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病篇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https://img.taocdn.com/s3/m/b5b05026b90d6c85ec3ac6bd.png)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
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
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
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2.酸枣仁汤证与《伤寒论》栀子豉汤证均有“虚烦不得眠”,如何区别对待?酸枣仁汤证由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上扰神明,心神不安而致“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肝阴,安神明;知母养阴清热;川芎理血疏肝;茯苓宁心宁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
栀子豉汤证为伤寒汗、吐、下后,余热未尽,内扰胸中而致,其症状亦为虚烦不得眠。
栀子豉汤中栀子苦寒泻火,泄热除烦;豆豉透邪散表。
二药合用清热透邪而除烦,使余邪尽而虚烦自除。
3.何谓“缓中补虚”?“缓中补虚”即缓消淤血,淤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
是虚劳干血的治法。
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虚劳日久不愈,营卫气血运行损伤,淤血内停,日久而成“干血”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证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此证由虚致瘀,治当攻补兼施,方用大黄蛰虫丸祛瘀生新,峻药丸服,扶正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即“缓中补虚”之意。
4.简述虚劳失精的证治。
虚劳失精病机是阴阳两虚,阳虚失其固摄,阴虚不能内守。
主证可见梦遗,滑精,目眩发落,阴头寒冷,少腹弦急,梦交等症。
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桂枝汤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则精不致外泄。
5.试述薯蓣丸的适应证和组方意义。
薯蓣丸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证。
即由于气血阴阳俱虚,抵抗力弱,外邪容易侵犯人体致病。
治疗时既不能单纯地补虚,亦不能单纯祛邪,而应扶正祛邪。
薯蓣丸调补脾胃,则气血生化有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https://img.taocdn.com/s3/m/1423712f0066f5335a8121fe.png)
症:精气清冷-肾阴阳亏损
[条文](9): [提要]阴阳两虚盗汗证。 虚微-阳气虚而不固
脉
男子平人 细弱-阴气虚而不自守。
喜盗汗也-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病机: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三、虚劳病证治
(一)虚劳失精 [条文](8):
[提要]论述遗精的证治。
少腹弦急阴头寒:肾阴虚致
初则:阴虚火旺 证
[ 难点 ]
1、脉象推论血痹轻证病因病机。 2、虚劳的脉象有何特点。 3、小建中汤为何能治阴阳两虚、寒热错 杂证。 4、肾气丸为何曰“肾气丸”而不叫“温 肾丸”? 5、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治法的含义?
概说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致血行瘀滞 1.血痹: 而见身体局部麻木不仁为特征的一种 疾病。
[条文](6):
[提要]论述阴虚虚劳病及与季节的关系。 病 机 其脉浮大(无力)-阴虚阳浮。 : 肾 劳之为病 手足烦-阴虚生内热。 阴 亏 阴寒精自出-肾气虚,精关不固。 虚 酸削不能行-精亏筋骨失养。 , 阴 春夏剧-春夏木火炎盛,阳外浮阴愈伤。 虚 不 季节关系 能 秋冬瘥-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藏,阴 内 守 气生,故病减。 。
【辨治思路解析】
(1)病证辨析 辨为心肝血虚,阴虚内热之虚劳不寐。 (2)病因病机分析: 病机为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肝阴 心血不足,内生虚热,神魂不安。 (3)治法与方药: 治宜滋养阴血,清热安神;方用酸枣仁 汤加味。
酸枣仁15g,茯苓18g,知母9g,川芎 6g,生地15g,白芍9g,栀子6g,朱砂 1.5g,竹叶4.5g。6剂,水煎服。 6剂后,睡眠稍好,头晕痛亦减;又进9 剂,睡眠已正常。后用天王补心丹,每 晚2丸,调理善后。
【辨治思路解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https://img.taocdn.com/s3/m/2463e11355270722192ef76e.png)
劳
6.虚劳脉大 6.虚劳脉大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 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原文第10条) 词解: 痹夹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腑下名马刀,生 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系,或称 为瘰疠。 条文解释:略(说明一脉可主数病)
虚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1.虚劳失精 1.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 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第8条) 词解:失精家、阴头寒 提示:论述虚劳病阴阳两虚而偏于下 焦不固的证治 讨论: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虚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劳
2.气血不足 2.气血不足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 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 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原文第5 条) 讨论:(条文解释) 面色白,时目瞑,兼衄——肝脾血虚 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肾 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液。 脉虚沉弦——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证 并 治 第 六
讨论(建中汤证) 讨论(建中汤证)
(1)阳虚证候: 里急、腹中疼、四肢酸痛——不能温煦 精自出——不能固摄 (2)阴虚证候: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阳浮于外 悸——阳浮于上,扰乱心神 衄——阳络伤 梦失精——阴不能内守 (3)后方加黄芪:少气身重自汗恶风 脉大无力等证
虚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劳
4.虚劳无子证 4.虚劳无子证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https://img.taocdn.com/s3/m/402b1169b84ae45c3b358c46.png)
脉
涩-血行不畅
关上小紧-外受风寒
麻痹不仁
治法:宜针引阳气-引导阳气,通调营卫。
脉和 邪去则脉自和
令
紧去
则愈
脉缓而不紧
[条文](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提要]论述血痹重证的证治。
内因: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不足。 血痹 寸口关上微-阳虚。 脉 尺中小紧-邪气侵入,阴血凝滞。
内因: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营卫虚弱
外因:重因疲劳汗出 加被微风-感受风邪 卧不时动摇 病因病机:体虚感受风邪,阳气痹阻,血脉凝滞。 二、证治 [条文](1)下段: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 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提要 ]论述血痹轻证的脉象和治法。 遂得之-血痹
微-阳气不足 寸口 血凝肌肤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金匮教研室
徐强
[ 目的要求 ]
【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辨证论治。 【熟悉】血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及 其辨证。 【了解】血痹与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 义。 【背诵】条文: 2、3、8、13、15、16、 17、18。
[重点]
1、血痹病证治。 2、虚劳的脉象纲要。 3、虚劳失精、虚劳腹痛的治法方药。 4、八味肾气丸、炙甘草汤的证治及临 床应用。 5、酸枣仁汤、薯蓣丸、大黄蛰虫丸的 证治及临床应用。
证状:外证身体不仁-阴血凝滞,阳气 痹阻。
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
鉴别:
风痹-顽麻疼痛。
如风痹状 血痹-顽麻而无疼痛
历节-疼痛为主。
治则: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理:
黄芪-补气行血 桂枝-通阳活络 芍药-和血济阴 生姜-辛散祛邪 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血痹虚劳病
![血痹虚劳病](https://img.taocdn.com/s3/m/08d91f412b160b4e767fcf96.png)
阴阳俱微:营 二、重证 卫气血不足。
第2条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
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不仁:肌 黄芪三两 肤麻木失 生姜六两 去知觉。
风痹:病名,以肌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肤麻木和疼痛为主 大枣十二枚 症。
提要
论述血痹重证的证治。
分析 以脉论理,论病因。
内因—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不足
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 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 , 故合为一篇 论述。血痹置于前,对重点论述的虚劳寓 有及早防治之意。
一、成因和轻证
第1条
尊荣人:养尊处优的人。 不从事体力劳动,肌肉 虽然丰盛,实际筋骨脆 血痹病 弱,腠理不固,抗病能 力薄弱。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 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 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 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提要
黄芪、桂枝—益气通阳 芍药—养血除痹 生姜、大枣—调营卫,补中气 全方体现 温、补、通、调 的作用 益气养血, 通阳行痹
血痹重证治疗可以“针引阳气”吗?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不 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血痹病小结
主症:局部肢体肌肤麻木不仁 病机:气血不足,感受风邪,阳气闭阻, 血行不畅。 治疗:轻证—针引阳气—阳气通畅,邪气自除 重证—益气养血,通阳行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
提要
论述阴血亏虚的虚劳脉症。
面色薄
——阴血亏虚,不荣于面
——心失所养
心悸
渴
——亡血津伤
——亡血耗气
喘
脉浮
——里虚,脉浮大无力
诸症反映阴血虚的病变。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https://img.taocdn.com/s3/m/356faf500b4e767f5acfce6c.png)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里急证治。
讨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 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症状分析:
腹疼、里急、四肢酸疼 —— 阳虚内寒,经脉失煦
心
悸 —— 血虚心失其养
手 足烦 热、咽 干口 燥 —— 阴虚内热
衄
血 ------ 热伤血络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 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8)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失精、梦交证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讨论
第一段:论述失精家日久出现阴阳两虚的脉证。
少腹弦急,阴头寒─阳虚筋脉失养
肝肾阴虚
目眩、发落─精血亏耗,不能上荣
失精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寸口 阴阳俱微─气血阴阳俱虚
重 关上 尺中小紧─感受风寒
正气虚弱 感邪较重
证
症状: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疗:益气和营,通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益气通阳
桂枝 和营行痹
芍药 姜、枣 调和营卫
阳气通 血行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 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 枝五物汤主之。(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提要:论述血痹的脉因证治。 讨论:
第一 条论述血痹的轻证; 第二条论述血痹的重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病因病机与症状:
梦
失
精 —— 阳虚不固,阴虚失守
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https://img.taocdn.com/s3/m/8d9fef1559eef8c75ebfb303.png)
病因
营卫气血不足, 外感风邪
血行不畅或凝 滞,痹于肢体 局部肌肤 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
轻证针引阳气; 较重证益气通阳, 和营行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
病机
经脉痹阻, 脏腑失调。
当半身不遂, 口眼斜,语 言不利或不识 人,口吐涎
外邪浸渍关节筋 脉,痹阻不通
诸肢节疼痛, 身体魁羸, 不可屈伸。
新邪宜速散,宿邪 宜缓攻,虚人久痹 养肝肾气血
〘按语〙
1.本方创立扶正祛邪法,以调补脾胃为
主旨。
2.为《方剂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现
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衰老作用。
〘临床应用〙
(七)虚劳干血
【原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
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18、一)
〘临床应用〙
1.“三九胃泰”的研制 2.广泛用于多种消化系统虚寒性病证。 3.气虚发热以及病后、产后所致气血阴阳失调者。
(三)虚劳腰痛 【原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 丸主之。(15、一) 〘解析〙 虚劳——辨病
腰痛——腰为肾之外府 肾阳虚所致
少腹拘急——肾阳虚,少腹失于温煦 小便不利——膀胱气化不利
〘现代药理研究〙
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显著抑制作用。频发 早搏:炙甘草汤+甘麦大枣汤
(六)虚劳风气 【原文】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6、一) 〘解析〙 虚劳诸不足——五脏阴阳气血俱不足 风气百疾——正虚易感外邪
〖方药〗薯蓣丸 山药——调补脾胃之气 四君子汤(参、苓、术、草)、干姜、豆卷、枣、麮 ——益气调中 四物汤(归、芎、芍、地)、麦冬、阿胶——养血滋阴 桂枝、柴胡、防风——祛风散邪 杏仁、桔梗、白敛——调理气机 〖功效〗扶正祛邪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4c007cf10242a8956bece433.png)
1.《金匮要略》首创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2.《金匮要略》前22篇共载方剂205 首。
3.《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
4.“治未病”包括是有病早治,未病先防,已病防传。
5.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是脏气为邪气所改变。
6.麻黄加术汤证的病机是寒湿在表。
7.历节病的主证是关节疼痛为主证。
8.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中“一宗”是指心肺两脏。
9.狐惑病的特征症状是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
10.肺痿的主证是频吐浊唾涎沫。
11.血痹病的成因是气血不足,外感风邪,营血阻滞,阳气痹阻。
1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物组成是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13.酸枣仁汤的药物组成是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芎。
14.虚寒性腹满的辩证要点是腹满时减,复如故。
15. 大乌头煎治疗阴寒痼结,阳气不行所致的寒疝。
16.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防己,甘草,白术,黄芪,生姜,大枣。
17.《金匮要略》原文指出论湿热黄疸的病机是“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18.肾气丸治消渴的辨证要点是“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19.肠痈脓已成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方治疗脓未成者,用大黄牡丹汤方治疗。
20.妇人因癥积而漏下不止当用桂枝茯苓丸治疗。
21.妊娠下血伴腹痛为胞阻。
22.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可治疗是虚劳腰痛、痰饮病、消渴、转胞病、脚气病“虽病名症状不同,但病机皆为肾气虚衰,气化功能减退,故均可用肾气丸治疗。
23.治疗产后气血郁滞所致腹痛的方剂是枳实芍药散。
24.温经汤证出现“唇口干燥”的机制是瘀血阻滞,津不上承。
25.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虚,积冷,结气。
26.产后三病是指是痉病,郁冒,大便难。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3.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
金匮要略背诵原文填空
![金匮要略背诵原文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677e4327ed630b1c59eeb5a5.png)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第1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第2条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________,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_______,壅塞不通,_________;三者,房室金刃,________,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
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_______;后身体疼痛,_______,急当救表也。
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___________,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臓,欲攻之,___________,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________,_______,但当利其小便。
18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_________,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________,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_____________,风湿俱去也。
第20条:湿家身烦疼,______________,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__________________。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___________。
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__________,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_________,__________,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4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________,________,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____________。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详解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fa9f5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0.png)
病机:阴虚及阳,阴阳两虚 治法:调和阴阳,固精止遗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汤——调和阴阳 龙骨、牡蛎——潜阳入阴,固摄止遗
[临床应用]
许某,男,48岁。患遗精滑泄,延近20年。频频遗泄,有梦或无梦,手足心热,易汗出,少腹拘急, 脉弦而大,按之似觉中空。舌苔白,质淡红,口不渴。叠进滋补肾阴、固精止遗之方,达百余剂之多, 未见效果。
[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 之。(十三)
[提要]指出阴阳两虚性虚劳的证治
里急,腹中痛——阳虚生寒 衄,咽干口燥,手足烦热——阴虚生热 悸——阴虚火旺,心神不宁 梦交失精——阳不摄阴,阴不守阳 四肢痠疼——四肢失去阳气阴血的滋养
病机:阴阳两虚 治法:建立中气,平调阴阳 方药:小建中汤 饴糖、大枣、甘草——甘温,补脾建中 配生姜、桂枝——辛甘化阳调卫气 配芍药——酸甘化阴和营气;缓急止痛
[提要]指出阴虚及阳,阴阳两虚的失精证治
失精家——经常梦遗、滑精之人。由于阴虚内热,相火扰动,即有梦而精出。阴精亏耗日 久,势必损及阳,即无梦而精自出,为滑精。
少腹弦急,阴头寒——肾阳亏虚,失于温煦 目弦,发落——精血损耗
脉极虚——精气不足 芤迟——阴血虚而及阳,阴阳两虚 芤动——阴血亏虚,心神不敛 微紧——指脉虚弦,主阳虚里寒 失精——阴失阳固,走而不守 梦交——阳失阴涵,浮而不敛
此证系阳气不足,气虚血滞,营卫不和之血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克, 桂枝15克,赤芍15克,王不留行15克,生姜15克,大枣五枚,水煎服。
服十剂,病情好转,不怕冷,又照方加减服二十余剂,刺痛消失,麻木大减,仅在 寒冷时尚感不适,嘱其照方加当归50克,配丸药服之以善其后。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为基础方:黄芪、 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大枣6枚, 鸡血藤9克。治疗60例肢体麻木症,痊愈22例,近愈15例,好转12例,无效2例。
小建中汤附《当归建中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小建中汤附《当归建中汤》临床运用-曾荣修](https://img.taocdn.com/s3/m/b239e26879563c1ec5da71e1.png)
小建中汤附《当归建中汤》临床运用-增容修小建中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并治中篇。
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其注解:伤寒二、三日,未经汗下,即心悸而烦,必其人中气素虚,虽有表证,亦不可汗之,盖心悸阳已虚,心烦阴已弱,故以小建中汤先建其中,兼调营卫也。
小建中汤出自《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本方是为中气虚而设,其病机由于脾胃虚损,脏腑失其所溉,营卫失调故虚劳里急,诸多病症发生。
方药: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炒麦芽10克(代饴糖)。
方义:本方由桂枝汤倍白芍加炒麦芽(因饴糖即由麦芽制成,有时难买,为方便患者,故以炒麦芽代用),方中饴糖合桂枝甘温相得能中补虚,和甘草芍药甘酸相处能健脾缓急、止痛,佐大枣生姜之中能健脾而和营卫,而合为一方能小小建立中气。
临证中凡气虚,营卫不调的范畴辨证各类的症候均投以此方,随证加减治之。
医案一(经期腹痛)刘某,女,23岁。
经期推后一周,大致七八天,目前月经已来,经色偏淡,每次经来之后,腹部疼痛,目前胃脘也痛,脉缓,苔白。
辨证:中气虚营卫失调。
治宜:温中调和营卫方药:小建中汤加当归20克,二付三天后,复诊,腹痛、胃痛均愈。
再开原方二付,因病久嘱多服。
该病人每次月经推后,推后是血海有寒,提前是血海有热,经前腹痛应该是实证、热症,所谓不通则痛,或有淤血堵塞,故不通则痛。
此证是经后腹痛,既然经血已来,气血已经通畅,为何还有腹痛,所以这种腹痛为虚痛,虚痛则需温补,当归建中汤。
陈某,女,34岁。
胃痛,平时不痛,月经开始胃痛也开始,经期推后,量不多,颜色紫暗,有小瘀块,脉沉。
辨证:脾胃虚寒兼血气痛。
治宜:温阳补虚活血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当归20克、蒲黄10克、五灵脂,加强活血化瘀,故瘀去痛止。
医案二(血崩)刘某,女,30岁。
刨妇产并结扎,恶露月余始净,九天后又开始出血,而且量多。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第十六条:身体虚且特别容易感冒的病症,在中医上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第十六条:身体虚且特别容易感冒的病症,在中医上又是怎么处理的呢?](https://img.taocdn.com/s3/m/b760fde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9.png)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第十六条:身体虚且特别容易感冒的病症,在中医上又是怎么处理的呢?平常我们也会听到有的人特别容易感冒,有的人却很少感冒,其实这也是人的体质问题,在我们的脑海里那就是:身强体壮的人就不容易,身体虚弱的人容易生病。
这也是符合生活常识的——体弱多病。
对于这类的体质的人就是增强其体质,换句话说就是补足气血,气血足身体就自然好。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第十六条:虚劳诸不足,风起百疾,薯蓣丸主之。
病人得了虚劳症,那么身体就会感觉到哪都不舒服,特别是容易感冒,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试用薯蓣丸,薯蓣丸方处方:薯蓣(三十分)、人参(七分)、白术(六分)、茯苓(五分)、甘草(二十八分)、当归(十分)、干地黄(十分)、芍药(六分)、芎藭(六分)、麦门冬(六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大枣(百枚为膏)、桔梗(五分)、杏仁(六分)、桂枝(十分)、防风(六分)、神曲(十分)、豆黄卷(十分)、柴胡(五分)、白籢(二分)用法: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这个方剂有二十一味,相对于用药精简来说是太多了,在这个里可以归类为桂枝汤、理中汤、建中汤等复方,一般来说:桂枝汤可以增强病人的气血,在感冒还能出汗时就可以使用,理中汤、建中汤是调节病人的脾胃,柴胡等梳理肝胆,再加上各类的补气、补血的药,其实是各种药物的混合。
在实际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症状,给予相应的桂枝汤或柴胡汤或建中汤等。
上述文章只是个人在生活实践以及学习中的领悟,不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学习爱好者予以指正,如有好的意见与建议也一并予以给出,本人不甚感激。
前后写的文章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参考后者看法为佳。
用药还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https://img.taocdn.com/s3/m/e16180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7.png)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髮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里说“男子脉浮弱”浮脉代表气脉,脉浮起来时表示气上浮,就是意味病人的表虚掉了。
涩脉代表血不足,也代表病人的精血不够,代表里虚掉了。
有这种现象的病人一定不会生子,因为“精气清冷”。
这里说男子没有子,那么这种现象对于女人来说,不容易怀孕或者怀孕了也容易流产。
也就是说劳症的男人不容易生小孩,为什么不容易生小孩,因为精冷肯定不能让女人受孕,劳症的女人也不容易怀孕。
劳症的病人都是虚寒的症状,而我们中药里有处方可治。
“夫失精家”就是男人遗精,遗尿也是属于遗精的一种,所以如果十七、八岁的小孩居然面色薄白,这就是他在刚开始发育的期间,生理的反应造成晚上睡觉时他会梦遗。
如果只是偶而遗个一、两次是很正常的,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满则溢。
但是如果很严重时,人就会虚掉,此时可见他脸上的气色整个是薄白的,精神萎靡不振。
女人晚上睡觉,全身流汗,盗汗,如果肥胖的人,流汗流很多,那是阳明热证。
如果是很瘦弱,也很虚弱,疲劳,脸色又很苍白,晚上盗汗很严重,这也是属于失精家。
所以,失精家的定义,千万不要锁定说是男人遗精很厉害才叫失精家。
男子遗精有几种,第一种是做梦与女子梦交而遗精,这是最浅的一种,第二种就是不做梦都遗精,第三种,人要清醒的时候,白天都要遗精,这就是最严重的一种了。
这些都是属于桂枝龙骨牡蛎汤。
“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
为什么会少腹弦急,少腹弦急,与后面的桂附八味丸是一样,都有同样的症状,足厥阴肝经经过阴囊的地方,当少腹弦急的时候,筋很急,会拉痛得很厉害,这就是肝虚掉了。
当肝经虚掉以后,少腹弦急。
男人会感觉阴囊拉痛很厉害,女人会感觉到阴道抽筋很痛,这些都是属于少腹弦急。
这些统统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和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daf38a09ec3d5bbfc0a7414.png)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和名词解释★为掌握背诵条文,▲为熟悉熟读条文,其余的了解即可。
注:一到七所有的章节都是老师上课所画重点内容,奔豚气和胸痹病两个篇章主要根据同届五年制的重点添加而成,同学们尚需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进行修改。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0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
【02】★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09】▲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
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
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清,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府即愈。
【11】▲问曰:脉脱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
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32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32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https://img.taocdn.com/s3/m/9058ec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0.png)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32讲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黑板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5条虚劳腰痛──八味肾气丸(15)第17条虚劳虚烦不冧寐──酸枣仁汤(17)[附方]虚劳脉结悸──《千金翼》炙甘草汤[附方]不足<气阴两虚>汗出而闷虚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16)扶正祛邪法山药(君)四君子汤┬八珍汤+桂枝、黄芪=十全大补汤四物汤┘桂枝──太阳柴胡──少阳防风──阳明拯阴理劳汤散火第18条虚劳干血劳──大黄?虫丸(18)七伤┌食伤忧伤─→心、脾、肝脾┤饮伤房室伤→肾└饥伤劳伤─→脾经络营卫气伤:气伤→血瘀─久停→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王晋三《古方选注》尤在泾: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祛其闭下面,请同学看一下书,我来解释关于“汗出而闷”的问题,汗出本身,是心阳不足,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出为什么会出现胸闷,我觉得,就是心阳亏损,伤及心阳了,阴亏不足的情况下,脉道就不能够充盈,反过来说,也是不能相继,因此,出现了不仅有“心悸”,而且有“脉结代”的问题。
结脉,脉学里面说,“缓而时止”,谓之“结”,“数而时止”,谓之“代”。
现在,我们因为有心电图检查,病人会向你直接表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我觉得炙甘草汤,可以说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这个方应该是底方,至少你得想到有个复脉汤,对脉结也好,脉代也好,这是一个复脉的基础方,可调节心律不齐,为什么就能达到,调节心律不齐的作用?需要我们把原文本义说完。
它这个主症,大家能够看到,一个是汗出,说“不足”,得有乏力吧,汗出、乏力、气短、心悸,我看现在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恢复期的时候,更是这样。
为什么说中医药治疗,对心肌炎有效,我觉得炙甘草汤给你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和说明,“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
而且也提醒你,一定要引起重视,加紧治疗,说“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不积极治疗,的确有问题,所以现在,不管是小孩得心肌炎,还是大人得心肌炎,都是非常重视,找中医看,又找西医看,中医方面,就是用这个方打底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阳虚
[条文]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 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原文第11条)
[提要]论述脾肾阳气虚衰的脉证。
沉-主里,阴盛。
脉
小迟-阳气虚寒
疾行则喘喝-肾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
症 手足逆寒-脾肾阳虚,阳不达四肢。
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脾阳虚弱。 病机:脾肾阳气虚衰。
(四)阴阳两虚
(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如何运用? 现代临床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甲 状腺机能低下、小儿心脏疾病、遗尿、遗 精、阳痿、心律失常、自汗、盗汗等多种 疾病。对于上述疾病其病机属于阴阳两虚 者均可使用。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2.小建中、黄芪建中汤证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 四肢痠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 建中汤主之。(原文第13条)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原文第14条) 提示:阴阳两虚而偏于中焦的证治 讨论:
(二)革脉的形态及主病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 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 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 失精。(原文第12条) 讨论: 1.争议: 2.“减”如何理解? 多数人解释为“减少”、“减损” 个人认为“减”作“紧”解。
虚
劳
虚
劳
1.对12条的争议
此条从脉象上说明虚劳的病机 “革”不是指革脉,变动之意。 弦脉、大脉,重按都无力 弦是阳气减少的表现;大是血虚 的表现。 弦大说明革脉形态 革脉为弦而大的脉象 “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 寒,芤则为虚”四句阐明“弦”、 “大”之义
【辨治思路解析】
(1)病证辨析:
病属血痹 辨为气血不足,风寒痹阻之血痹 病。 (2)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产后半月,正值机体气血亏 虚之时,易感受风冷,形成血痹病。
【辨治思路解析】
(3)治法与方药分析: 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12g,芍药10g,桂枝10g,生姜3片, 大枣3枚,当归10g,川芎5g。10剂,水煎 服。 服药10剂后,肢体麻木、酸楚诸症乃除, 说明风寒得祛,气血和调,遂告痊愈。
八味肾气丸证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 味肾气丸主之。(原文第15条)
为何取方名“肾气丸” ? 阳虚为主,还是阴虚为主?
讨论
症状解释 方药分析 临床运用
为何取方名“肾气丸”
柯琴· 《伤寒来苏集》: 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 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生 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 而名曰肾气。(少火生气——内 经)
本证阳虚为主,还是阴虚为主? 温药只附桂,但辛热善走窜,仍以 阳虚为主。
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 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第8条) 词解:失精家、阴头寒 提示:论述虚劳病阴阳两虚而偏于下 焦不固的证治 讨论:
(一)虚劳失精症状及病机分析:
少腹弦急阴头寒:肾阴虚致
【辨治思路解析】
(1)病证辨析: 病属虚劳失精 辨为虚劳失精之阴阳两虚证。 (2)病因病机分析: 病机为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精关不固。 (3)治法与方药: 治宜调补阴阳,固精止遗;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 汤化裁。
桂枝8g,白芍12g,炙甘草5g,龙牡各 30g(杵,先煎),人参5g(另煨),山 萸肉10g, 五味子6g(杵),生姜2片, 大枣7枚(破)。10剂,水煎服。
[条文]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 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 然。(原文第5条)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脉证。
虚-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男子脉 沉弦-阳不足。 阴阳两虚
无寒热-无表证。 短气-上焦阳虚。 里急-中焦阳气虚。 小便不利-下焦阳气虚,气化失常。 少腹满-肾阳虚。 阳虚
渴-阴虚内热灼津。 主 亡血-阴虚内热,热迫血出。 男子面色薄 卒 悸-血不养心。 喘-肾不纳气。
脉浮者,里虚也-阴血不足,阳浮于上。 病机:真阴失守,孤阳无根。
△鉴别:
本条精亏生内热而引水自救。
(1)口渴 实热证:烦渴引饮。 虚劳病:稍惊动即心悸气喘,待休息渐缓。 (2)卒喘悸 痰饮实证:喘息引肩,胸满咳嗽,发时重, 缓时轻,持续存在。 水气凌心:喘悸多无间断。 浮而无力,病在里:精血亏虚,阳浮于上。 (3)脉浮 表证:浮紧、浮数。
里急腹痛,梦交失精, 心悸衄血,四肢酸疼,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失精梦交,少腹弦 证状 急,外阴寒冷,目 眩发落。 调和阴阳, 治则 潜镇摄纳 。
甘温建中
虚劳之阴血虚证治
建中汤临床运用
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 胃弛缓、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肝炎等)属虚寒者。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明显者不用 呕吐和苔厚腻者不用 肠鸣、泄泻一般不用
[条文]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 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原文第6条) 病 [提要]论述阴虚虚劳病及与季节的关系。 机 : 其脉浮大(无力)-阴虚阳浮。 肾 劳之为病 手足烦-阴虚生内热。 阴 亏 阴寒精自出-肾气虚,精关不固。 虚 , 酸削不能行-精亏筋骨失养。 阴 虚 春夏剧-春夏木火炎盛,阳外浮阴愈伤。 不 季节关系 能 内 秋冬瘥-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藏,阴 守 。 气生,故病减。
一、成因和轻证治法
讨论: 1.血痹病因: 2.轻证的脉证及治法
微-阳气不足 血凝肌肤
脉
涩-血行不畅
寸口、关上小紧-外受风寒
麻痹不仁
治法:宜针引阳气-引导阳气,通调营卫。
脉和 邪去则脉自和
令
紧去
则愈
脉缓而不紧
血
痹
(二)血痹证治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 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 桂枝五物汤主之。(原文第2条) 词解:阴阳俱微、尺中小紧 讨论: 1.病情较上条重 2.病在血分为何用气分药 3.如风痹状如何理解?有何特点? 4.病案分析
【讨论】
(1)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临床可见局部肌肤麻木不仁,伴轻微疼痛。 (2)现代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治疗哪些 疾病? 尚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多发性神经 炎、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面神经麻痹、 末梢神经炎等多种疾病,但其病机须为气 血不足,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所致。
三、血痹小结
紧:内寒
病机:肾阴阳两虚。
药理: 桂枝汤-调和营卫 调和阴阳,镇潜摄精。 龙骨、牡蛎-镇潜摄纳 外感: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
内伤:通气血以和调阴阳而补不虚。
△龙骨、牡蛎-潜阳入阴,交通心肾,
收敛浮越之阳,固涩走泄之阴。
【典型病案】
徐某,男,48岁,干部。患遗精滑泄,延 近二十年。频频遗泄,每三至五夜或二至 三夜,即遗精一次,或一夜两次,有梦或 无梦,手足心热,易汗出,汗出畏寒,少 腹拘急,口不渴。舌质淡红苔白,脉弦而 大,按之似觉中空。迭进滋补肾阴、固精 止遗之方,达百余剂之多,未见效机。
虚微-阳气虚而不固
脉
男子平人
细弱-阴气虚而不自守。
喜盗汗也-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病机:阳虚不固,阴虚不守。
虚
劳
二、虚劳的辨证施治
(一)阳虚证治(包括气虚) •八味肾气丸证 •薯蓣丸证 (二)阴血虚证治 •酸枣仁汤证 •大黄 虫丸证 (三)阴阳两虚证治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小建中、黄芪建中汤证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连服10剂,遗精明显好转,后以原方小 其制,调治月余获愈。
【讨论】
(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辨证要点为经常梦遗滑精或梦交、头昏、目眩、 发落、少腹弦急不舒、外阴寒冷。 (2)《伤寒论》中桂枝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中桂枝汤有何不同?应如何理解? 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 :“桂枝汤,外证得之, 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讨论(建中汤证)
(1)阳虚证候: 里急、腹中疼、四肢酸痛——不能温煦 精自出——不能固摄 (2)阴虚证候: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阳浮于外 悸——阳浮于上,扰乱心神 衄——阳络伤 梦失精——阴不能内守 (3)后方加黄芪:少气身重自汗恶风 脉大无力等证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讨论(建中汤证)
一、成因和轻证治法
讨论: 1.血痹病因:
内因: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营卫虚弱 外因:重因疲劳汗出 遂得之-血痹
加被微风-感受风邪
卧不时动摇 病因病机:体虚感受风邪,阳气痹阻,血脉凝滞。
血
痹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 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 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 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 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 目的要求 ]
了解血痹虚劳两病的概念及合 篇意义。 熟悉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和临 床表现。 掌握血痹与虚劳的治则与方药。 背诵原文第2、3、8、13、14、 15、16、17、18条。
概说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1.血痹: 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致血行瘀滞 而见身体局部麻木不仁为特征的一种 疾病。 2.虚劳: 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脏腑虚衰,阴阳 气血亏损的慢性衰弱疾患的总称。临 床表现复杂,总以病势缠绵,诸虚不 足为特征。 二、合篇意义:
(一)虚劳病总的脉象。
[条文]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原文第3条)
[提要]虚劳病总的脉象。 大为劳-阴虚阳浮。
脉
极虚(浮大无根)亦为劳-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虚
劳
脉大何以为劳
本条的脉大表象似实而本质已
枯,实际上是指革脉一类无胃气 的脉象。 革脉是弦大二脉相合,故可把 大脉理解为革脉。 革脉的概念当时尚不成熟,故 不直接指出。
(4)为何不用温阳、滋阴之品? 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 是者可将以甘药。《灵枢· 始终篇》 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求中气之立 者,必以建中也。《心典》 (5)与桂枝龙牡汤证的比较: (6)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