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方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地方病课件
地方病课件一、引言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病在全球各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方病种类繁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本课件将对我国常见的地方病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地方病的种类及特点1.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内陆山区和沿海地区。
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乏碘元素,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
该病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2.地方性氟中毒: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内蒙古等地。
由于饮水和食物中氟元素含量过高,长期摄入可导致氟中毒,表现为牙齿、骨骼损害,严重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
3.地方性砷中毒: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如湖南、江西等地。
由于饮水和食物中砷元素含量过高,长期摄入可导致砷中毒,表现为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病变等。
4.克山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
该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5.癌症村: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癌症高发现象,被称为“癌症村”。
原因可能与环境污染、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癌症村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三、地方病的防治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实施碘盐政策,推广无砷饮水工程,加强环境保护等。
2.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义诊活动等方式,让群众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预防措施:针对不同地方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加强碘盐监管,确保碘盐质量;改善饮水条件,降低氟、砷含量;加强营养摄入,提高身体抵抗力等。
地方病2014
10
IDD是世界性地方病。1990年统计,它存在 于118个国家,15.72亿人口受碘缺乏的威胁, 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6.55亿,地方性克汀病 病人1120万,43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 育障碍,因严重缺碘而造成死产或流产的胎 儿有3万。2000年WHO统计,受IDD威胁的 国家上升至130个,受威胁的人口达22亿。
31
临床分度 亚克汀不分度,地克病临床分度如下: (1)轻度:IQ为40~54。 (2)中度:IQ为25~39。 (3)重度:IQ<25。
32
四、防治措施
(—)IDD病区划分标准 我国现行IDD病区划分标准(GB16005-1995): 1.内外环境碘水平 (1)尿碘:低于100μg/L(50名男女各半)(中位 数)。 (2)水碘:低于10μg/L。 2.病情 (1)以乡镇为单位,8~10岁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 大于5%;或7~14岁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大于10% (触诊法或B超法) (2)轻、中、重病区划分标准
地方病防制
1
地方病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是指在某一 特定地区发生的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密切 关系的一类疾病的统称。
2
地方病按病因可分为: 化学性地方病亦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 于地理地质因素,使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衡, 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 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种特异性疾病。
13
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
IDD可波及全人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儿童和 特殊生理阶段的妇女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婴幼儿、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育龄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是 IDD 的高危人群。女性最高患病率在12~18岁之间,男 性在 9 ~ 15 岁之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至 成年后患病率逐渐下降,女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从 男女性别来看,多是女性高于男性,但愈是重病区 男女患病率愈接近。
当地常见传染病
春夏两季是传染病高发期,由于当前气候异常等原因,非常容易出现各种传染病的疫情。
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做到防范于未然。
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地方病宣传防治知识
地方病宣传防治知识地方病,是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的疾病,其发生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地方病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宣传和防治地方病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碘缺乏地区,如果人们长期摄入碘不足,就容易患上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脖子病”,严重的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为了预防碘缺乏病,我们可以通过食用加碘盐来补充碘。
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接下来,再说说地方性氟中毒。
这种病通常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或者食用高氟食物引起的。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会使牙齿变得发黄、发黑,甚至出现缺损;氟骨症则会导致骨骼疼痛、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在于改善水源,降低水中的氟含量。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缓解症状。
地方性砷中毒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地方病。
长期暴露在高砷环境中,或者饮用含砷量超标的水,都可能导致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的症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甚至可能引发皮肤癌等严重疾病。
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重点在于加强环境治理,改善饮用水质量,减少砷的摄入。
那么,如何有效地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呢?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平台,广泛传播地方病的危害、防治方法等信息。
可以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科普节目、公益广告,吸引大众的关注,提高大家对地方病的认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在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宣传教育。
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们普及地方病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从小树立预防地方病的意识。
地方病课件(2024)
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
02
克山病的危害
严重危害患者的心脏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2024/1/28
03
克山病的防治
改善营养状况是防治克山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改善膳食结构、增加蛋白
质和维生素的摄入等;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治疗患
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10
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的定义
19
05
社会影响与心理干预策略
2024/1/28
20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2024/1/28
生产力损失
01
地方病导致大量人口丧失劳动能力,减少社会生产力,影响经
济发展。
医疗资源负担
02
地方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需要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加剧医疗系
统负担。
社会稳定
03
地方病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21
心理干预措施制定
2024/1/28
心理咨询与支持
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恐惧 等负面情绪。
心理教育与培训
开展心理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素质和应对 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
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制定应急预案和干预措施,及时提供 心理援助。
22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由于环境缺碘导致人体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 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碘缺乏病的危害
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造成不同程度 的智力损害;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 克汀病。
碘缺乏病的防治
补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有效方法,包括食 盐加碘、口服碘油丸、注射碘化油等。
2024/1/28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地方病,是指由特定地理环境和人群生活方式引发的一些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地区,由于地理区域特殊性,使得该地区的居民容易患上这些疾病。
地方病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常见的地方病主要包括热带病、亚热带病、寒带病和高原病等。
热带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例如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蚊子的繁殖和蔓延。
首先,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积水和杂草,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其次,要加强蚊虫灭控制,如使用蚊帐、蚊香等工具,使用驱蚊剂等。
此外,还要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蚊虫防控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
亚热带病是指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克山病和血吸虫病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与地区特有的生物和地理环境有关。
因此,防治的关键是加强环境治理和个人保护。
例如,对于血吸虫病,要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和治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对于流行性出血热,要加强对啮齿动物的控制和灭活。
同时,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等。
寒带病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地区,如冻疮、冻伤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低温环境和人体受冷暴露有关。
防治的关键是保持室内外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户外,人们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并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寒、防风、防湿的衣物和鞋子。
在室内,要确保供暖设施正常运行,并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同时,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冬季保健意识,远离寒冷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原病是指在高原地区常见的病,主要与高原环境和气候有关,如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肺水肿等。
防治的关键是适应高原环境和提高身体免疫力。
在前往高原地区前,人们应进行充分的体检,确保身体状况适合在高原环境下生活。
在高原地区,人们应逐渐适应高原环境,避免剧烈活动,保持适度休息和饮食,避免劳累和过度饮酒。
地方病课件
04
诊断与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地方病通常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人群性的特点,其临床表 现因病原体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发热、头痛、乏力、皮疹、关节疼痛等。
诊断依据
地方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 查结果。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旅行史和接触史, 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 判断。
应急处置措施演示及实践操作
应急处置流程介绍
讲解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流程和 注意事项,使学员了解应急处置的
整体框架。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演示
演示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和使 用方法,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 等,确保学员掌握正确的防护技能
。
消毒与隔离措施实践
指导学员进行环境消毒和病例隔离 的实践操作,培养学员在实际工作 中运用消毒和隔离措施的能力。
并发症处理及预后评估
并发症处理
地方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改善预后。
预后评估
地方病的预后因病原体、感染部位和治疗方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 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加强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 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紧急医疗救治演练
组织学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演练, 提高学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的医疗救治能力。
总结回顾与考核评估
课程总结回顾
对本次培训课程进行总结回顾, 强调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在
地方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
学员考核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核等 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了解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
环境与地方性疾病
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10年监测结果分析 广东省2002~2004年地方性氟中毒全国重点监测结果分析 广东五华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调查
克山病
克山病(Keshan disease)是一种地方性心 肌病(endemic cardiomyopathy)。1935年首 先流行于黑龙江省克山县,当时对该病的本质认 识不清,遂以此地名来命名,一直沿用至今。本 病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一带 交通不便的山区或丘陵地带。病理学上以心肌的 变性、坏死及修复后形成瘢痕为特点。临床上常 有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表现。
中国是全世界20个砷中毒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些 国家还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智利和 阿根廷。全球的砷中毒患者共计5000万。据 2002年全国地方病调查显示,中国砷中毒患者 为267万,分布在全国12个省区,包括内蒙古自 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贵州、吉林、青 海和辽宁省。
“兴仁县有2000名砷中毒患者,但这是以前粗略 的统计数据,现在到底有多少,我们还没有做 细致的调查。”同行的兴仁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黄建香说。而中科院贵阳地化所研究员郑宝山 估计,贵州西南地区自1976年以来确诊的慢性 砷中毒患者至少有3000例,仅兴仁一县就有约 2000例,另有6个县大约7万到20万人口因使用 含砷量高的煤而受到砷毒威胁。
一、流行现状
地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主要分布在南北美 洲的东北部,欧洲和亚洲东部的湿润地区,例如英格兰的 加的夫、爱丁堡、牛津、伦敦等城市。我国的氟中毒分布 很广,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 的氟中毒流行。全国共查出近1000个县中71000多个自然 村有氟中毒发病,受威胁的人口达727万多,氟斑牙患者 达2100多万人,氟骨症患者100多万人。病区大部分分布 在黄河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到新疆,东到黑龙江省 西部。我国南方的病区多呈点状分布,大部分是高氟温泉 和富氟岩矿影响所致。
地方病
地方病地方病是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
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
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人的生长和发育同一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
如一个地区的碘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克汀病;氟元素分布过多,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等。
生物性地方病是在某些特异的地区,由于某些致病生物或某些疾病媒介生物孳生繁殖而造成的。
如苏联、美国等国家的一些人烟稀少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存在着野鼠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人进入疫区,就可能患病。
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同外地物资交流少以及卫生保健条件不良的地区。
如流行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等地区的克山病;流行于某些山区和半山区的大骨节病。
防治知识克山病(Keshan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发于黑龙江省克山县,遂因地命名为克山病。
国外除日本、朝鲜早年有类似报道以外,其它国家和地区均无此病发生。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一是发病具明显的地区性,分布于我国北纬21°-53°,东经89°-135°之间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地带。
病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西藏和重庆共16省(自治区)、325个县,病区人口约1.24亿。
克山病流行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多分布于中、低山区、丘陵地带及相邻的部分平原地区。
海拔一般在100-2500m之间,3500m处也有发病报道。
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到西北黄土高原,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从四川的大巴山、大凉山到云南的横断山均为病区。
什么是地方病
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称。
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1)居住在该地区的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2)其他地区居住的人群该病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
(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病率同当地居民一致。
(4)当地居民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可下降,症状减轻,或者自愈。
(5)除人类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地方病的种类根据其存在的形式,地方病可以分为两大类:(1)自然地方性疾病:主要受某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布鲁氏菌病等。
地方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山区和牧区等偏僻地带。
以下章节介绍的是:布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四种。
什么是布病?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羊儿病。
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全身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
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
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布病临床主要表现?(1)发烧,呈长期低热状态,也有波浪状或弛张性发热等;(2)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3)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4)影响生殖。
得了布病怎么办?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医学》第9章:地方病
19:46
氟斑牙
氟骨症
19:46
五、诊断标准
1、长期居住在高氟地区 2、有氟斑牙、氟骨症临床表现 有氟斑牙、 骨及骨周软组织具有氟骨症X 3、骨及骨周软组织具有氟骨症X线特征 4、实验室检查尿氟浓度升高超过正常值
19:46
六、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 改用低氟水源、降低水氟、改灶、 改用低氟水源、降低水氟、改灶、少 用或不用高氟劣质煤、安装排烟设施、 用或不用高氟劣质煤、安装排烟设施、进 行防氟健康教育、限制含氟“三废” 行防氟健康教育、限制含氟“三废”的排 禁用高氟磷肥和含氟农药。 放,禁用高氟磷肥和含氟农药。 (二)第二级预防 结合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检查早期发现、 结合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检查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9:46
四、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
最早出现的症状, (一)氟斑牙 最早出现的症状,釉面失 去光泽、色素沉着、釉面缺损。 去光泽、色素沉着、釉面缺损。 (二)氟骨症 骨骼关节疼痛最为常见, 骨骼关节疼痛最为常见,随病程进展日益 加重,一般呈持续性酸痛,无游走性, 加重,一般呈持续性酸痛,无游走性,活动后 可缓解, 可缓解,静止则加重 还可有神经系统表现及 肢体畸形。 肢体畸形。
⑵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 ⑶加强第一级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 ⑷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⑸建立健全地方病防制法制体系
19:46
第二节
碘缺乏病
19:46
一、概念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人体摄取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 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 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地方性 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是碘缺乏最明 显的表现形式。 显的表现形式。
地方性克汀病诊断与治疗PPT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居住地、饮食、生 活习惯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外貌、体型、皮 肤、毛发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切片、细胞学等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甲状腺功能 等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等
实验室检查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判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尿碘检测:检测尿液中的碘含量,判断碘摄入是否充足
病因不明:地方性克汀病的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 一步研究
治疗效果有限:目前地方性 克汀病的治疗效果有限,需
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不足:地方性克汀 病的预防措施尚不完善,需
要加强预防工作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病因研究: 深入研究地 方性克汀病 的病因,为 预防和治疗
提供依据
诊断技术: 开发新的诊 断技术,提 高诊断准确
定期进行甲状 腺功能检查, 及时发现甲状
腺功能异常
定期进行碘摄 入量监测,确 保碘摄入量在
正常范围内
定期进行甲状 腺超声检查, 及时发现甲状 腺结节等病变
定期进行甲状 腺激素水平检 测,及时发现 甲状腺激素水
平异常
定期进行甲状 腺疾病治疗, 如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确保甲状腺功
能正常
06
地方性克汀病预后与康复
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智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
评估方法: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韦氏智力量表、运动功能量表等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康复训练
康复目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功能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康复时间: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 康复效果:因人而异,但坚持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地方病防治防治方案
地方病防治防治方案一、背景介绍地方病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由于地方性因素引起的某种特定疾病的流行。
地方病多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地方病防治防治方案。
二、地方病分类常见的地方病主要包括:1. 硒中毒硒中毒是由于土壤中过量的硒元素被人体过多摄入而引起的一种矿贫性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脱发、指甲脆弱、肌肉疼痛等。
本病主要发生在土壤中硒含量过高的地区,对当地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 砷中毒砷中毒是由于土壤或水源中含有过量的砷元素而导致的疾病。
砷中毒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病变、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砷中毒主要发生在含砷水源较多的地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3. 锑中毒锑中毒是一种因长期摄入锑元素过多而导致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病变和肾脏损害等。
锑中毒主要发生在含锑矿石较多的地区,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重大危害。
三、地方病防治防治方案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制定了以下防治方案:1. 土壤改良和管理针对地方病中与土壤相关的疾病,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
包括对土壤进行酸碱调节,增加有机质含量,调整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土壤的监测,建立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2. 饮水安全保障对于与水源相关的地方病,需要加强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包括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的监测和管理,加大水质治理和提升饮水设施的质量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水源的污染物检测和处理,确保人们饮用的水源符合相关标准。
3. 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离不开居民的自觉性参与。
需要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地方病的认识和了解。
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活动等,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健康意识。
4. 定期体检和医疗服务地方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至关重要。
2024版地方病防治
政策法规支持与保障体系构
04
建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回顾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为地方病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确了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02
《国家地方病防治规划》
针对不同地方病制定了具体的防治目标和措施,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
了指导。
03
相关配套政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地方病防治相关的配套政策,如财政补助、医疗保
THANKS感谢观看生。加强营养干预针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 老年人等,开展个性化的营养干 预措施,如补充营养素、调整饮 食结构等,降低地方病的发病风
险。
03
治疗方法及技术应用
传统医学在地方病治疗中作用
01
02
03
辨证施治
根据地方病患者具体病情,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药应用
利用中药的独特疗效,对 地方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 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扶正祛邪等。
非药物治疗
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等 非药物治疗手段,缓解地 方病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介绍
药物治疗
针对地方病的病原体和发 病机制,选用有效的化学 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 物等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 地方病患者,如氟骨症患 者,可采用外科手术进行 治疗。
放射治疗
部分地方病患者可通过放 射治疗来缓解症状、控制 病情。
加强地方病监测和预警能力
进一步完善地方病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敏感度和预警准确性,确保疫 情及时发现和处置。
推广综合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病种,制定个性化的综合防治方案, 加大防治力度,降低地方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地方病
3临床症状编辑 幼年黏液性水肿 幼年粘液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根据起病的年龄不同而不同。若系幼儿发病者,和呆小 病相似,只是体格发育和面容的改变没有呆小病显著。儿童和青春期发病一般与成 人黏液性水肿类似。只是伴有不同程度的生长阻滞,青春发育期延迟。 呆小病 多于出生后数周出现症状,表现有皮肤苍白、增厚、多褶皱鳞屑,口唇厚、大且常 外伸、口常张开流涎,外貌丑陋,面色苍白或呈蜡黄,鼻短且上翘、鼻梁塌陷,前 额皱纹,身材矮小,四肢粗短、手常呈铲形,脐疝多见。心率减慢,体温降低,生 长发育低于龄儿童,成年后身材常为矮小。
二、氟 骨 症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fluorosi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我国慢性氟 中毒流行病区有以下几种: ①干旱、半干旱地带浅层高氟水区,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最高含氟量达32mg/L。 ②深层地下高氟水区,分布在渤海湾一带,最高含氟量达7.0mg/L。
氟 骨 症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fluorosi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我国慢性氟中 毒流行病区有以下几种: ③温泉高氟水区。 ④高氟岩矿区。 ⑤高氟食盐及高氟茶区。 ⑥高氟煤烟污染区。
4.骨间断性生长痕 系指骨发育期因氟中毒造成多次一时 性软骨内成骨停顿,骨的生长呈间歇性。X线表现为骨结 构密疏相间,在长管状骨多层致密疏松相间带与骺端平行; 在扁骨及不规则骨如骨盆、椎体等,生长痕呈同心圆形, 类似石骨症的“骨中骨”表现。 5.骨周(骨间膜、肌腱、韧带)钙化或骨化 是氟骨症的主要 表现之一,最常见于胫腓骨和尺桡骨的骨间膜。骨间膜骨 化,早期表现骨边缘毛糙呈玫瑰刺样骨增生,继续发展骨 化呈鱼鳍状,最后骨间膜可完全骨化。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地球表面的区域性差异(如 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局部地区的气候差别 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一、地方病的概述(一)我国地方病流行和防治现状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定义:在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通称为地方病。
我国地方病流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地方病尤其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已成为一些地方致残、致贫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
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
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
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二)地方病的病因分类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原生环境的土壤、饮水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造成的人体摄入量与生理需要量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人群中的特异疾病,所以此类疾病又称为水土疾病。
(1)元素缺乏性:如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2)元素过剩性:(中毒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第一章:地方病的概述1.1 地方病的定义1.2 地方病的分类1.3 地方病的发生与分布1.4 地方病的影响及危害第二章:地方病的成因与预防2.1 地方病的原因2.2 地方病的传播途径2.3 地方病的预防措施2.4 地方病的监测与控制第三章:地方病的诊断与治疗3.1 地方病的诊断方法3.2 地方病的治疗原则3.3 地方病的药物治疗3.4 地方病的康复与护理第四章:地方病的案例分析4.1 案例一:地方性甲状腺肿4.2 案例二:大骨节病4.3 案例三:地方性克山病4.4 案例四:地方性氟中毒第五章:地方病的健康教育与宣传5.1 地方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5.2 地方病宣传的方法与技巧5.3 地方病的宣传教育材料制作5.4 地方病的健康促进活动策划与实施第六章:地方病的科研与学术交流6.1 地方病研究的意义6.2 地方病研究的方法与技术6.3 地方病学术交流的平台与途径6.4 地方病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地方病的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7.1 地方病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7.2 地方病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7.3 地方病防控责任的落实与监督7.4 地方病应急处理与预案制定第八章:地方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8.1 地方病全球分布与跨国传播8.2 国际合作在地方病防治中的作用8.3 地方病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8.4 地方病全球防治策略与行动计划第九章:地方病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9.1 地方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9.2 地方病患者心理特点与需求9.3 心理干预方法与技术9.4 地方病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第十章:地方病的综合性防治策略10.1 地方病防治的综合性原则10.2 地方病防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0.3 地方病防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10.4 地方病防治效果的评价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方病的定义与分类:地方病的定义需要准确理解,它是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地方病防治方案
通远镇何村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何村小学2015.5通远镇何村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我们通远镇属于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和饮水型氟中毒病高发期,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生长发育危害极大。
高陵县各医疗单位已将通远镇作为全县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实施乡镇。
为进一步做好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我辖区广大师生对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保证此项目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通远镇何村小学地方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校2015年地方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项目的组织实施。
组长:王腊成员:田芮李稳张研罗鹏张瑜曾文娟苏荣文吉民刘晓丽雷萌孙婷二、目标任务我校领导和卫生保健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地方病健康教育的宣传教育和检查工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确保人员到位、责任落实、任务明确、目标实现。
1、制定具体方案,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全力抓好;2、在3——6年级开设地方病健康教育课程,做到学校有安排、教师有教案,学生有教材料;3、通过宣传教育,使地方病防治知识开课率达到100%,知晓率达到90%以上。
4、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健康课、家长学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师生、家长进行地方病健康教育的宣传,使他们了解有关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地方病的有关知识,并学会科学预防;5、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附地方病健康教育图片:地方病防治教案何村小学2015年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一、地方病的概况: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二、碘缺乏病(一)碘缺乏病的含义: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6 地方病
一、碘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分布
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岩石、土 壤、空气、水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 海洋中生物体内碘含量较高,海产品尤 其海带含碘丰富。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10
二、碘缺乏病的基本情况
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危 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目前的主要 病区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和大洋洲 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国家。我国碘缺乏 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 和华南等地区。
18
2.症状与体征
(1)智力低下 (2)聋哑 (3)神经系统症状 (4)生长发育落后:①体格发育落后: ②性发育落后: ③克汀病面容:
19
3.诊断
必备条件:①出生、居住在碘缺乏地区。 ②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智力障碍。 辅助条件 ①神经系统障碍 ②甲状腺功能低下 有上述必备条件及任何一项或一项 以上的辅助条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 脑损伤,即可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病区存在相应疾 病的病因和自然与社会因素。地方病病区内, 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多发病病区。 2.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 龄而升高。 3.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 定时间后也会发病。 4.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可逐渐减轻或自愈。 5.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 6.病区根除致病因子后可转变为非病区。 5
38
7
第二节
碘缺乏病
8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是指机体在不同生长 发育阶段因碘摄入量不足所造成机体碘 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 称。碘缺乏对人类的损害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 病、亚临床型克汀病等,可出现智力障 碍、单纯性耳聋、生殖功能障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地方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仅供参考)
.仔猪副伤寒
又称仔猪沙门氏杆菌病。
临床上以出现肠炎和持续下痢为特征。
(1)病原体: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本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药物能够很快杀死该菌。
(2)流行特点:冬春季节易发,多发生于4月龄以内的仔猪,病猪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及羊水中排菌。
经消化道感染(垫草、饮水、用具)。
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当刺激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存在体内的病原菌会乘机繁殖,毒力增强而致病。
常与猪瘟、气喘病混合感染。
(3)症状:
急性型(败血型):体温升高41~42℃,精神不振,呼吸困难,下痢,耳尖、脚腹下侧,吻端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淤血,2~4天后病死率升高。
慢性型:眼有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先拉干粪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恶臭、皮肤出现弥漫性痴样湿疹,最后衰竭而死。
(4)剖检变化: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肿大,肠壁变厚,盖一层灰粪色或绿色麸色样物质。
(5)治疗: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均有疗效。
(6)预防:保持环境干燥卫生,定期消毒。
1月龄仔猪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按瓶标签标明的头数,用冷开水稀释,按每头剂疫苗稀释于1~10毫升冷开水中灌服,每头5~10毫升。
注射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1头1毫升肌肉注射。
2.水肿病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
特征为胃壁和头部水肿,共济失调和麻痹。
(1)病原体:溶血性大肠杆菌。
(2)流行特点:多发于春、秋季节,地方性流行。
健壮和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
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和感染仔猪。
由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
(3)症征:突然发病,沉郁、口吐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
病猪肌肉震颤,触动时嘶叫,前肢站立不稳,后肢不能站立,步态摇摆。
作圆圈运动,病猪体表常见额部、眼睑水肿,四肢下部及两耳尖发紫。
(4)病理变化:病猪胃壁水肿,切开流出清亮的液体,大肠水肿,特别是结肠系膜有透明的胶冻样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5)治疗:
方一:早期选用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用4000单位肌肉注射。
方二:20%磺胺嘧啶钠20毫升,维生素C1克,50%葡萄糖50毫升,地塞米松15毫克,混合静注。
3.胃肠炎
胃肠炎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传染性消化系统疾病。
(1)病原体:胃肠炎病毒,本病毒对光、紫外线、热敏感。
(2)流行特点:以深冬、深秋、早春多见。
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
病猪及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可以众粪、呕吐物、乳、鼻液和呼出气体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3)症状:仔猪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腹泻。
粪便呈黄色、绿色、灰白色。
常有没消化完的凝乳块,并带恶臭味。
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减轻。
(4)病理变化:尸体脱水明显,胃、小肠膨胀,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粪并带有泡沫的液体。
(5)治疗与预防:
方一:内服0.1%高锰酸钾溶液100~200ML,也可内服1~2%草木灰。
方二:磺胺脒2~3克,小苏打4~5克,用胃蛋白酶液拌成糊状内服;
方三: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痢菌净等;
方四:防止自体酸中毒用低渗葡萄糖100毫升、维生素C10毫升静脉注射,同时可配合肌肉注射病毒灵5~10毫升,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