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θ+
b a2+b2sin
θ)
令 sin φ=
a a2+b2,cos
φ=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b a2+b2
则有:y= a2+b2(sin φcos θ+cos φsin θ)
= a2+b2sin (φ+θ)
所以当 φ+θ=π2 时,y 有最大值,且 ymax= a2+b2.
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
二次函数:y=ax2+bx+c=a(x2+bax+4ba22)+c-4ba2 =a(x+2ba)2+4ac4- a b2(其中 a、b、c 为实常数),当 x=-2ba 时, 有极值 ym=4ac4- a b2(若二次项系数 a>0,y 有极小值;若 a<0,y 有极大值).
例2:如图4所示,将两个质量均为m,带电荷量分别为+q、-q的小球a、b,用两细线 相连并悬挂于O点,置于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且Eq=mg,用力F拉 小球a,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两条细线在一条直线上,则F的大小可能为( )
A.3mg B.mg C.mg D.mg
三、图象法 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 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 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复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 1.物理图象的分类 整个高中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图象,按图形形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直线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定值电阻的U -I图象等. (2)正弦曲线型:如简谐振动的x-t图象、简谐波的y-x 图象、正弦式交变电流的e-t 图象、正弦式振荡电流的i-t 图象及电荷量的q-t 图象等. (3)其他型:如共振曲线的A-f图象、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f-r图象等.
方程法
直线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椭圆方程,二次函数,圆方程等 另外还有比值法、不等式法
一、极值法
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很多,物理极值问题中常用的极值法有:
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极值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法等.
1.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y=acos θ+bsin θ
=
a2+b2(
a a2+b2cos
图6 (1)求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θ角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沿木板上滑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 值.
解析 (1)由题知,当 θ=30°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得:mgsin θ=μFN
FN=mgcos θ 联立得:μ=tan θ=tan 30°= 33. (2)小物块向上运动,则有:
mgsin θ+μmgcos θ=ma
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名称 极限法
几何法
图象法 数列法 微元法 数学归纳法 三角函数变换
1.三角函数求极值:y(θ)=cosθ+μsinθ
内容
2.二次函数求极值:y=ax2+bx+c,ym=(a>0时,有ymin;a<0时,有ymax)
3.均值不等式:a+b≥2( a>0 ,b>0), a+b+c≥3( a>0 ,b>0, c>0) 1.对称点的性质、镜像对称 2.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最短
3.正弦定理
a
b
c
sinα = sinβ = sinθ
4.全等、相似三角形的特征 5.圆轨道及圆的相关性质、圆方程 1.直线型图象:y=kx+b 2.正(余)弦曲线型图象 3.抛物线型图象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α
4.描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曲线等,如闭合电路中各物理量间关系
例5: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 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5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 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 连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a).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A点处 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令R1=R2=0,A点电场强度不为0,排除A、B.或令r=a,E的结果应该只与R1有 关,与R2无关,排除A、B;当r=a时,A点位于圆心O2处,带电圆环O2由于对称性在A 点的电场为0,根据微元法可以求得此时的总电场强度为E=E1=
2kqa
3
(R12 4a2 )2
,将r=a代入C、D选项可以排除C选项.故选D.
下面我们对高中物理中接触到的典型物理图象作一综合回顾,以期对物理图象有个较为系 统的认识和归纳.
例3: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即所谓“夸克”组成的.两个强作用电荷相反(类似
于正负电荷)的夸克在距离很近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称为“渐近自由”);在距离较
远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很强的引力(导致所谓“夸克禁闭”).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
五、微元法 利用微分思想的分析方法称为微元法.它是将研究对象(物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 再从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 法.微元法解题的思维过程如下. (1)隔离选择恰当的微元作为研究对象.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或一小块面积,也 可以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或一小段时间等,但必须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2)将微元模型化(如视为点电荷、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等),并运用相关的物 理规律求解这个微元与所求物体之间的关联. (3)将一个微元的解答结果推广到其他微元,并充分利用各微元间的对称关系、矢量方向 关系、近似极限关系等,对各微元的求解结果进行叠加,以求得整体量的合理解答.
1.依切线的性质确定.从已给的圆弧上找两条不平行的切线和对应的切点,过切点 作切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为半径.
2.依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该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和相交弦定理(如果弦与 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确定.如图8-1 所示.
3.均值不等式
对于两个大于零的变量 a、b,若其和 a+b 为一定值 p,则当 a=b 时,其积 ab 取得极大值
p2
4 ;对于三个大于零的
变量 a、b、c,若其和 a+b+c 为一定值 q,则当 a=b=c 时,其积 abc 取得极大值
q3
27.
例1 如图6甲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 为质点的一小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若让该小物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 速度v0沿木板向上运动(如图乙),随着θ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s将发生变 化,重力加速度为g.
物块的位移为 x:v0 2=2ax
x=2g
v2 0
θ+μcos θ
= 2g
v2 0
1+μ2
θ+α
令:tan α=μ,当 θ+α=90°时,x 最小
此时有:θ=60°
有:xmin=2g
v2 0
+μ
答案
(1)
3 3
(2)θ=60°
=
3v 0 4g
2
.
3v0 2 4g
二、几何法 利用几何方法求解物理问题时,常用到的有“对称点的性质”、“两点间直线距离最 短”、“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以及“全等、相似三角形的特性”等相关知识, 如: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类问题,物体的变力分析时经常要用到相似三角形法、 作图法等.与圆有关的几何知识在力学部分和电学部分的解题中均有应用,尤其在带电 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类问题中应用最多,此类问题的难点往往在圆心与半径的 确定上,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四、数学归纳法 在解决某些物理过程中比较复杂的具体问题时,常从特殊情况出发,类推出一般情况下 的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从而确定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利用数学归纳法 解题要注意书写上的规范,以便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4:滑块A质量m=0.01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细线悬挂的小球质量 均为m' =0.01kg且沿x轴均匀排列,A与第一只小球及小球与相邻小球距离均为s=2m,从 左至右悬挂小球的线长分别为L1、L2、L3……。当A与第一只球间距为2 m时的运动速度 v0=10m/s且正好沿着x轴正向运动,不计滑块和小球大小且当滑块与球发生碰撞时机械 能不损失,碰后任一小球均恰好能在竖直平面内作完整的圆周运动。求:(g=10m/s2) (1)最左侧悬挂小球的线长L1为多少? (2)滑块在运动中能与几个小球发生碰撞。 (3)求出碰撞中第n个小球悬线长Ln的表达式。
六、三角函数法 三角函数反映了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在物理解题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例如: 讨论三个共点的平衡力组成的力的三角形时,常用正弦定理求力的大小;用函数的单 调变化的临界状态来求取某个物理量的极值;用三角函数的“和积公式”将结论进行 化简等. 例6: 物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理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物体重为G,欲 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最小拉力F为多大?
1.等差数列:其和Sn= =na1+d(d为公差) 2.等比数列:Sn= ,a1为首项,q为公比,当q<1时,qn→0. 无穷小等分,往往对其中的一个微元作处理.
对于一个复杂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成某一通式,求解.
sin2θ+cos2θ=1,sin2θ=2sinθcosθ,cos2θ=2cos2θ-1=1-2sin2θ=cos2θ-sin2θ
r1
r2
U0
O
r
O
r
O
r
-U0 A
-U0 B
-U0 C
图7-11
O
r1
r2 r
D
正确析解:
从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开始到r = r2位置,势能恒定为零,在r = r2到r = r1过程 中,恒定引力做正功,势能逐渐均匀减小,即势能为负值且越来越小,此部分图 像为A、B选项中所示;r < r1之后势能不变,恒定为-U0,由引力做功等于势能 将少量,故U0=F0(r2-r1)。本题答案B。
例 7:一小球从 h0=45 m 高处自由下落,着地后又弹起,然后又下落,每与地面相碰一次,速度大小就变化为原来 的 k 倍.若 k=12,求小球从下落直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g 取 10 m/s2,碰撞时间忽略不计)
N F
θ
f
mg
图7-3
七、数列法 凡涉及数列求解的物理问题都具有过程多、重复性强的特点,但每一个重复过程均不 是原来的完全重复,而是一种变化了的重复.随着物理过程的重复,某些物理量逐步 发生着前后有联系的变化.该类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为: (1)逐个分析开始的几个物理过程; (2)利用归纳法从中找出物理量变化的通项公式(这是解题的关键); (3)最后分析整个物理过程,应用数列特点和规律求解. 无穷数列的求和,一般是无穷递减数列,有相应的公式可用.
设这样的两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为:
0,
F F0,
0,
0<r<r1 r1≤r≤r2 r>r2
式中F0为大于零的常量,负号表示引力.用U表示夸克间的势能,令U0=F0(r2—r1),取无 穷远为势能零点.下列7-11所示U-r图示中正确的是 ( )
U
U
U
U
r1
r2
r1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