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学案含答案
《锦瑟》学案及习题
![《锦瑟》学案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b2c8a9453610661fd9f41d.png)
《锦瑟》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背诵全诗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二、朗读诗歌锦瑟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感知诗歌内容1、一篇《锦瑟》解人难凡是读过这首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的人,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然而,宋、元、明、清,以至现在,揣度了一千多年,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所有的答案,无一不被诘难,被质疑,被否定,被推翻,几乎没有一个论点能够站得住脚。
估计,再猜上一千年,一万年,大概也休想解开这个诗谜。
2、同学们发挥想象,根据诗歌内容,演绎出符合诗歌内容的故事3、李商隐的故事①“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②宋华阳原是宫内侍候公主的宫女,因随公主入道做了女道士,李商隐跟她邂逅,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这段感情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毫无结果,李商隐被逐下山。
这一段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也是他完成那几首荡心动魄《无题》诗的引子。
③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与王家小姐举行订婚仪式。
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
结婚后感情殊好。
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现在依然为人称羡。
锦瑟学案
![锦瑟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3781ff26fff705cc170a46.png)
【导学流程】预习新知李商隐知多少1、身世卑微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2、旷世情种李商隐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3、深山倾情李商隐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
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
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
《锦瑟》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锦瑟》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cd472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a.png)
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锦瑟》学案课标要求根据“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要求,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内涵,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审美价值;了解诗歌的写作规律,尝试创作诗歌。
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特色。
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蕴含的深刻寓意。
3、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习内容与问题设计学习过程设计【文本解读】“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这首诗历来有多样的解释。
可以这样解读:锦瑟本有五十弦却说“无端”,流露了诗人心底的嗔怨。
这一嗔怨,关联着他对青春年华的怀想。
回顾平生,有多少情、多少事,早已迷离惝恍,宛如“庄周梦蝶”的故事一样,真实与梦境无法分辨,唯有曾经的感受,既如月光中带泪的珍珠,带着伤感,又如蓝田美玉的温润,引人怀恋。
但究竟如何,却又难以说清。
诵读这首诗,当仔细体会诗人如何传达往事如烟的独特感受。
【知识梳理】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
【深情难忘】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
《锦瑟》导学案答案
![《锦瑟》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a7c67ea417866fb84a8e93.png)
《锦瑟》导学案答案
1、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3、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
4、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清丽的语言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代。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四个典故。
一是“庄周梦蝶”,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二是“杜鹃啼血”,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三是“南海鲛人”,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
四是“蓝田产玉”,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感情。
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苏教版必修四《锦瑟》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必修四《锦瑟》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61a2c7af27284b73f3425058.png)
苏教版必修四《锦瑟》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一、题解“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二、艺术手法——品典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
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
还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这句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犹如锦瑟一弹,那沉甸甸的悲凄,那不平的怨愤像潮水一样冲击着作者的心,正如这啼血的杜鹃,送春归去有多少的寄情深恨。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沧海月明”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一种美好的境界。
同时这句化用了“南海蛟人”的故事,正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境界一方面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对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的复杂感情。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
境界虽殊,而怅恨却一。
使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只好哀思叹婉。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
《锦瑟》教学重点及练习参考答案
![《锦瑟》教学重点及练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b57f9910ef12d2af9e764.png)
《锦瑟》教学重点及练习参考答案一、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材牧齐名,称“小李杜”。
亦与温庭筠齐名。
有《樊南生文集》、《李义山诗集》。
他的诗作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最有特色。
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艺术成就很高,旨趣幽深,包藏细密,丽中时露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
他的“无题”诗,意境朦胧,含蓄多情,韵味深厚。
二、课文简析:1、关于这首诗的主题《锦瑟》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比较大的有悼亡说,自伤说,音乐说,诗序说等。
即使同持一说的,对具体诗句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锦瑟》是摘取诗中首句的前两个字作题目的,一般都认为它是一首摘字体无题诗。
持自伤说的何焯认为“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但《锦瑟》伤的到底是什么?是否和爱情有关。
首联是说锦瑟你为什么恰恰五十根弦,你的一弦一柱都不禁让我联想起逝去的年华。
颔联李商隐感慨人生如梦,自己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奔走呼号,但却终生不被重用,也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鸣。
颈联中的珠和玉是作者的自喻,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
这不就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写照吗?尾联总结全诗:这一切或许会成为以后的回忆,只是在当时却使人油然而生无尽的失意和感伤。
由此可见,《锦瑟》中弹奏的并非爱情的旋律而是怀才不遇的主题。
2、关于这首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总体来讲呈现出隐约、朦胧的艺术特征。
具体表现为:首联诗人就告诉我们弹奏的乐器是瑟,诗人们常常喜欢把它与哀怨的情调联系在一起,并且诗中既没有指出弹奏的曲名,又没有指出弹奏的人,所以就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这就造成了一种隐约、朦胧的意境。
颔联第一句用“庄周梦蝶”写出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只是虚幻的梦,诗人完全陷入了一种迷惘的境界中;而第二句用“望帝啼鹃”则表明诗人的一往情深,他要像望帝那样唱出自己的悲哀。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8576ceff00bed5b8f31d37.png)
琵琶行并序锦瑟学案(含答案)文本文本1213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并序锦瑟锦瑟白居易李商隐核心素养目标审美1阅读这两诗,理清诗歌脉络;2赏析琵琶行对环境.音乐及人物的描写手法,赏析锦瑟中所运用的象征.用典等艺术手法;3品味诗歌意境,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情境白居易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他满怀忠诚,却连遭贬谪;他忧国忧民,却屡见民间疾苦。
心中充满惆怅,化为一声叹息,诉不尽心中悲凉。
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化为千古绝唱,载入史册。
李商隐出身贫寒,陷于勾心的朋党战乱。
他胸怀绝技,却无人赏识;他有惊世之才,却为官场所排挤和打击。
他一生颠沛流离,怀才不遇。
他在大唐没有留下名垂青史的功名,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位诗人,去感受这两位唐朝才子的情怀。
琵琶行并序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琵琶女身世诗人感受微任务活动一语言梳理与探究1“瑟瑟”这个形容词,唐朝诗人很少使用,而白居易一人就使用了15次,形成了独特的“瑟瑟体”。
国语词典为此词列出了三种义项A碧绿的宝石B形容风声C 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1你认为“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应属于哪种义项2下列白居易诗句中的“瑟瑟”又分别属于哪种义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太湖石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
题清头陀3“瑟”是入声词,短而促,一发即收。
这个字叠用在诗中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B2ACB3“瑟瑟”状秋风吹动枫叶荻花之声细碎,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烦乱之感。
2古诗文常用一种修辞,使上下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含意,这种修辞被称为“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就运用了这种修辞方式,它并不分列“主人”和“客”的不同行为,而是说主人和客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鲁人版必修第五册李商隐锦瑟学案含答案
![鲁人版必修第五册李商隐锦瑟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ee3d4e524de518964b7de5.png)
锦瑟【教学目标】1.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
2领会诗歌迷离朦胧的意境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3.背诵全诗【自学自测】1、知人论世:阅读《同步训练》“作者名片”“背景资料”相关部分。
2、朗读诗歌,要求: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再读了解文本表层含义,整体感知3.、背景视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
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一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
因而,对此诗的背景介绍,也以这一认识为基点。
4.题目注解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5.概括诗歌四联的大意。
【自研自悟】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2.仿照示例,勾画并抄写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品味赏析并请老师指点。
示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用典的手法表现了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诗句:赏析:3.尾联中的“此情”是一种什么情感?他应该是针对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的情怀?【自练自提】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锦瑟学案
![锦瑟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74be9a83c4bb4cf6ecd181.png)
一、导入课文:二、解读诗歌诵读:吟咏诗韵研读:把握诗意品读:品味诗情赏读:体味诗境悟读:读懂诗人三、课堂小结:如何读诗四、朗读结束,品味诗韵3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能感受到《锦瑟》的美,却无法说清“美”从何来,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读诗,读出诗歌的意境美。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诗中蕴藉的情感。
2.学会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藉的情感。
5教学过程5.1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一、导入课文:繁星璀璨的唐代诗空中,除了李白、杜甫之外,还有一颗放射着神异凄迷之光的明星,那就是李商隐。
虽然他没有李太白的飞扬不羁,也没有杜少陵的博大深厚,但他所特有的那一片幽微窈眇、扑朔迷离的心灵之光,在参横斗转,月坠星残的迢迢银汉中,无疑也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永恒!他的“无题诗”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特别是他的这一首——《锦瑟》。
活动2【讲授】解读诗歌(一)诵读:吟咏诗韵听读配乐诗朗诵《锦瑟》,进入诗歌情境。
初读诗歌:1.一起听读这首诗。
提问。
问:用一句话说说你刚才读这首诗时候的感受。
有什么最直接的感受?2.PPT展示梁启超的一段话:读读这个人的感受,看看大家有没有共鸣。
义山(李商隐,字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梁启超(二)研读:把握诗意1、读诗题:PPT读诗先读题。
什么叫“锦瑟”?明确:课下注释。
有花纹的瑟。
琴很美。
不好。
感情不一样。
更吸引人。
感情都由锦瑟触发的……我们来查一点资料,看看会不会理解的更全面一些。
PPT典故:《世本》:“瑟,庖犧作,五十弦。
”《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PPT)李商隐弹奏的瑟是多少弦的?五十弦,那个让泰帝悲禁不止的五十弦的瑟,因此,我们知道,锦瑟虽美,但琴声悲戚。
所以,明白了,诗题似乎可以为诗歌的解读指引一个方向——2、读字面:压缩诗歌,把握结构——问:我们把这首“七律”压缩成七绝,五绝,三言,会是什么样?明确:PPT(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参考答案
![锦瑟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ea79ed9b6648d7c1c746c6.png)
锦瑟,探究1、参考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四个典故。
一是“庄周梦蝶”,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但美梦最容易破没,更何况是晓梦易醒1.二是“杜鹃啼血”,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生而不能,死则续梦2.三是“南海鲛人”,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
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沧海遗珠,或者是自己的怀才不遇,3.四是“蓝田产玉”,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
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愿望可望而不可即。
4.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感情。
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一弦一柱思华年”,思的华年,他用这四句全给交代了。
这里边可能有爱情,有政治遭遇,有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但最终为空。
探究第二题另一种解答方式、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表现了这样的情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
这里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的梦境,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无限伤感,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3)“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男海鲛人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鲛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4)“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升腾,远察如发,近观却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第二单元 第7课《锦瑟》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第二单元 第7课《锦瑟》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973d820740be1e640e9a13.png)
锦瑟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完整版)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锦瑟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bdee43ba1aa8114431d9bd.png)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子规)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可待(可以)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华年(青春年华)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二、简答题1、阅读李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锦瑟》用典比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选择一两处即可)答: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锦瑟--学案--学生用
![锦瑟--学案--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b87d0ab8f67c1cfbd6b833.png)
锦瑟--学案--学生用(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长治市十九中高中语文学案《锦瑟》导学案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_ 学生姓名_ _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2、过程与方法: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2、教学难点:本诗的旨意?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见《导学案》130页2、生平分期: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艰困的青少年时期李商隐的高祖、曾祖、祖父与父亲四代,都只做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县尉(掌管一县军事的长官)和州郡太守(州郡的行政长官)的幕僚(参谋书记之类的僚属)一类低级官吏。
他三岁时,父亲被罢免嘉县(今河南)县令一职,改任浙江一带幕府的幕僚六年多之久,李商隐跟随父亲在那里度过了他“浙水东西,半纪漂泊”(《祭裴氏姊文》)的童年生活。
九岁时,父亲病故,李商隐只得与母亲回荥阳安葬父亲,父丧期满后,全家迁到洛阳。
为了维持生计和偿还为营葬父亲所借的债务,李商隐到处替人抄抄写写和做短工,十几岁的孩子承受着莫大的精神压力,相信这种经历,不仅使得李商隐较早地感受了生活的艰苦,为其后来创作关心民苦的诗歌准备了素材;同时也督促他勤奋苦读,走上仕途以振兴家道。
幸运的是,他能受教于一位擅长古文与书法的堂叔,并于16岁就着有《才论》、《圣论》。
可见,青少年时期,李商隐的文学才华已初露锋芒。
第二阶段:漫长的10年应举路李商隐16岁开始就把文章投递给社会名流,以期得到他们的赏识,为自己应举铺路。
17岁得到郓城(今山东)节度使(纵览郓城军政大权的长官)令狐楚的赏识,被聘作幕僚,让其与令狐楚的儿子一起学习骈体文,而后,令狐楚又资助李商隐进京应试,李商隐两次落第后,于836年曾在玉阳山(今河南)学道,唐代尊崇道教,有不少公主与宫女入道观为女冠,李商隐不免要同本是宫女的女道士接触,了解她们单调寂寞的修行之苦,这之中难免发生不足与外人道的恋情。
古诗《锦瑟》练习附答案
![古诗《锦瑟》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293a6683d049649a665819.png)
古诗《锦瑟》练习附答案锦瑟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练习(一)高考模拟之理解性默写题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锦瑟》中化用庄周、杜鹃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惨哀怨意境的句子是:(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二)高考模拟之阅读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
C.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D.诗的尾联,采用设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
“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2.说说你对诗中典故的理解。
练习答案(一)高考模拟之理解性默写题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高考模拟之阅读题1.D“设问”改为“反问”。
2.“庄生晓梦”暗示诗人怀才不遇;“望帝啼春”写出自己无限悲伤和难言之隐;“珠有泪”回忆了美好伤感之情;“玉生烟”指代诗人可望不可即的理想。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锦瑟》习题及答案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锦瑟》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01d8a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1.png)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锦瑟》习题及答案一、课内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锦瑟.(sè):漆有织锦纹的瑟。
无端:无缘由。
B.一弦.(xuán)一柱柱:瑟上系弦的木块。
C.华年:青年时代。
五十弦:传说古瑟为五十根弦,后来的瑟为二十五根。
D.惘.(wǎng)然:模糊不清的样子。
春心托杜鹃:把思恋爱慕的情怀寄托在杜鹃哀切的啼鸣之中。
2.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
根据律诗的特点,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①________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②________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锦瑟》一诗,有人说,是李商隐悼念妻子王氏的;也有人说,是写给他的红颜知己宋华阳的;也有人说,是他追忆一生的所见所遇,抒写惆怅叹息的。
4.下面对典故或意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梦蝶”写出诗人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的惆怅;“杜鹃啼血”写出诗人无限的悲伤和难言的怨愤。
“迷”“托”二字,极富表现力,正是它们赋予两个典故新的意义,精当地概括出了诗人陷入悲郁,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
B.杜鹃:杜鹃鸟俗称鹧鸪,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在古诗词中,杜鹃一是表达孤独悲苦,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二是表达乡思乡愁,如秦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锦瑟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fa0434482fb4daa58d4bb2.png)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子规)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可待(可以)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华年(青春年华)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二、简答题1、阅读李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锦瑟》用典比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选择一两处即可)答: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锦瑟导学案
![锦瑟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60f77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f.png)
锦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理解李商隐的独特艺术风格与深邃情感。
通过学习,我们将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领悟诗人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传达的复杂情感。
同时,我们将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朦胧迷离的艺术境界,感受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叹息。
此外,通过学习《锦瑟》,我们还将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锦瑟》的作者是哪位唐代诗人?A.杜甫B.李商隐C.白居易D.王维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中,“五十弦”有何寓意?A.象征年华易逝B.比喻人生苦短C.暗示诗人心境复杂D.仅是描述锦瑟的构造3.《锦瑟》一诗中,哪个典故与“望帝春心托杜鹃”有关?A.庄周梦蝶B.沧海月明C.鲛人泣珠D.望帝化杜鹃4.“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中,“珠有泪”象征了什么?A.悲伤的情感B.美丽的景色C.珍贵的宝物D.清澈的水面5.《锦瑟》一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对国家兴衰的忧虑B.对友人离别的感伤C.对年华易逝的惆怅D.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二、填空题1.《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2.“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庄生梦蝶”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3.“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的意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情感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三、简答题1.请简述《锦瑟》一诗中运用的主要典故及其象征意义。
2.你认为《锦瑟》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一句?为什么?三、全文翻译《锦瑟》译文如下: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华年。
高二语文下册《锦瑟》复习学案苏教版
![高二语文下册《锦瑟》复习学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fb2298d1f34693daef3e42.png)
高二语文下册《锦瑟》复习学案苏教版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简介:《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着名诗人,和杜牧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背景:《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字词: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
怨怪之词。
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
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9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
制作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各联的大致含义。
3.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
本诗运用的几个典故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名家论《锦瑟》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
‘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
‘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
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
‘晓梦’喻少年时事。
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
‘春心’者,壮心也。
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
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
‘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
”(摘自《诗学纂闻》)
二、基础知识演练
1、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春蚕到死丝方尽,。
2、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诗人。
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三、阅读鉴赏
1、齐读这两首诗
2、自学指导一:再读《锦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
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学生讨论)
四、当堂训练:
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9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制作人:班级姓名
第19课时锦瑟学案
参考答案
二、略二、晚唐义山《李义山诗集》无题诗咏史诗
三、1、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
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与典三所涵一致。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此诗内容很有争议。
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
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
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四、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附】作者简介
刘孝绰(481-539)南朝诗人。
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
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
父刘绘,为齐大司马,幼小的孝绰“年未志学”,就能“代父草诏诰”。
舅父王融,亦齐中书郎,非常欣赏孝绰的聪明才智,常常带着他拜会亲友,被人誉为“神童”。
梁武帝时,历官尚书水部郎,侍帝宴,赋诗七篇,帝叹赏,累迁秘书丞。
昭明太子萧统,令图工绘绰图像,悬于“乐贤堂”,以示敬仰。
孝绰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争相传诵,有群从子侄七十人,皆能文。
诗与何逊并称“何刘”。
有诗文集数十万言问世,可惜失传。
明人辑有《刘秘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