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素流动模型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ch__国际贸易的短期分析—特定要素模型

国际经济学ch__国际贸易的短期分析—特定要素模型
2、国际贸易对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当Y部门流出部分劳动之后,特定数量的资本与越来越少的 劳动相结合,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PKY将下降,根据rY=VMPKY =MPKY·PY可知,相对于Y商品而言,Y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下 降了。由于Y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Y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也肯 定下降了。此时,相对于X部门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报酬上升而言, Y部门资本所有者的实际购买力更是下降了。
(一)国际贸易对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在短期内它只能调整原材料及工人的数量,而不能调整固定设备和管理人员的数量。
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其在两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两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
—长期条件下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
指一种仅限于某一部门需要、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 需要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 动性就很小,甚至为零,资本就是特定要素,而劳动则 是非特定要素,即劳动属于流动要素。
(二)边际产出与边际产品价值
“短期”定义: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 不能加以调整,通常,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 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劳 动)则可自由变动。
—在短期内它只能调整原材料及工人的数量,而不能调 整固定设备和管理人员的数量。
“长期”定义: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 其全部生产要素。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特定数量的资本与越来越多的劳动相结合,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PKX将上升
,根据rX=VMPKX=MPKX·PX可知,X部门资本报酬的增加幅度超过了X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要素不变时,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所增加的收益是递减的,因此,各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1、时机本钱(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时机,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拟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时机本钱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时机本钱,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拟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同时到达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应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应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12、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

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

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假设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之间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

这种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机制。

下面我将用1500字回答这个问题。

一、模型概述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理论,它假设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之间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

这种流动是由市场力量驱动的,即价格机制。

在要素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反映了它们在不同用途中的相对稀缺性和需求,从而引导着生产要素的流动。

二、模型的核心观点1.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之间自由流动,不受任何政策或制度的限制。

这种流动是由市场价格驱动的,价格的变化反映了要素在不同用途中的稀缺性和需求。

2. 价格机制的作用:在要素市场中,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反映了它们的相对稀缺性和需求。

这种价格机制引导着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3. 市场竞争:在要素市场上,各个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使得生产要素的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其稀缺性和需求,从而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模型的应用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机制。

在现实中,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地区和用途之间的流动是由市场价格驱动的。

例如,劳动力的流动取决于工资水平,资本的流动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土地的流动取决于地价水平。

这些价格信号引导着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1. 强调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 揭示了生产要素在不同用途中的相对稀缺性和需求如何影响价格和流动。

3. 提供了理解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有效框架。

局限性:1. 该模型忽略了政策、制度、政府干预等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 它没有考虑到要素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

五、对现实世界的启示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对现实世界的启示在于: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减少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运作。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 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 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降低商品价格、规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利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才原 居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丧失。
当然,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完 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会割 断,有可能回流。
• 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
•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 墨西哥移民:净收益≥b+e (这部分收益归谁?) •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 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 界总体上获得收益
2. 对子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
控制所在国的经济:比如美国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 制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巴西100的汽 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60的电力工 业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跨国公司将大量利润汇回母国,导致所在国经济“增 长而不发展”。 吸纳所在国的高级人才; 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关键技术,导致所在国对跨国公 司技术的依赖。
增长趋势 资本流动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入发达国家总量减少。发达国

要素的国际流动

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七、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入国的影响
正面影响 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扩大本国的投资能力; 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扩大本国的投资能力;引 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扩大本国生产能力; 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扩大本国生产能力; 开辟新的就业领域, 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 负面影响 大量外国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大量外国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有可 能损害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过度地利用外资, 能损害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过度地利用外资,可 能造成本国沉重的债务负担; 能造成本国沉重的债务负担;外资的进入会挤占当地 的销售市场, 的销售市场,可能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 16
13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麦克杜格尔模型 麦克杜格尔模型
14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六、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出国的影响
正面影响 能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能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其国际经济地 有利于缓解贸易保护主义; 位;有利于缓解贸易保护主义;可以带动商品和劳务 的出口 负面影响 大量的资本输出可能削弱国内资本的供给能力; 大量的资本输出可能削弱国内资本的供给能力; 资本输出国同时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带 入输入国,增加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入输入国,增加了潜在的竞争对手;丧失国内部分经 济效益; 济效益;减少本国就业机会 15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分类
根据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实际运 行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 行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将资本的国际 流动划分为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间接投资两大类型 对外直接投资和 两大类型。 流动划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两大类型。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一、概述国际劳动力流动是指人们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工作和定居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国际劳动力流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是研究不同国家间劳动者流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它对于理解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典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1. Heckscher-Ohlin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它也可以用来解释国际劳动力流动。

该模型基于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假设两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和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原因。

在此模型中,如果两国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存在差异,将会导致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2. 新经济地理模型新经济地理模型关注的是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这些模型认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动力。

劳动力会向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更多的地区集中,从而形成城市化和区域发展。

这些模型更加注重地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和差异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三、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差距、就业机会等因素是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倾向于向收入较高、就业机会更多的国家流动。

2. 政策因素不同国家的移民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国际劳动力的流动。

政策的开放程度和灵活性对劳动力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文化因素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也会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

移民者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文化相似、语言相通的国家。

四、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1. 对源国的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会造成源国劳动力资源的流失,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引起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工资上涨。

移民者的离开也会减少源国的人口压力、增加外汇收入等。

2. 对目的国的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会对目的国的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文化和社会带来影响。

合理的国际劳动力流动能够弥补目的国劳动力短缺、促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推动经济的发展。

国贸原理8、国际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

国贸原理8、国际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

8、国际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8-1 国际要素流动国际经济融合不仅存在于上述的商品和服务的流动中,还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包括了劳动力、技术、资本以及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等内容。

要素的国际流动体现了国家间因劳动力、资本的相对稀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工资和利息率的国际差异。

一般来说,要素的国际流动在政治上受到的限制较严。

例如,各国普遍实施移民限制,许多国家对外国跨国公司的投资实行严格的管制。

8-1-1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要有可能,其所有者就会因为取得更高要素报酬的利益驱动而在国际间流动。

但政治上对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控制是最严格,任何政府都不会希望和鼓励本国居民向外国移民;同样对接受国来讲,大量接受移民而可能引发的国内种族问题、过多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等问题,所以也不会热心于此。

此外,对劳动者本人来讲,移民除了要付出交通费用、办理手续费等经济成本,还要面临背井离乡、客居陌生的环境等心理、情感上的成本代价,所以只有在收入增量大于上述这些移民成本,他才会愿意移民。

(1)劳动力国际流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当发生劳动力流动后,B 国的工人因工资低而向A 国流动这样,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动可引致B 国的工资提高,而A 国的工资下降,但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成本加前述心理成本即流动成本,决定了两国工资并不会因供求关系变动而流平,即流动不至于使供求关系变动到两国工资持平。

……它也表明B国工人到A国得到4.0美元工资等于在国内得到的2.8 美元的工资,前者并没有比后者带来更多利益。

(2)劳动力国际流动对公共财政的影响对国家税收和公共支出的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国来讲,移民可能对国家造成公共财政的损失。

由于劳动力流出(移民)而损失的未来各项来自个人的税收收入,很可能超过这些人移居而减轻的他们本来会分享的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费用支出。

这就是说,移民造成财政净流出的可能性较大。

一般来说,移居国外往往在他们的成年之初,往往是恰恰受过若干由纳税人负担的公共教育的人,是进入纳税全盛期的人,这些移民不会以其成年后所挣的收入向原籍国纳税。

特定要素模型修改(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

特定要素模型修改(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

特定要素模型
一、模型
1、模型假设
投入要素:
K:特定要素
T:特定要素
L:流动要素
Q F=Q F(T,L F)
Q M=Q M(K,L M)
L F+L M=L
2、生产可能性
(1)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2)边际劳动产出
(3)特定要素模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注:
*1)生产可能性全的斜率=-MPL F/MPL M
增加1单位M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F产品的数量*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价格、工资和劳动力配置
(1)劳动力的配置
(2)生产可能性全的斜率=-MPL F/MPL M=-P M/P F
(3)商品价格的改变:绝对和相对
(4)相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最优生产组合的改变
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贸易
1、资源和相对供给
(1)特定要素增加产生的影响:相对供给曲线也会相应移动(2)流动要素增加产生的影响:相对供给曲线不确定
3、贸易模式
三、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1、商品价格变动与收入分配
2、要素数量变动与收入分配(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1)特定要素增加
(2)流动要素增加
3、要素流动与收入分配
4、贸易所得。

第6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6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6.5.7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 防止侵占权益理论
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
美国学者弗农(R Vernon)等人于1966 年提出 2. 弗农认为,垄断性优势论加上时间因 素,就能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解 释美国的制造商为什么从出口商品转向 了直接对外投资。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存在问题:
雁行理论的内容
第一,重视本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经济 结构。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经济的持 续增长。 第二,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包括向外地区提供商 品,积极促进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努力发展 外向型经济。 第三,依靠本地区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 和外债结构. 第四,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政府调控行 为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
201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 /rankings/ c/2010-07/09/content_42612.htm
6.5.2 国际分工的“古典环境”
(1)国家特有优势(country-specific advantage)与市场机制 (2)要素价格均等化与资源配置效率 (3)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的利益来源
① 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国向西欧等国 的投资过程的考察而来的,但它无法解释日本以 及一些新兴工业国的对外投资。 ② 跨国公司在国外已经建立了从事生产和销售业 务的子公司,它可以在子公司发展新产品,然后 出口到本国。跨国公司也可能在美国发展新产 品,然后交由子公司生产,从而越过了出口阶 段。 ③ 它无法解释那些非标准化产品部门的对外投 资,对这些产品划分生命周期未免有些牵强,如 石油生产。
二、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早在 30年代就由科斯(R.H.Cause)提出其基本构 想,1976年经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eckley)和卡森(M. Casson)加以系统阐述。 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 业之间通过市场而发生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 业获利,于是就有必要把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变 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这在所有者不同的商 品买卖中是办不到的,需要的是把市场交换变 成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的内部供求交换。

论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与发展

论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与发展

论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是关于国际贸易的经济学理论,它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模式、效果等问题,试图解释国际贸易的规律和特点。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指导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国际贸易现象、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和发展进行探讨,以期对国际贸易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是指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和体系结构,它是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模型和假设等。

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要素流动理论、关键要素模型和新贸易理论等。

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在1817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来进行的,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优势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国际贸易中的相对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就应该专门生产这种商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强调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力差异,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国际要素流动理论国际要素流动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埃利·海克希尔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由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引起的,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会根据他们的相对稀缺性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合理的配置。

国际要素流动理论强调了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 关键要素模型关键要素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国际贸易会导致关键要素的收益率升高,而非关键要素的收益率降低。

这一模型对于解释国际贸易中的要素收益差异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二、有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 • 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 (factor 的天然供给状况 endowment):
2、要素丰裕度 • 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 (factor TK A TK B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 abundance)
TL A TLB
3、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y)

1944年聘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 由党的主席,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 长.连任自由党主席达23年之久.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 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1977年与 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德一同获得了当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有:《对外贸易与贸易政 策》(1925),《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1),《国际经济重建》(1936), 《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1941), 《稳定就业问题》(1949),《对外贸 易政策》(1955)等等.
(三)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要素禀赋理论较好地分析了生产要素在 各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国生产 要素状况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比李嘉图的比 较成本学说中的分工理论更加深入、更为全 面实用(如投资决策、贸易结构战略)。要 素禀赋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问世,实际上 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自由贸易的需 要,其影响至今仍然广泛地存在着。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绝对优势论
大卫.李嘉图
H-O模型
新古典 贸易理 论
赫克歇尔 俄林
资源禀赋不同
特殊要素贸 易模型
保罗.萨缪尔森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国际产品生 命周期贸易 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麦克杜格尔模型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麦克杜格尔模型模型如下:.现在假设世界由资本输出国(A国)和资本输入国(B国)组成。

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两国存在充分的竞争,资本的价格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由于资本边际生产力存在递减的现象,资本供应丰裕的输出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低于资本输入国。

在上图中,横轴代表资本数量,纵轴代表资本边际生产力。

OA为资本输出国A国的原点,OAQ为A国拥有的资本量,AA’为A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曲线;OB为资本输入国B国的原点,OBQ为B国拥有的资本量,BB’为B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曲线。

OAOB是[1]世界资本总量。

在资本流动前,A国使用OAQ量的资本,生产总量为OAADQ,资本的价格(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为OAC;此时B国使用OBQ量的资本,生产出OBBFQ的产量,资本的价格为OBG。

很明显,A国的资本价格低于B国的资本价格。

由于资本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于是资本价格较低的A的资本便会流向资本价格较高的B国,直到两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相等,即OAL=OBN时才会停止。

这过程中,有SQ量的资本从A国流入B国,最后导致两国的资本生产力趋于相等,即它们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最后都等于ES。

资本流动的结果,A国的生产量变为OAAES,B国的生产量为OBBES。

与资本流动前的总产量OAADQ+OBBFQ相比,世界的总产量增加了三解DEF部分。

这表明,资本国际流动有利于增进全世界的产量和福利水平,它是生产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的结果。

对于向外输出酱资本的A国来说,其国内产量因对外投资而减少了ESQD,但其国民收并没有下降,而是增加了。

因为在国内产量减少的同时,该国又获得了ESQM的对外投资总收益(对外投资量×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只要对投资收益大于因国内生产缩减而损失的收入,资本输出国的国民收入就会增加。

图中,A国的收净增加了三角形EMD部分。

一般来说,对外投资的收益率都会高于国内投资,从纯收入的角度进行分析,输出资本很少会使一国的总收入因此减少。

现代与当代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精讲

现代与当代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精讲

O
附:厂商均衡状态
K
Q C/R E
O
C/W
L
5.2 H-O模型证明
4 H-O模型的勒纳图证明(技术系数不同) 假定: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
A国L丰裕,B国K丰裕
两国技术系数不同
5.2 H-O模型证明
K b a′ a
YY
XX
N1 N M1
O
M Pb
Pa′ Pa
L
5.2 H-O模型证明
(1)XX、YY为单位产量的等产量曲线;Pa(Pa′)为 A国要素相对价格;Pb为B国价格,Pa斜率小于Pb (2)均衡点:M、N与M1、N1。OM与ON的斜率小于 OM1与ON1 (3)以资本计算,则A国成本为a与a′,B国成本 均为b,故A国X相对价格更低
KY/LY>KX/LX,即:SY>SX
故:PAX/PAY-PBX/PBY>0,即:PAX/PAY>PBX/PBY
5.2 H-O模型证明
由:PAX/PAY>PBX/PBY
即:资本丰裕国(A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Y商品) 相对价格更低;劳动丰裕国(B国)的劳动密集型产 品(X商品)相对价格更低
所以:H-O模型得证
产品沿OY生产
因为:kOX<kOY 所以有:X劳动密
集,Y资本密集
O
L
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2 要素丰裕度 (1)含义:即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
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针对国家而言
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2)要素丰裕度与要素丰裕国
A 实物单位
若A、B国资本、劳动总量为ATK、ATL、BTK、BTL
5.1 H-O模型基本内容
2 H-O模型的假设前提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是指用于解释和描述国际上资本流动的一类理论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涉及到经济体之间资本的流动、投资决策和利益平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的要素和内容:
1.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描述不同国家之间在特定产业上的相对优势,从而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

- 国际投资组合理论:解释投资者如何在不同国家和资产类别之间分配资本,以实现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风险。

2. 汇率决定和利率平价理论:
-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趋向于调整,以使得不同国家的商品价格在本国货币下相等。

- 利率平价理论:描述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即预期利率的差异会影响资本流向。

3. 资本市场理论:
- 国际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国际上的资本市场,分析资本流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包括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

4. 投资决策模型:
- 现金流量模型:描述投资决策过程,考虑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以及折现率的影响。

- 风险管理模型:考虑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遍。

5. 政治经济学因素:
- 政府政策:研究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干预,如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资本管制。

- 政治风险:考虑政治因素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包括政治不稳定和法规变化。

这些模型有助于解释和预测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国际要素流动微观基础1、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量产组合。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边际报酬(MR):也称边际收益,是指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

MR=△T R/△Q。

MPP(或MP):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P=dQ / dL。

MR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MRP=MP * MR。

3、个体无差异曲线:描述单个消费者的偏好与福利4、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社会整体需求与福利。

用途:5、埃奇沃斯盒状图:指方形的盒的长和高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或生产者)所拥有的两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总量,盒状图中各点表示两种商品(或要素)的总供给量在两个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配置状态。

条件:6、生产者剩余(考):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

7、消费者剩余(考):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9、MRT(边际转换率):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

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10、MRS(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11、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第4章要素流动

第4章要素流动
内部化交易促进了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的内部结构有利于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各分支机构的外部交易也促进了国际 贸易发展 跨国公司可以采取更好的策略促进国际贸易
本章总结
国际要素流动的主要理论 国际要素流动对相关国家的影响 特别是是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有关理论
作业:
教材中的思考题
第4组案例教学
跨国公司在中国出了有利的方面外,也带 来许多不利影响,谈谈该如何合理有利的 利用外资。 要求: 1、小组内每人提交一篇论文。 2、 题目自拟,内容不少于4000字。3 题目自拟,内容不少于4000字。3、规范的 毕业论文格式。 4、小组代表宣读团队成果, 全班讨论。
问题:世界经济周期对移民规模的影响
国际劳动力流动福利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分析
移入国总产出增加: 移出国总产出下降: 世界总收入增加,完全由移入国享有: 移入国得自移民的部分劳动收入可能汇回移出国 两国真实工资均等化(与H-O理论比较) 影响国内其它要素收入和分配格局
输出国:其他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和收入分配比例降低 输入国:相反
国际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对输入国的积极影响
弥补发展资本不足 改善国际收支 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等 推动出口 促进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对输入国的消极影响
撤资风险 畸形经济结构:二元经济 产业和经济控制,培育买办阶级和政治势力 人才、资本、逃税、控制经济关键部门等
FDI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FDI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理论提出者:《 理论提出者:《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 对外直接 投资》 投资》Hymer,1960 主要观点:
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FDI是不完全市场上企业规模扩大的结果 FDI是不完全市场上企业规模扩大的结果 跨国公司FDI必须具有某种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FDI必须具有某种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技术、管理和规模经济 FDI 是跨国公司为了获取超额垄断利润 ……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七章 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七章 国际要素流动

第七章 国际要素流动第 一 节 资本的国际流动( 1学时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一方面国际剩余资金供给充裕,另一方面国际资金需求旺盛,这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原因。

国际资本流动具体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追逐高额利润。

资本投入的首要目标是赚取利润。

除了贸易支付和政府间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其他类型的国际资本流动都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

哪里能获得高额的利润,资本就流向哪里,尤其是长期资本的流动,更是如此。

2.国际风险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安全性,即资本在任何地方投入都应考虑到资本本身的风险。

国际风险是指跨越国境从事信贷、投资和金融交易可能蒙受损失的风险。

投资者在进行国际投资时,风险因素分析是投资评估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在收益率相同时,总是愿意握有风险较小的资产;在风险相同时,总是追求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式,这是风险—收益关系之间的最一般的选择。

3.汇率和利率因素。

利率和汇率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两大经济杠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利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汇率的高低与变化改变了资本的相对价值。

此外,国际收支的状况也会通过汇率对资本的国际流动产生影响。

4.经济政策因素。

一国政府为了吸引或控制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大。

另外,一国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也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如果世界是稳定的和可以预见的,国际借贷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类福利增长。

这里以两个典型国家为考察对象,本国代表一个获利机会较多但缺少资金的国家,外国代表一个拥有丰裕的资金但国内缺少投资机会的国家。

用图6.1来说明两者间资金流动的经济效应。

'MPK第 二 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1 学时 )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tephen Hymer )首先提出,并由金德尔伯格(C.P .Kindleberger )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 外商直接投资
– 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直接控制或者创办子公司
• 跨国公司理论
– 如果一个外国公司在本国的子公司内控股超过10%,我们就 把这类企业叫做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 单部门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8
外商直接投资
• 无论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还是流出,FDI主要发生在发达经济体, 而近几年经济表现优异的四个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FDI的快速增长 ,但是从总量上来看,这些发展中国家的FDI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 水平。
第六章 国际要素流动模型
余淼杰 2013年4月
国际要素流动模型
• • • • 国际移民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外包模型 国际投资模型
– 外国直接投资(年代) – 跨国公司理论(年代) – 单部门国际资本流动模型(年代)
2
国际移民模型
• 劳动力国际间的迁移,即国际移民,资本流动就是外向直接 投资(FDI),与资本流动相比,劳动的移动比较困难。 • 为什么会有劳动移动呢?
14
实际工资,1870 (美国=100) 转移目标国家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加拿大 美国 移出国 爱尔兰 意大利 挪威 瑞典 53 110 86 100 43 23 24 24 实际工资的增长率 1870-1913 51 1 121 47 84 112 193 250
表6-1 移民移入国移出国工资对比
6
国际移民模型
9
外商直接投资
图6-5美国历年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
10
外商直接投资
图6-6改革开放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变化情况
11
外商直接投资
图6-7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的变化情况
12
跨国公司理论
• 对跨国公司而言,10%的股权已经足够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的控制。 •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时会发生国际借贷。
表6-3 1994、1999、2004年美国通过(非银行) 跨国公司的商品进出口额(十亿美元)
年份 跨国公司商品总出口额 -美国母公司对外国子公司 -美国母公司对其他外国公司 -其他美国公司对外国子公司 跨国公司商品总进口额 -外国子公司对美国母公司 -其他外国公司对美国母公司 -外国子公司对其他美国公司 美国商品总出口额 (跨国公司出口额所占比例:%) 美国商品总进口额 (跨国公司进口额所占比例:%) 1994 344.5 138.3 185.1 23.3 256.8 114.9 122.6 20.8 512.6 -67.2 663.3 -38.7 1999 441.6 168.9 238.7 34 391 167 194 30.1 695.8 -62.5 1024.6 -37.9 2004 428.8 165 234.5 29.3 503 209.1 249.4 44.5 818.8 -52.4 1469.7 -34.2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预测要素价格均等化,即工资会在不同 国家中相等,但由于模型的很多假设在现实中不被满足,例 如:
– 模型假设所有国家产出相同产品,这显然是与现实不符的 – 模型假设所有国家有相同的技术,这也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从 而导致生产率、工资率的不同 – 模型假设各国间没有任何壁垒,事实上,世界各国对移民都有 严格限制 – 故现实中仍然有不同国家工资回报上的差距。因此我们也需要 其他模型来解释这件事
– 一个经济的生产方程,其中一个要素固定,产量随着劳动力的 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在减少。即劳动的边际产出递减。
图6-1经济体的生产函数
3
国际移民模型
– 如果一个国家是劳动丰富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劳动的边际生产 力就会很低,相对而言劳动不太丰富的国家,劳动的边际产出更 高,故工资支付较高。这样,国内的工人就有动机移民到外国去 ,于是就产生了移民,这种劳动力的转移一直会持续到两个国家 间的工资都相等。
表6-2 1990、2000和2008年全世界不同地区FDI存量
内向FDI
地区或国家 全世界 发达经济体 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德国 发展中经济体 中国 印度 巴西 俄罗斯 1990 1942 1412 395 10 204 98 111 530 21 2 37 — 2000 5757 3960 1257 50 439 260 272 1736 193 18 122 32 2008 14909 10213 2279 203 982 991 700 4276 378 123 288 214
图6-2劳动的边际产出
4
国际移民模型
– 移民会增加世界的产出水平
图6-3 移民对两个国低的国家的工资增加的幅度会很大,相反,工资起初高 的国家的工资增幅就不是很大,这说明了两个国家的工资有收敛 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高工资国家更吸引移民,而工资低的国家 倾向于移民。从而高工资国家工资增加较低工资国家慢。
外向FDI(单位:十亿美元)
地区或国家 全世界 发达经济体 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德国 发展中经济体 中国 印度 巴西 俄罗斯 1990 1785 1640 431 201 229 112 152 145 4 0.1 41 — 2000 6069 5186 1316 278 897 445 542 862 28 2 52 20 2008 16205 13624 3162 680 1511 1397 1451 2356 148 62 162 203
13
跨国公司理论
•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跨国公司?为什么FDI这种投资模式被广 泛采用? • 所有权-地理位置-内部化框架(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zation, 简称OLI框架)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 (1)所有权和纵向一体化:跨国公司为什么采取这样一种资产 所有权结构? – (2)地理位置:为什么一种产品需要在不同的国家生产,而不 是在一国生产后直接出口到其他国家? – (3)内部化:为什么一种在不同国家生产的产品要隶属于一家 公司运作,而非多家公司? – 从三个方面考虑企业的决策问题:资产所有权控制、生产地点 选择以及内部化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