的 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1.大陆环境沉积物(岩)的特征 • 2.影响大陆环境沉积的因素
1.大陆环境沉积物(岩)的特征
(1)沉积物成分--以碎屑岩、粘土岩为主, 碳酸盐岩和盐岩一般少见
(2)结构构造--碎屑物多具棱角状,分选不好. 层理极为多样,
第三章 沉积相模式
第一节 相模式的概念
相模式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如理想的垂向相序, 立体图解和数学方程等。这些模式是我们认识复杂的 自然现象和作用过程的理想的简化形式。Walker(1979) 认为,一个好的相模式除了本身是一个环境的概括之 外, (1)可以作为对比的标准; (2)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提纲和指南; (3)可以对新区进行预测; (4)可以作为环境或体系水动力条件解释的基础。
(2) 漫 流 沉 积 -- 漫 流 沉 积 物主要由碎屑组成,可 含有少量粘土和粉砂。 常呈块状,亦可出现交 错层理或细的纹层。形 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3)筛状沉积--当源区供 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 无或极少其他粒级的物 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 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 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 为筛状沉积。筛状沉积 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 砾石组成,分选较好, 其间充填物较少
海相沉积(录像)
(5)通常把浅海分为陆缘海和陆表海两种类 型:
(1)陆缘海是指大陆外缘的陆棚区,又称陆棚海。 与陆表海相比,其深度较大(最大200~300m)。宽 度较小(最宽160~400km左右),坡度较陡(平均坡 度在0.4~2m/km)。陆缘海一边为陆地,一边为深 海盆地,有活跃的潮汐作用,水动力条件较强。

沉积环境分析方法概述ppt课件

沉积环境分析方法概述ppt课件
6
五个研究领域:
全球古环境和生物演化 全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内部及地球表面的流体 地壳动力学(大洋的和大陆的) 地核和地幔动力学
7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概论
第一节 环境、相、模式的概念 第二节 相分析及古地理 第三节 沉积相的分类 第四节 岩相古地理的发展简史 第五节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

心滩、河床滞留沉积
越岸沉积、沼泽
砾质辫状分流河道 砂质辫状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G t, G p St,Sp S ir,C ,M c
砾质河口坝
Gp,Gm
砂质河口坝
St,Sp
远砂坝
S ir
S ir体系
上三角洲平原相 (同 曲 流 河 体 系 )
曲流河道 天然堤 决口扇 分流间泛滥盆地 岸后沼泽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 -原理和应用
xx
讲座提纲
第1讲 沉积环境分析方法概述 第2讲 冲积体系与聚煤特征 第3讲 三角洲体系及聚煤特征 第4讲 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 第5讲 陆源碎屑层序地层格架 第6讲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第7讲 层序地层学工作方法 第8讲 层序地层格架中的聚煤模式研究
xx
第1讲 沉积环境分析方 法概述
1.对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一个标准的 作用;
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提纲和指南 的作用:
3.在新的地质区,它必须起“预测”的作用; 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 说,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
22
23
24
25
26
27
第二节 沉积相分析及古地理
相分析是通过研究沉积体的 形态和模式,对沉积剖面进行对 比分析,以及对沉积岩的成因标 志(包括生物的、化学的)进行 分析,最终得出相分析单位沉积 形成时的古环境。

《沉积环境》PPT课件 (2)

《沉积环境》PPT课件 (2)
E段——泥岩段:
由块状泥岩组成,与下伏D段呈过渡关系。有时顶部分 布有页岩或泥灰岩。
整理ppt
33
第六章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鲍玛层序的四个作用
(1)是一个标准: (2)是描述指南和提纲: (3)是水动力学解释的基础: (4)是预测者:
整理ppt
34
第六章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7、 浊积岩的形成需要的条件: 1)有良好的地形: 2)有充足的沉积物: 3)有阵发机制:
第六章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四、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和分析方法
古生物和古生态标志:
确定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最有效,指示时 沉积时的水深、盐度和浊度;如遗体和遗迹化石。
地球化学标志:
岩石或生物介壳中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和有机 地化资料解释沉积环境。
注意:识别沉积环境时的综合分析
整理ppt
11
第六章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2)滑动阶段:在外界机制的触发下,沉积物发生
“液化”而开始流动,随着海水的

入,滑动加快
3)流动阶段:由于沉积物与水体混合程度的差异,
流体内部存在速度差,粗粒物质向
头部集中;
4)浊流阶段:坡度适合,沉积物与水完全混合形
成悬浮状高密度流体,粗粒物质集
中在头部整理。ppt
22
第六章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4、浊积岩的构造
整理ppt
2
第六章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一、有关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概述
沉积相:一定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相就是能表明沉积 条件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综合,因此,相 就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
4、沉积相模式:
将今论古——古代沉积面貌的再现,并加以典型化和模 式化。沉积相模式可以用图解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学研究过程中需要多学科技术的应用,表现在:
1)野外露头或钻井岩芯的观察分析是盆地沉积学研究的基础。首先应该对 野外露头或钻井岩芯的有关沉积垂向序列、沉积构造、沉积韵律、颜色、古生 物等宏观成因标志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结合薄片分析、铸体薄片分析、 阴极发光技术、粒度分析、重矿物分析、X衍射、SEM技术等研究岩石的结构、 粒度、分选、磨圆等微观成因标志,为盆地沉积环境分析积累重要的第一手资 料。 2)地震技术是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地震技术既是层序地层学的基础, 也是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沉积盆地地层格架与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关键 性的信息。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可以识别层序界面,大的沉积单元或沉积 体,沉积体系、沉积相(地震相)及其三维的配置关系。 3)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沉积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常与古生物学、古 地磁学、同位素测年技术、VSP技术、岩芯分析技术、成像测井技术等相结合 进行测井沉积相分析。例如用自然伽玛曲线可以进行沉积相的识别;而用自然 电位曲线、自然伽玛曲线、电阻率曲线、声波及密度曲线来解释岩性、物性、 沉积相及其相组合,用地层倾角处理技术揭示古流向,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技 术开展岩性分析和砂体预测等。如用岩芯分析技术,微电极、自然电位、自然 伽马等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和薄层砂体识别的综合勘探技术来开展储集体的微相 研究—包括储集体的微相类型、砂体展布、砂体储集性能的分带性、储集体与 泥岩隔层的相互关系以及确定储集层与生油层、盖层的配置情况。
概括各种资料— 岩心、录井、地震、 露头、化验资料、古生物!
层次分析:
盆地尺度、油藏尺度、油层尺度!
沉积相分析流程
1、沉积相分析流程:层序地层格架、等时
界面--相组合、相-亚相、微相-储集相 2、相关系的建立:两种基本方法:统计法 和模式法 模式法(Model method):将现有资料的沉积 特征与典型相模式对比,并结合研究实例的特点, 提出综合性的相关系。 统计法(Statistical method):根据现有资 料,统计不同岩性的接触次数, 采用某种统计方 法,提出相接触的优先顺序,并进行沉积学解释。
研究内容及其概念体系 研究方法与技术系列 碎屑岩沉积体系分析的几个例子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研究目的及意义
尽管沉积物与沉积岩只占岩石圈体积的 5%, 但地球表面的75% 被沉积物与沉积岩覆盖。 沉积学与沉积体系的研究就是研究地球的演化 史,古地理变迁及人文地理等; 沉积体系研究对于自然资源的勘探来说极 为重要,如石油、煤、石灰岩与铀等都与特定 的沉积体系及环境有关沉积岩既是石油地质学 研究的基础,又是油气勘探的最终目标;沉积 盆地的主体是沉积岩,盆内油气生成、运移与 聚集都离不开沉积岩,从而离不开沉积体系的 研究。
地质应用
对于地质勘探-实践: 平面及剖面相关系; 确定有利勘探目标; 寻找隐蔽及岩性圈闭; 储层评价; 对于地质研究-学术理论: 了解古代及近代地理变迁; 沉积盆地的充填样式及其对构造 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 湖泊及海洋的水介质特征;
主要沉积环境及相构成
冲积扇 河流 扇三角洲 三角洲 碎屑海岸 碳酸盐岩台地 深水扇
例如:典型测井相:
自然伽玛(或自 然电位)测井曲线的 相识别. 以上是理想 化的测井曲线和沉积 相的例子 (据Serra,1972; Parker;1977; Galloway and Hobday,1983,等资 料修改)
排204井
港80-1井
自然电位
视电阻率
自然电位
视电阻率
正旋回:自下而上,粒度
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几种有成因 联系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在垂向上的叠置关系。正旋回 (Fining-upwards sequence):在某一相序列中,沉积 物的粒度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底部为突变接触关系;反 旋回(Coarsening-upwards sequence):在某一相序列 中,沉积物的粒度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底部为渐变接触 关系。 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 沉积物颗粒的分选、磨圆 沉积物结构:纹理(微观)、反射外形(宏观) 沉积物的组成:重矿物、矿物成分变化 沉积物颗粒的定向:砾石定向、粘土矿物定向、 有机质定向
Walther(沃塞尔)相律沃在连续地层剖
面中,垂向上几种有成因联系的相和环境的叠置 次序,与它们在平面上所出现的次序是一致的。
障壁岛沉积相构成模式
(据Galloway,1986)
潮控、浪控 海岸地貌特 征对比
Tidedominated
Wavedominated
沉积环境、沉积相的工作方法
整体分析:
编图系列
盆地的沉积—充填研究:包括充填体的三维几何形态、规模, 充填序列,地层—构造格架,沉积—充填过程,沉积相和相模式 等。 1. 盆地形态和规模的确定: 盆地的几何形态须从平面和剖面入手 首先要应用重力、磁力、地震等物探方法,结合盆地边缘露 头的观察,了解盆地的边界范围、性质和平面形态; 第二,应用地震、测井、钻探资料及层序地层学方法识别地 层、岩性类型及其界面特征,建立盆地地层—构造格架,查明盆 地的剖面形态和结构,盆地充填样式、岩性结构特点、沉积范围 的变化、沉积中心的迁移等; 第三,综合盆地的平面和剖面特征资料,查明盆地充填体的 规模,建立盆地的三维充填模式。
Facies):某一地层单位所有
原生沉积特征+环境的总和,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特征 等。 波状层理砂岩相:岩性组成与构造 浊积岩相: 沉积成因 河流相:沉积环境 磨拉石相:构造成因 研究尺度不同:相组合、亚相、微相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根据现代沉积环境、 古代沉积物和实验室模拟的综合研究为依据,对某种沉积环境 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与沉积相三维组合关系所作的高度概括。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ghy) Exxon 石油公司, P.R. Vail 等( 1987 ),根据被动大 陆边缘盆地的研究成果提出。根据地震、钻井与露头资料,并 结合沉积环境与相特征,对地层分布模式进行综合解释,并提 出旋回式的年代地层格架。 层序 (Sequence): 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对应的整合面为界 的沉积单元。
沉积环境分析要考虑的问题
1、主要(经典)沉积模式 2、主要沉积环境的相构成与相关 学科的关系 3、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
沉积环境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沉积 Nhomakorabea堆积的自然地理空间。 欧美: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混用;前苏联:沉积相与 沉积环境严格分开。
沉积相(Sedimentary
3、相控制因素分析: a 沉积物供给(Sediment Supply):控制沉积相的组成和厚度。 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物源:砂质沉积物 酸性火成岩:火成岩角砾、细粒沉积物 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砾石、细粒沉积物 b 气候(Climate):控制相类型与水介质性质。 干旱气候:碱性水介质、蒸发岩 潮湿气候:酸性水介质 c 构造(Tectonics):控制古地理格局、沉积空间、沉积厚度、 沉积物供给、盆地类型。 d 海平面变化(Sea-level Changes):控制沉积边界、沉积物 供给、相变等。 e 生物活动(Biological Activity):控制有机物的堆积速率、 沉积结构等。 f 火山活动(Volcanism):控制沉积物供给、水介质性质、 古地理等。
地震相 ( Seismic facies ): 具有相似反射
结构、连续性、频率、层速度等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
测井相 ( Log Facies ) : 典型岩电组合特
征。 在连续地层剖面中,垂向上几种有成因联系的相和环境 的叠置次序,与它们在平面上所出现的次序是一致的。
沃塞尔相律 ( Walther’s Law of Facies ):
变细、砂层变薄,呈“树 形”
反旋回:自下而上,粒度
变粗、砂层变厚,呈“钟 形”
体系域及相特征
低位扇体(LSF)
向盆地方向(S)
LSF
SB41
H21上层序低位盆底扇中的重力滑塌变形构造
SB41层序界面及低位扇(LSF)及其内的滑塌构造
辨 状 三 角 洲 沉 积
辨状三角洲辨状水道和洪泛平原沉积
体系域及相特征
(fossils and Paleocology)
化学参数(Chemical parameters): 岩性
(Lithology), 岩矿(Minerals), 氧化还原电位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酸碱度(AcidicityAlkalinity),盐度(Salinity),温度(Temperature)
沉积环境、沉积相解释参数
物理参数(Physical parameters): 沉积构造
(Sedimentary structures), 颗粒特征及分布( Grain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生物参数(Biological parameters): 生物成因
构造 (Biogenic structures), 生物化石及生态特征
沉积环境、沉积相恢复方法与所用资料
主要方法 : 垂直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 沃塞尔相律(Walther's Law)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 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 地震地层(Seismic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 Sequence Stratigraphy ) 构造—沉积体系分析(TectonicsDepositional System) 沉积学作图( Sedimentary Mapping)
4)沉积学研究需要多学科技术的交叉运用:运用多学科技术 方法进行相互补充或相互验证。如利用地震资料反射终止关系或 露头岩芯资料识别不整合界面,并利用古生物、火山岩同位素、 古地磁、VSP和合成地震记录等多种定时方法技术,赋予盆地地层 格架地质时代意义,进而建立以不整合面及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 为边界的等时地层格架。 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地质资料)、地震、测井、岩芯分析技术及 计算机技术,建立准确的沉积序列模式,沉积相模式,并应用古 地理学原理重建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另一方面综合利用钻 (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BCI反演,结合石油地质理论和现代成藏 模式,开展储层和含油层的追踪和预测。而沉积古环境的重建本 身又需要多学科技术的综合配套使用,如利用岩类法研究母岩类 型和母源区特征(岩石学);利用X光照相法研究隐蔽沉积构造; 利用孢粉组织及其含量的变化研究古气候(古生物学、古气候 学);利用动物化石群分异度确定古水深(海洋学、古生物 学);采用铁、硫等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古盐度(地球 化学);运用沉积构造、地震反射前积结构和地层倾角矢量模式 确定盆地古水流方向;应用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及 砂体几何形态说明古湖岸线的位置和延伸方向;利用沉积物粒度 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确定湖盆古水动力条件(沉积学、地震地层 学、岩石学);利用古地磁研究古纬度(古地磁学、古气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