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题目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试题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试题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游客,你想参观中国“改革第一村”,可能选择下列哪一省A.广东省B.江苏省C.安徽省D.海南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1978年,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所以要参观中国“改革第一村”应选择安徽或四川。
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
这幅对联歌颂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吃陈粮说明是在农村的改革,政策好就是因为当时的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政策,所以这幅对联歌颂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
这一变化缘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答此题要注意审题:改革开放后。
所以可排除第④项,即排除CD两项;第②项表述错误,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变蒙古可排除A项。
历史上的重大回眸题目
• 45.(15分) • (1)发展: • ①明确了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 • ②审和判权力分离; • ③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一点2分,三点7分) • (2)原因:①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改革; •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 影响:①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②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4分)
• 【解析】 •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 料“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可以看出是学习西方和世俗化改革; “增加现代科学内容”可以看出是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些都有利于学习西方的科技 及文化,有利于推动埃及的近代化。 •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 时要注意问题的要求,抓住日本特点归纳总结其“新特点”: 重视“爱国”、“忠君” 的德育教育。联系明治维新后日本历史发展进程及特点分析其“影响”。 •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特点与作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的明治维新· 特点与影响
• (15分)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 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 十。——《新唐书》 •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 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 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 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 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 半”。——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分) •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改革开放历史发言材料题目
改革开放历史发言材料题目
1.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决策,请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意义。
2. 改革开放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请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请谈谈这些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 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得到了极大发展,请谈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5.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讲述你所了解的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
6. 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请谈谈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改革挑战和应对之策。
7. 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影响不容忽视,请谈谈改革开放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8.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请谈谈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9.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解。
10.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民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请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3课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目标: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2.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经验及教训。
教材整理1变法的命运1.各派态度(1)守旧派:激烈反对,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坚持“三不足”精神,坚持变法。
(3)宋神宗: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态度动摇。
2.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王安石变法失败。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5“学思之窗”,思考: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提示】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
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
教材整理2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1)农田水利法:保证了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了实惠。
(3)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北宋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
3.局限(1)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2)免役法: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为此而家破人亡。
[误区警示]正确看待王安石的富国之法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
教材整理3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1)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2)军器监:它的设置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3)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
(4)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1.(15分)(2020·河南濮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初,并无食盐专卖制度。
安禄山起兵后,国用和军需告急。
乾元元年(758年)第五琦始创食盐专卖法,开启了唐朝食盐专卖的先河。
食盐专卖的方法是:“在产盐区,设立盐院官吏,实行官买官卖;招集愿意从事盐业的人,并免除他们的一切徭役;盐户只能把盐卖给盐院,不得出售给私人,否则按盗卖罪进行处罚。
”天宝、至德年间,食盐的市场价是每斗十钱,“及(第五)琦为诸州盐铁使,尽榷(专卖)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摘编自俞钢《论唐中叶第五琦的经济措施及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五琦实行食盐专卖法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五琦实行食盐专卖法的主要影响。
(9分)[答案] (1)背景:食盐专卖政策未施行;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唐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2)影响: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加重了广大百姓的经济负担(或国家变相地对百姓进行了经济掠夺);为平定叛乱奠定基础。
[解析] (1)背景:根据“唐初,并无食盐专卖制度”得出食盐专卖政策未施行;根据“安禄山起兵后,国用和军需告急”得出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唐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2)影响:根据“天宝、至德年间,食盐的市场价是每斗十钱”“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得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加重了广大百姓的经济负担;根据“盐户只能把盐卖给盐院,不得出售给私人”得出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根据“安禄山起兵后,国用和军需告急”得出为平定叛乱奠定基础。
2.(15分)(2020·河北张家口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唐王朝,开拓西域、稳定西域、治理西域被置于国家大战略的首要目标。
在唐初,面对多个敌对势力,唐代制定了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先退后进、先北后西、重点向西的策略,成功应对了各种安全挑战,化解了各种安全威胁。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论述题目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论述题目
1. "探讨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2. "分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
3. "评价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利弊,对现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借鉴意义"
4. "比较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特点和方式,探讨其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
5. "探索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对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的影响"
6. "评述中国历史上重大变法和改革的推动力量、社会动力和影响范围"
7. "分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中的政策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力的平衡"
8. "探讨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失败原因及教训,在今天中国进行改革的启示"
9. "评价中国历史上的革新派与保守派在变法和改革中的角色和影响"
10. "探究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社会阶层动态和社会矛盾,以及变法与改革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试题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均输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青苗法是在保护农民们春耕、夏种、秋播时的风险利益,所以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 青苗法。
另外,农田水利法是保护农业,方田均税法是打击地主,均输法是在保护商品畅通无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青苗法2.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为此,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A.废科举以培养变革人才B.增加进士科和武举C.以经义策论取士D.倡导八股以统一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取士之法。
依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实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题干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所以应选C。
【考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取士之法3.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
……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
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
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恩格斯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
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材料三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
……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和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6分)(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材料二实行的制度有何作用?(2分)(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2分)【答案】(1)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政治上建立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由此开始。
(3分)北魏实行均田制,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政治上实行俸禄制、三长制。
(3分)(2)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均田制的实行推动着鲜卑族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2分)(3)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应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
(2分)【解析】(1)回顾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和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2)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均田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高三历史梭伦改革试题
高三历史梭伦改革试题1.(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根据这一制度,富人(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
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6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产生的社会影响有何不同。
(9分)【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包括第四等级在内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6分)(2)梭伦改革实施的民主政治不但奠定了雅典的社会基础,而且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其重农抑商政策打击了奴隶制经济,促进了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
(9分)【解析】(1)从材料“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可以看出梭伦取消了债务奴役制,从材料“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可以看出梭伦实行以财产的多寡把公民划分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的办法维护富有者的利益;从材料“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可以看出增强了公民大会的地位。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试题
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题文〕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可以进步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知识迁移的才能,解题时注意“错误〞,回忆已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按阐述先后顺序为“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可以得以公布表达了平民所起的作用,在随着对外扩展的过程中,外邦人仍然难以获得公民权,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据此分析可知①③的表述不合史实,应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征2.?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才能。
由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表达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应选B。
考点: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成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才能以及对材料的解读才能。
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完好解读信息第 1 页的才能和知识的迁移才能.材料主要反映了宗室贵戚怨恨商鞅.这是由于商鞅采取了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所以选D.考点:历史上的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4.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
高一历史论述题。
高一历史论述题。
题目: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时期,它标志着中国由封闭与倒退走向了开放与进步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超越,同时也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进行全面论述,并着重分析其中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第一部分: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起因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1.2 国际环境的变化与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1.3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2.1 经济改革的初期阶段2.1.1 农村改革与农民增收2.1.2 城市改革与民营经济的崛起2.2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2.3 外资引进与对外开放的经验与启示第三部分:政治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3.1 政府体制与行政机构改革3.2 政治体制与人民民主3.3 法治建设与社会公正第四部分:文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4.1 文化大革命后的文化重建4.2 文化自信与多元化发展4.3 教育改革与人力资源培养第五部分:改革开放的成果与问题5.1 经济上的突破与充实5.2 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5.3 改革开放中的困难与挑战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战胜了贫困与落后,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然而,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贫富差距的拉大、环境污染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福祉,同时保持国家的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中国还将继续探索和发展。
总字数:6002字。
精品文档 (3)移风易俗话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措施触及了那一旧的政治制度?并概括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图一:胡服俑图二:孝文帝出行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2)你从材料三中可得出孝文帝改革的那些信息?(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涉及的共同改革内容是什么?对改革进程起到怎样的作用?【解析】第(1)问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材料中的要点,加以概括。
根据“父子兄弟同室”、“民有二男”、“不得为属籍”可概括为宗法制。
“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分析在经济上、军事上的作用。
第(2)问,主要考查对图片材料信息的解读,特别要注意图名“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从而得出改革前后的变化。
第(3)问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并且注意题目的限定语。
【答案】(1)宗法制。
瓦解宗法分封制;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提高军队战斗力。
(2)孝文帝改革采取了移风易俗的一系列措施;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
(3)移风易俗。
巩固改革成果;促进改革深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三:孝文帝宣布凡属鲜卑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
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孝文帝“一律改行汉制”这一做法?材料四: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
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1.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分封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C。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A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土地兼并的根源,B项错误;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目中的土地制度,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采。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9分)【答案】(1)原因: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孝文帝对汉文化敬佩和仰慕;与汉族的经济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6分)(2)影响: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选修中的必修,地位非常重要。
那么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一商鞅变法1.(2015;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0分)【考点】商鞅变法【解析】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中‚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可以看出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措施作答即可,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2分)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8分)唐代币制改革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 义。 【答案】 (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 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 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向三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例 3 (2018·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 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 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 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 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 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 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 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问,“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与 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 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 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 响深远等角度分析。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21年滨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
――《重大改革》材料二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
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
――《再评商鞅》(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概述其意义。
(2)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评价角度有何不同?综合两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及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注意题目要求“经济方面”。
第(2)问根据对两则材料的分析、理解,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肯定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主要说明其局限性。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要掌握全面和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答案:(1)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意义: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国家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答出其中3点即可)(2)材料一: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指出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评价: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2.(2021年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是“消极的汉化”,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
另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把拓跋部的政权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符合历史必然趋势的。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
全国乙卷历史大题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答题模板
全国乙卷历史大题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答题模板
一、答题思路
1. 明确题型:判断题型,是背景型、原因型、过程型、影响型还是启示型,进而确定答题思路。
2. 细心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基础,是答题的第一步,要细心审题,不要漏掉任何关键词。
3. 获取信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这是回答问题的关键。
4. 规范答题:答题要规范,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表达准确。
二、答题方法
1. 确定题型:根据题目要求确定题型,以便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2. 联系所学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寻找与题目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3. 提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答案。
4. 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表达准确。
可以先列出要点,再具体展开说明。
三、注意事项
1. 注意时间限制:考试时间有限,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因为时间不足而影响答题质量。
2. 注意字数限制:答题时要控制字数,不要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注意语言规范:答题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不要使用过于口语化或随意性的语言。
4. 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答题时要尽可能地完整和准确地回答问题,不要遗漏要点或答非所问。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改革【变革]
⑵“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2分)为什么说“黑暗依 旧”?( 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辛亥
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2分)
⑶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4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19、右下图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参观某革命纪念馆时的题词“军旗升起的 地方”, C 结合所学知识,这个纪念馆最有可能是 【 】 A.五四运动纪念馆 B.南昌起义纪念馆 C.淮海战役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C 20、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遵义会议 D A.中国七大 2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 【 】 A.九一八事变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B 2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9、“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 B 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 】 A.1898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7年 10、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B 】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11、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①“自强” ②“民主” ③“求富” ④ D “科学”【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B.②④ 12、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废除二十一条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A 13、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4、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 A 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下列对“五四精神”的表述最为准确、全面的是 【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爱国科学.民主自由 C.爱国抗争.民主科学 D.爱国进步.民主自由 B 15、每年“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激情飞扬,用各种活动纪念五四运动。五 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 A.德国强占胶州湾 B.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十月革命的影响
高二历史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试题
高二历史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试题1.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是指俄国1861年改革中让农民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是对农奴一次厚言无耻的掠夺。
因为农奴为获得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农奴付出了代价,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农民付出了代价。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2.“……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完全自由的农民”就是完全自由的劳动力,所以,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ABC根本不能体现题目的主旨。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提供了自由劳动力3.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得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B项的政策正好能证明这个观点;A、C、D项与题意无关;所以选B。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单元质检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9河南八市联盟“领军考试”,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妄诉现象对法律秩序的打击,南宋对原有相干执法举行了革新。
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讼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
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固然常常会参酌情面,以使讯断越发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执法的增补,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
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讯断的成文法传统。
南宋司法理性化、晚世化趋向,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汗青启示与思索。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南宋民事审判“断由”制度生成的历史原因、价值功能及意义论析》(1)根据质料并联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革新的历史背景。
(2)根据质料并联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宋法制革新的特点。
2.(2019广东揭阳二模,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8年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革新标语,要求“排除旧来之成规,求知识于世界”,确立了教诲发展的总偏向。
1872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重要仿照法国。
提出遍及小学教诲,同时器重发展实业教诲。
《学制》有许多内容严峻离开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
1879年政府颁布了《教育令》,《教育令》重要仿照美国,改变了《学制》所规定的同等的中央集权体制,强调地方分权和尊重多样性及自由主义。
但在自由的名义下,当局的教诲受到轻蔑,小学入学率反而降落,还出现教诲内容反动的征象。
1880年政府颁布《改正教育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任务,严格了对就学任务的划定,增强了教诲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以强化“尊祖训、明忠孝、学孔道”的道德教育,初步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诲立法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
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具有“政治革命”的性质。
分析梭伦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3分)(3)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的主要影响。
(3分)(1)权利:人身自由、财产安全、法律维权(3分);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
(1分)(2)废除债务奴隶制、建立财产等级制度(2分)。
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
(1分)(3)激发并保障了公民参政积极性;增强公民意识;维护了城邦安全与繁荣。
(3分)材料一:在雅典居民中,20万奴隶和3.2万外邦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16.8万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万人,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全权公民男子就只有4.2万人。
其中第三级公民占2.5万人,第四级占1.6万人,第一、二级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公民就不过1000人而已。
材料二: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请回答:(1)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的是哪位政治家改革的内容?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何意义?(4分)(2)伯利克里说的“全体人民掌握权力”,请举例说明(4分)(3)在雅典是否真正做到了权力由全体人民掌握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说说你的理由。
(2分)(1)梭伦。
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
否定了以血缘为标准的等级划分,扩大了奴隶主统治的基础,使拥有财产的工商业奴隶主参与到政治中。
(答“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亦可接受)(2)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凡是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答“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亦可接受)(3)没有。
在雅典真正掌握权力的是极少数男性上层公民,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可言。
因此,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5分)(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5分)(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
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八年而死,商君车裂於秦。
——《韩非子》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请回答:(1)摘录材料中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不得大段抄写)。
(2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
(4分)(3)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任选一角度,举材料中的一例说明。
(4分)(1)材料一中的“决裂阡陌”,材料四中“坏井田,开阡陌”即废除井田制。
(2分)(2)富国强兵;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4分)(3)从商鞅的性格、措施及其影响。
(3分)材料三“天资刻薄”(性格),材料四“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措施),“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影响)。
(任1点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米亚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
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
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和约。
材料二“黑船事件”:佩里里舰队叩关,日本开国。
(1)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2)俄国、日本两国的改革对本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相同影响?(6分)(1)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农奴制的落后,激化了国内矛盾。
(2分)日本:西方列强入侵,被迫开国,民族危机严重。
(2分)(2)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6分)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土地问题的解决。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外不同性质改革中有关土地问题的内容。
结合教材内容逐条逐个列举分析。
解题时注意回答问题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解决: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影响:确立封建生产关系,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秦国实力壮大和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解决;实行均田制。
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3)农奴制改革:解决: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影响: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量的赎金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但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农民得至土地小而贫瘠,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中国先后改革——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这两次改革的条件有何相同之处?(2分)(2)这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3)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3分)解析:本题考查中日两国改革的内容,第一问注意比较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问注意题目要求从“近代化”的角度回答。
答案:(1)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分)(2)日本:明治维新传播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成为了世界强国。
(3分)中国: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3)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
明治维新中,新兴地主力量强大;戊戌变法中,具有软弱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如封建顽固派力量强大。
(3)【材料一】《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摘录:27.他们宣传说,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噹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噹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材料二】路德焚烧教皇令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马丁·路德怎样的主张和要求?(4分)(2)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德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6分)答案:(1)反对“赎罪券”得救,主张“因信称义”;(2分)同罗马天主教皇彻底决裂,建立新教。
(2分)(2)进一步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4分)(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2分)(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中国“自强”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2分)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1)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
(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辨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
(2分)(3)亚历山大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分)原因:改革前,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尚未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