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

合集下载

近年中国婚姻与择偶

近年中国婚姻与择偶

近年中国婚姻与择偶近年中国婚姻与择偶变化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社会变迁,择偶标准的重要变化是,物质和经济利益得到了大大强化,但是择偶标准物质化趋向的结论后来又被其他研究者不断补充修正,中国城乡妇女的初婚年龄逐年提高,平等、互信、和谐则成为中国婚姻中夫妻关系的主流。

城市化和文化改变会对离婚率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离异观的变化则使保障离婚自由成为当代中国婚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着重梳理了中国近年来关键词:婚姻择偶离婚引言随着社会的变迁,婚姻家庭也受到冲击。

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的弱化,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择偶标准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存在关联。

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影响,发生了变化。

本文主要从择偶、婚姻行为、婚姻质量、离婚四个方面出发总结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国婚姻与择偶方面的现状与变化,以便大学生在面对择偶与婚姻方便给予一定的启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

同时给予有意愿在这方面的作研究的同学一定的提示。

研究方法对于婚姻与择偶的研究,主要使用了抽样问卷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实地考察研究、文献分析研究、模型分析研究等等。

研究成果与理论一、择偶标准变化许多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变迁,择偶标准的重要变化是,物质和经济利益得到了大大强化(徐安琪,2000;田晓虹,2001;钱铭怡等,2003;李煜等,2004)。

徐安琪在对上海和哈尔滨两市的3000多份样本的调查中发现,被访者最重视的标准是,健康、老实可靠、性格相投和温柔体贴。

同时一些物质化条件:如教育、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外貌条件也备受青睐。

被众多国外研究所证明的,对经济取向最敏感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在研究中得到再一次证明——女性在择偶中更关注未来配偶的经济实力(徐安琪,2000)。

择偶标准物质化趋向的结论后来又被其他研究者不断补充修正。

一份对征婚广告的研究指出,女性择偶标准的物质内容在近年来又有变化,对学历和职业的关注稍有下降,对财产和事业的要求有所上升;对身高要求有所下降,对修养和人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钱铭怡等,2003)。

从择偶观的变迁看择偶标准的时代性_论中国女性建国至今50多年的配偶选择

从择偶观的变迁看择偶标准的时代性_论中国女性建国至今50多年的配偶选择

第17卷 第5期2004年10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So cial Science Edition)Vol.17 No.5October 2004收稿日期:2004 08 25作者简介:许小玲(1978 ),女,安徽省合肥市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政法系教师,硕士。

从择偶观的变迁看择偶标准的时代性论中国女性建国至今50多年的配偶选择许小玲(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择偶标准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政治变革、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50多年历史演进的事实表明:人们的择偶标准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远离了政治,淡化了政治因素、家庭背景等非个人因素,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了复归。

多元化的择偶观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又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有利于健康择偶观的建立。

总之,择偶标准的变迁透视出时代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择偶标准;变迁;时代性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4)05-0631-05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

作为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择偶标准及其模式无疑会反映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

因为在以往社会,按照费孝通先生在 乡土中国 中的看法,婚姻并不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

由此可见,择偶标准和择偶观念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使之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描述新中国成立至今不同阶段择偶标准和择偶模式的变化,透过这些现象来分析整个社会变迁与人们择偶模式间的内在关联,并探讨影响人们择偶标准变化的动因。

一、择偶标准包含众多变量因素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者对择偶标准的研究,涉及了广泛的变量。

择偶标准及其变迁

择偶标准及其变迁

择偶标准及其变迁择偶标准及其变迁《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给择偶标准下了明确的定义,择偶标准即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德品质、有无爱情等因素的重视程度。

择偶标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

国内外学者对择偶标准的研究涉及了广泛的变量。

总结起来,国外研究把择偶标准总结为性别、民族、宗教、年龄、健康、相貌、教育、性格、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国内学者把择偶标准总结为生理条件、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政治观点、宗教信仰、为人品行等。

(1)择偶标准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大体上来看,在择偶过程中,女性比男性更加谨慎,要求更加全面和细致。

女性较多看重的是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而男性则较多关心女性的容貌和性情;男性更期待对方的生活照顾和顺从,女性往往更关注对方的发展潜能。

另外,两性征婚者的择偶标准也具有一些共性,都比较重视对方的素质、温和文静、有爱心、正直、体贴、爱家、兴趣广泛、懂生活、有情趣等,都不太重视对方的职位、职称等条件。

综合来看,健康、人品、性格依然是青年男女选择伴侣最为关注的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孝敬老人也是男女双方都特别看重的择偶标准。

(2)择偶标准存在着群体差异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不太关心经济条件、家庭背景、而更加看重才能、性格、兴趣。

城市青年群体更加关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事业心和工作能力。

例如,征婚青年一般对住房、婚姻状况、身高更加关注,都市女性则更关注人品和发展潜力。

(3)择偶标准存在时代差异在几十年前,职业、家庭出身、兄弟姐妹数量、是否有海外关系会是青年人重要的择偶标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择偶标准逐渐被人们所忽略。

同时随着性观念的开放,明显地发现贞操不再是男性特别是都市男性择偶的重要标准,在婚史、宗教、人种方面也表现得更加宽容。

年轻人的婚姻观选择伴侣的重要标准有所变化

年轻人的婚姻观选择伴侣的重要标准有所变化

年轻人的婚姻观选择伴侣的重要标准有所变化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改变,年轻人的婚姻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选择伴侣时,他们有着不同于以往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探讨年轻人婚姻观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一、价值观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逐渐与传统观念不同。

以前,婚姻主要是出于经济因素、家族压力或社会期望而进行的,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体的幸福感和自我实现。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平等、尊重、信任和真爱的婚姻关系。

二、经济条件的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有了更好的经济条件。

他们不再将婚姻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更多地看作是共同经营家庭和享受生活的方式。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伴侣的个人素质、性格和情感互动。

三、教育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逐渐完善,普及率也不断提高。

这使得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提升意味着年轻人思维方式的转变,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追求,对婚姻的要求也更高。

他们希望能够与有共同价值观、知识水平相当甚至更高的伴侣结婚。

四、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观点。

通过这些信息的交流,年轻人更容易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从而实现更好的婚姻匹配。

五、个人意识的觉醒年轻人对自身权益的认识逐渐提高,对婚姻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他们开始关注婚姻的平等、亲密、共同成长等方面的问题。

对婚姻关系的价值认同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使得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感受和幸福。

六、社会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婚姻观念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应该承担经济责任,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和育儿。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坚持这种传统分工模式。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平等、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婚姻关系。

总的来说,年轻人的婚姻观选择伴侣的重要标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幸福感和自我实现,更关注伴侣的个人素质、性格和情感互动。

各个年代的择偶标准

各个年代的择偶标准

各个年代的择偶标准从不裹小脚、有文化,到出身贫农、政治过硬,再到谈户口、谈收入、谈车房、谈星座……专制制度土崩瓦解的一百多年来,那些令我们走进婚姻的条件有哪些?“择偶条件”是任何历史时期都始终如一的存在一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这是《礼记》中关于婚姻的描述—结婚是为了家族,因此,择偶时门当户对最重要,人们首先要考虑对方的阶级、财力和地位。

对于婚姻的这个观念延续数千年,直到清末民初时才有所解冻。

1904年,秋瑾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中说:“到了择亲的时光,只凭着两个不要脸媒人的话,只要男家有钱有势,不问身家清白、男人的性情好坏、学问高低,就不知不觉应了。

”其实,在秋瑾发出慨叹之前,性情、学问等要素,已经开始出现在了当时人们的择偶条件中。

1902年6月26日,天津法租界的街头,报童挥舞着创刊刚满10天的《大公报》向往来的女士先生兜售。

这份以“开风气,启民智”为宗旨的报纸,在第七版刊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是天足;二是通晓中西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在当时,通过报纸杂志公开征婚,被认为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行为,人们开始为了自己而非家族择偶。

而这则广告中对于传统的门户只字未提,强调的是不裹小脚、知书达理。

据统计,1902年至1937年,《大公报》共刊载了81则征婚广告。

通过这些“豆腐块”可以发现:年龄是必然会交代的,同时,无论男女都愿意提及自己的教育程度,海外归来或受过中、高等教育都是加分项。

人们还会介绍自己“有高尚职业…‘月入丰厚”,希望对方‘品貌优良’、‘身家清白’”,偶尔还会有人将择偶标准扩大到“健康美”“有创新精神”“富革命思想”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条件上。

1949年初,东北人王玉芬和朱城碧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结为夫妻。

中国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择偶标准是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

在以往社会,婚姻并非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

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性别、个人资源和家庭背景与当事人择偶的政治取向无显著相关,而对政治取向影响最大的年代,随着“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结束,择偶的政治取向明显弱化。

此外,自己认识的以及不注重门当户对的择偶者也较少考虑对方的政治背景。

家庭出身、出身背景、政治背景较好的当事人,在择偶时对未婚伴侣的政治条件关注较少。

一些青年人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理解也和以前完全不同,不仅改变了其政治内涵和性质,而且把它当做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经济指标,即把“家庭出身”理解为对方父母的经济地位,把“社会关系”视作门路、交际资源,而不再把“家庭出身,社会关系”视作对自己的婚姻和前程起消极作用的政治屏障。

女性更关注未婚夫的经济实力,年长者和教育程度低者更看重经济和实际。

新近恋爱结婚者以及文化程度较高者,考虑对方住房、收入的概率相对较大。

但家庭经济、住房条件较好的当事人,则较少对伴侣的收入、住房等有要求。

此外,结识途径以及未婚对象的吸引力等因素也对经济取向起作用,自己认识的以及对方的外貌、风度、气质综合形象较好的,另一方面也更少地考虑其经济背景。

这或许表明经过婚姻生活实践,人们对物质生活在夫妻关系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验。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欲望与目前的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是对以往爱情理想革命化和贬斥物质欲望的意识形态的逆反。

由此看来,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人们越看重浪漫爱情,是超越国界的总趋势,但这并非意味着文化层次较高者更少地关注对方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社会经济背景。

实际上,教育素养高者往往更认同同质交换,对意中人的期望更高,择偶也更慎重,他们不仅关注对方的社会经济背景,而且也更在乎情侣的人品个性和双方情投意合。

中国女性择偶倾向研究

中国女性择偶倾向研究

中国女性择偶倾向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中国女性的择偶倾向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角度,对中国女性的择偶倾向进行深入探讨。

一、社会视角:开放与多元近年来,中国社会逐渐开放和多元化,女性的择偶观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的“男强女弱”的观念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

在择偶时,中国女性越来越重视与男性的精神交流和三观契合,而不仅仅是看重男性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更容易接受和拥抱多元化的择偶观念;二是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和独立精神的追求,不再将婚姻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二、文化视角: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这种观念已经逐渐被改变。

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女性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择偶过程中,中国女性开始摆脱传统的束缚,追求与男性的平等和自主。

这种倾向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性对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和性别角色有了更加开放的认识;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尊重和日益增强,女性也开始更加自己的内心需求和幸福感。

三、心理视角:理性与感性的交织在择偶过程中,中国女性表现出理性和感性的交织。

在选择伴侣时,女性不仅会考虑男性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现实因素,还会注重男性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契合。

这种倾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了解和自己的内心需求,不再仅仅为了追求经济安全而选择伴侣。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也让女性更有信心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的伴侣关系。

四、结论:中国女性择偶倾向的总结总的来说,中国女性的择偶倾向逐渐趋向于开放、多元、平等和自主。

近十余年我国择偶标准研究述评

近十余年我国择偶标准研究述评

Theory Research学论理★★★★收稿日期:2012-08-20作者简介:李艳艳(1988-),女,河南洛阳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01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

近十余年我国择偶标准研究述评李艳艳(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兰州730070)择偶作为适龄男女双方选择自身结婚对象的过程,是个体一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它是缔结婚姻、成立家庭乃至繁衍人类的前提,也是影响婚姻幸福、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近些年来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对其给予了愈加密切的关注。

那么作为择偶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择偶标准在我国近十余年的研究现状如何?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不足之处有哪些?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研究角度以2000年以来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

一、择偶标准概念的界定由于不同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对“择偶”的定义也就有了许多解释。

目前国内学者对择偶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孙秀艳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种期望模式去寻求、选择爱人,这种期望模式就是择偶标准[1]。

宋晓侠认为,择偶标准是人们在择偶方面的价值定向,是价值观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它也是一个包括多种因素的综合指标,具有综合性、多重性的特点[2]。

尹玫岚将择偶标准定义为:个体内心中关于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这些条件或要求通常包括个体生理条件、个性品质、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双方的投合等方面[3]。

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认为择偶标准即个体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4]。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将择偶标准界定为: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以及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德品质、有无感情等因素的重视程度[5]。

目前国内学者的定义基本上存在共识,即采用徐安琪的定义,对概念的扩充也多采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的解释。

女性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女性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潜力考量 的变化” 。 是什 么使 得当代 女性的择偶 标准 发生变化 呢?人们 为某 特定 的异性所 吸引 ,是 由其所 能提供 的资源决定 的。假如

大做文章 。现在社 会上流传着一句话 “ 考得好不如嫁得 好” 。 那些经久流传 的美丽爱情传说 ,似乎 已经成为了曾经。在这 个有些浮躁 、物质横流 的喧嚣社 会 ,梁祝 ,牛郎织女 ,孟姜 女哭长 城被人们 渐渐淡忘 。很 多人认 为我们应该 回归现实 , 幻想 中的爱情并 不能够买 来面包牛 奶 ,他们不再 相信爱情 。 那些美好 的东西好象都 是艺 术塑造才有的 。就像金庸先生的 《 神雕侠侣 》上 面描 述的爱情 ,一 生至死不 渝 的爱着 一个值
物质 的追求 出现 了 “ 从对经济物质资源 的直接衡量 到对发展
如今现代版 的灰姑娘 与白马王子 的偶像剧 如 日中天 ,受 到了无数女性 的追捧 。只一部 《 流星花 园 》就 由中国台湾拍 了两部 ,韩国 , 日本等 国家也相继翻拍 。该剧 的收视率达 到 了顶峰的程度 。其实每一部偶像剧 ,收视率 总能达 到较 高的 程度 ,编剧和导演抓住 了当今女性梦想遇 到帅 气多金的 白马 王子 的心 理 ,在 相貌平平 的贫穷女 性 和帅气 痴情 的男性 中
样刻薄直 白的话拒绝 了那个邀请她一起骑 自 行 车 ,向她 表达 爱慕 的男孩子 。马诺的如此拜金行为受到 了社会 的批判 。马 诺虽 然是个个例 ,并不能代表所有女性 的择偶标准 , 但 我们 还是不禁要问 当代 的女性群体 ,在爱情 与物质之 中 , 你要选
择什 么?
对财产和事业 的要求有所上升 ; 对身高要求有所下 降,对修 养和人 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 。此后 ,又有研究指 出 , 青年对
对 于两性择偶是一个非 常重要 的环节 ,它关 系着婚后夫

现在女生的择偶标准

现在女生的择偶标准

现在女生的择偶标准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生在选择另一半时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男方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可能是女生选择伴侣时的首要考量,但现在,女生的择偶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此,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

首先,女生更加看重男方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现代社会,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女生更加倾向于和一个能够表达情感、善于沟通的男性建立关系。

这包括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以及在沟通中的尊重和体贴。

其次,女生对于男方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现代女性更加注重家庭和孩子的幸福,因此,她们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责任感、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的伴侣。

这不仅包括对家庭的经济支持,还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

此外,女生对于男方的个人品质和成长潜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她们更加看重男方的诚实、宽容、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等品质。

同时,女生也更加注重男方的成长潜力,希望找到一个有追求、有梦想,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伴侣。

最后,女生对于男方的外在形象和生活习惯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虽然外貌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但女生仍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外表整洁、生活习惯良好的伴侣。

这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共同的生活能够更加和谐。

总而言之,现在女生的择偶标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质条件,而是更加注重男方的情感表达能力、家庭观念和责任感、个人品质和成长潜力,以及外在形象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这些标准反映了现代女性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期待,也为男性在择偶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因此,男性在追求女生时,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才能赢得女生的青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择偶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择偶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择偶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择偶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传统的观念主导着人们的择偶决策,婚姻往往是由家庭安排或是基于经济条件而建立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择偶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择偶观念强调婚姻的经济基础和家族背景。

在过去,人们更关注对方的财富、地位和家族背景,而忽视了个人的性格、爱好和兴趣。

这种择偶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婚姻中的不和谐、婚外情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改变择偶观念。

现代的择偶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在品质和互补的性格特点。

人们更加看重对方的人品、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在择偶时,人们更加注重双方的相互吸引和情感的契合度。

这种择偶观使得婚姻更加稳定和幸福,因为双方更加注重彼此的感情和沟通。

新时代的择偶观也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由。

人们更加强调婚姻中的平等和尊重。

婚姻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交易,而是建立在双方的平等和自由选择的基础上。

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发展,婚姻不再是束缚,而是一个共同成长和支持的平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择偶观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加广泛地了解他人,并在虚拟世界中建立起情感的纽带。

这种择偶观使得人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同时也增加了婚姻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择偶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经济和家族观念,到现代的个人品质和互补性格观念,再到注重个人发展和自由的观念,择偶观念不断演变。

这种变化使得婚姻更加稳定和幸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然而,无论择偶观如何变化,婚姻的稳定和幸福都需要双方的努力和经营。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才能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婚姻关系。

中国女性择偶标准15年巨变 看重事业人品轻学历-情感美文

中国女性择偶标准15年巨变 看重事业人品轻学历-情感美文

中国女性择偶标准15年巨变看重事业人品轻学历_情感美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择偶时女人们常用“二等残废”、“三等残废”来形容个子矮小的男士,如今这个词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些年来,中国女性的择偶观念变得越来越实际,她们更看重男性的事业和人品。

重年龄、重健康、轻身高近日,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铭怡等人公布了他们的一项调查报告,他们对《中国妇女》杂志近15年间所刊登的女性征婚启事的抽样调查表明,在生理条件上,对方的年龄是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但女性对男性身高的要求在15年间是逐渐降低,而对男性容貌关注更是逐年下降,现在,女性对对象容貌的关注的排序更是在10位以后。

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择偶的实际化倾向,即女士们更为关注男性的个人及社会经济条件,而对其身高这些生理条件的关注有所下降。

但是,女性对对方的健康一直比较看重,15年来没有显著变化。

重事业、轻学历、轻职业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15年间女性对对方职业、学历要求的提及率呈下降趋势,但对对方事业的要求排序呈增强趋势,到上世纪90年代末,由原来的第九位上升到第二位。

择偶标准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的晴雨表。

专家分析认为,过去学历和职业直接体现着个人收入的高低,但随着经济收入的多元化和职业分化的频繁,学历和职业不再直接体现个人的经济状况。

相比之下,事业与社会经济地位更为相关。

有事业的男性对女性的吸引力更大,对婚后的生活更有保证。

女性征婚者对对方财产要求上升,更看出15年来女性择偶呈现实惠化的变化趋势。

重人品、重修养、轻婚史在个性方面,女性对对方修养、人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

说明女性择偶注重“物”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本身。

性格、品德越来越成为当代女性最为重视的择偶条件,体现了女性对婚姻稳定的追求。

征婚女性对对方婚史的要求没有变化,对方生育状况及家境的提及率也很低,这些需要征婚者见面后进一步了解,所以在征婚启事中没有更多涉及。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择偶标准的变化与调整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择偶标准的变化与调整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择偶标准的变化与调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和择偶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过去,婚姻往往是为了传宗接代、家庭利益或经济条件而进行的安排。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和个人意识的觉醒,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定义和择偶标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定义更加注重情感和平等。

与过去相比,他们更看重婚姻的伴侣关系,更重视婚姻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共鸣。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繁重的工作压力让人们意识到,婚姻不仅仅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更是一个互相支持、共同成长的伴侣关系。

因此,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与伴侣之间的情感契合和精神默契。

其次,现代年轻人的择偶标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过去,择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更多地考虑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然而,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需求和价值观,更加关注伴侣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人际关系等个人特质。

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共同爱好和相似生活方式的伴侣,以实现心灵的契合和共同进步。

此外,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观念趋向于自由与平等。

过去,婚姻常常被视为一种束缚和责任,夫妻关系中男性往往扮演主导角色,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然而,现代社会倡导男女平等,现代年轻人更加强调夫妻关系中的平等和共同决策。

婚姻的基础不再是一个人的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而是双方的平等、尊重和支持。

最后,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也受到了个人自由和多样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提倡个人独立和自由选择,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人群和文化,拥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需求和幸福感,更加倾向于与对方有共同兴趣和生活目标的人结婚。

综上所述,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和择偶标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调整。

他们更注重婚姻的情感与平等,择偶标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强调自由与平等,以及个人自由和多样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种婚姻观和择偶标准的变化将继续进行,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婚姻选择和幸福的未来。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钱铭怡,王易平,章晓云,朱松(北京大学心理系, 北京100871)摘要: 目的:描述中国女性自1985 年以来择偶标准的现状和变迁,分析影响女性择偶标准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方法《: 中国妇女》杂志1985年至2000年15 年间每隑5 年选择一年,幵在每一季度中选择一期杂志,统计其中女性刊登的征婚启事,总共得到131 例。

采用统计学方法迚行定量研究。

结果:女性择偶时仌旧最为关注男方的社会经济条件,但是体现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表现为对男方学历和职业的关注稍有下降,而对财产、事业的要求有所上升;同时对对方身高的要求有所下降,体现目前择偶趋向于实惠化趋势。

对对方修养、人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体现女性婚恋观念的改变和提高。

关键词: 征婚启事;择偶标准;中国女性中图分类号:B8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 (2003) 0520121208收稿日期:2003207215作者简介:钱铭怡(1955 —) ,女,北京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择偶标准是男女两性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和要求。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时期择偶的过程都是不同的。

有人将择偶过程比作市场运作过程,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在婚姻市场中迚行讨价还价。

[1 ]社会、文化、个人以及一些人口学因素都会影响择偶过程,同时家人、朋友、社区等也可能对个体的择偶过程产生压力和限制。

社会文化因素主要考虑选择的自由度和文化排他性两个角度。

选择自由度是一个人选择配偶的自主权。

仍目前的趋势来看,人们选择配偶的自由度越来越大。

根据1990 年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的首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现今我国自主婚姻已占主导地位。

在已婚的被调查者中,属于“自己决定”或“共同商定”的婚姻占7319 % ,女性的自主婚姻率为69172 %。

[2 ]尽管如此,选择与谁结婚仌受到很多潜在因素的影响,文化的排他性就是其中乊一。

择偶标准的变化

择偶标准的变化

择偶标准的变化:
择偶标准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择偶标准变化的原因:
社会背景的变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择偶观念可能逐渐淡化,而新的择偶观念则可能逐渐兴起。

例如,过去人们可能更注重对方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因素,而现在则可能更注重性格、情感和人品等内在的因素。

个人观念的转变:个人的观念和价值观也会影响择偶标准。

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和自由选择的增加,个人在择偶时可能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由选择。

这种转变可能导致择偶标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需求和职业追求等。

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导致不同的择偶标准。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婚姻可能更注重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可能更注重性格、情感和人品等内在的因素。

社会舆论的影响:社会舆论也会对择偶标准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媒体或社交平台可能会推广某种择偶观念,从而导致更多人倾向于这种观念。

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

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

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因社会背景、文化价值观和个人观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
1. 20世纪50至60年代:这个时期的择偶标准注重稳定性和传统观念,家庭背景、工作稳定性和责任感等因素在择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男性通常具有较大的话语权,择偶时更看重女性的顺从和依赖。

2. 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择偶标准逐渐从传统的家庭观念向感情、兴趣爱好等方面转变。

女性开始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择偶时更看重对方的个性和价值观。

3. 90年代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择偶标准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现代择偶标准更加注重个性和价值观的匹配,更加重视感情和沟通,以及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契合。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不婚或者晚婚,择偶标准也因此变得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择偶标准也有所不同。

年轻人更注重感情和沟通,而中年人则更看重对方的稳定性和责任感。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择偶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调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媒体宣传、教育水平、社会观念等。

总之,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价值观而形成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择偶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调整。

择偶标准的变迁改过的

择偶标准的变迁改过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择偶标准的变迁摘要:择偶标准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政治变革、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迁,多元化的择偶观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 又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 有利于健康择偶观的建立。

通过研究中国青年在这三十年当中择偶标准的转变来发现中国青年在情感领域的主调和走向,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择偶标准;改革开放;变迁一、1978~20 世纪90 年代:以文化资本为导向,对门当户对仍然重视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恢复高考制度后,一批批的大学生出现,引起了对知识分子的热捧,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知识分子全面平反,四个现代化建设对知识的迫切需求使社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地位进行了重新认定。

因此,在20 世纪80 年代,女性择偶时把知识分子摆到了较高的位置,女性择偶标准中,文化因素上升到第一位,经济其次,政治因素开始被忽略,知识分子成为女性择偶的新标准。

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下,学识成为人们择偶的主要标准。

人们的择偶目光有聚焦在拥有文凭和学历的大学生身上,知识分子成为追求的对象,在择偶过程中出现了“文凭热”现象。

学历和文凭是文化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资源,一些农村的男青年也通过读书成为许多城市女青年青睐的对象。

因此,在改革开放到20 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中,社会成员的择偶呈现出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特点。

改革开放触发了当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她们大胆突破了几千年来束缚女性的“男尊女卑”的心理羁绊,摒弃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

广大女性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事业上的成功,使她们有了要求男性条件相当或条件对等的资本。

据调查,1985 年要求对方条件相当或对等的女性占13.3 % , 到1995 年, 女性已达到23.4 % ,上升了10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些主要变化包括:
1.自由选择与个性化倾向增强:在改革开放前,婚姻往往更多是家庭和社会因素决定的结果,例如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个人更倾向于自由选择伴侣,更注重个性、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契合度。

2.婚姻年龄和结婚时间的延迟:在改革开放初期,结婚年龄较早,普遍存在较为年轻的婚姻现象。

但随着教育水平提高、职业发展需求以及社会观念变化,结婚年龄逐渐推迟,很多人更愿意先完成教育、确立事业再考虑婚姻。

3.恋爱婚姻与传统包办婚姻的差异:改革开放后,恋爱婚姻越来越普遍,相对于传统的包办婚姻,更多的人通过相互了解、恋爱、谈论,最终决定是否结合。

这种方式更注重感情和双方自主选择。

4.对婚姻的理解与期待变化:过去,婚姻更多被视为家庭责任和子女的出生渠道。

而今,婚姻更多被视为彼此伴侣、共同生活和事业的合作伙伴。

婚姻更注重彼此尊重、平等和互相支持。

5.家庭结构和观念多样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个人理念的多样化,家庭结构也变得更加多样,例如小家庭增多、跨地区婚姻增加等。

同时,婚前同居、二婚、同性伴侣等现象逐渐被社会接受。

这些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婚恋观念上更加注重自主选择、平等沟通和彼此尊重。

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代中国婚姻观念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不同年龄女生的择偶观

不同年龄女生的择偶观

不同年龄女生的择偶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择偶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不同年龄段的女生对于择偶标准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要求。

本文将从不同年龄段女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她们对于择偶观的看法和态度。

青春年少的女生常常被激情所驱使,她们渴望寻找那个可以陪伴自己一起奋斗的伴侣。

对于她们来说,择偶的首要条件是对方的外貌和身材。

她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够英俊潇洒、高大威猛,并且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此外,她们还对对方的幽默感和风趣的口才有着较高的要求。

这是因为她们希望拥有一个有趣并且能够带给自己快乐的伴侣。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对于择偶的要求也有所改变。

进入职场后的女生更加看重对方的稳定性和事业心。

她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此外,她们还希望对方有责任心和上进心,愿意为家庭付出努力。

这是因为在婚姻中,女生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而这种依靠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包括精神上的支持。

步入中年后的女生对于择偶标准又有了新的变化。

她们更加注重对方的成熟和稳重。

在这个阶段,女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够有成熟的思维和稳定的情感。

此外,她们也更加重视对方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女生可能已经有了孩子,对于一个合适的伴侣和父亲的角色有着更高的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对于择偶标准也逐渐回归到内在的品质。

进入老年阶段的女生更加看重对方的人品和品格。

她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有善良、宽容和真诚的品质。

此外,她们也更加重视对方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

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女生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总结起来,不同年龄段的女生对于择偶观的看法和要求存在着差异。

青春年少的女生更加看重外貌和身材,职场女性注重事业心和稳定性,中年女性重视成熟和稳重,老年女性关注人品和健康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对于择偶的要求逐渐从外貌转向内在品质。

因此,男性在追求女生时,也需要根据女生的年龄段来了解她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获得她们的青睐和接纳。

当代女性择偶高标准的标准

当代女性择偶高标准的标准

当代女性择偶高标准的标准
当代女性在选择伴侣时,往往会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这种现象在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提升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普遍。

那么,当代女性对择偶的高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当代女性对择偶对象的外貌要求更高。

在过去,外貌可能并不是女性选择伴侣的首要条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对自己的外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择偶对象的外貌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只看重对方的外表,而是希望对方能够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外在修养。

其次,当代女性对择偶对象的内在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

除了外貌,女性也更加注重对方的内在品质,如责任心、上进心、孝顺等。

这些内在素质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都非常重要,因此当代女性在选择伴侣时也会更加注重这些方面。

另外,当代女性对择偶对象的经济条件也有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独立,因此对于择偶对象的经济条件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女性希望自己的伴侣能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能够为家庭负责,这也是当代女性对择偶的一种高标准。

最后,当代女性对择偶对象的家庭背景和家庭观念也有更高的要求。

女性希望自己的伴侣能够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家庭观念,能够与自己共同建立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这也是当代女性对择偶的高标准之一。

总的来说,当代女性对择偶的高标准主要体现在外貌、内在素质、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等方面。

这些要求并不是女性对伴侣的苛刻要求,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与自己相匹配、能够共同成长的伴侣。

因此,当代女性择偶的高标准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女性地位提升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钱铭怡,王易平,章晓云,朱 松(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100871)摘 要:目的:描述中国女性自1985年以来择偶标准的现状和变迁,分析影响女性择偶标准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方法:《中国妇女》杂志1985年至2000年15年间每隔5年选择一年,并在每一季度中选择一期杂志,统计其中女性刊登的征婚启事,总共得到131例。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结果:女性择偶时仍旧最为关注男方的社会经济条件,但是体现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表现为对男方学历和职业的关注稍有下降,而对财产、事业的要求有所上升;同时对对方身高的要求有所下降,体现目前择偶趋向于实惠化趋势。

对对方修养、人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体现女性婚恋观念的改变和提高。

关键词:征婚启事;择偶标准;中国女性中图分类号:B8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3)0520121208收稿日期:2003207215作者简介:钱铭怡(1955— ),女,北京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择偶标准是男女两性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和要求。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时期择偶的过程都是不同的。

有人将择偶过程比作市场运作过程,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在婚姻市场中进行讨价还价。

[1]社会、文化、个人以及一些人口学因素都会影响择偶过程,同时家人、朋友、社区等也可能对个体的择偶过程产生压力和限制。

社会文化因素主要考虑选择的自由度和文化排他性两个角度。

选择自由度是一个人选择配偶的自主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人们选择配偶的自由度越来越大。

根据1990年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的首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现今我国自主婚姻已占主导地位。

在已婚的被调查者中,属于“自己决定”或“共同商定”的婚姻占7319%,女性的自主婚姻率为69172%。

[2]尽管如此,选择与谁结婚仍受到很多潜在因素的影响,文化的排他性就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国家里,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一些。

在美国,不同种族之间的婚姻选择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3]在中国,选择配偶很少考虑民族的因素,但是,征婚启事中申明自己是回族的人一般都要求配偶也是回族人。

[4]社会阶层如职业、教育水平、收入等因素也是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

无论在国内国外,“门当户对”都是男女双方重要的择偶标准[1][4][5]。

地域相近性也是影响择偶过程的重要因素。

居住地的相近可以提供建立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机会。

此外,由于空间的接近,两个人更可能有相似的兴趣和价值观。

很多征婚启事的研究发现,对居住地的要求都有很高的比例,“同一城市”的要求一直较高。

[6]李银河(1989)研究发现,征婚者中有2317%的人对对方的居住地有具体要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征婚者往往提出要求对方在本市居住,还有少数人指定了一定范围,如某省的北部或某个更小的范围[4]。

在美国,Bossard 在1932年对费城5000对夫妇进行研究,发现1Π3的夫妇婚前住在5个街区以内,一半以上住在20个街区以内。

[1]个人特征包括年龄、相貌、性格等也是个体重要的婚恋资源。

人们一般倾向选择与自己年龄相当的配偶。

在此前提下,女性倾向选择比自己大几岁的男性,男性则相反。

[1]相貌、身材对女性来说更为重要,因为男性更看重女性的外貌。

[5][7][8]性格也是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配偶的选择中,“诚第40卷第5期2003年9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 ol.40,N o.5September ,200322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实”和“智力”是两个很重要的人格品质。

[9]在国内的研究中,女性的温柔善良、男性的诚实可靠都是很重要的择偶标准。

[2][5][8]择偶行为是复杂的社会行为,涉及到很多因素。

征婚启事是国内外都存在的一种择偶方式,是研究婚恋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方便有效途径。

从1981年北京《市场报》刊登了第一例征婚启事至今,全国正式征婚者加上应征者不下几千万。

女性开了报刊征婚的先河,1985年女性占征婚者的2215%,到了1995年达到4115%,说明女性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得到长足发展。

[2]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这几十年来,女性对婚恋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跨世纪的我国女性择偶标准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是此项研究想解答的问题。

从目前已查到的文献来看,国内已有的此类研究主要是应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例如:童辉杰等人的研究)。

本研究则从定量的角度对女性的择偶标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某些量化的结果。

一、研究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全部资料来源于《中国妇女》杂志。

《中国妇女》杂志创刊于1939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杂志。

目前它是全国妇联主管的国家级女性刊物,面向全国范围发行,在中国妇女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中国妇女》杂志于1984年第6期上第一次刊登了征婚启事,其后设立征婚启事专栏,是全国第一批刊登征婚启事的杂志之一。

因此选择此杂志作为资料来源,选取1985年至2000年女性在该杂志上登载的征婚启事为统计对象1985年至2000年共15年的时间,每5年为一个单元,每年的四个季度各选择一个月进行资料的收集。

按上述原则抽取1985年、1990年、1995年和2000年第1、4、7、10期的所有由女性登载的征婚启事,共收集131例。

本文研究者也收集了同时期在《中国妇女》杂志上男性刊登征婚启事的资料,结果将另文报告。

(二)方法变量的定义:每一则征婚启事包含两个部分:征婚者自我条件的陈述、对所征求配偶的要求的陈述。

而每个部分又包括年龄、学历、身高、健康、婚史、相貌、皮肤、身材、气质、地区、户口、职业、职称、收入(指固定收入,如工资)、财产(包括住房、车辆等)、家境(包括家庭背景,如书香门第、军人家庭)、调动能力(指人员的跨地区调动)、负担(指赡养父母的负担)、持家能力、生育、性格、人品、情趣、入赘、修养、工作(指有无工作)、事业、职位(指工作头衔)等,共28个变量。

并对各变量进行数量化的处理,以便进行统计分析。

考虑到在编码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对各项因素理解的不同,在编码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处理:(1)由一男一女两位编码者同时进行编码;(2)进行编码前讨论对各项因素的理解,并提取少量征婚启事进行尝试编码,再进行讨论,基本上达到理解一致;(3)编码结束后,对照两份编码,针对不一致处进行讨论,得到最后的编码。

数据分析:采用SPSS1010对变量进行频率统计、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二、结 果 (一)征婚者的基本特征11各年份人数、年龄和身高等人口学特征比较见表1。

从1985年到1990年,所抽样的月刊中征婚者人数有上升趋势,2000年人数迅速下降,只有17人;从1985年到2000年,征婚者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0岁。

征婚者的最小年龄有减小的趋势,1985年为26岁,2000年为20岁;从1985年到2000年,征婚者平均身高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做UANOVA统计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表1 征婚者人口学特征比较年份人数年龄身高平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198********2194261038101561102913915010170199043341076187241048101591952515115610170199538351169159211056101611514120152169200017321829196201047101611382194156169 21征婚者教育水平的状况见表2。

1985年、1990年和1995年处于高中到大专这一教育水平的人数最多,占提及具体学历的人数的一半以上,说明登征婚启事的女性大多为中等文化水平。

2000年,从百分比来看本科以上的学历人数最多。

表2 征婚者学历分布比较年份初中及以下N (%)高中到大专N (%)本科及以上N (%)19853(10130)19(65160)7(24110)19900(0100)21(65160)11(34140)19952(7170)16(61150)8(30180)20002(18120)4(36130)5(45150)31征婚者婚姻状况见表3。

从具体提及自己婚姻状况的人来看,四年来征婚者中一直是未婚的女性占多数,其中1985年占的比例最大(86140%),1990年和2000年也都超过半数以上,只有1995年的比例为45120%,没有超过半数。

表3 征婚者的婚姻状况比较年份未婚N (%)离丧N (%)离丧无子女N (%)离丧有未独立子女N (%)离丧有独立子女N (%)198519(86140)1(415)0(0100)2(911)0(0100)199026(61190)5(11190)4(9150)5(11190)2(4180)199514(45120)2(6150)1(312)8(2518)6(19140)20009(56130)3(18180)2(12150)0(0100)2(12150)(二)征婚者自陈条件和对配偶要求的描述11各变量在不同年代女性的自陈条件中的提及率及其排序所在位置见表4。

表4 各变量在自陈条件中的提及率及其排序比较排序1985N (%)排序1990N (%)排序1995N (%)排序2000N (%)年龄1100100110010011001001100100身高293190297170292110294110学历387190674140768140564170职业478180586100573170758180相貌578180488140476130664170婚史666170397170381160394110321 第5期钱铭怡等: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排序1985N (%)排序1990N (%)排序1995N (%)排序2000N (%)地区76617086511012231701311180健康860160103216011281901029140性格(温柔)951150955180844170858180情趣1048150113216013181401129140人品1145150767140673170476150收入1218120210100202160200100气质13121101225160939150935130事业14121101921301513120250100职称156110132516010311601223150家境16310014201901610150185190持家能力173100182130230100195190职位183100260100187190260100户口190100200100177190175190财产200100151410014131201411180调动能力210100220100220100210100负担2201001791302121601511180生育230100230100240100220100招赘240100240100250100230100修养25010016111601951301611180工作260100250100260100240100表4结果是各年份征婚者的年龄、学历、身高等变量在不同年代中的提及率和排序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