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章末整合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章末整合课件
2000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2014 10 478 450 42 20 135 0.975
(1)该地区在此时期内粮食平均亩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B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解析 读表可知,该地区在此时期内,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 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与已有耕地相比,在林地上开发的耕 地粮食亩产较低,这导致整个地区平均亩产下降。
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自然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
植被
因素
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基本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
土壤
条件)
流失越强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 社会经济因素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 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 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 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素。
练习3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1)~(2)题。

大于

貌 究
海拔
25°坡
类 (m) 地比


例(%)
高 1 320
鸭原 ~ 25
池山 地 1 735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课件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三项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内容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两条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原则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16
雨林生态的优越性?
▪终年高温多雨,生长季节长 ▪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是生产力最高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三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1、自然原因: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黄土 高原
一、荒漠化概况
1、概念 2、表现: (1)土地沙漠化:西北内陆 (2)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 (3)次生盐渍化:西北华北(不合理灌溉)
分组自主探究:荒漠化的成 因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P16-19 ) 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P20) 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P24)
交流讨论
云贵高原——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区
次生盐渍化 是指在蒸发旺盛的干旱、半干旱以及半湿润地区, 因人类的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中的盐分沿 土壤毛管孔隙上升,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在表层土壤中积 累的过程。
西北、华北——我国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区
地球的“癌症”——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它已影响到 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世界 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 267万平方千米,占28%。
干旱季节
Q2:气候异常如何导致荒漠化?
抑 制
降水增多
气候异常 降水变率大
Q3: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 定性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高中地理学案课件必修三人教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

高中地理学案课件必修三人教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
网络(wǎngluò)构建区
章末整合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第一页,共20页。
章末整合 (zhěnɡ hé)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章末整合 (zhěnɡ hé)
教材 P17 活动 从“图 2.3 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

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相互影响、
专 题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

一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二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
移,其结果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
第五页,共20页。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章末整合 (zhěnɡ hé)
4.图 2.10 表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
果关系。人口问题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等问题的根
源。人口过快的增长,致使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

专 公路的辐射作用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
题 栏
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毁林垦耕的现象发生;新建城镇居民点,
目 开
必然要向周围的环境索要耕地;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必
关 然会造成大面积雨林的毁坏;运输方便后,伐木公司采伐森
林的速度也将加快,等等。那么这条雨林公路该不该修呢?
该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也认为发展是第一位的,为了发展
时,创造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的生活环境,达到发展与
环境的“双赢”。
第十四页,共20页。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角色二:政府官员
章末整合 (zhěnɡ hé)
破坏森林会成为环境的罪人,保护森林会成为世界
的功臣,依靠毁坏雨林发展经济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因
此保护森林是第一位的。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可以通过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章末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章末复习课件
13
• 例如,八百里洞庭湖,昔日烟波浩渺,如 今滩洲毕露。1949年水面面积为44万公 顷,到1976年只剩下18.4万公顷,平均 每年减少近万公顷。鄱阳湖前些年围湖面 积超过8.1万公顷,使水面面积大为减少。
• 许多事实证明,大规模围湖造田严重地破 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许多不可弥补的严 重后果:①减少了自然蓄水量,削弱了抗 旱防涝的能力;②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 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严重地破坏了水 14
22
•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 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 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 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
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
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
16
•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 沙活动的沙源。
•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
危害。 •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
措施。
17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沙活动的成因、 危害及其防治,同时考查获取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1)题,根据题干“就地起沙”,说明 沙源在当地,然后据图分析当地沙地成因 即可。图示桑曲和巴索曲注入错那湖,河 流沿岸及河口地形平坦,说明河流沿岸及 入湖口处泥沙沉积,且河口三角洲面积广 大;该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春 季河流水量小,湖面面积小,河流水位和 18
10
• 2.我国主要生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 态
自然背景 问 题
主要分布区域
主要防治措施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②根据区域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 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2.我国主要生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 问题
森林 破坏
自然背景
主要分布区域
主要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
中温带、亚热带边 东北、西南、华
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
(2019·江苏卷)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 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下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 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双选)
2.该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物种资源丰富地 林区、草原、近
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

海海域
休渔期制度
水土 半 湿 润 或 湿 润 的 黄土高原、东南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改坡
流失 丘陵地区
丘陵
为梯
半干旱内陆或春 西北、华北半干 严禁乱砍滥伐、合理利用水资
荒漠化
旱严重地区
旱地区
源、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
3.围湖造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利用河流、湖泊水面进行养鱼、放鸭、栽莲、植菱等水生生物生产,对改 善群众生活,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支援国家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过去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了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甚至有 些地方提出“把秧插到湖心,把粮种到山尖”的错误口号,出现了大规模围湖 造田、毁塘种粮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 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 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14张)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14张)

2.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 ②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③亚马孙河流域南 、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 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富;④南美洲北 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
【解析】乙图所示的国家为巴西,该国位于热带气候区,水热资源比较
丰富,但北部平原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积累和补 充的养分很少,因此土壤一般很贫瘠。
【答案】 B
【答案】
①放牧 ②樵采 ③开垦 ④干旱 ⑤大自然 ⑥全 球环境效应 ⑦脆弱性
谢 谢!
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的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 ①提供木材 ②美化环境 ③涵养水源 ④防风固沙 ⑤保持水土,稳定大气成分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⑤
【解析】①属于经济效益;②是城市绿化带作用;图中主要反映了森林
的光合作用和对径流的影响。
【答案】
B
2.下列关于乙图所示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国境内的森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B.该国水热资源丰富,北部平原土壤肥沃 C.该国的气候适宜热带作物的种植 D.该国境内的森林正在遭受严重破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_______。
(2)A地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全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全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盐碱化
分布
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都有分布
措施 建立合理排灌系统;施用有机肥料改良;种植耐盐碱作物;等
【典例 2】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 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 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 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 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 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3)土壤盐碱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板结加重
D.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 (1)据图可知,华北平原在降水少、蒸发强的季节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春季最符合。(2)大水漫灌会导致水分在地表集聚,从而引发土壤盐碱化。(3)盐碱化会加 重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答案】 (1)B (2)A
专题 2 土壤次生盐碱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荒漠化的一种,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中的盐分随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本章整合课件(17张)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本章整合课件(17张)
2.形成原因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是形 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 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地形 植被 土壤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 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 质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 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3)修建淤地坝、修梯田、植树种草、建水库、轮封轮牧、轮作 套种、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等。
-12-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地 区
主要生态 问题
形成原因
防治措施
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 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土壤
东 黑土流 刷,土层日渐变薄;沼泽的 肥力;保护湿地,杜绝沼泽
-6-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例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 南,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除若干石质山 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 率低,许多地方地表裸露,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高原是我国也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7万平方 千米。
-10-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专题二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因涉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 个方面,但结合材料来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当前诱发和加剧水 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从自然条件看,黄土高原地貌呈现沟谷发育的 特征,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暴雨集中,且植被覆盖率低, 水土保持能力差,每逢暴雨,泥沙俱下。从人为因素来看,过度樵采、 毁林开荒等都严重破坏了当地植被,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 矿等活动又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频度与强度。一方面,水土流失使耕 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进一步 加剧人地矛盾;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河,河流含沙量增加,往往导致 河流下游淤积,容易诱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的发生还会直接造成 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灾害的发生。水土流失是 可以治理的,要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可从工程措施、农业技术 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入手。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本章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本章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B ) A.减小降水变率 C.增加降水量 B.减少河水含沙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解析】
B对、D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
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A、C错:汾川 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降水量影响不大。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 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 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 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3~5题。
表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1 2 53.0 2 4 80.3 3 5 100.1 4 5 2 2 73.2 90.7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解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
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完成本题
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 息,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第(1)题,容易题。考生需关注文字信息中已表明,“小老头树”分布于降 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
7.内蒙古( B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归纳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归纳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西
形成原因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 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 且变率大等特点; 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 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 合理开垦土地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 ,乱砍滥伐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多
整治措施
①低湿地治理 ——鱼塘—台田 模式 ②盐碱地治理 ——调节、控制 水盐运动
①发展立体农 业;②解决生 活用能问题, 发展沼气、小 水电,营造薪 炭林,炉灶革 新、推广生活 用煤
【答案】 (1)深居内陆、地形阻挡
(2)自然原因:降水较少,多大风,风力作用强,地表的 疏松沉积物多,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人口剧增,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 风区分界线的附近,位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农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错, 生态环境脆弱
备选答案 ①人口激增 ②自然因素 ③亚马孙开发计划 ④保护
我国地区生态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生态问题、 发展障碍
①黑土开垦
后,引起土 壤冲刷,黑 东 土层日渐变 北 薄;
地 ②湿地减少 区;
③森林生态 和森林资源 严重破坏
形成原因
①黑土被开垦 后,自然平衡 受到破坏引起 土壤冲刷; ②林木超采, 采育脱节,毁 林开荒,森林 火灾,居民烧 柴等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湿地生态功能和破坏原 因的正确认识。第(1)题,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的条件 在于气候条件好(纬度低、气候温暖,适宜越冬),湿地 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第(2)题, “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 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第(3)题,湿地减少、湖 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 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 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课件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
内容概要
5
学法点拨
内容概要
• 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是“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选择了我国西北地区荒 漠化的防治为典型案例。首先从干旱为主的地理环
境特征入手,探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
特别点明自然因素只是荒漠化发展的潜在因素;然
后以人为因素为重点,探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中的不同特点;针对荒漠化的成因,最后指明了荒
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第二节是“森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然后
客观地说明了导致雨林被毁的原因,最后在“雨林 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中表明态度,应该把保 护放在第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整合
整合提升
➢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 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 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 ➢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 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
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
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
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从图
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
练习2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B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 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 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 )

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森林破坏、土壤侵 半干旱地区,过垦、过伐、
A 大兴安岭西侧
蚀、草地退化 降水少
过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 B
旱地区
降水较少,
草场退化严重
过牧严重
气候干旱
C 黄淮海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土壤侵
人口密集,
D 南方低山丘
亚热带湿润地区,
蚀严重
过垦严重
E 陵区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 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 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 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 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 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 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 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 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513
池山
湿
中度
2010 植
1 735



高原 1 240~ 湿

10
盆地 1 450


1 200
轻— 中度
2001~ 生态 259
2010 畜牧

花 高原 440~

中—
1996~ 经济
41 1 100
147
江 峡谷 1 410

强度
2010 林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D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解析 读表格,鸭池气候温凉,蒸发少,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 不是干旱区;该地可以发展粮食种植,石漠化程度不会是最严重 的;坡地比重较高,但低于花江,不是最高;该地发展种植业,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过度开垦
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化土地肥力下降, 废弃耕地变沙地,使 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 内陆河流和山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 用不当 麓冲积扇地区 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
邻近城镇或者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 建设中不
工矿开发区 化、沙化 注意环保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气__候__,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_。 解析 该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沙漠广布,面临土地荒漠 化的问题。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 解析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措施防 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 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 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
降水丰富
土壤侵蚀、森林破
横断山区、
亚热带地区,
F
坏严重、物种灭绝
云贵高原
地质条件复杂
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人民生活贫 穷,过垦、 过伐严重
草地退化、土壤侵 地处高寒地区,
人类活动的
G 青藏高原 蚀,生态环境十分 受气候变化的
影响
脆弱Biblioteka 影响(2)不同生态环境问题 的主要防治措施
练习1 石羊河流经甘 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 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 问题严重。读“石羊河 流域示意图”,完成下 列问题。
素。
练习3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1)~(2)
题。 地
研 貌 海拔
究 类 (m)
区 型
大于 25° 坡地 比例 (%)

年降 石漠 人口密

治理时 农业发
雨量 化等 度(人

间(年) 展模式
(mm) 级 /km2)



鸭 原 1 320

潜在
2006~ 粮食种
~ 25
863
(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 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 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 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 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 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 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3.我国生态脆弱区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及防治措施 (1)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