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高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1又到学年的尾声,回顾这段时间,经历了学业水平测试,而后又专注于地理选科的教学,其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

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现实问题。

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入手:一、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进而进行视频欣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

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优秀13篇)

高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优秀13篇)

高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优秀13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篇一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希望借助教材在短时间内告诉学生知识。

这种教学是一种给予与接受的教学。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理解较为被动,主体性不强。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通过创造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我们可以呈现或再现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一、创造体验式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应用是催化剂。

在地理课堂中,只有通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探究,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经验的产生也取决于情境。

如果课堂上没有情境,充满枯燥的知识解释和实践,学生就很难产生经验。

例如,在地理环境差异的研究中,如果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家乡环境和其他地方的区域差异,如果没有全球区域的比较和分析,学生就很难理解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首先,在导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情境引入新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活动、专题等方式,并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在研究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儿童出生问题入手,引出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案例,然后结合教科书中的图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特点。

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过渡到探索“人口增长”的概念和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情境,促进学生体验的生成。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还应关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获得经验。

例如,在城市位置和城市系统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是影响城市位置的因素,引导学生回答等问题:“为什么世界著名古国的诞生地与河流密切相关?”为什么黄河中下游城市和扬子江在中国密集?“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引导学生找出武汉、重庆、宜宾等城市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原因,分析广州、上海、天津的区位分布共性,从而了解武汉、重庆、宜宾等城市的空间布局特征ngs 在图片分析过程中,了解到河流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1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1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15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15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开展,关注学生的经历、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络,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根底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根底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根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根底。

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

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害怕的学生。

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机;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四篇)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四篇)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

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注意因材施教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___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

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

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___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进步。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

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以往我在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

而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这就要求我及时变革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

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一、对高中地理教材的认知现行人教版的这套教材,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

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

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三、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

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反思作为哲人们的工作方法,越来越被我们普通人来使用,特别是管理者。

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篇1)我从教已有十三年,我们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也已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解。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总是会问老师,“背”什么?“记”什么?难道我们的地理就是靠背和记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看起来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挺好的,一到考试就成绩平平?这么多年了,在自己的实践中,我也不断地在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归根结底,两个字——能力。

城市的小学还好些,师资力量比较好,确切的说是老师和学生们接触新东西的机会多,视野比较开阔,学生在家会有很多动手或者实践的机会,有些学生还能随家长一同去郊游,一块去全国各地旅游甚至有的学生还出了国,这是多么好的学习的机会啊,也可以给老师带回来很多教学资源。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就不仅仅是“背”“记”老师给的东西,会自己探索新东西。

而农村的学校就会因为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新东西,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制约,在他们的经历中,小学时,老师就是让他们“背”和“记”,那么升入初中,还是在延续以前的学习方法,老师教的、给的东西背得很熟,没说过的自己就不会分析和回答了。

试想一下,我们的农村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学习上,比同龄的城市学生晚了2、3年的时间,初中老师才逐步的引导他们生成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表现在成绩上当然是平平。

我们不能苛求农村学校跟城市学校一样,因为条件摆在那里,但是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正确认识。

为我们的学生早日具备同龄人的能力而努力。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篇2)新课程提倡和强调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体现,决不能流于形式,做做样子,应充分发挥其课堂讨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024年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篇)

2024年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篇)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篇)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的高考已经过去,但作为一名送过这一届高三学生的地理教师而言,我的工作并没有完成,还有好多东西是我必须反思的。

比如,认真总结今年高考试卷的特点和思路,分析自己在复习中的不足之处,为明年的高考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并反思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总体看来,今年高考地理卷比较平稳,基础知识考得比去年多,粗看不难,但得高分却不易。

试卷在难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现在人文地理的试题内容大幅减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内容显著增加,最后五个大题中,有四道是涉及自然地理的。

试卷的特点为,首先,整张试卷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比如海洋航线,海水的盐度,气候,铁路线等,这些都是书本中的主干知识,尤其是试卷的最后一题,太阳高度的计算与运用,主要就是考查能力与学生的双基。

第二,试卷更关注社会生活,体现出开放性渗透性,重视探索性与联系实际。

今年高考地理卷的几道综合题都是如此,一道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题目,要求考生分析东经108度以西农业以及基础设施;一道江苏海洋开发的题目,要求学生从中拓展开来,谈谈海洋资源,滩涂,港口等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一道红色旅游的题目考的更是今年的热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

第三,充分体现出地理的学科特点,强调图文并茂,地图知识考得较多,符合地理学科特点,这对于基础扎实,有较强的地图分析能力,特别是各大洲经纬度意识强的考生比较有利;第四是新题比较多,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新。

以往关于地球运动等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今年却都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尽管内容相差不大,但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比如红色旅游,这个内容教材里并没有完整答案,其涉及选修教材,必修教材,初中地理等,知识面比较广。

在今年的地理考试中,还出现了空间定位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有此类试题的考前专项训练,是属于教材没有明确要求但考生应该掌握的高要求试题。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最新版5篇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最新版5篇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最新版5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地方,像是编写各类报告、总结、会议纪要甚至邮件等。

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写文档,能帮助你不断地理清思路,好的文档,也能更高效地沟通。

写好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甚至升职加薪都有可能。

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工作量以及心血所完成的工作,最终会体现为这样一份书面文档,包括领导在内的其它人能看到的可能也就只是这份文档而已,因此,它的质量,不仅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于此项工作的看法,往往也会影响着别人对于文档作者的评价,因为透过这些文字,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和创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乃至工作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参考和借鉴别人写的文档,学以致用,转化成我们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最新版5篇,希望能够帮到您!高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最新版1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情开始变得急躁,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作为高三教师都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

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地理教案设计反思(通用6篇)

地理教案设计反思(通用6篇)

地理教案设计反思(通用6篇)地理教案设计反思篇1本节内容的设计从教材结构上讲是用于回答本单元引言部分提出的两个设问:“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和“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害”;也是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理论基础上,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大气运动框架下对各地区常见天气系统的具体分析,完整了前面所涉及的知识,如高气压、低气压、极锋等;此外,本节内容的掌握更可使学生将地球上的大气有关知识学以致用,分析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识要求:1、掌握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

2、掌握不同锋面、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同一锋面控制下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特点。

3、理解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关系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技能训练:1、培养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解读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关系图。

2、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近期天气变化状况引入主要天气系统的类型。

2、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运动变化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掌握锋的有关组成部分及其运动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3、读图2.21“2003年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并结合flash课件演示理解掌握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并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2、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指导生活。

地理教案设计反思篇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集体探讨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篇1)一学期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期,对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如下: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例如我在上《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在开场白中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让学生猜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最新5篇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最新5篇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最新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接下来给大家带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1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更期望借助教材,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知识告诉给学生,这种教学是一种授受式的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理解,主体性不强。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转变这种教学方式。

经过创造实际的或模拟的情境,以此来呈现或再现问题、矛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并应用知识。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应用体验式教学情境是催化剂。

在地理课堂中,仅有经过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在情境中探究,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体验。

从学生角度来看,体验的生成也有赖于情境,若课堂中没有情境,充斥的只是干瘪的知识讲解、练习,学生也就难以生成体验。

如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对自我家乡环境的地域差异和其他地方不了解,如果没有对全球性地域的比较和分析,学生对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较难理解的。

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一是在导入过程中,需要以情境来引入新的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活动、话题等多种方式进行,且要注重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如在《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学习中可从身边的小孩出生话题说起,并由此而引出某个地区人口增长的案例,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图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有什么特征。

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过渡到“人口增长”的概念和特征探究中,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更容易让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在探究活动中要注重以情境来促进学生体验的生成。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针对问题也要注重以情境来帮忙学生理解,获得体验。

如在《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是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引导问题如“世界闻名古国发祥地为什么和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为什么会比较密集?”然后借助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引导学生找出武汉、重庆、宜宾等城市都在河流交汇处的原因,并对广州、上海、天津这三座城市的位置分布共性进行分析。

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4篇)

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4篇)

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4篇〕第1篇:地理教学设计及反思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

2.会用相关资料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理解地球仪的根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拟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纯熟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大小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4.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难点】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2.东、西半球的分界限及其空间分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比拟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在晴朗的白天,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亮堂的圆盘。

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

站在地球外表,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相貌。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理解地球是一个宏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自学“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局部教材的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⑴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四个历程中,属于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猜想的是哪几个阶段?其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⑵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中一次伟大的理论活动是〔〕,说明地球形状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⑶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⑷你能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地球的大小?⑸请列举出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

〔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月食照片;海轮的桅杆、船身出现和消失的先后顺序;同一条经线上太阳直射点和非直射点物体的影子长短〕这局部内容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结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活动或观察、研讨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地理课教学反思(最新4篇)

地理课教学反思(最新4篇)

地理课教学反思(最新4篇)一、对课前整体教学设计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

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

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

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

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

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共12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共12篇)

篇一:高中地理教学反思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这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气力去记忆。

因此,许多学生在刚开始的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

为了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1.备好课是基础(1)在高一的时候,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

高二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初高中教材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认真钻研教材,对初高中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初高中知识的逻辑关系,能运用自如。

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料。

尤其注意收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料。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高中地理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

高中地理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

高中地理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高中地理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高中地理的课后教学反思1一、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只有热衷于某项事业,才会主动地去追求做到最好,所以我们讲应该努力培养对学科的兴趣。

至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我想可以从这些事情上着手: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趣闻趣事,播放相关优秀纪录片,组织野外实地学习等等,总之,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方式都能吸引到他们。

二、掌握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才能的根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络,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

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三、勤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阔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p 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包容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

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费事。

假设能借助于示意图,很多时候非常简单的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化、难以忘记。

四、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先掌握根本地理概念,然后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开展,最后进展合理的分析^p 、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络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浸透。

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忆,记,翻,做,究。

〔1〕忆: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

〔2〕记: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展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根本的地理事实进展必要的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好知识网络的节点,是根底,很重要的准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5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5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5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篇1】1、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2、第二引入农业的重要性,设计的问题是: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但是你们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是: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所以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然后我让大家自学课文,并找出答案。

农业包括五个部门,分别是哪五个生产部门?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农业原来包括:农、林、牧、副、渔。

但自70年代后我国就把副业划分到了牧业当中,将来我们讲到畜牧业的分类时就可以做好一个垫基。

4、关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我也设计了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学生自己总结出是因为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能够说出来吗?同学们你争我抢的答出许多结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篇2】目前,有部分学生感觉学好地理比较困难,如何帮助这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x理解而不是x死记,顺利通过会考,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广大地理教师是个现实问题。

2024年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_4

2024年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_4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新编高中教材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所从事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工程。

__对新编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几项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新知识同传统知识的关系地理传统知识,大部分是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他们中学毕业后学习和工作中探索知识新领域、研究新问题的基矗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应从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出发,尤其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阐明主干知识,即仍以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主。

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一些过时的、繁琐的传统知识将被淘汰,人们对一些概念、原理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和更新,因而有必要更新知识体系,体现时代性。

毫无疑问,教材内容若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更新,不反映先进的思想和当代产生的新成果,将无法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目标。

但是,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澄清:一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有较大差异,新提出和流传的观念及名词,并不一定体现了现代化;二是应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对国外教材加以比较、研究和借鉴;三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应该是渐进的,变更过大会使师资和设备无所适从,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传统的知识内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永远能适应新的形势;五是新内容、新知识的大量涌现,可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总量和负担,应当坚持精选内容。

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更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理学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等,教材应有所反映,但并非意味着新知识的过度增加,而应当体现于思想观念、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改进上,不断充实新的科学内容,修正陈旧、老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这种变化,认识和理解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科学。

2.从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大方向来看,新教材不仅要渗透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应力求反映世界地理的最新面貌和现代社会的最新问题,并引用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解释现象、分析问题,以深化和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5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篇一通过近两年新课程的教学,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肤浅的认识和理解。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

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

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

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

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

2.课堂中要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3.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

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4.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在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对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对寒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影响、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没有感性认识。

三丁教辅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②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③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④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②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③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探究法;④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③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我所教授的学生虽然是高三的学生,但对前面所学知识欠缺,特别是这节课涉及到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盲区,因此在这一部分应有所侧重,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地理图像而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自学课本P90-92;
②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主题1;
③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第1、2题。
基础知识由学生自主学习、落实。
通过互动研讨、教师点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转入到下一主题。
教授新课
主题2:直面环境问题
①出示学案中“基础知识”主题2的答案;
②出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简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本课主要包括“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直面环境问题”两部分。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使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环境问题就成为人类必须直面的问题。因此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谋求人地协调,于是进入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第四个阶段(下节课的主题):可持续发展。
教材分析
1.《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要求:①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②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在必修二的前五个单元中,主题都是人类活动。一方面,人类活动始终离不开环境;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必然要影响到环境,致使环境问题应运而生。而环境问题的发生,与人地关系思想密切相关。因此,本单元的主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对必修二的前五个单元的总结,本课则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石。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重庆市朝阳中学 崔炳忠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必修二、第6单元第1节、第1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崔炳忠,重庆市朝阳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生为主,先学后教。
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学生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鲜活的个体,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只有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的教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教学重点
①历史上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相应的人地关系。
②环境问题形成、表现。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流程示意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独立填写“学案”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合作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交流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师生共同梳理主干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从刚才的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引入本课知识的学习。
观看视频《地球在哭泣》。
促使学生积极关注人地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教授新课
主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①出示学案中“基础知识”主题1的答案;
②与学生共同简单梳理人地关系的历史;
③点拨“问题探究”中的第1、2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②利用课本中的图像,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及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③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环境意识,积极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②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堂小结
提示:
①人类文明时期?相应人地关系思想?对应的人地关系?
②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表现?
③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该怎么办?
(用板书提纲逐一呈现上述内容)
①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干知识;
②再次观看视频《地球在哭泣》必然,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伏笔。
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境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认为:本课知识的学习,情感大于知识;内化大于讲授。在实际教学中,两次让学生观看视频,以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内化。实效较好。
2.在探究用简图表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所有学生均不能准确地完成。是否需要在探究前给学生作一定提示,有些困惑。
学情分析
1. 于高中学生而言,环境问题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教科书中的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
2.在认知方面,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有一定障碍。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材料,如何把这些文字转化成图像,是本课中最大的难点,同时也可能成为学生活动中最大的闪光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历史上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相应的人地关系。②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表现。③熟悉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学生活动内容太多,教学时间很紧张,导致在个别点上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给人以匆匆忙忙的感觉。若重上这节课,需要把学生活动的内容删去两个,把每一个活动都落到实处。
③出示学案“问题探究”中第4题的答案。
④引导学生得出环境问题的形成和表现。
①自主学习P92-94;
②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主题2;
③讨论并完成学案“问题探究”中第3题。
④讨论并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第4题。
引导学生用简图表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通过互动研讨,深刻领会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