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有趣的静电现象(共6张PPT)

有趣的静电现象(共6张PPT)
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
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 什么是带电? 物体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两种,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和负电荷(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
微观解释: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
2、接触起电
微观解释: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Q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 Q
22Leabharlann Q 3Q接触后 再分开
Q
Q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
3、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微观解释:把带正电的球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没 静有电创感 造应电微荷观,解而释是:使把物带体正中电的的正球负移电近荷金分属开导,体将电A和荷B从时物,体导的体一上部的分自转由移电到子另被一吸部引分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没 有完创成造 课电本荷后,的而课是后使练物习体(中做的在正课负本电上荷)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同1、种应电用荷:互静相电排喷斥涂,、异静种电电复荷印互、相静吸电引除尘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 第1、一应节用有:趣静的电静喷电涂现、象静电复印、静电除尘 静完电成感 课应本微后观的解课释后:练把习带(正做电在的课球本移上近)金。属导体A和B时,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没 有第创一造 节电:荷有,趣而的是静使电物现体象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物第体一吸 节引有轻趣小的物静体电,现我象们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第我一们节 的生有活趣中的有静哪电些现静象电现象? 第物一体节 吸引有轻趣小的物静体电,现我象们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1物、体应吸用引:轻静小电物喷体涂,、我静们电说复物印体、带静了电电除,尘或说带了电荷。 起2、电防的止本:质油罐车无拖论地是的哪铁种链起、电避方雷式针,其、本工质厂都车是间将空正气、保负持电空荷气分湿开润,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两种, 电正荷电间荷的(相丝互绸作摩用擦的过规的律玻? 璃棒所带的电荷)和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第一节:有有趣趣的的静静电电现现象象

静电现象PPT课件

静电现象PPT课件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片 使用:
【想一想】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为何会张开?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思考】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静电现象的解释
原子核(正电荷)
1.原 子
构成物体呈中性
2.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_正___电;丝绸带__负___电。
3.有A与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挤,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 那么A一定带_负___电 ,B与C一定能相互__吸__引___。
4.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 产生__摩__擦__起_电___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
二、静 电 现 象
二、静电现象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人们就说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是否一样?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正电荷+ 两种电荷
负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所带的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 胶棒所带的电荷
三、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
四、原子构成初步及对静电现象的解释
原子核(正电荷) 1.原 子 (呈中性)电 子(负电荷)
2.摩擦起电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3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验电器带电时,两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_金_属__箔_片__上__的_同__种__电_荷__相_互__排__挤__。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完整版PPT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完整版PPT
返回目录
做下面的实验,进一步观察摩擦物体之间发生了什么。
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 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 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 么现象发生。
返回目录
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 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返回目录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带电气球相互靠近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表现了一种明知痛苦无望却仍要追求的牺牲精神。颈联从体贴细致的角度推测、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尾联写诗人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静电。但是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在带静电的物体中,
内容 此诗第一至三段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四段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第五至六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第七段用双兔作喻,点明木兰女扮男
手法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有完整集中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全诗以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新闻述评可以说是一种边缘体裁。它介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
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将士们的爱国之心。
(3)为江水作注,为什么先写山(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4.(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
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2)引用渔歌的作用?
仔细观察,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和我们了解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ppt优质版(共16张PPT)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ppt优质版(共16张PPT)
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发生了 。 1、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丙辰年,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22、【答案】B 19、【答案】B D.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香港《禁止蒙面条例》生效后首次有人被检控” ①谦让 、分享 、帮助他人 、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塑造 健康的人格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 分)②
头发带 参与社会的过程 ,既是当体验我社们会生用活的塑过程料,梳也是子在实梳践中理发展干和成燥就自的己头的过发程。时(2,分)梳③我子们只带有主负动电关心荷社会,,积极融入社会,正倾力电奉荷献社,会而,才且能实在现它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分) 1.请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靠近 吸引的现象。 们 时会产生相互 【整体感知】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1
体验静电现象
02
不一样的电荷
03
让电荷流动起来
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 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 声,这是为什么呢?
返回目录
01 体验静电现象
返回目录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 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
原来 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 ,物质同时具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静电现象课件ppt课件

静电现象课件ppt课件
2.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__正__电;丝绸带__负___电。
3.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 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摩__擦_起__电___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
4.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
如图:那么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 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称为化合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 质分子。
金刚石分子
乙醇分子
做一做: 将一张纸撕成小纸屑,放在桌上 1.将文具盒里的塑料尺(或者塑料笔杆)去靠 近小纸,你会发现什么? 2.将它们在毛皮(或自己的尼龙衣服,头发) 上摩擦几下,去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
B. 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C. 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
带负电
A BC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
5. 有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若A 排斥B,A吸引C,C排斥D,那么A、B、C各带什 么电?
6、做一做,想一想 :
取一段包扎商品用的塑料绳,从绳的一端 将它撕成很多细长条。用手提着绳的上端,另 一只手(干燥、清洁、无汗迹)握住绳,由上 而下迅速摩擦几下,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为 什么?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是否一样?
电荷间的作用
分析 1 、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
的电性一定是 相同 (相同/不同) 的
2 、通过实验步骤1,步骤2我们发现:
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结论:同种电荷间的作用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1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粤教版选修11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1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粤教版选修11

如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 a、b,让 a 球带电荷量 Q,若 a、 b 接触,因为 a、b 是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可以认为两球带等量 的电荷,即 a、b 均带Q2 的电荷;若 a、b 两球开始带异种电荷, 当它们接触时,先进行电中和,再均分中和后剩余的电荷量.
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 (单选)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 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 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 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 [思路点拨] 起电的本质就是电荷的转移,电荷既不会凭空产生, 也不会凭空消失,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
二、静电现象的解释 1.静电产生的原因:一个电中性的物体可以通过_得__到__或_失__去__ 电荷而带电,如果一个物体 失去 一些电子,物体中的正电荷 比负电荷多,整个物体就带__正__电__;反之,若一个物体_得__到___ 一些电子,物体中的负电荷比正电荷多,整个物体就带_负__电__.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__创__造__也不能被__消__灭__,它 们只能从一个物体_转__移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__转__移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__不__变__.
[解析]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因而带正电,但玻璃 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总是失去电子,因而不能确定其电 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 A 错;并不是任意两个 物体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 B 错;物体如果原来带正电,得到 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 C 错;根据电荷守恒定 律可知 D 对,故正确答案为 D. [答案] D
复习课件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1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粤教版选修11

高二物理有趣的静电现象PPT教学课件

高二物理有趣的静电现象PPT教学课件

课堂互动讲练
感应起电的规律
例1 (双选)如图1-1-4所示,A、B为相互接 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 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 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4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 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移近导体A,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 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 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 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课前自主学案
一、静电的产生 1 . 自 然 界 存 在 两 种 电 荷 : 即 __正__电__荷__ 和 _负__电__荷___. 2.起电的三种方式:___摩__擦___起电、__传__导__起 电、__感__应___起电.
思考感悟 1.一根带有很多正电荷的棒慢慢靠近一个不带 电的验电器金属球,金箔张开的情况是怎样的? 提示:当带很多正电荷的棒慢慢靠近验电器金 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金箔上的自由电子在 静电力作用下向金属球移动,箔片带正电荷, 并且张角越来越大.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1.(单选)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 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 荷的转移
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选C.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而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 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从本质上讲,两种起电方 式都是电荷的转移.
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几乎不带电 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 将电子导走了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 粤教版选修11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 粤教版选修11
第三页,共22页。
二、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____负_电,失去电子的物 体带______电正,这就是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 子 发 生 (fāshēng) 移 动 , 导 体 靠 近 带 电 体 的 一 端 带 与异带号电 体 ________的电荷,远离的一端带与同带号电体________的电荷,这种 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 应起电.
答案 AB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第十九页,共22页。
A、B间接触后,A上部分正电荷转移到B上,这就 发生了接触起电现象,虽然B的净电荷增加,但A、B的总电 量保持(bǎochí)不变,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 AD
第二十页,共22页。
验电器的使用(shǐyò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3】 (双选)如图1-1-4所示,有一带正电(zhèngdiàn)的
【例 2】 (双选)如图 1-1-3 所示,A、B 是被绝缘支架 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 A 带正电,B 不带 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1-1-3
第十七页,共22页。
A.导体(dǎotǐ)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 电量大小相等
B.若A不动,将B沿图中aa′分开,则两边的电量大小可能 不等,与如何分有关
第十三页,共22页。
4.干燥季节助你减少静电电击 在干燥的冬季,回到家中脱去外套(wàitào)后如果接着去触 摸导电体,比如门把手、水嘴、煤气开关、其他人等,常会被电 击一下,使人很痛苦.如何减少这种受电击的情况呢? 脱外套(wàitào)时内外衣物摩擦,会产生大量电荷,从而使 人体带电.接着接触其他导体时,由于放电现象,产生很大的瞬 时电流,会使人有被电击的感觉.要减少电击现象,一是脱衣时 慢一些,从而减少摩擦生电,同时使内外衣物上的电荷能有充分 的中和时间,二是脱衣后先不要用手接触导体,过一段时间后, 身上的电荷和周围的异号电荷慢慢中和,人体就不带电了.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与磁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 粤教选修11粤教高中选修11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与磁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 粤教选修11粤教高中选修11物理课件

一条“尾巴”,目的就是及时把摩擦产生的静电导走. 2.静电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
等.
2021/12/12
第十页,共二十页。
[例❶] (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所示,将一束 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 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
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接触起电使物体带同种电荷,若两
物体完全相同,则会平分电荷.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解析: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时先中和再平分, 所以每个球带电量为-4q2+2q=-q.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是基础的题目,考查的就是学生对电荷 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比较简单.
2021/12/12
第十七页,共二十页。
油罐车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里面的油在晃动,也 会摩擦产生静电,后面拖一条的铁链就可以及时把产生 的静电导走,有利于消除静电,故 B 正确;飞机起落架 的轮胎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及时把飞 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电荷通过导体而转移 给大地,以免发生放电现象,保证飞机和乘客的安全, 故 C 错误;绝缘性能良好的化纤制品的衣服不能及时把 静电导入大地,容易造成手术事故,故 D 错误.故选 B.
2021/12/12
第十二页,共二十页。
解析:塑料包扎带与手摩擦带电,塑料包扎带上带 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细条会向 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细条带电越多,排斥力 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故选 D.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
2021/12/12
第五页,共二十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当你接触这些电路时,你既没有感觉到又没有看到更
没有听到静电放电时,这块电路就已部分损伤或完全损
坏,而你可能还在找其硬件或软件的原因。你可能还没
有意识到是静电这个“幽灵”。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
静电现象就如同科技馆中的表演,只是一种有趣的物理
现象;然而现在,静电已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工业的恐怖
-
1
主义者。
-
13
1.雷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么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呢?雷电在气象学上称为 雷暴。形成雷暴的积雨云高耸浓密,云顶常有大 量冰晶,云内垂直方向的热力对流发展旺盛,不 断发生起电和放电(闪电)现象,其机制十分复 杂。在放电过程中,闪电通道上的空气温度骤升, 空气中水滴汽化膨胀,甚至还有电离现象产生, 短时间内空气迅速膨胀,从而产生了冲击波,导 致强烈的雷鸣(打雷)。由于云中的电荷在地面 上引起感应电荷,使云底与地面之间形成 “闪 道”。当电荷积累和其他条件 (如突出的建筑 物、孤立的烟筒和旷地上的人等等)具备时,就 会发生闪电击地,即雷击,造成雷电灾害。
低。印刷过程中由于静电吸引力使纸张难以对齐,
降低生产效率。另外静电放电还产生很强的电磁
干扰,其频率非常宽,从低频至几千兆赫兹以上。
这种强电磁场作用时间短但其强度远比手机辐射
的电磁场强,会干扰一些设备的正常工作。
-
2
制作者 麦建华
-
3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 2.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 守恒定律。 3.难点:感应起电 重点:起电的方式与电荷守恒定律
-
14
有关雷电的参考数据
地球平均每年发声雷电 次数
每次放电时间 平均每次放电时间
雷电云的厚度 雷电云离地面的高度
闪电中的电压 每次闪电消耗的能量 线状闪电的火花长度 球状闪电的火花直径 落地雷占雷电的次数
16×106 次
几万分之一秒~0.13秒 0.03 s
约(2~5)×103 m 几百米~几千米 几万伏~十亿伏 2×108 J~1013 J 几千米~几十千米 10 cm~20 cm 约十分之一
国内外近年发生了多起因静电造成的重大人员死
亡事故。在军工企业部门,静电放电使火箭(弹)
产生意外爆炸;在石化工业中静电放电多次使汽
油着火爆炸;在电子工业中损坏电子元器件,仅
美国每年因静电对电子工业所造成的损失就达几
百亿美元。静电危害的另一种形式是静电力的危
害,静电力的吸尘作用会影响产品质量,在大规
模集成电路生产中由于静电使芯片成品率大大降
-
4
-
7
一、认识静电
第一部分:讨论与交流
1、要使一个原本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你摩擦”使物体带电
接触起电实验:通过“接触”使物体带 感 电应起电实验:
导体置于带电体附近时,其两端会带上等量
异种的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感应起电就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
电 思考:你能用物质的微观模型解释
观察到的现象吗?
-
8
物体带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电子转移的过程
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它们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 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
的代数和不变。这叫电荷守恒定律。
静电现象的应用:
-
9
-
12
雷电是人们熟悉的自然界的电现象。据
统计,在地球大气层中,每秒落到地面的雷 电约有近百次,每天要发生上千万次闪电。 电压可高达数千万伏,最大电流约 1.0×104~1.0×105A,闪电的温度高达 1.0×104°C以上。巨型闪电产生的冲击波, 将使每平方厘米面积承受70ON的巨大压 力。在我国,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22%以 上由雷击引起,其中29%酿成大或特大火 灾;全国每年因雷击伤亡的人数在1万人以 上,可见雷电引起的自然灾害是不能忽视 的。
“幽灵”般的静电
在空气干燥的季节,当你开门时偶尔会有电击的感觉,
这就是静电放电。当你感觉电击时,你身上的静电电压
已超过2000伏!当你看到放电火花时你身上的静电
已高达5000伏!当你听到放电声音时,你身上的静
电已高达8000伏!但是现代许多高速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碰到仅几十伏或更低的静电就会遭到损坏。也就是
雷电天气如何保护自已- ?
15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资料:其实,避雷针应叫“引雷针”才合 适.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 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 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 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 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 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 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 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 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 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 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 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人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