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白血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白血病 PPT课件

白血病 PPT课件
AML 羥基脲 1.5-2.5g/q6h約36h ③聯合化療 ④水化 高尿酸、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凝血異常等
一般治療
2.防治感染
• 住隔離病房或層流病房 • 用G-CSF/GM-CSF以縮短粒細胞缺乏期,用於ALL,
L1,L2
免疫分型 Pro-B ALL Common-B ALL
Pre-B ALL Burkitt ALL
B系ALL的MICM分型
遺傳特徵
t(4;11);MLL-AF4 t(11;19);MLL-ENL t(9;22);BCR-ABL T(17;19);E2A-HLF
L1,L2
t(5;14);IL3-IgH
L1,L2
L1,L2 L3
FAB形態
CN-AML的分子生物學預後分組
基因改變 FLT3-ITD NPM1突變 CEBPA突變 MLL-PTD*
染色體定位 13q12 5q35
19q13.1 11q23
預後意義 OS縮短;DFS縮短 CR率提高;OS延長 OS延長;DFS延長 OS縮短;EFS縮短
*11q23(MLL)易位的伴侶基因有80餘種, 除AML伴t(9;11);AF9-MLL為中等預後外,其餘預後較差。
急性髓系白血病形態學分類
(AML的FAB分型)
(M:morphology)
M4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M4a
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原、幼單核細胞
≥20%(NEC)
M4b
原、幼椎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始和早幼粒細>
20%
M4c
原始細胞既具粒細胞系,又具單核細胞系形態特
徵者>30%
M4Eo
嗜酸性粒細胞〉=5%(NEC)CBFβ-MYH11

白血病ppt课件全文

白血病ppt课件全文

受累基因 AML1-ETO PML-RARα PLZF- RARα CBFβ-MYH11 CBFβ-MYH11
MLL MYC-IgH BCR-ABL
常见白血病类型
M2 M3 M3 M4Eo M4Eo M4/M5或其他型 L3 CML,ALL,AML
APL患者染色体异常t(15;17)(q22;q21)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活性减低或阴性,治疗有效时活性恢复,复发时下降
(三)骨髓
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 高,中性中、晚幼及杆状粒细胞明显增多,原粒10%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红系相对减少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CML骨髓象
(四)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需要特殊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原始细胞/全部骨髓有核细胞(ANC)≥30%为 AL的诊断标准 ②“裂孔”现象 ③低增生性白血病 ④Auer小体仅见于ANLL,有独立诊断意义
Auer小体
细胞化学
急淋白血病
急粒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过氧化物酶(POX) 糖原染色(PAS)
(-)
(+) 成块或颗粒状
血象
WBC:多数↑,也有正常或↓
WBC≥10×109/L——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 WBC<1.0×109/L——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多数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
RBC:多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可找到 幼红细胞
PLT:↓,约50%≤60×109/L,晚期极度减少 (<2×109/L)
骨髓象 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参见FAB分类法
3、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原始 细胞≥30%;具体参考FAB分类法
4、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

白血病ppt课件

白血病ppt课件
• 理想的CR:除上述外白血病的免疫学、细胞遗 传学、分子生物学异常标志消失
AML治疗
• 化疗、大剂量化疗+自体HSCT或同胞相合的 化疗30~50%可望长期生存
• 诱导缓解治疗方案:DA(G)、MA、IA(E)、 HA,APL可用全反式维甲酸、维甲酸加化疗、 亚砷酸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
• 2个标准的疗程化疗不能达CR提示原发性耐 药,达CR所需的诱导时间越长则DFS越短
HSCT主要适应症
• 难治复发的ALL
• CR2期ALL
• CR1期高危者,如Ph+,t(4;11),+8者,WBC 大于30*109/L的前B-ALL和100*109/L的TALL,获CR>4~6周,CR后MRD偏高,在巩 固维持治疗阶段持续存在或仍不断增加者
预 后
• 不治疗的白血病平均生存三个月 • 治疗急淋90%可缓解;急非淋60~70%可缓
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或增多
• 出现除Ph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如双 Ph,+8,i17q等
• 骨髓活检可见胶原纤维显著增生 • CFU-GM培养示集簇增加、集落减少 • AP可维持几个月到数年
急性变期
BPCML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与AL类似。多数为 急粒变,少数为急淋变和急单变,偶有巨核 细胞及红细胞等类型的急性变。急性变预后 极差,往往在数月内死亡。
• 诊断 • 乏力、纳差、消瘦 40%无症状 • 脾大、肝大、胸骨压痛 • 白细胞、嗜酸、嗜碱,血小板 • NAP积分 • BM增生 ,粒系为主,原+早<10%
• Ph(+) BCR/ABL(+)
鉴别诊断
• 其他原因引起的脾肿大 • 类白血病反应 • 骨髓纤维化

白血病PPT课件

白血病PPT课件
• B Lymphocyte
HLA-DR+ CD19+ CD24+ CD20+ CD10+ CD22+
• T Lymphocyte
CD7+ CD5+ CD2+
• Myeloid lineage
CD33+ CD13+ CD14+ MPO+ CD41+ Glycophorin A
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es
Introduction
• CML is a clonal stem cel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proliferation of myeloid elements at all stages of differentia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RBC, Hb↓,normocytic anemia • Platelets↓
Bone marrow
• Obvious roliferation • Leukemic blasts are more than 30%ANC. • Erythroid precursors are decreased. • Megakaryocytes are decreased and absent.
– Infection – Bleeding:
• thrombocytopenia, • Coagulopathies:DIC(M3), primary fibrinolysis, • hyperleukocytosis
– anemia
Clinical manifestations(二)

白血病ppt课件

白血病ppt课件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1
正常血细胞分化
多 BFU-E、CFU-E
原幼红
网红、RBC
向 祖
CFU-G
原幼粒
成熟粒细胞

造 血
细 CFU-GM

CFU-M
原幼单
单核细胞

CFU-Meg
细 胞
淋 巴
前B细胞
原幼巨核 成熟巨核 原幼B淋巴细胞
血小板 B细胞

干 细 前胸腺细胞
原幼T淋巴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原始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2
常见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白血病 急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或AML) 慢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L);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浆细胞病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
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细胞内有明显 空泡,胞浆嗜碱染色深。
14
临床表现
起病急,多数1月之内 正常造血功能受抑表现 贫血 感染 部位(口腔、咽峡、肺、肛周),致
病菌(G+orG-,继发真菌) 出血 PLT减少,DIC,白细胞淤滞等引起;
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15
临床表现
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骨关节疼痛:胸骨中下段压痛 牙龈增生(尤其M4及M5),皮肤结节 粒细胞肉瘤、绿色瘤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睾丸白血病
髓外白血病的防治 造血干细胞移植
24
完全缓解标准
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Hb>100g/L(男)或90g/L(女及儿童),中

白血病PPT演示课件

白血病PPT演示课件

放射治疗原则及应用
放射治疗原则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局部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和扩散,通常与化疗联合应用。根 据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制定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确定照射剂量和照射野。
放射治疗应用
放射治疗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局部肿块或淋巴结肿大 的治疗。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如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放 射治疗也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素+阿糖胞苷)等,诱导治疗缓解后给予强化巩固和维持治疗。
02 03
慢性白血病化疗
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如伊马 替尼、尼罗替尼等;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可采用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化疗。
化疗药物选择
根据白血病的类型、分期、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化疗药物,如烷化剂、抗代谢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
白血病
汇报人:XXX
2024-01-10
CONTENTS
• 白血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
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白血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 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 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 ,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骨骼受累情况,如骨质破坏 、骨髓腔扩大等。
CT或MRI检查
更详细地显示骨骼、软组织及器官的受累 情况,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程度。

白血病ppt课件

白血病ppt课件
白血病 (leukemia)
完整版PPT课件
1
要求
了解
– 病因、病理及常用的临床分型方法
掌握
– 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 断
熟悉
– 急性白血病的防治原则
完整版PPT课件
2
概述(1)
定义: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 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 去进一步分化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 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 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浸润其他器 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
一位 – 成人AML多,儿童ALL多
完整版PPT课件
7
概 述(4)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毒:HTLV-1与ATLL;EBV – 电离辐射:染色体断裂、重组
– 化学因素:苯、烷化剂、乙双马啉
– 遗传
单卵双生,1人白血病,另一人几率1/5,为双卵 双生的12倍
获得性:多基因(原癌,抑癌,凋亡),多步骤 细胞周 期调节失控,DNA修复功能异常,基因不稳定,增殖 分化信号传导异常
11
完整版PPT课件
12
完整版PPT课件
13
分类(ALL-FAB)
L1:原幼淋以小细胞为主(<=12um) L2:原幼淋以大细胞为主 L3:大细胞一致,胞内空泡,胞浆嗜碱,
染色深。
完整版PPT课件
14
完整版PPT课件
1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WHO分型)
归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 Precursor B/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完整版PPT课件
16
临床表现
贫血 发热:本病或感染。各部位,各种病原菌。 出血(血板少,DIC,白细胞高) 器官和组织浸润

白血病ppt课件

白血病ppt课件
白血病 Leukemia
第一节 概述 [概念]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 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
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
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 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
[分类]
· ·
根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慢性白血病 chronic leukemia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一、病毒学说 ATL (adult T leukemia)是由HTLV-I (human T lymphocytrophic virus-I, HTLV-I)引起 证据:①己从ATL的恶性T细胞中分离出了HTLV-I(1种C 型逆转录RNA病毒) ②患者白血病细胞染色体DNA中含有HTLV-I前病毒 ③将受感染的细胞中提出HTLV-I与正常脐血淋巴细 胞 一起培养,脐血淋巴细胞发育成为ATL特有的 细胞形态
MICM分型 形态学 ( morphology) 免疫学 (immunology)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 分子遗传学 (molecular genetics)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WHO分类: 1. 有再现性染色体易位的AML (1)AML伴t(8;21)(q22;q22), AML1(CBF-ā)/ETO
五、其他血液 CML、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MDS、PNH、lymphoma、MM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AL)
[概念]
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
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 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三)出血:
以皮肤粘膜出血多见,也可眼底、内脏、颅内出血, M3易并发DIC,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 AL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死于出血者占62.24%, 其中87%为颅内出血. 出血原因: ① PLT降低是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② PLT功能异常 ③ 凝血因子减少 ④ 白血病C浸润和感染毒素至血管壁脆性
表现严重出血倾向。 ②缓慢者:脸色苍白,. 皮肤紫癜、疲乏等。16
(一)贫血: 进行性发展,原因:红C生成减少、无效生 成、溶 血、失血有关。 (二)发热: ①低热考虑白血病本身发热
高热伴畏寒,考虑继发感染 ②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 ③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 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可发生病毒感染
第九章 白血病
副主任医师:孙建群
.
1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 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 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 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正常 造血受抑制。 简单地说是造血组织中任一系列细胞呈 肿瘤性增殖,浸润全身各种组织器官。

L2: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 均
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 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
MICM分型: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 子生物学结合的分型。
.
14
.
15
※三、临床表现
1、急性白血病周围血表现为一高二低,即: WBC增高 (但为不成熟C)导致感染、发热. Hb降低导致贫血; PLT降低导致出血。 骨髓外造血导致肝、脾肿大,器官、组织浸润 2、起病急缓不一 ①急者:可以突然高热,类似的“感冒”, 也可
润特点,眼眶骨膜下浸润最常见。
4、口腔和皮肤:
M4和M5,白血病C浸润,使牙龈增生,肿胀 呈蓝灰色,皮损多见于M5,呈紫蓝色皮肤结 节(皮肤粒细胞肉瘤)
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ALL最常见,儿童尤甚,其次为M4、M5、M2 临床表现:轻者头痛、头晕,重者呕吐、抽
搐、昏迷
.
20
6、睾丸:
增高
.
18
(四)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1、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急淋多见,轻至中度 肿大; 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ALL; AL轻-中度肝脾大, 慢粒急性变巨脾
2、 骨骼和关节: 胸骨下段局部压痛有助于诊断 患者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儿童多见
.
19
3、眼部:
粒细胞肉瘤(或称绿色瘤)是粒C白血病浸
多见于ALL化疗缓解后的幼儿或青年 仅次于CNSL髓外复发的根源 临表:无痛性睾丸肿大,多为一侧性
7、肺、心、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均
可受累,不一定有临床表现
.
21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1 WBC≥ 10 × 109 / L称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 WBC≥100×109 / L 称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可找到数量不等原始或幼稚C WBC<1.0×109 / L 称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此 类患者血片上很难找到原始或幼稚C
.
2髓 Biblioteka 干.c全能

c淋


.
干.
c
红系祖C
粒一单系祖C
嗜酸(碱)粒祖C
巨核系祖C
造血干细胞分化及增殖示意图

各 各各各

系 系系系

早 中晚成

幼 幼幼熟
C
C CCC
T
T
T
T淋巴系祖C



B
B
B



B淋巴系祖C



C
C
C
.
3
根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分急性、慢性。
急性白血病
断裂和重组。
.
7
3、化学因素:
苯致白血病 烷化剂,引起继发性白血病 乙双吗啉有极强的致染色体畸变
4、遗传因素:
先天性再障(Fanconi贫血)、Down综合征
5、其他血液病:
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MDS等。
.
8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AL)
一、定义

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 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 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 织,正常造血抑制。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肝、 脾、淋巴结肿大等。
粒细胞占30%~80%
.
11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C≥80%
分为①M5a:原单核C≥80% ②M5b:原单核C<80%
M6(急性红白血病): 骨髓幼红C≥50%,原始C≥30%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原始巨核C≥30%
.
12
ANLL-M1 .
13
2、ALL根据形态学特征分3个亚型: 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大小一
.
9
二、分类(FAB分型):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8型: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原始C>30%,髓过氧化物酶(MPO)阳
性C<3%
电镜下,MPO(+);至少表达一种髓系
抗原CD13或CD33(+)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骨髓原粒C>90%,MPO(+)>3%
慢性白血病
分化停滞阶段
原始C、早期幼 稚C
较成熟幼稚C、 成熟C
病情发展
迅速

自然病程
数月
数年
.
4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将
急性白血病分为:
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②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慢性白血病分为;
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③多毛细胞白血病(少见)
④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
22
2、AL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约50%患者PLT < 60 × 109 / L ,晚期极度 降低
.
5
二、发病情况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2.76 / 10万,低于欧 美国家。
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 约5.5 : 1。
.
6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毒: 已证实HTLV-I(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是 ATL(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因为: 已从ATL的恶性T细胞中分离出HTLV-I病毒 血清可检出HTLV-I抗体。 2、电离辐射: 照射100~900 cGy与白血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使骨髓抑制和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
.
10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骨髓30%<原粒C<89%,单核C<20%
①M2a:即M2型 ②M2b:骨髓中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
高,以异常的嗜中性中幼粒C为主>3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C≥30%
M4(急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原始C>30%,单核C>20%,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