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派遣唐使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2.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典型事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教材。
3.学习资料:收集有关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如文章、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道了遣唐使的来华意图、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等史实,从中体现了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以及开放的对外政策。也正是由于唐朝开放的政策,使得唐朝国力强盛,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内容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看图片听讲解学生看视频学生看图片听讲解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直观容易记忆培养学生的注意从而培养学生的热爱学习的情感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贸易往来文化交流2图片展示并介绍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看视频,了解西行的情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学生探究后回答问题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
检查自学情况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直观,容易记忆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热爱学习的情感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图片展示玄奘西行的经过。。
(5)探究:玄奘西行的影响。
(6)合作交流: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7)思考: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6.巩固提升。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学生看视频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设计(极品)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设计(极品)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课标要求】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教材解读】知识点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1、目的地:天竺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玄奘像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三、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曰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设计说明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和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唐朝成为当时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渐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唐文化圈,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如此,繁荣富强的盛唐气象和开放、包容、自信的盛唐气概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至今仍令无数国人为之自豪。
本课围绕“万邦来贺,汇聚盛唐”的主题,以盛唐兼收并蓄、惠泽四方、万邦汇聚为明线,以唐朝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为暗线串联本课知识,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润物无声地深化家国情怀。
本课包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三个子目,三者属并列关系。
通过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家交往的典型事例,展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这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启发学生感悟繁荣必须开放,开放促进繁荣的双向关系,理解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1.运用史料,了解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和影响。
2.运用表格,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和异同点,感悟他们的可贵精神。
3.运用史料,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4.通过学习,以史为鉴,树立民族自信心,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并提出问题——电视剧和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2.说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三、学习任务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教师活动: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玄奘西行。
[教学设计思路]1.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 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 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 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2.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科举制, 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 制定了《大宝律令》。
材料二日本的和同开珎唐朝的开元通宝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材料三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唐服日本和服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析材料, 回答问题。
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鉴真东渡主要目的是(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友谊D. 求取佛教精义2.六次东渡日本, 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鉴真B. 吉备真备C. 玄奘D. 阿倍仲麻吕3.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 《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马可·波罗行纪》D. 《史记》4.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集体智慧】【个人升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与理解: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了解日本遣唐使及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理解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2.能力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出鉴真和玄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唐朝在与日本、印度的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等相关史实,激发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学习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原因。
【学生预习指导】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规模与影响。
2.鉴真东渡的意义。
3.玄奘西行的目的与意义。
4.学习鉴真、玄奘的精神品质。
教学步骤(一)导:师:大家都观看过电视剧《西游记》,你知道《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谁吗?生:玄奘和尚。
师: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学:一、遣唐使1.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概况:先后达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3.意义:把唐朝先进文化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1.先后6次东渡,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学习鉴真矢志不渝、克服困难等优秀品质。
三、玄奘西行1.贞观年间,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取经。
2.成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3.意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里研究中。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
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思考: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美国唐人街
吗?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遣唐使
学习与探究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究讨论以下问题,老师给出总结。
1.什么是遣唐使?
2.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构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结合材料分析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义?
鉴真东渡
结合课件图片展示,教师讲述鉴真东渡的经历及影响
玄奘西行
学习与探究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和一些基本知识,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让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社会气象、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关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具备一定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教材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指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遣唐使来华学习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教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鉴真和日本学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唐朝时期中国与印度、日本、大食等国的文化交流,以及唐朝文化对这些国家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认识,但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熟悉,但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这种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提前布置学生预习。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为什么能够出现如此繁荣的中外文化交流?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国与印度、日本、大食等国的文化交流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讲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交流方式和文化成果。
详细介绍唐朝时期佛教、诗歌、科技等方面的对外传播,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案例分析(15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案例进行分析。
- 让学生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影响。
- 鼓励学生探讨唐朝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的互动与影响,以及如何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 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或文章。
通过这些拓展与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佛教:玄奘西行、佛教文化的影响
- 诗歌:唐诗的外传、文化交流的作用
- 科技: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进步的影响
- 贸易: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促进
2.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 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 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 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交流方式
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启示
- 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3.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主要讲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历史事件。
教材还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字有所混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华等。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史实,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学生对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有所了解,但对遣唐使、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史实认识较少,需要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2.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案例分析:以鉴真东渡为例,让学生分析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和措施。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短文。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篇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课文。
课文从佛教传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但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中外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唐朝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佛教传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
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 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鉴真、玄奘、阿倍仲麻吕等。
3. 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活跃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识记《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招提寺》、《鉴真坐像》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2. 通过对对日本遣唐使来华的自主归纳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通过将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唐朝时中日、中印的良好关系,同时通过对中国先进文化对后卫国家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对鉴真、玄奘的优秀品质学习,培养学生为目标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根据这些特点,这节课教师主要采取的教法有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他们知识不如让他们学会学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对比分析法等学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学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入手,提问《西游记》与现实的历史是否一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目的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二)设疑导思、讲授新课
1. 遣唐使来华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让学生了解唐朝的水路、陆路交通、周围国家,接着投影出示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引出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教师介绍大
诗人王维与日本友人晁衡(阿倍仲麻吕)深厚的友情,提问“为什么相隔遥远的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厚的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遣唐使来华目的、次数、人数、代表人物)。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日本遣唐使来华的原因及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
2. 鉴真东渡
首先,教师讲述鉴真生平,引导学生看书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接着让学生观察《鉴真塑像图》和《唐招提寺图》,增强教材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我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日本唐招提寺图》并介绍这幅图,使学生认识鉴真这位友好使者对促进中日文化做出的贡献。
3. 玄奘西行
首先,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西游记》,以此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然后向学生讲述真实的玄奘西行的故事,并让他们将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让学生意识到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区别的,以此来培养学生辨别历史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画一幅玄奘西行路线图,以此来教会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设计意图:体现“鉴证知史、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原则。
(三)归纳总结、全面提高
首先,老师根据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活跃
的原因。
之后请学生发言,然后老师点评。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述的能力。
(四)作业布置、深化理解
思维拓展:唐朝对外发展活跃,促进了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扩大了唐朝的影响,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对理解今天改革开放政策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深化理解、拓展学生思维。
六、说板书
一、遣唐使
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次数:十多次。
3、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
4、作用:日本文化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目的地:日本
2、到达时间:公元754年
3、次数:共六次,前五次失败,第六次成功。
4、作用: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时间:唐贞观年间
2、目的地:天竺
3、贡献:
①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②翻译大量佛经→高僧、翻译家(为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③《大唐西域记》→旅行家(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文献)。
七、说教学反思
(一)突出亮点: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教学功能,应用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加强了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了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
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
(二)不足之处:
本课内容还可以采用讨论法,模拟展览和学生绘制唐朝的城市简图等途径来进行教学探索。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