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概念理解: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教师提供的资料,明确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周长是什么。

2. 图形周长计算:选取几种常见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

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周长的计算公式,并注意单位换算。

3. 实际问题解决:设计几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窗户的周长、计算学校操场跑道的周长等。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地测量和计算,得出答案。

4. 创意手工: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如纸片、布条等)制作出具有周长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并尝试计算其周长。

此环节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认真细致:计算过程中需细心检查,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3. 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独立思考,尽量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规范书写:答案需书写规范,步骤清晰,方便教师批改。

四、作业评价1. 正确性评价:根据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对计算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

2. 思维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对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创意性评价:对学生在创意手工环节中的创意和制作能力进行评价,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4. 书写规范性评价:对学生的书写规范性进行评价,对书写规范、步骤清晰的作品给予表扬。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批改:教师需认真批改作业,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标记和指正。

2. 课堂讲解:在下一课时的课堂上,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纠正。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学主题】: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教学背景】:本教学内容主要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讲授内容为新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一册中的数学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1 数的认识1.1.1 大小比较1.1.2 数的顺序1.2 数的读写1.2.1 数的读写1.2.2 规范的数的写法1.3 数的组成1.3.1 十以内的数1.3.2 十以内的数的加减法2. 运算2.1 加法2.1.1 计算运算2.1.2 加法的认识2.2 减法2.2.1 计算运算2.2.2 减法的认识3. 计量3.1 长度3.1.1 直线距离的比较3.1.2 用尺子测量长度3.2 时间3.2.1 日常时间3.2.2 一天的时间4. 数据4.1 排列4.1.1 规律4.1.2 表格中的数据4.2 图形4.2.1 认识4.2.2 图形的分析【教学方法】:1. 结合教材,采用课堂讲解、示范演示、板书讲解等教学方法;2. 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积极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教学过程】:1. 数的认识1.1 数的认识1.1.1 大小比较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大、小、等于的概念。

1.1.2 数的顺序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练习数字的顺序,加深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1.2 数的读写1.2.1 数的读写教师播放数字读音视频,让学生跟读并书写数字。

1.2.2 规范的数的写法教师以写数字为主题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字书写方法。

1.3 数的组成1.3.1 十以内的数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十以内的数字,并进行计数练习。

1.3.2 十以内的数的加减法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小学数学学科第二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综述:《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对学过的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主要包括这些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用估算解决问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本册中计算内容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对运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估算的意识。

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课程标准》中关于本单元的要求是:“通过适度的专项练习、综合练习、针对练习和改错练习,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初步运算能力。

”同时,在教学“例4”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感受到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单元知识1.口算(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运用旧知迁移——口算时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来口算。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多样性,把减数看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可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也可以减去一位数,再减整十数;对于不退位的减法,还可以分别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数相减再把差加起来。

口算方法要强调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口算。

《1时、分、秒》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时、分、秒》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1. 正确认识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并能够读出整点、半点的时间。

2. 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请学生自制一个小型时钟,标注时针、分针、秒针,并练习读出整点、半点的时间。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包括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

2. 应用实践:(1)记录自己一天中的主要活动时间,如早上起床、吃早餐、上学路上等,用时、分、秒表示出来。

(2)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周末活动计划表,包括每个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

3. 拓展提高:(1)设计一个时钟游戏,如“找时间”、“比比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时、分、秒的认识。

(2)让学生尝试用秒表计算一些日常活动的用时,如跳绳100下的时间,加深对秒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练习部分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并确保准确率。

2. 应用实践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操作,真实记录时间并规划时间表。

3. 拓展提高部分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学习游戏或活动,但需在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下进行。

4. 作业完成后要整理好书桌和书本,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态度进行评价。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3. 对于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完成作业的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将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2. 对于学生错误的部分,教师将提供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3. 教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时、分、秒》的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规划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3-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3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小熊购物基础性作业比较大小:2×6+2○2+6×25+4×2○5+4+22+2×2○2×2+23+2×6是把()和()两个算式合起来的。

填空:7×()+5=54乘加、乘减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是因为在具体情境中,只有先算乘法才有实际意义。

发展性作业乘加、乘减运算的读法练习,为突破列式计算做准备。

2×6+2可读作:2乘以6的积加2,和是多少?仿写:。

5+4×2可读作:5加4乘以2的积,和是多少?仿写:。

2×6-2可读作:2乘以6的积减2,差是多少?仿写:。

5-4×2可读作:5减4乘以2的积,差是多少?仿写:。

小熊购物基础性作业计算:12-3×2把6×7+5=47分成两个算式是:。

把3×8=24,30-24=6合成一个算式是:。

5×6-13可以表示为形式:,请填空后仿写。

25-3×8可以表示为形式:。

6+5×3可以表示为形式:。

6×5-3可以表示为形式:。

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几岁?发展性作业乘加、加乘运算可以解决买两种东西,一种东西买几个,另一种东西买一个的问题。

也可以表示方阵排列后还多出几个人,求总人数的问题等等。

5+4×2可编出数学题:。

5×4+2可编出数学题:。

乘减运算可以解决有两种东西,其中一种东西买几个,另一种东西只买一个的价格差、重量差等相差多少的问题。

也可以解决买几个某种商品,还缺多少钱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概述1.1 设计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2 设计原则- 针对性:作业设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需求,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 层次性: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 实践性: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趣味性:设计富有趣味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作业内容设计2.1 基础知识巩固-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

- 几何图形: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了解其特征和性质。

- 数的认识:加深对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理解,提高数的比较、排列和转换能力。

2.2 逻辑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设计不同难度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 数学推理:通过数学故事、数学谜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2.3 实践与应用- 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

-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如制作数学手工作品、设计数学游戏等。

三、作业形式与评价3.1 作业形式- 书面作业:以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为主,巩固基础知识。

- 动手操作:包括制作数学模型、绘图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2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

-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四、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 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应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保证作业质量。

《41.加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41.加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加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加法运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的内容包括:1. 基础知识巩固:包括加法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基本计算方法的讲解,旨在加深学生对加法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计算题练习:提供不同难度的加法计算题,如两位数相加、三位数与两位数相加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3. 实际问题应用: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加法应用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意性作业:鼓励学生运用加法知识创作数学小故事或数学游戏,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规则,绘制游戏棋盘等。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完成本次作业,特提出以下要求:1. 基础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理解教材中关于加法的内容,做好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 计算题练习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完成后需自行核对答案,如有错误,需重新计算直至正确。

3. 实际问题应用部分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部分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方式,可单独完成或与同学合作完成。

4. 创意性作业部分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作品。

作品需有明确的加法知识点体现,同时要具有创意和实用性。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计算题的正确率和速度;3. 实际问题应用的准确性和解决能力;4. 创意性作业的创意程度和实用性。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将给予指导和纠正。

同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基础上学习“秒”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材对“时间”的认识主要从其单位系统及计量工具展开。

重点是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度量。

认识“秒”,认识分与秒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时间单位。

认识其计量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会选择合适的工具对时间度量。

能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关于时间单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难点,教材通过突出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的引导来突破这一难点:引导主动思考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展示丰富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呈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知道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即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与时间有关的计算问题。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时间,能对时间的长短估计,养成爱惜时间的习惯。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时、分、秒基础性作业时针刚走过6,分针指向7,这时是()时()分,记作()。

时针走一大格是()时,分针正好走()圈。

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时钟的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分针走一圈是()分。

钟面上最短的针是()针。

发展性作业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4点和5点之间,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候成直角?6点与7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合?王阿姨买了一张06:55出发的车票,如果提前15分检票,则检票开始时间是()。

如果提前3分钟停止检票,王阿姨从家到车站需要走15分钟,王阿姨需要最迟在()时()分从家出发。

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作业设计

《时、分、秒》一、我会填(一)细心填一填。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走一大格的时间是()秒,走一圈的时间是()秒。

2.秒针从2走到5是()秒。

3.钟面上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秒针走5圈,分针走()大格。

(设计意图:加强对秒的认识,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二)在()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每天睡觉约9()一节课40()打一个哈欠用3 ()戴红领巾需要20()读一首古诗约用1()早上刷牙约用5()(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在估计、判断、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对时间的认知,并逐步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三)在O里填上“>”“<”或“=”。

60秒1时10秒1分40分50秒3分180秒1分20秒120秒2分20秒140秒(设计意图:通过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巩固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二、我会连(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活动,让学生对所用时间与标准时间单位“1分”进行比较,丰富学生对时间长短的体验,同时加深对标准时间单位“1分”长短的认识。

)三、我会写1.红红每天7:15分回校,从家里到学校需要25分钟,红红每天几点到学校?2.陈老师乘坐火车回家,原计划在9:45准时到站,但由于晚点了,陈老师在11:00才到站,火车晚点了多长时间?3.2022年世界杯每天有4场比赛,早上8:00分开始第一场,每场时间90分钟,中场休息20分钟。

每场之间相隔3小时。

请完成下面的场次时间表: 场 次 起始时间 第一场早上8:00——9:50 第二场中午12:50—— 第三场第四场多于1分钟 少于1分钟 唱一首歌 洗一次澡煮一顿饭 看一场电影跑步50米写5个数字倒一杯水 打开瓶盖(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能计算出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四、我会记录请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记录你当天所做事情所用的时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小学数学学科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综述:《时、分、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们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的经过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会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观察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单元的要求是:“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二、单元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三、单元知识1.秒的认识(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2.时分秒的换算、比较和计算测量很短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时间用分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时间用时作单位。

(1)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比较时,先化成同个单位再计较。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一刻钟=15分(2)计算公式、计算方法计算公式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要重点理解:提前、延迟、晚点计算方法加法:时加时,分加分,超过60分,要向前1位进1;比如 5时40分+40分=6时20分减法:时减时,分减分,分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当60。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测量第一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填空题。

5厘米=()毫米 43毫米=()厘米()毫米90毫米=()厘米 3厘米6毫米=()毫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跳绳长2();(2)铁钉长8();(3)小华身高135();(4)粉笔长75()。

3.画一画。

(1)画一条长3厘米5毫米的线段;(2)画一条长24毫米的线段。

第二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1)一支铅笔长20();(2)语文书的厚度是18();(3)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开动脑筋算一算。

1米—9分米=()分米 1厘米+2毫米=()毫米2厘米—8毫米=()毫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49厘米—39厘米=()厘米=()分米17分米+14分米=()米()分米第三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判断对错。

(1)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2)电线杆高6千米()(3)教室黑板长5分米()(4)小明身高是133厘米()2.填一填。

3000米=()千米 5千米=()米5米=()分米 800分米=()米5000米—2千米=()千米 3000米+2000米=()千米3.排排队。

(从大到小)6000分米 60米 6千米 600厘米第四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我会填。

《1 时、分、秒》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 时、分、秒》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时、分、秒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2. 理解并应用时、分、秒的换算规则;3. 学会正确使用钟表,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时间问题。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a. 在一张钟表图上标出当前时间(可以是任何时刻),并解释这个时刻的由来;b. 根据钟表图,写出对应的时间;c.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是几点几分。

例如:“现在是早上7点30分,再过30分钟就是早上9点”。

2. 课后作业:a. 完成一份关于时间的小练习题,包括基础概念、换算规则和应用问题;b. 和家长一起在家中用钟表找到并记录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时间,例如早餐时间、上学时间等;c. 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标注并解读学校的具体时间安排。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确保正确率;2. 独立完成,不要抄袭;3. 解题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向老师请教。

四、作业评价1. 批改: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记录学生的错误和疑问,为后续的课堂讲解做准备;2. 反馈:在课堂上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典型错误进行讲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积极寻求解答,并在完成后提交。

我们非常重视你们的参与和反馈,期待看到你们的成长和进步。

2. 家长:感谢您对孩子的关注和支持。

请提醒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疑问。

我们希望家长能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3. 教师:我会定期向你们反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也会提供一些改进的建议。

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分、秒的知识,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1. 准确识别时、分、秒;2. 熟练掌握时间的转换;3. 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判断题:a. 1小时等于60分钟;b. 6:30表示的是6小时30分钟;c. 1分钟等于60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 加法。

-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加的结果写在十位上,百位相加的结果写在百位上。

例如:123+345,个位3 + 5 = 8,十位2+4 = 6,百位1+3 = 4,结果是468。

-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258+147,个位8+7 = 15,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5;十位5+4+1(进位的1)=10,满十向百位进1,十位写0;百位2+1+1(进位的1)=4,结果是405。

2. 减法。

-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相减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减的结果写在十位上,百位相减的结果写在百位上。

例如:567 - 345,个位7 - 5 = 2,十位6 - 4 = 2,百位5 - 3 = 2,结果是222。

-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432 - 158,个位2 - 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2 - 8 = 4;十位3退1后是2,2 - 5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2 - 5 = 7;百位4退1后是3,3 - 1 = 2,结果是274。

3. 加减法的验算。

- 加法的验算。

- 方法一: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例如:计算123+456 = 579,验算时456+123 = 579,说明计算正确。

- 方法二: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如579 - 123 = 456,说明计算正确。

- 减法的验算。

- 方法一: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例如:计算567 - 345 = 222,验算时567 - 222 = 345,说明计算正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用估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及100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板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是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

二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计算打下基础。

三是结合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在情境中培养估算意识,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感。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基础性作业口算:25+73=36+43=22+77=22+45=45+72=43+54=16+23=36+22=写出两道两位数相加和是21的算式。

写出3道差是21的两位数相减的减法算式。

把18,19,20,21,22,23这六个数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把38,39,40,41,42,43这六个数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把36,38,40,42,44,46这六个数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请问你有什么发现?发展性作业两数相减,被减数减少40,要使差不变,减数应该()。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一、数与代数部分。

1. 加法和减法。

- 基础作业。

- 计算练习:- 34 + 25 =.- 56 - 18 =.- 123+45 =.- 230 - 120 =.- 解决问题:- 小明有35颗糖果,小红又给他12颗,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果?- 一本书有120页,小红已经看了80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拓展作业。

- 计算:125+36+25 = (简便计算)- 解决问题:- 学校图书馆原来有235本书,又新买了125本,借给同学们150本,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2. 乘法。

- 基础作业。

- 计算练习:- 3×5 =.- 4×6 =.- 12×3 =.- 20×4 =.- 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有5个人,3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一支铅笔2元,买10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拓展作业。

- 计算:15×6+15×4 = (简便计算)- 解决问题:- 一张桌子能坐4个人,学校有15张这样的桌子,一共能坐多少人?如果有70个人,还需要几张桌子?3. 除法。

- 基础作业。

- 计算练习:- 10÷2 =.- 18÷3 =.- 24÷4 =.- 40÷5 =.- 解决问题:- 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 有20朵花,每5朵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几束?- 拓展作业。

- 计算:72÷8÷3 =。

- 解决问题:- 学校买了48个篮球,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几个篮球?二、图形与几何部分。

1. 测量。

- 基础作业。

- 单位换算:- 3米 = ()厘米。

- 5分米 = ()毫米。

- 2千米 = ()米。

- 解决问题:- 一根绳子长5米,剪掉2米3分米,还剩多长?(用分米作单位)- 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千米,他已经走了400米,还要走多远?- 拓展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测量第一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填空题。

5厘米=()毫米43毫米=()厘米()毫米90毫米=()厘米3厘米6毫米=()毫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跳绳长2();(2)铁钉长8();(3)小华身高135();(4)粉笔长75()。

3.画一画。

(1)画一条长3厘米5毫米的线段;(2)画一条长24毫米的线段。

第二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1)一支铅笔长20();(2)语文书的厚度是18();(3)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开动脑筋算一算。

1米—9分米=()分米 1厘米+2毫米=()毫米2厘米—8毫米=()毫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49厘米—39厘米=()厘米=()分米17分米+14分米=()米()分米第三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判断对错。

(1)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2)电线杆高6千米()(3)教室黑板长5分米()(4)小明身高是133厘米()2.填一填。

3000米=()千米 5千米=()米5米=()分米 800分米=()米5000米—2千米=()千米 3000米+2000米=()千米3.排排队。

(从大到小)6000分米 60米 6千米 600厘米第四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我会填。

3千米—800米=()米 400米+600米=()千米()千米—14千米=26千米 6407米=()千米()米5千米—3千米400米=()千米()米2千米+3千米500米=()千米()米500米+800米=()千米()米2.一根2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多少?第五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在○里填上>、<、=。

6厘米○60毫米 2米○19分米 5千米○400厘米15千米○1500米 2000米+3千米○4900米1分米—8厘米○3厘米 700厘米○70分米2.填一填。

6000米=()千米 410米+590米=()千米20分米=()米 10毫米=()厘米10厘米=()分米 2米÷4=()分米第六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个鸡蛋约重50();(2)小兰体重约25();(3)一头大象重约4();(4)一袋水泥重约50()。

2.判断题。

(1)千克、克和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1吨棉花比1吨铁轻。

()(3)一台冰箱重量约是75克。

()(4)3吨与3000千克一样重。

()(5) 1吨=1000克()第七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90();(2)一张课桌高约70();(3)一个西瓜重5();(4)一辆汽车载重10()。

2.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运动员每天早晨跑5圈,每天早晨跑了多少米?3.某仓库有72吨粮食,用一辆载重8吨的卡车运几次可以将这些粮食运完?万以内加减法第一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比一比。

37+98○83+79 21+89○88+2382+38○74+49 47+59○63+3974+46○27+85 67+48○68+372.竖式计算。

69+47= 34+79=93+67=35+86=65+78=58+64=第二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竖式计算。

376+506= 683+279= 365+461= 238+79=2.(1)幸福村去年植树378棵,今年植树459棵。

两年一共植树多少棵?(2)玩具厂上个月生产了492件玩具,比这个月少了136件。

这个月生产玩具多少件?第三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笔算下面各题。

263+548= 543+566= 845+548= 456+257=2.(1)黄河全长5464千米,长江比黄河长836千米,长江长多少千米?(2)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486米,比第二天少修29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四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列式计算。

(1)被减数是486,减数是392,差是多少?(2)比928少645的数是多少?2.口算下面各题。

52—27= 44+36= 140+80= 160—90= 82—48=640—400= 2600—600= 3600—500= 1000—900=3.学校图书室故事书和科技书共有926本,其中故事书有392本,科技书有多少本?第五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笔算。

905—687= 403—167= 605—263= 450—65=2.(1)果园里有桃树1005棵,比杏树多376棵,杏树有多少棵?(2)食堂里买来大白菜350千克,中午吃了159千克。

还剩多少千克?第六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6+18= 80—64= 340+70= 130—50=780—300= 320—90= 730—80=980—480=2.笔算。

2000—854= 9002—484= 2598—476= 7000—685=3.《365夜》有189页,《新编小学生词典》有436页。

《365夜》比《新编小学生词典》少多少页?第七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359—136= 2573—944= 709—425=438+175= 107+284= 396+454=2.一筐荔枝连筐重40千克,拿出一半后,连筐重21千克,筐重多少千克?第八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填一填。

()+350=750 400—()=80 ()—400=80 2.竖式计算并验算。

6003—495= 485+659= 8000—872=3.新华书店的一种新书有600本,上午卖出192本,下午卖出249本,这一天卖出了多少本?第九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判断对错。

(1)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2)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3)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验算。

()(4)和是1000的两个数一定是700与300。

()2.填表。

加数167 294 被减数867 603加数262 349 减数578 247和984 825 差469 359四边形第一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是四边形的在()里画“△”。

()()()()()2、画一笔变成两个三角形。

3、画一笔变成两个四边形。

第二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给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2、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个第三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把下面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

2、(1)正方形四条边(),四个角都是()角。

(2)长方形()边相等,四个角都是()角。

(3)平行四边形()边相等,()角相等。

第四课时作业一.作业来源于(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一个一个的批改)三.反馈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四.订正要求(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五.作业1、填一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