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简介
曹操简介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辞海》1989年版)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东汉末年,以黄巾军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武装,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
曹操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接着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逐个地打败了其他地方割据势力,最后统一了北方,形成了与吴、蜀相峙的三国鼎立局面,并为日后的晋朝进一步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他又采取了一些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广行屯田的措施,对当时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曹操的一生大半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因而他的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思想积极,风格慷慨悲壮。
他的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采用的乐府古题,明显地表现了对汉代乐府的继承关系。
曹操简介及诗词收集

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绍、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冬十月曹操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苦寒行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曹操简介

曹操简介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
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
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以击马超,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
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
曹操共有25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铉、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微,赵姬生乐陵王曹茂。
其中长子曹丕曹操认为笃厚恭谨,立为后继,成为后来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国演义中提到他黄须,勇而无谋;三子曹植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虽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四子曹熊体弱多病。
曹操的故事简介

曹操的故事简介曹操,字孟德,一代枭雄,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曹操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家境富裕。
他自幼聪慧过人,善于诗文,深受家族教育的熏陶。
在家族的影响下,曹操从小就对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年轻时就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朝廷任命为中郎将。
曹操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率领军队多次出征,打败了各路敌军,成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
他精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善于治国理政。
曹操在统治下的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农田水利、加强军事防御、发展经济等措施,使得当地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政权更加稳固。
然而,曹操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在政治上也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他与袁绍、孙权等各路诸侯多次发生战争,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
在政治上,他也面临着内部权力斗争和外部势力的挑战。
但是,曹操始终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最终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文学造诣都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形象也被塑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总的来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传奇。
他的形象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曹操简介

曹操简介曹操--魏武帝曹操,(155~220) 东汉末权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父曹嵩,宦官曹腾养子,虽官至太尉,仍为士族所鄙。
二十岁以孝廉为郎,向以骑都尉,参与镇压颍川黄巾起义军,被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因董卓专权,逃离洛阳,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五千人,与袁绍为首的东关州郡军一起讨伐董卓。
当时诸军畏卓,莫敢先进,唯操出战,董卓西逃,袁绍表操为东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起义军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州吏拥曹操领兖州牧,率兵打败黄巾军三十余万,收其精锐为部下,号“青州兵”。
在随后几年的兼并战争中,表现出杰出才能:打败袁术,攻破陶谦,平定张邈,消灭吕布,逐渐壮大成一支与袁绍相对抗的力量。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十万大军,乘胜追击,陆续攻占原属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
十二年,又消灭曾收留袁绍二子、以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为根据地的少数族乌桓势力,基本统一北方。
曹操根据毛□、荀□谋划,于建安元年将处于困境的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作为傀儡,并迁都于许。
从此,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动,号召力增强。
他采纳枣□建议,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后推广到许多州郡,史称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从物质供应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见曹魏屯田)。
他精通《孙子兵法》,是今存为此书作注的第一人。
著有兵书十万余言。
善于运用古代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他多次下令求贤,要求“唯才是举”。
与东汉重视德行、门第不同,只要才干杰出,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出身微贱,不懂儒家经术,不仁不孝,名声卑污,他都考虑予以重用,甚至拔为大将、牧守。
豪强大族率众投奔者,也极力笼络,崇以官职。
因此,他又不完全否定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
部下对他如不竭诚效忠,一经发觉,立即清除,毫不容情。
曹操资料

曹操资料曹操简介: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详细介绍:Ⅰ: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但是他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因此世人都认为曹操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
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见桥玄对曹操抱有很高的期望。
(曹操显赫时,桥玄已经去世。
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用太牢礼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其悼文风格和当时文风迥异,凸显出了曹操率真的性格)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
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结果被许劭接纳,曹操才逐渐知名。
相传有一天曹操问起自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许劭便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据说曹操听了之后,仰天大笑。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
他身手矫健,曾经偷偷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能够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
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著作传世。
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
Ⅱ:晚年(死亡)建安二十四年冬,孙权上书称臣,史书上说孙权“陈说天命”,就是劝曹操称帝。
曹操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此时陈群、夏侯惇、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登基。
曹操却不想废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法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1]。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关注的历史人物。
他以其政治手腕、军事才能和文学造诣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早年从政,曾在官府担任过多个职务。
他以才智过人,富有军事天赋,逐渐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在乱世之中,他利用机会迅速崛起,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作为一名军事家,曹操善于运用兵法,提倡谋略和战术。
他在许多战役中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如合肥之战、赤壁之战等。
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多次佯攻,却被周瑜、刘备联军的火攻打败,这是他在军事上的重大失败。
然而,曹操并非只是一个军事家,他也是一位文化人。
他倡导文化教育,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聚集了一批文化名士。
他本人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创作了不少诗词和文学作品,被誉为“诗仙”。
曹操的治国思想和政策也值得关注。
他倡导“明严治军,以安内乱”;在政治上重视人才选拔,推行改革,整顿官员体制;在农业方面提倡节约,提高国家的物资储备。
这些措施为魏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更加多面。
他被塑造为一个复杂的人物,既有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也有对待部下的宽容和仁慈。
他虽然表现出强势和果断,但也有时展现出人性的柔情和沉思。
总的来说,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才华、军事能力和文化造诣使他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
丰富多彩,同时也让人们思考权力与道德、成功与失败等诸多议题。
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曹操都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人物。
曹操简介

精心整理曹操简介曹操简介。
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着《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着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姓名:曹操庙号:太祖政权:曹魏生平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後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
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年娶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
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
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
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事实的确如此。
矣。
」後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
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
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步出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曹操历史简介11PPT课件

交战双方 指 曹操) 淳于琼 袁尚 袁谭 许攸(后来投靠曹操) 郭图 沮授 田丰(去官渡之前就被袁囚)
兵力
约110,000人
曹操
曹操 曹洪 曹彰 夏侯惇 王忠 夏侯渊
30,000至40,000人
伤亡
约80,000人
不详 14
战役背景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 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 “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 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 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 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 大起来。
8
(二)主要作品
《短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步出夏门行》 《度关山 》
《对酒》
《薤露行》
《蒿里行》
《苦寒行》
9
《三国演义》经典战例之 官渡之战
10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 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 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 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 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建安十三 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3
政 治 成 就
曹操历史简介

2020/12/2
8
(二)主要作品
《短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步出夏门行》《度关山 》 《对酒》 《薤露行》 《蒿里行》 《苦寒行》
2020/12/2
9
《三国演义》经典战例之 官渡之战
2020/12/2
10
官渡之战
❖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 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 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 (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 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020/12/2
16
结果
❖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
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
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这个战
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
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
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
(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
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
2020/12/2
1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 名阿瞒,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 顿丘令。后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 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 年),
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 “青州兵”。建安元年( 196年),迎献帝都许( 今河南 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 吕布 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 后,逐渐统一了5
序幕
❖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 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县,形成
一曹操简介

⼀一、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一)⼈人物事略略 疑杀华佗 晚年年的曹操患了了头脑痛⻛风症,僚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了神医华伦。
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废除寒⻝⾷食节 “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
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
曹操有⼀一年年视察并了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了⽼老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提倡薄葬 218年年,曹操颁布了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不堆⼟土,不不植树。
⼀一年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金⽟玉珠宝铜器器等物,⼀一概不不要随葬。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
不不料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了⼀一块⻨麦⽥田。
为了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望梅梅⽌止渴 曹操征张绣时,路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梅林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不那么渴了了,最终⾛走出了了困境。
煮酒论英雄 ⼀一⽇日,曹操与刘备边喝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不觉落于地下。
曹操简介资料

曹操简介资料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曹操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诗人大全】曹操简介_曹操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曹操简介_曹操的资料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汉朝丞相。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
生平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
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作品一览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曹操简介——精选推荐

曹操简介2020-09-08 《短歌⾏》的豪⽓万象,令我们好⽣佩服曹操。
⽽我们对于曹操⼜有多少的了解呢?下⾯⼩编给⼤家带来了曹操的⽣平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汉朝丞相。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汉族。
在政治军事⽅⾯,曹操消灭了北⽅的众多割据势⼒,统⼀了中国北⽅⼤部分区域,并实⾏⼀系列政策恢复经济⽣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国的基础。
⽂学⽅⾯,在曹操⽗⼦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学,史称建安⻛⾻,在⽂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魏武皇帝”。
⽣平 曹操出⽣在官宦世家,养祖⽗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曹操的⽗亲曹嵩是曹腾的养⼦,汉灵帝时官⾄太尉。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在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三国吴⼈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等⼈认为他不平凡,桥⽞对曹操说:“天下将乱,⾮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也!”许劭,字⼦将,以知⼈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
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也。
”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起义时显露头⾓,后被封为⻄园⼋校尉之⼀,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
董卓死后,独⾃发展⾃⾝势⼒,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作品⼀览 曹操对⽂学、书法、⾳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曹操历史简介11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以其雄才大略、英勇善战而著称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
一、曹操的早年经历曹操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父曹嵩是东汉末年的太尉。
曹操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兵书,且善于骑射。
年轻时,曹操曾任洛阳北部尉,负责维护京师治安。
在此期间,曹操以严格执法、不畏权贵而闻名,曾棒杀权贵蹇硕之叔父蹇图,因此遭权贵忌恨,被调任顿丘令。
二、曹操起兵反董卓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曹操因战功被任命为济南相。
在此期间,曹操大力整顿官场,惩治贪污,使济南郡治安为之一新。
然而,由于朝政腐败,曹操无法施展才华,遂辞官归隐。
189年,董卓进京,废黜汉少帝,立汉献帝,专擅朝政。
曹操不满董卓的暴政,逃出京城,在陈留起兵反董卓。
曹操联合各路诸侯,组成讨董联军,但由于联军内部矛盾重重,未能消灭董卓。
此后,曹操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一方诸侯。
三、曹操统一北方曹操在起兵反董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先后击败了袁术、吕布、袁绍等势力,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地区。
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屯田制,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同时,曹操还重视人才,吸引了大量文臣武将,为其效力。
四、曹操与刘备、孙权的斗争在统一北方后,曹操开始向南发展,与刘备、孙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刘备和孙权的联军,未能统一全国。
此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使魏国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五、曹操的政治成就曹操在政治上有着很高的成就。
他实行法治,重视人才,整顿官场,使政权得以稳定。
曹操还实行屯田制,发展农业生产,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曹操还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六、曹操的文学成就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国奸雄曹操的生平简介

三国奸雄曹操的生平简介三国奸雄曹操的生平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且擅长写诗歌,在书法和音乐上也颇有修养,可以说文武双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三国奸雄曹操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曹操的生平简介曹操,字孟德,是魏国政权的奠基人,早年在汉天子手下做事,但是董卓出兵京师,围困汉王,权倾朝野,司徒王允借寿宴为名,召集大臣,意图出掉董卓,曹操自告奋勇,借王允宝刀,行次董卓,但不料被董卓发现,见势不妙,急忙将宝刀献上,才得以脱困。
但最终被董卓发现他的意图,只能逃跑,半路不幸被抓,但是被陈宫义释,一路逃到亲戚吕伯奢家时,误会其要报官将其杀害,得知真相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愤然离去。
曹操只能一个人前往陈留,耗尽家财,终于拉起一只队伍,后来曹操,袁术等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在虎牢关大败董卓手下第一大将吕布,但是十八路诸侯各怀心思,没有乘胜追击,之后在王允的连环计之下,董卓惨死。
长安处李傕、郭汜发生内讧,曹操乘机进入洛阳救驾,之后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孙权继承父兄在江东的霸业,与曹操结好,袁绍得知起兵七十万讨伐曹操,而当时曹操只有七万兵马,然而因为袁绍谋士许攸因不被袁绍重用,投奔曹操,并献计火烧乌巢,导致袁绍军队无粮草可用,曹操大败袁绍,由于郭嘉的妙计几经波折,曹操统一北方。
后来因为刘备进入夏江,曹操给孙权写信,望其投降于自己,共同讨伐刘备,因诸葛亮舌战群儒,孙权决定与曹操开战,两军对峙于赤壁,后因诸葛亮与周瑜的妙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曹操兵败如山倒。
曹操不得不修养生气,而后在许昌,曹操出掉异己伏皇后等人,平定汉中,为了洗刷赤壁之战的耻辱,两次起兵攻打孙权,各有胜负,后来不得不作罢,而后自立为王,人称魏王。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孙权将关羽人头送至曹操,曹操因非常欣赏关羽,从此寝食不安,后来又因为要建新的宫殿,将洛阳城内的一神树砍去,重病不起,无奈求助于神医华佗,但是曹操不相信华佗,认为其要谋害自己,将华佗拷问致死,最终曹操也因医治无效病逝。
曹操简介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曹操的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来被封为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堪称一个时代的文豪。
他行文惜墨如金,率真老辣,直抒胸臆。
鲁迅赞赏其文风,称之为“清峻”、“通脱”、“简约严明”。
比如,在《抑兼并令》中,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两句话,成了中国的千古名言。
在此文中,他还评论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下不宁的根源。
而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他除了反击政敌攻击他有“不逊之志”外,又坦言自己身为宰相,决不能退隐:“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定然还会大乱不止。
所以鲁迅说,曹操是“想写的便写出来”,“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大半生征战不止,“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同儿子曹丕、曹植都工于赋诗,同时团结了一批才士,开创了中国诗坛的“建安风骨”,备受后世推崇。
曹操作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大胆创新,前无古人。
其显著特色有三:——积极进取。
诗如其人。
曹操一生百折不回,奋斗不已,因而他的诗歌也是积极进取的。
仅举《龟虽寿》为例,它以长寿的神龟、腾蛇作铺垫,突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养怡延年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更被人千载传诵,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气象宏大。
曹操作为一代雄杰,具有平定天下的志量,下笔写诗,亦有吐纳星辰,驾驭雷电的宏大气象。
《观沧海》由“以观沧海”引领,写海岛景物及大海波涛,融入作者的想象与艺术夸张,气势极为壮阔。
——慷慨悲壮。
曹操是一代霸主兼文豪,下笔高妙,善于把写景、叙事、说理和抒情熔于一炉,形成慷慨悲壮的诗风。
其《蒿里行》反映了群雄争夺、百姓受难的残酷现实。
诗尾四句,写白骨满野,生民百不存一,读来令人泣下。
它历来被称为优秀史诗,“汉末纪实”。
文如其人、诗如其骨。
曹的政治功绩是周旋于东汉末年的剿除动乱、维护安定;曹的文学功绩则是开创、领率了一代建安文学。
对其人格的具体描述,则有《资治通鉴》中操的谋士荀域、郭嘉关于曹操与袁绍的一番对比式分析评价,说曹有十胜,袁有十败,从中可见一般。
这十项是“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
其中的“道”即方法,言操的处事不计排场、不肆铺张,法于自然、求其实用。
“义”即规范。
此处讲君臣规范。
“治”即法纪,操令厉法严,且能以身率之,传曾因坐骑踏青苗而割发代首以自警。
“度”即器度,操选人唯才是举、唯能是用,不拘出身、不务虚名、不妒才。
“谋”即计谋,操以重谋士、喜变通、善决断著称,是三国时的智谋之才。
“德”即诚信。
操多以正直诚信待人,当时的智能之士多离袁绍而趋曹操。
“仁”即爱心,操关心、爱护所用之人多在大处、隐处,细枝末节的小事小情通常不大在意,这种关心往往给人以意外。
秋胡行
晨上散关山。
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
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
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
弹五弦之琴。
作清角韵。
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
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
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
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
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
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
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
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
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
枕石漱流。
饮泉沉吟不决。
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
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
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
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
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
乃赋依因。
经传所过。
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
去去不可追。
赏析《秋胡行》是乐府题,按题意,是写鲁国男子秋胡戏妻的故事,夸奖秋胡妻坚贞的情操。
但曹操只是利用《秋胡行》的乐调,内容却是写游仙。
要说游仙,也是汉乐府中常见的题材。
但曹操这诗,却又不是真正的游仙诗,而是借了游仙的虚构,表达一种人生失落的情绪。
所以说,这是一篇比较特别的作品。
全诗分为四解。
“解”是音乐的段落,诗意也依此划分。
众所周知,建安文人诗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曹操现存的作品,都是用乐府题,而且都是当日供给倡优演唱的。
但是,乐府中的民歌,原本是社会性、群众性的创作,表达的是社会中许多人的共同情绪和观念,而作为文人,他们的创作具有更多的个性因素。
曹操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乐府歌辞的诗人,他的创作,标示出乐府诗从社会性作品转变为个人性作品的轨迹。
像《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直抒英雄怀抱的诗篇,当然与传统的乐府诗已经相距甚远;而类似《秋胡行》这样貌似而神非的诗篇,读来更觉得微妙。
且这首诗语言虽粗略,境界却是相当优美,显示了曹操个性中不常展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