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六册琵琶行沪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

教学目标:

⑴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⑵ 体会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描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描写诗句的品度热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⑶ 作者为何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共鸣?

⑷ 鉴赏诗歌借助音乐描写表达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探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⑴ 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⑵ 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⑶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入:古诗《古道从军行》有云: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王翰的《凉州词》也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自来琵琶出现在诗中便有一中悲戚的感觉,琵琶代表的就是一种寂寞,一种伤感。那么,我们来看看白居易讲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伤感故事。(板书标题和作者)

作者白居易,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经用了一句话来大致概括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唐宪宗元和十年,朝中重臣李师道勾结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派人刺死了宰相武元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是一国之栋梁,宰相之死引起了长安城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这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要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打击给白居易造成的创伤极深,到江州后一年便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适逢琵琶女,听

到她那富有感情的琵琶声,了解她悲凉的身世,激起了诗人压抑已久的情感,与之产生的强烈的共鸣,并为之而作《琵琶行》。

经过大家的预习,都已经知道了在小序中讲述了作者和琵琶女的伤心事,以及《琵琶行》的由来。那么,大家先读一读正文,看看本文,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问:大家看完之后,觉得本文有几个主人公?

答:两个。作者和琵琶女。

本文既然有两个主人公,我们就根据这两位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路线来理清这篇文章的脉络。

问:第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答:作者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

问:那么,从这第一段就可以看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枫叶、送客、惨别等等情况可以看出。)

答:凄凉。

在“醉不成欢”的饯别宴上,突然听到传来的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答:解释意思,听到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

作者在听到琵琶声后便“忘归”了,那他做了些什么?我们来看看第二段。前六句讲述了什么内容?

答:作者邀请琵琶女相见的经过。

非常好,作者在听到迷人的琵琶声后便迫不及待地邀请了琵琶女相见,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见了作者之后呢,她在干什么?

答:开始弹奏。

对,非常正确。琵琶女便开始“转轴拨弦三两声”,开始为作者弹奏琵琶曲了。弹奏完就弹奏完了吗?观众有没有给出什么反映?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东船西鲂悄无言”或加上“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曲已经弹奏完了,观众也是“悄无言”。接下来,是谁开口了?“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是谁的做法?作者?

答:琵琶女

问:她准备干什么?

答:准备自叙身世。

问:对,从“自言”便可以看出琵琶女开始自叙身世了对不对?那琵琶女到底给我们说了一个什么样的身世呢?我们看看第3到第8这5句,是不是说了琵琶女的籍贯、住址、及其色艺出众?“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秋月春风等闲度”,说的这是什么意思?答:歌伎生活的欢笑奢华。笔锋一转,“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到最后“梦啼妆泪红阑干”是不是说明琵琶女年老色衰后“嫁做商人妇”的寂寞生活。

作者听完了琵琶女的身世,他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答“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然后作者开始了他的事件叙述。并向琵琶女请求“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对此,琵琶女做出了什么样的反映?

答:“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问:琵琶女又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弹奏,那么听闻这次的琵琶曲,作者在干什么?答:“江州司马青杉湿”(板书完成,见最后。)

问:我们回到前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来看看,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答: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感情相通: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待到年老色衰,流落他乡,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诗人才华横溢,直言敢谏,结果沦落天涯,滴局卧病,两个形象都是从如意到不如意,怨恨交织,从而引起了作者的共鸣,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同学们也了解了文章的脉络,那么,琵琶行,作者为何要作这首《琵琶行》,自然是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引起了作者的共鸣。文章有很多笔墨都体现出了琵琶女弹奏琵琶曲的动人场面,不管是从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文章最精彩的部分,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场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一段,请注意朗读过程中能理解音乐的起承转合,能够读出音乐的节奏。(一位)

〈重点讲解〉第二段:读得不错,作者在听闻琵琶女第一次演奏之后,便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急欲邀请琵琶女相见,文章有几个动词用得特别形象,能找出来吗?(请一位,如有不足,老师补充(答:寻、问、移、邀、添、回、呼、唤)。问:作者为何要用如此详细的笔墨来描写琵琶女出场的情况?(答:为了表现琵琶女不想见却不得不见的的心情,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问:“移船相近邀相见”前一个相和后一个相分别为代词,指代什么?(答:前者指代船,后者指代琵琶女)。第7到12句。先写对琵琶的调弦,“未成曲调先有情”由此可以看出琵琶女对弹奏技艺的高超。有情又体现在何处呢?(答:有情后四句)<学生如回答不上,老师可适当引导>。13到16句。指法灵活多变,《霓裳》和《六幺》都为当时的名曲,可见琵琶女技艺高超。17到28句,琵琶弹奏过程。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来概括音乐的美。间关莺语花底滑(8),幽咽(9)泉流冰下难(10)。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宛转流利像冰下泉水幽幽咽咽冷涩艰难

分析: "滑"和"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