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讲义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第一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1.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系统、生物命名法等2.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概念、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平衡等3.生态问题生态环境的污染、生态失衡、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等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起源和原生生物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原生生物等2.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变异、适应、自然选择等3.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关系等第三章细胞及其生命活动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组成、细胞器及其功能、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细胞骨架、中心体等2.细胞膜和物质运输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过细胞膜的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作用等3.细胞的代谢细胞的能量转化、酶、代谢途径、无氧和有氧代谢、细胞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等4.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和无丝分裂、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修复等第四章遗传与遗传的分子基础1.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2.遗传的分离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单因素遗传、二因素遗传、自由组合规律、连锁性遗传等3.分子遗传学基础DNA、RNA、基因的分子结构、遗传密码、基因表达调控等4.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第五章免疫系统1.生物的免疫机制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特异性防御机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2.人类免疫系统人类身体的免疫系统、抗体、人造免疫等3.疫苗和疾病控制疫苗的概念、疫苗种类、疫苗的制备、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等第六章生物科学与社会1.生物技术和社会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伦理、基因治疗、生物农业等2.生态问题和社会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生态灾害和生态保护等3.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生物学与化学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归纳1.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1.1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以光能为能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生物。

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 - 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的细胞结构 -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 具有根、茎、叶等器官 - 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1.2 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特征和形态特点,植物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个门类。

•苔藓植物:具有结构简单的茎和叶,无根系,生活在湿润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典型代表为苔藓和角苔。

•蕨类植物:具有分枝的地下茎和大型叶子,根系发达。

典型代表为蕨类植物和当归。

•裸子植物:具有木质茎和根系,茎上有鳞片状的叶子。

典型代表为松树和银杏。

•被子植物: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的细胞结构,茎、叶和根发达。

典型代表为花草植物和果树。

2. 植物的营养和繁殖2.1 植物的营养方式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和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过程。

此外,植物还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养分。

2.2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有性繁殖:通过花粉与雌蕊接触、授粉和受精,形成种子,再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传播,进行新植物的繁殖。

- 无性繁殖:通过植物的根、茎或叶进行分离、分枝、块茎等方式进行繁殖,生成与原植物相同的新个体。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3.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方法为了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 限制非法狩猎和捕捞行为,避免过度捕捞或滥猎导致物种灭绝。

- 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和渔业,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必修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生物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生物课程是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必修二生物课程的第一、二章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章生命活动的细胞基础1.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

1.3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有丝分裂:细胞核的分裂,使得两个新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遗传信息。

无丝分裂:某些细胞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繁殖,如蛙的红细胞。

1.4 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形成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后,不同类型的细胞逐渐发展出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组织:由相似或功能相关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单元。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2.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线性序列。

二级结构:氨基酸链折叠形成的局部结构,如α-螺旋和β-折叠。

三级结构:整个氨基酸链折叠成的空间结构。

四级结构:由多个蛋白质亚单位组成的复合结构。

2.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

DNA:双螺旋结构,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RNA:单链结构,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3 糖类和脂质的生物学功能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也参与细胞结构的形成。

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4 酶的作用与特性酶: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2.5 代谢的基本过程代谢: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大盘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大盘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大盘点知识点1:遗传的基本规律1.1相对性状:种生物同一性状的表现类型。

(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设-例题:1.以下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细毛和长毛D.狗的短毛和兔的黑毛2.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性状分离B.诱发突变C.染色体变异D.自然突变3. 基因型 AABbcc 的生物个体,其中的等位基因是A. A与BB. A与bC. c与cD. B与b4. 下列基因中,属于杂合体的是A. AABBB. AAbbC. AabbD.aaBB5.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 D.精子细胞1.7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试验现象及解释: P: DD高茎× dd矮茎↓F1: Dd高茎(性性状) F1配子:↓F2:高茎∶矮茎(现象) F2的基因型:3 ∶ 1 (比)∶∶=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Dd高茎×↓(基因型、表现型、分离比)例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纯种交配后,后代必是纯种B.两个杂种交配后,后代必是杂种C.纯种自交的后代都是纯种D.杂种自交的后代全是杂种2、有一杂合体(Dd)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可看到每个染色体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如果一个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A.dB.D或dC.DD.d和D3、豌豆未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为显性,让杂合子绿色豌豆的雌蕊接受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结出的豆荚数十个,其颜色及比例应近于A.全部为黄色B.全部为绿色C.绿:黄=1:1D. 绿:黄=3:14、白化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a )控制。

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请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女儿的基因型为:,儿子的基因型为:其女儿若与携带有白化病基因的正常男性结婚,婚后子女患有白化病的几率为:其儿子若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子女患有白化病的几率为:1.8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分别加入培养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时,菌才能转化成S菌。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1.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生态环境的组成及其变化4.生态环境保护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2.性状的分离规律和单因素遗传3.性状的综合表现及多基因遗传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5.遗传变异的意义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护第三章生物的进化1.进化的概念2.进化的证据3.自然选择和适应4.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速度5.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第四章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1.神经元的结构和神经传递2.激素的种类、生产和分泌3.激素调节的机制和作用4.信息传递的协调控制和反馈调节第五章生命活动与细胞1.生命活动的特征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膜的结构和作用4.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细胞分裂及其后续事件第六章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1.营养物质的获取及运输2.植物生长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3.植物的繁殖和发育4.植物的适应和保护机制第七章动物体内环境的调节1.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机制2.温度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3.血糖调节和代谢物质的运输4.免疫功能和机制5.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第八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生物资源的概念和种类2.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3.生态旅游和生物工程4.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层次。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体息息相关,相互作用的居住区域。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式,离子质交换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式。

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

现代工业化进程导致生态环境有了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多种法律措施都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的信息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中⽣物必修⼆知识点⼤全(完整版)⾼中⽣物必修⼆知识点⼤全(完整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章遗传因⼦的发现第⼀节孟德尔豌⾖杂交试验(⼀)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是⾃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花较⼤,易于⼈⼯操作;(3)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概念及分析(1)性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理特性。

相对性状:⼀种⽣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和短⽑;⼈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和黄⽑;⽜的黄⽑和⽺的⽩⽑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表现出⾼茎,即⾼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基因),⽤⼤写字母表⽰。

如⾼茎⽤D表⽰。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写字母表⽰,如矮茎⽤d表⽰。

(2)纯合⼦:遗传因⼦(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是⾃交后代全为纯合⼦,⽆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遗传因⼦(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式如:DD×dd Dd×dd DD×Dd等。

⾃交:遗传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杂交的⽅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者是相对⽽⾔的,如甲(♀)×⼄(♂)为正交,则甲(♂)×⼄(♀)为反交;如甲(♂)×⼄(♀)为正交,则甲(♀)×⼄(♂)为反交。

生物高中高二必修二知识点

生物高中高二必修二知识点

生物高中高二必修二知识点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选择性通透性、维持细胞稳态、物质交换等。

3. 细胞质的组成:细胞器、细胞骨架、细胞液等。

4.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DNA的存储与传递、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二、遗传与变异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RNA的类型与作用。

2.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

3. 遗传和变异的机制: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等。

4. 遗传变异的结果:遗传病、生物多样性。

三、细胞生物学前沿技术1. DNA技术的原理与应用:PCR、基因工程等。

2. 细胞工程与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干细胞研究等。

3.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序列测定、功能分析等。

4. 医学前沿与生物工程:基因治疗、基因药物等。

四、免疫系统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等。

2. 免疫过程与调节:感染过程、免疫调节机制等。

3. 免疫系统与健康:免疫疾病、疫苗等。

4. 免疫系统与环境: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五、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1. 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

2. 生物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重组 DNA 技术、基因转导等。

3. 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转基因食品、生物医药等。

4.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生物污染、生物控制等。

六、进化论与生物分类1. 进化的概念与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类似结构等。

2. 进化的机制与影响因素: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环境变化等。

3. 生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分子生物学等。

4.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物种多样性、生物保护区等。

七、生态学基本概念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生态系统、群落、生态位等。

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3. 生态平衡与稳态:生态平衡、生态危机等。

4. 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等。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一、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组成最基本单位,包括有机体细胞和原核生物细胞等。

2、细胞结构:普遍存在的细胞有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3、细胞内料:包括DNA、RNA、蛋白质、脂类、糖类、氨基酸等。

4、细胞化学反应:细胞内料的化学反应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的功能。

二、胚胎发生1、胚胎发生的特点:有多种形式的繁殖,有分裂、无肾胚形成、芽胚萌发、有肾胚形成等。

2、胚胎发生的步骤:包括受精、囊胚形成、胚体发育、胎儿发育等步骤。

3、细胞分裂:是胚胎发生的基础,是由细胞核分裂得到二倍体细胞,然后经过胚胎发生,才形成新的生物体。

三、代谢1、代谢:是指细胞内质及细胞外环境中各种化学反应过程,是能量的转换过程。

2、基本代谢:包括氧化还原反应、体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等。

3、能量代谢:是指由于突变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反应,可以分解糖分,产生能量。

4、有机物合成:是指通过有机物的合成,产生新的分子,是个生物体存活的重要环节。

四、遗传1、遗传:是指世代传递亲缘株型的特性,也称为传统基因。

2、基因:是调节遗传特性的分子,位于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后会进行稳定传递,形成新的生物体。

3、染色体:是指贮存基因的染色质结构,具有半数染色体的称为双倍体,每一种有机体会有特定的染色体组合。

4、DNA:是染色体上最重要的分子,由四种基因组合而成的碱基对,用于携带遗传信息。

五、调控1、调控:是指生物体自调节各种内部机能,使其在环境变化时保持生理能力,促进其适应环境。

2、内源性调控:是指运动调控和生化调控,运动调控以生物电位和温度等形式出现,而生化调控则是指内质物质的代谢和细胞结构的调节。

3、外源性调控:指细胞外环境刺激细胞,促发细胞内机能的调节。

4、血糖调控:由胰岛素等激素参与,旨在维持血糖水平,使血液中血糖浓度得到调节,促进生理代谢。

新高一生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新高一生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新高一生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新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高一生物必修二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和概念。

下面将介绍该学期的知识点及其重要内容。

第一章细胞与生物膜1. 细胞的结构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组成。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细胞溶胞质等。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2.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同时,细胞膜还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细胞的识别。

第二章细胞呼吸与糖原醇代谢1. 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质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糖解、氧化、磷酸化。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2. 糖原与葡萄糖的代谢糖原是动物体内的能量储备物质,通过糖原醇代谢产生葡萄糖燃料。

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主要能源。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物质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DNA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复制和修复遗传信息。

2. RNA的结构和功能RNA是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包括mRNA、tRNA、rRNA 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RNA在细胞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第四章生物基因组1. 基因与表现型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素,由DNA组成。

基因的表达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征与性状。

2.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传递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第五章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1. 克隆技术克隆技术通过核移植等方法复制和繁殖生物个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潜在风险。

2.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用于改良和调控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有助于农业和医学领域的发展。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与环境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程度。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 细胞与生命:生命的层次结构、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代谢
2.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分类、细胞的分化
3.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的结构、DNA复制、RNA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合成
4.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的多态性、遗传的变异
5. 生物工程与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细胞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6. 生物圈的基本特点:生物圈的层次结构、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生物圈的能量流动
7. 物种与演化:物种的概念、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演化的证据、进化的机制
8.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9.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圈: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10.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原核生物的起源、真核生物的起源、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和生命的演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意义:受精作用是有性生殖的开始,也是新个体的起源。

受精卵中包含了来自父母的遗传物质,经过一系列发育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受精作用还可以增加遗传的多样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节基因的分离规律一、XXX的遗传实验XXX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他发现,豌豆的性状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其中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

这两个基因分别控制着性状的表现,且在杂交后可以分离并重新组合。

二、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XXX)是指在有性生殖中,每个个体在生殖时,其两个基因分离,每个生殖细胞只能传递其中的一个基因给后代。

这意味着,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但只有一个基因能够传递给下一代。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genotype)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种类和组合。

表现型(phenotype)是指基因型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其表现型可以因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显性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是指在杂合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是指在杂合状态下,不表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基因可以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但隐性基因仍然存在于个体的基因型中,并可以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五、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在有性生殖中,不同的基因对于性状表现的组合是随机的。

这意味着,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

六、注意:1)基因的分离规律只适用于单个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适用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是独立的,但两者都是遗传的基本规律。

3)基因的表现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基因的作用。

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后,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1因的本质(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①DNA分子的结构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c.平面结构: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②DNA的复制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3生物的变异(1 )基因突变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2) 染色体变异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4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必修二的生物课程主要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工程与技术、种群和环境以及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文章: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合成物质、能量转化、细胞分化、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储存与传递3. 生物膜的结构: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起到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4. 细胞的器官: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二、遗传与变异1. 遗传物质:DNA是一种长链状分子,由四种碱基(A、T、C、G)组成,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2. DNA复制:通过DNA聚合酶将DNA分子拆分为两条DNA 链,然后合成两条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3.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指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4. 突变和遗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可能导致个体性状的改变,进而影响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性三、生物工程与技术1.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生物体内部的基因组成和组织结构,改变其性状和功能2. 重组DNA技术:将不同的基因片段插入到目标生物体的染色体上,实现基因的转移和改造3. 克隆技术:通过人工手段复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生成与原生物体基本相同的个体4. 基因检测技术:通过检测DNA中的遗传信息,判断个体是否携带特定基因或发生了某些遗传疾病四、种群和环境1. 种群: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空间范围内,同属一种的个体群体2. 种群增长: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分为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3. 种群调节:包括内在调节(生物因素)和外在调节(环境因素)两个层面4.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体和其生存环境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五、生物学与人类健康1. 人体免疫系统:通过自身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方式,识别和清除入侵人体的病原体2. 病媒与传染病:病媒是指传播疾病的生物介质,如蚊子、蜱虫等3. 病毒性疾病:病毒是一种无机体,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4. 细菌性疾病: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分为有益菌和致病菌5. 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动脉硬化是血管内膜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形成斑块,容易导致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以上是高中必修二生物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和归纳,涵盖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工程与技术、种群和环境以及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等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
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植物生长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内源性调节因素,
具体知识点包括:
1. 光周期和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周期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所接受的光照时长,光周期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光质是指光的波长与强度,不同波长和强度的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不同。

2. 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植物生长和发
育的物质,主要包括激素和信号分子。

常见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激动素、细胞
分裂素等。

3. 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的功能:不同的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
作用,如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赤霉素促进分化、激动素促进萌发等。

4. 植物生长调节机制:植物生长调节主要通过光和激素作用于植物各部位的细胞,调
控细胞生长和分化、促进或抑制某种生理过程来实现。

5. 植物光合作用调节生长: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通过光合
作用,植物能够调节自身生长发育以适应外界环境。

6. 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植物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和反应,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如感受重力的作用、光的方向、温度变化等。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主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讲解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RNA的结构: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3、结构:一般为单链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主要在染色体上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有遗传效应控制 mRNA 蛋白质的DNA片段基蛋白质结构性状影响环境是控制生物因酶的合成控制代谢的基本单位中心法则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具体看书63页)(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①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RNA ②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单链)③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2、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2)过程:(看书)(3)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装配机器:核糖体(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产物:多肽链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4、密码子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64个)终止密码:UAA、UAG、UGA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生物必修2知识点

生物必修2知识点

生物必修2知识点生物必修2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涵盖了细胞、生物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内容。

以下是生物必修2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液体,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活动。

2. 细胞的生物化学:细胞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场所,包括新陈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

新陈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别产生能量和有机物质。

蛋白质合成是细胞中的核酸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合成蛋白质。

3. 细胞的遗传:遗传是生物种群中基因传递的过程。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们位于染色体上。

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翻译传递给后代。

4.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殖的基础。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分裂的过程。

5. 生物体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生物通过吸收能量和物质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6. 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等。

7.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人类工程的一种方法。

它们可以用于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生物必修2的知识点涉及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于理解生命科学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和生物进化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点还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生命的起源、演化和保护的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遗传与进化1.遗传基础-介绍了基因、染色体、DNA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

-解释了基因的表达与控制机制,介绍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遗传与进化-详细介绍了遗传的变异、随机性和可遗传性。

-研究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如突变、基因漂变、遗传偶合等。

-着重介绍了自然选择与繁殖隔离对进化的影响。

3.单倍型和嵌合型-解释了单倍型和嵌合型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了联锁和连锁不平衡的现象。

4.人类遗传与进化-研究了人类的进化历程,探讨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分析了人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生物工程与技术1.DNA技术基础-介绍了重组DNA技术和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解释了DNA指纹的原理和应用。

探讨了基因工程与生物信息学的关系。

2.人工选择与转基因技术-研究了人工选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家畜和作物的改良。

-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转基因植物的耐逆性和抗病性等。

3.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探讨了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了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和应用。

第三章:细胞与遗传1.细胞的复制与分裂-探究了细胞的复制和生长过程。

-详细介绍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解释了同源染色体互换和基因重组的现象。

2.DNA与蛋白质合成-分析了DNA的复制过程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详细讲解了DNA的信息传导,如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调控和染色质调控。

-解释了基因突变和DNA修复的过程。

4.基因与优生优育-探讨了基因与智力、身高、性别等特征的关系。

-详细介绍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物的种群与群落-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解释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如共生、捕食、竞争等。

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食物网。

高二生物必修2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2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2知识点高二生物必修2主要涵盖了细胞的组成与功能、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生态系统等多个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一、细胞的组成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新陈代谢、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

3. 细胞器官: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各细胞器官在细胞内具有不同的功能。

二、遗传与变异1.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由DNA组成,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

2. DNA的复制与遗传:DNA复制是基因传递的重要环节,通过DNA的复制,遗传信息能够传递给后代。

3. 突变与变异: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的突发性变化,而变异则是指存在于群体或个体中的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三、进化与适应1. 进化的基本概念: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渐发生的适应性变化。

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化石等。

3. 自然选择与适应: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适应能力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

四、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生物生境等组成生态系统。

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能量由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经食物链传递和稳定循环。

3. 生态稳定与破坏:生态系统内各个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

通过对高二生物必修2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组成与功能、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为以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仅为对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具体的细节和例子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YYRR×yyrr↓ ↓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 yyR--Y--rr yyrr9 :3 : 3 : 1 9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见课本30页)第三节伴性遗传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性比:一般1 : 1●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X隐:色盲、血友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并)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及现象结论细菌的转化[来源:Z+xx + ] 体内 转化 1.注射活的无毒R 型细菌,小鼠正常。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注射活的有毒S 型细菌,小鼠死亡。

[来源:学,科,网Z,X,X,K]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 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 型细菌”,小鼠死亡。

[来源:学+科+网Z+X+X+K]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体外 转化 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6.对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 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

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 和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DNA 是遗传物质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一、DNA 的结构1、DNA 的组成元素:C 、H 、O 、N 、P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 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 ;G ≡ C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特点①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③特异性:DNA 分子中每个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3.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C T GA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 分子中,C G TA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 的复制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1、材料:大肠杆菌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二、DNA的复制1.场所:细胞核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基本条件: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②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由A TP提供;④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b、结构相对稳定c、储存遗传信息d、能够控制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