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密码应用规范(修改5-20070829)

合集下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入网公告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入网公告
入网系统。 特此公告。
国家 广 播 电影 电视 总局 科 技 司 21 0 0年 1 5日 2月
北京 永新视 博数字 电视技术有 限公 司
产 品
永 新 视 博 条 件 接 收 系统 V2.Pr 1 o
产 品类 别
CAS
入 网 级 别

有 效 期
2 1 . . 3 0 . . 2 0 0 4 1 —2 1 4 1 3
入 网 系统 。
特 此 公告 。
国家广播 电影 电视总局科技司
21 0 0年 1 2月 5日
北京算通科技发展股份有 限公 司



产品类别
C AS
入网级 别
C 21 00

有 效 期
I 3 0I I 2 I. —2 3. I.
入网 编号
C0 2 6
CTI C AS 算 通 数 字 条件 接 收 系统
入 网 编 号
C0 0 6
永 新 视 博 用 户 管 理 系统 (MSV2 1 S ) .
S MS

2 1 . .3 2 l . .2 0 0 4 1— 0 3 4 1
S 5 07
地 址 : 京 市 上 地 东路 5号 京 蒙 高 科 大 厦 B 座 4层 邮 编 : 0 0 5 北 10 8 电 话 : 0 0 2 7 9 传 真 :(1 ) 6 9 5 0 联 系人 : 立 彬 ( 1 )6 9 19 1 00 2709 张
国家 广 播 电 影 电视 总 局 科 技 司对 以下 申 请 入 网 的 数 字 电 视 广 播 条 件 接 收 系统 、 用 户 管理 系 统 研 发 单 位 产 品 分 别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228)1.范围 .................................................... ... ....... (229)2•引用标准和文件........................................ ... ......... (229)3.定义和缩略语 .......................................... ... ......... (230)3.1 定义.............................................. .... ..... . (230)3.2缩略语............................................ ............ (230)4•测评环境.............................................. .... ....... (231)4.1 条件接收系统构成 (231)4.2 条件接收系统的基本测试环境..................... (232)4.3 总体测评方法……………………………………..……… ..……………… .2335. 功能要求和测评方法................................. (233)5.1 同密 (233)5.1.1 技术要求 (233)5.1.2 测评方法.......................................... ................ .. (233)5.1.2.1 测评条件......................................................... ..... (233)5.1.2.2 测评工具........................... ....... .......................... .. (233)5.1.2.3 测评步骤.............................. .............................. .. (233)5.2 CAS缓存设备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协议和格式..................... .…2 345.2.1 技术要求....................................... .................... ........... (234)5.2.2 测评方法.................................... ....................... ........... (234)5.2.2.1 测评条件 (234)5.2.2.2 测评工具……………………………………………..………… .2345.2.2.3 测评步骤 (234)5.3 机卡配对 (234)5.3.1 技术要求.................................................................... (234)5.3.2 测评方法...................................................................... .. (234)5.3.2.1 测评步骤 (234)5.4 授权管理 (234)5.4.1 技术要求.............................. ............................... .......... .. (234)5.4.2 测评方法…………………… .…………………………… .…………… .2355.4.2.1 测评条件........................................................ .. (235)5.4.2.2 测评工具 (235)5.4.2.3 测评步骤 (235)5.5寻址管理................................................... (235)5.5.1技术要求.............................................. . (235)5.5.2 测评方法 (236)5.5.2.1 测评条件........................................................... .. ... (236)5.5.2.2 测评步骤 (236)5.6 系统接收端软件下载........................... ......................... . (236)5.6.1 技术要求........................................................ .. ......... . . (236)5.6.2 测评方法........................................................ .. .. (236)5.6.2.1 测评条件.......................................... ......... .. (236)5.6.2.2 测评步骤.......................................... ......... .. (236)5.7 通用接口(CI)支持............................. ........ .. (236)5.7.1 技术要求.......................................................... ........... .. (236)5.7.2 测评方法.................................................................. .. . (236)5.7.2.1 测评条件.......................................... ......... ............ . (236)5.7.2.2 测评步骤.................................... .................. . (236)5.8 业务支持能力 (237)5.8.1 技术要求.................................................................. .. (237)5.8.2 测评方法............................................................... .. (237)5.8.2.1测评步骤.......................................... ........... ............ (237)6. ................................................................................................ 性能要求和测评方法.......................................... ............................ (237)6.1 标称用户容量下的平均授权时间.......................................... ....... . (237)6.1.1 技术要求.................................................................. .. (237)6.1.2 测评方法……………………………………..….…………………… .2376.1.2.1 测评条件.......................................... ........... . (237)6.1.2.2 测评工具…………………………………… ..….... …………… ..2386.1.2.3 测评步骤…………………………………… .. … ... ……… ... … .. 2386.2 传送流数量................................................. (238)6.2.1 技术要求............................................................ ........... (238)6.2.2 测评方法.......................................... ..... .... ............ .. (238)6.3 授权响应时间.......................................... ..... ..... ............ . (238)《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编制说明………………………………………………………………….……… .239为了促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保障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安全运行,满足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需求,规范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测评工作,特制定《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DVB数字电视CA系统

DVB数字电视CA系统

9.获取IPPV 的定购信息 10.CA 时间转化 11.获取当前IPPV 节目信息. 12.购买IPPV 节目的收视权限 13.获取IPPT 的定购信息 14.获取当前IPPT 节目信息 15.购买IPPT 节目的收视权限 16.获取授权信息数量 17.获取授权信息
四。增值服务 1.获取邮件的个数 2.获取、清除邮件的信息 3.获取屏幕显示信息的个数 4.获取屏幕显示信息 5.设置字母卡绑定类型获取子母卡显示信息 6.获取子母卡绑定数据 7.设置子母卡绑定数据
if(section[0]==CA_DESCRIPTOR_TAG)//0x09 { not_cas = 1; casysid=(unsigned short)((section[2]<<8) | section[3]); DB_WriteMo(":CA_SYS_ID=%x ",casysid); if(DVTCASTB_CASIDVerify(casysid)) //CA SYS ID =18945 { not_cas = 0; caecmpid= BQ_SectionShort(section[4],section[5]) & 0x1fff; myprintf("\n CA_DVT_GetCurECM_PID: ECM_ID=%x",caecmpid); break; }
三。操作系统类函数接口 1.创建一个线程 2.创建一个消息队列 3.消息队列发送消息接口 4.从消息队列得到消息 5.创建一个mutex 信号量 6.锁定一个mutex 7.解锁一个mutex 8.删除一个mutex 9.线程休眠
四。数据过滤类函数接口 1.分配一个通道 2.释放一个通道 3.启动一个通道 4.设置一个过滤器 5.删除一个过滤器

浅析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的密钥管理

浅析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的密钥管理
21 年 1 01 1月
第 3 O卷 第 l 1期
绵 阳师范学院学报
r a fMin a  ̄NO l l i e s n lo a v n 1l v r T a Un
No . 2 1 v ,0 1 V0 . 0 N . 1 13 o 1
浅 析 数 字 电视 条 件 接收 系统 中的密 钥 管 理
张德 树
( 滁州职业技术学 院,安徽滁 州 2 9 0 ) 3 0 0

要 :数字 电视与模拟 电视相 比 , 不仅 实现 了图像和伴音质量 的大大提 高 , 高清晰度 电视 变为现 实, 使 而且
为其开展增值 业务提供 了条件。为 了保证 数字 电视 系统 所传输 的某 些信 息的安 全 , 防止非 法用户 窃收 , 通常采 用 加 解扰 与加解 密技术 , 即实现条件接 收。该 文主要介 绍条件接 收 系统的发送 端的加扰 、 密过程和 在接 收端 的解 加
加密信息 , 使被授权的用户端解扰器能以此来对数据解密 , 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受 C A系统控制 , 以加密形式配置在传 并 输流信息中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直接利用该信息进行解扰 。
1 1 加 解扰 和 加解 密原 理 分析 .
数字电视系统的发送端加扰 、 加密 : 数字电视进行信道编码时, 使用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P B ( suo R S Ped — R n o i r Sqec ) adm Bn y eune 对数字电视的传输码流 T ( r so ta 进行加扰 , a S Ta prS em) n tr 而运营商控制和掌握着伪 随机二进制序列信号 的初始信息即控制字 C C n l o )然后使用业务密钥 S W( ot r , m W d K对 C 加密成授权控 W 制信息 E M( n tm n C n o M s gs , C E t e et ot l e ae)再利用分配密钥 D i l r s K对 s K加密成授权管理信息 E M( n t - M E te i l m n M ngm n M s g) et aae et e ae 。前端系统将已加扰的 , 流经数据和 E M、 M s I ’ S C E M等授权数据经复用后传输出 去。 数字电视系统的接收端解密 、 解扰 : J数字电视进行信道解码时, 终端接收的信息包含已加扰的 T 传 S 输码流 、 C E M和 E M 等授权数据 , M 这些信息首先被送 人机顶 盒 , 经过解 复用后 , 而得到独立 的 E M、 从 C E MM和已加扰 的 , 码流。利用智能卡内的分配密钥 D ( I 1 S K 固化在智能卡中)对 E M解密得到 S , M K 得到 了S K后 , 控制字 C 就可 以利用 S W K对 E M而获得 , 了 C 就可以控制接收端的伪随机序列信号发生 C 有 W 器恢复一个与发送端相同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P B , R S 机顶盒利用这个 P B 就可以解扰 已加扰 的传输码 RS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密钥分配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密钥分配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密钥分配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密钥分配研究与实现一、课题背景与意义数字电视是一种用数字技术实现传送和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电视形式,具有良好的画质和声音效果,并且可以通过数字化实现多功能的互动性,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模拟电视。

在数字电视的广泛应用中,条件接收系统是其主要应用形式之一。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是指接受数字电视信号的设备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解码播放,这些条件包括硬件、软件和密钥等。

其中,密钥的分配和保护对于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为密钥是控制接收设备解码播放的关键信息,如果被窃取或泄漏,很容易导致非授权用户非法接收、复制或传播数字电视信号,从而给数字电视行业和用户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因此,为了保障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必须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密钥分配和管理机制来合理分配密钥、控制密钥权限、保护密钥安全等。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与实现,为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可行的密钥分配方案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密钥分配和保护技术的理论研究2、基于现有加密算法和密码学理论的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密钥分配方案设计3、利用实验平台实现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密钥的分配、控制和保护机制4、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验证所设计和实现的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密钥分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1、搜集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和密钥分配保护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全面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难点。

2、对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的密钥分配和保护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设计密钥分配方案,建立实验平台,实现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密钥的分配、控制和保护机制。

4、通过各类安全测试,验证所设计和实现的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密钥分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浅谈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密钥管理

浅谈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密钥管理
2 010 生
青 海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Qi g a r a Un v r i ( t r l ce c ) o r a o n h i No m l i e st Na u a in e y S
2 l 0 0
第 4期
NO 4 .
保 密 来 保 障系 统 的 安 全 儿 乎不 太 町能. 此 密 钥 成 r数 字 电视 条 件 系 统 安 全 的 关键 因 素 , 钥 的 安 全 性 直 接 决 定 了 整 个 条 密
件 接 收 系统 的 安 全 性 和可 靠 性 . 文通 过 对 数 字 电视 条 件 接 收 系统 的密 码 产 生 、 本 密钥 分 发 、 钥保 存 及 密 钥 注 销 等方 面 分 析 密
直接 的关 系 , 只要是 节 目内容需要 控制就 用控制 密钥加扰 . 一套 条件 接收 系统在一 定 的周 期 内可 以使 用
单 一 的 控 制 密 钥 加 扰 该 系统 控 制 的 所 有 节 日 内容 . 业 务 密 钥 ( evcKe ) 长 度 l 8 i. 于 对 控 制 密 钥 进 行 加 密 . 务 密 钥 可 以针 对 一 个 节 目, 可 S rie y : 2 Bt用 业 也
收 稿 日 期 : 0 0— 1 2 21 0 0
作 者 简 介 :晁 仕 德 ( 9 9 ) 男 , 海 乐都 人 , 教 授 , 究 方 向 : 络 管理 16 , 青 副 研 网 梅 林 ( 9 1 ) 男 , J 1 7 , I 东义 登 人 , 』 编辑 . 究 方 向 : 研 数字 媒 体 .
以针对 一组具 有共 同授 权信 息的 多个 只有获
取 了该 业 务 密 钥 才 能 解 密 加 扰 该 节 目内 容 用 的 控 制 密 钥 .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密码应用技术规范(检测要求)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密码应用技术规范(检测要求)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密码应用技术规范第5部分:检测要求(征求意见稿)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ryptography Application within 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sPart 5:Detect Requirement国家密码管理局2009年4月目 次目次 (I)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缩略语 (1)4系统功能检测 (1)4.1发卡 (1)4.2加扰 (2)4.3解扰 (2)4.4授权 (2)4.5密钥体系 (2)4.6解密CW (2)4.7密钥更换 (3)4.8密钥的安全存储 (3)5系统性能检测 (3)5.1发卡 (3)5.2加扰 (3)5.3解扰 (3)5.4密钥加密 (3)5.5密钥解密 (3)6算法实现正确性检测 (3)6.1 SM1算法 (3)6.1.1. 加密正确性检测 (3)6.1.2. 加扰正确性 (4)6.2 SM2算法 (4)6.3 SM3算法 (4)前 言为指导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中密码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和检测,特制定本规范。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密码应用技术规范》为系列规范,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1部分:系统规范;——第2部分:加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数字电视信源加解扰技术规范;——第4部分:用户卡技术规范;——第5部分:检测要求。

本部分为《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密码应用技术规范》的第五部分。

本部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永新视博数字电视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大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力合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达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一、概述条件接收CA(Conditional Access)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系统涉及到多种技术,包括加解密技术、加解扰技术、编码技术、复用技术、智能卡技术、网络技术、接收技术,此外还涉及到用户管理、节目管理、收费管理等信息管理技术。

条件接收是数字电视加密控制的核心技术保证,为数字电视的运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使拥有授权的用户合法的使用某一项业务,而未经授权的用户不能使用这一业务。

条件接收系统是基于MPEG-2和DVB标准开发设计的,并符合广电总局制定的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VB(Digitial Video Broadcast)是数字电视的通用国际标准,DVB 标准以MPEG-2编码系统为基础,用MPEG-2数据包结构作为数据容器,并使用严格的DV B服务信息格式,有效地、方便地实现了多种媒体之间的传输,并实现它们之间的数字信号转换。

应用领域涉及到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地面传输。

DVB有两种加扰方式,即同密(SimulCrypt)和多密(MultiCrypt)。

同密要求前端可以使用多个CA系统,每个CA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加密系统加密各自的相关信息,但对节目内容的加扰必须采用同一个加扰算法和加扰控制字,这样可以保证接收端使用不同的接收设备而同时又能接收相同的数字电视节目。

使用同密技术后,可以方便多级运营商的管理,为多级运营商选择条件接收系统提供了灵活性。

而多密技术主要是针对接收端而言的,用户可以采用多密的方式接收不同的加扰/加密系统所加密的不同的节目。

由于DVB中的同密与多密都规定了标准接口,从而方便了多个CA系统的集成,也方便了用户。

目前在国际上占主流的有欧洲的DVB标准、北美国家的ATSC标准及日本的ISDB标准。

在这三种标准中对于CA部分都作了简单的规定,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加扰方式。

欧洲DVB 组织提出了一种称之为通用加扰算法(Common Scrambling Algorithm)的加扰方式,由D VB组织的四家成员公司授权,ATSC组织使用了通用的三迭DES算法,而日本使用了松下公司提出的一种加扰算法。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标准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标准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标准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术语是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制定的,用于统一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命名规范和技术要求。

这些标准术语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准确地了解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同时也方便行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术语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类型: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可以分为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一体机、数字电视卡、数字电视转换器等不同类型。

2. 信号接收标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需要符合特定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标准,如DVB-T、DVB-C、DVB-S等,以确保设备能够接收和解码相应的数字电视信号。

3. 视频解码格式:标准术语还包括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支持的各种视频解码格式,如H.264、MPEG-2等,以及对应的分辨率和帧率要求。

4. 音频解码格式:数字电视接收设备还需要支持各种音频解码格式,如AC-3、AAC等,以实现高质量的音频输出。

5. 外部接口标准:标准术语还包括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各种外部接口标准,如HDMI、USB、光纤音频输出等,以确保设备能够连接至其他AV设备或外部存储设备。

通过遵循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术语,消费者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和购买符合自己需求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同时也能够促进数字电视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浅析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的密钥管理

浅析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的密钥管理

Brief Analysis of Secret - key to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of Digital TV
作者: 张德树
作者机构: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出版物刊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07-11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条件接收 机顶盒 密钥 安全性
摘要: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不仅实现了图像和伴音质量的大大提高,使高清晰度电视变为现实,而且为其开展增值业务提供了条件。

为了保证数字电视系统所传输的某些信息的安全,防止非法用户窃收,通常采用加解扰与加解密技术,即实现条件接收。

该文主要介绍条件接收系统的发送端的加扰、加密过程和在接收端的解扰、解密过程,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智能卡加解扰系统的工作原理。

同时也分析了由于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CAS)内在的脆弱性,也存在的被攻击可能,从而提出一种增强CAS系统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

I目 次 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缩略语 (2)3.1 术语 (2)3.2 缩略语 ........................................................................... 2 4 一般要求 (2)4.1 正常使用条件 (2)4.2 图形符号 (2)5 技术要求 (2)5.1 外观结构要求 (2)5.2 功能要求 (3)5.3 接口要求 (3)5.4 图像格式 (4)5.5 常温性能参数要求 (4)5.6 遥控发射器性能要求 (9)5.7 电磁兼容特性限值要求 (9)5.8 安全性要求 (9)5.9 可靠性要求 (9)5.10 环境试验要求 (9)5.11 开箱检验要求 (10)5.12 工艺装配检验要求 ............................................................... 10 6 检验方法 .. (10)6.1 外观结构检验方法 (10)6.2 开箱检验方法 .................................................................... 10 6.3 功能、接口和图像格式的检验方法 .. (10)6.4 常温性能测量方法 (10)6.5 遥控性能和遥控发射器的检验方法 (10)6.6 电磁兼容特性限值测量方法 (10)6.7 安全性试验方法 (10)6.8 可靠性试验方法 (10)6.9 环境试验方法 (10)6.10 工艺装配检验 (10)7 检验规则 (10)7.1 鉴定检验 (10)7.2 交收检验 (12)7.3 例行检验 (13)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8.1 标志 (14)8.2 包装 (15)8.3 运输 ............................................................................ 15 SJICS 33.160.25M 74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 ××××—××××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atellite digital television receiver (报批稿) ××××-××-××发布 ××××-××-××实施SJ/T ××××—××××8.4 贮存 (15)附录A (规范性附录)开箱检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 (16)附录B (规范性附录)工艺装配检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 (20)附录C (规范性附录)环境试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 (21)附录D (规范性附录)常温性能检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 (23)附录E (资料性附录)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功能和性能标准工作组 (24)II前言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浪潮中,广播电视传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随着信息安全的日益受到重视,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数据加密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1.1 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是目前广播电视传输中最常用的加密技术之一。

它通过使用同一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有效地保护了数据的安全性。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数据加密标准)、AES(高级加密标准)等。

1.2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对称加密算法不同,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使用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

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

RSA 算法是一种常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它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可以用于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

1.3 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可用于验证广播电视传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数据经过数字签名加密后,接收方可以通过验证数字签名来判断数据是否被篡改。

常见的数字签名算法包括RSA 和DSA(数字签名算法)等。

二、数据解密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2.1 密钥管理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发放和管理密钥是确保数据解密的关键。

密钥管理技术包括密钥生成、密钥分发、密钥存储等环节,它们保证了合法用户可以获得解密所需的密钥,同时确保密钥不会被非法获取。

2.2 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嵌入到广播电视传输的数据中,提供了一个不可见的指纹,从而实现版权保护和数据防篡改的目的。

数字水印可以在数据中嵌入一些特定的标识符,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发展趋势3.1 硬件加密技术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硬件加密技术。

硬件加密技术将加密和解密算法实现在专用的加密芯片或模块中,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广播模拟电视接收装置的信息安全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广播模拟电视接收装置的信息安全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广播模拟电视接收装置的信息安全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模拟电视接收装置的信息安全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模拟电视广播接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的需求。

因此,对广播模拟电视接收装置进行技术改进,以提高信息安全性和数字版权保护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信息安全是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模拟电视广播接收装置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窃听等安全威胁,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和数据被盗用。

因此,加强广播模拟电视接收装置的信息安全保护是当务之急。

为了提升信息安全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首先,加密技术是最基础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广播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只有拥有相应解密密钥的接收装置能够解码和播放节目内容,有效防止非法拷贝和传播。

其次,数字水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认证手段。

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将唯一标识信息嵌入到广播信号中,可以追踪盗版行为以及对内容进行版权保护。

此外,引入数字签名技术和安全传输协议,确保广播信号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信息被篡改和劫持。

与信息安全同等重要的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当前,数字内容的盗版和非法传播问题仍然严重,对版权方造成了巨大损失。

广播模拟电视接收装置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可以有效阻止盗版行为,保护创作人的合法权益。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

首先,利用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对内容进行加密和授权管理,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和播放。

其次,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和内容指纹技术,对内容进行标识和追踪,发现盗版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借助数字签名技术,对内容的真实性和版权信息进行认证,增加版权方的维权手段。

除了技术手段,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也是数字版权保护的关键。

广播电视台、内容提供商、设备厂商以及版权方需要共同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力度,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数字版权的保护和执法力度。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检测环境和方法设计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检测环境和方法设计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检测环境和方法设计
任晓炜
【期刊名称】《广播与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6(0)2
【摘要】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是数字电视运营中最重要和关键的系统之一,本文结合《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中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的要求,针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的检测环境和检测方法进行了设计说明.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任晓炜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北京1008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9
【相关文献】
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的应用 [J], 李玉峰;
2.数字电视广播的条件接收技术 [J], 王丽;
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入网公告 [J],
4.数字电视广播中的条件接收系统分析 [J], 马相海
5.条件接收系统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上的应用 [J], 丁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密码应用规范1概述《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密码应用规范》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第二部分: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加密机接口规范第三部分:数字电视信源加扰、解扰技术规范第四部分:智能卡接口规范第五部分:终端系统设备第六部分:检测规范新的部分可能会出现(further parts may follow)本部分为第一部分。

本规范仅涉及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密码应用体系,包括条件接收系统采用的密码算法体系、密钥应用架构和相关应用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有线、地面和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本规范为了更好地说明密码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各种密钥的生成、分发和使用过程以及加密/解密、签名/验证算法使用过程中,仅用简单的符号标识所出现的密码算法,所使用的密码算法均采用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具体算法,所有算法以算法需求表6. 1为准。

本规范中关于CA系统的框架部分参照了广电《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本规范归口单位:本规范起草单位:本规范起草人:2应用文件、术语、缩略语2.1 引用文件1)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2)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3)ETR 289 DTR/JTC-DVB-14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Support for use of scrambling and Conditional Access (CA) withi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s4)ETSI TR 102 035 V1.1.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of the DVB Simulcrypt Standard5)ETSI TS 103 197 V1.4.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Head-end implementation of DVB SimulCrypt6)TS 101 197-1 V1.1.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SimulCrypt; Part 1: Head-end architecture and synchronization7)ISO/IEC1-13818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8)GB/T 16649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2.2 术语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TU制定发布的视频、音频、数据的压缩标准。

MPEG-TS:系统输入的长度为188字节的码包。

码包的第一个字节是同步字节(47HEX)。

PES:音频、视频及数字信号首先经过MPEG-2编码器进行数据压缩,形成基本码流(ES),基本码流经过打包后形成有包头的基本码流(PES)。

TS:代表不同音频、视频信号的基本流(PES)被送入传输复用器进行系统复用,复用后的码流叫做传输流(TS)。

传输流中包括多个节目源的不同信号,为了区分这些信号,在系统复用器上需要加入服务信息(SI),使接收端可以识别不同的节目。

AF:自适应域,在PES包到TS映射的过程中,当TS包包含PES 包结尾时,进行数据填充。

PID:TS包头中,用以标识包的类型(如音频、视频、节目特定信息PSI等)它是辨别码流信息性质的关键,是节目信息的“身份证”,不同的电视节目和服务信息(SI)对应不同的PID码。

CA:条件接收,在数字电视系统中,利用密码技术控制用户接收和使用收费数字电视业务的一种技术手段。

ECM:用户授权控制消息(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是一种专门用于以安全方式承载控制字(CW)和专有授权信息的条件接收(CA)信息。

EMM:用户授权管理消息(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是一种专门用于指定业务或事件的预定者的授权级别或分组之类事情的条件接收(CA)信息。

PMS:节目管理系统(Program Management System),用于提供收费方式、产生电子节目指南(EPG)等,对应于授权控制信息(ECM)。

SMS:用户管理系统(Subscriber Management System),用于编辑和管理用户信息,处理用户的节目定单、检查用户付费情况、产生用户预授权信息等。

2.3 缩略语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CAS(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条件接收系统SMS(Subscriber Management System):用户管理系统SAS(Subscriber Authorization System):用户授权系统PMS(Program Management System):节目管理系统CW(Control Word):控制字CWG(Control Word Generator):控制密钥生成器ECM(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授权控制信息ECMG(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 Generator):授权控制信息生成器EMM(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授权管理信息EMMG(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Generator):授权管理信息生成器SK(Service Key):业务密钥DK(Distribution Key):用户分发密钥PK(Personal Key):用户个人密钥ES (Elementary Stream):基本流PES(Pac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打包的基本流TS(Transport Stream):传送流PCR(Program Clock Reference):节目时钟基准PID(Packet Identification Number):包标识符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节目特定信息SI(Service Information):服务信息PAT (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节目关联表PMT(Program Map Table):节目映射表Mbps(Mega bits Per Second):每秒兆位(的数据流量)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算法TCM(Trellis Coded Modulation):格状编码NIT (Network Information Table):网络信息表CAT:(Conditional Access Table):条件接收表BCH(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Code)BCH纠错码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码MUX(MUltipleX):复接NR(Nordstrom Robinson):Nordstrom Robinson准正交编码映射PN(Pseudo-random Noise Sequence):伪随机序列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RS(Reed-Solomon code):Reed-Solomon纠错码3密码系统总体描述3.1 综述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分为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三部分(参见图3.1)。

根据传输系统的不同,数字电视系统又分为有线、卫星、地面系统。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对音视频信息和广播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同时对用户终端的解密密钥和解密过程进行控制,从而确保只有付费用户才能收看所选节目。

图3.1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网络结构框图3.2 密码系统原理和构成数字电视密码系统包含前端密码系统和终端密码系统。

前端密码系统主要由密钥产生、密钥加密和节目加扰三部分组成,完成对数字电视节目流数据的加扰和对各级密钥的加密。

终端密码系统主要由终端密码模块(TCM)和解扰器组成,完成对节目流数据的解扰和对各级密钥的解密,从而实现对广播和收视过程的控制。

数字电视密码应用系统的原理如图3.2所示。

图 3.2数字电视广播密码应用系统原理框图3.3 密钥体系本标准采用四层密钥体系,如下所示:●第一层用户个人密钥PK(Personal Key)●第二层分发密钥DK(Distribution Key)●第三层业务密钥SK(Service Key)●第四层控制字CW(Control Word)图 3.3系统密钥结构图以下以用户卡为例,说明数字电视广播密码系统的工作流程。

1)系统初始化a)系统选择算法和系统参数;b)前端系统确定自身的密钥集;c)系统对用户卡进行初始化,确定用户卡密钥集,将相关参数写入用户卡并记入数据库。

2)分发用户卡运营商向用户分发用户卡,用户卡中包含密码算法和相关参数。

3)用户注册用户持用户卡向运营商注册。

4)分发PK运营商向用户发布个人密钥PK。

5)分发DK运营商验证用户合法后将向用户分发分发密钥DK。

6)分发SK前端密码系统为不同的业务项目产生不同的SK,运营商验证用户合法后将向用户分发业务密钥SK。

7)分发CW与节目加扰运营商在广播受控制业务时动态生成控制字CW,用控制字对节目流进行加扰,并用相应节目的SK对CW进行加密,将加密的控制字随节目流一起在线分发给用户。

8)节目解扰用户通过用户卡中的业务密钥解密出控制字,然后将控制字送给解扰设备解扰出可播放的节目流。

3.4 密码算法在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密码算法的使用分为前端和用户终端两个方面。

前端使用的密码算法包括:●加扰算法(SA)●密钥加(解)密算法(KEA)●签名验证算法●PK协商算法●密钥产生算法(KGA)●HASH算法●消息验证码产生算法MAC✓用户终端使用的密码算法包括:●解扰算法(DA)●密钥(加)解密算法(KEA)●签名验证算法●PK协商算法●HASH算法●消息验证码产生算法MAC3.5 加扰、解扰对节目加扰是指在广播前端的条件接收系统控制下改变或控制被传送业务码流的某些特性,使得未经授权的接收者不能得到正确的业务码流。

在MPEG-2标准和欧洲的DVB标准中,对加解扰有一系列规定,我国的《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基本遵循这些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