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生产线不良品管理规定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作业。
不良品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客户投诉率,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不良品作业的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提高不良品的处理效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和影响。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作业环节中的不良品处理。
三、定义和分类1. 不良品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作业。
2. 不良品分类: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不良品分为以下几类:a. 严重不良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品,需要立即停产处理。
b. 一般不良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有一定影响的不良品,需要及时处理。
c. 轻微不良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影响较小的不良品,可以在后续工序中修复或处理。
四、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1. 不良品发现a. 不良品的发现可以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等方式进行。
b. 不良品应及时记录并标记,确保不良品的可追溯性。
2. 不良品处理a. 严重不良品处理:- 立即停产,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和质量部门。
- 质量部门进行不良品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 根据处理方案进行不良品的处置,确保不良品不会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b. 一般不良品处理:- 通知相关负责人和质量部门。
- 质量部门进行不良品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 根据处理方案进行不良品的处置,确保不良品不会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c. 轻微不良品处理:- 通知相关负责人和质量部门。
- 根据处理方案进行不良品的处置,可以在后续工序中修复或处理。
3. 不良品分析与改进a. 质量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b. 根据不良品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4. 不良品记录和报告a. 对每个不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良品的数量、类别、原因等信息。
b. 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不良品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焊接不良品管理规定
焊接车间管理规定1.目的对焊接作业和补焊作业进行有效管理,确保产品焊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
2.岗位职责2.1 焊接排模人员严格执行质量、工艺文件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焊接生产任务。
2.2 焊接主管/班长对焊接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检和作业指导。
2.3 焊接夹具管理人员保障夹具的有效性和精确度,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
3.焊接岗位工作要求3.1 开机前,排模人员首先要确认当班的产品、数量和操作要求;检查设备、夹具、焊接用气和空压气体是否处在正常状态。
3.2 检查现场是否有余料,余料是否配套;现场如有其它品种的物料,需将相应物料隔离标识,退回配料组。
并核对当班产品物料是否配套。
3.3 严格按《产品作业指导书》规定进行作业,并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3.4 作业人员必须执行“首件三检”管理规定,作业人员需对焊接的第一件产品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漏焊、无气泡、无错装、无漏装零件等质量问题产生,方可继续作业。
首件应挂在首件指定位置,供质检员和班组负责人检查,下班前再挂上悬挂链。
3.5 作业人员按要求在产品上标注本人标号,方便追溯。
不得将没有标识的产品,不良品,不合格品挂上悬挂链。
3.6 焊接过程中,每焊3件产品必需清理一次枪嘴,以保持焊枪的良好性;要随时检查气体的存量,防止气泡的产生。
3.7 焊接过程中出现漏焊、气泡、错装、漏装零件的不良品,遵循“谁造成,谁处理,谁负责”的原则,对所产生的不良品进行打磨和修补处理。
如自身不能完成修补的,由补焊岗位进行修补;责任人员按规定接受处罚。
3.8 当出现产品整体报废,或对修补不良品所报废的配件,作业人员需按价承担责任,所受罚部分在总计件金额中予以扣除,详见《焊接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罚规定》。
4.不良品处理单价4.1 详见<<焊接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罚规定>>。
5. 现场5S管理5.1 下班之前打扫好车间卫生,整理好物料,关掉气阀,电源开关。
生产不良品维修管理规定
生产不良品维修管理规定1. 目的: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得以合理维修,并防止不良品流入下工序。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制造部所有从事修理的作业人员。
3. 用语定义:(略)4. 权责:4.1 修理作业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进行维修。
4.2 修理作业人同负责不良品的统计、分析并及时向上反映异常。
5. 规定:5.1 维修:5.1.1对本班各工序产生的不良坏机确认,是否有相关不良项目代码。
5.1.2 确认所标示不良内容是否与实际不良内容相符。
如果发现QC误判则马上加以核对,若超出10%以上时,应及时报告班长。
使班长对QC再次做出指导培训,再次确认OK后,QC才能上岗。
5.1.3修理作业员针对所标示的不良项目进行再次确认,判断无误后进行修理或确定是否有必要更换部品。
5.1.4修理作业员只许对不良品机架进行拆卸,拆卸后的不良物料放入不良品盒内,进行分开摆放并标示。
修理好后的良品机架统一在拉头投入,以便各工位重新检查一遍。
5.1.5每日下班后,各维修员必须将所有不良品物料进行整理标示清楚后与当拉物料员进行交接,方可下班。
5.1.6对修理好后的良品机打好“R”标示,以便可追溯性。
5.2报表填写5.2.1 对生产中出现的不良品随时进行统计,如实填写好“维修日报表”(DXC-PDFM-02)。
与QC报表核好之后于次日上班前交拉长审核。
审核OK后交与文员处进行统计。
5.2.2所有报表必须填写仔细,要认真分析原因及填写对策。
5.3 下班前须将工作台面整理干净,各插座电源在下班前必须拔除。
6.记录表格:6.1 “维修日报表”(DXC-PDFM-02)7. 支持文件:(略)。
焊接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修改码0 XX有限公司页次1/3 1 范围为了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焊接产品,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焊接产品满足顾客和EN15085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销售及产品保质期内发现的焊接不合格品的控制。
2 职责2.1 焊接责任人负责焊接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等控制工作。
2.2 工艺研究所负责焊接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工作。
2.3 工艺制造处负责公司焊接不合格品的处置工作。
3 程序内容3.1 焊接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焊接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为EN15085-5《铁道车辆和车辆部件的焊接--第5部分质量要求》、EN5817《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EN970《熔焊的非破坏性检验--外观检查》标准、图纸、产品标准及顾客要求等要求。
3.2 焊接不合格品的识别、隔离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焊接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识,并隔离(如放入不合格品箱中),以免混淆。
3.3焊接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3.3.1 检验员可以判定返工的,可以直接通知操作者进行返工。
检验员做好相应的记录。
3.3.2 返工后检验不合格的,由授权的焊接责任人对焊接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根据焊接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缺陷部位,判定焊接不合格品应该报废、采取二次返工措施。
3.3.3 如果情况特殊,难以判定,则需提请焊接责任人,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评审,提出处置方案,分公司(分部)工艺制造处组织生产车间按处置方案进行不合格品处置。
3.3.4 对于交付后顾客发现的焊接不合格品,由市场营销部售后服务人员现场处置。
不能现场处置修改码0 XX有限公司页次2/3时,应形成书面资料递交焊接责任人组织评审并提出处置方案,相关单位按处置方案执行。
3.3.5 如判定焊接不合格品应该采取返工措施进行返工的,工艺研究所应编制专门的返修工艺,经焊接责任人员批准后执行,必要时需得到顾客的同意方可进行。
3.4 焊接不合格品的返工3.4.1 当判定焊接不合格品可以返工时,须进行返工。
焊接车间废料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焊接车间的废料回收、管理和利用,减少企业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焊接车间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
三、职责1. 焊接车间主任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制度,并对废料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2. 生产部负责组织废料的回收、分类、储存和利用。
3. 物资管理部负责废料的仓储和出售。
4. 财务部负责废料出售的款项核算和收款。
5. 各部门员工应积极配合废料管理工作,共同维护企业利益。
四、废料分类1.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如焊条头、焊缝缺陷、切割余料等。
2. 设备维修、更换零部件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3. 废旧工具、量具、仪器等。
五、废料回收与处理1. 焊接车间员工应按照废料分类要求,将废料收集到指定的容器内。
2. 生产部定期组织员工对废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按类别进行储存。
3. 废料储存时,应确保储存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受潮、受污染。
4. 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废料,如焊条头、切割余料等,生产部应组织回收,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5. 对于废旧工具、量具、仪器等,生产部应上报物资管理部,由物资管理部负责出售。
六、废料管理要求1. 各部门应加强对废料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废料管理的认识。
2. 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废料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流程。
3. 废料回收、储存、处理过程中,应确保安全、环保,不得污染环境。
4. 废料回收、处理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确保废料得到合理利用。
5. 各部门应定期对废料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奖惩措施1. 对在废料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废料管理制度,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个人或部门,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焊接车间主任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不良品,这些不良品对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及时处理和管理,制定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不良品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和管理,以减少不良品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不良品的部门和岗位。
四、定义1. 不良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2. 不良品作业:指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和管理的工作。
五、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1. 不良品发现- 不良品应由生产人员、质量控制人员或检验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
- 发现不良品后,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良品进行标记或隔离,以免混淆。
2. 不良品处理- 不良品应由专门的处理人员进行处理,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 处理人员应根据不良品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3. 不良品管理- 不良品管理人员应对处理后的不良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以便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不良品管理人员应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岗位报告不良品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责任与权限1. 生产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和检验人员有责任及时发现不良品,并及时报告。
2. 处理人员有责任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3. 不良品管理人员有责任对处理后的不良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相关部门和岗位应根据不良品管理人员的报告,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七、培训与沟通1. 公司应定期组织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的培训,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遵守规范。
2. 不良品管理人员应与相关部门和岗位进行沟通,及时传达不良品情况和改进建议。
八、监督与改进1. 公司应建立不良品作业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不良品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
2. 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公司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不良品作业管理的效果。
制程不良品的处置规定
制程不良品的处置规定一、目的:对生产线各工序发现的少量来料不良品及制程不良品进行控制,防止不良品的混用,减少产品质量隐患及产品质量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线各工序发现的少量来料不良品及制程不良品的处理。
大批量及严重不合格发生时,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执行。
三、职责及权限:1、生产部通过自检、互检,发现的制程不良及来料不良品,应提交检验部门判定,进行退换料。
生产部有责任通过现场管理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及防止不良品的混用。
2、品质部负责对生产部提交的不良品进行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控制不良品的混用。
3、PMC对不良品的出入库进行管理,及时补发料,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对库存不良品进行管制,防止误用。
四、流程说明:1、制程中,各岗位操作员应进行自检和互检,工作中发现因来料不良或者制程不良导致相关物料不可用时,应办理不良品退库及补料手续。
2、不良品报检:拉(组)长填写《不良品处置单》,生产主管初步判定,提出退换料要求,报检验部门确认。
3、检验员描述不良品现象及判定;初步原因分析:是属于来料不良还是制程加工不良;提出初步处理意见:返工、退货、报废。
贵重物料及超过10件以上的物料的退换,需要分管领导签字确认。
4、生产部退换料:拉(组)长凭检验部门签字的《不良品处置单》,将不良品退交回仓库。
同时仓库填写《出库单》,按退料的同样品种、同等数量办理补料手续。
5、仓库收到退料后,应及时给予补料处理,不得影响生产用料。
所收到的退料分报废区、退货区及返工区存放,并分别记账管理。
6、退库不良品的处理:●退货物料:属于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的,采购部与供方联系,做退换处理,所有费用由供方承担。
如供方需要我司协助返工的,由采购与供方协定费用报分管领导。
●返工物料:PMC根据当月的销售订单、库存明细情况以及生产产能,安排返工计划,下达返工单。
生产部门返工后应报检,品质部检验合格后,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报废物料:仓库每月定期盘点清理,机加工零件需要报废的,机加工车间每月报一次,仓库统一处理。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部件。
对于企业而言,不良品的存在会导致成本增加、客户投诉增多、声誉受损等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不良品作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
二、管理目标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不良品的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降低废品处理和返工的成本。
3.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减少不良品的出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
三、管理要求1. 不良品分类: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程度,将其分为关键不良、严重不良和一般不良三类。
- 关键不良:指对产品功能、安全性等产生严重影响的不良品。
- 严重不良:指对产品外观、质感等产生较大影响的不良品。
- 一般不良:指对产品外观、质感等产生轻微影响的不良品。
2. 不良品标识:对于发现的不良品,应进行标识,以便后续处理和追溯。
标识应包括不良品的种类、数量、发现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3. 不良品处理:对于不良品的处理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返工、报废、退货等。
处理过程中应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分析原因和改进措施。
4. 不良品分析:对于发现的不良品,应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 不良品统计和报告:对于每个生产周期或一定时间段内的不良品情况,应进行统计和报告,包括不良品种类、数量、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内容。
四、管理流程1. 不良品发现:生产过程中,任何人员发现不良品应及时上报,并进行标识。
2. 不良品处理:不良品应按照规定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3. 不良品分析:对处理后的不良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4. 改进措施实施:根据不良品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将其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5. 不良品统计和报告:定期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和报告,包括不良品种类、数量、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内容。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作业,其存在会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和遵守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二、目的本文旨在规范不良品作业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和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管理要求1. 不良品作业的定义和分类a. 定义: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作业。
b. 分类:根据不良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不良品分为关键不良品、主要不良品和次要不良品。
2. 不良品的发现和报告a.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不良品报告给上级主管。
b. 上级主管应及时记录不良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不良品的数量、型号、规格、缺陷描述等,并将不良品报告转交给质量部门。
3. 不良品的处理和控制a. 不良品应进行分类和标识,并妥善存放在指定的区域,以防止混淆和误用。
b. 质量部门应对不良品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不良品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c. 不良品的处理方式包括返工、报废和重新制造等,具体处理方式应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来决定。
d. 处理后的不良品应进行记录和追溯,以便对不良品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4. 不良品的责任追究a. 对于因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的不良品,应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b. 质量部门应定期对不良品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 培训和宣传a. 公司应定期组织不良品作业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b. 公司应通过内部通知、培训资料等方式宣传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遵守规范执行。
6. 监督和改进a. 公司应建立不良品作业管理的监督机制,对不良品作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b.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改进,以提高不良品作业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规定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规定一、概述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不良品的存在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信誉,因此对于不良品的控制和改善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进行规定。
二、不良品控制1.产品分类根据产品的不良品情况,将产品分为一类品、二类品和三类品。
一类品是指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二类品是指部分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三类品是指完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不良品监控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不良品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不良品处理对于出现的不良品,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类品可以直接销售,二类品需要进行返工,三类品需要报废处理。
4.不良品责任追溯对于不良品的责任,需要进行追溯和调查。
找出造成不良品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三、不良品改善管理1.品质培训建立品质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和技术水平。
2.不良品分析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进行分析。
找出不良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3.改善措施根据不良品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案。
包括改进生产工艺、调整设备参数等。
4.问题解决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了解员工的问题和意见,并及时处理。
5.持续改善不断对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进行监控和改善。
建立持续改善机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四、总结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采取不良品处理措施、追溯责任、进行品质培训、分析与改善不良品,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质量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材料。
不良品的存在会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旨在规范不良品作业管理,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和追溯,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适合于所有生产过程中浮现的不良品。
三、定义1. 不良品: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质量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材料。
2. 不良品作业:对不良品进行处理、追溯和记录的一系列工作。
四、不良品作业流程1. 发现不良品:生产过程中,工人、质检人员或者设备检测到不良品时,应即将住手生产,标记不良品并进行记录。
2. 不良品处理:不良品应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如可修复的不良品、需报废的不良品等。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返工、报废、退货等。
3. 不良品追溯:对于不良品,应进行追溯,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不良品记录:对每一个不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良品的数量、类型、处理措施、追溯结果等信息。
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五、不良品作业管理要求1. 人员培训:对参预不良品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不良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追溯要求,提高其不良品作业的意识和能力。
2. 不良品处理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不良品,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不良品得到妥善处理。
3. 不良品追溯措施:建立不良品追溯体系,对每一个不良品进行追溯,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不良品记录管理:建立不良品记录管理系统,对每一个不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数量、类型、处理措施、追溯结果等信息,并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5. 不良品统计分析:定期对不良品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良品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为改进生产过程提供依据。
六、不良品作业管理的优势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及时处理和追溯不良品,可以减少不良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良品的管理规定
不良品的管理规定
不良品的管理规定
1.不良品卡使用规定
1.1生产现场中发现的不良品,由发现工序及时填写不良品卡贴于不良品上,并送入不良品区隔离存放(返工组),不良品卡的填写必须字迹清晰。
1.2组件类型具体、班次、日期属实,“缺陷”一栏要写清楚缺陷性质,返工组要责任到班次,不得漏项。
1.3进入不良品区的不良品由返工组负责判定状态,即为返修品或为废品,由返工组主管负责废品的责任终判。
1.4不良品、废品要求一卡一物,对同类不良品(例如:边框划伤、背板划伤)可以以托为单位填写不良品卡,但须注明数量。
1.5不良品卡应贴在不良品的缺陷处,若缺陷较为隐蔽,应在缺陷处做出明显标记,将不良品卡贴于明显处。
2.不良品管理条例
2.1各区域内的不良品由当班班长必须做到当班和返工组进行交接,特殊情况须经两方主管同意后可拖延至下班交接。
2.2区域不得出现“三品”混放,即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必须标识清楚,各自入区,隔离存放。
2.3区域内的组件流程卡上工号和信息任何人不得私自销毁、更改。
2.4不得私藏不良品或私自处理不良品。
2.5生产中出现的不良品或废品必须及时进不良品区或废品区。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工艺,其存在会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不良品及时处理和管理,制定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旨在规范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确保不良品及时发现、处理和管理,减少不良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对于需要处理不良品的工艺和环节。
四、定义1. 不良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工艺。
2. 不良品作业:指对不良品进行处理、管理和追溯的一系列操作。
五、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1. 不良品发现与记录a. 在生产过程中,任何工人在发现不良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记录不良品的数量、类型和原因。
b. 不良品记录应包括不良品的编号、发现时间、发现地点、责任人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给质量部门。
2. 不良品分类与评估a. 质量部门应对收到的不良品记录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不良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b. 根据不良品的严重程度,质量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
3. 不良品处理a. 根据质量部门的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及时处理不良品。
b. 不良品处理可以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操作,具体处理方式应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
4. 不良品管理与追溯a. 质量部门应建立不良品管理系统,记录不良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b. 不良品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追溯,以确定不良品的原因和责任。
5. 不良品预防与改进a. 质量部门应根据不良品的追溯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不良品的再次发生。
b.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质量部门的改进措施,确保不良品的预防和改进工作的有效实施。
六、责任与义务1. 生产工人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记录和上报不良品。
2. 质量部门应及时分类、评估和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处理不良品,并建立不良品管理系统。
焊接不合格品管理规定
Revision History 修订记录Distribution List 下发Change Control更改控制This document is maintained under change control. Any requests for chang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the:此为更改控制文件。
如有更改要求,请同以下部门联系:质检部、综合管理部目录1.目的 (2)2.范围 (2)3.术语及定义 (2)4. 职责 (2)5.管理内容 (2)6.检查与考核 (3)7.相关文件 (3)8. 记录 (3)1目的为了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焊接产品,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确保焊接产品满足顾客和EN15085的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生产、销售以及产品质保期内发现的焊接不合格品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焊接不合格品:不满足焊接要求的产品4职责4.1质检部负责对焊接产品的检验和判定;负责对焊接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记录;负责需返工返修产品整改后的再次验证;负责跟踪让步放行产品的跟踪4.2焊接责任人负责对不合格产品的评审和处置等工作4.3制造部负责返工返修的实施;负责让步放行的申请4.4市场部市场部售后负责顾客发现焊接不合格的反馈5管理内容5.1焊接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焊接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为EN15085-5《铁道车辆和车辆部件的焊接—第五部分》、ISO5817《钢、镍、钛以及合金的熔化焊接头—缺欠质量分级》、ISO10042《铝及合金的熔化焊接头—缺欠质量分级》、EN970《焊缝的无损检测—目视检测》标准、图纸、产品标准以及顾客要求等。
5.2焊接不合格的识别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现象,由质检员粘贴红色圆贴并记录《返工返修处理单》。
5.3焊接不合格的处置5.3.1质检员按照上述标准对焊接产品的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做好隔离工作,并出具《质量信息反馈单》反馈各部门。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一、不良品的定义不良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产品,包括产品外观缺陷、功能不全等问题。
二、不良品处理的目的1.确保产品质量:及时处理不良品,避免不良品影响正常的生产和销售。
2.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减轻生产工人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3.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及时处理不良品,确保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不良品处理方法1.检验分类: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程度,将不良品进行分类,方便后续处理。
2.返工修复:对能够修复的不良品,进行返工修复,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后再次出售。
3.报废处理:对无法修复的不良品,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处理,防止流入市场。
4.责任追溯:对于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不良品,要追溯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问题。
四、不良品处理管理规定1.责任划分:明确不良品处理的责任划分,包括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的职责,确保不良品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记录管理:建立不良品处理台账和记录,包括不良品数量、处理方法、追溯责任等信息,做到记录真实、及时、详细。
3.检验报告:对于不良品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分析,生成检验报告,以供后续的处理和改进参考。
4.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不良品处理相关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处理能力和质量意识。
5.改进措施: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品,要进行深入分析,从原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五、不良品处理的注意事项1.遵守法规:在不良品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环保处理:对于不良品的报废处理要进行环境友好型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保护知识产权:不良品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需引起重视,确保知识产权的保护。
4.加强沟通协调: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报不良品处理情况,并争取相关支持和资源。
不良品维修管理规定
不良品维修管理规定
一.目的: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得以合理修理并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生产部所有人员。
二.定义:
不良品:测试NG不符合规格或不符合客户要求。
重工:对不良品采取rework,使其达到客户要求。
可疑产品:无任何标示或质量状况不明确之组件,半成品及成品皆属之,需由工艺或制程工程师判定是否能达到客户要求。
三.权责
1.作业员发现不良品,将不良品隔离并放置不良品区域,贴上不良品标签;
2.当班组长或主管对不良品进行确认;
3.维修人员对不良品进行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4.FQC对维修产品进行全检,合格方可流线。
四.作业方法
1.不良品为便于辨识,须贴上明确表示,用红色label。
2.不良品隔离,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域,防止与其它制品混淆。
3.不良品处理:产线员工发现不良品时,明确标示,填写“不良品标示卡”并隔离,通知组长确认,送至不良品隔离区;由专人送至维修区。
4.不良品接收:维修区人员接收不良品时需对“不良标识卡”上之内容进行确认,维修人员针对待维修产品需做外观确认,外观明显刮伤、碰伤,少件,维修人员可以拒收。
5.产线送修不良品时没有任何标示的维修人员将不予维修。
6.维修区之待修不良品与维修OK品须做好区分标示。
7.所有维修OK的产品需全检。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细则
不合格品管理细则一、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这些产品可能由于原材料问题、生产工艺不当、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
二管理细则1.操作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发现、标识、隔离、追溯;按照要求处理自检产生的责任废品,废品放置于指定区域,切勿放置于料废待处理区。
2.如操作者不能判定是否废品或料废,必须经主管工艺员判定后方可放置,不得私自放置,否则视同故意将废品放置于料废区。
3. 操作者在放置废品时,必须使用红色标识卡,明确标识出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数量、操作者、废品现象、时间。
4.料废品,操作者在缺陷部位用白色记号或黑色油笔做标记,集中放置指定区域。
5.操作者不得私自藏匿或销毁废品。
违反按照废品价格100%考核;6.班组长是本组不合格品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现场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废品放置红色盒、可疑品放入黄色盒,料废放置指定区域),配合技术人员处置不合格品。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本班组的PPM、万元内废。
自检废品由班组长处理,料废由主管工艺员处理。
7.设备故障、调试机床造成的不合格品由设备技术员确认签字;保修期内出现设备故障造成废品由设备技术员联系设能处签字处理;维修人员每次处理故障所签废品数量不能>2件。
8.因工装、刀具制造问题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生产准备在《不合9.因新刀具试验、新产品试制、工艺试验、提升生产效率、设计更改造成的不合格品,由主管工艺员联系相关单位主管技术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上签字确认。
10.技术组负责不合格品统计分析工作,制定《优先减少计划》,进行质量改进。
违反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11. 对于内、外单位出现的不合格品,由班组长及主管工艺员快速响应赶到问题现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围追堵截不良品,制定有效的后续改进措施。
若出现人员不够时,由计调员统一协调。
违反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12.不合格品返工返修:车间内部自制件不合格,经评审为返工/返修品的,车间技术员拟定《返工/返修指导书》,计调员安排实施返工/返修和交检。
焊装厂不合格品管理规定 B-0
焊装厂不合格品管理规定 B-01 目的目的是为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从委外加工产品进厂及焊装厂生产过程所发现的不合格品。
3 术语及定义3.1 不合格品:未满足要求的产品。
3.2 可疑产品:任何检验或试验状态不确定或未经标识的产品。
3.3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4 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3.5 材料不合格:是指进厂或进入下道工序时,本身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参数、外型及规格的零部件或原材料。
3.6 加工不合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搬运、包装、贮存、保护和使用不当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不符合技术标准、参数、外型及规格的零部件或原材料4 职责4.1 焊装厂4.1.1 焊装厂质技科是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
4.1.2质技科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
4.1.3质技科每周针对本部门所产生的返工、报废、更换零部件进行统计分析,输出不合格品管理周报。
4.1.4生产科负责参与让步产品的评审和申请单的会签,并安排相关班组对不合格车辆进行返工。
4.2 不合格品发现班组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清退、记录及信息处理、传递。
4.3 不合格品责任班组负责对加工不合格的真因调查,实施控制措施(注:对人为造成的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发)。
4.4 若检验员无法判定时,由SQE协助对外购零部件不合格品进行判定;负责零部件不合格信息通知供应商整改,并跟踪确认对策结果。
4.5 焊装厂后勤组负责对加工不合格品质量损失进行统计、核算。
5 工作内容5.1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图图5.1 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图5.2 物料到货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记录5.2.1 公司质量部外检员负责采购外来产品的质量状态进行确认,经检验批次不合格则加盖不合格章。
公司质量部外检员负责对采购外来产品进货检验过程中的到货数量、抽检数量、质量状况、检验结果、处置措施做好详细记录5.2.2 公司质量部外检员发现的不合格零部件放置在不合格品存放区,并做好明显标识:单件不合格,直接在不合格部位用油漆笔进行标注;整箱不合格,在零部件包装箱表面对不合格状态进行描述。
焊接生产线不良品管理规定
(焊接生产线不良品管理规定《焊接生产线不良品管理规定》编制单位:品质科文件修改履历:1.目的为了规范焊装异常产品管理,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品的流出,同时使不良品得到及时的返修、报废,减少不良品在现场的久留时间。
2.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焊装生产线所有不良品的日常管理。
3.名词解释红箱:在焊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指定的放置位置。
4.职责权限4.1本规规定由品质科制定,由品质科科长批准后实施。
4.2公司焊装工段班组负责实施此规定,并按照此规定对红箱实施日常管理。
5.具体内容5.1作业员生产时发现批量不良品,立即报告当班班长,并把不良品放在红色箱上,并在不良品上写上不良内容、时间、作业者姓名,然后登记到焊装不良品调查表。
5.2 焊装班长在接到作业员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对生产线进行评估并处理,尽快恢复生产;5.3 品质检查人员对产品进行处理,并确定是否对已生产产品进行追溯;5.4 焊装班长和品质检查班长或检验员每天下班前分别对红箱上的不良品进行确认判断是否手修还是报废,需要手修的部品由焊装班长送入手修区进行分类放置,由手修人员进行手修;报废的产品当场喷上红漆直接投入红箱,需要在品质会议上讨论的产品,要在不良品上写上“品质会议分析用”字样,并作为临时保管,召开会议时候确定不良原因,制定对策。
5.5 红箱上的不良品确认完后,焊装班长和检验员必须在不良品调查表上签字确认。
5.6 对红箱上的不良品的返修处理:手修人员对返修产品进行手修;如没有手修人员,班长组织人员进行手修;当班发生的不良品必须当班手修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7 手修区手修后的部品必须在记录表上进行登记:日期、数量、手修内容、手修人;手修区的管理:返修产品按照已手修和未手修进行放置。
5.8手修品的确认,由当班班长和品质检查班长或检查员一起进行确认,确认手修OK的产品由品质班长或检查员在产品上签字。
5.9 手修OK品的领取:经品质确认合格的手修品,需由焊装班长在手修记录表上签字领取,领取后交给生产线作业员,告知作业员必须检查再进行包装,如果当班没有生产该产品时,待下班次生产该产品时领取使用。
焊接车间质检制度
焊接车间质检制度
1、所有产品质检必须逐一检查,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入库。
2、对产品分类。
划分区域,明确标示待检品、合格品、不
良品,合格品做好合格标记,及时入库。
不良品及时退回生产处理。
3、质检员对合格产品做好数量记录,每月月底盘点库存,
将库存报表在1号前交财务留存,数量有账实不符的情况,要马上查明原因,及时更正。
4、产品不得有漏件、漏焊、虚焊,产品焊口打磨平整,不
得有飞溅、漏磨。
5、所有产品以样品之检验标准严格执行,质检员不得随意
放宽检验标准。
6、质检员每天对产品进行组装试验,及时发现工装、焊接
等方面问题。
7、因质检员漏检而致使问题产品流入客户手中,以客户反
馈为标准,对质检员处以50元/件罚款。
8、当月客户未反馈问题对该部门质检员给予奖励。
9、质检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工装、技术等重大问题给予50
元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科:
品质科:
管理科:
财务科:
采购科:
体系精益科 :
生产管理科:
制造科:
涂装事业部:
文件修改履历:
版次号
修改页面及内容
修改理由
修改日期
发行日期
编制
确认
批准
D/1
新编
品质管理提升
2015.12.08
****
1.目的
为了规范焊装异常产品管理,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品的流出,同时使不良品得到及时的返修、报废,减少不良品在现场的久留时间。
申请类别: 新编(√ ) 修订( ) 废止( )
申请理由
管理提升需要
相关部门会签
注:
1、以下由各部门负责人会签,包括签名及日期(年、月、日);
2、会签前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充分理解本文件所规定其部门所要承担的责任及实施的内容;
3、该文件每修订一次,需重新进行会签,体系精益科以最新修订为控制文件。
业务科:
5.10对红箱上的不良品的报废处理:
5.10.1确认报废的产品,当场报废处理;
5.10.2焊接班长填写报废审批表,并按报废审批权限逐级签字确认;
5.10.3试模/试验零件报废签至质量主管和生产部长;
5.11红箱清理,焊装班长每天在下班前对当班的红箱进行清理
5.12不良品红箱上禁止放置其他与红箱无关的东西。
(焊接生产线不良品管理规定
———————————————————————————————— 作者:
———————————————————————————————— 日期:
《焊接生产线不良品管理规定》
编制单位:品质科
文件申请确认会签栏:
申请信息
申请部门:品质科
申人:****
申请日期:2015.12.08
5.2焊装班长在接到作业员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对生产线进行评估并处理,尽快恢复生产;
5.3品质检查人员对产品进行处理,并确定是否对已生产产品进行追溯;
5.4焊装班长和品质检查班长或检验员每天下班前分别对红箱上的不良品进行确认判断是否手修还是报废,需要手修的部品由焊装班长送入手修区进行分类放置,由手修人员进行手修;报废的产品当场喷上红漆直接投入红箱,需要在品质会议上讨论的产品,要在不良品上写上“品质会议分析用”字样,并作为临时保管,召开会议时候确定不良原因,制定对策。
2.范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焊装生产线所有不良品的日常管理。
3.名词解释
红箱:在焊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指定的放置位置。
4.职责权限
4.1本规规定由品质科制定,由品质科科长批准后实施。
4.2公司焊装工段班组负责实施此规定,并按照此规定对红箱实施日常管理。
5.具体内容
5.1作业员生产时发现批量不良品,立即报告当班班长,并把不良品放在红色箱上,并在不良品上写上不良内容、时间、作业者姓名,然后登记到焊装不良品调查表。
6.相关文件
《焊装生产线不良品管理流程》(编制部门:品质科)
7.相关记录
序号
质量记录名称
质量记录编号
存档部门
保存期
1
《焊装不良品调查表》
ZY-05-009-01
品质科
2年
2
《产品报废审批表》
ZY-05-009-02
品质科
2年
培训记录(表1):
高管层
业务科
技术科
管理科
财务科
采购科
体系科
生管科
品质科
制造科
5.8手修品的确认,由当班班长和品质检查班长或检查员一起进行确认,确认手修OK的产品由品质班长或检查员在产品上签字。
5.9手修OK品的领取:经品质确认合格的手修品,需由焊装班长在手修记录表上签字领取,领取后交给生产线作业员,告知作业员必须检查再进行包装,如果当班没有生产该产品时,待下班次生产该产品时领取使用。
5.5红箱上的不良品确认完后,焊装班长和检验员必须在不良品调查表上签字确认。
5.6对红箱上的不良品的返修处理:
5.6.1手修人员对返修产品进行手修;
5.6.2如没有手修人员,班长组织人员进行手修;
5.6.3当班发生的不良品必须当班手修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7手修区手修后的部品必须在记录表上进行登记:日期、数量、手修内容、手修人;手修区的管理:返修产品按照已手修和未手修进行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