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技术-V1

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技术-V1

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技术-V1
羊肚菌是一种价值高昂的食用菌,它的价格在市场上往往比其他食用菌要贵很多。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在林下进行羊肚菌的高效栽培。

那么,林下高效栽培羊肚菌的技术到底是什么呢?
1. 土壤选择和处理
羊肚菌的生长不受土壤的pH值和肥力的影响,因此林下栽培可以直接使用自然的土壤。

但是,为了保证生长环境的卫生和质量,需要进行土壤处理。

首先要清除杂草、残枝等,然后用大火或石灰消毒土壤,以杀灭土壤理的病菌和寄生虫。

2. 种子选择和培育
羊肚菌只能通过种类繁殖。

一般来说,选用良种羊肚菌的菌丝块为种子,可以大大提高栽培的成功率。

种子可以在菌床上直接种植,也可以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菌丝块,然后再种植。

3. 菌床布置和管理
羊肚菌的菌床可以直接种植在林地上。

在清理好土壤之后,用铁锹将约30公分的土壤铲出,再将菌丝块均匀遍布在铲出的土壤上,最后再覆盖上一层覆盖物,并且不要压实,以利于透气和生长。

之后需要对菌床进行保温、保湿和通风等管理。

4. 及时采摘和保鲜
羊肚菌主要是在夏季和秋季生长,一般要在到期前3-7天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用小刀将菌柄割断,保持菌盖完整。

采摘完成后应迅速进行冷藏和保鲜处理。

总之,林下高效栽培羊肚菌需要注意土壤选择和处理、种子选择和培育、菌床布置和管理、及时采摘和保鲜等关键技术。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羊肚菌。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于美食越来越高的追求,食用菌也在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其中羊肚菌更是备受青睐。

无论是菜市场还是餐厅,都能看到羊肚菌的身影。

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羊肚菌也可以高产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相对较新,但技术并不复杂,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一、选取合适的基质对于高产羊肚菌的种植来说,选取合适的基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常见的选用的基质包括锯末、小麦麸、麻皮、菜籽饼等。

其中,锯末基质更为常用。

此外,在锯末基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粉、硫酸铵等肥料可促进菌丝的生长,提高菌体的产量。

二、控制温度及湿度羊肚菌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要求温度在10℃-20℃的范围内,湿度保持在85%左右。

为了保持基质的湿润度,可以定时对基质进行喷水。

为了保持菌床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采用加盖保温、开窗通风等方法。

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加盖保温,控制菌床内的温度和湿润,可以有效促进菌体的生长。

三、有效控制病虫害在羊肚菌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在菌床固定时间内,需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例如,可选用生物农药喷雾,或者更换清洁的基质,选用新品种的底下菌种栽培球等。

四、合理管理菌床在高产栽培羊肚菌过程中,合理管理菌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管理:1、菌床的灌水管理,要注意不要太过频繁,一般每天喷一次水,对确保菌床湿度的同时,也不会破坏菌丝形成以及后续的菌体发育。

2、菌床需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和松土,排出之前在基质中的废材,以利于新的菌丝生长。

3、菌床开始结球后,需要对结球及时进行提皮以保证产量。

5、采摘和贮藏在羊肚菌的生长周期的末期会开始结球,在白色的菌肉发展全面之后可以进行采摘,采摘的时候,需要搬运时轻拿轻放,以避免球体碎裂。

采摘完后最好是及时进行干燥处理,或者是晒干保存,避免过时而导致质量下降。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无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有意向种植羊肚菌的人来说,只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的生产技术,就可以保证菌体高量而高质量的生长。

《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

《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一、羊肚菌概述羊肚菌,学名Morchella,又称羊肚、羊肚菜、地鸡等,属于子囊菌门、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羊肚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生长在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上。

在我国,羊肚菌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

羊肚菌的分类与分布羊肚菌属下有多个种类,根据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可分为东北羊肚菌、华北羊肚菌、华东羊肚菌、华中羊肚菌、华南羊肚菌和西南羊肚菌等亚种。

羊肚菌的生长季节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湿度适中时生长旺盛。

羊肚菌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羊肚菌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

此外,羊肚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羊肚菌的经济价值也十分显著。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羊肚菌被誉为“菌中皇后”,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羊肚菌产量逐年增加,产值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同时,羊肚菌的深加工产品也逐渐走向市场,拓宽了羊肚菌产业的发展空间。

然而,羊肚菌栽培过程中仍面临病虫害防治、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子实体喜好低温,在5~25℃均可生长,但在低温下菌丝生长状态最好,温度超过22℃,便会很快死亡。

因此,羊肚菌最好选在冬季种植,即入冬后温度约18℃时栽培,低温有利于羊肚菌储存营养;到第2年春季气温逐步回升,温度适宜后子实体便可大量形成。

通常情况羊肚菌栽1年培1季,采取冬种春收的栽培模式,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建议搭建荫棚防晒保温,否则会影响出菇数量和品质,严重者导致绝收。

一、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一)温度羊肚菌为低温型真菌,温度是影响羊肚菌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菌丝生长适温为18~20℃,若超过35℃,菌丝受到严重损伤,停止生长;2℃以下,进于休眠状态。

子囊果分化适温为4~16℃,若超过16℃则很难分化;子囊果在6~25℃均能生长,其中8~18℃环境中生长的子囊果品质较好,高于18℃品质较差。

(二)水分与湿度羊肚菌子囊果极不耐干旱,强光和干燥环境下即停止生长。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80%,子囊果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85%~90%。

(三)空气羊肚菌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子囊果形成阶段均需新鲜空气。

经常通风,有利于菌丝生长,及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

(四)pH值羊肚菌生长最适的土壤pH值为6.5~7.5。

(五)光照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光线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发育则需要光照,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

二、羊肚菌栽培技术(一)栽培时间羊肚菌一般冬种,该菌的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种植地的气温、降雨量和降雨时间都直接影响其生长,从业者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栽培场所羊肚菌对环境要求较高,通常选取地势平坦,无污染、排水方便、水源近、避风、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场所。

选好栽培场所后,应对栽培场所进行消毒。

种植前半年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三)搭建大棚与安装水管喷头根据资金情况建设相应的大棚或设施。

因羊肚菌菌丝生长不需光照,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散射光,因此需铺设遮阳网。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一、栽培料配方:1、农作物秸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3、棉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以上三种,任选一种均可。

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 天,含水量为60%。

采用17厘米X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与袋装料500-600克,然后在1000c条件下灭菌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入菌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C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

菌丝满袋后5-6天,让其充分长足,即可进行栽培。

二、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

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X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

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可覆土3-5厘米,覆土后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

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一般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之间出菇最佳。

此时空气湿度为85%-90%。

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就可采收。

三、室外脱袋栽培选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

畦宽1米,深15-20厘米,长度不限。

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并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与杂菌。

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就是底层不可铺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四、病虫害防治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发生虫害,在没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杀灭害虫与杂菌。

五、加工羊肚菌主要晒干或烘干。

在进行干燥时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

可用烤烟房烘干或在阳光下晒干,不能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

分等级在塑料袋内防潮保存。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羊肚菌隶属于真菌界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属低温高湿性真菌,它是世界公认的著名珍稀食药兼用食用菌,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机锗,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尤其抗癌作用明显。

由于羊肚菌栽培周期短、效益高,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热度不断升级,收购价格干品基本保持在1000~1500元/kg。

但因其出菇不稳定、重复性差,导致一些种植户或企业亏本,有的年份几乎绝收。

1. 菌种选择羊肚菌菌种易退化,性状不稳定,如果菌种选择不当,就会造成羊肚菌出菇不稳定,或者不出菇。

因此,购买羊肚菌菌种一定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度高的制种企业。

1.1 菌种制作注意事项羊肚菌菌种容易老化变异,因此应避免母种肆意扩繁;不能随意选择可栽培的子囊果自行分离用作栽培生产中的母种。

人工分离的菌种必须经过栽培试验,检验其性状,经过系统筛选,才能应用于规模化栽培。

应尽量选择当前已实现人工栽培的菌株,进行菌种生产。

目前人工种植的羊肚菌多以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为主。

六妹耐寒性较好,更适宜北方种植,在我国南方这两个品种均可种植。

1.2 选择菌种的方法选择来源清晰、可以栽培的羊肚菌。

色泽正常,没有发黄、吐黄水现象,菌落边缘正常,没有出现扇形或缺刻现象,菌袋没有受到高温或闷气伤害,能正常形成菌核,能够形成大量菌霜,最好通过多种途径购买菌种,进行比较筛选。

2. 栽培季节由于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因地制宜。

羊肚菌是低温品种,整个生育期温度要求在18℃以下为宜,最佳种植期应在地温稳定在18℃以下,若播种过早,地温偏高,会影响羊肚菌的菌丝活性和生理变化,最终影响出菇和产量。

所以一般采用“冬种春收”的办法。

3. 选地整地3.1 选地羊肚菌既是一种腐生菌,又是一种土生菌。

选择土质疏松、利水透气、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或泥炭土最为合适,避免在粘性重、透气差、土壤贫瘠的土壤上栽培。

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方法

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方法

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方法羊肚菌,又称羊肚、羊肚菜、地鸡、地鸡皮等,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羊肚菌的需求越来越大,羊肚菌种植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及方法。

一、选地整地1. 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壤土种植羊肚菌。

要求土壤pH值为5.5-6.5,光照适中,通风良好。

2. 整地:在选好的地块上,清除杂物,深翻土壤,使其松软。

然后进行作畦,畦宽1-1.2米,畦高15-20厘米,畦间距50厘米。

同时,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草木灰100-200公斤。

二、播种1. 菌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羊肚菌品种。

目前市面上有“川羊肚菌”、“湘羊肚菌”、“滇羊肚菌”等品种。

2. 播种时间:羊肚菌的播种时间因地区而异,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1月进行。

3. 播种方法:将菌种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用锄头轻轻翻入土壤,使菌种与土壤充分混合。

播种后,用稻草或薄膜覆盖畦面,保持土壤湿润。

三、管理1. 水分管理: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浇水时,以喷灌为宜,避免大水漫灌。

在羊肚菌生长期间,根据土壤湿度适量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

2. 温度管理:羊肚菌生长温度为15-22℃,低于10℃或高于25℃时,生长速度会减慢。

在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菌丝受冻;在夏季,要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高温影响羊肚菌生长。

3. 光照管理:羊肚菌对光照要求不高,但光照过强会影响其生长。

在夏季,要适当遮荫,避免强光直射。

4. 病虫害防治:羊肚菌的病虫害较少,但仍需注意防治。

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畦面。

在生长过程中,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如用石灰粉防治蚯蚓等地下害虫,用波尔多液防治霜霉病等。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目录1.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2)1.1 羊肚菌简介 (3)1.2 羊肚菌高产栽培的意义 (4)1.3 羊肚菌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 (5)2. 羊肚菌的生长环境与条件 (6)3. 羊肚菌的选种与繁育 (7)3.1 选种原则 (8)3.2 选种方法 (9)3.3 繁殖方式及关键技术 (10)3.3.1 组织培养法 (11)3.3.2 孢子接种法 (12)3.3.3 原基发生法 (13)3.3.4 其他繁殖方法 (15)4. 羊肚菌的栽培与管理 (15)4.1 栽培场地选择与准备 (16)4.1.1 场地的选择与处理 (17)4.1.2 设施建设与改造 (18)4.2 栽培材料准备 (20)4.2.1 栽培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20)4.2.2 其他栽培材料的准备 (21)4.3 栽培过程管理 (22)4.3.1 原基发生操作技巧 (23)4.3.2 菌丝管理与调控 (24)4.3.3 本菇出菇管理 (25)4.3.4 其他管理措施 (27)5. 羊肚菌病虫害防治 (28)5.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29)5.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30)5.2.1 小菜蛾 (31)5.2.2 其他虫害及防治方法 (32)6. 羊肚菌采收与加工利用 (33)6.1 采收时机与方法 (34)6.2 主要品种介绍及特点分析 (35)6.3 主要加工产品介绍及市场前景分析 (35)1.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概述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是一种珍贵的食用真菌,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闻名。

羊肚菌的高产栽培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下,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羊肚菌的高产栽培首先要求选择优良的菌种,优质的菌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高产潜力且易于繁殖。

为了确保羊肚菌的成功栽培,应选用本地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品种,并进行严格的纯度和健康性验证。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羊肚菌(Tricholoma matsutake)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营养价值。

由于其稀缺性和高价值,羊肚菌的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的步骤和要点。

1.基质选择:羊肚菌喜欢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因此,基质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用的基质包括锯末、木屑、秸秆、菌渣等。

其中,锯末和木屑是最常用的基质,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可提供适宜的氮源和碳源。

2.基质处理:将选择好的基质进行高温蒸煮处理,以杀死其中的潜在病原菌和竞争菌。

蒸煮时间一般为2-3小时,温度达到80-100摄氏度。

处理后的基质需要降温至室温,以便菌丝的接种。

3.菌种培养:菌种是羊肚菌高产栽培的关键。

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包括自然菌种培养和人工菌种培养。

自然菌种培养是在天然果实上分离出的菌丝直接接种到培养基质中,而人工菌种培养是通过菌丝体的孢子分离和培养得到的。

菌种培养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其他微生物污染。

4.接种和培养: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基质中,然后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

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摄氏度,湿度在50-70%左右。

接种后,保持基质的湿度,适时进行喷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培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清除基质表面的杂菌,以保持良好的培养环境。

5.管理和保护:培养过程中,需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菌丝病和菌核菌病,常见的害虫有蚜虫和螨虫。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使用农药和生物防治剂。

同时,要定期翻动基质,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6.收获和储存:羊肚菌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个月,菌丝形成团状,表面开始出现菌盖。

收获时,采用切菌柄的方式,将菌盖和菌柄分开。

收获后的羊肚菌要及时处理和储存,以避免变质和损失。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风干、冷冻和烹饪。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完整版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完整版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一、栽培料配方:1、农作物秸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3、棉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以上三种,任选一种均可。

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含水量为60%。

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与袋装料500-600克,然后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入菌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

菌丝满袋后5-6天,让其充分长足,即可进行栽培。

二、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

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

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可覆土3-5厘米,覆土后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

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一般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之间出菇最佳。

此时空气湿度为85%-90%。

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就可采收。

三、室外脱袋栽培选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

畦宽1米,深15-20厘米,长度不限。

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并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

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不可铺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四、病虫害防治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发生虫害,在没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杀灭害虫与杂菌。

五、加工羊肚菌主要晒干或烘干。

在进行干燥时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 王小艳 邓召利 黄晓辉1.整地 羊肚菌种植以沙壤土、泥炭土最为合适,避免使用黏性重、透气差、贫瘠、农药化肥残留量超标的土壤。

播种前将地块翻耕后晾晒7天以上,待土壤干后用微耕机将土壤打碎至粒径3厘米左右。

微耕期间,每667平方米施用50~75千克生石灰(偏酸性土壤适当增加生石灰用量),不仅能降低土壤的病虫基数,还能调节土壤酸碱度。

使用大棚种植需提前1个月左右进行高温闷棚,闷棚时在地表覆盖地膜,并保持大棚内温度40℃以上15天,再揭膜进行大量灌水,灌完水后重新盖上地膜,再保持40℃以上的温度闷棚15天。

闷棚时除使用生石灰消毒外,还可适当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

土壤处理好后在大田中用绳子拉直做厢,厢面宽1米左右,长度视情况而定。

2.菌种选择 选择已实现人工栽培的菌株,如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等。

购买菌种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度高的制种企业。

人工分离的菌种必须经过栽培试验、交配型基因检测才能应用于规模化种植。

3.播种 羊肚菌是低温型真菌,当地温在18℃以下时适合播种。

湖南地区一般是11月至12月播种,次年1月至3月出菇,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以用手捏成团、抛之破碎,并且手上留有湿印为宜。

采用撒播或沟播的方式播种。

播种时仔细检查菌种,剔除霉变、污染、老化等不合格的菌种。

菌种表面、塑料盆、接种人员的双手等均需使用0.1%~0.2%煤酚皂溶液或苯扎溴铵溶液清洗消毒。

剥去菌种袋子,将菌种块捏碎至花生米大小,若菌种过于干燥,可用0.1%~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调节其含水量至65%~70%。

露天种植、林下种植每667平方米用100~150千克菌种,大棚种植每667平方米用200~250千克菌种。

播种后覆土3~5厘米,耙平表土,及时覆盖黑色有孔地膜进行保湿保温。

播种阶段注意调控土壤含水量,当土壤表面变白时,可轻微雾化喷水。

4.摆放营养袋 湖南省的羊肚菌营养袋主要使用扁平袋,每袋装料400~500克,每667平方米用2000袋左右,自己制作外源营养袋的可以将数量增加至3000袋。

羊肚菌的栽培技术

羊肚菌的栽培技术

羊肚菌的栽培技术羊肚菌(学名:Morchella)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其独特的形态和香味使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介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土壤选择和准备羊肚菌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

一般来说,羊肚菌偏爱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可以选择混合土壤、腐殖土和木屑进行培育基的制备。

二、菌种选择和繁殖选择优质的羊肚菌菌种是成功栽培的关键。

可以通过市场购买到菌种或者自行繁殖。

自行繁殖时,将优质羊肚菌菌盖和菌柄分离保存,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菌丝扩展繁殖。

三、营养基的制备和接种菌种繁殖好后,需要准备营养基进行接种培养。

一般使用麦芽、蔗糖等碳源,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行调配。

接种时将菌丝种植于营养基中,并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四、培养条件的控制羊肚菌的培养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2-18摄氏度,湿度保持在70-80%左右,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

光照方面,可以选择适量的自然光或者人工光源,但是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

五、孢子体形成和成熟羊肚菌的生命周期包括菌丝体和孢子体两个阶段。

在菌丝体愈发达和菌丝网形成后,进一步刺激接种基质,如适当增加水分和降低温度等条件,有利于孢子体的形成和成熟。

六、收获和处理当孢子体成熟后,可以进行采摘和收获。

要谨慎操作,避免破坏菌丝和孢子体。

采摘下来的羊肚菌要进行清洗,去除泥土和杂质,然后用湿布包裹存放在低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

七、病虫害的防治在羊肚菌的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治常见的病虫害。

常见的病害包括菌核病、褐变病等,可以采用杀菌剂和药剂进行防治。

同时,定期对栽培基质进行检查,及时清除有害生物。

总结:羊肚菌的栽培技术需要合理选择土壤和菌种,精心制备培养基和控制适宜的培养条件。

在繁殖、接种、培养和收获过程中需要细心操作,并且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经验总结,可以有效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羊肚菌高产栽培策略

羊肚菌高产栽培策略

羊肚菌高产栽培策略选择合适的菌种是羊肚菌高产的关键。

在挑选菌种时,要选择具有高产潜力、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的优质菌种。

为了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性,我们应该从正规的菌种生产厂家购买。

在羊肚菌的生长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羊肚菌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在1522摄氏度之间,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温度的稳定。

同时,羊肚菌对湿度的要求也较高,空气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

为了保持湿度和温度,我们可以使用适量的喷水设备,如喷雾器,来喷洒水分,同时也要注意通风,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另外,合理施肥也是羊肚菌高产的重要环节。

在菌丝生长阶段,应以提供充足氮源为主,可使用适量的尿素、硫酸铵等化肥。

而在子实体形成阶段,则应增加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给,可使用适量的磷酸二铵、硫酸钾等化肥。

同时,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如锌、铁、硼等,以促进羊肚菌的生长发育。

在羊肚菌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栽培环境的清洁,及时清除杂草和枯枝败叶。

同时,还可以使用适量的生物农药和农抗素等防治病虫害。

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影响羊肚菌的生长。

采收羊肚菌也是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在采收时,要选择成熟且完整的羊肚菌,避免采摘过早或过晚。

采摘后,要及时将羊肚菌进行分级和包装,以保证其品质和口感。

羊肚菌高产栽培策略的关键在于选择优质菌种、严格处理土壤、控制温度和湿度、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以及适时采收。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实现羊肚菌的高产栽培。

在羊肚菌高产栽培的探索之旅中,我深知每一步骤的重要性,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最终的成果。

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些小小的生命,我愿意用我的热情和坚持,去交换每一颗健康的羊肚菌。

我始终坚信,优质的菌种是高产的基石。

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那些拥有高产潜力、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的优质菌种。

每当拿到一个新的菌种,我都会仔细研究它的特性,了解它的需求,尽力去满足它们的生长要求。

羊肚菌栽培技术及配方

羊肚菌栽培技术及配方

羊肚菌栽培技术及配方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野生羊肚菌数量有限,价格昂贵,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人们开始尝试羊肚菌的栽培,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羊肚菌资源。

羊肚菌栽培技术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学问,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下面,本文将介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及配方。

一、羊肚菌的栽培条件1. 温度:羊肚菌喜欢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一般在10℃-20℃之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羊肚菌的生长。

2. 湿度:羊肚菌需要较高的湿度来生长,一般在80%-90%之间。

太干燥会导致羊肚菌无法生长,太湿润则容易引起病害。

3. 光照:羊肚菌是一种光菌,需要一定的光照来生长。

但是,太强的光照会对羊肚菌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4. 通风:羊肚菌需要适当的通风来保持空气流通,否则会导致羊肚菌的生长不良。

5. 培养基:羊肚菌的培养基主要是由木屑、麦秸、玉米芯等植物材料组成,其中木屑是主要材料。

二、羊肚菌的栽培步骤1. 材料准备:将木屑、麦秸、玉米芯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浸泡24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消毒处理。

2. 培养袋灌装:将消毒后的材料装入培养袋中,每袋装约3-4公斤,然后在袋子上打孔。

3. 接种:将羊肚菌菌种均匀撒在培养袋中的材料上,然后将培养袋密封。

4. 发酵:将密封好的培养袋放在温度适宜、湿度适当的环境中进行发酵,一般需要7-10天左右。

5. 结实体形成:发酵完成后,羊肚菌开始形成结实体,需要适当增加光照和通风,同时保持湿度适当。

6. 收获:待结实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进行收获,注意不要损伤结实体。

三、羊肚菌的培养配方1. 羊肚菌的基础培养基配方:木屑 50%、麦秸 20%、玉米芯 20%、石膏 10%。

2. 羊肚菌的高产培养基配方:木屑 50%、麦秸 20%、玉米芯 10%、稻草 5%、麸皮 5%、石膏 10%。

以上两种配方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羊肚菌栽培管理技术

羊肚菌栽培管理技术

羊肚菌栽培管理技术羊肚菌(scientific name:Morchella)是一种高级真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因此备受喜爱。

羊肚菌的栽培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以下就是一些关于羊肚菌栽培管理技术的介绍。

一、建立基地羊肚菌生长适温为13~22℃,适湿度为75%~85%。

为了对羊肚菌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需要建立一个恰当的基地。

基地要保持干燥,清洁。

为了避免病虫害发生,基地要消毒,可以用1:1000的过氧化氢溶液或者50%的白云石粉进行喷洒。

同时,需要注意管理温度和通风,保持恰当的湿度。

二、培养基选择羊肚菌的培养基是它生长的重要基础。

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是玉米粉、葡萄糖和琼脂等组成的基础培养基。

同时,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钙、硫酸锌等元素,以提高羊肚菌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三、羊肚菌种植羊肚菌的种植分为准备种子和培育菌丝两个阶段。

1. 准备种子:选择干净的玉米粉,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琼脂、水和羊肚菌菌丝,搅拌均匀后装入培养瓶中,用高温蒸汽灭菌后,放置在37℃的孵化箱中培育,羊肚菌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作为种子使用。

2. 培育菌丝:取出适量的种子,和添加了一定水和美廉美草酸的玉米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放入无菌袋中,温度控制在15℃左右,密封后安放于黑暗的地方生长6~8周左右,使其形成羊肚菌的菌丝体,同时要定期检查保证培养袋内温湿度的恰当。

四、种植与养殖1. 环境准备:准备好六个角下穴、4-5厘米直径、15-20公分深的孔,每个孔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方便管理和观察。

2. 接菌:挖好的坑内倒入适量的硫酸铵,然后将羊肚菌的菌种填充至孔洞内,一般面积为1平方米,放入30~40克的菌种即可。

接种后封盖孔洞,避免空气流进以影响生长。

在接种过程中应保证菌种的均匀分布,同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使其能够快速生长,充分深入土层,形成菌丝体。

3. 培育过程:接种后2~3周左右,菌丝体开始生长,陆续长出若干小孢子垫。

在长出40~50个孢子垫时,需加大施肥量以促进其快速生长。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定食材的供应也变得尤为重要。

羊肚菌作为一种珍贵的野生菌类,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味,深受美食家和烹饪爱好者的喜爱。

然而,由于羊肚菌自然生长环境的限制,其产量往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羊肚菌的高产栽培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基质羊肚菌的栽培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基质,常用的有木屑、木片、锯末等。

这些基质要求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为羊肚菌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培育菌种羊肚菌栽培的第一步是培育菌种。

常见的培育方法有颗粒培养法和扩大培养法。

在颗粒培养法中,首先将菌种与培养基混合,然后转移到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而扩大培养法则是在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菌种,然后进行扩大培养和菌种的保存。

三、选择合适的栽培环境羊肚菌是一种禾本科真菌,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

通常情况下,羊肚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0-25度,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

在栽培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为羊肚菌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控制养分供应羊肚菌的栽培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特别是碳源和氮源。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或其他植物残渣来提供养分,同时注重土壤的肥力调整,确保养分的平衡供给。

五、进行适时的灌溉管理灌溉是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要根据菌体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灌溉,并确保灌溉水的质量。

灌溉水要过滤去除杂质,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PH值。

六、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定期巡查菌床,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情况。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做到有效防治病虫害。

总结起来,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是选择适宜的种植基质、培育优质的菌种、控制养分供应、科学管理栽培环境以及进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

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我们可以在室内、温室或特定的户外环境中成功栽培高产的羊肚菌,满足市场需求,丰富人们的餐桌。

羊肚菌人工栽培高产管理技术

羊肚菌人工栽培高产管理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稀有食用菌,是一种高级营养补充剂,价格昂贵,经济效益显着。

由于野羊肚菌产量低,稀有,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可以人工栽培,下面为大家介绍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1.栽培时间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一般是在日光温室进行的,夏季和冬季有两种栽培模式。

夏季的栽培时间为2月至3月,菇从7月至8月开始陆续出现。

冬季的栽培时间为9月至10月,从次年的2月至3月开始陆续出菇。

羊肚菌的冬季人工栽培属于正常生长,而夏季则随着季节的推移而生长。

冬季羊肚菌的产菇率明显高于夏季的羊肚菌。

2.消毒和发酵播种前60天在地上撒5%生石灰后,用清水淹透,用土壤消毒,还可以发酵羊粪和树叶,发酵羊粪发酵量为40%+叶发酵24%+菌渣30%+生石灰3%+磷酸二氢钾2%+糖2%混合,在121℃灭菌后,旋转至地面,喷水。

3.温室大棚搭建用白色的棚膜和90%的遮阳网建造的,网在下膜在上。

棚膜的上下边同时留有1米高的通风口,即保温保湿,但也可以随时通风。

4.播种和接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时间后,选择500瓶/亩(200斤)的菌核病菌撒在箱子表面,均匀覆盖2-3厘米的营养土(腐殖土和泥炭土混合),喷水后覆盖黑色塑料膜。

20天内,箱面白色菌丝均匀覆盖后,将营养袋放入营养袋中进行二次接种。

5.种植后管理当菌丝被转化为分生孢子约30天时,塑料薄膜被拿起,少量的水被补充。

土壤温度12℃~15℃,湿度60%-70%,棚内高1米温度为15℃~18℃。

当分生孢子消失,营养袋下出现金黄色菌核病时,当温度逐渐回升时,黑色塑料膜被移除,大量水分被补充一次。

当温度恢复到4℃时,当报道蘑菇出现时,地面喷施低氮高磷钾复合肥。

6.采摘和收获当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到5-7cm时,采集、烘干、贮藏。

羊肚菌是一种稀有的药用真菌,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是一项很好的种植工程,由于羊肚菌种植技术的复杂性,开展这项工程的人不多,所以前景很好,有条件可以尝试种植。

如果不知道怎么种植,可以到专业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进行学习哦。

羊肚菌实用栽培技术pdf

羊肚菌实用栽培技术pdf

羊肚菌实用栽培技术pdf摘要:一、羊肚菌概述二、羊肚菌栽培环境要求三、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四、羊肚菌病虫害防治五、羊肚菌收获与贮藏六、羊肚菌栽培效益分析七、总结与展望正文: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美味、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在我国市场需求逐年上升。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本文详细介绍了羊肚菌实用栽培技术,以期为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羊肚菌概述羊肚菌(学名:Morchella),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属于真菌界。

羊肚菌子实体呈圆锥形,表面呈网格状,状似羊肚,因而得名。

羊肚菌味道鲜美,口感滑嫩,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羊肚菌栽培环境要求1.气候:羊肚菌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在70%以上。

2.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保水性能好的壤土为佳。

3.光照:羊肚菌生长不需要充足阳光,适当遮阳有利于菌丝生长。

三、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1.菌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的羊肚菌菌种。

2.培养基质准备:选用优质棉籽壳、木屑等作为培养基质,加入适量有机肥、石灰和石膏。

3.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质中,适当控制温度、湿度,促进菌丝生长。

4.菌包制作:将培养好的菌丝体转移到塑料袋中,进行二次发酵,待菌包充分成熟后,进行栽培。

四、羊肚菌病虫害防治1.预防为主:选用优质菌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虫能力。

2.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蓝板等诱捕害虫,减少病虫害发生。

3.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如捕食螨等,控制害虫数量。

4.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五、羊肚菌收获与贮藏1.收获:菌包成熟后,适时采摘,避免过熟导致口感变差。

2.贮藏:将新鲜羊肚菌放入保鲜袋,放入冷库,保持湿度在70%左右。

六、羊肚菌栽培效益分析羊肚菌栽培投资较低,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可利用农业废弃物,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与展望本文系统介绍了羊肚菌实用栽培技术,旨在为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丰富
羊肚菌是食用菌中的热门品种,具有多种功能,如增加食物营养价值、改善食物口感等,因而受到市场的欢迎。

羊肚菌的栽培技术是决定羊肚菌
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其产量,掌握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就显得十分
必要。

一、选用菌种
羊肚菌栽培首先要选择良好的菌种。

目前流行的羊肚菌大多分布在西
洋和亚洲,其中大西洋羊肚菌是最常见的羊肚菌,产量较高,口感也比较好,是优质的栽培菌种。

二、选择料池
羊肚菌的栽培一般采用塔状容器,这种容器可以有效防止空气混入,
保证室内循环,减少菌种污染,进而提高羊肚菌的产量。

三、添加营养物质
羊肚菌主要吸收有机物质,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添加多种有机营养
物质,以满足菌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需求。

四、控制温度
羊肚菌对环境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栽培温度在20~25℃,过
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严重时会严重影响羊肚菌的产量。

五、控制水团
六、检查植物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一、栽培料配方:
1、农作物秸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3、棉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以上三种,任选一种均可。

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含水量为60%。

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与袋装料500-600克,然后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入菌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

菌丝满袋后5-6天,让其充分长足,即可进行栽培。

二、室内脱袋栽培
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

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

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可覆土3-5厘米,覆土后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

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一般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之间出菇最佳。

此时空气湿度为8
5%-90%。

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就可采收。

三、室外脱袋栽培
选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

畦宽1米,深15-20厘米,长度不限。

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并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

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不可铺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四、病虫害防治
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发生虫害,在没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杀灭害虫与杂菌。

五、加工
羊肚菌主要晒干或烘干。

在进行干燥时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

可用烤烟房烘干或在阳光下晒干,不能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

分等级在塑料袋内防潮保存。

保兴羊肚菌的种植技术
一、种植环境
1.温度、湿度。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

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

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

为此,栽培时间应在11~12月。

2.日照。

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忌强烈的直射光。

3.土壤。

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

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

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

4.空气。

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

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栽培料配方
①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②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③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三、栽培技术
(一)熟料脱袋栽培:
1.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

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即可接入菌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

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

2.室内脱袋栽培。

菇房消毒后即栽培。

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

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覆土3~5厘米,表面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

3.室外脱袋栽培。

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

畦宽1米,深15~20厘米。

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

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

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二)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深20~25厘米的坑。

坑底用水浇湿,将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为4~5厘米厚,
每平方米用菌种(12厘米×28厘米)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

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厘米,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

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厘米,上盖一层阔叶树叶。

盖完后洒水,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三)栽后管理。

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湿度。

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

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

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

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韵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四)病虫害防治。

菌丝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