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监测总结报告.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况
溪涌隧道(东段)工程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140余米。其洞门均为削竹式进洞,进洞段地表坡度较大,在30°~40°之间,山顶段埋深超过5倍洞径后地表起伏较为平缓,坡度变化较小。地表植被茂密,灌木丛生,区域为低山丘陵地貌,山体走向大致近南北向,隧道近东西向穿越山脊。
隧道区间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土和燕山期花岗岩。洞口段约50米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主要是砾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即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且洞口段30m内为浅埋段,地层稳定性较差,但由于地表坡度大排水畅,因此富水性较弱。随埋深的增大,隧道洞身主要为燕山期包括有强风化、弱风化和未风化之花岗岩,整体稳定性较好。
隧道主体结构为双洞六车道公路隧道,单洞为三车道隧道,属大跨隧道,最大开挖宽度16.1m,本标段工程隧道长度左洞436 m,右洞444m。
2 监测项目的设置与监测计划
2. 1监控量测的目的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地质特点与施工方法,依据施工设计和有关规范,实施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为: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2.2监测项目的计划
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情况,并按设计的要求,工程范围内计划设置的监测项目主要有地表沉降,洞内拱顶下沉,周边收敛(表2-1)。具体如下:
2.2.1 地表沉降
序号监测项
目
监测仪器及设
备
监测目的布设原则与计划备注
1 地表沉
降
精密水准仪
了解施工过程
中地表下沉情
况
洞口浅埋段,计划2~
3个断面
在开挖前
提前及时
埋设测点
2 周边收
敛
坑道收敛计同上
与拱顶下沉点对应于
边墙上布设1~3对测
线
工作面开
挖后及时
埋测点
3 拱顶下
沉
精密水准仪
了解施工过程
中结构的变位
情况
据围岩不同沿隧道拱
顶部每隔10~35米布
设测点。
工作面开
挖后及时
埋测点
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为主要埋设依据。
量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
测点应在开挖形成的下沉之前埋设,一直测到下沉稳定。
2.2.2周边收敛
量测方法:采用坑道收敛计测试两测点之间的相对长度,计算其收敛值。
量测断面计划:应保证沿隧道轴线每类围岩至少有一个量测断面。一般情况下,洞口段和埋深小于2D(D为隧道洞径)的地段,间隔5~10m一个断面,其余地段视地质情况,每隔15~40m设一个断面。
测线布置:当采用短台阶半断面或全断面开法方法时采用三测线三角形布置形式如图2-1,当采用CRD工法时,采用六测线,上下三角形布置形式,采用三角形测线布置形式图2-2。
2.2.3 拱顶下沉量测
监视隧道拱顶的绝对下沉量,掌握断面的变形动态,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量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仪测试其绝对高程值以此计算其下沉值。
断面计划与周边收敛同。
2.3 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2.3.1 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详见下表2-2。
项目量测时间间隔
地表沉降开挖面离量测面<2B时,2次/天开挖面离量测面<5B,1次/2天开挖面离量测面>5B时,1次/周
拱顶下沉与收敛1~15天16~30天1~3 3 以上2次/天1次/2天1~2次/周2次/
2.3.2结束标准
根据变形速率判别:变形速率<0.2mm/d时,且变形速率具有逐渐减少之趋势时,则认为围岩支护达到稳定。
浅埋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洞内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达到稳定后2周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地表沉降量测项目以变形达到稳定后2周后,且待洞口段二衬完成结束。
3 量测项目的布置
3.1 地表沉降监测
由于洞口段地质较差,且为浅埋段,洞口开挖洞室变形可能影响洞顶以上边坡的稳定。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在洞口浅埋段设置了必要的地表沉降监点。根据洞顶坡度地形变化情况,左右洞地表沉降测点分开布设,其中左洞2个断面,右洞3个断面。
详细测点布置见图3-1和图3-2(地表沉降测点布置图)。
右洞地表沉降测点平面图
17901213
12
11
10
98
7
6
5
4
3
2
1
YK11+344
+334
+324
25m距中线
洞门线YK11+349
隧道中轴线
测点号
图3-1 右洞地表隆陷观测点示意图
左洞地表沉降测点平面图
17
9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342
25m距中线
洞门线ZK11+353
隧道中轴线
测点号
图3-2 左洞地表隆陷观测点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