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牛逼的论文
世界上最牛的博士论文
世界上最牛的博士论文作者:豆瓣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1年第10期(一)最牛博士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JLE上连载四期。
(二)最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吗?”(三)最牛博士论文发表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实例:SIMS1971年在《数理统计年鉴》上发表了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
SIMS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得懂。
于是他投给了最牛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四)其实以上三个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我认为最牛的博士论文、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甚至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就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
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逻辑哲学导论》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
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的这部天书。
因此,出版商找到他的老师罗素。
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
书终于出版了,却遭到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的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
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
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和魏斯曼。
且看由文科生写成的一篇博士论文究竟有多牛?
且看由文科生写成的一篇博士论文究竟有多牛?物理历史上不乏传奇,除了我们经常谈论的牛顿、爱因斯坦之外,其实还有德布罗意。
这个人也是一个挂神。
网络上经常把他的事迹渲染为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东拼西凑靠着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混得博士学位,结果论文被爱因斯坦看到,最后拿下来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这样的网络故事终究也只是故事罢了,德布罗意的人生已经足够传奇,没有必要再为他如此添砖加瓦。
德布罗意出身于贵族世家,德布罗意家族自17世纪以来在法国军队、政治、外交方面颇具盛名,数百年来在战场上和外交上为法国各朝国王服务。
1740年路易十五封德布罗意家族族长为德布罗意公爵,第一代公爵的儿子曾在七年战争中为哈布斯堡家族出力作战,获得神圣罗马帝国亲王封号,家族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享有这一封号。
德布罗意的祖父J·V·A·德布罗意更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还担任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等职务。
后来德布罗意的大哥实验物理学家莫里斯继承了第六代公爵之位。
时至今日,德布罗意家族依然是法国非常有威望的显赫家族。
德布罗意家族徽章可以说德布罗意家世显赫,但是德布罗意却不是一个纨绔子弟,直到1960 年他代替去世的哥哥继承公爵之位,生活依然非常简朴,他卖掉了贵族世袭的豪华巨宅,选择住在平民小屋,上班通勤,他喜欢步行,或搭巴士,也不曾拥有私人汽车。
德布罗意对人彬彬有礼,绝不发脾气,是一位贵族绅士。
而且他一生献给科研,从未结婚。
德布罗意在华沙聚餐照片德布罗意一开始的专业是历史专业,他从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在文学领域特别有才华,所以他从 18 岁开始就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历史,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就凭借关于1717年统治者以及阁员和议会更替的论文获得相关学士学位,从这你可以看的出来他的天赋,即使没有从事物理研究,也会是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他之所以半路出家从事物理研究,完全是因为他哥的缘故,他哥莫里斯是有名的实验物理学家,我们知道,作为家族长子,人家是有“王位”要继承的,所以莫里斯从出身就注定要奉献给法兰西的政治、外交、军事事业。
5篇经典的议论文
五篇经典的议论文说“勤”林家箴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
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
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
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
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世界上最长的论文_最长的作文9999999字
世界上最长的论文_最长的作文9999999字史上最长毕业论文发出的呐喊2021年,成都西华大学大三学生杨锐做了一件很惊人的事情,他正在着手撰写一篇题为《中国高等教育十年发展之怪现象》的论文,全文达16万字,被称为史上最长毕业论文。
高校扩招、产业化、大学风气之怪文章中,杨锐尖锐地总结了当前高等教育中30多个亟须改变的问题。
他表示,自己在大学期间亲历了其中的70%~80%的怪现象,在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有70%的学生对大学教育不满意。
杨锐的发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学森之问。
面对前来探望的温,钱学森不止一次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发问,是横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道艰深命题,听说就连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的校长和教育专家也给不出满意的答案大学生杨锐萌发写这篇论文的念头,是受到了钱学森之问的影响。
同时,他也耳濡目染了大量大学里的怪现状。
大学,一直被人们誉为象牙塔,但是自2021年以来,我们却看到了象牙塔里乱象丛生。
先是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学校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随后发生了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东北财经大学2021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21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唯一的不同是把江苏两字替换成了山东前不久,西安交大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也因学术造假被取消职务并解聘,这名教授没有专门从事过该专业的研究,却拿着这个专业的成果去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不管杨锐的毕业论文最后能否通过,他敢于这么做,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因为毕业论文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是大学生涯的收官之作,很少有人会在这个上面冒风险。
他直接倒戈,将矛头指向自己所处的高等教育环境,敢于在铁屋里发出呐喊,其独立的思想和果敢的行动令人敬佩!。
经典论文范文
经典论文范文
《经典论文:思想的火花》
在学术界,经典论文常常被视为具有革命性思想和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们成为了相关领域的标志性文献,被世人传颂和研究。
这些论文不仅是学术交流中的宝贵财富,更是思想史上的里程碑,每一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复思索。
经典论文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离不开它们独到的观点和对问题的深刻洞察。
在这些论文中,我们能看到作者对于所研究问题的独特见解,或是新的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模式。
正是这些独特之处,让这些论文成为了学科中的瑰宝,被人们引为经典。
另外,这些经典论文也常常成为启发思考的源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借鉴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探索思路,激发我们对于问题的新思维。
更重要的是,这些论文对于所研究问题的深刻分析和全面论证,常常能够激起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甚至引发我们对于新领域的探索和发现。
然而,经典论文并非坐标于它们发表的年代,而是在不断的展现着新的价值。
因为每一篇经典论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当我们不断审视时,总能发现新的价值和前瞻性的洞见。
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经典论文才能够一代又一代地被传颂并被人们反复研究。
在当今的学术研究中,我们依然需要关注经典论文,不仅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学术的传统和底蕴,更是因为它们具有前瞻性的
思想和深刻洞察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论文的深入研究和反复阅读,我们或许能够汲取到新的思想火花,甚至为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这些经典论文,将它们视为我们学术研究的重要指引,不断从中汲取智慧,从中找到那些思想的火花,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思想的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史上引用次数最多的十篇论文
史上引⽤次数最多的⼗篇论⽂
今天出版的nature上⾯发表了⼀篇⽂章,⾮常有趣!题⽬是引⽤前100的论⽂。
但是,开篇⾮常有意思。
⾼温超导的发现,DNA双螺旋的结构确定,以及⾸次观察到宇宙扩张速度的加快等重⼤发现,都赢得诺贝尔奖,可是相关的论⽂都没有进⼊引⽤前100的论⽂。
此次引⽤前100的⽂章,是从1900年开始计算的。
要进⼊前100名,⾄少要引⽤12119次,实在恐怖!搞笑的是很多有名的论⽂都没有进⼊前100.
⽬前引⽤最多的⽂献是1951年的论⽂,描述了怎么计算溶液中蛋⽩的含量,它已经有305000次引⽤。
这篇⽂章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感兴趣的⾃⼰看吧!
⽬前引⽤最多的⼗篇论⽂如下表所⽰。
参考⽂献:Nature, 2014, 514, 550-553.。
这是世上最长的论文,来震撼一下
这是世上最长的论文,来震撼一下大学毕业的小伙伴都知道,要毕业,你必须交毕业论文,否则你的毕业证书就只能乖乖躺在学校了,我们的论文一般都是万把几万字,那么,你有没有见过几百万字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给你带来的介绍。
世上最长的论文星岛环球网消息: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可以写多长?10万字?50万字?100万字?1964 年,法国学者路易·德尔米尼(Louis Dermigny) 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其博士论文《中国与西方:18 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1719 ~1833 年) 》,震惊学术界。
全书洋洋洒洒的400 余万字,创下了由唯一一名学者独自撰写的博士论文之最。
其研究的对象,正是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
《广州日报》报道,昨日,来穗参加广州大学、广州市社科联主办的“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国际研讨会的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告诉记者,为让中国读者一睹论文全貌,他计划于明年开始潜心翻译这部巨作,论文完成时作者已年近古稀。
这部书广泛地利用了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档案,成了18世纪,甚至19世纪上半叶广州地区对外贸易史的集大成之作。
耿升介绍,这篇论文仅前三卷就有2500页,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有时候注释比正文还多。
由于内容庞大,反而阻碍了其在学术界的流通。
耿升早年在法国从事外交翻译工作,1981年调到中国社科院工作。
1986年,他通过巴黎凤凰书店的老板找到了这本书,花了2000多元人民币的大价钱买了一本,带回国。
耿升告诉记者,这本书的作者路易·德尔米尼是有荷兰血统的法国人,生前是法国海关的一名档案员。
德尔米尼写的文章很少,只有几篇,而《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无疑是其用毕生精力写就的最重要的作品,是法国国家级的博士论文。
“写完这篇论文,德尔米尼已经六十多岁了,过了几年就去世了。
”耿升说,这篇论文的附录也相当有价值,是一法国大班于1760年左右的真实回忆录。
论文中提到的广州对外贸易1700年:“海神号”带回中国货遭抢购在路易·德尔米尼博士的祖国法国,最早将对华贸易确定在广州,始于1698~1700年间首航中国的“海神号”(安菲特立特号)商船。
关于哲学相关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
关于哲学相关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简介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存在、思考、认识和价值的学问。
在哲学研究中,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形式,通过论文可以展示研究者的思考和成果,也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探讨。
本文将介绍一些哲学相关的优秀论文,供读者欣赏和参考。
优秀论文范文欣赏1. Descartes的《第一哲学沉思集》该论文是哲学史上最有影响力、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之一。
论文的主要思想是怀疑论思想,尝试从怀疑一切开始,寻求真理,认识自我和世界。
论文的语言简洁、精练,思路清晰,很好地展示了作者的思考深度和思考方式。
2. 福柯的《知识与权力》这篇论文是现代哲学中的经典之作。
论文提出了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概念,强调了现代权力与知识议题的联系,并对现代社会的权力机制和知识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该论文的思考深入、见解独到、语言优美,极具启发性和思考性。
3. 柏拉图的《理想国》该论文被誉为西方哲学的第一部大型论文,是一部旨在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组织和个体理想的哲学著作。
该论文主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一种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论文的思想深刻、风格优美,为后世哲学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4.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该论文是康德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探讨人类认知能力的本质和限制。
论文提出了“先天知识”的概念,强调理性的本质只能适用于经验世界的这一观点。
论文的思路严密、逻辑清晰、语言精炼,为现代哲学奠定了基础。
5.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篇论文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其中深入探讨了人的存在、时间和世界的关系。
论文详尽阐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旨在提高人类的存在觉察和对自身境遇的理解。
论文的语言优美、思路深刻、风格独特,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哲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学问,在实践中论文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形式。
本文介绍了一些哲学领域内的优秀论文范例,这些论文思考深刻、思路清晰、语言精炼、思维开阔,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启发和思考,是每位哲学爱好者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数学中的优秀论文选读推荐
数学中的优秀论文选读推荐在数学领域,优秀的论文对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选取数学领域中的几篇优秀论文,推荐给读者,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重要进展。
第一篇论文:《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这篇论文的作者是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他在1994年成功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这是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数学难题。
费马大定理是指在任何大于2的整数n和非零整数x、y、z之间,不存在满足 x^n + y^n = z^n 的整数解。
怀尔斯的证明通过引入新的方法和理论,填补了数学史上的一个空白。
第二篇论文:《黎曼猜想的证明》黎曼猜想是数论领域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未解问题,数学家们长期以来都在寻求其证明。
尽管黎曼猜想的证明仍然是个谜,但克雷蒙·黎曼在1859年提出的这个猜想为数论的发展和数学物理的研究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读者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论文,深入了解黎曼猜想的背景和研究进展。
第三篇论文:《博奕论的应用与研究》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和策略的数学分支。
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是博弈论的奠基人,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的论文《博奕论》中系统地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这篇论文不仅理论上严谨,而且对实际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经济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第四篇论文:《图论中的四色定理》四色定理是图论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即任何平面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进行着色,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
阿尔弗雷德·克雷姆斯基和吉奥尔格·弗朗西斯两位数学家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中给出了其证明。
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图论技巧和算法,对于图论和离散数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论文:《概率论与统计方法的应用》概率论和统计学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金融等领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本经典教材由埃米尔·布雷、理查德·杰·伯恩斯和米尔顿·亨特尔共同撰写。
必读!史上引用次数最多的机器学习论文Top10
必读!史上引用次数最多的机器学习论文Top10【新智元导读】本文整理了机器学习历史上出现的经典论文,按照被引用次数对它们进行了排序,重点介绍被引数Top10的论文。
它们是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员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近 40 年来机器学习领域产生了数以万计的论文,并以每年上万篇的速度增长。
但真正能够称为经典、经受住历史检验、能投入实际应用的并不多。
本文整理了机器学习历史上出现的经典论文,按照被引用次数对它们进行了排序,分为top10,被引用次数超过2 万,被引用次数超过 1 万,未来有潜力的文章 4 部分。
它们已经或者在未来具有资格被写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教科书,是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员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需要说明的是,引用次数对近几年新出现的文章是不公平的,它们还处于高速增长期,但好酒就是好酒,随着时间的沉淀会越来越香。
引用次数最高的 10 篇文献第 1 名 - EM 算法Arthur P Dempster, Nan M Laird, Donald B Rubin. Maximum Likelihood from Incomplete Data via the EM Algorithm.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methodological, 1976.被引用次数:55989令笔者惊讶的是排名第一的居然不是支持向量机,集成学习,深度学习,决策树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算法,而是 EM。
这是 EM 算法的原文,引用次数高达5 万多!EM 算法在很多版本的排名中都被称为机器学习的 10 大算法之一。
它在数学上优美,实现起来也很简单,是求解含有隐变量的最大似然估计、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的有力工具,在高斯混合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等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在SIGAI 之前的公众号文章“理解 EM 算法” 中对其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爱因斯坦石破天惊的五篇论文,你都看过吗?
爱因斯坦⽯破天惊的五篇论⽂,你都看过吗?⼀爱因斯坦这块⼉⽯头掉到地球上,到1905年⽯破天惊。
在爱因斯坦这部传奇中,1905年、1919年和1922年是最重要的3个年份。
此处先表1905年。
1905年成为奇迹年,是因为爱因斯坦的五篇⽂章。
1905年6⽉9⽇莱⽐锡《物理学刊》发表爱因斯坦的论⽂“关于光的产⽣和转化的⼀个启发性观点”。
这篇⽂章是《物理学刊》发表的最成功的⽂章之⼀,因为它提出“光量⼦”假说,完满解释困扰物理学家20多年的光电效应,在物理学上第⼀次证明光既是微粒⼜是波,⼀统惠更斯与⽜顿彼此对⽴的光学理论。
即使没有相对论,单凭光的波粒⼆重性理论,爱因斯坦仍然可称历史上最伟⼤的物理学家之⼀。
16年后,爱因斯坦因这个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篇论⽂发表前,爱因斯坦于1905年4⽉30⽇完成第⼆篇论⽂“分⼦⼤⼩的新测定”,7⽉20⽇,他将这篇17页的论⽂作为博⼠论⽂提交苏黎世⼤学。
其实他⾸先提交的是奇迹年的第四篇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学”,但被苏黎世⼤学拒绝,因为导师们都看不懂,所以才改交“分⼦⼤⼩的新测定”。
这个苏黎世⼤学不是枪毙他第⼀次博⼠论⽂的苏黎世ETH⼤学,它⽐ETH宽容得多。
导师委员会对这篇17页的论⽂质量评价很⾼,但却再次退货,因为论⽂格式有误,还有些笔误。
最主要的原因⾮常搞笑,他们认为17页作为博⼠论⽂太短了。
看官须知,⽆论中国还是德国,现在博⼠论⽂动辄就是⼏百页。
于是,作为妥协,爱因斯坦⼜勉强加了⼏页废话,最后这篇21页的论⽂于7⽉底被苏黎世⼤学接受,8⽉15⽇爱因斯坦将它寄给《物理学刊》,最终发表在该刊1906年第4期上。
论⽂发表前,1906年1⽉15⽇,爱因斯坦凭这21页在苏黎世⼤学获博⼠学位。
这篇论⽂⾄今仍为全世界物理学论⽂引⽤率冠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4倍,⽐他的光量⼦论⽂⾼出8倍!犹太物理青年爱因斯坦并不知道他已经发表了世界物理学历史引⽤率冠军,他只是继续投稿。
天才议论文600字
天才议论文天才议论文600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才议论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才议论文600字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只有勤奋,才会有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结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正如明朝吴承恩《西游记》说的那样:功到自然成。
我们每个人都羡慕历史上的名人,崇拜历史上的天才,并总是抱怨老天不给自己一个聪明的大脑。
其实我们错了。
天才来自勤奋。
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名人都不知道小时候受了多少苦,经过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汗水才换来了最后的一点成果、一丝安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妇孺皆知,具有重大成就,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都是他所创造的。
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第一堂课老师教他画鸡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本来他也画不下去了,就去请教老师。
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很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下的光线也不同,那么鸡蛋的形状也就相应的发生了改变。
因此画鸡蛋是练基本功。
要想有更好的创作就必须练好基本功。
最后,达·芬奇坚持练习,练习稿堆了一堆又一堆,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一代宗师。
天才不是天生的,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被老师称为“木鸡”,但就是这样一位被老师轻视的学生却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说出了这样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总而言之,天才来自勤奋。
任何成果必须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得到。
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以自己的笨拙怨天尤人。
那只不过是偷懒的借口罢了,关汉卿曾经说过:笨鸟先飞。
只要勤奋,只要努力,只要肯下功夫,铁杵磨成针。
请谨记:勤奋可以赢得一切。
史上引用最高的100篇论文(一):PaperMountain
史上引用最高的100篇论文(一):PaperMountain【知社学术编译】高温超导体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宇宙加速膨胀的证据,这些杰出的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他们都没能进入史上引用最高的100篇论文清单。
而碳纳米管的发现,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却在这个清单上排名第36。
文献引用是一个学者注明其思想、方法和发现出处的标准作法,被引用数也经常用于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50年前,Eugene Garfield 发表了科学引用指数(SCI)以跟踪每篇论文的引用情况。
为纪念SCI发表的50周年,Nature杂志和Thomson Reuters列举了有史以来引用最高的100篇论文。
这个清单有一些让人意外之处。
首先,进入清单,一篇论文至少需要被引用12119次;在学术界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重要的是,许多家喻户晓的著名文章都没有入选,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前面所提的经典工作。
而进入榜单的,很多是描述实验方法和计算工具的。
例如,史上引用最多,是1951年一篇描述蛋白质测量方法的论文,被引用超过30万次。
这让其作者已故生化学家Oliver Lowry非常意外。
在1977年,他就曾写道,“我知道这并不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但这些引用还是让我暗自开心。
”科学文献浩瀚繁琐,这100篇论文显然是其中的异类。
要知道Thomson Reuter的 Web of Science共收录了5800万篇论文。
如果所有的论文堆成一座乞力马扎罗山,那这100篇文章只是山顶的1厘米。
在这个数据库里,只有14499篇论文被引用数超过了1000,他们也只能堆砌不到两米高。
事实上,大约有一半的论文被引用不超过一次,他们才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庞大基底。
没有人能够完全解释什么因素使得一些论文被广泛引用,而更重要的一些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数字。
但这其中还是有迹可循的。
许多描述实验方法或者计算工具的论文被当成标准参考文献被后人广泛引用。
而一些奠基性的工作,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其重要性很快进入教科书,甚至被当成常识,因而其论文反倒不再被引用。
最出色的研究论文范文(精选9篇)
最出色的研究论文范文(精选9篇)以下是精选的九篇最出色的研究论文范文,它们展示了在不同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
1. 标题: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标题: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领域:医学- 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使用深度研究算法,我们建立了一个准确诊断肺癌的模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2. 标题: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标题: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领域:农学- 摘要:本篇研究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通过统计数据和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气候变化导致了作物产量的下降。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些适应性措施,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3. 标题: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标题: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领域:金融学- 摘要:本篇研究分析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我们发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创新科技企业的竞争。
本研究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使传统银行能够适应并利用金融科技的优势。
4. 标题: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标题: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领域:能源学- 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可持续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现有技术和政策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 标题:人权保护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标题:人权保护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 领域:国际法- 摘要:本篇研究分析了人权保护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
我们讨论了国际法框架下的人权保护机制,并探讨了人权保护与其他国际关系领域的关系。
6. 标题:大数据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标题:大数据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领域:市场营销- 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大数据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消费者数据,我们揭示了大数据对市场营销决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基于大数据的市场营销策略。
7. 标题:社交媒体对公共舆论的影响标题:社交媒体对公共舆论的影响- 领域:传媒学- 摘要:本篇研究探讨了社交媒体对公共舆论的影响。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论文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论文相信很多人被论文烦恼过,一想起选题、开题报告、答辩等等环节就头痛,谁知,在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牛”博士,他们的牛人经历,确实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五牛博士论文论文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 JLE 上连载四期。
第四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第三牛博士论文最牛投稿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实例: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1971 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
SIMS 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
于是投给了最牛B 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
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第二牛博士论文论文没必要长篇大论,千把字足以。
实例:德布罗意是个花花公子贵族,本科是历史学专的,后来实在闲着无聊去读了5 年博士,最后交的博士论文是一页纸,还涉嫌“抄袭”。
答辩委员会气的都不想让他答辩。
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感到很没面子,自己学生毕业不了真是耻辱,遂致信另一大神爱因斯坦,曰:“……请对他的论文作出您的评价。
另外顺便向您提及,该研究生的父亲是敝国伯爵,现任内阁部长,若您……,将来您来法国定会受到隆重的接待” 总结:不给他过,以后你不用来法国了。
谁料爱因斯坦读完后,马上予以了高度评价,称德布罗意“揭开了大幕的一角”。
世界最出名的20篇经典经济学论文
《生产理论》(1928)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ALαK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
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
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1.01L0.75K0.25,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
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
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
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
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
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
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唯一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
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机制最显著的事实就是知识节约。
天才的八百字议论文作文范例5篇
天才的八百字议论文作文范例5篇关于天才的八百字议论文作文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勤奋,才会有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结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如明朝吴承恩《西游记》说的那样:功到自然成.我们每个人都羡慕历史上的名人,崇拜历史上的天才,并总是抱怨老天不给自己一个聪明的大脑.其实我们错了.天才来自勤奋.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名人都不知道小时候受了多少苦,经过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汗水才换来了最后的一点成果.一丝安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妇孺皆知,具有重大成就,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都是他所创造的.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第一堂课老师教他画鸡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本来他也画不下去了,就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很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下的光线也不同,那么鸡蛋的形状也就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因此画鸡蛋是练基本功.要想有更好的创作就必须练好基本功.最后,达·芬奇坚持练习,练习稿堆了一堆又一堆,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一代宗师.天才不是天生的,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被老师称为〝木鸡〞,但就是这样一位被老师轻视的学生却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说出了这样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总而言之,天才来自勤奋.任何成果必须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得到.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以自己的笨拙怨天尤人.那只不过是偷懒的借口罢了,关汉卿曾经说过:笨鸟先飞.只要勤奋,只要努力,只要肯下功夫,铁杵磨成针.请谨记:勤奋可以赢得一切.从现在开始,要勤奋,努力,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成为众所周知的天才离我们并不遥远.关于天才的八百字议论文作文2漫画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父亲爬上大树,而母亲将一筐苹果递给父亲,于是,父亲将一个个的苹果砸向自己儿子的脑袋,父亲心想到:不信把孩子砸不成牛顿第二.可是儿子却在树下大声痛哭.故事里讽刺了一些父母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点走向成功,于是不惜一切的代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的教育方法脱离实际,一味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在我看来,天才不是砸出来的,父母应该结合实际,选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很理解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但期望归期望,父母不能将自身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虽然牛顿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但我们终究不是第二个牛顿.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当我们都成为牛顿时,那么这个世界有何意义呢?天才不是砸出来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很重要.再者,子女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强迫他去学习,这样只会让他对学习产生厌倦.如方仲永,他的父亲要求他写字换取钱财,他的父亲本身的教育方法就有问题,他的父亲只是把方仲永当成赚钱的工具,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让方仲永去学习,最终方仲永只能泯为众人矣.这告诉了我们很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如果父母真的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就应该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去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当然,光是有一套好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孩子自身的配合.如果孩子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这里成功也就不远了.如果态度是消极的,那么好再好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也只是浪费.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合理的制定教育方法呢?首先我们得清楚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其向这些方面发展;其次,父母担当的角色仅仅起引导作用,而不是操控自己的孩子;最后父母要结合实际,坚持适度原则.适当的采取奖励机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以上几点,经过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相信成功便会越来越近.总而言之,教育不是儿戏,父母不能对孩子一味的采取圈养或者放养的政策.过度只会害了孩子,坚持适度原则才是正确的.还有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务必谨记:天才不是砸出来的,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出来的.关于天才的八百字议论文作文3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亲,永远是子女避风的港湾.我的妈妈是一位最最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明星般美丽的面庞,却有大地般博大的爱心,正是这博大的爱心,使她成为一个〝天才〞.小时候,曾一直想拥有美丽的洋娃娃.好吃的巧克力.神奇的泡泡糖,所以总是向妈妈要钱,妈妈发现了我的〝企图〞,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告诉我,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不可以随便浪费.在她们生活的年代,哪怕是一分钱,也可以买很多东西,比如糖.雪糕……这时的妈妈是一位〝数学家〞,从此我知道了勤俭节约.长大一点,我上了学,可那时的我认为上学是一件超无聊的事,每天坐在那听老师讲.讲.讲,便不想上学.妈妈知道我的心思,可她并没有强迫我,而是告诉我,上学也许真的很无聊,可那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只有上学,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这时的妈妈是一位〝哲学家〞,从此,我知道了面对困难.到了青春期,我不再是一个小孩,我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对未来的规划,而父母的意见在我眼里渐渐变得不可理喻.渐渐的,我封闭了自己的心,不愿与父母交谈.妈妈知道,此时的我就像一头小野马,需要的不是打骂,而是理解与宽容,她告诉我,她并不想刺探我的秘密,而是想分担我的苦恼,她愿意帮助我,做我的朋友……这时的妈妈是一位〝心理学家〞.从此,我学会了与人沟通.一个人可能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朋友,可他一定有妈妈.妈妈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每一个伟人所不及的.母爱,是最温暖的,太阳暖,也只是温暖你的皮肤,而母爱,却可以温暖到你的心里.我的妈妈是个〝天才〞.你的妈妈是个〝天才〞.他的妈妈是个〝天才〞.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是〝天才〞,只有乘上母爱之舟,才可以了解〝天才〞背后的辛酸.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亲永远是子女避风的港湾.关于天才的八百字议论文作文4一些成就的人,大都是勤奋者,勤奋是成才必要条件.天才其实就是包括几点,一.要有卓越的创造力;二.要有想象力;三.还要有一个突出的聪明智慧.具有这些物质的人大部分都是天才.勤奋就是要不懈的努力,和后天形成的习惯与培养,与自己一如既往的追求.理想有着密相关的.高尔基说:〝天才源于勤奋〞.卡基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畏巨流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药,深入水底觅到骊珠.〞这些都说明,人们要想取得成功,就不离开勤奋.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到路上没有平坦的大到可走,只有不谓劳苦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他本人为了写《资本论》,就曾经花费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勤奋收集资料.坚持不懈的劳动,自然是〝苦〞事,但他们功的必由之路.高尔基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即可以熄灭,也可以旺盛的燃烧起来,而是它门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那就是劳动.〞劳动在劳动就是勤奋,勤奋是产生天才的根本原因.勤奋总是与刻苦形影不离,正如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汉代司马迁正是由于勤奋,不怕困难,云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从中取得了大量材料,才写成震古烁今的文学巨著《史记》.出身寒门的苏秦,立志苦学,常常读书至深夜.有时实在太累了,眼睛睁不开,他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痛醒了就继续读书.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出自勤奋.〞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取得成绩.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_岁就会微积分,被认为神童.进了安徽科技大学,他不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高中文化补习班,却只身到图书馆看他的微积分,一个月就声称已学完.平时,学生们去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很快一落千丈.无奈,老师只得让他休学.休学一年,上学后一个时期故态复萌,他狂妄的认为在大学里学不到什么,经常拿气枪在校园里〝巡猎〞.最后学校只得让他退学.退学后当上了油漆工,从此钱某结束了〝神童〞的生涯.俗话说:〝笨鸟先飞〞.意思是要不落后,就要比别人勤奋,就要比别人先行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恃天资聪颖,不肯〝先飞〞不肯勤奋学习,而又藐视〝笨鸟〞,这种思想和行为是极端错误的.〝笨鸟先飞〞是一种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表现.爱迪生就是发扬了〝笨鸟先飞〞的勤奋精神,才从一个智力平常的孩子成为大发明家的.但是,天赋好的〝灵鸟〞也要先飞,否则就有变成〝笨鸟〞的危险.然而,现在有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很聪明,没有必要去努力勤奋,其实不然,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奋会使其更加完善;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奋会补之不足.这个世上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勤能补拙.学习讲求天分,但是后天的努力比天分更加重要.勤奋能帮助人们不知疲倦地在学海里遨游,找到学习中的不足,成就个人的事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勤奋是一种努力自强的精神,勤奋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更是变理想为现实的行动,是由量变到质的过程,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是成为天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关于天才的八百字议论文作文5小的时候,我认为天才出于勤奋,在我的文具盒,朋友赠我的那个文具盒上,我把这句话当作我的座右铭.而且我也相信我的朋友也很相信这一句话,如果不信这句话他不会送我那个文具盒的.后来,我还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水.再后来,我觉得天才毕竟是天才,在看到爱迪生名言后面那句话时,我更是觉得有天才,那句话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水,有时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孩子还更要.今天,看网上一篇文章《到底有没有天才?》文中讲到:《纽约客》专职作家格拉德威尔则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他总结出了一个10000小时定律.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好像大脑需要这么长时间,以吸收达到精通需要知道的东西.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上世纪90年代初在柏林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大约都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_岁8小时,_岁时_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比如比尔·盖茨,他在西雅图上初中和高中时,由于得到了9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的机会而得以累积了他的10000个小时:早在_68年,上八年级的时候,他就读的私立中学购置了一台最早的一批可以直接连接到大型计算机上的`电脑终端机.小时候他家挨着华盛顿大学,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一台更高级的计算机.到盖茨大学二年级从哈佛大学辍学去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0000个小时.莫扎特6岁就开始作曲.但是心理学家麦克尔·豪说,按照成熟的作曲家的标准,莫扎特小时候的作品并不突出.他小时候的作品可能是他父亲记下来并作了改进的.莫扎特童年的很多作品都只是对别的作曲家的作品的重组.他直到_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到那时他刚好已经写了10年.〝天分不是唯一重要的,更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智商超过_0,你就跟智商达_0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一样大.〞克里斯托弗·迈克尔·兰根的智商高达_5(爱因斯坦是_0),但他只能在密苏里乡下的一个马场工作.他为什么没有成为火箭科学家或脑外科医生?因为他成长的环境:一生中没有人帮他开发他的天分,他只能依靠自己.看来,教育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早期的开发,不过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我认为我没有写作的天分,但是经过勤奋努力,我也能写一些小文章,爱好使我的生活多彩,有人说我的文章写的好是天赋,我觉得就是勤奋.天才议论文600字天才是指某人展现了卓越的智力.创意.而此创意则通常指在某一或某些领域展现前所未有。
这几篇高大上的论文你读过吗?
这几篇高大上的论文你读过吗?Predicting anomaly performance with politics, the weather, global warming, sunspots, and the stars(用美国政治、曼哈顿天气、全球变暖、厄尔尼诺、太阳黑子、行星排列等预测异象业绩)Robert Novy-MarxSimon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bstract:Predictive regressions find that the party of theUSpresident, the weather in Manhattan, global warming, the El Niño phenomenon, sunspots, and the conjunctions of the planets all have significant power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opular anomali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result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asset pricing literature.Sour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4, 112(2): 137-146简评:仅凭这标题和精悍的摘要,就不需要任何附加评论,论文全文加参考文献更是只有10页,你没看错,这篇文章是出自大名鼎鼎的JFE杂志。
Masculinity, Testosterone, and Financial Misreporting(男子气概、荷尔蒙睾丸酮素与财务错报)YUPING JIA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LAURENCE VAN LENT, YACHANG ZENGCenter and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Tilburg UniversityAbstract:We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a measure of male CEOs' facial masculinity and financial misreporting. Facial masculin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complex of masculine behaviors(including aggression, egocentrism, riskseeking, and maintenance of social status) in males. On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is relation is that the hormone testosterone influences both behavio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ce shape. We document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EO facial masculinity and various misreporting proxies in a broad sample of S&P1500 firms during 1996-2010. We complement this evidence by documenting that a CEO's facial masculinity predicts his firm's likelihood of being subject to an SEC enforcement action. We also show that an executive's facial masculin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ikelihood of the SEC naming him as a perpetrator. We find that facial masculinity is not a measure of overconfidence. Finally, we demonstrate that facial masculinity also predicts the incidence of insider trading and option backdating.Sour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4, 52(5): 1195-1246简评:看到这篇论文不禁感叹,关于高管特征(CEO)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先进到相貌与生物特征了,顿时觉得教育背景、社会网络、职业能力、年龄与一般性别等研究已经out了。
国际优秀科学的学术论文
国际优秀科学的学术论文篇一托马斯库恩与科学观的转向[关键词]范式内部史与外部史不可通约性一、作为本文的开始,请允许我追忆已故的托马斯S.库恩教授。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74年夏天,他赴日本参加在东京举办的第14届国际科学史研讨会。
那时,我是东京大学的科学史研究生,见面之前,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日文版于1971年面世,不久,我就为学校报纸写了一篇有关此书的评论文章。
在那段时间,坦率地说,我对于他的关于科学革命的著作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因为当时我的主要兴趣是科学和技术的社会维度。
大约两年后,即1976年,我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作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项目的研究生。
在那儿,我阅读了库恩教授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随后在他的论文选《必要的张力》(1977)中又重新出版。
其中有一篇题为科学的历史的短文刊登在1968年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14卷中。
库恩教授在科学的内部史和外部史上花了一定的篇幅来解释什么是内部史和外部史,尤其是关于默顿命题。
在1976-1977学年的春季学期里,我参加了他的本科课程科学史介绍。
上了一些课后,他由于过度工作而进了医院。
由哲学系荣誉教授卡尔享普尔教授代替他上。
但是在最后几节课时,他又出现了。
为了获得学分,我与学生们一起参加了考试,并提交了一篇题为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与数学史的学期论文,文中我论断在数学中也有革命。
看我的论文之前,他认为在数学中没有革命。
但是,读了我的论文,他改变了看法,开始承认即使在数学中也必定存在着革命。
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我看到他对我的论文评语时的高兴心情。
我十分感谢他对于一位国外学生所给予的和蔼与学术的公正。
1978年在该项目的一次学术研究会上,库恩教授谈及他的新书《黑体理论和量子不连续性,1894-1912》,该书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的一些同事报怨那本书太专业化。
但我却极力推崇,因为我自己能理解在我在数学系的学习中历史研究有多重要。
他的有关量子理论早期历史的著作似乎已表明他感到对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负有一种学者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牛逼的论文:
1最牛逼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就已经发表在最权威的期刊上,且鉴于论文很长,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JLE上连载四期。
2最牛逼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的那些个教授们紧张恍惚到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被誉为“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委员会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
3、最牛逼论文投稿,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论文的审稿人,最后只能原样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实例:Christopher Sims(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
Sims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于是投给了最牛逼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
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
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
其实以上三个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我以为最牛的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甚至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剑桥大学学术思想界公认的领袖人物。
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大人物剑桥教授摩尔先生与他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他的一些喃喃自语!因此,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由于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学位委员会拒绝。
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
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就的,仅数万字,就是那本《逻辑哲学论》,但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人能够读懂他的这部天书。
为此,出版商特地找到他的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的出版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篇洋洋洒洒的序言。
等到书终于出版了,罗素却遭到了学
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他根本就没有读懂他的论文,只是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
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
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里的问题。
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问题。
终于,罗素开口了,他却是转向摩尔的:“摩尔,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
” 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
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
论文答辩就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