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整理)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 外国诗两首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虔.()信慰藉.()晨xī( )瞰.()望黝.()黑河水chán( )chán2.下列字词书写无误的一组是()A.颤抖慰籍浮雕瞰望B.凄清汹涌深邃高傲C.冷漠奔腾掂念沐浴D.河衅白桦苍茫幻梦3.填空。
(1)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_______国伟大的诗人,被公认为普希金当之无愧的继承者,被誉为__________。
(2)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________国著名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家。
是20世纪20年代黑人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二)问题探究1.《祖国》一诗中,使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在《黑人谈河流》中,诗中反复出现“我的灵魂已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话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三、自我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黑人谈河流〔美国〕休斯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1. 诗中的河流具有什么特点?2. 诗中的“我”实指某个具体的黑人吗?3.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巩固练习(课外链接,直击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帆莱蒙托夫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在了故乡?……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樯弓着腰在嘎吱作响………唉!它不是在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 外国诗两首导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3.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1、诗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3、理解作品的主题。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课型现代文略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
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3.词义理解:4.多音字:5.易错词6.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备习检测内容: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读出下列字所有读音并组词:3.解词并造句。
4.作者常识填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5.资料: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问题:平翘舌、声调易错字:习惯性误读的字:对策:辨析,强调。
(完整word版)《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4.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2.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学习重点]反复诵读,领悟田园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难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凝成2.根据拼音写汉字。
树lí( )yōu( )暗沉jì昏yùn( )3.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一旦唱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B.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C.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D.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5.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蝈蝈与蛐蛐》中所写的夜景。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6.《夜》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
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今天,我们将在英国诗人济慈、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引领下,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读诗1.读一读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生自由诵读,注意圈点勾画生字词。
2.想一想两首诗歌中作者吟咏的意象有哪些?3.议一议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的“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赏景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欣赏诗歌的意境。
4.《蝈蝈与蛐蛐》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5.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夜》中所描写的夜景。
6.“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这几行诗借白天的“喧响、热闹、欢嚷”衬托了夜晚怎样的特点?悟情7.读一读感情品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年级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七年级外国诗二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外国诗歌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2)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赏析法:对诗歌的语言、意象、艺术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探究法: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现实意义,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抒发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两首外国诗歌,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诗人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的诗歌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作者在一个树林里的经历。
诗人面对两条岔开的小路,陷入了沉思,最终选择了其中一条。
这首诗正是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和感慨。
(三)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诗歌赏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的第一节,诗人以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为什么诗人这样说?第二节中,诗人说“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镇静”在这里有什么含义?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未选择的路》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两条怎样的路?诗人为什么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条路?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五)艺术手法分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未选择的路》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请找出诗中的对比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九下第一单元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曾传华编制)【学习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重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诗人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的意境中。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⑴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⑵休斯简介:(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导学】一、整体感知(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镶嵌..(.).晨曦.(.).沐.浴()瞰.望()黝.黑()2、解释下列词语。
慰藉:瞰望:镶嵌:虔信:深邃:沐浴:3、《祖国》一诗的作者是俄国诗人_______________;《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诗人__________,黑人文艺复兴运动领袖,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外国诗二首》的作者、背景及主题;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4. 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课前预习:1. 了解作者简介:《外国诗二首》是由清朝诗人袁枚所作,他是一位闻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官员,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2. 阅读诗歌原文:《外国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分别是《秋夕》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 思考诗歌主题:根据标题和作者背景,思考诗歌可能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室进修:1. 诗歌赏析:起首请同砚们朗读《外国诗二首》,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 词语解析:诠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同砚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主题探讨:引导同砚们分析诗歌的主题,探讨作者可能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4. 写作训练:要求同砚们根据《外国诗二首》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写作练习:同砚们完成短文写作,可以选择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描绘秋天的景色或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2. 诗歌背诵:要求同砚们背诵《外国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3. 课外拓展:鼓励同砚们阅读更多关于袁枚和《外国诗二首》的资料,扩大知识面和文学修养。
五、评判反馈:1. 鼓励同砚们积极参与诗歌赏析和讨论,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2. 对写作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指导同砚们提升写作水平宁文学修养;3. 对诗歌背诵进行考核,检验同砚们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通过本次《外国诗二首》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首漂亮的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愿同砚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好,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一单元第四课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2、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美。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独特构思。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初读诗歌,积累词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寒暄.()宣.泄()树篱.()幽.暗()沉浸.()侵.略()昏晕.()黯.然失色()2、再读诗歌,根据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在朗读时,要求读出情感。
朗读时可采用自由读、展示读、组合读等多种方式。
新知探究反复朗读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思考下列问题。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 大地的诗歌 ,你是怎样理解的?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反复朗读叶赛宁的《夜》,思考下列问题。
1、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人在描绘夜景时,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的?综合提升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以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或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当堂检测】1.给加粗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2.根据注音写字。
树lí()yōu暗()沉jì()昏yùn()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后反思】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约翰·济慈的父亲是出租车马的马房饲养员,地位低微,家道贫寒。
《外国诗两首》学案及答案
《外国诗两首》学案及答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外国诗两首》学案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外国诗两首》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关于写作背景:。
七下语文导学案19《外国诗两首》(含答案)
19《外国诗两首》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一课时(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2.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3.背诵诗歌。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2.关于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一、自究朗读诗歌,划分朗读节拍。
二、互究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三、深究3.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四、达标检测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2.完成练习册。
3.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19《外国诗两首》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二课时(学习《未选择的路》)【学习目标】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含1-4答案
四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学习难点】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走近作者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
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
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
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
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
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
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
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夜)》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导学案一、课前导入1.学生们是否了解外国诗歌?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外国诗歌,为什么?2.你们了解过什么昆虫?蝈蝈和蛐蛐的区别是什么?二、课文内容梳理本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主要分为两部分:《蝈蝈与蛐蛐》和《夜》。
1. 《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描写昆虫的外国诗歌。
诗歌中描绘了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和行为。
蝈蝈喜欢阳光,白天活跃;而蛐蛐则喜欢在夜晚活动,因为它们拥有特殊的体温调节能力。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昆虫的一些生活习性。
2. 《夜》这是一首描写夜晚的外国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在黑夜中的美丽和神奇。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墨,描绘了星星、月亮、树木和动物等等,让我们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三、课文理解与解读1. 《蝈蝈与蛐蛐》这首诗通过描写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多样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蝈蝈和蛐蛐一样,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呢?2. 《夜》夜晚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时刻。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夜晚的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懂得欣赏夜晚的美丽,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平静与安宁呢?四、思考问题1.诗歌通过描写昆虫和夜晚的景象,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你觉得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人类有什么相似之处?3.夜晚的美丽和神奇给你的心灵带来了什么启发?五、课后练习1.请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诗歌《蝈蝈与蛐蛐》和《夜》。
2.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喜欢的昆虫,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首外国诗歌《蝈蝈与蛐蛐》和《夜》。
通过阅读和理解诗歌,我们感受到了昆虫和夜晚的美丽和神奇。
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更加关注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第一课时《祖国》一、预习与交流1.朗诵诗歌,圈画诗歌中的生字词。
虔.()信慰藉.()2.下面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请补充完整。
(1),栋莫如德。
(《国语》)(2),害与国者恶之。
(晏婴)(3)乐以天下,。
(孟子)(4)匈奴未灭,?(霍去病)(5)常思奋不顾身,。
(司马迁)(6),以义灭身。
(曹操)3.大声朗读诗歌,体验情感。
请结合诗的内容,用“祖国啊,我爱你那……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4.作者链接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有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大概意思。
2.《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勾画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二)文本探究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2.“我”对祖国的爱“奇异”在何处?3.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4.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语言品析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有怎样的内涵和作用?2.诗中“无论……无论……无论……”引领的三个诗句的含义是什么?第二课时《黑人谈河流》一、预习与交流1.朗诵诗歌,圈画诗中生字词。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两首不同国家的经典诗歌背景和作者背景;2. 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3. 感受并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4. 提升对诗歌的观览能力和审美情操。
导学段落一:导入诗歌进修在教室开始前,老师可以播放《外国诗二首》的朗诵录音或视频。
请同砚们专注听,感受诗歌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然后向同砚们提问:“你们对于诗歌有怎样的理解?你们能够区分出不同国家的诗歌风格吗?”导学段落二:诗歌背景介绍第一首《The Raven》是美国诗人爱伯恩·爱伯特·坡的代表作。
爱伯特·坡被誉为“黑色文学之父”,作品充盈玄妙和恐怖氛围。
《The Raven》描绘了一只玄妙的乌鸦带来的恐怖故事,让人难以遗忘。
第二首《夜》(Noc)是波兰著名诗人克日什托夫·卢比舍夫斯基的作品。
卢比舍夫斯基被誉为波兰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充盈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忱与沉思。
《夜》描绘了安静的夜晚带给人们的思考和感悟,让人感受到心里深处的安静和宁静。
导学段落三:诗歌分析与解读1. 《The Raven》主题:玄妙与恐怖。
诗中描述的乌鸦象征着死亡和哀伤,表现了主人公对逝去恋人的思念和痛苦。
乌鸦的“永无回答”、“单调的反问”等修辞手法营建出阴森恐怖的氛围。
结构:八韵节诗。
每个韵节的节奏和语调都紧扣着主题,引人入背景中的恐怖世界。
修辞手法:拟人、隐喻、再三等。
通过描写乌鸦和主人公的对话,传达出思念和哀伤的情感。
意义:探讨了死亡、失去和孤独等人生永恒主题,让人深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夜》主题:夜晚的安静与精致。
诗中通过描绘夜晚风景和沉思人生,表现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思与感悟。
结构:四联句诗。
每一句都犹如夜晚的清风轻轻拂过,给人以安静和舒适的感受。
修辞手法:拟人、象征、比照等。
通过夜晚各个元素的拟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忱和对生命的敬畏。
意义: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忱,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沉思。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并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2. 分析、理解并欣赏《外国诗两首》中的两首诗歌;3. 运用诗歌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师向学生们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外国诗两首》,并引导学生们展开思考:你们对外国诗有什么了解吗?你们喜欢读诗吗?为什么?二、引入新课(10分钟)1. 导师播放一段外国诗歌朗诵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外国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
2. 学生们观看完毕后,导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三、课文感知(20分钟)1. 学生们独立阅读《外国诗两首》,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
2. 导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讨论:a. 《石》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b. 诗人是如何通过物象来表达情感的?c. 你觉得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语言手法?d.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e. 《土壤》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f.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四、课文欣赏(25分钟)1. 导师请几名学生分别朗读《石》和《土壤》两首诗,并让学生们进行欣赏。
2. 导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和交流:a. 这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共同之处?b. 这两首诗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c. 你觉得这两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d. 你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五、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学生们通过课文的分析和欣赏,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了外国诗歌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导师邀请学生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并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课后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师向学生们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外国诗两首》,并引导学生们展开思考:你们对外国诗有什么了解吗?你们喜欢读诗吗?为什么?导师: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外国诗两首》。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前置教学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瞬.息()怀恋.()涉.足()萋.萋()幽寂.()延.绵()2.走近作者。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文学的始祖”。
文学影响:①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②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一生倾向革命,作品表现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念。
他的思想与诗作,赢得了民众的尊崇,也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却始终不肯屈服。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却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代表作:诗集《波士顿以北》《少年的意志》《新罕布什尔》,诗歌《白桦树》《修墙》等。
《未选择的路》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
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选择了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的道路。
这首诗便暗示了诗人这次重要的人生选择。
二、探究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任务一:初读诗歌寻找自己的座右铭1.“阅读提示”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这首诗自问世后被广为传诵,其中的诗句还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在本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并分析两首外国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2. 感受并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介绍两首外国诗歌,分别为《致东风》和《夜宴》。
通过分析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魅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
《致东风》东风啊,你带来了春天的消息,花儿开放,鸟儿欢快,大地变得柔软而富饶,春风吹拂,生机盎然。
东风啊,你是大自然的使者,你轻拂着我的脸庞,温暖而清新,你带来的不仅是春的气息,还有人间最美的情感。
分析: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赞美,通过对东风的拟人化描述,使读者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美好和生机。
诗歌语言简洁明了,节奏韵律感强,让人耳目一新。
思考题:1. 诗歌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你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感受?2. 诗歌的节奏如何?你觉得这种韵律有何作用?3. 你认为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夜宴》夜晚,宴席布置完毕,烛光摇曳,歌声婉转,美酒佳肴,香气四溢,宾客欢聚一堂,共度欢乐时光。
月光洒下,皎洁如银,星光闪烁,璀璨夺目,夜色宁静,心灵澄明,人们在这样的美好时刻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美好。
分析: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夜晚宴席的画面,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欢聚一堂中感受到的欢乐和美好。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明快有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思考题:1. 诗歌中的宴会场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诗人想传达怎样的情感?2. 你认为诗歌中的月光、星光有何象征意义?3. 你在宴会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这种感受对你有何启发?练习题:1.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2. 描述一个你经历过的美好时刻,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3. 试着写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展现你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理解。
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两首外国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深入体会了诗歌的魅力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用总分结构;首句总起,且句式相似,构成并列式三个段落。5. 人的纯洁心灵一旦被世 俗社会污染,就难以还原。6.如“似天女散花般飘然而下又似顽皮的小精灵在茫茫的宇宙漫 天飞舞”运用生动的比喻,写出雪花的轻盈,活泼之态。
பைடு நூலகம்
的,但天长地久,逃不脱的是岁月年轮的雕刻,是社会熔炉的烙印,是世间琐事缠绕。要 想真正像白雪一样,做到质本洁来还洁来,一抔净土掩风流,何其难也? ④我喜欢雪,喜欢雪的晶莹剔透,清澈透明。无论是江南水乡飘零的雪花,还是东 北大地厚厚的积雪,无不空净澄明,表里不一,给人一眼望穿秋水的感觉。宦海沉浮多少 年,面对的是一张张漠无表情的脸,习惯的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渴望的是爱憎分明的真 诚态度。但要冲破各种社会的禁忌,真正做到敢爱、敢恨、敢怒、敢言,襟怀坦荡,言行 一致,真诚透明,何其难也? ⑤我喜欢雪,喜欢雪的包容博大,无私奉献。雪是冷空气遇到空中的灰尘凝结成的 固体,落到地上,它把飞扬的尘埃带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既肥沃了土壤,又滋润了人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咏的是春蚕和蜡烛的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 精神,白雪岂不更是那种舍自己为群体、舍小我为大家公而忘私的典范。但人生在世,要 排除私心杂念,摒弃功名利禄,真正做到不图回报,只求给予,把有限的生命和智慧奉献 给别人,奉献给社会,何其难也? ⑥我喜欢雪,更因为它的渐行渐远,弥足珍贵。身居北京多年,感觉下雪尤其是下 大雪越来越少。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温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南极大陆的冰川都 在融化,形单影只的雪花岂能独善其身?俗话说,得不到的东西是最珍贵的,离我们渐行 渐远的而又难以割舍的白雪,岂不更显得珍贵! 1.通读文章,指出这篇散文的写作手法。 2.说说文章的线索。 3.概括第 2 段的内容,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说说文中 3—5 段在结构上的特点。 5.细读第 3 段,作者由白雪联想到什么? 6.文章语言精美,请从文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来赏析。 [附答案] [自主预习案] 1.qī róng rǎng xuān níng 2.篱 幽 寂 晕 3.拟人 拟人、比喻 拟人 5. 盛夏 “蝈蝈的乐音”,冬日“蛐蛐的歌儿” 6. 夜的静谧和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 适、宁静的心境。 [课内探究案] 2.《蝈蝈与蛐蛐》中的意象:蝈蝈、蛐蛐;《夜》中的意象:河水、松林、夜莺、 秧鸡、溪水、月色、大河、小溪、青草 3.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 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 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4. 夏日白天“蝈蝈的乐音”和严冬夜晚“蛐蛐的歌儿 6. 衬 托了夜晚的沉寂、静谧,不言静而静自现。悄悄流动的河水,幽暗的松林,夜莺,长脚秧 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图画,极富田园气息。8. 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 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9.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拓展检测题]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情;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 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课外语段阅读] 1. 我喜欢雪 2.借物抒情 3. 描写室外美丽的冬雪,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4. 每
赏景 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欣赏诗歌的意境。 4.《蝈蝈与蛐蛐》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 5.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夜》中所描写的夜景。 6.“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这几行诗借白天的“喧响、热闹、欢嚷”衬托了夜晚怎样的特点? 悟情 7.读一读 感情品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8.悟一悟 《蝈蝈与蛐蛐》中,作者把“蝈蝈与蛐蛐”比作大自然的歌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9.说一说 《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仿作 10.写一写 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 性的文字。 11.亮一亮 亮出自己的仿写成果,共同提高 [拓展检测题] 一、课内语段阅读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不同? 静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课外语段阅读] 冬雪 ①又是一个初冬的清晨,我起床后打开窗帘,诧异地发现,入冬的第一场冬雪不经 意间悄然来临,一种久违的心情油然而生,遂穿上衣服,走出家门。 ②室外空气清新扑鼻,沁人心脾。冬雪笼罩下的周末,一改平时的喧嚣与吵闹。街 上的行人稀稀拉拉,路上的车辆三三两两,迷雾下的街灯忽闪忽闪。雪似乎成了这时的主 角,无数雪粒细细的、密密的、柔柔的,似天女散花般飘然而下,又似顽皮的小精灵在茫 茫的宇宙间漫天飞舞。微小的雪粒飘在空中,洒在在地下,拂在脸上,粘在衣角,无处不 在而又无不存在。这场雪不大,地上留下的也不多,墙角里、树丛间、屋顶上、小河旁, 一堆堆,一簇簇,一捧捧,似精心点缀又似无意挥洒。近处的草坪上,星星点点地散落少 许,静静的伏在草根深处,白色的积雪、绿色的草根和枯黄的草叶,互相衬托,互相辉映, 煞是好看。 ③我喜欢雪,喜欢雪的洁白无瑕,纤尘不染。记忆中那些人际未至的积雪白的闪亮、 白的耀眼、白的炫目,令人不忍践踏、不忍涂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世上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本真状态下都是干干净净,不掺杂一丝一毫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