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药物

合集下载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它们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

本文将科普抗生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它们可以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生素通常由真菌、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合成,并被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源于对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从而开创了抗生素的时代。

随后,人们发现了更多类型的抗生素,并不断改良和合成新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目标细菌的特征。

大部分抗生素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抗菌作用:1. 细胞壁合成抑制:某些抗生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失去保护性的外围结构,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蛋白质合成抑制:许多抗生素能够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阻碍细菌正常的代谢和生长过程。

3. 核酸合成抑制:部分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核酸(如DNA或RNA)的合成,影响其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4. 代谢途径干扰:某些抗生素可以阻断细菌的关键代谢途径,如维生素或氨基酸的合成,使细菌无法继续生长和繁殖。

抗生素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细菌对抗生素会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医生会根据细菌的类型和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此外,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正确剂量和疗程进行使用。

二、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抗菌机制,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喉咙红肿等。

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随有症状明显,患者通常需要及时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预防病情恶化。

近年来,关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可能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总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现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治疗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验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治疗这类疾病中的有效性,并且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们也将重点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

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为临床上更好地指导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选择是本次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首先对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患者需要符合以下标准才能被纳入研究范围:年龄在18岁到65岁之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喉咙痛、鼻塞等;经临床检测确诊为细菌感染;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或者已停止抗生素治疗超过72小时。

除了基本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外,我们还对患者的病史、基本生活习惯、过敏史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记录。

特别是对于患者过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询问,以排除已经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患者。

合理使用抗菌素

合理使用抗菌素
(二)喹诺酮类药为广谱杀菌药,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作用, 其中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最强,对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荚膜杆菌、变形 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革兰阴性杆菌 抗菌活性最高的是环丙沙星,其次为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
二 、 根 据 抗 菌 药 物 的 药 动 学 与 药 效 学 (PK / PD) 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
二.感染性疾病发热和非感染性疾病发热的鉴别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咳嗽、咯痰-原因
•急性发热
1.急性感染性发热: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超过10.0*109/L或 低于4.0*109/L 白细胞不高/淋巴增高(无感染灶),C反应蛋白阴性— ——病毒! 白细胞增高/中性粒增高/核左移,C反应蛋白阳性 -— —可能是细菌! -部位/病原体? -原发性菌血症? 2.急性非感染性发热:常为全身多器官脏器受累,或有提示 诊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或有明确的基础病史。
• 抗菌药物的 PK / PD 综合参数是反映抗菌药物、致病菌和人体 三者之间关系的确切参数。
• 根据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时间或血药浓度的相关 性的PK/PD参数,把抗菌药物分为3类: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且抗生素后效应(PAE)较长的抗菌药物。
22
药物的选择和依据
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 任何一种抗生素的滥用都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 如大肠杆菌,1988年对某种氟喹诺酮药物100%敏 感;1991年降为75%;1994年降为60%;1997年为 49%。 • 能引起耳聋的抗生素有60多种。我国7岁以下儿童 因不合理使用抗菌素造成的耳聋数量多达30万, 点聋哑儿童总数的30%到40%。 • 人类发明一种抗生素需要10年,而如果滥用抗生 素,病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只需两年,这 样下去将最终导致无药可医。

治疗细菌感染药物概述.pptx

治疗细菌感染药物概述.pptx

.精品课件.
34
⑶ 静止期杀菌剂+繁殖期抑菌剂:该种联合则应先用繁 殖期抑菌剂,再用静止期杀菌剂,方可收到二药相加 或协同的疗效,否则只能起单一静止期杀菌剂作用。
⑷ 繁殖期抑菌剂+静止期抑菌剂:其作用也可起到累加 的效果。
⑸ 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抑菌剂:联合用药的效果则要 看给药的顺序。如先给繁殖期杀菌剂,再给静止期抑 菌剂,则二者联合用药为无关。但顺序反之,则可明 显降低繁殖期杀菌剂的疗效。
• 肝功降低:避免使用主要经肝代谢和对肝脏有损 害的药物。
• 肾功降低:根据t1/2决定给药间隔时间。
.精品课件.
24
合理使用
③严格控制或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宜用; •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
– 短期发热:病毒、肿瘤、肝炎、风湿病等。 – 抗感染药不是解热药。
①药代动力学
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后(po, im, iv或iv gtt,口服不 吸收除外)
⑴血浓高峰约在0.5~4 h后,迅速分布至全身各组织、 体液中。肝、肾、肺等组织中浓度大多较高,约 为血浓的50~100%。
⑵部分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无抗菌活性,不易通 过屏障,但结合松驰、可逆,当游离药浓下降时 渐释出。
.精品课件.
36
合理使用
⑵细胞外膜渗透性改变
• 细胞壁渗透性改变 青霉素→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 氨基糖苷类→易于进入细胞
粘肽
五肽复合物 脂载体 二糖复合物
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
.精品课件.
9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氨基苷类抗菌药 →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 多肽类抗菌药 → 与G- 菌胞浆膜磷脂结合 多烯类抗真菌药 → 与真菌胞浆膜固醇类物质结合 咪唑类抗真菌药 → 抑制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合成

6-3磺胺类药物分析

6-3磺胺类药物分析
在稀盐酸、氢氧化钠试液或氨试液中易溶。 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母核,
其游离芳伯氨基可以发生重氮化反应。 磺酰胺N上的氢具有弱酸性,
可与碱成盐或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H2N
SO2NH N O
CH3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
(一)鉴别 1.与硫酸铜试液的反应
取本品约0.1g,加水与0.4%氢氧化钠溶液各3ml,振摇使溶 解,滤过,取滤液,加硫酸铜试液1滴,即生成草绿色沉淀
第六章 典型药物分析
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分析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性质
磺胺类药物概述
磺胺类药物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合成药物 均具有 对氨基 苯 磺酰胺 的基本结构:
H2N
SO2NHR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性质
H2N
SO2NHR
芳香第一胺基 ①碱性 ②重氮化反应 ③偶合反应 ④与芳醛缩合
磺酰胺基 ①弱酸性 ②H可被金属离子取代
测定方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三、实例分析—复方磺胺甲噁唑——练习
11、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含量测定方法可选用 () A. HPLC B. 亚硝酸钠滴定法 C. 重氮-偶合呈色法 D. 非水滴定法 E. 差式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的溶液 薄层板:硅胶H板 点样量:10µl 展开剂:氯仿-甲醇-二甲基甲酰胺 显色剂:乙醇制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 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
(三)含量测定:永停滴定法
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
滴定液:亚硝酸钠滴定液 介质:盐酸溶液、水 终点判断:永停滴定法 含量限定:不得少于99.0%

6-3磺胺类药物分析

6-3磺胺类药物分析

B. 红外光谱法
C. 与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D. 用过氧化氢氧化呈色反应
E. 氯化物的反应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练习
6、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有( ) A. 芳伯氨基 B. 磺酰胺基 C. 杂环 D. 苯环 E. 甲基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练习
7、磺胺类药物的鉴别试验有( ) A. 与银盐反应 B. 与铜盐反应 C. 重氮-偶和反应 D. 红外光谱法 E. 与亚硝酸钠-硫酸的反应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
(二)检查 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供试品 氢氧化钠试液 水
1.0g
5ml
20ml
比浊:1号浊度标准液—不得更深 比色: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不得更浓
比浊:控制溶液中不溶于碱的杂质限量 比色:控制有色杂质(芳香第一胺的氧化产物偶氮化合 物)的限量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
(二)检查 8·有关物质:TLC
二、实例分析—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各组分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为:
二、实例分析
(三)含量测定:永停滴定法
磺胺类药物的测定项目及方法
药物 磺胺甲噁唑 磺胺甲噁唑片 磺胺嘧啶 磺胺嘧啶片 磺胺类复方制剂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磺胺嘧啶片
测定项目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溶出度测定 溶出度测定
(约相当于磺胺嘧啶0.5g),照磺胺甲恶唑含量测定 项下方法测定。
二、实例分析—磺胺甲噁唑片
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二、实例分析—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复方磺胺 制剂,每片含SMZ 400mg 和 TMP 80 mg
本品两种成分在测定时可相互影响。 鉴别和含量测定中均使用了专属性强的色谱方法。

非限制使用类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时首先选择的抗菌药物

非限制使用类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时首先选择的抗菌药物

非限制使用类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时首先选择的抗菌药物,很多一线抗菌药物就是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西林、双氯西林、苄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阿洛西林、替卡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脒等。

(3)其他(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4.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等。

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都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

2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5大类作用机理: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

对抗感染的西药治疗及使用指南

对抗感染的西药治疗及使用指南

对抗感染的西药治疗及使用指南感染病是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在西医药领域,有许多药物可以用于对抗感染,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本文将就对抗感染的西药治疗及使用指南进行探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与正确使用方法。

一、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是最常见的治疗感染的药物。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抗生素分为多个子类。

比如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头孢菌素类广泛用于细菌感染等。

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需要牢记以下几点:1.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合理选择。

医生会根据病情及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

患者不应随意更换或停用药物。

2. 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长进行治疗。

不得随意改变剂量或提前停药,以免导致感染反复或产生耐药菌。

3. 注意个体差异和患者的肝肾功能。

不同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同,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肝肾功能。

二、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因为病毒的变异性和适应性非常强,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药物的选择。

不同的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2. 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时机和疗程。

抗病毒药物一般需要在感染初期或症状出现后尽早使用,疗程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调整。

三、抗真菌药物真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常见的有念珠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等。

抗真菌药物是对抗这些疾病的主要药物。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真菌的种类和感染部位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不同的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感染情况进行调整。

2. 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

3. 坚持用药周期和剂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 84号 2012-05-10 15:52:0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大、中、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 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O 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 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 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 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 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 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 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药理学-抗菌药物

药理学-抗菌药物

药理学-抗菌药物药理学-抗菌药物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随着人类对细菌感染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技术的进步,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药理学的角度探讨抗菌药物的分类、机制、不良反应及应用等方面。

一、分类:1.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静菌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等,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壁或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2)细菌生长抑制剂:如磺胺类药物和氨基苷类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途径或阻断核苷酸的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细菌杀菌剂:如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它们通过引起细菌DNA损伤或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2. 根据药物的范围,抗菌药物可以分为广谱抗菌药物和窄谱抗菌药物:(1)广谱抗菌药物可同时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2)窄谱抗菌药物只对某些特定的细菌有效,如青霉素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

二、机制: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作用。

1.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破坏细菌的结构,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通常作用于生长期的细菌。

2.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这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3. 氨基苷类药物:氨基苷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

4. 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通过破坏细菌的DNA从而杀死细菌。

这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杀菌作用。

三、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1. 青霉素类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哮喘等。

2. 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3. 氨基苷类药物可能对肾脏和听觉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肾功能损伤和听力丧失。

急性细菌性呼吸系统感染一线用药

急性细菌性呼吸系统感染一线用药

急性细菌性呼吸系统感染一线用药——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染,是全球感染性疾病的首要死因,呼吸道感染的死亡人数大于AIDS、腹泻、疟疾和麻疹疾病死亡人数的总和。

WHO把慢性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列为四大慢病,强调要给予同等重视。

新治君®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的原研创新药物,为国家Ⅰ类新药(1.5类新药)。

其组分为头孢噻肟钠和舒巴坦钠(头孢噻肟和舒巴坦的标示量之比为2:1),属于ß-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噻肟单药耐药、对本复方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

2011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国内4 家医院在《中国当代医药》上联合发表《新治君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随机盲法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配注射用舒巴坦钠(组合包装)作对照药,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

其结论为:新治君是治疗呼吸系中、重度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

01治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每次 3.0 g,每日2 次,疗程均为5~14 d的治疗方案。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可评价病例均为60例,细菌学疗效评价例数分别为45 和50例。

02研究数据03试验结果①临床疗效分析: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5.00%,其中痊愈率分别为61.67%和45.00%,经统计学检验,以上结果试验药和对照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细菌学疗效比较:两组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83.33%。

经新治君和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配注射用舒巴坦钠(组合包装)治疗后,致病菌的总清除率分别为95.56%和88.00%。

其中,新治君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清除率分别为100.00%和94.29%,对照药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清除率分别为100.00%和85.71%。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
抗菌作用
耐药性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
病原微生物
抗菌药的药效学特点
抗菌药
药效学特点
预测抗菌药 疗效因素
ß内酰胺类 时间依赖性, >MIC的持续 无抗菌药后效应 时间
氨基糖甙类 浓度依赖性,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后效应
CMAX/MIC AUC/MIC
糖肽类
时间依赖性, >MIC的持续 抗菌药后效应 时间
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 (4)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感染 (5)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
的出现 (6)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
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合理选用抗菌药 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必要时联合用药 有计划的轮换供药 开发新的抗菌药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依据抗菌谱,以及 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等特点,同时要结合患者的生理、 病理情况选择用药。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抗菌 药物的合理使用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
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 感染性疾病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 临床案例分析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
一、 基本概念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 对病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细菌感染性疾 病治疗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其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讨论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并为您提供相关信息。

一、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1. 精确诊断:准确诊断细菌感染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细菌需要采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医生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进一步鉴定出具体致病菌的类型。

2. 个体化治疗:因为每个人对细菌感染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妊娠状态以及基础健康情况等个体差异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对治疗反应的评估来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

3. 细菌耐药性监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必须考虑到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确定具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相互作用以及可能引发的过敏反应等因素。

同时,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二、细菌感染药物选择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常被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青霉素可广泛应用于对链球菌敏感性较高的感染,如肺炎球菌引起的喉头部感染等;而头孢菌素则可用于耐青霉素的致病菌感染,如肺炎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产大肠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等。

2. 革兰阳性细菌特定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等,对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例如,其中的万古霉素常被用于治疗产葡萄球菌属细菌引起的血液感染。

3. 二代或三代头孢噻肟类抗生素:这些抗生素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感染。

例如,头孢噻肟可治疗胃肠道产大肠杆菌属细菌引起的胃肠感染。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等,可治疗严重继发于其他原因感染的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细菌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这些微生物常常会侵入人体,繁殖并引起感染。

许多细菌感染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抗生素抗生素是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使用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感染,但不适用于病毒感染。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是最早的抗生素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抗生素。

它可以有效杀死许多常见的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但是,它不适用于某些细菌产生的酶分解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许多细菌的繁殖,如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这种抗生素通常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组具有很强杀菌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磺胺药磺胺药是一类合成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们通常是用于治疗膀胱炎、肺炎等常见的细菌感染。

常见的磺胺药包括磺胺嘧啶和甲氧苄氨嘧啶。

其他药物除了抗生素和磺胺药,还有其他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组广谱抗菌药,能抑制DNA合成,从而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

这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病变严重的细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磷霉素磷霉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蛋白合成来杀死细菌。

这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淋巴腺结核和阴道炎。

硝基咪唑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是一组广谱抗生素,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合成来杀死细菌。

这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和阴道炎。

细菌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但许多细菌感染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抗生素和磺胺药是主要的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也有其他药物可供选择。

治疗细菌感染之前,应该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只有经过确认的细菌感染才能够有效地治疗。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治疗感染,医生通常会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本文将探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一、抗感染药物的分类抗感染药物主要分为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四大类别。

1. 抗细菌药物抗细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根据其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特定抗生素两类。

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效,适用于病原体未明确的感染,而特定抗生素则用于对特定细菌感染。

2.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例如流感和艾滋病等。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常根据病毒的类型和病情来确定,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3.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选择抗真菌药物时,需要考虑真菌的类型、感染部位和患者的免疫状况等因素。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和血吸虫病等。

不同类型的寄生虫需要使用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原则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时,我们需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药物在临床环境中,医生经常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了解病原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2. 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的严重程度是选择抗感染药物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重症感染,通常会首先选择广谱抗生素,待病原体明确后再进行调整。

3. 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剂量和疗程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三、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方法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方法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1.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常见的用药方式,能够方便地被患者所接受。

在口服药物时,患者应该按照医嘱的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并遵循饭前或饭后服药的要求。

2. 注射药物注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重症感染或无法通过口服给药的情况。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根据国家处方集摘录)(一)法定传染病(细菌性)的抗菌药物选择1、麻疹并发症细菌性肺炎: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

首选抗菌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CoSMZ2、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主要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多西环素,次选喹诺酮类3、猩红热病原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红霉素,头孢类4、百日咳病原菌:百日咳杆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红霉素,次选CoSMZ,罗红霉素,阿奇霉素5、白喉病原菌:白喉杆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红霉素6、细菌性痢疾病原菌:志贺菌属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次选三代头孢菌素,CoSMZ7、伤寒和副伤寒病原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次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8、霍乱病原菌:霍乱弧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诺氟沙星,次选多西环素、CoSMZ9、破伤风病原菌:破伤风杆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10、布氏杆菌病原菌:布鲁杆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多西环素(四环素)+利福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阿米卡星11、炭疽病原菌:炭疽芽孢杆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联合用药:青霉素+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克林霉素12、鼠疫病原菌:鼠疫耶尔森杆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链霉素,阿米卡星,次选多西环素,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

联合用药:阿米卡星+氯霉素,阿米卡星+多西环素13、淋病病原菌:淋病奈瑟菌(合并沙眼衣原体)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克肟),次选氨基糖苷类(大观霉素)。

联合用药:上述联合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二)各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1.脑膜炎病原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族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李斯特菌、念珠菌1)初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过敏情况下用氯霉素2)肺炎链球菌:PSSP: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联合方案:+利福霉素。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类及使用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类及使用
当发生这些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
药物相互作用
含金属离子的抗酸药可减少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与茶碱类合用时使其肝清除明显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 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
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 时间。
胃肠道反应 肝损伤 耳毒性
变态反应 二重感染
大环内酯类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1962),已淘汰
第二代 吡哌酸(1973),少用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常用
第四代 8-甲氧氟喹诺酮(莫西沙星,1999)
作用机制 G-: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yrase),阻碍细菌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G+:抑制拓扑异构酶IV,干扰细菌DNA复制。

氧的各种感染
广谱、活性低
与β-内酰胺类协同抗 菌
强力杀灭G- 耐酶低毒
氨基苷类替代品
广谱耐酶
G+、G-、厌氧菌
大环内酯类
是20世纪50年代出发现的有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其结构特征为 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14-16元大环。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肽链的形成和延伸受阻,抑制细 菌蛋白的合成。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药物峰值浓度越高, 对致病菌的杀伤力越强,杀伤速度越快。 包括氟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甲硝唑等; PAE长; 疗效评价指标:AUC0-24/MIC、Cmax/MIC; 可通过提高最大药物浓度来提高临床疗效;
但浓度不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
[用法用量]
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不需要调整用量。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需调整用量。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杨帆)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杨帆)
吸收 分布:CNS、骨骼、 分布:CNS、骨骼、前列腺 半衰期, 半衰期,代谢途径
药效学/ 药效学/药动学
给药间隔: 给药间隔:
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PAE) 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PAE)
药动/药效学(PK/PD) 药动/药效学(PK/PD)类型
时间依赖药物:β内酰胺类 时间依赖药物: 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及时、合格的病原检查 及时、
是“情报工作”,帮助“有的放矢”,可保证疗效(准确的病 情报工作” 帮助“有的放矢” 可保证疗效( 原诊断是抗感染治疗成功的一半),减少医疗开支和不良反应; 原诊断是抗感染治疗成功的一半),减少医疗开支和不良反应; ),减少医疗开支和不良反应 积累流行病学资料,有益于今后经验治疗; 积累流行病学资料,有益于今后经验治疗; 应积极并富有技巧地进行; 应积极并富有技巧地进行; 尤其是化脑、IE等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尤其是化脑、IE等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等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合格标本:不被寄殖菌等污染,如痰液; 合格标本:不被寄殖菌等污染,如痰液; 应在治疗前留取标本,治疗无效再送标本太迟:检出率低,时 应在治疗前留取标本,治疗无效再送标本太迟:检出率低, 间延误; 间延误;
其他考虑
患者文化背景、 患者文化背景、价值取向
疗效欠理想时考虑因素: 疗效欠理想时考虑因素:
诊断是否正确 经验治疗:是否有未覆盖病原体; 经验治疗:是否有未覆盖病原体; 病原治疗:培养结果是否可靠,或病原改变; 病原治疗:培养结果是否可靠,或病原改变; 给药方案是否合理,治疗时间是否充分; 给药方案是否合理,治疗时间是否充分; 其他治疗是否到位: 其他治疗是否到位: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
中文名称:地塞米松 英文名称:dexamethasone 定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和严重过敏性疾病、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皮肤病、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肿瘤治疗及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眼部炎症等。 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治疗(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抗炎、抗过敏和抗毒作用较泼尼松更强,水钠潴留副作用更小,可肌注或静滴。
编辑本段药物相互作用
地塞米松(图5)
(1)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致溃疡作用。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加速地塞米松的代谢,使其半衰期缩短2倍。与两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时,可加重低钾血症,应注意血钾和心脏功能变化,长期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易发生低血钙和骨质疏松。 (2)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与制酸药合用,可减少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的吸收。与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 (3)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甲状腺激素可使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率增加,故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应适当调整后者的剂量。与避孕药或雌激素制剂合用;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与强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紊乱的发生。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钾,并由于水钠潴留而减弱利尿药的排钠利尿效应。 地塞米松(图6)
编辑本段应症
泼尼松龙
适应证同泼尼松龙,本品还可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降低颅内高压以及柯兴综合征的诊断与病因鉴别诊断。泼尼松龙适应证: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由于本品潴钠作用较弱,故一般不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地塞米松醋酸酯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还可用于肌内注射或关节腔、软组织等损伤部位内注射。 本品极易自消化道吸收,其血浆T1/2为190分钟,组织T1/2为3日,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或地塞米松醋酸酯后分别于l小时和8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低.本品0.75mg的抗炎活性相当于5mg泼尼松龙。

抗感染药物

抗感染药物
氯霉素,四环素类等; 慢效抑菌剂(静止期抑菌剂):如磺胺类。
17.04.2021
编辑ppt
28
常见的药物用药组合
⑴ 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最佳组合,可产生协同作用。 前者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后者进入菌体 内。如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肠球菌心内膜炎。
⑵ 繁殖期杀菌剂+繁殖期抑菌剂: 一般情况下二类药物联合,可能产生拮抗。
青霉素G
某些广谱青霉
素类及头孢类
17.04.2021
编辑ppt
代谢途径
磺胺类
耐药方式
17
第二节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影响因素 1、合理选择药物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包括正确的选用抗菌药物的 种类,优化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严格控制抗 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和联合应用,建立抗菌药物的 合理用药机制。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基础, 诊断依据包括临床医生诊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经 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和细菌敏感性实验结果, 诊断结论应包括感染部位或器官、可能引起感染 的细菌以及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胃酸破坏:青霉素G。
很少吸收(0.5~3%):氨基苷类。
17.04.2021
编辑ppt
19
(2)分布: 脑脊液:磺胺药(磺胺嘧啶SD)。 前列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骨组织: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等 骨中药浓较大。
胎儿:氨基苷类,副作用大。
17.04.2021
编辑ppt
20
(3)代谢: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利福平等主要 经肝脏代谢,肝功能受损时减量;磺胺类乙酰化 代谢物溶解度降低。
17.04.2021
编辑ppt
4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其抗菌活性比较
分代
临床常用品种
抗菌活性
对β-内酰胺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菌 G—菌
的稳定性
第一代
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头孢硫脒
+++
第二代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 头孢尼西、头孢雷特
++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
第三代
头孢地嗪、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磺啶、
合成抗菌药
氟喹诺酮类 硝基类
磺胺类
国内临床各类抗感染药物应用比例
抗菌药物
比例(%)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50.9 31.9 19.0
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脂类
19.6 8.4 4.0
其他
17.1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β内酰 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大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 性强、毒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的共同特点。目前 在临床上已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这一类抗生素中 新药不少,但细菌的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 由质粒介导的-内酰胺酶
➢ 水解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
➢ 被-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
➢ 产ESBLs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
病死率
致病菌之一(大肠埃希菌和
0.4
肺炎克雷白杆菌 0.2
0
非ESBL
ESBL
AmpC 酶 特点
➢ 往往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过程中诱导 产生,并有可能选择出持续高产AmpC 酶的突变株
分为: 1.固有耐药性 2.获得耐药性
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 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
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 病原体对多种化疗 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耐药性(抗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合成酶) 2.抗菌药物靶酶/位改变 3.改变胞浆膜通透性:外膜孔道蛋白缺失;主动外排系统
+++
++~+++

×
×
酶抑制剂复合剂要求
1.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对酶不稳定 2.酶抑制剂与配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药代参
数相近 3.配对比例最适
常用的酶抑制剂复合剂
氨苄西林 舒巴坦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替卡西林 头孢哌酮 克拉维酸 舒巴坦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优力新
肠杆菌科 ++
绿脓、沙雷
不动杆菌
肠球菌
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药物
抗菌药物的治疗地位及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磺胺药(1935年)、青霉素(1941年) 种类多(200+),临床应用面广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
严重药源性疾病 医疗资源浪费 抗菌药物滥用所造成细菌耐药已成为严重问题
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6、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3、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Imipenem) 美洛培南(Meropenem) 帕尼培南(Panipenem)
➢ 广谱、强效、耐酶、抑酶。包括产ESBLs和AmpC 酶菌株有抗菌作用。
➢ 对产金属酶的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屎肠球 菌和黄杆菌无效
体液(除外腹水、 痰、胎盘)
胸水、骨、 关节、胎盘、
乳汁
18
均衡
23
骨、关节、胎 盘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amoxycillin,羟氨苄青霉素) 特点
1.广谱,对G+和G-菌均有杀菌作用;但对铜绿 假单胞菌无效。
2.耐酸,可口服 3.不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1.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的特点: ①窄谱:G+球、杆菌,G-球菌、螺旋体 ②不耐酸、不耐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
皮葡萄球菌对其普遍耐药; ③变态反应反生率高,用药前必须作过敏原皮试; ④ 青霉素可肌注或静脉给药
耐酶青霉素类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等 ➢ 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 耐酸(除甲氧西林外),可口服,胃肠吸收好 ➢ 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抗菌活性低。 ➢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所致严重感染。
➢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类(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 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 ➢ 药物与代谢物转运体家族(drug/metabolite transporter,DMT) ➢ 多重药物与毒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2.混合感染:G+与G-,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包 括腹腔、盆腔、口腔感染
+
头孢咪唑
第四代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
++
+
耐青霉素酶
++ 耐青霉素酶+ 头孢菌素酶
(除外孟多、 +++ 替安、哌酮)
++++
AMPc酶+部分 ESBLs
各代头孢菌素作用比较
1、对革兰氏阳性菌:第一代﹥第二代﹥第四代﹥第三代 2、对革兰氏阴性菌: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3、厌氧菌: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 4、铜绿假单胞菌:第四代﹥第三代 5、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ESBL
AmpC
耐药谱 多重 多重
对三代头孢
多耐药
耐药
头孢吡肟 多敏感
敏感
哌酮/舒巴坦 大多敏感 耐药
头霉菌素 敏感 耐药
碳青霉烯类
敏感 敏感
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内酰胺酶)
v能够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的几乎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 v主要见于拟杆菌、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军团菌等, v是目前抗菌化疗中尚未突破的难点。
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阿洛西林(azlocillin)、芙布西林(furbenicillin) 特点:
广谱,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不耐酸,不能口服。 不耐酶 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感染,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雷菌
需氧G+b 白喉杆菌 其他棒状杆菌 李斯德菌 需氧g--c
卡他莫拉菌、淋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
需氧g--b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沙门、志贺 阴沟、产气 聚团肠杆菌 枸橼酸菌属 沙雷菌属
非发酵菌
不动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黄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 军团菌属
厌氧菌g+c 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
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中枢感染 +
力百汀 ++
++
特美汀 舒普深 特治星
++~+++ +++ ++~ +++ +++
++~+++ ++~+++
++~ +++
+++
+++
+++
+
酶抑制剂复合剂适应证
1.革兰阴性杆菌产酶株、耐药株包括部分产ESBLS菌株、 非发酵菌所致各种感染,主要为严重感染、院内感染、 免疫缺陷者感染。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舒巴坦(sulbactam)和 他(三)唑巴坦(tazobactam)。
该类药本身没有或仅有较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内酰 胺酶,从而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抑酶作用 入CSF 国产
舒巴坦 ++
√ √
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
对产生不同 -内酰胺酶的菌株感染 治疗药物不一样
❖ 产 ESBLs: ➢ 碳青霉烯类、复合制剂、头霉素类等首选 ➢ 头孢吡肟相当部分稳定
❖ 高产 AmpC 酶: ➢ 首选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
❖ 产碳青霉烯类酶 (主要是金属酶): ➢ 一般避开 -内酰胺类抗生素
90年代后面临的耐药菌
PRSP MRSA(E) VRE VRSA ESBLs (超广谱-内酰胺酶) AmpC 酶 (高产头孢菌素酶) 金属酶 QREC
g+b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 难辨梭菌等(有芽胞) 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等(无芽胞)
g-b 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其他拟杆 菌、梭杆菌
其他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卡氏肺孢菌、 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鸟、龟分 枝杆菌)
细菌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抗 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 物现象。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 以及细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 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有效、安全、经济、耐药性不易形成。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三个要素
机体状态(免疫器官功能) 感染部位、病情程度
流行情况 病原菌 耐药性
产酶
机体
细菌
药物
抗菌谱 药动学 药效学 副作用
三要素:细菌、机体和药物
细菌的分类
需氧G+c 金葡、表葡、其他凝固酶 阴性葡球、溶链、草绿链 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