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绪论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a
15
• 综合性医著----《外台秘要》 唐 王焘 • 藏医,宇妥·元旦贡布《四部医典》
a
16
医学教育
• 我国正规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时期 • 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是唐代的“太医署”
科分
医科 针科 按摩科(含伤科) 咒禁科
a
体疗 七年 少小 五年 疮肿 五年 耳目口齿 四年 角法 三年
17
第五章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 与医家的创新 (宋—元)
• 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 主要学术思想: 1、倡攻邪论。“邪去而元气自复”,“补之适足资寇”,
对攻邪与扶正关系强调攻邪,对汗、吐、下三法应用 的范围很广。 2、发挥了补的含义,认为凡能增益五脏者均可谓之补。 促进病人进补才是真补之道。 3、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致病因素。 提出“达时变”—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
(3)提出温病的诊断方法,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疒。
a
47
2、薛雪
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湿热条辨》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 及诊治,是对湿热病专篇论说第一人。
3、吴瑭
字鞠通,江苏淮阴人。
代表作《温病条辨》
创立三焦辨证,指出温病发展过程中有上焦、 中焦、下焦的不同,并认识到三焦辨证与六经 辨证是不可分割的。
明清临证医学的成就
a
54
五、眼科
傅仁宇《审视瑶函》
六、喉科
郑梅涧《重楼玉钥》
(5)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由不同戾气引起。
(6)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引起。
a
46
(三)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叶桂
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温热论》
中国医学史精品PPT课件
医药学起源于 人类劳动实践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 活动与实践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社会背景
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春秋
社会经济 青铜器的推广使用
石工、玉工、骨工、铜工——商代
百工——周代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对疾病的认识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战国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31年“本草待诏”
二、《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主要成就:载药365种
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2、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君臣佐使; 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 炮制 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第四节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清代岭南派画家苏长春所绘医和医缓图。
二、病因学
医和 “六气致病说”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医和在给晋侯 诊疾时提出,天有六气,阴、阳、风、雨、 晦、明,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 疾。这就是著名的“六气致病学说”,为 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内经》的基本精神与成就
(一)注重整体观念 人本身,人与自然
(二)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三)重视脏腑经络
解剖基础 (四)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 (五)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
问、灵枢两部分。 二、《难经》
成书于西汉 “独取寸口”,寸关尺三部 命门学说,三焦学说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是因为“证” 的概念中包含着病因、病机、病位。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内外环境统 一性的思想,称为辨证论治。
请解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完整版ppt课件
56
56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的“同病”是指 B
A.病因相同 B.病种相同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 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 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即“证同治亦 同”。
完整版ppt课件
5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论治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不在于“证” 的区别。
论治的目的是为了辩证,故论治是辩证的 依据和前提,辩证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
▪ 地域的差异,地理环境和地区气候的不同, 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 比如,南方气候偏于湿热,人体腠理疏松; 北方气候偏于干燥,人体腠理致密。
▪ 一旦异地而居,会感到一时的不适。这样就 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完整版ppt课件
33
人与自然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①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②地域环 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 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完整版ppt课件
4
▪ 中医学的重点不在治疗,而在预防, 即治未病。
完整版ppt课件
5
▪ 附:民族医学 如:藏医、蒙医、苗医。
完整版ppt课件
6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学
中医康复
中医临床各科 中药制剂学
完整版ppt课件
7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医学史绪论
《本草纲目》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多个,并详细记载了各种药物的产 地、形态、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等。
影响
该书对后世药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广泛声誉。其科学 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03
医学流派的产生与演变
伤寒学术流派的分化
伤寒学术流派
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强调对于伤 寒病的辨证论治。
最早的医疗遗迹
考古发掘的原始医疗遗迹,如仰韶时期的针灸穴位、新石器 时期的药草等。
夏商周时期的医学萌芽
医巫并存
医学在初期受到宗教和巫术的影响,医巫并存的现象持续了很长时间。
最早的医学书籍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医学书籍,如《易经》、《诗经》中的医药篇章等 。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发展
医学分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逐渐分科,出现了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不同专业。
VS
医学流派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医学流派,如 阴阳五行派、藏象派等,为中国医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02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黄帝内经》的成书与影响
总结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代表,成书于春秋战国 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奠定了中医理论体 系的基础。
影响
该书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包括脏腑经络、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方面,对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张仲景、华佗的医学成就
张仲景的伤寒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医 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华佗的针灸疗法
华佗是中医针灸疗法的鼻祖,被尊为“医圣”,他发明的“ 华佗夹脊穴”沿用至今。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2023-11-05CATALOGUE目录•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传统医学•中国近代医学•中国现代医学•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中国医学史上的学术流派与传承•中国医学史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01中国医学史概述起源中国医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商代。
在古代,医学与巫术密不可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逐渐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要点一要点二发展中国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逐渐形成,出现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等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理论。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药学巨著。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医学史的主要流派与思想主要流派中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如伤寒派、温病派、寒凉派、补土派等。
这些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中国医学史上的主要思想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藏象学说则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国医学在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中国医学在理论上提出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思想,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医学在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按摩等。
此外,中国医学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参考。
贡献中国医学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理论和方法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和普及化。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血理论
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强调对气血的调节和保养。
脏腑理论
将人体分为脏、腑、经络等几部分 ,强调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疗效
方剂组成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组成,强调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
未来,中西医结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范围将 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先进,临 床应用将更加普及,同时还将注重培 养中西医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中西 医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 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医学疗 法之一。
03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名医的生平与成就
华佗(145-208年)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还创作了《青囊书 》、《麻沸散》等医学著作。
张仲景(150-219年)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的起源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医传承和发展
中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 同的流派和理论体系,如伤寒学派、温病 学派等。这些流派和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 和丰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
04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古典医籍的版本与校勘
《黄帝内经》
中国医学史绪论
夏商 西周
殷商时期,农业、手工业的 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铜 器的广泛应用,促使发明了 银针、金针等医疗工具。
春秋 战国
中医趋于专业化
百家争鸣
医巫分离
“毉”
秦汉 时期
中国医学
史上的第
一次高峰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战争频繁为 医学的全面 发展积累了 经验
隋唐
国力强盛,
时期
文化繁荣,
是中国医学
发展史上的
食医,中士三人,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八 珍之齐。 疾医,中士八人,掌养万人之疾病。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 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 以五味节之。 兽医,下士四人, 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 之。
三、秦代
“疠迁所” : 世界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
三、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一、商代有管理疾病的小臣:
“ 小疾臣 ” 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 它是我国文字迄今所见最早的医官。 周代医官是继承了商代医官发展而来的。 (中国甲骨文专家胡厚宣:殷人疾病考,
《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第三册,1943年)。
二、《周礼·天官》将宫廷医生分为:
“食医”:是宫廷内的营养医生; “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第二次高峰
北宋 南宋
中医药学发展 的重要时期, 有力的促进了 中医药学的 进步
明代
传统中医药 开始出现 现代化的 前奏
清代
中医药学 发展出现 革新趋势
绪论 . 第一节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概况
中医医年者一药代远及. 古学学~术春“体秋系四形成大学时经期术典思”著想 作中医概理论的学 流系术 派统化、理治论化疗 方 法 况 中(医1“)四药大物经学典显”;露“出理自、然法科、学方的、药”
中国医学史
二、酒与汤液的意义
(一)酒的发明和药用
条件:天然野果发酵的启示 谷物剩余
龙山文化的陶制酒器
金代“清沽美酒”瓶
唐代云形玉杯
商周青铜酒器──人面盉
酒的药用:“酒为百药之长” ——《汉书》 1 .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 2 .作为溶剂,可用来加工炮制药物; 3 .制作药酒。
发 展 的
宋金元时期
至秦汉
《难三.
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经》 战 国
《系的黄初帝步八确十立一难》 秦理越论探人索;补“《金《神元内四农经大本家》”草之所经未》发
五个阶段《《伤神寒农四 五明清..杂 本清时传 中病草时期统 医期1论经84继 西0》》年承 医之后与学秦东汉创交汉至新汇汉东时时期期历(张代扁药国仲补滋寒攻( (医鹊物粹景12学;土阴凉邪家)) );改派派派派药 传气 靠传良我学确物 染息 近染;《国专学 病病虚立;;李 朱刘张伤显学学无现著了东丹完从;露极寒存辨解出力垣溪素正杂最剖证自向生早病论然近理的科代治论学学科药体》的学物系
二、“医源于巫”
有人以来就有了疾病,就有医疗活动
“巫”是有了神灵的观念之后才有的。
巫
人
神
三、“医源于动物本能”
❖ “本能”是指有机体在内外多种刺激下, 为了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做出的某种 反应。
❖ 蝮蛇被毒蛇养伤、猿猴患疟疾(奎宁)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 方向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 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诗经 卫风 伯兮》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中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医学需要 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点和成果,形成更加完善、科 学、实用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创新
中医学需要不断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等方面。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深入研 发,提高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中药的现代 化进程。
04
黄帝
被誉为中医之祖,他对内经进 行整理和总结,奠定了中医理
论基础。
扁鹊
被誉为神医,他首创了四诊法 ,并著有《难经》。
张仲景
被誉为医圣,他著有《伤寒杂 病论》,该书是中医临床医学
的经典之作。
华佗
被誉为外科圣手,他发明了麻 沸散,并首创了五禽戏。
经典医药著作及其价值
《黄帝内经》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 为中医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病因病理学说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外因和内因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外因包括六淫 和疠气,内因包括七情和饮食等。
中医学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 重要贡献。
临床实践经验丰富
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实践经验,为治疗各种疾 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融合了多学科知识
中医学融合了哲学、天文 、地理、气象等多学科知 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02
CATALOGUE
中医学早期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的医学
甲骨文中的疾病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疾病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商代人们 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
青铜器与医药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在医疗方 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针灸、外科手术等。
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ppt课件
❖ 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பைடு நூலகம்
❖ 二、与医学起源关系密切的是:
❖ 原始农业(神农);原始畜牧业(伏羲)
❖ 三、针灸术起始定在新石器时期,但可追溯到旧 石器时代
❖ 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8
-
❖ 四、导引:一种医疗保健体操,起源于原始舞蹈, 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摇筋骨、 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
24
-
2.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 成就:
❖ ①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特别是《备急 千金要方》中“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 系统论述了医德)
❖ ②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伤 寒论》的研究,以方类证)
❖ ③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6500余首 ❖ ④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 ❖ ⑤强调综合治疗 ❖ ⑥对药物深入研究 ❖ ⑦倡导积极养身,强身长寿。
❖ 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系 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我国古代 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18
-
七、《伤寒杂病论》
❖ 1.作者东汉张机(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2
-
各个时期主要内容
❖ 古医籍及其注释 ❖ 药物学的发展 ❖ 医学各科的发展 ❖ 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 中外医药交流
3
-
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4
-
5
-
三、经验总结与探索时期(宋金元)
6
-
7
-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原始社会)
中国医学史(全)ppt课件
• 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 味等药物学理论。
中国医学史(全)
23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
• 张仲景的生平
中国医学史(全)
21
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成就
• 阴阳五行学说 • 藏象经络学说 • 病因病机学说 • 诊法治则学说 • 针灸运气学说
中国医学史(全)
22
《神农本草经》——现存第一部药书
《神农本草经》三卷,大约成书于东汉。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 365种药物: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
矿物药46味。 • 分上中下三品:
中国医学史(全)
32
三
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公元265~960年,西晋~五代)
1、医学理论的提高 2、方书编撰 3、药学的成就 4、临证医学的显著进展 5、中外医学交流
中国医学史(全)
33
朝代年限:(695年)
• 晋:265~420==156年
• 西晋:265~317(280年灭吴后统一) • 东晋:317~420
中国医学史(全)
12
2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夏~春秋)
药物知识的积累和酒的应用以及汤液的制作 对中医药制剂影响深远。 • 药物知识的积累
• 《周礼》、《诗经》、《山海经》、《离骚》
• 酒的应用:夏·仪狄造酒 醫 • 汤液的制作:商·伊尹创制汤液
中国医学史(全)
13
中国医学史(全)
• 气、精、神:《管子》 • 阴阳:《周易》 • 五行:《尚书》 • 天人相应:《礼记》《管子》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李时珍
世界影响
该书集明及历代本草之大成,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之一。
世界地位
159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朝鲜、南洋、欧洲等地,被公认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之一。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医药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所著的《傅青主女科》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妇科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妇科临床经验,对后世妇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
主要论述杂病的辩证论治,涉及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药物学经典
成书于东汉时期,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中药学成就。
1
《难经》
2
3
成书于东汉至三国时期,主要论述了脉诊、针灸、病因、病机等方面的中医理论。
经典医著
将脉象归纳为27种,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期医学典籍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前者侧重理论阐述,后者侧重实践应用。
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医学的“四部经典”之一。
03
《黄帝内经》
02
01
东汉张仲景所著,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创立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医学巨著
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辩证论治,为后世中医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补土学派
总结词:研究脾胃病及内伤虚损病
主要著作:《脾胃论》
代表人物:李杲
学术特点:重视脾胃,主张“补土生金”,强调饮食调理
滋阴学派
总结词:研究内伤阴虚病
【精品】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共15页文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中国医学史绪论课件
生并进行医学教育。
私立医学校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民间机构和私人开办了医学校,如明代
“三因书院”。
传统师承制
03
在古代,医学传承主要以师徒传承为主,通过口传心授、临证
示范等方式进行医学教育。
现代医学院校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逐步建立了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层次 。
《伤寒杂病论》
总结词:中国古代医 学典籍之一,系统总 结了伤寒和杂病的病 因、病理及诊治方法 ,对后世医学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1. 形成背景:该书约 成书于东汉时期,作 者张仲景为东汉名医 ,以六经辨伤寒,以 脏腑辨杂病。
2. 内容特点:分为《 伤寒论》和《金匮要 略》两部分。前者论 述了伤寒病的病因、 病理及诊治方法
药王孙思邈
总结词
医药学家,著《千金方》,重视预防医学。
详细描述
孙思邈,是唐朝时期的医药学家,被尊为“药王”。他著写了《千金方》,该书 是一部百科全书的医学著作,重视预防医学,对于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4
中国医学史绪论中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
01
02
总结词:中国古代医学 典籍的代表之一,包含 了丰富的医学思想和临 床经验,对后世医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医学院校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得以建立和发展,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 学院等。
医学专业设置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专业设置逐渐完善,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等多个专 业。
中西医结合教育
01
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兴起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
中国医学史绪论-PPT课件
概说中医
一、中国医学越来越走向世界 二、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三、中医为什么管用 四、独特的疗法 五、学习中医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我国有不间断的文字记载的历史
中医为什么管用
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 针灸
学习中医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主要为汉医
2.中医具有完整的哲学框架和缜密 的理论体系
3.中医学是一种古代经验医学,几千 年发展使其完善程度大大超过其他古 代医学
4.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
一、什么是医学史
概念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 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 科。
绪论
二、中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原始 社会
“封诊式”: 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
四、战国至三国时代:
1. 发明了外伤创口的药物和酒剂消毒剂; 2.《五十二病方》
①水银制剂治疗癣疥; ②手术治疗痔瘘病。 3. 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发现三联律脉(《足臂十一脉灸经》) 5.腹腔穿刺放腹水(《黄帝内经》 6.华佗“麻沸散”
五、晋 代:
元代 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发明了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
九、明代至清代: 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明末——世界上最早提取生物碱:乌头碱
十、近现代:
中医药事业、教育、科研取得长足进步 和发展….
八、宋元时代:
宋代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宋
·
八、宋元时代: 针
宋代
灸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铜书局;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
4
主要内容
• 1.脉学与针灸 • 2.药物学 • 3.炼丹与服石 • 4.重要方书 • 5.养生(自学) • 6.中外医药交流(自学)
中国医学史
5
第一节 脉学与针灸 一、王叔和与《脉经》
• 作者:晋 ·太医令王熙,字叔和
• 《脉经》:10卷98篇,包括诊脉、脉形、 脉象与脏腑关系,妇人、小儿脉辨识等。
中国医学史
25
• 医药学与服石之风的斗争
• 石发、散发,《诸病源候论》列专篇论述 了26种石发病候。发烧、生大痈疽、全身 溃烂、神志癫狂等。
• 孙思邈:“宁服野葛,不服五石”,“有 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水银项说: “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 《抱朴子》认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 者服食,致成废笃,不知若干人矣。方士 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
中国医学史
26
第四节 重要方书
• 道教:创始于民间,东汉末年正式出现,李 唐时期得到提倡。 追求无欲、无为,养生保命,崇尚炼丹。 炼丹实践中成为近代制药化学的先声。
中国医学史
3
宗教文化
•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魏晋时期有了很大发 展,南北朝时期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传入中带来了很多国外的文化信息和医药 知识。
• 玄学:揉合儒道二家学说的唯心主义哲学思 想体系。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 康、向秀、郭象等。 “思辩性哲学”
9
二、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 作者:晋·皇甫谧,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 生。
•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并以原本形 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建立了较完整 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 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史
-
22
绪论 .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三、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中 国 医 “ 小疾臣 ”
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
它是我国文字迄今所见最早的医官。
周代医官是继承了商代医官发展而来的。
(中国甲骨文专家胡厚宣:殷人疾病考,《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第三册,1943年)。
中
国
医 第八章 中医药学的新生
学 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0年后)
-
2
概说中医
一、中国医学越来越走向世界
二、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三、中医为什么管用
四、独特的疗法
中
国
医
学 史
五、学习中医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3
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我国有不间断的文字记载的历史
中 国 医 学 史
-
4
中医为什么管用
学
史 4.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
-
7
一、什么是医学史
概念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 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 科。
中 国 医 学 史
-
8
中 国 医 学 史
-
9
中 国 医 学 史
-
10
中 国 医 学 史
-
11
绪论
二、中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 国 医 学 史
-
12
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医
学
史
-
14
春秋 战国
中医趋于专业化 百家争鸣 医巫分离
“毉”
中 国 医 学 史
-
15
秦汉 时期
中国医学 史上的第 一次高峰
中 国 医 学 史
-
16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战争频繁为 医学的全面 发展积累了
经验
中 国 医 学 史
-
17
隋唐 时期
国力强盛, 文化繁荣, 是中国医学 发展史上的 第二次高峰
学 史
•两晋~五代(公元265~公元960)
-
1
中国医学史目录
LIST OF CHINESE MEDICINE HISTORY
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 •宋~元(960~1368)
第六章 中医药的鼎盛与创新 •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
第七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40~1949)
中 国 医 学 史
-
24
二、《周礼·天官》将宫廷医生分为:
“食医”:是宫廷内的营养医生; “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中 国 医 学 史
-
25
食医,中士三人,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八
珍之齐。
疾医,中士八人,掌养万人之疾病。
想
中医理论的学 流系术 派统化、理治论化疗 方 法 中(医1“)四药大物经学典显”;露“出理自、然法科、学方的、药”
况 中医药学发展的五个阶《(((11《《111(((1神著58李刘张2难黄60河子东0农完从二 三 四~~~作间和垣帝晋宋明111素正杲...2本22)))隋金清0名实理传内25081草唐元时)))经经称用 论统时时期经火12攻一不脾12大》期期》....经 总继认六“把热邪经可胃类》为气内内论论致妄论。验 结承伤皆伤科病用成秦春寒能脾疾发与与,补战至各 化 胃 病书既 药汉秋展探创汉秦证火、概可。年至战多。百括攻时索新汉国东国与病为代邪期时时火由外,热生感邪期期历(历有”与去作秦关;内病代扁代临临经学药者;伤止(越(证床验派医鹊医物两,2方医总争人3学家)家))书学结鸣《;传《《气 靠将增分;和补滋寒攻补传《黄我学标系染补多科理各息 近凉邪土解染土阴神伤病;的论家派派派国专志的; ;剖病《帝黄派 派学农寒“发探学学知现著着初内八帝病展索说治热寒主下善下脾极;识杂本成存中步经、;疗通凉张三于三胃力解十内运李朱证“伤利药攻法运焦为最医确病草书剖》向用经一、金寒为物邪。用元主生东丹早学立近之论经于意方元病主。用补气。理难》代垣溪的理医所、四症,上,学》》义汗科学》药大药论、,善以未以、学”家中用补。清物体发吐”、、
中国医学史目录
LIST OF CHINESE MEDICINE HISTORY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实践 •夏~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战国~三国(公元前475~公元265)
中
国
医 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原始 社会
中医药 的起源
、
中 国 医 学 史
早在远古时代,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 存和繁衍,在猎取 食物的过程中,在 同、自然灾害、猛兽 、疾病作斗争的过 程中,已经开始了 医疗和保健活动。
-
13
夏商 西周
殷商时期,农 业、手工业的 生产有了显著
的发展,青铜
器的广泛应用
,促使发明了
银针、金针等
中 国
医疗工具。
中国医段《(12(伤8朱丹1寒震五~溪清1亨.杂3)时中58病期)医1论8相“124..西相相0火阳》年火火论常医之有有有后常变学余东::,人相交阴非火常汇汉此妄不火动时足不、”期能煎。有熬张生真国仲;阴粹。景;改寒攻滋良确阴;凉邪派虚立派 派无了提用辨倡滋刘张滋阴证阴降完从论降火素正治火之,剂体善。系
中 国 医 学 史
-
18
北宋 南宋
中医药学发展 的重要时期, 有力的促进了 中医药学的 进步
中 国 医 学 史
-
19
明代
传统中医药 开始出现 现代化的 前奏
中 国 医 学 史
-
20
清代
中医药学 发展出现 革新趋势
中 国 医 学 史
-
21
绪论 . 第一节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概况
中医药学“四大经典”著作概 医年者一代远及. 古学~术春秋体系学形成术时思期
27
四、战国至三国时代:
1. 发明了外伤创口的药物和酒剂消毒剂;
2.《五十二病方》
①水银制剂治疗癣疥;
②手术治疗痔瘘病。
3. 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 国 医 学 史
-
5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 针灸
中 国 医 学 史
-
6
学习中医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主要为汉医
2.中医具有完整的哲学框架和缜密 的理论体系
3.中医学是一种古代经验医学,几千
年发展使其完善程度大大超过其他古
中 国
代医学
医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
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
以五味节之。
兽医,下士四人, 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
之。
中 国 医 学 史
-
26
三、秦代
“疠迁所” : 世界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
“封诊式”: 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
中 国 医 学 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