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2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2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金2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坝后式引水发电系统、右岸溢洪道、冲沙泄洪底孔等永久建筑物组成。

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424m,最大坝高158m,坝顶长度640m。坝体上、下游面为变态混凝土防渗层,中间部位为碾压混凝土。从左至右依次为混凝土键槽坝段,左岸非溢流坝段,河床坝段,左岸冲沙底孔坝段、电站进水口坝段、右岸泄洪(冲沙)底孔坝段,右岸溢流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坝顶宽度12m。

溢流表孔堰顶高程1394m,采用WES堰型,孔口尺寸为4-14m×20m。堰后接泄洪明槽,设中隔墙,出口采用挑流消能。

左岸冲沙底孔进口底高程1322m,孔口尺寸为5m×8m。右岸两孔泄洪(冲沙)底孔进口高程1335m,孔口尺寸为5m×8m。

电站进水口为立式坝面进水口,进口高程1370m,进水口段坝顶宽度26m。引水道采用单机单管引水,管径10m,为钢衬压力半背管,外包2m厚钢筋混凝土。

坝后主厂房尺寸为224m×28.9m×72.3m(长×宽×高),从左至右依次布置安装间、主机段及副安装间,厂房一次建成,一期先行安装4台机组,水轮发电机组安装高程1286.00m,发电机层高程1303.50m,机组间距30m。水机副厂房布置在下游尾水管上方,电气副厂房、中控室及GIS大厅布置在上游,厂坝间设主变压器平台,出线场位于GIS楼顶。

金2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共包含21个坝段,其中河床中部为厂房坝段,左右两侧为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位于河床右侧,厂房坝段与非溢流坝段之间为冲砂坝段。大坝混凝土量为365.33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270.75万m3,常态混凝土94.58万m3。

进厂交通布置在左岸,采用隧洞(8m×9m)从安装间端进主厂房。

本方案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明挖845.9×104m3,石方洞挖134.5×104m3,混凝土589.4×104m3。

2 自然条件

2.1 地形地貌

本工程枢纽区坝址基岩裸露,其岩性以玄武岩为主,中间夹有火山角砾熔岩和凝灰岩。岩体强风化带深度6m~20m,弱风化带深度20m~50m,河床冲积层厚5.5m。枯期河水面高程1294m,水面宽60m~100m,水深约10m。河谷呈“V”型,为纵向单斜谷,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山体雄厚,地形陡峻,两岸约在高程2000m以上地势才渐缓。因受流层产状和顺河向陡倾角结构面影响,两岸岸坡多形成阶梯状地形。左岸为顺向坡,在1420m高程以下总体坡度40°~45°;高程1420m~1475m为一长约600m,宽150m~200m的缓坡,坡度约20°~25°;高程1475m~1600m地形较陡,分布有30m~40m高的陡崖;高程1600m~1825m地形较缓,坡度约20°~25°。右岸为逆向坡,在高程1320m~1350m之间为长约1500m,宽100m~170m的平缓台地;1350m~1600m高程之间地段山坡,坡度30°~40°;1600m~1700m高程之间分布有高50m~80m的陡崖,因冲沟切割,附近陡崖三面临空。枢纽区地段无深切冲沟,但浅沟发育,左岸有5条,从上游至下游编号为1#、3#、5#、7#、9#;右岸7条,从上游至下游编号为2#、4#、6#、8#、10#、12#、14#。冲沟方向与河流方向近于垂直,多为季节性流水,仅5#、12#冲沟枯期有极少量流水。左岸冲沟直达江边,沟口无洪积物堆积;右岸冲沟多表现为中部切割相对较深,而沟口切割较浅,一般在台地后缘形成小型洪积扇后呈片状水流汇入金沙江。

1400m高程以下零星分布有Ⅰ、Ⅱ级河流基座阶地,主要分布在右岸。Ⅰ级阶地高出河水面约10m;Ⅱ级阶地高出河水面30m~45m,因受后期剥蚀,阶地面上仅残留少量冲积物。

根据金2电站地形特点,施工场地主要考虑利用下游金安大桥附近、五郎河口左右岸及右岸丽永公路两旁的山坡布置,施工弃渣拟主要堆放在坝址下游沿江两岸及右岸上游美河中。

2.2 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

坝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迭系上统玄武岩组上段(P2β3),岩性有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火山角砾熔岩和凝灰岩。在右岸高处分布有二迭系上统黑泥哨组(P2h)地层。第四系地层在坝区也分布较广。

(2)地质构造

枢纽区岩层呈单斜构造。玄武岩流层呈舒缓波状,其总体产状近南北,倾向西,

倾角12°~30°。枢纽区以坚硬的玄武岩为主,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断层等破裂结构面较发育。

坝段内无区域性的Ⅰ级结构面,分布的Ⅱ级结构面断层有3条(F5、F8、F29),已发现的Ⅲ级结构面断层有F1等42条,其它还有属Ⅳ级结构面的小断层(f)、挤压面(g)、绿帘石石英脉错动面(EP)和广泛发育的属Ⅴ级结构面的节理裂隙。

(3)物理地质现象

枢纽区物理地质作用较强烈,主要物理地质现象有崩塌、岩体风化和卸荷。

枢纽区内规模较大的崩塌堆积体有B1、B2、B20,一般厚度达20m~40m,最厚达60余米。

枢纽区岩体风化带厚度不大,并以表层均匀风化为主,由地表向深处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坝段岩体风化不强烈,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岸坡一般无全风化层,河床部位无强风化层且一般无弱风化上带。两岸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小于15m,局部达20m~25m;弱风化带厚度一般30m~50m,其中上带一般厚10m~25m,下带一般厚20m~40m,但河床部位一般小于20m。总的规律是:河床部位风化最浅,其次是右岸陡坡地段,右岸滩地及左岸风化相对较深。

由于枢纽区河谷深切、岸坡陡峻,岩石坚硬,并在岩体中普遍发育有与河道近于平行和正交的陡倾角节理,两岸坡岩体卸荷现象明显。

卸荷裂隙一般宽1cm~3cm,最宽可达10cm~15cm。卸荷裂隙中一般有次生泥和岩石碎屑充填,少量张开呈架空状。

2.3 水文地质

坝段地处亚热带边缘气候区,属干热河谷地带,降水量集中在6月~10月期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金沙江是本地区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

枢纽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含水层较为单一,主要为基岩裂隙含水层,局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含水层。

枢纽区地下水和河水、沟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水或重碳酸钙钾(钠)型水,少量重碳酸硫酸钙钾(钠)型水,属弱碱性淡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4 水文气象

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23.74×104km2,年径流量527×108m3,多年平均流量1670m3/s,多年平均降雨量954mm。洪水由暴雨形成,6月至10月为汛期,11月至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