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本质概念

合集下载

审计风险 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 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开题报告审计风险开题报告一、引言审计是一种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合规性的过程。

然而,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审计风险,即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性或偏差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审计风险的概念、分类以及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二、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性或偏差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由于组织的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层的不诚实或不公正行为、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原因所导致的。

三、审计风险的分类根据审计风险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内部控制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导致可能发生错误或欺诈行为的风险。

例如,缺乏有效的会计制度、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错误等都属于内部控制风险。

2. 欺诈风险:欺诈是指有意地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陈述或隐瞒重要信息的行为。

欺诈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层的不诚实或不公正行为,导致可能发生欺诈行为的风险。

例如,管理层故意误导审计师、伪造凭证等都属于欺诈风险。

3. 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

例如,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行业竞争的激烈等都属于外部环境风险。

四、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程序的设计:审计风险的存在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程序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例如,对于存在较高内部控制风险的组织,审计师可能需要增加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以确保其有效性。

2. 证据的获取:审计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审计师难以获取足够的、可靠的证据来支持其审计结论。

在面对欺诈风险时,审计师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证据获取措施,以减少审计风险。

3. 审计报告的表述:审计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风险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风险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
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

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可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

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

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

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和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可能导致审计师无法发现重要误报或舞弊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对象、审计师和审计环境三个方面。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一)审计对象方面1. 财务报表的复杂性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直接反映,对于外部用户来说,是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

但是随着企业的业务复杂性以及财务报表的多元化,使得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充分理解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情况,难以判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财务报表存在误报和舞弊为了满足各类外部用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需求,一些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会存在误报和舞弊行为。

这些行为对于审计师来说,往往难以发现和揭示。

(二)审计师方面1. 对企业信誉和业务的不了解企业的信誉和业务对于审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是由于审计师所面对的企业数量众多,导致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了解每个企业的情况。

2. 对审计方法和理论的不熟悉审计方法和理论是审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但是由于审计方法和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导致有些审计师无法跟上审计技术的发展,从而无法充分应用新技术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审计环境方面1. 审计监管不足审计监管不足意味着监管部门无法从全局上对审计行业进行有效管理,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审计师流行在市场上,增加了审计风险。

2. 外部影响因素的干扰企业面临的外部影响因素,例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审计过程产生干扰,导致审计师难以准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一)审计对象方面1.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内部存在的舞弊和误报行为,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减少审计风险。

2. 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增加相关的披露要求,使得审计师更容易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浅析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

浅析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

浅析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一、引言审计是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组织评估财务状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改进建议。

然而,审计过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浅析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步骤。

二、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分类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师无法准确获取、评估或表达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内部控制风险:指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或存在缺陷,可能导致审计师无法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从而影响审计意见的准确性。

2. 抽样风险:由于审计师无法对全部数据进行审计,而只能通过抽样来评估整体情况,因此存在抽样误差的可能性。

3. 检查风险: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由于疏忽、错误或不当的判断而导致遗漏或错误地表达审计意见的风险。

4. 估计风险:当组织需要进行会计估计时,审计师需要评估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但由于估计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存在评估风险。

5. 报告风险:指审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可能存在的错误、遗漏或不当表达,导致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为了准确评估审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审计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风险识别:审计师需要对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因素。

这包括审计对象的特点、行业特点、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等。

2. 风险评估:在识别出潜在的审计风险因素后,审计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的影响程度。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模型估计等。

3. 风险响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审计师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这包括确定审计程序、增加审计资源、加强内部控制等。

4. 风险监控: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不断监控和评估审计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审计程序和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案例分析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

论审计风险论审计风险

论审计风险论审计风险

论审计风险论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基本含义1、审计风险的基本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

”《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审计风险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含义的描述是一样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时,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因此,审计风险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审计人员在审计后表示财务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表是正确的,但实际上财务报表存在着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2、审计风险的组成因素1/ 8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由此式可以看出审计风险是由各个审计风险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业务类别和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固有风险的存在,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存在。

固有风险同审计风险成正比例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有风险越高,审计风险越大,反之,越小。

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对报表的实施影响越小,则固有风险越低。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没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称之为控制风险。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或者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中就会出现错误和舞弊,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

所以,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存在有着紧密关系,控制风险只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错误和舞弊的防止和察觉能力有关。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实务分析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实务分析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实务分析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又称为审计误差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等因素,审计员未能发现与之相符合的事实,或者审计员错误地对重要事实的真相作出判断的风险。

审计风险由三个元素组成:审核风险、发生风险和依赖风险。

审核风险是指由于审计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等原因,未能正确判断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的风险。

发生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经营策略或内部管理等因素,导致经营业绩严重下滑的风险。

依赖风险是指作为审计的一部分,审计员需要根据其他单位提供的信息进行审计的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每种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和影响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审计程序在进行审计时,审计员需要依照审计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

审计程序可以分为初步分析程序、继续分析程序、审计实证程序和标记锁定程序。

在初步分析程序中,审计员需要对待审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在继续分析程序中,审计员主要考虑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并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审计实证程序是审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其中包括审计取得的各种证据,特别是审计员的发现、比对和评估。

在标记锁定程序中,审计员需要对重要事项进行记录以及对这些事项进行锁定。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判断企业风险的一种方法。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员需要对每种风险进行评估,以便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2)评估风险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及其可能的成本;(3)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便企业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四、审计反馈审计反馈是审计员向企业提供的一种反馈方式。

在审计结束后,审计员需要向企业提供审计报告,并在报告中列出审计结果和相应的建议。

审计反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以便企业能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改进和管理。

在审计报告中,注重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建议,可以帮助企业对风险进行更好的了解和管理。

4.5审计风险

4.5审计风险

请你思考:
当累积尚未更正错报、漏报的汇总数接近
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扩大实质性
程序的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
以降低审计风险。
()
小结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二、审计风险模型 三、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四、审计风险的应对
谢谢聆听!
声明:本课件部分用图来自互联网。
审计风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 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 向关系。
在既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 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与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成正 向关系。
审计风险模型
请你思考:
审计风险取决于( )。
A.重大错报风险 B.控制风险
C.固有风险
D.检查风险
总体应对措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 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 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
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5.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审计风险的应对
三、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一)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二)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三)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四、审计风险的应对
(一)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当采取总 体应对措施。 (二)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当通过控制检 查风险来降低(即通过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审计风险
主要内容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二、审计风险模型 三、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四、审计风险的应对

审计风险的名词解释

审计风险的名词解释

审计风险的名词解释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可能发生的错误或造假的风险。

审计风险的存在对于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能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影响。

本文将对审计风险的概念、分类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解释。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的风险,可能导致审计意见不恰当或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

审计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和控制风险两大类型。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业务环境、经济状况以及行业特点等因素所导致的风险。

例如,市场经济的波动、法律法规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审计师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以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控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保障,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的错误或不合规行为。

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识别潜在的控制风险,并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监控。

二、审计风险的分类根据审计风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审计风险分为三类: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由于业务性质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

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固有风险存在差异,例如金融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制造业面临的供应链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审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估企业所处行业的固有风险,以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控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漏洞带来的风险。

对于控制风险,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其所属范围内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监控和改进。

检查风险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例如,财务记录的不完整性、虚假凭证的存在以及财务报表中的不合规情况等都可能对审计师的工作产生干扰和困扰。

审计师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和处理,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应对审计风险的措施为了应对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建立有效的审计计划:审计师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

审计风险精品文档

审计风险精品文档

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全都的定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供应不适当看法的风险。

”我国《审计详细准则第9号———内部掌握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看法的可能性。

”以上两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全都的,即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看法的风险。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整,但主观努力又受本钱效益原则的约束。

二、审计风险的形成及缘由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影响或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许多,除了受审计外部环境及公司本身经济业务的冗杂性、内控薄弱等因素影响外,主要有:〔一〕未遵循审计准则。

1、审计工作的不规范。

在公司审计工作中,个别单位或个别审计项目取证不合法或不合规。

2、审计内容忽视遗漏。

主要表如今:一是审计工作〔方案〕考虑不周,往往会使审计存在掩盖间隙、遗漏问题和其他问题;二是组织实施中分工连接不好,一些审计事项应查未查。

3、审计工作深度不够。

如公司审计中对会计报表的异样项目未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忽视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一些或有负债的审计,从而可能影响评价资产质量、运营状态的精确度。

〔二〕审计方法选择不恰当。

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冗杂性,受审计本钱限制,不行能把全部审计事项全部查清。

因此,在审计方法上一般采纳抽样审计,这就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

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讲义

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讲义

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讲义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讲义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1. 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由于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可能无法探查、发现或判断审计对象中存在的错误或违法行为的风险。

2. 审计风险的分类(1)检验风险:指审计过程中由于抽样误差或其他原因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存在的错误或违法行为的风险。

(2)评价风险:指审计师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正确评价错误或违法行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而导致错误的风险。

(3)控制风险:指审计师无法获得足够的证据判断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而导致无法准确评价企业风险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1. 审计对象的属性(1)企业规模: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存在较多的交易和业务复杂性,审计风险相对较高。

(2)行业特点:某些行业如金融、证券等存在较高的风险,审计风险相对较高。

2. 审计师的能力和素质(1)专业素质:审计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对提高审计风险控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独立性和诚信度:审计师应具备独立客观的态度,遵守职业道德,不受利益关系的影响。

3. 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选择(1)抽样方法: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确保从样本中获取的证据具有代表性。

(2)测试程序:选择适当的测试程序,能够有效地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

三、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意义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规划、组织、授权、监督和审计等措施,对资源的利用和风险控制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2. 内部控制的意义(1)保护企业资产: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止企业资产的挪用和损失。

(2)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内部控制,能够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

四、内部控制的要素和设计原则1. 内部控制的要素(1)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组织结构、招聘和培训等。

(2)风险评估: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6.2审计风险

6.2审计风险

4、经营活动的复杂性
5、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因素 6、容易受损失和挪用的资产 7、经营活动中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度 8、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情况程序
1、询问
2、查阅
3、检查
4、观察
5、抽样测试
可以用公式表示: 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 (1)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 (2)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重大 错报风险 成反向。
三、评估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
(一)应考虑的因素 1、管理层的品德和能力 2、管理层遭受的异常压力 3、重要岗位人员的变动情况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 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 或缺陷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 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 1、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 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额可能性。 2、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测试发 现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
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 风险。 (1)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 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是该 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 报。 (2)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 而该错报未被企业内部控制及时发现、防止、 纠正的可能性。
3、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和检查风险之 间的关系:

浅议审计风险

浅议审计风险

浅议审计风险作者:徐俊丽来源:《决策探索》2011年第08期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审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作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要真正理解审计风险,必须充分理解审计质量、审计责任两个重要概念。

首先,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

审计风险实质上是审计质量不良的风险,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

其次,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审计行为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负有责任,没有审计责任也无所谓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的特征。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一)被审计单位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使审计风险不断增加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种类和性质也在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财务会计的内容。

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也包括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既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运作效果进行评价,这些都会增加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和网络技术发展使审计风险不断加大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具有数据处理过程自动化、数据存储磁性化、内部控制程序化等特点,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发生了改变。

因此,利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已经远远不够,只有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才能对被审计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但是,由于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单位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这将为他们的审计结论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使得审计风险增加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导致审计风险的本质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责任心不强,即明知审计风险很高,但由于疏忽大意,而不去避免,从而放任了风险结果的发生;二是工作能力的有限性,即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等原因,对存在的审计风险没有预见或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

审计师如何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师如何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师如何评估审计风险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审计师未能及时发现重大错报或遗漏,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审计风险的定义、评估方法以及风险评估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不正确的选择、应用或解释审计程序,导致审计师未能及时发现重大错报或遗漏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 审计风险(审核风险):由于使用不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遗漏的风险。

2. 实质性风险(实质性误差风险):由于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或遗漏,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的风险。

3. 可控风险(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不完善,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内部控制评估:审计师需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风险和弱点,并据此评估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

2. 分析财务报表: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包括财务指标分析、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运营情况,并据此评估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3.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征: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经营模式等进行全面了解,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据此评估审计风险。

4. 进行风险评价:审计师可以采用风险矩阵、风险概率分布等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价和量化。

三、风险评估的意义评估审计风险的意义在于:1.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评估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辅助决策和资源配置:评估审计风险可以帮助审计师判断需要投入多少资源进行审计工作,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益。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1. 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对象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分为三个方面:•内部控制风险:指因为审计对象内部制度、政策、程序等原因导致的审计工作受到干扰的风险。

•技术风险:指因为技术手段、工具等问题导致审计工作受到干扰的风险。

•环境因素风险:指因为审计对象周围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导致审计工作受到干扰的风险。

2. 审计风险的影响审计风险可能会对审计工作的结果产生以下影响:•导致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采样和测试不足或无效。

•导致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留有疑虑。

•导致审计人员提供错误的审计意见或者不适当的审计报告。

3.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判断和评估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

这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了解财务知识以及熟悉企业的运营环境等。

(2) 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被审计对象应该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以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具体包括完整有效的流程文件、规章制度及操作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估。

(3) 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和程序。

对于重要的账务环节和风险点进行重点审核,并且可以采用全面审计方法,加大对被审计对象的审核力度。

(4)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审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5) 独立性和诚信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诚信,防止某些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审计人员应正确、公正、客观地审核财务报表,并在适当的时候向被审计对象、出资人和管理层提供报告,确保审计活动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4. 结语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但是通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浅析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

浅析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

浅析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审计是指对企业、机构或个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为了准确评估审计风险,审计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哪些风险是重要的、可能发生的和对审计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审计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程序风险:指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可能导致审计师未能检测到存在的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

2. 审计证据风险:指审计师依赖的证据可能存在的不准确性或不完整性,从而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可靠。

3. 审计报告风险:指审计师在发表审计报告时,可能存在的错误陈述或遗漏,导致用户对财务报表的理解产生误导。

4. 审计管理风险:指审计师在组织、管理和监督审计工作时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或不适当决策,影响审计的质量和独立性。

二、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方法风险评估是指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哪些风险是重要的、可能发生的和对审计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审计师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机和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了解被审计单位:审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等,以便全面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特征。

2. 识别潜在风险:审计师需要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财务报表和相关文件的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3. 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审计师需要评估每个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对审计目标产生的影响程度,以确定哪些风险是重要的。

4. 制定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审计师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时机和范围,增加审计程序的深度和广度等。

三、案例分析:某公司的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以某公司为例,对其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1. 审计程序风险:由于该公司的业务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审计师需要设计和执行一系列复杂的审计程序,存在程序设计不当或执行不完整的风险。

如何理解审计风险

如何理解审计风险

如何理解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由于对会计‎报表的审计‎负有法律责‎任,肩负着‎为市场活动‎参与人提供‎信息公正的‎职业责任,‎因此随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的‎愈来愈多,‎注册会计师‎的诚信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并且,很多‎时候,一旦‎经营单位发‎生经营失败‎,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失败或审‎计风险也必‎然被人们自‎然而然地与‎其联系在了‎一起,并追‎究起审计责‎任来。

‎同样,内‎部审计虽然‎对审计意见‎及审计信息‎的披露没有‎负上法律上‎的责任,但‎相对于管理‎层来说,或‎被审计单位‎来说,一旦‎经营单位发‎生了经营上‎的不规范事‎件,他们也‎会对内部审‎计在过往的‎审计中是否‎有发现该问‎题提出质询‎,有些甚至‎提出要追究‎内部审计的‎责任。

这就‎是最近发生‎在我们内审‎人员身上的‎案例,也对‎我们内审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困惑:‎最近‎刚完成对一‎个单位经营‎负责者的离‎任审计,发‎现了存在一‎些不甚规范‎的事件,并‎且事件的发‎生是在其前‎任就存在,‎而审计人员‎在对前任的‎两次审计中‎都没有发现‎。

这不单对‎我们审计人‎员在分清责‎任界定、客‎观、全面评‎价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让我们‎承受更大压‎力的是来源‎于高层领导‎、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董事会‎、监事会、‎相关管理部‎门的议论纷‎纷,并不约‎而同提出质‎疑:为什么‎审计人员在‎以前的审计‎中没有发现‎?这不禁让‎我在这段时‎间思考了很‎多:什么是‎审计风险?‎客户对审计‎的期望到底‎有多高?到‎底审计的责‎任是什么?‎内部审计是‎否能做到满‎足这些期望‎?审计人员‎应该如何去‎保护自己,‎降低审计风‎险?‎一、什么是‎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在按照审计‎准则或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审计时‎,仍然会提‎出不适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显‎然,在对被‎单计单位前‎任领导的两‎次审计中,‎我们内审人‎员均实施了‎相关的审计‎程序,但仍‎然没有发现‎问题,这就‎是我们审计‎人员所要承‎担的审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本质概念一、研究审计风险的理论基础研究审计风险,其理论基础是如何定义审计风险,不同审计风险定义下,将有不同的审计风险要素。

不同的审计风险模型,从而也就有不同的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如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给出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有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这个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基本相同。

该定义涉及三个要素,即行为、行为后果、产生后果的原因。

定义中的行为是“注册会计师实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行为的后果是发生了“风险”,产生后果的原因是“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

基于这个定义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不难发现,上述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存有很多不足:第一,该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对于存有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审计意见的风险。

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财务报表没有重大错误,注册会计师也会因各种原因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第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仅从审计的过程上把审计风险划分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因素,未能从审计过程之外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而实际上,审计风险是审计内环境与审计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三,传统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不能够解释如下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审计实务界普遍认为,审计风险在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审计理论界普遍认为,审计质量在普遍提升。

还比如,王广明、沈辉在《试论供给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会计研究》,)年第)期)一文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存有重要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表实行审计后,因为审计意见是否恰当的不确定导致的承担法律责任(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基于这个定义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诉讼风险其中的诉讼风险是指“已审会计报表中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存有审计主体未能察觉的重要错报或漏报,从而导致审计主体主动或被动承担法律责任(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这个定义及该文中对审计风险操作概念的定义均把损失界定为“主动或被动承担法律责任的损失”,认为“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损失都不具有重要性”,虽然说明了损失“既指由法庭判决被动承担法律责任从而遭受损失,也指审计方主动承担责任而私下和解的损失”,但这样的损失不包括政府监督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作出的违纪处理给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带来的损失等其他与法律诉讼无关的损失。

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律制度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除了因执行验资业务涉及诉讼外,因执行其他审计业务而成为被告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在诉讼中主要的举证责任由原告承担,这样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很小,即诉讼风险接近于零。

但是,有很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财政部门、证监会或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处罚,也所以在经济和名誉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作者认为在审计风险模型中增加的风险因素应具有稍为广泛的内涵,增加非法律诉讼因素的影响,即承担责任风险,这样才有利于对检查风险的控制和审计质量的提升。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还有很多种观点,本文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主体执行审计业务中,因为发表的审计意见恰当与否的不确定,导致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在这个定义中,风险主体是“审计主体”,即执行审计业务的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原因是“发表的审计意见恰当与否的不确定”;而风险后果也就是“遭受损失”,它包括被法院判决承担的法律责任,仲裁和在庭外和解中形成的赔偿,受到政府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的处罚,声誉遭受损害等各种损失。

审计风险的存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对审计主体来说,其带来的损失主要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

直接损失主要是经济损失,包括诉讼判决、仲裁或协商的赔偿和监管部门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导致的有形资产的减少,支付的诉讼费用,为处理索赔或争执而付出的协商费用等。

而间接损失主要是获利水平损失,主要包括事务所被撤销或暂停执业、取消或暂停特许业务资格等处罚,以及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声誉的影响等,虽然不是直接的经济损失,却使事务所的获利水平被强制消灭或降低,在分析审计风险时必须考虑。

下文将就基于本文审计风险定义下的审计风险要素、审计风险模型及审计风险控制措施实行分析。

二、审计风险要素及模型分析审计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不能够准确计量其大小,但审计风险的水平在不同的环境中、在不同的审计项目上是有大小之分的。

审计人员能够利用相关信息,根据个人的职业判断对审计风险的大小实行估计。

具体工作中利用审计风险模型对终极审计风险实行估测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即分别对审计风险要素实行分析,估测其大小,然后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计算得出终极审计风险的大小。

作者认为,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承担责任风险等四个要素,其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有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承担责任风险是指审计主体在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条件下,因承担此项责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关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很多论著中都已述及,不再赘述,下面介绍一下承担责任风险。

我们知道审计主体承担责任既包括在法律诉讼中被判决承担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也包括受到注册会计师协会、财政部门和证监会等管理机构的处罚,还包括在协商中答应赔偿等各种情况,而并不但仅是因诉讼失败而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也是承担责任风险与诉讼风险的主要区别所在。

因为即使审计主体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不适当,也有可能不被审计报告使用人发现,审计主体出具不适当的审计报告并不一定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或者说带来的承担责任损失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有必要将承担责任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要素。

对承担责任风险的估测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一)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的可能性钟希余:审计风险模型的重建及其在审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虽然经营失败不等于审计失败,但在审计主体存有不当行为情况下,会引起相关管理机构的重视,在调查经营失败的原因的同时,会发现审计失败。

所以,如果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大、已陷入困境或出现可能导致偿债困难甚至破产的其他情况,则此项目的承担责任风险应评估为高。

(二)审计报告使用人的多少被审计单位的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的审计报告使用人数量越多,就有越多的人注重审计意见,同时审计主体的不当行为就越容易被发现和被追究责任。

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实行审计面临的承担责任风险要大于对非上市公司实行审计。

(三)审计的法律环境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越健全,审计主体的承担责任风险越高,例如自年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以后的两年间,司法实践中持续出现注册会计师执业中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例多达%余例。

而到当前为止,除验资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涉及诉讼的很少,主要是因为相关的法制不健全,法院难以受理此类案件,特别是要求民事赔偿的诉讼。

随着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相对应法律制度的健全,审计人员所面临的承担责任风险会越来越大。

审计风险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审计职业界和审计研究人员都致力于研究审计风险模型,期望能把风险要素归入到一个模型中。

前已述及,在不同的审计风险定义下,审计风险模型也有所不同。

在多种模型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年发布的第)号审计准则说明书(),)中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个模型已被绝大多数审计职业团体所接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也有“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阐述,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定义。

上述审计风险模型是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风险的定义相适合的,但与本文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不相适合,在本文提出的审计风险定义基础上的审计风险模型应该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承担责任风险这个模型在),中的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承担责任风险这个风险要素,其理由已在前面述及。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前已述及,有必要将承担责任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要素,在分析审计风险时应该考虑承担责任风险,实行审计风险控制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承担责任风险。

审计程序包括三个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下文将分析这三个阶段中应该如何结合承担责任风险来实行风险控制。

(一)审计计划阶段、充分考虑承担责任风险,确定被审计单位。

承担责任风险应该成为审计职业界注重的一个基本概念,注册会计师必须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

注册会计师应该选择正直的被审计单位,并且要特别注意被审计单位的以下问题:一是管理层的品格和声誉;二是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和诉讼纠纷;三是与前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尤其是在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较好、执业质量高的情况下,做出是否接受委托的决定应更加慎重;四是有无特殊要求,例如完成审计的时间限制等。

/、考虑风险因素,确定审计收费标准。

审计收费的多少是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关心的问题,收费过高,会使一些效益不高的企业很难享受到审计的专门服务;收费过低,又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审计职业,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无法承受该职业的商业风险,最终造成审计服务短缺。

为此,恰当地与被审计单位商定审计收费的计费依据、计费标准以及付费方式与时间,是审计计划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考虑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成员。

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和环境的复杂水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大小,选派合适审计人员,这是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手段。

审计小组成员应熟悉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以及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有会计问题。

另外,选派注册会计师时需要考虑审计小组的凝聚力、内部氛围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注册会计师的数量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合理分工搭配。

、考虑审计风险,确定审计的性质、时间和抽样规模。

根据检查风险的大小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能够确定审计的时间和审计抽样的规模。

一般认为,审计证据充分,检查风险小,审计时间可短些,抽样规模可小些;反之,则相反。

(二)审计实施阶段、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

独立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行为的权威性标准。

我国当前审计质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审计主体不能严格遵守准则,存有着遗漏重要的审计程序,或“一味地生搬硬套独立审计准则中的条款,机械地‘走程序———收集证据’了事,从表面看独立审计准则中规定的程序都执行了,但实质上执行的程序与审计目标不相关”等很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