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扬-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介绍
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浙江大学
申功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穆钢
东北电力大学
田作华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主任委员
吕志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主任委员
金亚秋
复旦大学
郝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严晓浪
浙江大学
秘书长
何伟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委员
张贵忠
天津大学
杨瑞霞
河北工业大学
陈徐宗
北京大学
邹雪城
华中科技大学
文玉梅
重庆大学
陈进
柯亨玉
武汉大学
刘润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赵东风
云南大学
孙才新
重庆大学
赵旦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朱伟兴
江苏大学
徐淑华
青岛大学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殷瑞祥
华南理工大学
张正平
贵州大学
袁建生
清华大学
李国丽
合肥工业大学
郭宝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青
中国计量学院
崔翔
华北电力大学
李哲英
北京联合大学
曾孝平
重庆大学
李晶皎
东北大学
李岩
清华大学
刘缠牢
西安工业学院
邸旭
长春理工大学
何平安
武汉大学
陈延如
南京理工大学
吴丽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陈家壁
上海理工大学
宋菲君
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曹益平
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主任委员
谈振辉
北京交通大学
副主任委员
高等学校应用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
212011知识单元建议所属课程的标号和最少学时静电基本规律电荷静电感应电荷守恒库仑coulomb定律叠加原理静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静电势高斯gauss定理静电场环路定理静电能静电相互作用静电场的求解和边值问题静电势的多极展开电偶极矩和电四极矩外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能分离变量法静磁场的基本性质基本磁现象安培ampre定律定律磁通量与磁通连续性方程安培环路定理静磁场的求解和边值问题磁偶极矩的矢势标势和磁场磁场的能量外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能电磁场中的导体和介质电流的形成电流的连续性方程稳恒电流的闭合性欧姆ohm定律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导体内的稳恒电场电介质的极化和位移矢量磁介质的磁化磁化率和磁导磁滞损耗超导体14学时知识单元建议所属课程的标号和最少学时经典场的数学描述矢量张量经典场的数学描述电磁感应法拉第faraday定律楞次lenz定律感生电场动势与感生电动势互感与自感暂态过程电磁场的基本性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基本性质规范变换与规范不变性介质内的电磁能量能流密度电磁场的动量守恒定律电磁波的传播时谐波方程和边值关系真空均匀导体和电介质内的电磁波电磁场的边值关系电磁波在电介质和导体表面的反射与折射谐振腔和波导10学时电磁场的辐射推迟势辐射场电偶极辐射辐射压力运动带电粒子的电磁场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带电粒子的电磁场对粒子的反作用10学时38物理与工程vol
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一般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 素质要求
“双万计划”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与实践
“双万计划”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与实践作者:宋建华陈颖频吴泓润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04期摘要:在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背景下,对于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方向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利用学校多学科优势,建立了一套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知识体系完备的教师队伍,搭建多层级并存的实习实践体系,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蓄积了力量,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专业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双万计划”;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4-0084-02为了加快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于2019年4月启动了“双万计划”[1]。
“双万计划”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培养卓越创新人才,为本科专业的精品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简称“物信学院”)现有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19年初已顺利通过中华工程教育认证学会的IEET认证[2],并已纳入“双万计划”中的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建设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院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造和升级电子信息类专业,努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为优秀的产业需求人才。
一、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一)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型课程体系结合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人文社会五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方案[3],形成规范、健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所建立的“一体五翼”型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在保留本学科特色的核心课程基础上,拓展专业课与通识课,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技术课程适当增列,同时设置6个学分让学生去修读哲经法管史教艺等人文类课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交际能力,建立工程职业道德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工作态度。
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目录方案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是教育部领导的专家组织,受教育部委托,开展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
在今年的五月九号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教指委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与教指委委员及聘请的课程专家、实践教学专家对电子信息类的目录内的原13个专业目录进行了讨论、整理,并结合教育部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点整理情况,初步形成了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设置下一步工作计划。
即将委员及专家共分成四个组,由组长安排调研、归纳、整理专业目录情况发往秘书处,再由秘书长统计后报主任、副主任后发给所有委员,再次定期定时反馈给秘书长整理后,开会编写报告上报上级单位。
本次整理后核定招生的《目录》内专业共计13个(名单见附件一)基本维持不变,原来会上讨论的有异议的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原目录590203)与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原目录590204)有的委员建议合并,后征求大多数委员意见认为590203侧重电子测量而590204侧重维修,还是决定维持原状!本次整理后核定招生的《目录》外专业建议增加到目录内共8个(名单见附件一),同时建议增加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专业。
主任按照地区和委员所在学校的专业特长,将新增的专业分配到4个组,每个组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原则,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强调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
整理后的结果发现有以下几点:1.人才培养定位新增专业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专业中的课程中存在认可度高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物理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英文名称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课程编号课程模块开课单位开课学期学时实验学时先修课程教材选用 106132130 专业课程(专业教育)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5 48 12 适用专业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类别专业选修教研室电子教研室考核方式考查理论学时 36 学分 3 《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吴镇扬.数字信号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二、课程简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它是在学生学完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后,进一步为学习专业知识打基础的课程。
本课程将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建立“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为从事通信、信息或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掌握常用典型序列、采样及内插,理解频谱混叠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奈奎斯特采样频率。
2.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
3.掌握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算法。
了解Chirp-Z变换的物理意义及算法实现,FFT在二维DFT的应用。
4.掌握全通函数及滤波器的数字域变换方法。
5.理解FIR滤波器线性相位的条件及几种情况下的幅度特性,掌握四种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及它们各适合设计何哪些选频滤波器。
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四种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模拟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DTFT)、z变换及它们的反变换的能力。
1课程目标 6.掌握数字系统的信号流图表示法、Mason公式,掌握IIR、FIR数字滤波器的主要结构及其优缺点。
7.了解采样率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抽取与内插的FIR结构及过采样技术。
1011级专业分配专业介绍1
(4)本专业主要方向及特色
方向:本专业设有与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 关的核心课程,重在培养当前国家急需的IC设计人 才;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当 前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就业前景十分良好。
特色:本着拓宽专业、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和工程 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本专业强调:“系统、电路、 工具(语言)和版图”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的学 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能掌握微电子学领域所必 需的半导体物理、器件与工艺的基础理论;掌握大 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与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 术与电子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有较强的应用研 究和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学年的两个学期及第四学年的前一学期课 程设置绝大部分一样,有的只是个别课程的学时 差别。见下表:
19
11级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电子信 息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第一学年课程设置完全相同。
第二学年 到第四学年的课 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 程绝大部分一样,有的只是个别课程的学时差别和开课 学期的差别。见下表:
专业期满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4
(3)本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除基础课程外,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电路分 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 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 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
专业课程有:电子设计自动化、半导体物理及 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现代集成电路制造工 艺原理、Verilog-HDL程序设计、SOPC设计 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建模与综合、集成电路设 计仿真与验证、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以及专 业选修模块等众多课程。
需要说明的是新的目录已经将本专 业方向与电子信息工程合并到了一起。
6
本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 理、现代通信原理等理论为基础,学习和 掌握各种电子系统的设计、研制和开发, 学习和掌握各种信息(如数据、文字、语 音、图像信息等)的处理、交换和传输, 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和计算机网络的理论与 应用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的 新型研究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1)
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Ⅱ)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电子信息教指委)编写出版了《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Ⅰ)》,简称《专业规范(Ⅰ)》。
此后,电子信息教指委又组织来自全国多所高职院校专业的教师研制《专业规范(Ⅱ)》。
除学校教师外,有很多国际、国内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了《专业规范(Ⅱ)》的研制。
《专业规范(Ⅱ)》主要针对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在校学生数量最多的几个专业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开办的专业提出规范。
依据《专业规范(Ⅰ)》中提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的“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从而构建起对专业和课程的规范化要求。
《专业规范(Ⅱ)》推出后,期望成为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编写课程大纲的指导性规范要求和参照性标准。
《专业规范(Ⅰ)》的发布距今已有近三年时间,这一期间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关键几年,质量工程、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开始取得成果,尤其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阶段。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大大深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层面都在逐步形成体系,学科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形成,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又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在《专业规范(Ⅰ)》中曾经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探索、深化专业和教学改革的历程。
其间,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教育部就曾三次组团赴北美考察,引进了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普遍实施的CBE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以及DACUM课程开发方法;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又三次派团到澳大利亚,带回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和开发培训包TP的经验;自2006年以来,结合高职示范校建设,以学习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为切入点,再一次组织多批示范校领导和教师去德国考察学习,希望以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思想和方法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工程认证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代码:TELE1006英文名称:Signal and Linear System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0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分析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等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课程负责人:王家俊大纲执笔人:侯嘉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建立系统分析的总体概念,掌握信号处理、信号特征分析、线性系统分析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及若干典型的电路系统分析应用,该课程是从电路分析的知识领域引入信号处理与传输领域的关键性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与特征分析能力,思维推理和分析运算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理论和知识体系所需的基本数理知识,并能用于专业知识与实际系统分析的能力学习中。
【1.1】2、具备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与理解的基础知识,能使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结构、电路、信号等相关具体问题。
【1.3】3、具备对常用信号、线性系统的特性、功能及应用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基础能力,能够理解典型线性电路系统、滤波器、调制解调系统以及信号的时频特性和基本构成原理,能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和应用对象进行方案分析。
【1.4】4、具备对线性系统与信号的基本设计与分析能力,能运用基本原理、数理工具和工程方法,完成电子通信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系统设计中单元与环节的正确表达。
大类招生下单片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实践
大类招生下单片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吴 敏 王卫星 李 震(华南农业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摘 要:本文介绍了大类招生下单片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实践环节的整合,应用项目驱动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课程考核内容、优化实验教学,实行课程结构模块化,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单片机课程;大类招生;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一、引言为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
此次修订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分类指导、定位发展、综合改革、全面提高”的办学思路和“大类培养、加强实践、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人才培养思路。
自2011级开始我校部分院系也包括我们电子系试点大类招生,大类招生的学生在前两年上相同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大二下学期根据学生的成绩绩点和自己的志愿在三个专业即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分流,这三个专业的“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均安排在大三的前一学期,因此各专业的基础是相同的,但后续的专业实践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又各有不同。
按照新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课程做了相应的探索实践。
二、教学方法改革理念及思路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是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提高能力。
以“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为例,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是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着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①强化课堂学习成效。
要求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要进行提问,课后要复习。
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采取项目驱动法,在课程伊始,学生分组选题,并结合课程学习进度,最终完成选题的设计及软件仿真。
讲好“数字信号处理”的绪论课
讲好“数字信号处理”的绪论课吴镇扬【摘要】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讲好绪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好的教学氛围,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架构以及它的发展与应用.本文在阐述“数字信号处理”绪论课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绪论课的讲授内容和讲授中应注意的问题.【期刊名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大学课程;数字信号处理;绪论课【作者】吴镇扬【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0 引言“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学习“通信原理”、“语音与图像处理”以及“检测与控制”等系列专业课程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理论性很强,数学推导多,但它和实际应用又密切相关。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和学生往往专注于理论和数学推导,忽略了其实际应用的一面,缺乏系统概念。
这除了应在平时教学时注重实践外,讲好这门课的绪论是弥补以上不足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在阐述“数字信号处理”绪论课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绪论课的讲授内容和讲授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绪论课的重要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真正得到应用迄今还不到半个世纪,但是,它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产业的面貌。
上个世纪末,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数字信号处理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中迅速替代传统的模拟信号处理方法,并且不断开辟出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今天,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随处可见,我们每天均会接触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绪论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诞生和飞速发展过程,看到它在电子信息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比传统的模拟信号处理方法具有哪些优势。
通过丰富的实例,很容易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专业规范研制背景和指导思想 1. 2 专业规范的内容要求
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本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 本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 核心知识单元的知识点描述; 核心知识单元的知识点描述; 开设本专业必备的教学条件; 开设本专业必备的教学条件; 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 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
一、专业规范研制背景和指导思想 1.5 专业规范研制遵循的原则
1.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 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 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 2.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 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 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 3.规范内容最小化的原则,留出空间,在 规范内容最小化的原则,留出空间, 规范内容最小化的原则 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发挥,办出特色。 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发挥,办出特色。 4.核心教学内容最低标准的原则。 核心教学内容最低标准的原则。 核心教学内容最低标准的原则
一、专业规范研制背景和指导思想 1.4 专业规范研制的新认识
《专业规范》能反映专业本质; 专业规范》能反映专业本质; 《专业规范》不应具有某学校的影子; 专业规范》不应具有某学校的影子; 专业规范》 而不是培养计划; 是《专业规范》,而不是培养计划 《专业规范》具有规范教学的功能; 专业规范》具有规范教学的功能; 规范 《专业规范》能起到分类指导作用。 专业规范》能起到分类指导作用。 规范
二、“规范”制定过程的回顾 规范” 2008年12月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 年 月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和电子信息科学 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在重庆邮 电大学召开, 所高校260多名代表 电大学召开, 86所高校 所高校 多名代表 参加了会议 ,征求了对规范的意见 。 2009年分片(华南、华北与西部)进 年分片( 年分片 华南、华北与西部) 一步征求意见。 一步征求意见。 本专业规范体现了近些年来教学改革 的理念和成果,凝聚了众多专家、 的理念和成果,凝聚了众多专家、教 授和广大教师的智慧。 授和广大教师的智慧。
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情况(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 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类 信息工程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 历史和现状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 历史和现状 1923年东南大学开设了电机工程系, 年东南大学开设了电机工程系, 年东南大学开设了电机工程系 下设电机制造门、 下设电机制造门、荷电铁道门和无线 电门, 电门,该系的无线电组发展成为了后 来的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 来的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 1927年浙江大学将电机科改为电机系, 年浙江大学将电机科改为电机系, 年浙江大学将电机科改为电机系 以后逐步分为电力和电信两个组, 以后逐步分为电力和电信两个组,它 是浙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最初形式。 是浙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最初形式。
二、“规范”制定过程的回顾 规范” 十五”的工作基础上, 十一五” 在“十五”的工作基础上,“十一五” 期间, 期间,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继续做好 规范的制定工作。 规范的制定工作。 2007年1月,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北 年 月 京交通大学召开了“专业规范研制” 京交通大学召开了“专业规范研制” 的会议, 的会议,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 处长到会并做了发言。 处长到会并做了发言。
一、专业规范研制背景和指导思想 1.1 专业规范研究依据
教育部高教司函[2003]141号立项通知精神; 教育部高教司函[2003]141号立项通知精神; [2003]141号立项通知精神 参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 参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 教高司函〔2007〕188号 教高司函〔2007〕188号《关于开展专业规范研究 制订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制订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2007.7.19讲话精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2007.7.19讲话精 2007.7.19 神; 统一的专业规范格式(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提供)。 统一的专业规范格式(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提供)。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 历史和现状 各个学校的基本情况不同, 各个学校的基本情况不同,并且对 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以及“ “通信工程”以及“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这样一些专业名称的理解不同。 技术”这样一些专业名称的理解不同。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电子信 息科学与技术是紧密结合的, 息科学与技术是紧密结合的,具有很 强的共源性和相互依赖性。 强的共源性和相互依赖性。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 历史和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前, 新中国成立以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上 实行的是欧美专业教育体系, 实行的是欧美专业教育体系,在电气工程 专业中设电信专门化方向。 专业中设电信专门化方向。1952年院系调 年院系调 整后,电子信息类专业有较大的变化。 整后,电子信息类专业有较大的变化。整 个教育体系基本模仿苏联模式, 个教育体系基本模仿苏联模式,在专业设 置上按行业细分, 置上按行业细分,将部分高校划归行业部 门管理,成为专门化的行业学校。 门管理,成为专门化的行业学校。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 程类本科专业 指导性专业规范(试行 试行) 指导性专业规范 试行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镇扬
引言
教育部立项研究课题。 教育部立项研究课题。 2010年 月正式出版。 2010年8月正式出版。 涵盖电子信息工程( 涵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两个本科 学与技术) 指导性专业规范。 指导性专业规范。 为不同类型学校的相关专业建立 自己的课程体系提供指导。 自己的课程体系提供指导。
二、“规范”制定过程的回顾 规范” 教育部“ 教育部“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指导性 专业规范研制要求” 专业规范研制要求”,还要求制定 “专业教育实践体系 。” 教育部“ 教育部“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指导性 专业规范研制要求” 专业规范研制要求”对“大学生创新 训练”也提出要求。 训练”也提出要求。 2007年7月,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内 年 月 蒙古大学组织专题研讨会, 蒙古大学组织专题研讨会,提出构建 电子信息类统一平台。按照知识领域、 电子信息类统一平台。按照知识领域、 知识单元的格式描述知识体系。 知识单元的格式描述知识体系。
教育部所属高校: 教育部所属高校: “无线电技术”和“无线电电子物理学” 。 无线电技术” 无线电电子物理学” 工业部委高校: 工业部委高校: 电报电话通讯” 无线电通讯与广播” 雷达” “电报电话通讯”、“无线电通讯与广播”、“雷达”、 铁道无线通信” “铁道无线通信”等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 历史和现状 199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国家指导 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国家指导 下,将原来的十一个专业合并为一个 专业: 专业: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 历史和现状 1931年中央红军总部无线电队在江西 年中央红军总部无线电队在江西 宁都开办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 宁都开办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可以 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军事电子信 息类高等学校的创立之始。 息类高等学校的创立之始。 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下设 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 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 电讯组。 电讯组。 1933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大学设立电机 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大学设立电机 工程学系,下设电力、电讯两个组。 工程规范” 2007年9月,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天 年 月 津会议上明确了基础平台的四大知识 领域和核心知识单元。 领域和核心知识单元。 2007年年底在杭州讨论了核心知识单 年年底在杭州讨论了核心知识单 元的知识点。 元的知识点。 2008年5月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 年 月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 在主任委员谈振辉的主持下对初稿和 有关疑难问题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讨论, 有关疑难问题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讨论, 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 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
二、“规范”制定过程的回顾 规范” 2008年5月在中北大学明确了基础实 年 月在中北大学明确了基础实 验内容请电子科大等学校, 验内容请电子科大等学校,专业实验 请北邮等学校进一步完善。 请北邮等学校进一步完善。 2008年8月于南通大学对通信工程和 年 月于南通大学对通信工程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规范在内容上做了 进一步统一, 进一步统一,重点讨论了专业方向和 实验。 实验。 2008年9月提交讨论稿,在教指委委 月提交讨论稿, 年 月提交讨论稿 员间组织讨论。收到许多反馈意见。 员间组织讨论。收到许多反馈意见。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 历史和现状 原来由理科院校的无线电物理学、 原来由理科院校的无线电物理学、电 子学与信息系统和信息与电子科学等 专业调整而来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已经淡化了理工的差别, 已经淡化了理工的差别,而通信工程 电子) 和(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内涵相互 交融, 交融,通信工程侧重于通信系统和网 络方面的技术, 络方面的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则更侧 重于信息系统方面的技术。 重于信息系统方面的技术。
二、“规范”制定过程的回顾 规范” 2007年5月,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扬 年 月 州大学组织了专题研讨会。 州大学组织了专题研讨会。确立了 “电子信息工程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 术做一个规范”的思想。 术做一个规范”的思想。 扬州会议对重要的知识单元做了讨论, 扬州会议对重要的知识单元做了讨论, 确定了专业史、 确定了专业史、知识单元描述的分工 编写的任务。 编写的任务。 2007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理工科 月教育部“ 年 月教育部 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要求” 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要求”,明 确要求制定“ 确要求制定“专业教育知识体系 ”。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 历史和现状 1908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 年 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通大学前身) 通大学前身)在中国首先创设了电机 专科,含电力门和电信门, 专科,含电力门和电信门,为中国电 子信息教育之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 子信息教育之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 1921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将所属上海工 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将所属上海工 业专门学校(上海交大)、 )、唐山工业 业专门学校(上海交大)、唐山工业 专门学校(西南交大)、 )、北京铁路管 专门学校(西南交大)、北京铁路管 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北京交大) 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北京交大) 合成交通大学,设置了电机工程科。 合成交通大学,设置了电机工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