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第六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第六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1单项选择题1.1 1. 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A. 中继器B. 以太网交换机C. 桥D. 网关1.22. 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B)A. LLC地址B. MAC地址C. IP地址D. IPX地址3. IEEE802.3u标准是指(B)A. 以太网B. 快速以太网C. 令牌环网D. FDDI网1.3 4. 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A、令牌环B、FDDIC、ETHERNETD、NOVELL1.4 6. 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A、面向连接的协议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C、传输层协议D、以上均不对1.5 7. 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__报文。

(C)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6 8. 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自由分配。

(C)A、199B、100C、1024D、20481.7 9. 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1.8 11. ARP 协议的作用是(D)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B、连接IP 层和TCP 层C、广播IP 地址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1.9 12. 10BASE-T是指(C)A、粗同轴电缆B、细同轴电缆C、双绞线D、光纤1.10 16. 与10.110.1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B)A、10.110.12.0B、10.110.12.30C、10.110.12.31D、10.110.12.321.11 17. 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A、255.255.255.0B、255.255.255.128C、255.255.255.192D、255.255.255.2241.12 18. 224.0.0.5 代表的是___地址。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络第六版复习总结计算机⽹络第⼀章概述⼀、Internet(因特⽹)1.Internet是⼀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的、开放的、由众多⽹络相互连接⽽成的特定计算机⽹络,它采⽤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为美国的ARPANET。

2.因特⽹的三个阶段:a)从单个⽹络ARPANET向互联⽹发展的过程。

b)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主⼲⽹、地区⽹和校园⽹。

c)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

3.因特⽹的组成边缘部分:资源⼦⽹核⼼部分:通信⼦⽹4.边缘端系统通信⽅式客户—服务器⽅式(C/S)和对等连接⽅式(P2P)5.核⼼系统数据传送阶段的三种交换⽅式:a)电路交换:有连接的,⽐特流直达终点b)报⽂交换:以报⽂为单位存储转发c)分组交换:以分组(报⽂的⼀部分)为单位存储转发,因特⽹使⽤的6.⽹络的类别a)⼴域⽹b)城域⽹c)局域⽹:有星状、⽹状、环状和总线拓扑结构。

d)个⼈局域⽹⼆、⽹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络的体系结构。

1.协议:这些为进⾏⽹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络协议。

三要素:a)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b)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c)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2.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各层传输数据单元应⽤层:报⽂传输层:报⽂段(TCP)、⽤户数据报(UDP)⽹络层:IP数据报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特各层互相透明:下层向上层屏蔽具体实现细节,传输⽅式等第⼆章、物理层⼀、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通信的交互⽅式a)单向通信(单⼯通信):只能有⼀个⽅向的通信b)双向交替通信(半双⼯通信):通信的双⽅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般为⼀⽅发送⼀⽅接受,⼀段时间后反过来c)双向同时通信(全双⼯通信):通信的双⽅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2.信号的调制a)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变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b)带通调制使⽤载波将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更⾼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基本带通调制⽅法:调幅、调频、调相⼆、信道复⽤技术多路复⽤:a)频分复⽤:⽤户在同样的时间占⽤不同的带宽资源b)统计时分复⽤:⽤户在不同的时间占⽤同样的频带宽度c)波分复⽤:就是光的频分复⽤d)码分复⽤(CDM):⽤户使⽤不同的码型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频带通信三、数字传输系统多路复⽤的T1速率(1.544Mb/s)和T2速率(2.048MB/s)四、宽带接⼊技术ADSL技术⾮对称数字⽤户线是⽤现有的模拟电话⽤户线进⾏数字传输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点对点(⼀)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封装成帧就是在⼀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部和尾部。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考试试题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考试试题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考试试题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考试试题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连接世界各地的计算设备,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

而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和理解对于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们经常会出一些考试试题。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网络第六版的考试试题展开讨论,探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答。

一、选择题1. 在计算机网络中,下列哪个协议是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A. DNSB. DHCPC. FTPD. HTTP答案:A. DNS解析: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一种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协议,它通过域名解析将用户输入的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使得计算机能够通过IP地址找到对应的服务器。

2. 在TCP/IP协议中,下列哪个协议是用于将数据分割成小块并进行传输的?A. IPB. TCPC. UDPD. ICMP答案:B. TCP解析: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将数据分割成小块(称为数据段)并进行传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填空题1. 在计算机网络中,____是指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最基本单位。

答案:包(packet)解析:包(packet)是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了数据和一些控制信息,用于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和路由。

2. 在TCP/IP协议中,____是用于将数据段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的协议。

答案:IP解析:IP(Internet Protocol)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分,它负责将数据段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TCP和UDP的区别。

答案:TCP和UDP是两种常见的传输协议,它们在传输数据时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TCP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提供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保证,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1、P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

2、P3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3、P4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 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 ISP首次出现。

4、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5、P9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6、P13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7、P19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息上传送数据的速率。

也称为数据率或者比特率。

单位是b/s(比特每秒)带宽:(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外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是“比特每秒”,记为b/s。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传播时延: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8、P26 网络协议的主要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期末考试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期末考试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期末考试复习题选择1 OSI模型层次【09-33】在OSI/RM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B)。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2 关于子网掩码3 数据链路距离、速率bit。

已知需传y bit数据包,所需时间多少【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 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的是(C)A、80 ms •B、80.08 ms •C、80.16 ms •D、80.24 ms4关于传输介质的问题,在某网络类型中使用何种介质【09-】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p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

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D)。

–A、增加160m –B、增加80m –C、减少160m –D、减少80m5 SMTP的端口号【12-40】发收邮件:D SMTP、SMTP、POP36 ICMP的报文类型有几种,抽出其中一种【10-36】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报文类型是(C)。

–A、路由重定向–B、目的不可达–C、源点抑制–D、超时7关于子网,子网内可供分配的IP地址个数【10-37】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B)。

–A、32,8 –B、32,6 –C、8,32 –D、8,38 TCP中确认序号的问题【09-38】【11-40】主机甲与主机乙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D)。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起来,使得信息可以自由地在各个节点之间传递。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第六版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内容要点。

一、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链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1.1 计算机网络的意义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

它不仅可以加快数据传输速度,缩短了距离和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由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光纤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协议等。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协作,实现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信息传输。

二、计算机网络教材第六版内容要点计算机网络教材的第六版是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讲解的。

它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层次对内容进行了分类和组织,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和七层网络体系结构。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指的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而七层网络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会话层和表示层。

2.2 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的一层,它负责将比特流传输到通信链路中。

教材详细介绍了物理层的相关知识,包括数据传输介质、数字传输和模拟传输等内容。

2.3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逻辑上的数据帧,并通过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教材涵盖了数据链路层的主要技术,如帧同步、多路复用和介质访问控制等。

2.4 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层次,它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重点

2.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第一章1.RfC(请求评论)2.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利用率,往返时间RTT。

4.网络协议(协议)组成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5.OSI七层协议体系结构: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6.万维网(HTTP协议)、电子邮件(SMTP协议)、文件传输(FTP协议) 7.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8.TCP/IP体系结构4层: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第二章物理层9.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频、调幅、调相。

10.奈式准测: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11.香农公式:信道的宽带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12.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抗干扰性最强)13.复用最常用的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频带宽度。

14.数字传输系统:同步光纤网SONET、同步数字系列SDH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5.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16.循环冗余检验(大题)P70、IP地址P117、118、120、122、136、141、183(*4-09)17.(简答题)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是所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协议三个组成部分:(1)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2)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链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3)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18.CSMA/CD的协议要点归纳:(1)准备发送:适配器从网络层获得一个分组,加上以太网的首部和尾部,组成以太网帧,放入适配器的缓存中。

计算机网络复习(谢希仁 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复习(谢希仁 第六版)
▪ TCP/IP并不一定单指TCP和IP两个协议,而往往是指因特 网所使用的体系结构或是指整个的TCP/IP协议族。
▪ 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 de facto ) 国际标准。
8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 及其协议的集合。换种说法,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 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传 送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 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少,但控制更复杂。
3
电路交换 连接建立
报文交换 报 文
分组交换

数据传送
报文

连接释放
报 文 t
A B CD
ABCD
ABCD
4
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 分组交换网以网络为中心,主机处于网络的外围。 ▪ 分组交换网又称为通信子网 ▪ 主机的集合又称为资源子网
▪ 灵活性好。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保持不变就不 会影响到其它层。
▪ 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已
有了精确的说明。
11
常见的英文缩写
▪ UDP; TCP/IP; WAN; LAN; MAN
12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 概述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 位置不同的独立的计算机互连起来,以实现 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1
一、分组交换
▪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 面向连接:必须通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的 过程。复杂、可靠、要较大的实现代价 ▪ 无连接:简单、快速、不可靠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试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试题总结

1、试述CSMA/CD 的含义及协议的主要内容?CSMA/CD 是一种使用争用的方法来决定介质访问权的协议,这种争用协议只适用于逻辑上属于总线拓扑结构的网络。

CSMA/CD 的工作原理是: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

若监听到冲突,立即停止发送。

等侍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后,再重新尝试。

3.假定在使用CSMA/CD 协议的10 Mb/s 以太网中某个站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执行退避算法时选择了随机数r =100。

试计算这个站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后才能再次发送数据?(7分)4.在2000m 长的总线上,数据传输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μs ,采用CSMA/CD 进行数据通信。

(1) 争用期是多少?(2) 最小帧长应该为多少?(3 ) 若A 向B 发送1000字节的数据,A 是否必须在数据发送期间一直进行冲突检测?为什么?(1) 争用期为 2μs 10=μs /2002000==τm m 信号传播速率信道长度s μ20=τ2(2) 最短帧长Fl Min _bytes bits s Mbps Fl Min 25=200=μ20×10=×=_争用期发送速率(3) 不需要,只需在发送前25字节是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原因在于冲突只会出现在争用期内(等价于发送25字节),争用期内没有冲突,则在传输完之前就一定不会发生冲突;过了争用期,其他站点检测信道时,会检测到信道处于忙状态,因此不会发送数据。

5. 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的掩码用二进制怎么表示?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255.255.255.248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6 台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6. 我们要发送信息11001001,并且使用CRC 多项式x3+1来检错。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小抄总结,非常全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小抄总结,非常全

1.实体、协议、服务之间的关系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水平的)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垂直的)。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端口的分类和作用是什么?分类:运输层的端口号共分为两大类: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最重要的一类叫做熟知端口号或系统端口号,另一类叫做登记端口号)、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

作用: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3.TCP的主要特点?TCP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TCP提供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

例3-1: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

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作二进制除法,两种错误均可发展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

简述CSMA/CD的工作过程和主要特点?①发送站发送时首先侦听载波(载波检测)。

②如果网络(总线)空闲,发送站开始发送它的帧。

③如果网络(总线)被占用,发送站继续侦听载波并推迟发送直到网络空闲。

④发送站在发送过程中侦听碰撞(碰撞检测)。

⑤如果检测到碰撞,发送站立即停止发送,这意味着所有卷入碰撞的站都停止发送。

每个卷入碰撞的站都进入退避周期,即按一定的退避算法等一端随机时间后进行重发,亦即重复上述①~⑥步骤,直到发送成功。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常考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常考知识点总结

1.585 5网络的组成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2.互联网(因特网)的组成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1983 年TCP/IP 协议成为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

人们把1983 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

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信号传输速率ISP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很多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用户通过向ISP获取IP地址,接入因特网上网。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

主干ISP由几个专门的公司创建和维持,服务面积最大(一般都能覆盖到国家范围)并且拥有高速主干网。

有一些地区ISP网络也可以直接与主干ISP相连地区ISP是一些较小的ISP。

这些地区ISP通过一个或多个主干ISP连接起来。

它们位于等级的第二层,数据率也低一些。

本地ISP给端用户提供直接的服务。

可以连接到主干ISP或者地区ISP4.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期末考试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期末考试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1.IP地址: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数字表示的32bit地址。

4.Telnet :远程登陆服务协议,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

5.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

HTTP:超级文本传输协议,用于管理超级文本与其他超级文本文档之间的连接。

HTML:超级文本标识语言,用于建立web页面和其他超级文本语言。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中用于向网络登入显示文件及目录清单的传输文件的协议。

ARP:ARP是地址解析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以太网:一种基带总线局域网,使用CSMA/CD协议。

MAC地址:固化在适配器的ROM中的地址,用在MAC帧里。

PPP:点对点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

VLAN:虚拟局域网,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将网络定义为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并行传输: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间传输串行传输: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的依次传输。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三次握手:A 的TCP 向 B 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比特SYN 应置为1,并选择序号x,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1。

B 在确认报文段中应将SYN 置为1,其确认号应为x 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序号y。

A 收到此报文段后,向 B 给出确认,其确认号应为y 1。

TCP连接建立采用的这种过程叫三次握手。

网络协议三要素:1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UTP :非屏蔽双绞线DNS :即域名系统,是Internet中对主机进行命名和寻址的一种重要机制。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试题总结(1)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试题总结(1)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试题总结1.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是( C )。

A B C D2.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_____,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_____。

( A )A 大;高B 小;高C 大;低D 小;平稳3.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的信息交互方式是( B )。

A 单向通信B 半双工通信C 全双工通信D 双向同时通信4.在导向传输媒体中被导向的电磁波沿着( B )传播。

A 卫星B 固体媒体C 自由空间D 空气5.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中包含有①应用层、②表示层、③会话层、④运输层、⑤数据链路层、⑥物理层、⑦网络层。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由上至下分别包括( C )。

A ③①④⑤⑥B ②④⑤⑦③C ①④⑦⑤⑥D ⑥①④⑤⑦6.用于将MAC 地址转换成IP 地址的协议一般为( B )。

A ARPB RARPC TCPD IP7.地址 “ 145.13.390.10 ” 是(B )地址。

A A 类B B 类C C 类D D 类8.用于将MAC 地址转换成IP 地址的协议一般为( B )。

A ARPB RARPC TCPD IP9.如果IP 地址为202.130.191.33,屏蔽码为255.255.255.0,那么网络地址是( D )。

A 202.130.0.0B 202.0.0.0C 202.130.191.33D 202.130.191.010.TCP/IP 协议的体系结构是( B )。

数据链路层应用层物理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物理层运输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层应用层数据链路层运输层物理层A 运输层-网络层-网际层-物理层B 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C 表示层-运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D 运输层-应用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11.地址“ 202.101.90.80 ” 是(C )地址。

A A类B B类C C类D D类12.以下IP地址中,属于c类地址的是(B )A.112.213.12.23 B.210.123.23.12C.23.123.213.23 D.156.123.32.1213.在星型局域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B)A. 调制解调器B. 交换器C. 路由器D. 集线器14.以下IP地址中,属于A类地址的是( A )A.52.213.12.23 B.210.123.23.12C.223.123.213.23 D.156.123.32.1215.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D.以上均不对16.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C)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17.127.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B )。

计算机网络(第6版)

计算机网络(第6版)

计算机网络(第6 版)第2 章物理层第2 章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第2 章物理层(续)2.4 信道复用技术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4.2 波分复用2.4.3 码分复用2.5 数字传输系统2.6 宽带接入技术2.6.1 ADSL技术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2.6.3 FTTx 技术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传输系统输入信息输入数据发送的信号接收的信号输出数据源点终点发送器接收器调制解调器PC 公用电话网调制解调器数字比特流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输入汉字显示汉字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目的系统传输系统输出信息PC几个术语⏹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2.2.2 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龙岩学院---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期末复习重点2

龙岩学院---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期末复习重点2

1、三网: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重要的功能是:共享、连通性。

3、网络是由若干个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arpanet(分组交换网)、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多层次的isp结构的因特网。

5、三级结构: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

6、因特网交换IXP的作用:允许两个网络直接连接并交换分组,为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

(典型的IXP由多个网络交换机组成,工作于数据链路层)7、制作因特网的正式标准的四个流程: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8、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看,因特网的组成可以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9、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和对等连接方式(p2p)10、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11、电路交换的三个步骤: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12、分组交换采用的是存储转发技术,头部存储控制信息。

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

按照首部的目的地址,找道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13、各路由器之间经常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以便创建和维持在路由器中的转发表,以使得转发表可以在整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

14、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交换方式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5、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16、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17、网络协议的组成: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的何种响应)、语法(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同步。

18、计算机网路的体系结构:由计算机网路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19、20、p32、p34一、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网络的“三网”是指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3.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4.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两个重要功能连通性和共享5.计算机网络根据覆盖的区域范围与规模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6.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看,因特网的组成可以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7.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8.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9.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交换方式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10.导向传输媒体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三、选择题1.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有OSI/RM和TCP/IP两大模型2. 计算机网络的目的在与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3.网络中PC机与集线器相联所使用的网线接头类型为RJ-454. PPP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5. Window系统和Linux系统下的Ping命令的功能不相同6.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是以太网7. 在网络工程中通常使用的电缆标准为568B8. 最早出现计算机网络是ARPAnet9. 使用ping命令ping另一台主机,就算收到正确的应答,也不能说明:ping报文经过的网络具有相同的MTU10. 下列有关局域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令牌环网络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B.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共用共享介质方式取代交换方式C.局域网维护较困难D.局域网提供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四、名词解释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整个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3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答: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个朋友在电话中约会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

这个协议就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了而来不了,就无法通知对方,而另一方就必须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的检查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1-24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第二章物理层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物理层的主要特点:(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

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2-10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双绞线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同轴电缆50 W 同轴电缆 75 W 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短波通信/微波/卫星通信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答: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

频分、时分、码分、波分。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

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

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样),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3-08 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

采用CRCD 生成多项式是P(X)=X3+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答:作二进制除法,101110 000 10011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0113-09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答: 7E FE 27 7D 7D 65 7D3-12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有哪几种?当用户要使用PPP协议和ISP建立连接进行通信需要建立哪几种连接?每一种连接解决什么问题?3-20 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

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

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1km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1/200000=5为微秒,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10微秒,为了能够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10微秒,以Gb/s速率工作,10微秒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10*10^-6/1*10^-9=10000,因此,最短帧是10000位或1250字节长3-24 假定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

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

现假定A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

如果A 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在检测到和B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换言之,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帧前面还要增加若干字节的前同步码和帧定界符)答:设在t=0时A开始发送,在t=(64+8)*8=576比特时间,A应当发送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