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现主义的定义问题_张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研究

关于表现主义的定义问题

张 黎

内容提要 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是在艺术运动启发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没有统一的宣言、纲领,也没有统一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规范。“表现主义”从20世纪初起成了德国文艺界一个“流行语”和“标签”,人们大体上明白它的所指,但它却不是一个可以从定义出发进行判断的文学现象。本文概述“表现主义”这个概念的发生史,并指出它与当时欧洲几种文艺思潮的关系。

关键词 表现主义 新激情 行动主义 未来主义 立体主义、野兽主义

说起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因此,30年代中期德国进步文学界掀起了一场关于表现主义的论争,实在并不奇怪。在德国,对表现主义文学的兴衰及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大体上一致的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现在掌握的材料来看,推动德国学术界乃至其他国家的德国文学研究者对表现主义文学开展深入研究的契机,大概有三件事情:一是美国学者瓦尔特·H·索克尔(Walter H Sokel)于1959年出版的一部名为《走向极端的作家》(The W riter in Extremis)的著作,德译本的标题为《文学表现主义———20世纪德国文学中的表现主义》;二是1960年在德国玛尔巴赫席勒档案馆举办的一次关于表现主义的文献展览,以及保尔·拉贝和路德维希·格雷维主编出版的一部《表现主义展览目录》。三是随着布莱希特驳斥卢卡契的笔记问世而开展的关于表现主义论争的讨论。这三件事情,对于表现主义文学研究无疑起了推动作用。不过,时至今日,关于表现主义究竟是一个特殊的德国现象,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世界现象,在研究表现主义的学者当中,仍然是见仁见智,各说不一。这个问题,实际上仍然涉及对表现主义的理解,涉及如何给表现主义下一个确切定义的问题。

给任何文艺流派下一个确切定义,实际上都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表现主义尤其如此。表现主义与同时代的未来主义、立体

·

119

·

主义等思想流派不同。未来主义者曾经发表过大量宣言和纲领性文字,曾经形成一股“宣言热”,评论家、艺术史家、文学史家可以依据那些自我表白来评价这股文艺思潮。立体主义者则首先以其表达方式相同的绘画作品形成一个特殊流派,而后由一些善于理论思维的画家、评论家总结出关于立体主义的艺术主张。在德国文学史上,诺瓦利斯和施莱格尔兄弟明确提出了“浪漫主义美学”及一系列特殊术语,学者们同样也可以依据他们的表白,对浪漫主义文学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此外,豪普特曼及其同道有意识地接受了“自然主义”这个称谓,并以它为规范进行文学创作,连自然主义的反对者都采用这个概念对他们的创作活动进行评价。

表现主义却不同。表现主义者既没有统一的宣言、纲领,又没有统一的表达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宽泛的、没有统一艺术规范、无法用一个确切定义来概括的文艺流派或文艺运动。“表现主义”这个概念,是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和艺术商人们给那一代操着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的作家、艺术家共同掀起的文艺运动贴上的一个标签。“表现主义”从20世纪初起就成了一个流行语。表现主义者当中除了个别人一开始就宣称自己是“表现主义者”之外,大多数作家、艺术家并不承认这个称谓。尽管许多学者在探讨和描述这个术语方面花了不少心血,实际上至今也未能取得尽如人意的答案。“表现主义”仍是一个不确定、模糊不清的概念,美国学者瓦尔特·H·索克尔给表现主义下的定义,甚至还引起许多异议。

倒是瑞士学者保尔·波特纳对表现主义这个概念的探源性论文,①为研究表现主义文学的学者们,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材料。他证明,在重要的表现主义作家、艺术家中几乎无一人承认自己是表现主义者。这一看法得到学术界普遍首肯。

那么,“表现主义”这个流行语是怎样形成的呢?据保尔·波特纳考证,“表现主义”作为一个外延并不确定的流行语,最初出现在绘画领域,时值19、20世纪的转折点。而它作为一个特定文艺流派的称谓被普遍采用,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事情了。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表现主义”首次出现于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独立沙龙”画展目录里。一个名叫于连·奥居斯特·埃尔维的职业看门人,在这次展览会上展出了八幅油画,其总标题就叫“表现主义”。其实,这些画与后来的表现主义毫不相干,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业余绘画爱好者按照学院派写实绘画要求,努力正确描绘自然的习作而已,所以“表现主义”在这里是训练表现力的习作的意思。后来,曾经称乔治·勃拉克的画作《勒斯塔克之屋》为“立体主义怪物”,并首次提出“立体主义”概念的法国艺术评论家路易·福克赛依,有时也称亨利·马蒂斯的画为“表现主义”作品。但是这个概念在法国艺术评论界并未流行开来,后来人们通常称法国的“表现主义者”为“野兽派”。德国画家弗兰茨·马尔克1912年在《蓝骑士》杂志上发表《德国的野兽派》一文时,借用法国绘画界的流行语,称德累斯顿的《桥社》、柏林分离派和慕尼黑新艺术家同盟的画家们为“野兽派”,而不称其为“表现主义者”。直到19l4年,他还未用过“表现主义”这个概念。

在德国文献中,“表现主义”这一术语第一次出现在1911年4月柏林举办的第22届分离派绘画展览目录前言里。一些来自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立体派、野兽派画家,如毕加索、勃拉克、德朗、佛拉芒克、马尔凯、范·唐金、杜飞等人参加了展出,他们的作品被冠以“表现主义”的称呼,这些画家被统称为“表现主义者”。“表现主义”这个称谓,就是这次展览会为这部分参展的外

·

120

·

外国文学评论 No.4,2001

国画家首创的。观众自然也接受了这个称谓,并且大体上知道它的所指。关于这个称谓的来历,还有一则广为流传的轶事。据说19l0年在柏林分离派一次评论委员会上,有人针对马克斯·佩希施坦的一幅画,问保尔·卡西勒:“这还是印象主义吗?”卡西勒顺口答道:“不,这是表现主义!”这是一个机智而俏皮的回答,颇类似文字游戏,因为“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有着相同的字根pr ession(即“挤压”的意思),随着前缀的变化,加上“im”便有“往里压”,加上“ex”便有“往外挤”的谐意。关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无人能提供确切的证据。时至今日,研究表现主义起源的人,大都援引这则没有确切证据的轶事,而那种认为表现主义来源于印象主义的说法,实际上就是由此产生的一个“噱头”。

由此可见,在本世纪初期的绘画艺术中,所谓立体派、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并无明显界限。法国的立体派、野兽派绘画被德国人冠以“表现主义”,法国人自己有时也这样称呼;德国也称本国早期的表现主义绘画为“野兽派”。而当德国人称法国野兽派、立体派为“表现主义”时,还以为“表现主义”这个术语在法国是对这些画家的通用称呼呢。其实,这个称呼在法国始终未能流行开来。即使在德国,这个术语最初也并不很流行。现代绘画艺术最积极的实践者、理论上最有力的辩护者瓦西里·康定斯基,在1911年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尽管首次详细阐述了方向性的艺术宣言,却不曾明确运用“表现主义”这个概念。他于1910年在慕尼黑举行的个人画展,被新闻界称为对文化起破坏作用、令人愤慨的“无政府主义”的展览,新闻界甚至要求警方关闭这个展览会。康定斯基在其发表于《蓝骑士》上的文章中,也就顺水推舟地接过“无政府主义”这个称呼,说这样称呼当前的绘画艺术是对的,不过不是取“无政府主义”一词的贬义,而是取其积极的含义,即新艺术要从旧艺术的规范中解放出来之意。他有意识地称自己的绘画为无政府主义的作品,却从未有意识地用过“表现主义”一词。关于艺术解放这一层意思,他在《关于形式问题》(1912)一文中做了充分发挥。这两篇论文在我国均有中译本,已收入他的《论艺术的精神》②一书中。译文虽因几经转译,某些地方与原文有些出入,但读者完全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艺术主张。从康定斯基1906年初次接触马蒂斯早期绘画作品算起,到他1910—1911年之间转向抽象绘画为止,他的表现主义绘画经历,只有四五年的时间。他在1927年一次答记者问中,称自己是从表现主义过渡到抽象艺术的。当表现主义艺术在德国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康定斯基已经从表现主义阶段进入到了抽象艺术阶段。从此以后,在他的心目中,所有的“主义”,都是“自然主义的产物”。在他看来,画家们由于气质不同,分别走向了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但不管他们的艺术规范怎样变化,他们总是以准确再现现实为己任的。高特弗里德·贝恩在1933年的《关于表现主义的自白》一文中称:“未来主义作为风格,也被称为立体主义,在德国主要是被称为表现主义。”③可见这三者在当时就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只不过是20世纪初期的一股文艺思潮,在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称呼而已。

“表现主义”一词首次出现于评论家笔下,是1911年4月柏林分离派画展之后的事情。一位名叫卡尔·维能的画家,联合132位同行共同签名发表了一本名叫《德国艺术家的抗议》的小册子,反对德国博物馆出高价购买法国象征派和野兽派绘画,反对德国艺术界过高评价法国现代艺术风格。维能的抗议在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马克斯·

·

121

·

关于表现主义的定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