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虎克的资料

合集下载

三年级15课教案

三年级15课教案

玩出了名堂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列文虎克的资料准备。

附参考资料: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

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引言: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5)、朗读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三)、欣赏玩出的名堂(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种---群--
1.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为 细胞 ,
2.最高层次为 生物圈 ,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种---群--
3.植物没有 系统 层次,
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 显微观察资料的积累——认识细胞 1655年罗伯特﹒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
现“小室”,命名为cell——细胞。之后荷兰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3.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形成理论 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
詹森发明的显微镜并没有观察到细胞,你认为他的贡献是什么?
【资料2】 半个多世纪后,英国物理学家胡克 (R. Hooke)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了 40~140倍(图1-3)。1665年,他在观察软木 切片后写道:“能非常清楚地看到软木片充满 了空洞,是一个多孔的结构,形如蜂房……” 软木片中除了围绕空洞的四壁之外,几乎什么 物质都没有,他就把发现的这种“小空洞”命 名“cell”,并把观察结果发表在《显微图谱》 一书中。
生态系统 = 群落 + 无机环境
• 多选: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B )
A:一个水库里全部的鲤鱼 B:一片草原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C:一棵枯树上的所有真菌 D:一个湖泊里的藻类
•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全 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E.菜市场中的所有白菜 F. 两个池塘中所有的青蛙

历史上从玩中得到学问的事例

历史上从玩中得到学问的事例

历史上从玩中得到学问的事例1、达尔文从小就喜欢昆虫,经常在田野里逮小动物玩,逮小虫子。

并经常在路上爬着,观察小动物的习性。

由于对动物的热爱和研究,他创立了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震动了当时学术界。

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

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留有盛名的进化论奠基人。

2、贝尔与电话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

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

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

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

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

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3、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他越玩越来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列文虎克是丹麦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实验家,他以其卓越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对实验科学的贡献被誉为“实验科学之父”,被认为是启蒙运动和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和观点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主张事实为真理。

列文虎克认为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揭示自然界的真相,他提出“观察是一切科学基础”的观点,强调实验和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他通过实验验证和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推动了科学领域的发展。

他的实验精神和对事实的坚持,为后世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他提出科学方法。

列文虎克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主张用理性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他提出“观察、假设、实验、推理”的研究步骤,强调推理的合理性和实验的可重复性。

这一科学方法为后世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论。

他鼓励科学革命。

列文虎克认为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他鼓励科学家们挑战传统思想和观念,勇于创新和探索。

他提出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并提倡科学革命。

他的这种鼓励和推动,推动了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和蓬勃发展。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是一种强调实践和观察,倡导科学方法和鼓励科学革命的思想体系。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为后世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他的科学精神不仅在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推动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是现代科学的重要遗产,也是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应该尊重和发扬的重要品质。

第二篇示例:列文虎克(Leibniz)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享有盛誉。

他的科学精神一直在启发着后人,并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Levene Hulse)是一位知名的英国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生于1882年,逝世于1949年。

他的研究重点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为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列文虎克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化学,并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曾担任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并被任命为皇家化学会的会长。

他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会员资格,并成为英国学院的会员,以表彰他多年来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开创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并揭示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关键作用。

此外,列文虎克还在研究核酸的化学结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许多生物化学家的重要问题。

总之,列文虎克是一位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具有很高地位和影响力的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班级姓名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部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4、微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因此人类用肉眼难以看到它们。

5、一滴水里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

6、制作“小水塘”的方法:(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7、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8、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

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蛰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了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9、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0、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1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日常生活中微生物的踪迹有: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漂浮的病菌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发现霉斑在慢慢扩大等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12、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3、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答:微生物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快,容易变异。

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资料关于细菌的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

无论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富饶的广阔田野、还是人迹罕见的高山之巅、辽阔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这一大类微小的"居民"称为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微生物王国是一个真正的"小人国",这里的"臣民"分属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几个代表性家族。

这些家族的成员,一个个小得惊人。

就以细菌家族的"大个子"杆菌来说,让3千个杆菌头尾相接"躺"成一列,也只有一粒米那么大;让70个杆菌"肩并肩"排成一行,刚抵得上一根头发丝那么宽;相当于全地球总人口数(50多亿)那么多的细菌加在一起,才只有一粒芝麻的重量。

微生物如此之小,人们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它。

大家知道,1微米等于1‰毫米。

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微米,有的只有0.1微米,而人的眼睛大约只有分辨0.06毫米的本领,难怪我们没法看见它了。

微生物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说来有趣。

300年前,荷兰有个名叫列文虎克的人,他读书虽然不多,但热爱科学,富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一手高明的磨制放大镜技术。

他用自己磨制的镜片,制作了一架能把原物放大200多倍的简单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从一个老头的牙缝里取下一点残屑来观察,竟然发现那里面有无数各种形状的小家伙蹦来跳去。

他惊奇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列文虎克精心地把这些小家伙的形状描绘下来,他说:"这个老头嘴里的'小动物',要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多得多……"这以后, 他继续观察了各种容器的积水,以及河水、井水、污水等,都发现有这样一个芸芸众生的"小动物"世界。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填空题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蜇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5、水滴里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鼓澡)、(草履虫)、(钓钟虫)、(轮虫)、(水蚤),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体,人们早已利用它们来(酿酒)、(做腌豆腐)。

7、细菌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也要吃食物)、(繁殖速度快)。

8、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当的温度下,它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9、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10、细菌有(杆菌)、(球菌)、(螺旋菌)这三种基本形态。

11、细菌繁殖很快,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方式。

1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13、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蛛网状或(棉絮状)的丝状真菌。

14、霉是有生命的,它具有(需呼吸)、(能繁殖生长)、(需营养)等一系列生命特征。

15、霉的颜色主要有青绿色、(黄色)、(灰色)、(黑色)、(白色)。

16、研究表明,霉菌有“四怕”,即(怕氧)、(怕光)、(怕冷)、(怕燥)。

17、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18、在加工食品中经常会看到一小包干燥剂,它的作用是(保持食品盒内干燥),防止(霉菌生长)。

列文虎克的资料(《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的资料(《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的资料(《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他的父亲是制造篮子的手工艺人,母亲来自酿酒艺人家庭。

6岁时列文虎克的父亲就去世了。

小时候列文虎克还是接受了一点基础教育,16岁时他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到一家布店当学徒,凭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布店。

不过他的生意可能并不成功,因为他很快就转行,做起了看门人。

列文虎克除了荷兰语外,其他语言一窍不通,尤其当时科学家必备的拉丁文,他同样大字不识一个。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充裕,列文虎克经常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人。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镜片可以磨制成放大镜,它可以将很微小的东西放大,使观察者可以清清楚楚地观看。

好奇心强烈的列文虎克也想拥有,不过价格太贵,他买不起。

但是,心灵手巧的列文虎克利用看门时的空闲,磨出了质量在当时最好的放大镜,又发明了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后,看门人兴致勃勃地将能够想到的小东西一个接一个地放在镜下,观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显微镜下蜜蜂腿上的短毛,竟然如缝衣针一样地竖立着,让人有点害怕。

随后,列文虎克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

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列文虎克又开始制造更大倍数的显微镜,他想看清楚更小的物体。

列文虎克一生中制造了491架显微镜,当时的手工艺人对自己的技艺是保密的,公开了自己的饭碗就保不住了。

虽然显微镜制造并不是列文虎克的谋生之道,但是他依然保持了艺人的传统,秘不示人。

不过有那么多得意之作和新发现,不找个人分享实在是心里憋得难受,因此列文虎克对自己的朋友格拉夫敞开了大门。

格拉夫是一位医生兼解剖学家,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

他看到玲琅满目的显微镜,以及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格拉夫震惊了。

他明白这些是了不起的发明和发现,立刻鼓励列文虎克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整理出来,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发表。

在好友的劝说下,列文虎克终于同意将自己的发明和发现公之于众。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了寄自荷兰的观察记录,作者是列文虎克,文章的名字是《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

列文虎克的资料范文

列文虎克的资料范文

列文虎克的资料范文中文名:列文虎克外文名: Leeuwenhoek国籍:荷兰出生地:代尔夫特出生日期: 1632年10月24日逝世日期: 1723年8月30日职业:生物学家,显微镜学家首次发现微生物主要成就: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目录事迹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

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

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

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层是真实存在的。

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

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的。

他通过友人的介绍和英国皇家学会建立了联系,自1673~1723年曾将他的发现陆续以通信的方式报告给学会,其中绝大多数都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细菌绘图也在1683年该学报上刊出。

他于1680年被选为该学会的会员。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使他所报道的内容仅仅限于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未能上升为理论。

他的显微镜制法也由于保密,有些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他制造的透镜小者只有针头那样大。

适当的透镜配合起来最大的放大倍数可达300倍。

他的划时代的细致观察,使他举世闻名。

许多名人(包括英国女王、俄国的彼得大帝)都曾访问过他。

首次发现微生物“充满煤烟、灰尘的车厢,是一个‘活动的监狱’。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等,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的分布极广,、(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细菌)、(霉)、(病毒)及(水滴里的那些小家伙)都是微生物。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为:安放→对光→观察。

2 做酸奶1、牛那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中冷藏,但时间不能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3、细菌有(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4、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繁殖)。

5、细菌有哪些特点?答:细菌的特点有:○1细菌体积微小。

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2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其他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3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

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6、细菌的功与过有哪些?答:细菌的功有:○1利用细菌可以生产新的食物;○2利用细菌可以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有的细菌会致病。

7、用那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用肥皂洗手。

3 馒头发霉了1、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者(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细菌命名为(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

3、物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4、怎样防止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答:防止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的办法有:○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曝晒。

细胞生物学机密资料

细胞生物学机密资料

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的概念、研究的是什么,在哪三个水平进行研究?细胞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物理学和化学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概念,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与凋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活动。

2.细胞的发现。

胡克、列文虎克分别做了哪些工作?胡克(英):1665年发现细胞,木栓组织里的死细胞列文虎克(荷兰):1674年,首次观察到了活细胞,红细胞,描述了细胞核3.细胞学说的内容(什么时间由谁提出、学说的要点)1838年——施莱登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施万总结细胞学说1858年——魏尔肖提出细胞只能来自于细胞,完善细胞学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4.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①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⑤细胞是生命起源的标志,是生物演化的起点。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5.细胞的共性。

①相似的化学组成。

C,H,O,N,S,P等元素形成以碳为基本骨架的细胞②脂-蛋白质体系细胞质膜。

所有细胞表面都有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质膜③相同的遗传机制。

双链DNA为遗传信息载体,RNA作为转录物指导蛋白质合成④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⑤相同的蛋白质合成机器-核糖体。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在哪?①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细菌》细菌和真菌PPT课件

《细菌》细菌和真菌PPT课件

探究主题 二 细菌的形态、结构及与植物细胞的区 别
1.大小:细菌的个体__十__分__微__小_,要用_高__倍__显__微__镜__或__电__镜__才能观
察到。 2.形状:有__杆__形_、__球__形_、_螺__旋__形__等形态。
3.结构
荚膜
鞭毛
细胞壁 细胞质
DNA 细胞膜
4.细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菌虽有__DN_A_集中
植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叶绿体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动物细胞细胞膜 细 Nhomakorabea核 细胞质
细菌的结构
DNA
鞭毛
细胞质
荚膜 细胞膜 细胞壁
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比较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菌细胞
有 有 有
动物细胞
无 有 有
植物细胞
有 有 有
细胞核
叶绿体 荚膜 鞭毛
无成形的 细胞核
无 有的有荚膜 有的有鞭毛
三、细菌的生殖
电镜下的照片
这是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菌
生殖的图片,你能推测出细菌的
生殖方式吗?(P61)速度?
细菌的分裂生殖:2n
分裂生殖:一个细菌分裂成两 个细菌。
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 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一个细菌细胞含 有单一的DNA环


DNA被复制


形成新的细胞

一个细菌分裂
的区域,却没有__成_形__的_细__胞_核____。细菌没有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最新2篇

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最新2篇

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最新2篇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篇一古老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代,人们就渴望看到更多肉眼看不到的事物。

尽管没有人知道是谁第一次使用透镜来观察事物,大多数认为透镜的使用肯定是现代社会发展起来以后才发生的。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2000多年以前就有人曾经用玻璃来折射光的角度。

公元前2世纪,克劳迪思·托勒密发现一根木棍放在水里会变弯,并且非常精确地记判断它的“弯曲”角度不会超过0.5度。

然后,他又计算出了光在水中的折射常数。

公元1世纪,人们发明了玻璃,罗马人透过它观察事物和做各种测试。

他们用各种形状的透明玻璃来做实验,其中就有边缘薄、中间厚的玻璃。

他们发现,如果你把“镜片“放在物体上,物体会看起来变大了。

这些所谓的镜片其实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镜片,应该叫放大镜,或者凸透镜。

”透镜“这个词是从拉丁语词汇”Lentil“演化过来的,因为它们的形状非常类似于红扁豆。

与此同时,塞内卡认为是水珠的圆球状特性造成了放大效果。

”不清楚或微小的字在装满水的圆玻璃球下,可以被放大、变得清楚。

“制造13世纪,镜片才开始被广泛使用,那时的眼镜商通过磨玻璃的形式来制造镜片。

后来考古发现,大约在1600年,人们通过叠加镜片的形式来制造光学设备。

第一台显微镜早期的”显微镜“只有一个功能:放大,倍率大概在6倍到10倍。

当时人们非常乐于拿它来观察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虫,因此早期的放大镜倍叫做”跳蚤镜“。

大概在1590年,两个荷兰眼镜工匠ZacchariasJanssen和他的父亲Hans开始尝试用镜片。

他们把一些镜片放到圆形管里,然后一项重要的发现就诞生了。

靠近管子底部的物体得到了放大,而且要比任何单放大镜片的放大倍率要高很多。

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第一台显微镜可被认为是一种创新,尚不能作为科学仪器使用,因为放大倍率仅有9倍,而且图像有些模糊。

尽管没有一台Jansen制造的显微镜流传于世,荷兰皇室用3个滑管制造出一台设备,全部展开有10英寸长,直径为2英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材料分析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材料分析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材料分析题训练1.一些天然琥珀会包裹住一些动物,个体较小的有蜘蛛、蚂蚁等,中等大小的有蝗虫、蜗牛等,体型较大的有蜥蜴、树蛙等,这些琥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蜘蛛和蚂蚁的体表都有坚硬的和分节的附肢,属于动物。

(2)蝗虫成为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世界性害虫的原因。

蝗虫用口器暴食庄稼.同时既有善于跳跃的足,又有善于飞行的翅,扩大了范围。

(3)蜗牛被覆贝壳,身体柔软,属于动物。

(4)树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5)蜥蜴的体表覆盖着,属于动物。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离不开科学家们共同参与、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资料一: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现心脏有四个腔,肝脏有两叶,血管起源于心脏而不是肝。

资料二:比夏经过对心脏、肺、胃等器官的解剖观察,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资料三:1665年,罗伯特·庞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木栓组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其实“小室”是细胞的空壳。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也观察到细菌、红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等不同形态的细胞。

资料四:施莱登通过观察植物组织,发现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

施旺发表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搬研究》中指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资料五: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资料一中维萨里通过尸体解剖研究,从层次上揭示了人体的结构组成。

从结构层次上分析,流动在血管和心脏中的血液属于。

(2)你认为资料二中比夏研究的心脏由哪些组织构成。

(3)资料三中罗伯特·虎克观察木栓组织时发现的细胞“空壳”是(填结构名称)。

列文虎克的资料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的资料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的资料-列文虎克的资料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他的父亲是制造篮子的手工艺人,母亲来自酿酒艺人家庭。

6岁时列文虎克的父亲就去世了。

小时候列文虎克还是接受了一点基础教育,16岁时他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到一家布店当学徒,凭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布店。

不过他的生意可能并不成功,因为他很快就转行,做起了看门人。

列文虎克除了荷兰语外,其他语言一窍不通,尤其当时科学家必备的拉丁文,他同样大字不识一个。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充裕,列文虎克经常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人。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镜片可以磨制成放大镜,它可以将很微小的东西放大,使观察者可以清清楚楚地观看。

好奇心强烈的列文虎克也想拥有,不过价格太贵,他买不起。

但是,心灵手巧的列文虎克利用看门时的空闲,磨出了质量在当时最好的放大镜,又发明了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后,看门人兴致勃勃地将能够想到的小东西一个接一个地放在镜下,观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显微镜下蜜蜂腿上的短毛,竟然如缝衣针一样地竖立着,让人有点害怕。

随后,列文虎克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

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列文虎克又开始制造更大倍数的显微镜,他想看清楚更小的物体。

列文虎克一生中制造了491架显微镜,当时的手工艺人对自己的技艺是保密的,公开了自己的饭碗就保不住了。

虽然显微镜制造并不是列文虎克的谋生之道,但是他依然保持了艺人的传统,秘不示人。

不过有那么多得意之作和新发现,不找个人分享实在是心里憋得难受,因此列文虎克对自己的朋友格拉夫敞开了大门。

格拉夫是一位医生兼解剖学家,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

他看到玲琅满目的显微镜,以及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格拉夫震惊了。

他明白这些是了不起的发明和发现,立刻鼓励列文虎克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整理出来,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发表。

在好友的劝说下,列文虎克终于同意将自己的发明和发现公之于众。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了寄自荷兰的观察记录,作者是列文虎克,文章的名字是《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的资料海豚是哺乳动物中高度智能化的一类,被誉为“大海中的天才”。

人们很早就知道,海豚的智商和智力与人类非常接近,它们可以通过声音、姿态、眼神和触觉等多种方式认知外部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合理的行动计划。

在这些优秀的行为表现背后,有令人惊叹的大脑结构支撑。

那么,海豚究竟有几个大脑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海豚大脑。

对于普通的哺乳动物,他们的大脑是单一的,因此人们常常习惯性地将哺乳动物的大脑称为“大脑”。

但是,对于海豚这种特殊的哺乳动物而言,它的大脑就不限于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

这些部分包括脑干、中脑、小脑和大脑半球。

海豚的脑干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负责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生命活动。

然而,海豚的脑干不仅仅像其它哺乳动物那样简单地控制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还具有很高的智能水平。

例如,海豚脑干中有一个类似于地图的区域,能够跟踪海豚的位置并将这些信息与其它海豚共享,让整个群体能够更好地协同行动。

中脑和小脑也是海豚大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脑负责接收和传输信息,是海豚进行感知和认知活动的一个关键节点。

而小脑则是负责协调和调节海豚身体运动的重要结构。

这两个部分的合理运作,对于海豚的行为表现来说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海豚的大脑半球也非常重要。

它是海豚智能和行为的最终枢纽。

每个半球都有各自独立的控制区域,它们分别控制着海豚的听觉、触觉、视觉、运动和语言等各个方面。

研究表明,海豚的大脑半球在执行任务时常常会分开工作,以实现更高效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海豚只有一个大脑,但是这个大脑由多个组成部分组合而成,每个部分都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单一数字来衡量海豚的智能和大脑功能。

不可否认的是,海豚是地球上极度聪明的哺乳动物之一,有着惊人的智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破坏,对海豚种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培训学习资料-列文虎克-2022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列文虎克-2022年学习资料

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摘要-了解生平-重要贡献-研究领域-研究背景-如何发现-重要意义-小故事-启发生平-列文虎克,英文名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32.10.24-173.08.26,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

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

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

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政事务工作。

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

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

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300倍!生平-1723年8月26日(农历七月廿六),微生物学之父列文虎克逝世。

在他的一生当中磨-制了超500个镜片,并制造了400种以上的显微镜,其中9种至今仍有人使用。

重要贡献-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

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20-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重要贡献-★-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层是真实存在的。

-1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

重要贡献-★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确的。

研究领域-★列文虎克的一系列发现,在生物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成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微生物和原生物的第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文虎克的资料
篇一: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

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

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中文名:列文虎克
外文名: Leeuwenhoek
国籍:荷兰
出生地:代尔夫特
出生日期: 1632年10月24日逝世日期: 1723年8月30日职业:生物学家,显微镜学家首次发现微生物主要成就: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目录
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

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

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

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

由于
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

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事迹
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

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

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

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层是真实存在的。

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

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
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的。

他通过友人的介绍和英国皇家学会建立了联系,自1673~1723年曾将他的发现陆续以通信的方式报告给学会,其中绝大多数都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细菌绘图也在1683年该学报上刊出。

他于1680年被选为该学会的会员。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
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使他所报道的内容仅仅限于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未能上升为理论。

他的显微镜制法也由于保密,有些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他制造的透镜小者只有针头那样大。

适当的透镜配合起来最大的放大倍数可达300倍。

他的划时代的细致观察,使他举世闻名。

许多名人(包括英国女王、俄国的彼得大帝)都曾访问过他。

首次发现微生物
“充满煤烟、灰尘的车厢,是一个‘活动的监狱’。

”“我‘最大的优点’,是保护指甲干净。


这是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年)卫生习惯的片断。

原来,烟尘及指甲中,藏着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

尤其今天,“生水里有细菌,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普通常识了。

然而,这种简单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说一般人们,就连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也全然不知。

本来,这无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时何地不在与人们打交道?甚至在我们体内到处安营扎寨,自由钻进钻出哩。

可是,由于人
们不能用肉眼看见它们,因而几千年来,人类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微生物这东西存在。

那么,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小人国”里的捣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颂他对人类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须从他发现“狄尔肯”的前因后果说起??
“狄尔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译音,意即细小活泼的物体。

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微生物时,给它们取的奇怪名字。

编辑本段好奇的看门人
列文虎克于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个酿酒工人家庭。

他父亲去世很早,在母亲的抚养下,读了几年书。

16岁即外出谋生,过着飘泊苦难的生活。

后来返回家乡,才在代尔夫特市政厅当了一位看门人。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宽裕,而且接触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荷兰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许多眼镜店,除磨制镜片外,也磨制放大镜,并告诉他说:
“用放大镜,可以把看不清的小东西放大,并让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极了。

” 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列文虎克,默默地想着这个新鲜有趣的问题,越想越产生了兴趣。

“闲着也没事,我不妨也买一个放大镜来试试。


可是,当他到眼镜店一问,原来价钱却贵得吓人,他只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列文虎克从眼镜店出来,恰好看到磨制镜片的人在使劲地磨着。

但磨制的方法并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细和耐心罢了。

“索性我也来磨磨看。


从那时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时间,耐心地磨制起镜片来??
列文虎克除懂荷兰文之外,其他文字一窍不通。

尤其一些科学技术的著作都以拉丁文为主,所以,列文虎克没法阅读这些参考资料,他只能自己摸索着。

列文虎克经过辛勤劳动,终于磨制成了小小的透镜。

但由于实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个架子
列文虎克设计的显微镜
,把这块小小的透镜镶在上边,看东西就方便了。

后来,经过反复琢磨,他又在透镜的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以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

这就是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它的放大能力相当大,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有了自己的显微镜后,便十分高兴地察看一切。

他把手伸到显微镜旁,只见手指上的皮肤,粗糙得像块柑桔皮一样,难看极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犹如缝衣针一样地直立
着,使人有点害怕。

随后,他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

总之,他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都要仔细观察。

可是,当他把身边和周围能够观察的东西都看过之后,便又开始不大满足了。

他觉得应该再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显微镜。

为此,列文虎克更加认真地磨制透镜。

由于经验加上兴趣,使他毅然辞退了公职,并把家中的一间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实验室。

几年以后,列文虎克所制成的显微镜,不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精巧和越来越完美了,以致能把细小的东西放大到两三百倍。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保密的,他从不允许任何人参观,总是单独一个人在小屋里耐心地磨制镜片,或观察他所感兴趣的东西。

他作为自学者,从动物学各科中,获得了广博的知识。

他把从于草浸泡液中所观察到的微生物,称之为“微动物。


但是,列文虎克却对他的朋友——医生兼解剖学家德·格拉夫(1641~1673年)是个例外,因格拉夫既是代尔夫特城里的名医,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

他早听人说,列文虎克正在研制什么神秘的眼镜。

一天,格拉夫终于专程前来拜访列文虎克。

面对这位知名人士和朋友的来访,他热情地接待了客人,并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