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b97bd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a.png)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一、调查目的和意义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
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
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
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
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精选范文合集五篇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精选范文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e45b146294dd88d1d26b32.png)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精选范文合集五篇在日常点滴中介绍和弘扬地方文化传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特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带入基层文化生活之中。
以下是初心为您推荐。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一)中华传统文化以其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特色而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
今年暑期实践中,校团委与校友会发起“文化中国行”实践项目,并获得北京大学校友基金的支持与赞助,扶持青年学子长期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国学精粹的实践活动。
经过层层筛选,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假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厦门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艾德莱斯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禅学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泉州暑期调研团、北京大学耕读社传统文化研修夏令营等十支团队入选“文化中国行”项目。
1.山南水北,品中华传统之神韵五千里神州大地,塞北江南,雪山草原,不同的地域孕育出各异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的精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禅学社于今年7月底在丝路南段——青海省海北州进行“汉藏文化交流现状调研”的社会实践。
该州内27个民族和谐共处,是汉藏友好之路唐蕃古道起点,王洛宾因在此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获联合国“东西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禅学社对海北州社会和谐、多民族共荣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考察,为当地文化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发掘、整理、推广传统文化和谐因子,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出文化方面的贡献。
江南依旧那江南,料此江村应如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来到开弦弓村,看看风云激荡的百年过去,这座村落是否还是费老笔下的江村模样。
江村团以史学视角和方法为主,合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手段和档案整理、实地参访、口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完成《江村的变与不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开弦弓村》实践报告,整理3万余字口述史稿,收集136份问卷调查,拍摄1400余张实地参访照片,记录近1万字社调日记和5000余字成员心得。
调查报告-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
![调查报告-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a3edd80b4c2e3f562763af.png)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传统美德是一个学校的根基,而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模糊,是最需要指导的。
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活动。
一般会以有关“美德”的哲理作为主题。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以下是小编为你提供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采访时间:__年8月13日9:00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采访方式:面谈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被采访人:林主任问:您好!林主任!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贵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
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生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
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问:我们也从班主任助理那里得知,班上确实有部分同学才艺很出众的。
那么,学校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呢?林:这类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也看得很重。
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年级的书法比赛,让学生主动去练毛笔和钢笔。
还会有象棋比赛,文艺晚会,黑板报评比等。
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
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
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307197cc7931b765ce15ca.png)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作者:————————————————————————————————日期: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一、导言大学生不仅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
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
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并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
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
他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他们抛在了九霄云外。
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通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可以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可以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
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
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
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802fb831126edb6e1a1017.png)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一、导言大学生不但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
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
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而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
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
她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她们抛在了九霄云外。
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经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能够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能够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
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
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
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本报告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为课题,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于11月20日至23日在本校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调查报告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aa63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3.png)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年轻一代的崛起,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描述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发放问卷,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
样本涵盖了中国各地不同城市和地区的18至35岁的年轻人。
在问卷中,我们通过一系列问题评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以及相关观念和价值观。
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与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中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尚不甚明确。
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获得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但只有45%的受访者能准确解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在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同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65%的年轻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认为它代表着中国的根与魂。
而有30%的年轻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发展需更加审慎。
仅有5%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或认为其对个人发展无关紧要。
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原因1. 价值观一致性:年轻一代通过传统文化接受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契合度。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孝道、尊敬长辈等观念,在快节奏、多变的现代社会中,这些观念对于年轻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 自我认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年轻人自觉身份的一种表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年轻人维系自身独特性和认同感的一种方式。
3. 传承与保护:部分年轻人认同传统文化是为了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珍惜和传承,希望通过自身的认同和实践来守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1. 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增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调查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2fe3133e783e0912a3162a21.png)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小组成员:鲍晨怡0720600219王佳 0720600247戚莉莉0720600222翁赵娜07206002442009年4月26日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报告随着当今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明大国,积淀的传统文化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许多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缺失的现象。
针对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很好的延续,把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引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为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出谋献策,我们小组就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眼中的传统文化现状调查中,在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上,有67.5%的同学认为是很重要的,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有一些作用,但是还有2.5%的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去年我国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92.5%的同学对国家的这个举措表示支持。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只有15%的同学表示喜欢,且男女比例持平。
少数人喜欢戏曲,这使戏曲的生存空间变得狭隘,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认为戏剧还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国,有70%的同学竟然对于祖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人不慎了解。
对于璀璨的中国古典文化,如经史子集、四大名著、唐宋诗词,大多同学都只是有所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较弱。
虽然同学对古代文化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是五分之四的同学还是认为我们有必要学习中国古代先哲思想,说明同学还是非常敬仰推崇古文化的。
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同学们大多是自小耳濡目染的,我们的长辈一般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继而给后代形成了一种氛围。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增多,开始向往西方发达国家。
所以西方文化对我们这一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5%的同学在空闲时间选择看英文书,而不是中国古文。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8c5b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d.png)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程度逐渐减少。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本研究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愿。
二、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4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甚至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
这提示我们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大约有5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另外,约有3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特别重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缺乏现实意义。
这表明依然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漠视态度,对其认知和价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 传统文化传承意愿在调查中,约有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传承。
另外,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才值得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显示出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愿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存在一定差异。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eff3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c.png)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篇1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f71e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5.png)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传承与发展出现困境。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本文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为文化传承提供参考和倡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到有效回收问卷850份。
问卷涵盖了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态度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形成了明显的分化。
仅有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34%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56%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
这表明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亟待加强。
2. 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在调查中,近7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传承是有必要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约2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转变;而仅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否定态度。
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同度较高,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3. 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态度在调查中,有7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传承方式需要注重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约20%的受访者认为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时俱进来传承;还有1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传承应该由专业人士来负责。
这说明大学生在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上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论和建议1. 重要性认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具有较高的认识,但对其了解程度仍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篇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f173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1.png)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篇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调查目的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调查过程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2、调查数量:90份3、调查时间:2015年寒假期间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四)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1、有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日2、有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40%的人认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1%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有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什么4、有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为我国传统学派5、有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的认为评剧为我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什么6、有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7、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两部及以上8、有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9、有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农学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五)调查总结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7f808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1.png)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
现在是21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和新的进步,大学生
也是受益者,他们拥有丰富的新思想和文化审美,在他们的身上也融合了西方文化的一些
元素。
面对发展的新挑战,大学生是如何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次调研旨在梳理大学生
认知传统文化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育规划,为大学生文化熏陶和教育提供更全面的
帮助。
为了有效地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学科的500名大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
以问卷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以找出答案。
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传
统文化的认知度虽然有所提高,但认知广度不够,程度上存在差距。
77.4%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重要意义: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帮助人们认识自我;60%认
为传统文化具有宗教属性;45.4%认为传统文化对建构现代社会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打破
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和片面发展;另外,76.4%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的应用性强。
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依然处于一定水平,存在一定的程度差距,因此,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还有待加强,应该强调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社会
价值和实用性。
如影响自我认知、打破片面发展、推动现代社会社会化等,以及能够增强
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性格以及国家文化创新等功能。
此外,也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实
际需求,注重营造一个了解凝聚、欣赏分享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文化审美。
只有这样,才
能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文化观念,使其更加理解和尊重历史传统,为人格塑造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7篇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6bbf4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4.png)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7篇【第1篇】社会实践报告,宣传中医传统文化活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宣传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为期两周时间,感受颇深,收获多多。
了解了在民众心中中医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及他们的平时就医方式,了解方式,以及中医药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优缺点。
现逐一述说如下:我们选择的目标群体为北京郊区东八间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众。
选择理由:1,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2,处在城乡结合的过度地段,选择就医方式有中医及西医,在调查过程中有所对比,符合当前医学治疗状况;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4,交通方便,有利于我们团队每天方便定时到达,并按计划实施方案;5,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6,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获得大量资料,经分析总结,当面了解发现,中医传统文化及中医药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67%的人认为中医药效果良好;59.6%的人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优于西医;25%的人称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89.1%的人认为中医实惠但不方便,治病效果较慢;21%的人不了解中医;13.2%的人不相信中医;53.5%的人平时习惯选择中医就诊;68.9%的人认为现如今中医应当在保健领域加快步伐;91%的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比较好。
通过了解,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部分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了解中医,亲身体验并感知。
少部分人只是见过中医诊治,但并未就医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讲座等了解。
在对他们的回访中,我们总结出中医药的缺点和普及中医药将遇到的问题:1,中医疗效较慢,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人们首选西医,中医逐渐被忽视;2,中医药治病,熬药繁琐费时,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条件下,为了方便,节省时间,人们不愿去抓草药,熬草药;3,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4,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5,国家对中医药的宣传及重视程度处在“点”的状态,并未达到“面”的效果,力度范围还不够;6,中医药的宣传缺乏现场或生动的展示,在宣传过程中如果能亲身体会和参与就诊活动,可谓眼见为实,心服口服;7,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文化调研报告中国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愿调查
![文化调研报告中国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愿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8e7db84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b.png)
文化调研报告中国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愿调查文化调研报告中国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愿调查摘要:本报告通过对中国青年人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现代生活对青年人的影响较大,但绝大多数青年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并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愿望。
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挑战。
本调研旨在了解中国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愿。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95份。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传统文化认知情况、对传统文化传承意愿等。
三、调查结果1. 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其中75%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20%的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这表明大多数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良好。
2. 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或者比较感兴趣,仅有20%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或者不太感兴趣。
这显示出大部分青年人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的态度,并希望能够深入学习和了解。
3. 青年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中有50%的人表示打算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学习传统技艺,20%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愿望强烈,但不确定如何去做。
这表明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意愿和行动。
四、原因分析1. 教育影响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
这使得更多的青年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产生兴趣和传承的意愿。
2. 民族情怀中国青年人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被视为维护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任务,因此,他们更愿意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中。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资料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3a1ec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1.png)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资料一、研究概况本报告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情况,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关于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以江苏省204所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为调研对象,共收到有效问卷2038份,通过基本频数对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概况进行描述,并进行频率分析,建立调查模型,并从学历、性别、年级以及地区等因素以及学生自身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与相应的关系。
二、基本情况(一)总体认知程度根据数据,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属于较高水平,22.5%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知其一,35.6%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略知一二,21.3%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比较熟悉,15.3%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很熟悉,5.3%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异常了解。
三、探究因素为了深入探究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影响,采用贝叶斯更新模型,将学历、性别、年级以及地区等因素以及学生自身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纵向比较,运用多变量统计学方法分析。
结果表明,学历、性别、年级以及地区等因素对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学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本科生的认知程度要高于硕士或博士生;男性大学生的认知程度会比女性大学生的低;不同的年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大一学生的认知程度要高于高年级学生;不同地区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程度,沿海地区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普遍高于其他地区。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建议,针对不同的学历的大学生,应重点加强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年级上,可以采取将传统文化内容化,进入课堂,结合新闻热点进行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地区方面,安排相关的文化节,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性别方面,可为男性学生开展特色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等。
本报告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情况,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本报告也只是冰山一角,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探究。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c60fc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6.png)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8篇)社会实践结束了,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了。
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漂亮的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篇1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一、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5f2bb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4.png)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40aef833d4b14e852468f7.png)
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评分题目: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选题: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完成人及学号:危军()冯琦()曹攀()张金鸣()指导老师:***2015年5月23日一、调研情况介绍(一)调研背景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逐步地跨入国际行列,各国文化在国际范围中广泛传播,并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
(二)调研目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元素。
而民族文化的传承靠教育,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
所以大学生在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已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所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对本国优秀文化有重要意义,从调研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寻找让广大大学生重视并更好的吸收传统文化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方案与实施情况1、调查方式:为使调查范围涵盖面更广,我们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
2、问卷主要包含已下主要内容(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主要来源(3)当代大学生对于最近中国传统文化风靡全球,怎么看(4)当代大学生是否主动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5)当代大学生认为该如何去加强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等3、调查时间: 2015.5.20-2015.5.234、调查对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校生及大学生朋友圈5、实施情况:(1)于2015年5月20日我们小组把预先做好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利用qq和微信等平台,让广大大学生能够发现并填写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
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
(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
(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
此调查报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代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认同,认为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的瑰宝,不应该被轻易遗忘。
但大多数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差太大,古汉语更是难于理解,因此即使认同其重要性,却不愿意过多地学习。
在“你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曲赋及古文的学习态度”这一道题目当中,14%的人表示“不喜欢,也不怎么去学习”,69%的人表示“课本中的会去学习,课外不愿意自学”,只有17%的人表示“很喜欢,会主动学习”。
而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在学生当中却是备受欢迎。
这个系列的游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仙侠风,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并以故事的形式充分表现道家的世界观。
在娱乐的同时,也可接触许多传统文化。
在玩过此类游戏的人当中,68%的人表示非常喜爱这类游戏,比之国外的一些格斗类游戏,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国产游戏让人觉得更有趣味,更充实。
近年来,中国风音乐流传广泛,受到人们尤其是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中国风,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乐器通常为中国古典乐器,这样的音乐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更能让人从歌词当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
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86%的人表示喜欢中国风音乐,认为中国风音乐所体现的意境是许多流行音乐无法做到的。
(二)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关于四书五经。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要谈到四书五经。
然而在调查中,竟有64%的人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书、五经。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竟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九本典籍的统称,而以为那是一本书籍的书名。
2、关于传统艺术的认知。
国画、书法、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应该对其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6%的人不能准确地区分行书、隶书、楷书这三种十分常见的字体。
在国画方面,83%的人只能大致体会到国画的美,但不能从专业角度进行鉴赏。
8%的人表示对国画完全没有鉴赏能力。
传统戏曲更是被年轻一代所冷落,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传统戏曲这一表演方式与主流音乐相差甚远,难以接受,因此不会去进行欣赏,更谈不上去学习了。
27%的人认为戏曲是过时的文化,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其余的人则大多认为那是只有专业演员才需要学习的小众文化,非专业演员可以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了解。
3、关于古典诗词。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有许多古诗词鉴赏课文。
古诗词也是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
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句法灵活多样,但应遵循固定的词牌。
这是古诗词学习中的最基础的知识。
在调查中,只有7%的人可以清楚地说出诗和词的区别,82 %的人大概知道两者区别,其余的则完全不知道两者有何区别。
由“对于诗词曲赋的学习”这一道题中也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了解的并不多,仅限于课本上的而已,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外主动积累和背诵古诗词,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自然是不足的,学习创作诗词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4、关于诸子百家。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也包含了道家、法家等文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学历史教材中也把百家争鸣这一部分作为学习重点。
因此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比较了解。
如在“你能说出儒家、道家、佛教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吗?”这一问题中,84%的人都能回答,但对于课本中涉及较少或未涉及的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名家等,只有27%的人表示全部都清楚。
5、关于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由来。
在调查发现,竟有10%的人不知道有重阳节。
没有人能够说出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调查发现,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他们对传统文化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怀有一份敬意,但却不愿意主动去学习。
经过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学校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教授文言文和古诗词,而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表示不喜欢。
他们认为现代人说话极少用到古汉语,且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差甚远,不易学懂;而作诗填词,更是那些“文人”和“天才”才需要考虑的事,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
对于古典文学,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将它作为必考的部分,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在大学里,除中文系的学生外,其它专业的学生极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
另外还因为就业对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把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放在英语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2、许多父母不重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为孩子学好学校安排的功课,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书法、戏曲、古代文学典籍等在现代社会用处不大且耽误学习,所以不会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导致孩子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亦没有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3、过多外来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外来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传过来的文化就是时尚、优秀的文化。
因此在他们在心目中把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和文化定义为过时文化,盲目追求时尚,追求外来文化。
从饮食、服装、娱乐等各个方面,都极力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四)对策探讨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非常模糊,对其了解也太过肤浅。
加强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
故提出以下对策:
1、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中小学应该重视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只学习课本中的唐诗宋词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建议将儒家、道家的一些人
生观和价值观加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让学生从小就能多接触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真正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2、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并不算晚。
建议大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学习传统文化。
3、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学生虽不愿意主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但对于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和音乐还是非常有兴趣的。
社会应当鼓励和宣传这类游戏和音乐,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接触传统文化。
四、感悟: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有着如此深厚悠久的历史,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这是中国人共同享有的财富。
我们不必时时刻刻做一个传统的人,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
从现在开始,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应该用心地去阅读那些被尘封已久的史书典籍,用心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更应该保护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中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