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职业认同开题报告⒈引言本文报告旨在研究职业认同的概念、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认同程度。
它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⒉背景职业认同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时所经历的一个心理过程。
它可以由多个因素影响,包括个人价值观、个人兴趣、社会环境等。
职业认同的建立和发展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职业认同的定义和特征、职业认同对个人职业发展和满意度的影响、职业认同的形成因素、职业认同的培养和发展策略。
⒋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收集实证数据来分析职业认同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
⒌职业认同的定义和特征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认同程度。
它可以表现为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满意度和归属感。
职业认同的特征包括稳定性、一致性和多维性。
⒍职业认同对个人职业发展和满意度的影响职业认同对个人职业发展和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越高,他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通常也会越高。
⒎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个人价值观、个人兴趣、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
⒏职业认同的培养和发展策略个体在培养和发展职业认同时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例如,积极参与职业发展活动、寻找合适的职业角色模型、接受职业指导和辅导等。
附件:⒈相关研究文献列表⒉调研问卷及结果⒊实证数据分析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职业认同: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认同程度。
⒉职业发展: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职业进步。
⒊职业满意度: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
⒋职业角色模型:在特定职业领域中具有成功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者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彻底赞同或者认可。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
职业认同感普通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其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
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再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
怎样才干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而强化职业认同呢?怎样才干避免职业认同中的职业倦怠的发生呢?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换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从管理观念上讲,管理者需要从长期形成的单一绩效管理观念向绩效和职业认同相结合的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要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
关心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在员工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中实现组织目标。
从管理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由长期形成的点式岗位管理模式向职业丰富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
为职业人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这种转变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新途径。
这种转换是当代社会职业发展的呼声,也代表了职业发展的未来。
需要理论界和业界不懈探求。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故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
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
过程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
状态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
职业发展中的职业认同问题与解决思路

职业发展中的职业认同问题与解决思路一、引言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认同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自我认同感以及与职业角色之间的相关感受。
对于个体来说,职业认同的形成对于提升工作满意度、增强自我价值感以及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职业认同问题较为普遍,许多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职业认同的困惑和迷失。
本文将从职业认同问题的本质、对职业认同问题的影响以及解决思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职业认同问题的本质1.1 职业认同的定义和特点职业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包含了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职业角色的自我认同感以及与职业角色相关的情感体验。
职业认同与个体的性格、职业目标、价值观等密切相关,是个体内部心理状态与外部职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个体对职业认同的需求和表现也存在差异。
1.2 职业认同问题的原因职业认同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包括职业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职业环境与个体价值观之间的不匹配、工作过程与个体能力之间的不协调等。
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职业选择困惑、职业适应问题以及职业迷茫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个体对现有职业的认同感受减弱甚至消失。
三、职业认同问题的影响2.1 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认同问题会导致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下降。
当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不强时,往往会感到工作枯燥乏味,缺乏工作动力,长期下来会对工作产生厌倦和不满情绪。
工作满意度的降低将不利于个体的职业发展以及组织绩效的提升。
2.2 自我价值感降低职业认同问题还会对个体的自我价值感造成影响。
当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不强时,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
自我价值感的降低不仅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个体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3 职业发展困境职业认同问题还可能导致个体陷入职业发展困境。
ICU护士同情心疲乏与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ICU护士同情心疲乏与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
告
1.研究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室(ICU)的护理越来越复杂,ICU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环境复杂,工作时间长,不同的病人情况及其家庭的心理困扰等诸多因素使得ICU护士的工作更加艰辛。
因此,ICU 护士的情感体验和职业认同成为了近年来医护人员研究的热点话题。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ICU护士同情心疲乏与职业认同的现状和诱因,探
讨其对ICU护士个人及团队工作的影响,为提高ICU护理质量和改善工
作环境提供参考。
3.研究问题
(1)ICU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程度如何?
(2)ICU护士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如何?
(3)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个人因素等因素对ICU护士同情心疲乏和职业认同的影响是什么?
(4)ICU护士同情心疲乏和职业认同对个体和工作团队有哪些影响?
4.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ICU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和职业认同的现状,并探
究其影响因素。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工作情况、同情心疲乏
程度、职业认同程度等。
通过个案访谈深入了解ICU护士个体工作体验和情感体验,并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5.研究意义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ICU护士同情心疲乏和职业认同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士的工作情感,缓解护士的工作负担和焦虑情绪,从而提高ICU护理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也为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一、引言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解、认同和承诺程度。
一个人的职业认同水平不仅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组织的发展和稳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认同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二、职业认同的定义和重要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职业身份以及相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在职业认同的基础上,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果,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并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职业认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当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时,他们更倾向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发展相关的职业技能,提高工作绩效。
2. 组织依附和稳定性:职业认同可以促使个体与组织形成紧密的依附关系,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减少脱离组织的倾向。
3. 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职业认同使个体在当前职业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和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创造更多机会。
三、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1. 社会环境:社会对特定职业的认同和评价会影响个体对该职业的认同感。
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可以增强个体对职业的承诺和价值观的接受程度。
2. 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对个体的职业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当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与个体的价值观和职业目标相符时,个体更容易形成职业认同。
3. 个人特质:个体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个人特质会影响职业认同的形成。
个体对职业的理解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也会因个人特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提供对个体和组织发展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研究方法将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全面的数据。
问卷调查将广泛收集个体对职业认同的评价和认知,以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
深度访谈将针对个体的职业经历和认同感进行详细的探讨,以获取更深入的理解和背后的动因。
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认同

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认同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职业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回避的话题。
人们时常在谈论职业生涯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过程中缺乏任何难以抵挡的困难。
根据最近的研究,职业认同是影响职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职业认同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又如何影响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呢?这篇文章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定义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解、认可和愿望。
职业认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职业的理解和接受,另一个是对职业的向往和期望。
在职业认同的过程中,个人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决定了个人选择和发展的方向。
二、职业认同为何如此重要1.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同是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认知自己的职业认同,能够较容易地判定自己长期的职业方向,并有意识地构建个人职业发展轨迹。
研究表明,职业认同可以对职业规划的质量产生正面影响。
2.影响工作表现职业认同也可以影响工作表现,一旦个人的职业认同与所从事的职业高度契合,对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职业满意度都有积极作用。
相反,如果个人在工作中缺乏职业认同感,那么其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3.提升工作幸福感职业认同也可以提升工作幸福感。
如果个人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强相关,那么个人将更容易感受到工作满足感和工作幸福感。
对企业来说,选择更多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的员工,能够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三、职业认同如何影响职业发展1.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满意职业认同是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进而选择更加符合自己职业认同的职业发展方向。
如果个人从公认或外部压力来选职业,容易出现职业选择不投入或产生职业迷茫的现象。
2.影响职业绩效职业认同可以影响个人职业表现,从而影响职业绩效。
如果个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热情,那么他们的职业绩效将很可能表现出来。
如果个人不太喜欢自己的职业或无法与其产生强烈联系,他们往往会缺乏工作动力,影响职业表现和职业绩效。
实习护生实习表现与职业认同相关分析开题报告

文献查阅收获
2.研究背景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 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 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护理专业招生数量呈现 大幅增长
全球性护士短缺及职业认同危机问题日 益加重,护士的离职率不断攀升,护士 职业认同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职业人群。
在职护理人才的不断流失 大大阻碍了行业发展。
文献查阅收获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临床 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与 实习表现相关性。.
以已有的调查数据及研 究结果为医院教学管理 改革提供参考。
文献查阅收获
1.主要参考文献:
[1] 魏淑华 .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2011 (3) : 16 -18. [2] [1]孙骏玉,束娇娇,帕丽达·买买提.国内外护生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思考[J].护理学报,2018,25(09):31-34. [4]孙焕芹,李国英,平 春霞,等.临床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506-507.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3.07.020. [3] 肖泽梅,彭一婷,封维婷,等.实习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17):5862.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7.058. [4] 包家明,贾云华,杨 芳,等.香港和杭州两地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的比较与启迪[J].护理与康复,2014,13(3):212215.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4.03.005. [5] 杨巾夏,张文燕,武冰玉,等.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研究生职 业 认 同 与 期 望 的 比 较[J].中华 现 代 护 理 杂 志, 2016,22(14):1952-1956.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14.008. [6] Hensel D, Middleton M J, Engs R C.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Drinking Patterns, Prelicensure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mation[J]. Nurse Educ Today, 2014,34(5):719-723. DOI:10.1016/j.nedt.2013.08.018. [9] A dams K, Hean S , Sturgis P ,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rofessio nal identity of first year health and social care student [J] . Learn Health Soc Care, 2016 , 5(2) : 55 -68. [10] 蒋艳. 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的初步研制[ D] . 北京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12]潘鹏.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15. [13]李艳. 护理实习生个性与临床实习表现及专业态度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7. [14]赵艳琼,李艳艳,宋志红.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其临床实习表现相关性的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37-139.
学前教育本科生职业认同感开题报告

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所谓职业认同,就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对于一个职业的认同,好比信仰。
正确而坚定的信仰不仅是你走下去的动力,也是你不断提升的助推剂。
因此,我们需要职业认同感,在工作中获取更多的力量,信心和快乐。
学前教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伴随着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长足发展而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并表现出理性化倾向,反思型、研究型的专业化幼儿教师成为时代的呼唤。
然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恶性流动等问题却给学前教育的进展带来了困难,这也进一步使以培养幼儿师资为主的职业教育面临空前的挑战,,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已有研究证明,幼儿教师属于职业怠倦的高危人群。
因此,了解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仅对于教师本身对于幼教事业也很重要。
学前儿童属于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特殊的关怀和教育,幼儿教育事业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
发展幼教事业对儿童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而教育幼儿的直接操作者之一的学前教师更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而这也就对学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于以后将会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职业认同感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他们对于本专业的职业认同不仅关系到各自未来的职业方向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了解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和问题并分析及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幼儿师资的培养,提高学前本科生职业认同感。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学前教育在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致力于提高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
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研究还很缺乏,鉴于在校生职业认同感也很重要,我们对本校学前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希望通过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形成本职业的职业认同,对于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抱着积极的肯定的认真态度努力实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作贡献。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职业认同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目的1.1 背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职业认同的重要性日益认识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提供有关职业认同的科学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文献综述2.1 职业认同的概念和定义:职业认同是个人对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时所形成的一种认同感,它包括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可、个人职业的价值观和职业角色的认同。
2.2 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和职业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对职业认同产生影响。
2.3 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职业认同的形成受到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个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因素对职业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2.4 职业认同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确定的职业认同有助于个人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满意度,促进职业成长。
3.研究方法3.1 研究对象:选择不同职业群体的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教师、医生、工程师等。
3.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量表对职业认同进行评估。
3.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职业认同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4.预期结果4.1 职业认同的水平:预计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认同水平存在差异,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4.2 影响因素的分析:预计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职业认同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个人因素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3 职业认同与职业发展的关系:预计职业认同与个人职业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联,职业认同越高,个人职业发展也越好。
【附件】:附件一:研究问卷:包括关于职业认同的评估量表和个人背景信息调查表。
附件二:数据分析结果:包括问卷数据的统计描述和回归分析结果。
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师资队伍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需要一批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的优秀教师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而身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生,则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群体,其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当前,我国各级高校有大量的师范生,其中一部分是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等途径参加师范生招生考试,而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和优惠来吸引他们报考。
其中,一些考取师范生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和地方的资助,并在完成学业后被优先纳入公立学校的招聘计划。
然而,由于师范生普遍享受各种优惠政策而无需缴纳高额学费,因此,一些师范生可能存在工作动机不强之现象,即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并认同自己所学专业的特殊价值和使命,缺乏对未来职业的热情和兴趣。
这种现象在一些高校中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学业表现和职业发展。
因此,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影响,为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以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的发展状况和相关因素,力求揭示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状况,包括对教师职业的态度、认知、价值观等方面。
2.分析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强度和相关因素,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来源、目的和作用。
3.探究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的相互关系,分析二者在职业发展中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4.研究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实践经验和启示。
本研究的目标是:1.深入了解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发展状况,揭示相关因素和机制。
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认同度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认同度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项兴起的专业开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业,其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然而,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认同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分别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定义,职业认同度、影响职业认同度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工作专业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旨在为满足个体、家庭和社区的福利、社会和经济需求提供服务和支持。
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基于关注人们的福利和权利,以及实现社会正义和平等的口号。
社会工作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儿童福利、老年人服务、家庭援助、残疾人服务、精神健康、戒毒、社会保障等。
二、职业认同度的概念职业认同度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心理感知和主观评价,是他们对职业工作的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的认同程度。
职业认同度旨在测量职业生涯中个体的满意程度、对职业的依恋程度以及对个人工作的持续性的认知。
三、影响职业认同度的因素1.职业本身的特性职业认同度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负载、升职机会及薪酬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对于社工专业人员而言,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压力,涉及到一些敏感性问题,个体的认同程度往往取决于对工作本身的理解以及能力水平。
2.个体所处的环境因素个体所处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职业认同度,例如,家庭、同事、上级和组织等方面的支持和关注有利于个体对职业的认同。
3.自我身份感的影响自我身份感是个人对自身的基本认知,同时也是其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和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职业认同度的高低与个体对自我角色、身份以及使命的认同程度密切相关。
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认同度1.加强教育培训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职业标准,教育培训时需要注重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特征。
加强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和经验分享可以更有效地帮助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发展其职业认同度。
2.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进行自我反思在职业生涯中进行自我反思,可以帮助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优势以及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认同感问题研究报告

职业认同感问题研究报告
研究摘要:职业认同感作为个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接受程度和归属感,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和职业成就感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职业认同感的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方法,并对其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了职业认同感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二、职业认同感的定义: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和归属感。
个体通过认同自己的职业,对职业角色、职业需求和职业目标产生较高程度的满足和归属感。
三、测量工具:
目前,较为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职业认同感量表和职业满意度量表。
职业认同感量表通常包含对职业角色的认同、对职业目标的认同以及对职业群体的认同等维度。
四、影响因素:
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
个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等;环境因素包括组织文化、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等。
五、相关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而质性研究则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职业认同感研究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以拓宽研究领域和取得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发展与展望。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一、本文概述1、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界定教师职业认同,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对于自身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及其角色的理解、接受和内化过程。
它涉及到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识、对教育工作的情感投入以及在教育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倾向。
简而言之,教师职业认同就是教师在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及其所扮演角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关乎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更对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的教师,会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投入地教书育人,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也能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此,深入探讨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对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性教师职业认同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个体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只有当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投入热情,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认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感时,会更容易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对教育的热爱和投入。
教师职业认同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认同自己职业的教师,会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职业认同也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当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时,才能形成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3、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作为国家的根本,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一、研究背景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1]。
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认高低与其是否适合和喜欢从事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关系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而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则关系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成败兴衰。
从知网数据库搜索1979-2011关于师范生的研究大约有3896篇,涉及到师范生各个方面,对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有24篇,可见已经有人认识到研究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的研究。
但是对于职业技术师范师范生的研究仅6篇,也仅是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涉及面非常狭隘。
而对于职业认同的研究,则空空如也。
面对这一空白研究,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生使我感到进行这项研究的重要性。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职教教师将决定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但是,新时期的职教师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强调教师职业人对该职业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
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作为职业教育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是否认同直接关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兴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虽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同时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是否得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阶段职教师资建设的效果。
因此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力图以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探寻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特点,反思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1]程巍,王在勇,王瑶.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5):45—48.1培养模式,从而在完善教师教育理论的同时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实践的指导。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开题报告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近年来,教师职业认同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职业角色、自我形象以及职业地位的一种基本认识和态度。
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教育系统的稳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具有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师职业认同,了解教师的职业认同构成与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师职业满意度、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1. 研究问题(1)教师职业认同的理论构成及特征是什么?(2)教师职业认同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3)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有哪些?(4)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度?2. 研究内容(1)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与范畴界定。
(2)教师职业认同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3)教师职业认同的作用及表现形式分析。
(4)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分析。
(5)提高教师职业认同度的途径和方法探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深入探究。
1. 文献研究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理论体系、重要指标和评价方法、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综合研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启示。
2. 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获取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定量依据。
3. 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个案进行深入访谈,探究教师职业认同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表现形式等深层次信息,从资料的丰富性、深入性、客观性等方面为研究提供有效支持。
四、预期成果研究结论将得出以下方面的预期成果:1. 教师职业认同的理论构成与内涵特征的探究。
2. 教师职业认同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学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4]冯利娜.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主动性学习、胜任力及其关系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5]秦红梅.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6):106-111.
[6]刘淑红,李艳红,高文娟.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5,20(04):92-95.
[7]蔡志凌.“90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3,34(03):126-134.
(三)论文结构
引言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选题: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学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一、关于论题(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的根据;论题的价值)
(一)提出问题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是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他们的职业认同感高低直接影响了未来从事工作的积极性,也关系到工作的成效和竞争力。对此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状况,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他们提供针对性地指导,促进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2021年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完成一稿(初稿)并修改、指导二稿写作;
202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完成二稿并修改,形成终稿;
四、个人情况介绍:(所学专业、主要工作经历、工作领域、对论文涉及的专业领域的基本认识等)
五、指导教师意见
3.理论联结实践,奠定职业基础
(二)高职院校搭建平台
1.坚持学生为本,引领学生发展
2.创新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
认同感开题报告

认同感开题报告认同感开题报告一、引言认同感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它是指个体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同程度。
认同感不仅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本报告将探讨认同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
二、认同感的定义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归属感的确认和接纳。
它是个体与自己、与他人以及与社会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的基础。
认同感不仅包括对自己的认同,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认同。
它是人类社会中形成群体、建立互信和合作的重要前提。
三、认同感的影响因素1.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包容和多元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认同感,而歧视和排斥的社会环境则会导致认同感的缺失和不稳定。
2. 家庭教育: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认同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的关爱、支持和教育方式都会影响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同感。
3. 个体特质:个体的性格、自尊心和自我认同等特质也会对认同感产生影响。
自信和积极的个体更容易建立稳定的认同感,而自卑和消极的个体则容易产生认同感的困扰。
四、认同感的重要性1. 个体层面:认同感是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基础。
一个具有稳定认同感的个体更容易面对挑战和压力,更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
2. 社会层面:认同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一个社会中的个体如果缺乏认同感,容易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相反,一个社会中的个体如果拥有稳定的认同感,将更加愿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五、结论认同感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每个人的认同感,提供一个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培养积极的个体特质,以促进个体的认同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只有在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认同感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
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中国,幼儿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显得格外重要。
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和自我定位的认知和情感的反映。
针对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感受和认知,优化我国幼儿教育体制,促进幼儿教师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就感的提升。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探索其职业角色感受和认知,为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依据。
三、相关研究综述
当前,国内外关于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还比较少。
其中,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师职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上,而国内研究则更多地探讨了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幼儿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职业角色认同感受和认知情况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研究预期结果
1. 探究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感受和认知,了解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
2. 为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依据。
3. 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体制的可持续发展。
学前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学前职业认同开题报告学前职业认同开题报告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期,幼儿的职业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职业认同是指幼儿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的认知和情感态度。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职业认同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二、学前职业认同的重要性学前职业认同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职业认同有助于幼儿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认识和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其次,职业认同有助于幼儿培养目标意识和规划能力。
当幼儿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出努力。
最后,职业认同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通过认识不同职业的社会价值和职业道德,幼儿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影响学前职业认同的因素学前职业认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成员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态度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应该给予幼儿正确的职业导向和榜样,鼓励他们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其次,社会环境也对幼儿职业认同产生影响。
社会的职业分工和职业地位会影响幼儿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和评价。
教师和社会角色模型的引导对幼儿的职业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幼儿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也是影响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幼儿应该有机会接触和体验不同的职业,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四、教育策略为了促进幼儿的职业认同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首先,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职业体验和教育资源,让幼儿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不同的职业。
通过参观企业、职业体验活动等形式,幼儿可以亲身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职业探索和自我评价。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以C市教师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以C市教师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的情绪劳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情况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教师们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境增多,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也日益严重。
尤其在新冠疫情下,教师们所面临的压力愈发突出。
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教师工作中的挑战和困境,推动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以C市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关系,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学术界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问题及假设1.研究问题(1)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现状是怎样的?(2)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是怎样的?(3)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是怎样的?(4)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2.研究假设(1)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认同之间是正相关的。
(2)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之间是负相关的。
(3)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是负相关的。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现状调查。
(2)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3)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4)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设计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三个方面的问卷,通过问卷对C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
(2)统计分析法: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
四、论文结构本文研究包括的章节如下:第一章: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教师情绪劳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做一系统性的梳理。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设计,包括研究问题、假设、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一、研究背景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1]。
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认高低与其是否适合和喜欢从事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关系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而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则关系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成败兴衰。
从知网数据库搜索1979-2011关于师范生的研究大约有3896篇,涉及到师范生各个方面,对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有24篇,可见已经有人认识到研究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的研究。
但是对于职业技术师范师范生的研究仅6篇,也仅是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涉及面非常狭隘。
而对于职业认同的研究,则空空如也。
面对这一空白研究,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生使我感到进行这项研究的重要性。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职教教师将决定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但是,新时期的职教师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强调教师职业人对该职业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
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作为职业教育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是否认同直接关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兴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虽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同时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是否得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阶段职教师资建设的效果。
因此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力图以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探寻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特点,反思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1]程巍,王在勇,王瑶.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5):45—48.1培养模式,从而在完善教师教育理论的同时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实践的指导。
三、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1、本研究尝试以量表的形式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的维度进行相关界定,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认同理论对其职业认同进行调查研究,提供了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这个特殊群体职业认同的理论基础。
2、本研究在综合认同理论和职业认同发展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师范生职业认同概念的基本内涵。
以实际调查和访谈为依据,把握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在师范教育下职业认同的现状现况,考察影响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探讨促进职业认同的可能途径。
这无疑拓宽了师范生职业认同研究的领域,不仅从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而且较之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和特殊政策下的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使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这一不容忽视的群体在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中得到体现。
(二)实践意义1.提高职教师资教育培养的成效职教教师将决定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但是,新时期的职教师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强调教师职业人对该职业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
“教师教育者在计划和实施最初教师训练和继续专业发展的[1]因此,研究高等职业。
”时候,需要愈识到教师认同的潜在影响(Jones, 2004)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现况,归纳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培养职教师资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对促进培养职业院校教师这一特殊的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提高职教师资教育培养的成效上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促进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而言,教师身份认同是其内在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机制,[2]揭示其形成规律,对于教师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师范生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职前期,研究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对于促进师范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及角色定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师范生尤其是将要面对[1] Jones, Phyllis., Ihey are not like us and neither should they be': issues of teacher identityfor teachers of pupils with profound and multiple learning difficulties. Disability 8c Society,2004, 19 (2): 159-169.[2] 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18.2较为复杂的学习群体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他们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会促使他们思考,促进他们制定适合职业发展的专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明确专业学习任务,发展方向,自主为职业发展做准备。
3、有利于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开展教师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方式、职业发展以及对待教[3]因此高育变革的态度并且对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直接影响到其在将来工作过程中教学的积极性,是对其能否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一个反映。
就目前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如果对职业院校教师认同感较低的师范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将很难与学生和谐相处,很难融入职业学校这个复杂的环境群体中。
反之,对于那些准备充足,对职业院校教师认同感较高的师范生来说,在进入岗位之后自己的师范技能将得到充足的发挥,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可谓功不可没。
四、理论基础[1]职业认同感是所有求职人员对拟进入的职业应具有的起码的心理品质。
[2]职业认同感水平是从业个体身心健康状况和职业角色发展的基础。
把教师职业认同作为独立的领域进行研究已近20年,但目前对教师职业认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研究者较为一致地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
”“过程”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3]也就是说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定义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教师职业认同。
从动态上来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其教师角色的学习、确立、发展的过程;从静态上来说,是指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期望、价[4]值观及职业行为倾向的现状。
薄艳玲在《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中提出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6个维度:即教师职业认知、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意志、教师职业期望、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职业行为倾向,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即为这几个维度的综合。
王鑫强,张大均等人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中采用静态的角度来考察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将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界定为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目前自身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
将职业认同分为职业效能、职业意志、[3] 赵宏玉,张燕.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2):143~148[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方明军,毛晋平.我国大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7):56—61.[3]左平良,钟华,范毅.论本科法律实践教育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 91-93[4]武旭召,孙卫,杜田.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四个维度。
而赵宏玉、张燕等人在编制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时“从外在价值认同、内在价值认同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编制初始问卷。
其中,外在价值认同是指对教师职业外部特点的认同;内在价值认同是指对教师职业内部特点的认同;意志行为认同是指在内、外在价值认同的驱[5]动下表现出的行为倾向。
”本文作者认为职业意愿与期望是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时的意愿和对职业发展的期望。
职业行为倾向是目前为教师职业做准备的行为表现,两者一个属于情感维度,另一个是从动作行为上分析,所以不能合并。
因此在参考薄艳玲和张大均和赵宏玉、张燕等人的基础上,从职业行为倾向、职业效能、职业意志、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五个维度来研究现阶段职技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五、研究对象该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在校师范生为样本,取样时尽可能使专业(文科、理科、工科)、性别和年级的人数均衡。
六、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了解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等学生的共性问题,并进行梳理分析、理性思考,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从图书资料或电子期刊上检索和搜寻大量有关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师资建设和范生职业认同的文章,为论文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3、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访谈以及与对职业教育有较多研究的教授学者的访谈,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整体把握及更深层次的理解等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
可以补充调查问卷的机械性,更加全面地了解访谈对象的主观想法。
七、研究内容(一)问卷编制1、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2、影响因素的问题设置[5]赵宏玉,张燕.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2):143~1484(二)职业认同现状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一般状况。
2、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在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类型上的特点(三)影响职业认同因素的分析1、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2、探究影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
(四)分析讨论与建议1、对调查结果的讨论2、促进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建议八、研究与写作计划:20121年10月15日——10月31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2012年10月31日——11月12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2013年3月1日——3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2013年4月1日——4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2013年5月1日——6月1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