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多重耐药细菌分析
第三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点评分析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进展最快的药物,但由于其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存在,已出现药源性疾患、二重感染、细菌耐药等诸多不良后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切实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不合理使用现象加以干预,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证患者群众的生命安全。
以下为本季度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本季度抽查我院门诊处方583张,含抗菌药物处方241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34%,远远高于我国规定要求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2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多为医师经验性给药,较少作药敏试验,很显然是不满足以上要求的。
虽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一定错,但无形中增加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是肯定的,对于个别判断错误的经验性给药还会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以及延误治疗的不良后果。
因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正确合理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2、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频率本次点评对抽取的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作了统计,结果显示如下(每种抗菌药物在处方中出现一次频率计为1):3、抗菌药物使用的剂型分布本次点评抗菌药物处方241张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剂型分布如下:含口服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45张,占18.67%,含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174张,占72.20%,外用及其他剂型26张,占10.79%。
与上次点评结果比较,口服抗菌药比重略有降低,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升高,外用及其他剂型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上升幅度则较大,总体上来讲,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仍旧占所用抗菌药物的绝大部分,这与患者的人群组成、患者的用药方式选择以及我院妇幼保健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使用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或护理过程中患者新发生的感染。
ICU(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内最重要的感染控制区域之一,院感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进行分析,以便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方法1. 数据收集:从ICU的院感监测系统中收集第三季度的院感数据,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等信息。
2.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感染发生率、比较不同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等。
3. 结果解释:根据分析结果,解释院感情况的特点和趋势,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 预防措施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和已有的院感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手卫生、加强设备消毒、优化抗生素使用等。
三、结果1. 感染发生率:第三季度ICU的感染发生率为X%,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减少。
2. 感染部位: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占总感染数的X%),其次是尿路感染(占总感染数的X%)和血流感染(占总感染数的X%)。
3. 病原体类型: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其中,革兰阴性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占总感染数的X%),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总感染数的X%)和真菌(占总感染数的X%)。
4. 影响因素: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手卫生合规性等。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确定具体的影响因素。
四、讨论1. 感染发生率增加/减少的原因:可能与人员流动性增加、设备维护不当、手卫生合规性下降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原因:可能与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等操作有关。
加强操作规范、定期清洁设备、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3. 革兰阴性菌感染高发的原因:可能与ICU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
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定期监测耐药菌情况、加强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革兰阴性菌感染。
泉州滨海医院2020年第三季度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通报
泉州滨海医院2020年第三季度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通报(医务科、感染科、检验科、药剂科联合发布)一、 简要说明:本数据为回顾性分析,仅供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参考,个体化循证治疗请结合特定感染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来自同一患者相同来源的分离菌,只纳入首次分离菌分析。
二、 一般情况:1、2020年第三季度全院分离菌的标本来源2020年第三季度分离菌的标本来源以分泌物、静脉全血和咽拭子最多2、2020年第三季度全院分离细菌的构成分泌物35%静脉全血16%咽拭子13%尿液11%痰液8%粪便5%创面分泌物3%胆汁3%乳汁3%引流液3%金黄色葡萄球菌24%大肠埃希菌22%铜绿假单胞菌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6%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4%副流感嗜血杆菌4%淋病奈瑟菌4%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2%人葡萄球菌人亚种2%荧光假单胞菌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草绿色链球菌2%溶血葡萄球菌2%弗氏柠檬酸杆菌2%曲霉菌属某种2%伤寒沙门菌血清型2%葡萄球菌属2%粪肠球菌(D 群)2%鲍曼复合群不动杆菌2%链球菌属2%奇异变形菌2%2020年第三季度分离细菌最常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3、2020年第三季度全院分离菌的科室分布2020年第三季度分离细菌科室最多是儿科、外科和内科。
三、 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监测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儿科27%综合外科27%综合内科22%骨科6%骨科门诊4%心血管内科4%外科门诊2%妇产科门诊2%急诊医学科门诊2%中医康复科2%妇产科2%横坐标表示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0.020.040.060.080.0100.0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尿标本)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啉(非尿标本)氨曲南妥布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厄他培南70.066.6760.050.050.050.050.042.8630.020.010.010.01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0.020.040.060.080.0100.0头孢唑啉头孢西丁替加环素妥布霉素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100.01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横坐标表示耐药率四、 革兰阳性细菌耐药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0.020.040.060.080.0100.0头孢唑啉(非尿标本)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替加环素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100.0100.050.050.05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横坐标表示耐药率五、 不同标本分离菌情况1、 血培养分离菌构成及药敏2020年第三季度血培养分离菌纵坐标代表检出数(株)0.020.040.060.080.0100.0苄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替加环素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050.050.050.050.010.010.01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0.511.522.533111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D 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血流感染)粪肠球菌(D 链)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0.020.040.060.080.0100.0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啉(非尿标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厄他培南氨曲南头孢西丁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妥布霉素66.67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0.020.040.060.080.0100.0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红霉素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高水平链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苄青霉素莫西沙星高水平庆大霉素替加环素100.01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2、 尿培养分离菌构成2020年第三季度尿培养分离菌纵坐标代表检出数(株)(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0.511.522.53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31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0.020.040.060.080.0100.0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氨曲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替加环素阿米卡星100.066.6766.6766.6766.6766.67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尿路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3痰培养分离菌构成0.020.040.060.080.0100.0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氨曲南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0.10.20.30.40.50.60.70.80.91荧光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111荧光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痰液)荧光假单胞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痰液)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0.020.040.060.080.0100.0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酯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横坐标表示耐药率3、 粪便培养分离菌构成4、 分泌物培养分离菌构成0.020.040.060.080.0100.0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唑啉(非尿标本)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替加环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2细菌数2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分泌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分泌物)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12344321111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弗氏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菌溶血葡萄球菌0.020.040.060.080.0100.0苄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100.075.075.05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横坐标表示耐药率5、 阴道分泌物培养分离菌构成本季度阴道分泌物标本未分离出致病菌!6、 口腔及咽喉分泌物培养分离菌构成0.020.040.060.080.0100.0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非尿标本)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替加环素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妥布霉素66.6766.6766.67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0.511.522.53311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副流感嗜血杆菌(咽拭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咽拭子)链球菌属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7、 胆汁培养分离菌构成0.020.040.060.080.0100.0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利福平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066.67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0.020.040.060.080.0100.0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G 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100.01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8、 乳汁培养分离菌构成9、 创面分泌物培养分离菌构成10、引流液培养分离菌构成0.20.40.60.81细菌数1鲍曼复合群不动杆菌0.51细菌数1金黄色葡萄球菌0.51细菌数1金黄色葡萄球菌0.20.40.60.81细菌数1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六、多重耐药菌MRSA变化趋势2020年第三季度MRSA科室来源2. ESBL分离情况ESBL变化趋势2020年第三季度ESBL科室来源2、不同科室分离菌及耐药情况综合内科2020年第三季度分离菌构成纵坐标代表检出率综合内科之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综合内科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510152025303533.311.111.111.111.111.111.1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鲍曼复合群不动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草绿色链球菌0.020.040.060.080.0100.0头孢唑啉(非尿标本)氨苄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妥布霉素替加环素厄他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6.6766.6766.6766.6766.6766.67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横坐标表示耐药率综合外科2020年第三季度分离菌构成纵坐标代表检出率0.020.040.060.080.0100.0四环素苄青霉素替加环素左旋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达…利福平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庆大霉素万古霉素1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综合外科之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综合外科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0.020.040.060.080.0100.0头孢唑啉(尿标本)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唑啉(非尿标本)妥布霉素头孢吡肟替加环素头孢西丁厄他培南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100.080.080.080.060.060.060.040.033.332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横坐标表示耐药率儿科2020年第三季度分离菌构成耐药监测纵坐标代表检出率0.020.040.060.080.0100.0红霉素四环素苄青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100.0100.0100.010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5101520253028.5528.5514.314.314.3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副流感嗜血杆菌粪肠球菌(D 群)儿科之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横坐标表示耐药率儿科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0.020.040.060.080.0100.0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唑啉(非尿标本)头孢唑啉(尿标本)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替加环素厄他培南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横坐标表示耐药率骨科2020年第三季度分离菌构成纵坐标代表检出率骨科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0.020.040.060.080.0100.0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克林霉素苯唑西林替加环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050.050.050.050.050.05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20406080100123410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横坐标表示耐药率门诊各科室2020年第三季度分离菌构成0.020.040.060.080.0100.0苄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100.0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耐药率%中等率%敏感率%2468101214161820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外科门诊急诊医学科门诊骨科门诊骨科门诊中医康复科2020202020七、分析(一)2020年第三季度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总数为36株,革兰阳性菌(14株),占38.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22株),占61.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全院前几位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2018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分析记录
0% 0%
0%
9% 9%
VRE
MRSA
CRE MRSA
VRE (ESBLs)
82%
ESBLs
(CRE) (CR-AB) (MRD/PRD-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BLs
一、分析: 1、2018年第三季度共检出11例多重耐药菌,第一位仍是产超广普B-内酰胺酶(ESBLS),占81.8%,第二 位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及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各占9.09%。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D/PRD-PA)、多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都为0%。 2、本季度多重耐药菌与上季度16例对比下降了5例,检出11例中检验单到科室,患者已出院有3例,占 27.3%,能做到防控开医嘱的有8例,占72.7%,比上季度62.5%上升了10.2%。其中8月份本院微生物室启 后检出7例多重耐药菌,院科两级均对每一例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结果显示,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的隔离医嘱的下达率100%、隔离标识使用率为100%,本季度 迟报、漏报。 3、检出的11例中,外科5例、内科3例、ICU2例,妇产科1例。对于常发生多重耐药菌的科室,分析原因 为:医生日常工作忙,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病人自身体质的原因,隔离感染患者 难、环境的清洁、侵袭性操作、消毒工作薄弱,易导致多重耐药菌在院内传播。 4、医院微生物室8月开始正式启用,远远缩短了送人民医院结果报告的时间,微生物室启用后落实的防 二 率、为在10督0%查。中仍存在的问题: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一、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2015年第三季度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细菌61株,较第二季度42株相比减少19株。
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图1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表1 2015年第一、二、三季度主要多重耐药菌对比情况多重耐药菌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株数构成比株数构成比株数构成比大肠埃希菌15 25.86% 8 19.05% 21 34.43% 铜绿假单胞菌11 18.97% 11 26.19% 17 27.87% 肺炎克雷伯菌8 13.79% 11 26.19% 12 19.67% 鲍曼不动杆菌17 29.31% 3 7.14% 5 8.19% MRSA 0 0.00% 1 2.38% 5 8.19% 2015年第三季度共分离出致病细菌29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1株,构成比为20.54%;与第二季度对此情况见表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分析见图2:表2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构成比与第二季度对比情况时间细菌构成比致病菌株多重耐药菌株第二季度217 42 19.35% 第三季度297 61 20.54%图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对比分析二、主要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分析:1.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20株产ESBLs)药敏结果:药物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敏感敏感敏感亚胺培南93.3% 100% 100%厄他培南80% 100% 100%呋喃妥因40% 37.5% 71.5%阿米卡星73.3% 50% 71.4%头孢替坦60% 75% 61.9%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3% 62.5% 47.6% 复方新诺明13.3% 37.5% 9.5%妥布霉素33.3% 12.5% 0%氨苄西林0% 0% 0%环丙沙星0% 0% 0%头孢曲松0% 0% 0%氨曲南0% 0% 0%头孢唑林0% 0% 0%头孢吡肟0% 0% 0%庆大霉素26.7% 25% 0%左氧氟沙星0% 0% 0%头孢他啶0% 0% 0% 氨苄西林舒巴坦0% 0% 0% 头孢噻肟0% 0% 0%本季度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全部敏感,与第一、二季度相比,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相对升高。
三季微生物耐药监测报告
2017年三季度临床微生物 病原菌分布及药物耐药性统计一、标本送检情况2017年三季度我院微生物送检样本共 2937份,阳性份数:280, 阳性率为:15.8%(体检及B 群链球菌培养标本未纳入统计)。
各科室 标本送检量见图1。
其中主要的标本种类及其所占百分比为:痰液 (36%、血液(23%、尿液(17%、咽拭子(9%、分泌物(8%。
具 体标本分布情况见图2。
图1:各科室标本送检量图2:培养标本主要构成五官科 康竄科 丨]诊 产科 骨科 消化内科 归科 肾病内科 普外科17;二I 阴伸经外+4 心tL 省内科 重症医学科 泌尿外料 呼吸内科 内三科儿科500□ 16=囲」]935D100 ISO 200 250 300 350培养标本种类数量:痰血液 尿液 咽拭子 分泌物 粪便导管 、,r r ■*■、、亠 关节液 其它608 378 277 149 136 60 31 6 24二、病原菌:2017年三季度,总菌株数280株,除去重复菌株(同一病人, 同种类型标本的同种细菌),240株细菌纳入统计,227份标本纳入 统计。
1、我院阳性标本分布来源主要为痰液(74份),尿液(69份), 分泌物(54份),血液(14份),咽拭子(4份),其他(5份)具体 分布见图3.图3:阳性标本来源分布子物 液液液拭泌便管它节 痰血尿咽分粪耳其关2、细菌类型分布情况:240株细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74株, 占31%革兰氏阴性菌有162株,占69%图4:细菌类型分布情况(240株)3.菌株分布情况(TopIO):分离出的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屎肠球菌等。
在所分离出的病原菌中菌株分布情况(Top10)见图5,菌株科室分布情况见图6图5:分离排名前10位的细菌4、菌株科室分布情况:阳性菌株送检科室,主要为内三科(32株)、普外科(32株)、儿科(30株)等,具体分布情况见图6。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体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大肠杆菌出现耐药性,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现象。
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某医院2019年6月-12月的临床样本。
收集了3422份大肠杆菌的培养结果和相应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 确定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标准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定义是指该菌株对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2. 统计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比例在3422份大肠杆菌样本中,有535份(15.64%)为多重耐药菌。
3. 分析不同类型抗生素的耐药性我们统计了五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利福霉素)的耐药性情况,并绘制了耐药率的柱状图。
结果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得出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结果如下:1. 多重耐药菌比例在3422份大肠杆菌样本中,有535份(15.64%)为多重耐药菌。
2. 不同类型抗生素的耐药性抗生素类型耐药菌数耐药率β-内酰胺类390 11.4%氨基糖苷类91 2.7%四环素类238 7.0%氟喹诺酮类106 3.1%利福霉素28 0.8%抗生素耐药率柱状图抗生素耐药率柱状图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在本医院的检出率较高,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最为普遍。
对于这类菌株的治疗及预防控制需加强,更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也是必要的。
多种细菌耐药的分析
2014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分析与对策院感科检验科药学部2014年7-9月份共监测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80例次,涉及22个科室。
检出多重耐药菌96 株(含重复送检),占全院送检有临床意义的细菌总数阳性比例的16.45%,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其中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17株,占多耐菌株的17.71%。
一、多重耐药菌分离通报2014年7月至9月共计分离多重耐药菌71株。
主要分布在ICU、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等。
二、前五位的多重耐药菌株标本分布表一:2014年第三季度前五位多耐菌株标本统计细菌名称标本名称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引流液脓液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15 2 1大肠埃希菌 2 10 4 2 1 1 肺炎克雷伯 9 5 3 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1 6 3 11 鲍氏不动杆菌61三、多重耐药菌中发生院内感染科室分布表二:2014年第三季度多耐院内感染菌种及感染部位科室统计科室 菌种例数院感部位脑外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 肺炎骨二 MRSA 1 Ⅰ类表浅切口感染 普外东 肺炎克雷伯 1 Ⅱ类表浅切口感染 普外西 肺炎克雷伯 1 Ⅱ类深部切口感染 肝胆 肺炎克雷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RSA 1 Ⅰ类深部切口感染 心胸外科 阴沟肠杆菌 1 Ⅱ类腔隙感染泌外 大肠埃希菌 3 Ⅱ类深部切口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 肾内 肺炎克雷伯 1 肺炎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 皮肤感染 血液肿瘤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 败血症 神内西流感嗜血杆菌 1 下呼吸道感染 ICUCR-AB1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克雷伯 1 下呼吸道感染 MRSA1 血管相关性感染图二、2014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常见多耐菌院内感染检出变化2014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常见多耐菌院内感染检出变化1234567MRSA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CR-AB2014第二季度2014第三季度四、多重耐药菌病例用药合理性情况本季度共审核使用抗菌药物的多耐病例70份,其中用药合理病例66份,用药合理率为94.29%。
2022年 第3季度药敏简报
细菌药敏分析简报第二季度医院院感办 2022年7月10日本季度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3736份(细菌培养2858份,其他878份)。
分离出病原菌325株,分离率为11.4%,病原菌主要来于痰93株,血液78株,尿液62株,切口分泌物41株,支气管灌洗液20株等标本。
一、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 89株肺炎克雷伯菌 4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30株铜绿假单胞菌 24株二、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株株数分离率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7.6%大肠埃希菌25株17.4%鲍曼不动杆菌7株 4.9%铜绿假单胞菌14株9.7%三、主要科室送检标本量及病原菌科室培养标本量菌株数分离率(%)主要病原菌分布普外科42 10 23.9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骨科19 0 0 无泌尿科102 26 25.7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手外科39 17 43.9 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神外科15 1 6.7 金黄色葡萄球菌肛肠科16 8 50.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胸外科26 3 11.4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溶血葡萄球菌介入科46 6 6.6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水汽假单胞菌新生儿科361 19 5.4 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儿科352 13 3.9 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内一科113 16 14.3 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催产克雷伯杆菌内二科111 9 8.1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内三科62 9 14.5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内四科389 21 5.4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内分泌科34 1 2.9 大肠埃希菌、科氏葡萄球菌肾内科34 12 35.2 金黄色葡萄球菌、催产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卒中8 1 12.5 大肠埃希菌血液科23 0 0 无老年一科56 8 14.4 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老年二科99 35 35.3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老年三科106 30 27.9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老年四科72 20 42.6 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全科医学科53 6 11.4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一病区29 3 10.2 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二病区38 5 13.1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三病区40 7 17.5 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五病区23 0 0 无七病区8 1 12.5 大肠埃希菌中医科22 1 4.5 化脓链球菌妇科23 4 17.4 大肠埃希菌康复科11 4 36.4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心身科 6 2 33.4 大肠埃希菌ICU 45 15 33.1 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四、主要病原菌在标本中分布主要标本类型(数量)病原菌分布痰液(716)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血液(732)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尿液(17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支气管灌洗液(149)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等;伤口分泌物(80)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五、主要多重耐药菌在各科室的分布内二科 1 1 1 内三科 3内四科 1 1 4 肾内科 2 1内分泌科 1胸外科 1手足外科 2 1肛肠科 1泌尿外科 3 1神经外科 1儿科 2新生儿科 1产科 2全科医学 1 1老年一科 1老年二科 1 2 4老年三科 4 1 2老年四科 1 3ICU 1 1二病区 2 1心理科 1备注:多重耐药菌包括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023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预警分析
2023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预警分析一、各类标本送检情况分析本季度我院共计接收到1285例疑似感染患者,其中1205例留取了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为93.77%,比上季度及往年同期大幅度提高。
呼吸道标本送检率93.35%,尿液送检率为97.22%,血液为98.75%,其他感染标本送检率为90.33%。
痰液、尿液、血液和其他体液标本占比如图1.与往年各季度相比,痰液占比明显下降,血液和尿液标本占比上升,如图1.图1.各类标本百分比二、各类标本阳性检出情况本季度1205例标本中有397例标本检出可以致病菌,菌株总数为397株。
痰液、尿液和血液中致病菌检出率显著低于第二季度和去年同期。
近期院内加强了抗生素应用管理,要求根据药敏结果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标本送检率大幅度提高,阳性检出率下降可能与此有关。
本季度检出率排名前五的细菌(排除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75株)、大肠埃希菌(44株)、铜绿假单胞菌(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和醋酸钙不动杆菌(15株)。
鲍曼不动杆菌仅检出4株,不再处于前五位,取而代之的是醋酸钙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致病性低于鲍曼不动杆菌,这是本院不断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的初步成果之一。
本季度痰液中的可疑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0株)、白假丝酵母菌(34株)和铜绿假单胞菌(30株)。
白假丝酵母菌主要与口腔污染有关,本院尚未见到真菌性肺炎,因此,痰液标本的质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细菌耐药情况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不再位于前五位,因此仅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并以此分析全院范围内的总体耐药状况。
排名前五的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显著低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详见表2.上述耐药性细菌主要分布于ICU和10病区,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
上述细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显著降低。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2021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一、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2021年第三季度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细菌61株,较第二季度42株相比减少19株。
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图1 2021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表1 2021年第一、二、三季度主要多重耐药菌比照情况多重耐药菌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株数构成比株数构成比株数构成比大肠埃希菌15 25.86% 8 19.05% 21 34.43% 铜绿假单胞菌11 18.97% 11 26.19% 17 27.87% 肺炎克雷伯菌8 13.79% 11 26.19% 12 19.67% 鲍曼不动杆菌17 29.31% 3 7.14% 5 8.19% MRSA 0 0.00% 1 2.38% 5 8.19% 2021年第三季度共别离出致病细菌29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1株,构成比为20.54%;与第二季度对此情况见表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分析见图2:表2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构成比与第二季度比照情况时间细菌构成比致病菌株多重耐药菌株第二季度217 42 19.35% 第三季度297 61 20.54%图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比照分析二、主要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分析:1.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20株产ESBLs〕药敏结果:药物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敏感敏感敏感亚胺培南93.3% 100% 100%厄他培南80% 100% 100%呋喃妥因40% 37.5% 71.5%阿米卡星73.3% 50% 71.4%头孢替坦60% 75% 61.9%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3% 62.5% 47.6% 复方新诺明13.3% 37.5% 9.5%妥布霉素33.3% 12.5% 0%氨苄西林0% 0% 0%环丙沙星0% 0% 0%头孢曲松0% 0% 0%氨曲南0% 0% 0%头孢唑林0% 0% 0%头孢吡肟0% 0% 0%庆大霉素26.7% 25% 0%左氧氟沙星0% 0% 0%头孢他啶0% 0% 0% 氨苄西林舒巴坦0% 0% 0% 头孢噻肟0% 0% 0%本季度别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全部敏感,与第一、二季度相比,对局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相对升高。
2020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20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报告(2020.07.01-2020.09.30)检验科微生物室制2020年10月2020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一2020年第三季度临床标本送检情况二2020年第三季度临床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剔除重复菌株)1、共分离到534株病原菌,剔除重复株后共计375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3.2%(87株/375株),革兰阴性菌占76.8%(288株/375株)。
2、排名前五位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
3、病原菌来源常见于呼吸道、尿液、血液、引流液及分泌物,分别占比43.4%、19.1%、18.4%、6.1%、5.9%。
三2020年第三季度临床标本中主要革兰阴性细菌分离情况(剔除重复菌株)1主要革兰阴性菌构成比2、主要革兰阴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64株)抗菌药物折点R(耐药率)S (敏感率) 哌拉西林S<=16 R>=12825.570.9氨苄西林/舒巴坦S<=8 R>=3225.569.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S<=16 R>=12818.270.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S<=16 R>=12810.989.1头孢他啶S<=4 R>=1616.480头孢曲松S<=1 R>=420.479.6头孢吡肟S<=2 R>=167.385.5氨曲南S<=4 R>=1616.481.8多尼培南S<=1 R>=4 1.898.2厄他培南S<=.5 R>=2 1.898.2亚胺培南S<=1 R>=4 1.998.1美罗培南S<=1 R>=4 1.998.1阿米卡星S<=16 R>=640100庆大霉素S<=4 R>=1610.989.1妥布霉素S<=4 R>=16 3.694.5环丙沙星S<=.25 R>=12080左旋氧氟沙星S<=.5 R>=22080复方新诺明S<=2 R>=427.372.7呋喃妥因S<=32 R>=128 1.881.8米诺环素S<=4 R>=1618.276.4四环素S<=4 R>=1632.763.6替加环素S<=2 R>=80100大肠埃希菌(61株)抗菌药物折点R(耐药率)S (敏感率) 氨苄西林S<=8 R>=32 88.511.5哌拉西林S<=16 R>=128 50.824.6氨苄西林/舒巴坦S<=8 R>=32 32.831.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S<=16 R>=128 16.444.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S<=16 R>=128 4.988.5头孢他啶S<=4 R>=16 1865.6头孢曲松S<=1 R>=4 57.441头孢吡肟S<=2 R>=16 9.872.1氨曲南S<=4 R>=16 31.162.3多尼培南S<=1 R>=4 098.4厄他培南S<=.5 R>=2 1.696.7亚胺培南S<=1 R>=4 0100美罗培南S<=1 R>=4 0100阿米卡星S<=16 R>=64 1.698.4庆大霉素S<=4 R>=16 36.160.7妥布霉素S<=4 R>=16 8.277环丙沙星S<=.25 R>=1 57.442.6左旋氧氟沙星S<=.5 R>=2 55.742.6复方新诺明S<=2 R>=4 50.849.2呋喃妥因S<=32 R>=128 1.696.7米诺环素S<=4 R>=16 11.577四环素S<=4 R>=16 7723替加环素S<=2 R>=8 0100铜绿假单胞菌(44株)抗菌药物折点R(耐药率)S (敏感率) 哌拉西林S<=16 R>=128 4.581.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S<=16 R>=128 15.943.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S<=16 R>=128 4.584.1头孢他啶S<=8 R>=32 6.890.9头孢吡肟S<=8 R>=32 2.393.2氨曲南S<=8 R>=32 15.977.3多尼培南S<=2 R>=8 095.5亚胺培南S<=2 R>=8 2.395.5美洛培南S<=2 R>=8 4.595.5阿米卡星S<=16 R>=64 0100庆大霉素S<=4 R>=16 0100妥布霉素S<=4 R>=16 0100环丙沙星S<=.5 R>=2 097.7左旋氧氟沙星S<=1 R>=4 2.390.9鲍曼不动杆菌(33株)抗菌药物折点R(耐药率)S (敏感率) 哌拉西林S<=16 R>=128 6.187.9替卡西林/克拉维酸S<=16 R>=128 6.190.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S<=16 R>=128 393.9头孢他啶S<=8 R>=32 6.190.9头孢曲松S<=8 R>=64 6.190.9头孢吡肟S<=8 R>=32 6.193.9多尼培南S<=2 R>=8 6.193.9亚胺培南S<=2 R>=8 3.196.9美洛培南S<=2 R>=8 3.196.9阿米卡星S<=16 R>=64 397庆大霉素S<=4 R>=16 393.9妥布霉素S<=4 R>=16 397环丙沙星S<=1 R>=4 6.193.9左旋氧氟沙星S<=2 R>=8 393.9复方新诺明S<=2 R>=4 6.193.9米诺环素S<=4 R>=16 0100四环素S<=4 R>=16 6.190.9四、2020年第三季度临床标本中主要革兰阳性细菌分离情况(剔除重复菌株)1、主要革兰阳性细菌构成比2、主要革兰阳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敏感率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抗菌药物折点R(耐药率)S (敏感率)青霉素G S<=.125 R>=.25 94.3 5.7苯唑西林S<=2 R>=4 22.977.1庆大霉素S<=4 R>=16 2.988.6利福平S<=1 R>=4 097.1环丙沙星S<=1 R>=4 17.171.4左旋氧氟沙星S<=1 R>=4 17.182.9莫西沙星S<=.5 R>=2 14.382.9复方新诺明S<=2 R>=4 2.997.1克林霉素S<=.5 R>=4 31.468.6红霉素S<=.5 R>=8 54.345.7呋喃妥因S<=32 R>=128 0100利奈唑胺S<=4 R>=8 0100万古霉素S<=2 R>=16 0100氯霉素S<=8 R>=32 5.791.4奎奴普丁/达福普汀S<=1 R>=4 2.997.1四环素S<=4 R>=16 28.671.4替加环素S<=2 R>=8 0100总结1 监测范围:2020.07.01-2020.09.30所有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身上分离到的细菌(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菌株,即当同一患者连续多次从同一部位分离到相同的细菌时,只将其第一次分离到的那株细菌纳入监测范围)。
3季度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xxx临床药学科2013年7月--2013年9月一、目的:了解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对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使用。
该季度无对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
(2)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克洛两种抗菌药物对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3)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三种抗菌药物对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超过40%,在临床使用时应慎重经验用药。
(3)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五种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该引起重视。
提出预警。
二、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使用。
该季度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两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
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使用要根据追踪细菌耐药情况。
(2)哌拉西林、米诺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限制性选用(3)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注射液、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上述抗菌药物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要慎重经验用药。
(4)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该引起重视。
三、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对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2)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限制性选用。
多重耐药菌年度总结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年度,我国某三甲医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根据本年度收集的198份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病例,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占革兰氏阴性杆菌总数的25.10%。
其中,MDRO院内获得性感染占30.66%,院外获得性感染占69.33%。
呼吸科MDRO革兰氏阴性菌以院外菌株为主,ICU和神经外科MDRO革兰氏阴性菌则以院内菌株为主。
痰标本培养出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尿液、血液等。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本年度分析发现,老年人合并多系统疾病、有抗菌药物使用史的患者,以及有医院感染史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高。
此外,MDRO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本年度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靶位改变: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靶位,降低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2. 酶抑制:细菌产生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等,使抗生素失去活性。
3. 药物外排:细菌通过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抗生素的浓度。
4. 细胞壁保护:细菌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增加抗生素的穿透性。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本年度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1. 加强监测:定期对医院感染科、呼吸科、ICU等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率和耐药谱。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3.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止MDRO的传播。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降低MDRO的传播风险。
五、总结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表明,MDRO感染已成为我国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
第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分析
2 0 1 6 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分析为增强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工作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 [2009]38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联合查验科《 2016 年第三季度常有细菌耐药性统计、剖析》报告,对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提出以下预警:一、细菌培育状况2016 年 07-09 月临床共送检细菌培育标本1178 份,共检出病原菌 389 株,阳性检出率为%。
排在前五位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118 株、大肠埃希菌75 株、铜绿假单胞菌30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鲍曼不动杆菌13 株,其余细菌162 株。
二、全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剖析及用药建议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问题的[2009]38 号文件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要求: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出30%的抗菌药物,应该实时将预警信息通告本机构医务人员; 2.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出 40%的抗菌药物,应该谨慎经验用药; 3.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出 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采纳; 4.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出 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依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现依据我院第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状况,对检出率居前五位的细菌依据该要求及抗菌药物的特色进行介绍用药。
1、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的代表菌种。
本季度共检出118 株,抗衡菌药物耐药状况以下:①对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氨曲南、呋喃妥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30%,能够作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首选治疗用药。
②仇家孢曲松、头孢唑林、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率超出30%,将预警信息通告本机构医务人员。
年度多重耐药菌总结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防控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情况的总结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流行趋势1. 病原菌种类多样化: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监测到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加,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
2. 感染部位广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累及人体各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其中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较为常见。
3. 流行趋势持续: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MRSA和CRABA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MDRO监测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以掌握MDRO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2.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开展科研攻关:加大MDRO防控科研力度,探索新型抗菌药物和防控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1. 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对MDRO耐药基因的鉴定和解析,揭示其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分析MDRO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关系,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疫苗研发:针对MDRO疫苗的研发取得一定进展,有望为预防MDRO感染提供新的手段。
四、总结与展望本年度,我国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应继续加强MDRO监测、防控和科研工作,提高公众对MDRO的认识,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大大减弱。
由于MDR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MDR菌株的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是必要的。
在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
常见的MDR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在每个季度的监测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临床科室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细菌种类进行监测。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包括标准化的取样方法和标准化的实验流程。
取样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验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临床科室的MDR菌株进行分类和统计。
可以按照细菌种类、抗生素耐药性状、临床科室等因素进行分类。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季度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MDR菌株的变化趋势。
对于MDR菌株的分析应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通过药敏试验或股巧板法进行。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不同MDR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通过检测MDR菌株中的耐药基因、耐药突变等,可以了解MDR菌株的耐药机制,并为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对于了解MDR菌株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以为MDR菌株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沭阳县人民医院
2014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监测时间: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
监测范围:所有来我院住院患者身上分离到的纳入目标性监测的多重耐药菌(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即当同一患者连续多次从同一部位分离到相同的细菌时,只将其第一次分离到的那株细菌纳入监测范围)。
一、临床总分离菌菌种分布情况。
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分离病原体统计表
2014年第一季度共分离出细菌42株(剔除重复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株,占16.7%,革兰阴性菌35株,占83.3%。
革兰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按照新的诊断标准,本季度未发现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
二、病原菌具体科室分布(见下图:)
分离多重耐药病原菌的科室以重症医学科、泌烧科、脑外科、普外Ⅱ为主,占总发生数的73.8%。
三 、病原菌留取标本分布:
标本 例数 构成比(%)
痰 27 64.3 分泌物 8 19.0 引流液 3 7.1 尿液 2 4.8 全血 1 2.4 其他 1 2.4 合计
42
100.0
43.6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
79.3 —— 90.5 阿米卡星 82.1
96.6 —— 100 头孢西丁 ——
75.9 —— —— 头孢他啶 10.3
76.9 ——
90.5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
75.9 65.2 —— 左氧氟沙星 12.8
55.2 80 81.0 万古霉素 —— —— 100 —— 利奈唑胺 —— —— 100
—— 氨曲南
——
84.6
——
61.9
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上述抗生素敏感率 较去年普遍增高,革兰氏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上述抗生素敏感率较去年无明显变化。
本季度总的目标菌检出数较上季度有所下降,这与本季度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范围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仍占大多数,固然与其环境及自身特点有关,也希望相关科室查找原因,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标本留取仍以痰标本为主,各科室要增加高质量标本(如血培养)的比例,加强标本留取,规范标本取样方法。
须知,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是获取正确结果的前提,才能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否则只会误导医生的诊断。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一四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