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植物类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6f6d3e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1.png)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1ef962e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7.png)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一)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兰花诗如: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诗歌常见意象及含义
![诗歌常见意象及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43943a2827d3240c8547ef2a.png)
诗歌常见意象及含义1、植物类(1)柳:柳者,留也。
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坚贞高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
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芭蕉:孤独忧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红豆:相思。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动物类(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4)乌鸦:衰败荒凉。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独。
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绪。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2da296f54693daef5ef73d0b.png)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的象征意义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杨花:离散梧桐:寂寞,惆怅,凄苦,悲伤木叶:惆怅落寞的心境梅花:高洁,不屈不挠,傲雪坚强兰花:高洁,高雅,美好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竹:正直向上,有气节,虚心竹林:闲趣,隐逸牡丹:富贵,美好丁香:愁思或爱恋情结枯藤:萧瑟,荒凉梅子:成熟,少女怀春花落:表现失意、惜春之情,感伤凋零人生、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青春人生的灿烂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表现荒凉、偏僻,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生命力强,离恨松柏:高洁,坚贞,富有生命力,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借指以诗传情禾黍: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桃花:象征美人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有飘零之意。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纯净洁白,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古文常识系列:古文中常见意象
![古文常识系列:古文中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1ebd1b3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1.png)
古文常识系列:古文中常见意象一、植物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松柏(外形挺拔、恶劣环境中能生长):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柳(谐音“留”):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梅(冬天开、不怕冷,脆弱之花与寒冷环境成强烈对比):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菊(深秋不畏寒开花,陶渊明爱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竹(有竹节、长得快):气节、积极向上。
兰(外形):高洁。
牡丹(外形、色彩富态):富贵、美好。
桃花(外形、色彩漂亮):象征美人。
桑榆(桑树、榆树,外形):比喻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酸酸甜甜的):少女怀春。
杨花(即柳絮,随风飘)、芦花(细小,随风飘):飘零之意。
丁香(外形):指淡雅、愁思或情结。
莲(有篇《爱莲说》文章):喻高洁,或表达爱情。
草:荒凉、偏僻、愁思,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芭蕉(原本一起的芭蕉分离):常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品格高洁(栽桐引凤)、忠贞爱情(古时认为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离情别绪(梧桐叶落)。
黍离(诗经中的一首诗):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二、动物类子规(叫声):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飞得高):理想、追求。
鱼(游得欢、无忧愁):自由、惬意。
雁(离家去南方过冬):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有力量):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家养):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跑得快、交通工具):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叽叽喳喳):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常独栖于无人沙洲):飘零、孤寂、伤感。
鹧鸪鸟(喜欢雌雄对鸣):离愁别绪、对旅途艰险的联想。
寒蝉(秋天的蝉,寒冷中鸣叫):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大型候鸟,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乌鸦(经常出现在坟墓等地):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大半夜还叫,催人干活):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联系起来。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bce480a84b35eefdc8d333c7.png)
古诗词常见意象一、植物类:1.梅花:意志坚忍不拔;高洁品格。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兰花、莲花:品质高洁的君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3.菊:高洁、脱俗、隐逸。
“菊,花之隐逸者也”4.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
5松: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刚正节操。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6.杨柳(垂柳、柳枝、柳):惜别怀远、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pǔ)别,愁见丁香结”。
8.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凄凉、悲伤之意。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9.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时光易逝。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0.桃花:象征美人。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杨花:有离散、漂泊之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12.落花、落红、残红:时光流逝;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3.牡丹:富贵、美好。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4.红豆:相思、愁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5.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动物类:1.杜鹃: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03113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0.png)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 《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20f1ad9226fff705cd170a13.png)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高考语文古诗词《植物类》常见意象解读
![高考语文古诗词《植物类》常见意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a7acd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b.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植物类》常见意象解读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
如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菊花蕴含着高雅脱俗、隐逸退让的道德文化,外柔内刚、凌风傲霜的君子品节,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尚健精神。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枝干合生在一处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
古典诗歌里多比喻恩爱夫妻。
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莲“莲”与“怜”音同,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柳树由于“柳”与“留”二字谐音,故经常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柳絮飘忽不定,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凌霜傲雪,品格高洁,受到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又表示孤然傲立、品性高洁,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卷阿》)。
古诗意象分类解析二:植物类
![古诗意象分类解析二:植物类](https://img.taocdn.com/s3/m/9d7ec37579563c1ec4da7141.png)
古诗意象分类解析二:植物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古代诗文中的植物意象
![古代诗文中的植物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e21179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e.png)
古代诗文中的植物意象一、前言植物在古代诗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文学的题材之一,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通过对古代诗文中植物意象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
二、植物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1.梅花梅花是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意象,它不仅代表冬天的寒冷和孤独,更象征着无畏的精神和坚贞的品格。
梅花在唐代尤其流行,唐代诗人王之涣曾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之句,表达了梅花坚韧不拔、傲然以逸待劳的精神。
2.菊花菊花是古代文学中象征孤独和高洁的花。
唐代诗人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里的“菊花”就是李白心中孤高的精神和理想。
3.柳树柳树在古代文学中是一个代表低垂、忧伤和柔弱的象征。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明月装饰了柳梢,夜深人静好梦想”之句,表达了柳树优美的外表和富有魅力的内涵。
4.鲜花鲜花在古代文学中代表美好和幸福。
唐代诗人杜甫曾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之句,表达了爱情的甜蜜和不舍。
5.松树松树在古代文学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唐代诗人王之涣曾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句,表达了松树在春天里挺立不倒的形象和不屑俗世的高贵感。
三、植物在古代文学中的创新应用1.以植物为主角的诗歌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中,以芍药花、紫荆花、桂花、梅花等植物为主角,写出了人物和植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2.植物与古代文学中的手工艺品的结合在《集灵台·简帖补遗·礼制纪》中,东晋大臣谢安说,“白璧如雪,玉泉如液,珐琅锺鼎,不足以为贵,独得玳瑁、鸟羽、象牙、琼板,始入深藏。
”这里的“琼板”就是指植物。
3.植物与古代文学中的艺术和建筑的结合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琵琶行》中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a7f1e6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3.png)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植物意象。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具有生动的视觉效果,还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1. 桃树:在《诗经·周南·桃夭》中,桃树被用来象征美丽的女子。
诗中描述女子容貌鲜艳如桃花,寓意着生机勃勃的美和喜庆氛围。
2. 柳树: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柳树成为诗人寄托感情的对象。
诗中描述战士离家赴战,临别时柳树依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3. 梧桐:在《诗经·周南·梧桐》中,梧桐树被用来象征坚贞的爱情。
诗中描述梧桐树枝繁叶茂,相互依偎,寓意着爱情的美好和执着。
4. 草:在《诗经·小雅·鹿鸣》中,草被用来象征友情。
诗中描述朋友之间如同草地上相互依存的植物,寓意着真挚的友谊。
5. 棘(酸枣树):在《诗经·周南·棘》中,棘树被用来象征婚姻中的爱情困境。
诗中描述棘树多刺,象征婚姻生活中的艰难和挫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忧虑和期望。
6. 梅树:在《诗经·诗经·秦风·梅》中,梅树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诗中描述梅树在寒冬中独自绽放,寓意着坚贞不屈和洁身自好。
7. 竹子:在《诗经·卫风·淇奥》中,竹子被用来象征君子的品质。
诗中描述竹子青翠挺拔,寓意着高尚、坚韧和正直。
总之,这些植物意象丰富了《诗经》的审美内涵,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同时,它们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4fae45d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a.png)
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一)植物类 6.梧桐
(2)忠贞爱情 梧桐还是伉俪深情的象征。“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以梧桐表示男女 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一)植物类 6.梧桐
(3)孤独忧愁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 意象。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 忧愁结合,深深地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凄凉。
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一)植物类 9.竹
(1)象征高风亮节的品德 通过竹的有节来赞美其高洁与气节。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李建勋《竹》)
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一)植物类 9.竹
(2)表现谦逊的品格 通过竹的虚(空)心来表现谦虚。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一)植物类 3.菊花
菊花在古诗词中象征着优雅、高洁、超脱。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 高尚和纯洁。
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一)植物类 4.松柏
松柏象征着孤直、顽强、高洁。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 耐寒的品格。
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一)植物类 1.柳
(2)故乡与愁思
古人喜欢种柳,家中庭院、山前山后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 园故土的思念和对家的依恋。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 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 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3896afeb376baf1ffd4fad2b.png)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一)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柳: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梅花: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芳草:以芳草喻离恨,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
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杨花: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其特点是随风飘荡。
杨花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或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或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悠闲,或寄托思妇怀人的幽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选取飘荡无定的杨花,在萧瑟悲凉的自认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梨花:多表达寂寞、惆怅的心情。
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城。
古诗中常见意象
![古诗中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128c0a63767f5acfa1c7cdc2.png)
【一】古诗中常见意象的涵义一、植物类1、黄叶:①凋零②成熟③美人迟暮。
2、绿叶:①生命力②希望、活力。
3、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4、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5、花落、落花:①伤春、惜春;②对美丽凋零的哀伤,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③岁月流逝、年华不再的哀伤。
④人生的失意、挫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葬花辞》)6、柳树:送别、思乡、留恋、伤感、愁绪、春天的美好。
①“柳”、“留”谐音,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对恋人的怀念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忧愁的深刻程度。
④春天的美好。
7、松、松柏:刚毅正直,坚贞高洁、不畏艰难的象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8、梅花:①象征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志士。
陆游:“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
”②象征隐者、高士。
吕本中《早梅》:“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
”③象征美人仙子。
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隐喻意义,这是因为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态,有清冷淡雅的美。
代表作:宋代的林逋(林和靖)的《山园小梅》。
④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第一首梅花诗,是南北朝陆凯所作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9、竹:不随流俗、不畏风霜的君子的象征。
10、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c01190691ed9ad51f01df232.png)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1、树木类: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往事如烟,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红豆:男女爱情的信物,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莲:表达爱情纯洁清高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鸳鸯,指恩爱的夫妇,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4、风霜雨雪水云类: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历史发展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5、器物类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古代诗歌意象归纳
![古代诗歌意象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4af57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9.png)
古代诗歌意象一、草木类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彖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卞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彖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彖。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占便有"霜雪美人”的意彖,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
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柳树
• 柳——“柳”者 ,“留”也,柳枝依依— —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
•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
•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 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 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 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 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 《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 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 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 菊花
• 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 坚守晚节——志士。
• 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 风中。”
•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 —隐士。
•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 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 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 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起。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
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 来,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 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见的手法。 [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 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 “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 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信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 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 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 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
•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 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 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 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 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 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 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 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 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 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 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 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 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 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 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 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 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 婚称为“喜结连理”。
•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 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 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 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 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 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 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 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 梅花
•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 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 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 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 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 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 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 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 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 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 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 的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晏殊《浣 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 苔。”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又逢君”(杜甫),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 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流水落花 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 浮萍、浮云 • 浮萍:漂泊不定。“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
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 浮云:漂泊不定,喻游子。如李白《送友 人》:“浮纯洁、脱俗、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濯青莲而不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 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 情。
• 芭蕉
•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 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 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 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 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 ,更令人觉得凄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