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四年级环境的教学计划5篇
四年级环境的教学计划5篇四年级环境的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
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
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36人,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各民族的习俗有一些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各种保护环境的法规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环境保护的意识灌输给孩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做个具有环境保护素养的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有三个单元,以“生态文明――循环利用――改善环境”的思路构建,单元主题有《习俗与文明》《循环利用》《生活与环境》,专题研究内容有《绿色志愿者》――绿色畅想和《童言看法规》――能源保卫战。
三、教学目标:1、通过习俗与文明的学习,了解世界各民族在保护动物、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形成的习俗。
2、通过循环利用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从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角度,感受身边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教育孩子关注环境,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从小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生态文明渗透式数学教案5篇
生态文明渗透式数学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生态文明渗透式数学教案5篇在教案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内容,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生态文明渗透式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设计:环保意识培养,从小事做起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设计:环保意识培养,从小事做起这是一份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设计,以环保意识培养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掌握环保知识,懂得如何从小事做起;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环保概念及意义;2.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3.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4.宣传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短视频等。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1.环保概念及意义教师以讲授形式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我们美丽家园的重要任务。
引导学生积极采取行动,从自身的实际行动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为了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例子。
借助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具,向学生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积极贡献。
3.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现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宝贵和用水、用电、用纸等方面的节约意义与方法,并跟学生解释相关知识,提倡夏季开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冬季开暖气温度不要太高,节约水、电;在用纸巾时,让纸巾旋转一圈后就可以控制使用数量,做到节约用纸。
4.宣传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故事等方式,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和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把小事做到极致,如:自觉拾垃圾,师生共同“拍照清街”、有机会参加环境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环保行动的切实意义。
六、教学评价1.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2.可要求学生按照课堂学习要求完成相关环保作业,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环保教育的理解和认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校级环保公益活动,展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小学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教案小学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对人类有害污染,使学生能够远离污染,从而养成健康的身体。
使学生懂得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到处是绿水青山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环境污染(2)环境污染有哪些,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因素致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并超出了其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2)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
(3)空气污染对内健康的危害: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工业生产中散发来的尘埃、烟灰等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目前,空气中的污染物已达一百多种。
(4)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呼吸道的鼻炎、咽炎、气管炎、肺结核、肺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降;内脏器官的肝肿大、肾炎;神经系统的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
另外,对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少年儿童发育都有负面影响。
(5)对人体的间接危害:导致佝偻病、眼部病症的发生。
(6)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水污染主要是指由工厂排出的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和各种有害物质流入、渗入水中,使江、河、湖、海遭到污染。
(7)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人们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导致各种肠胃疾病,严重受污染的水会直接导致特异性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8)对人体的间接危害:通过食物链,有害的水浇灌农用物,污水中的水产类、食用有害物质的动物等最后由人类来食用,会危及人类的健康。
(9)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导致人心烦躁、引起头痛和听力障碍。
当噪声达到100分贝时,人就烦躁难受;达到130分贝时耳朵疼痛;达到160分贝时耳膜破裂;达到170分贝时会导致死亡。
(10)对人体的间接危害:长时间生活在噪声达7090分贝时的环境中,会引起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寇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发生。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案设计:生态教育与环境保护之路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案设计:生态教育与环境保护之路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的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组成。
2. 知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掌握。
2. 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讲解。
2. 空气、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方法。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1.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并了解其组成和特征。
2. 活动过程(1)教师通过图片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告诉学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2)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动物和植物的展板,让学生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表现出来。
(3)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间关系的排列,排列方式,食物链等知识。
第二课: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1. 活动目标通过了解有污染的环境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环保方法和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活动过程(1)教师通过图片介绍环境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2)教师介绍环保知识和方法,如分栏种植,树木绿化,节约用水等等。
(3)让学生使用幻灯片或课本上的图片展示自己学到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第三课: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1. 活动目标通过案例教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2. 活动过程(1)教师介绍环保的案例,如保护树木,治水防洪等,让学生理解环保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务必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环保行动计划,包括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种树绿化、保护野生动物等方面。
(3)成果展示。
将学生的计划总结并在班级或学校发布,加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实践。
五、教学方法1. 图片浏览法。
2. 展板制作法。
3. 课堂讨论法。
4. 小组讨论法。
5. 故事讲解法。
六、教学手段1. 课本、教师讲解。
2. 幻灯片展示。
小学生环境教育教案
小学生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
3.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小学生的环保行为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2.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
3. 节约能源与水资源。
4. 植树造林和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教师讲授环保知识和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对环保话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境保护话题,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目的。
2. 介绍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基本知识,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游戏,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认识。
4. 探讨节约能源与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节约能源的实际行动。
5. 组织学生参与节约用水实践活动,如观察家庭用水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6. 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
7. 介绍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基本常识。
8. 让学生制作环保海报,展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想法。
9. 总结本次环境教育课程,强调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来评估其对环境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制作的环保海报的内容和质量,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垃圾分类游戏相关材料。
3. 植树活动所需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环境教育教案设计与实施,我发现学生对环保问题有较高的认识度,他们对环境保护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环保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更多的环保行为习惯。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综述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王青明内容摘要: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进行探讨:一、把握科学课堂教学;二、挖掘实验教学;三、注重探究活动;四、利用有效资源。
通过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做到自觉保护自然资源,从小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环保意识渗透教育环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人们对环境问题也日益重视,环境教育进入学校各学科课程已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阵地,而小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启蒙阶段。
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
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现代物质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科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目标中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学科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两全其美的举措。
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孩子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孩子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
一、把握科学课堂教学小学科学中的“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二部分都是与人类紧密联系的。
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知识,找准结合点,把环境教育融于课堂教育的设计中。
小学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5篇
小学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5篇小学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小实验,培养小朋友慢慢吃,细嚼慢咽的文明进餐习惯。
2、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小朋友正确的进餐姿势,饭前洗手,保持小手干净,桌面清洁、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在游戏情景中引导小朋友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巩固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米饭、饺子、玻璃管、塑料袋,草莓、菠萝、苹果等胸饰若干,饼干、水果、盘子若干,智慧帽。
活动过程:1、念儿歌《吃饭时》、《小瓷碗》,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2、小实验(1)把面包渣放进"食道"(玻璃管)里。
(2)怎样才容易把面包块放进"食道"(玻璃管)里。
(3)让小朋友比较,面包渣和面包块哪种更容易进入"食道"。
(4)小结:所以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吃,通过牙齿把食物磨碎嚼细,也就是细嚼慢咽,这样才容易消化。
3、情景表演:小动物"进餐"(1)小兔和小猫表演"进餐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2)小朋友们说说小兔和小猫进餐时表现一样吗?小兔是怎么表演"进餐"的?小结:小兔:餐前没有洗手,大口大口的吃,跪在凳子上,还用手抓食物,米饭、饺子撒在桌子上,到处乱跑。
(3)小猫是怎么表演"进餐"的呢?小结:所以我们进餐时应该像小猫那样,做到餐前洗手,保持小手很干净、卫生。
坐在位置上,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不撒饭粒,保持桌面清洁。
4、观看小朋友进餐画面小朋友们互相讨论、交流。
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小结:我们小朋友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要养成文明,卫生进餐的好习惯。
5、玩过家家的游戏(1)分角色(五个家庭)(2)过家家、吃点心。
(3)比一比哪个家庭进餐习惯最好,最讲文明、讲卫生。
小学绿色环保教案
小学绿色环保教案•相关推荐小学有关绿色环保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有关绿色环保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绿色环保教案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破坏校园环境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保护校园优美环境必须从我做起的自觉性。
活动准备1、每人写一篇400字以上有关保护校园环境的日记。
2、在校园内走一圈,认真观察饭堂、厕所、球场、草地及本班的教室、宿舍,检举有损校园环境的不良行为,看看我校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工作要做。
活动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主题。
1、让学生观看环保专题片,初步了解人类破坏环境的状况。
2、导入主题: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沉思,大自然良好的环境哺育着人类及万物,人类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践踏着自然,所以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惩。
我们前不久学过的《秃鹰之死》讲的也是环保问题。
在高科技日益发展之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保问题: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核污染、石油泄露等等。
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大会上就提出了“救救地球,保护环境”的口号。
校园不是工厂,不是大城市,那么,有没有环保方面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将观察到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二、引导分析校园中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影响。
1、师:前几天上完《秃鹰之死》这篇课文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校园的各种场所,找出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分析它的危害,然后写一篇日记,同学们做了吗?请交流一下。
2、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老师指定组长,然后各组长集中本组同学交流,讨论(读观察日记),组长记录整理。
3、五个组长将记录材料在班会上宣读。
4、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反映,看来校园里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还真不少:乱扔垃圾、乱倒饭菜、乱扔纸屑、乱写乱画等。
特别严重的是,很多同学乱踩草坪,习以为常,至今已有几片绿草如茵的草坪变成了寸草不长的黄土地,我们028班男生宿舍前面的小块草地就差不多变成了这个样子。
小学四年级环保教育第一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环保教育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基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环保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参与环保。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环保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环保?2.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环保?第二部分:环保的重要性1. 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影响。
2. 环保对于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基本环保行为1. 如何节约用水、用电?2. 如何分类垃圾?3. 如何减少塑料使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感受。
二、讲解环保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环保的定义和内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环保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环保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制定一份环保计划。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计划,大家共同探讨和完善。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课后环保行为的实践,来评价学生的效果。
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教案: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设计出环境保护的方案。
二、教学重点:1.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习数学知识,准备相关实例和案例。
2.学生准备:带上学习用品,如铅笔、书包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境保护的话题,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如统计一组数据,计算环境污染的程度等。
3.教师提供一些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设计环境保护方案、计算垃圾处理的成本等。
4.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的环境保护方案,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引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6.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六、小结: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希望学生们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环保教育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融入策略
课题篇誗课题实践环保是一项永恒的话题,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为将环保理念践行到底,有必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开展环保教育工作,以确保环保事业后继有人。
而小学科学课程作为融合了多门学科知识综合性课程,以期为载体开展环保教育是有着极高现实价值的,为此教育者应该在充分了解环保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将环保教育践行与科学课程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环保教育融入小学科学课程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教材中也融入了环保教育的内容,旨在促使学生通过对生命现象以及环境等的观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理念,并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看出,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融入环保教育是与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一致的[1]。
另外,从当前的环境来看,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并已经成为了当前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自然问题,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剧增,环境正在迅速恶化,虽然经过近几年的环境保护政策干预,国内环境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仍然需要坚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中。
而小学生作为未来践行环保事业的生力军,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以科学课程为载体,开展有效的环保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符合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环保教育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融入策略1.挖掘教材素材,培养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融入小学科学课中需要以教材为基础,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教育者需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在“垃圾堆里有什么”的教学中,教育者可对生活中产生垃圾的原因、去向、处理方法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讲解,并设置学生查看家庭垃圾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了解到人类每天产生的垃圾的庞大数量。
也可播放垃圾山的视频,并将其与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对比,以此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而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内容教学时,教育者可通过播放视频等,让学生了解到包装袋对环境的危害,并使其了解塑料垃圾降解的困难性,同时交给学生如何处理垃圾袋,避免学生养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2]。
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通用5篇
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通用5篇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共五篇1(1233)字一、工作目标:1、围绕我校创卫工作的实际,使我校的创卫工作走向前列,开创创卫工作新局面。
2、通过学校组织管理,相关学科的课内创卫工作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创卫工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卫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
3、通过学习和活动,普及创卫工作知识、环保科技、治理环境等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技能,以及相应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环保素质和能力。
4、通过学生的社会创卫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推动当地创卫工作发展。
二、工作思路: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操作,制定创卫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结合教学进行创卫知识渗透。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对他们进行普及环保知识是最主要的环境教育渠道。
首先,小学《环境教育读本》成为创卫工作的主阵地。
根据课程安排,每周一次的专题课要落实教学任务,分教时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系列环境保护常识。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等科目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整理出有关环保方面的教学内容,然后在备课中体现教学目的,详细安排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创卫意识。
2、开展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创卫教育。
科技活动是创卫的重要渠道,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形成正确的创卫意识,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利用科技节组织学生制作环境小报,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和创卫征文活动。
3、加强校内环保宣传。
组织学生定期出有关环保的黑板报。
每周固定时间利用校红领巾广播站进行环保知识专题广播。
进行环境知识竞赛。
在学生及教工家属的幼儿中征集环境画,选拔优秀作品在校宣传橱窗中展出。
开展“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形成一个宣传创卫的高潮。
4、组织班级召开以创卫工作为主题的班队活动,由学生自主编排各种小品、快板、相声等文艺节目,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党和国家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我校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指引下,;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普及深化下去,把绿色希望带进21世纪已成为我校近三年用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特制定如下规划。
二、目标学校在环境教育过程中,制定了“三环一教”的总体目标,提出通过开展环境育人的活动,提高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溶入学校大教育体系之中的目标实施方案。
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了各类环境育人活动目标,如环境教育目标:“创绿色环境,树环保意识,学环境知识,施环保行为,育环保新人”;如环境知识学习目标:“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如环境主题活动月目标:一月份“雏鹰争章冬令营”;二月份“社区环保宣传小队活动月”;三月份“我为校园添花衣”;四月份“环保绘画网上赛”;五月份“我和小树苗齐成长”;六月份“环境知识知多少”;七月份“绿色夏令营”等等。
同时,我们还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及互联网的优势,向师生、家长及社区宣传学校环境教育目标体系,使其明确方向,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学校环境教育向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到,我校的环境教育体系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在做任何事情都会想一想这样做是否会有利于环保才去做。
学生的环保成为了自觉的行动。
三、具体措施(一)环境建设致力营造清新洁净。
催人奋进。
洋溢着绿色希望的校园氛围。
1、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覆盖效率37%以上),无折枝毁木迹象。
2、“教育基地”要具备“二有”:有提供环境教育的活动基地;有供学生实验操作用的仪器齐备的实验室。
环境教育各学科渗透计划
各学科环境渗透教育计划语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语文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语文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与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1、初步了解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意识教育。
2、了解当前重要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要求1、学习课文,巧妙渗透。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
只要教者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破坏了这个平衡,都有可能使整个自然界遭到灭顶之灾。
又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现状,让学生讨论思考:1、如何防止土地的沙漠化、温室效应现象。
2、我们小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结合朗读,自然渗透。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鸟语》、《九寨沟》、《沙漠中的绿洲》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而小学《科学》为环保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把环保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从小培养孩子们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一、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小学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明确指出了:“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养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操,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与环保有关的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把环保方面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熏陶。
综观小学科学教材,有许多课文是与环保密切相连的:如《植物的一生》、《我看到了什么》、《两栖动物》、《水的污染与保护》、《地球——共同的家园》等,这些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蓝本。
教师应注重依托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思想端正环境意识,在生活中自觉爱护和保护身边的环境。
就以《地救——共同的家园》为例,教师借助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濒危的动植物,如:世界稀有动物美猴王——滇金丝猴,由于人类对原始高山针叶林的砍伐、传统的狩猎习俗、垦荒面积不断扩大等原因造成了其野外自然生存的数量总共只有1000多只;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植物——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珍稀特种,但现在通过的数量正逐年锐减……通过一组组鲜活的数字,给学生敲响警钟,引导学生的体会,身处自然之中,一花一草总关情,一树一木需爱护,培养他们关爱大自然,参与环保的良好意识。
二、深入教材,引导学生体验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们的环保意识需在环境和教育中熏陶培养。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一样,有些家长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都不强。
作为教师更有责任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剖析环境现象,引导他们内心自省。
小学二年级环保教育教案
小学二年级环保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2.学习环保知识,知晓环境污染的危害;3.培养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环保知识的普及;3.环保实践的具体行动。
三、教学方法本次环保教育以“学习为主,实践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观摩、展示、互动、体验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自然环境中的美丽景象,并讲解环保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2.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可通过事例、图片、小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引起正面的情感反应,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环保知识的普及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小动画向学生介绍什么可以危害环境的东西,比如:污染气体、垃圾堆积、水污染等,并讲解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开展有关环保知识的思考、交流与探讨,在发现、了解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
三、环保实践的具体行动1.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培养环保意识。
如在体育课时避免浪费水源,不乱扔垃圾等。
2.学校和班级开展环保行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种树造林、社区清洁等活动,强化环保行动的观念和意识。
学校和班级也可以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引导学生重视环保理念,持续关注并参与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环保责任。
五、教学方式1.讲授方式:教师通过讲解与展示环保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体验方式:学生在环保活动中亲身感受环保行动的乐趣和成效,增强环保观念和行动自觉性。
3.互动方式: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认知,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六、评价方式1.日常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环保日常行为表现,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遵守环保规定等。
2.调查报告评价:要求学生针对小区、学校等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写出报告。
知识普及环境保护教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想说的是环境保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益舒适便利。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环境问题。
我们的空气、水源和土地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直接威胁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如何保护环境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
从小开始,我们就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环境保护教案,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贯彻。
一、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教案内容:1.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组织宣传环保知识走进校园,开展环保主题讲座。
3.通过观看环保纪录片、专题片等环保教育影片,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升环保意识。
二、地球日主题教育教案内容:1.通过观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录片等环保影片,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环境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活动,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3.寻找和解决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问题,通过行动将环保精神传递给社会。
三、垃圾减量计划教案内容:1.通过宣传垃圾减量、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减量行动。
2.建立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机制,加强学生的环保行为和思维。
3.倡导“无垃圾社区”和“绿色校园”的理念,鼓励学生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垃圾减量行动的成功。
四、绿色出行计划教案内容:1.通过宣传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出行和能源节约的问题。
2.发扬低碳生活的理念,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车、步行等。
3.组织环保实践活动,如“绿色出行日”,加强学生环保思想的培养和宣传。
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环境保护教案,我相信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家园。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师:班洪菊
时间:2014年4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七课。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在认知发生矛盾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的。
本课内容是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
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从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使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推测——实验——发现——记录”的科学探究过程。
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我在本节课中,从学生认知发展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教学过程,并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
而且有了一些实验的相关知识,但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
使用还不了解,仪器的有序摆放尚未形成习惯。
故在实验时要重点引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懂得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燃烧2个、浓盐水、食盐、2
只烧杯、滴管1只、一根筷子。
教材处理:
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味精,当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马铃薯的沉浮: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
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加热后,其中一个不
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提示:这里不要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如果这样,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
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
实验记录
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
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
(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四、阅读资料:
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滴加热
调制液体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