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
1、立意构思
所谓立意构思,相当于绘画“六法”中的“经营位置”, 是一座造园艺术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具体可分为三个步 骤:座基选址、总体布局、景观组合。
【座基选址】
即《园冶》中所称的“相地”,即园林的建造位置选在 什么地方、划分多大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说,只有“相地 合宜”,才能“构园得体”。
亭台楼阁泛指园林艺术中各种各样的单体建筑物和构 筑物而言,它们与一般宗教、政治、商业、住宅等性质的 建筑物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要求和造型形象,从而达到 与园林整体氛围的协调。
• 厅、堂、楼、阁、亭、台、榭、廊。
4、莳花栽木
园林中的花木与山水一 样,也是经过人工加工的自 然景观,而成为造园艺术中 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他们 即可以独立构成景色画面, 又可以起到围合空间、反映 时间、点缀山石、修饰建筑、 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陪衬 主景、丰富层次、和谐色调 的诸多作用。
夹景
夹景 即在游览路线的两边或对岸,用山石、树丛或建筑 做配景点缀,使得该线路所指向的景区主景,从左右配景的 夹道中透入游人的视线。以增添游人寻幽的趣味。
对景
对景 即能相互观赏、互相烘托的构景手法。
隔景
隔景 又称障景,即讲不同的景区分隔开来,与透景、对 景等手法正好相反,目的是为了强调不同景区各不同的相对 独立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 省承德市区北部,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 政务的场所。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 朝,耗时89年建成。
建筑风格
1、帝王苑囿与皇家寺庙相结合; 2、园中有山,山中有园; 3、造园“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 为思想”; 4、在建筑上,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 的建筑主题; 5、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 筑形式完美结合。
澹泊敬诚殿
避暑山庄正殿,建于清康熙 四十九年(1710),乾隆十九年 (1754)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 称楠木殿。大殿建在大理石砌筑 的台基上,为青砖布瓦卷棚歇山 式建筑,专门用来举行重大节日 庆典活动。殿中悬"澹泊敬诚"匾。 中央为紫檀雕栏须弥座地坪,上 置有紫檀浮雕耕织图围屏、紫檀 弥勒宝座、足踏、座褥、靠背、 迎手、羽葆、蟠龙、垂思香筒、 仙鹤、香几、印盒等,周围有薰 炉、炉几、珐琅炉、东大案、西 大案,案上有钟表、青花贯耳尊、 霁兰天球瓶、青花双耳尊、五彩 山水鹿头尊、紫檀雕龙大立柜等。
框景
框景 即利用画框式的门洞、窗洞、框架或乔木树冠抱合 而成的空隙把远处的对景框起来,使真是的风景产生图画一 样的效果而更具观赏价值。
露景
露景 由框景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即在围墙和穿廊的侧墙 上,开辟出不同图案的漏窗,用以透视园外或相邻景区的风 景。
借景
借景 即用园外的风景收入园内,以丰富、开拓园林的观 赏内容和意境空间。
【总体布局】
即在相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客观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 制宜,因势利导,进行适当地分割,以体现园林的主体思想。
【景观组合】
景观组合就是要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在既定的总体布局 中体现各景区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通常所用的手法有:抑 景、透景、添景、夹景、对景、隔景、框景、露景、借景等。
抑景
抑景又称藏景,即把园林中的景点隐藏起来,不使游人 一览无遗,然后再通过曲径转弯略展一角,撩人心弦,最后 才豁然开朗,令人精神一振。
天泉亭
天泉亭是拙政园东部的古迹纪念性建筑。亭,八角攒 尖顶,体量较大,位于芙蓉榭西北的大草坪中。在拙政园 东部,唯有此亭为多边形,因位于空旷之处。
中区: 玉兰堂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 敞,院落小巧精致。
见山楼
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 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 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 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 风。
5、题名点景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题名点景是造园诸要素中的最后 一笔,其意义如绘画之有题款,谈言微中,而一局之意境, 往往赖此被点醒。
6、诗情画意
经过题名点景,一座园林便正式完成,一种生生不息 的山林气氛便弥漫于其间,我们称为为“诗情画意”。
皇家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 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 特点: 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体型高大,色彩 富丽堂皇。 用途:起居、骑射(攻猎)、观奇、宴游、祭祀、召见大 臣、举行朝会等等,从西汉的上林苑,到圆明园、颐和园, 莫不如此。 代表: 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 典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 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园林分区 东区:原归园田居 中区:原拙政园 西区:原补园
东区: 秫香馆
秫香馆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为拙政园东 部最大的厅堂。
芙蓉榭
芙蓉榭是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水 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由此而来。小榭室内装修 也极为精美,颇有苏州园林小筑的古雅书卷之气。
透景
透景 即当景观点四周有阻挡向其他景区观赏视线的植物 或者建筑时,就需要在这些阻挡物中开辟出一条或几条景观 线,使游人在观赏点景物的同时,游目骋怀,把其他景区的 景物也透入到景观点的视线中来。
添景
添景 即当景点与远方的对景之间为一大片水面或中间没 有中景、近景为过度时,为了加强景深的感染力,就需要在 景观点至对景之间添景。
芝径云堤
在避暑山庄万壑松风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康熙三十六景”第二景。是仿效杭州西子湖的苏堤构筑的,夹水为 堤,逶迤曲折,形似芝字。此堤连接三岛:采菱渡、月色江声、如意 洲。堤穿湖而行,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路线。入夏以后,漫步长堤, 满眼苍翠碧绿,四周胜景层层,步挪景动,百态千姿,绿柳袅袅,大 有西子湖中“苏堤春晓”之风韵。康熙帝初建避暑山庄,疏导湖区时, 亲自度量设计,其《芝径云堤》诗云:“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 揉幅奇。”此堤对山庄湖区各处风景实有管理全局之妙。
松鹤斋
松鹤斋在避暑山庄正殿东侧。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 圣宪皇太后(乾隆母)和嫔妃居此。当年“青松蟠户外,白鹤舞庭 前”,乾隆帝取松鹤益寿延年之意题名,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 这一组建筑包括门殿、松鹤斋(后改名为含辉堂)、绥成殿(后改名 为继德堂)、畅远楼等。绥成殿乃嘉庆帝为皇子时读书起居之所,道 光十二年(1832年)以后,在此供奉清朝历代皇帝之神位。畅远楼是 观赏湖区风景的高视点。楼后有垂花门,出门即为万壑松风殿。
荷风四面亭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 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
小飞虹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 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 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 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文津阁
文津阁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营造法式仿 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为北四阁之一,其余三阁北京故宫文 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文津阁外观为两层,实际是 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 阁东立文津阁碑, 碑高532厘米,宽138厘米,厚58厘米。碑趺、碑身、碑首周边雕蟠螭 纹和雷纹图案。正面用满、汉文字镌《文津阁记》,背面镌《题文津 阁》,东侧镌《四库收精要》,西侧镌《建由甲午成乙未》均由乾隆 御笔亲题。阁后、碑后砌假山,前后留古松数株。
烟雨楼
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十五年(1780)仿浙 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 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 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 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 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 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 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乾隆皇帝赋 诗到“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 递芍荷香。”
整体布局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源自文库
宫殿区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正宫是宫 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 两部分。
平原区
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占地60.7万平方米。平原区主 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
山峦区
西区:
留听阁
位于苏州拙 政园的留听阁为 单层阁,体型轻 巧,四周开窗, 阁前置平台,是 赏秋荷听雨的绝 佳处。它的由来 为唐代李商隐的 “秋阴不散霜飞 晚,留得残荷听 雨声”之句。
承德避暑山庄的衰退
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义;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病逝; 嘉庆二十五年(1802年)嘉庆病逝; 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到山庄避难;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逝世,慈禧掌朝,弃避暑山庄,重颐和 园; 1937年“九一八”事变避暑山庄成为日军大本营; 1946年2月苏蒙联军取暖失火东宫变为废墟; 1946年8月国民党占领承德,避暑山庄再次遭难。
山峦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相对高 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
湖泊区
湖泊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 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 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
七十二景
避暑山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 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 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 72景。
三、私家园林
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私家园林特点
• • • • • 规模较小 水面建设 修身养性 清高风雅 造园手法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四大名园是指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 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 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 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 大名园”。
2、掇山理水
在设定造园的大局— —景区规划之后,接下来 就是要对园林各要素进行 具体的处理,使得规划的 意图得到实际的落实。 • 园林中的山,按其材质 划分,有用土的、用石 头的,土石结合的,北 方土多石少,土石相间, 南方石多土少。 • 水一般可以划分为动静 两种,动:河溪涧泉瀑 静:湖池沼。
3、亭台楼阁
承德避暑山庄的兴建和兴盛时期
康熙十六年(1677年)第一次北巡; 康熙二十八年(1681年)第二次北巡;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兴建“热河上营”; 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1708年)开拓湖区,构筑堤桥洲岛;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初步建成改名“热河行宫”; 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二年(1709年~1713年)扩建,主修正宫,开辟 东湖,修建宫墙; 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宫建成名“避暑山庄”,山庄内康熙命名三 十六处景点,史称康熙三十六景; 乾隆六至十九年(1742~1754年)扩建宫殿区乾隆仿康熙又命名三十 六景,史称乾隆三十六景; 乾隆二十至五十七年(1755~1792年)扩建平原区、山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定型、完工。
万壑松风
万壑松风是宫殿区兴建最早的一组建筑,建于康熙四十七年 (1708年),位居高岗,面向湖畔,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此组 建筑无明显中轴线,布局灵活,打破规整、对称格局。康熙经常在这 里批阅奏章,接见官员。乾隆皇帝12岁时被召到这里陪侍康熙皇帝。 他即位后感激康熙皇帝的恩宠,题匾“纪恩堂”,置于此殿。万壑松 风的后殿是鉴始斋,乾隆皇帝幼年曾在此读书,康熙皇帝还选派两名 年轻的妃子,住在静佳室精心照顾这位小皇孙。乾隆皇帝登基后,缅 怀当年的启蒙恩宠,将此书屋题名为“鉴始斋”。
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
1、立意构思
所谓立意构思,相当于绘画“六法”中的“经营位置”, 是一座造园艺术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具体可分为三个步 骤:座基选址、总体布局、景观组合。
【座基选址】
即《园冶》中所称的“相地”,即园林的建造位置选在 什么地方、划分多大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说,只有“相地 合宜”,才能“构园得体”。
亭台楼阁泛指园林艺术中各种各样的单体建筑物和构 筑物而言,它们与一般宗教、政治、商业、住宅等性质的 建筑物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要求和造型形象,从而达到 与园林整体氛围的协调。
• 厅、堂、楼、阁、亭、台、榭、廊。
4、莳花栽木
园林中的花木与山水一 样,也是经过人工加工的自 然景观,而成为造园艺术中 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他们 即可以独立构成景色画面, 又可以起到围合空间、反映 时间、点缀山石、修饰建筑、 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陪衬 主景、丰富层次、和谐色调 的诸多作用。
夹景
夹景 即在游览路线的两边或对岸,用山石、树丛或建筑 做配景点缀,使得该线路所指向的景区主景,从左右配景的 夹道中透入游人的视线。以增添游人寻幽的趣味。
对景
对景 即能相互观赏、互相烘托的构景手法。
隔景
隔景 又称障景,即讲不同的景区分隔开来,与透景、对 景等手法正好相反,目的是为了强调不同景区各不同的相对 独立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 省承德市区北部,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 政务的场所。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 朝,耗时89年建成。
建筑风格
1、帝王苑囿与皇家寺庙相结合; 2、园中有山,山中有园; 3、造园“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 为思想”; 4、在建筑上,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 的建筑主题; 5、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 筑形式完美结合。
澹泊敬诚殿
避暑山庄正殿,建于清康熙 四十九年(1710),乾隆十九年 (1754)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 称楠木殿。大殿建在大理石砌筑 的台基上,为青砖布瓦卷棚歇山 式建筑,专门用来举行重大节日 庆典活动。殿中悬"澹泊敬诚"匾。 中央为紫檀雕栏须弥座地坪,上 置有紫檀浮雕耕织图围屏、紫檀 弥勒宝座、足踏、座褥、靠背、 迎手、羽葆、蟠龙、垂思香筒、 仙鹤、香几、印盒等,周围有薰 炉、炉几、珐琅炉、东大案、西 大案,案上有钟表、青花贯耳尊、 霁兰天球瓶、青花双耳尊、五彩 山水鹿头尊、紫檀雕龙大立柜等。
框景
框景 即利用画框式的门洞、窗洞、框架或乔木树冠抱合 而成的空隙把远处的对景框起来,使真是的风景产生图画一 样的效果而更具观赏价值。
露景
露景 由框景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即在围墙和穿廊的侧墙 上,开辟出不同图案的漏窗,用以透视园外或相邻景区的风 景。
借景
借景 即用园外的风景收入园内,以丰富、开拓园林的观 赏内容和意境空间。
【总体布局】
即在相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客观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 制宜,因势利导,进行适当地分割,以体现园林的主体思想。
【景观组合】
景观组合就是要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在既定的总体布局 中体现各景区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通常所用的手法有:抑 景、透景、添景、夹景、对景、隔景、框景、露景、借景等。
抑景
抑景又称藏景,即把园林中的景点隐藏起来,不使游人 一览无遗,然后再通过曲径转弯略展一角,撩人心弦,最后 才豁然开朗,令人精神一振。
天泉亭
天泉亭是拙政园东部的古迹纪念性建筑。亭,八角攒 尖顶,体量较大,位于芙蓉榭西北的大草坪中。在拙政园 东部,唯有此亭为多边形,因位于空旷之处。
中区: 玉兰堂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 敞,院落小巧精致。
见山楼
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 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 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 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 风。
5、题名点景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题名点景是造园诸要素中的最后 一笔,其意义如绘画之有题款,谈言微中,而一局之意境, 往往赖此被点醒。
6、诗情画意
经过题名点景,一座园林便正式完成,一种生生不息 的山林气氛便弥漫于其间,我们称为为“诗情画意”。
皇家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 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 特点: 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体型高大,色彩 富丽堂皇。 用途:起居、骑射(攻猎)、观奇、宴游、祭祀、召见大 臣、举行朝会等等,从西汉的上林苑,到圆明园、颐和园, 莫不如此。 代表: 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 典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 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园林分区 东区:原归园田居 中区:原拙政园 西区:原补园
东区: 秫香馆
秫香馆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为拙政园东 部最大的厅堂。
芙蓉榭
芙蓉榭是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水 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由此而来。小榭室内装修 也极为精美,颇有苏州园林小筑的古雅书卷之气。
透景
透景 即当景观点四周有阻挡向其他景区观赏视线的植物 或者建筑时,就需要在这些阻挡物中开辟出一条或几条景观 线,使游人在观赏点景物的同时,游目骋怀,把其他景区的 景物也透入到景观点的视线中来。
添景
添景 即当景点与远方的对景之间为一大片水面或中间没 有中景、近景为过度时,为了加强景深的感染力,就需要在 景观点至对景之间添景。
芝径云堤
在避暑山庄万壑松风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康熙三十六景”第二景。是仿效杭州西子湖的苏堤构筑的,夹水为 堤,逶迤曲折,形似芝字。此堤连接三岛:采菱渡、月色江声、如意 洲。堤穿湖而行,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路线。入夏以后,漫步长堤, 满眼苍翠碧绿,四周胜景层层,步挪景动,百态千姿,绿柳袅袅,大 有西子湖中“苏堤春晓”之风韵。康熙帝初建避暑山庄,疏导湖区时, 亲自度量设计,其《芝径云堤》诗云:“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 揉幅奇。”此堤对山庄湖区各处风景实有管理全局之妙。
松鹤斋
松鹤斋在避暑山庄正殿东侧。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 圣宪皇太后(乾隆母)和嫔妃居此。当年“青松蟠户外,白鹤舞庭 前”,乾隆帝取松鹤益寿延年之意题名,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 这一组建筑包括门殿、松鹤斋(后改名为含辉堂)、绥成殿(后改名 为继德堂)、畅远楼等。绥成殿乃嘉庆帝为皇子时读书起居之所,道 光十二年(1832年)以后,在此供奉清朝历代皇帝之神位。畅远楼是 观赏湖区风景的高视点。楼后有垂花门,出门即为万壑松风殿。
荷风四面亭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 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
小飞虹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 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 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 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文津阁
文津阁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营造法式仿 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为北四阁之一,其余三阁北京故宫文 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文津阁外观为两层,实际是 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 阁东立文津阁碑, 碑高532厘米,宽138厘米,厚58厘米。碑趺、碑身、碑首周边雕蟠螭 纹和雷纹图案。正面用满、汉文字镌《文津阁记》,背面镌《题文津 阁》,东侧镌《四库收精要》,西侧镌《建由甲午成乙未》均由乾隆 御笔亲题。阁后、碑后砌假山,前后留古松数株。
烟雨楼
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十五年(1780)仿浙 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 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 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 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 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 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 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乾隆皇帝赋 诗到“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 递芍荷香。”
整体布局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源自文库
宫殿区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正宫是宫 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 两部分。
平原区
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占地60.7万平方米。平原区主 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
山峦区
西区:
留听阁
位于苏州拙 政园的留听阁为 单层阁,体型轻 巧,四周开窗, 阁前置平台,是 赏秋荷听雨的绝 佳处。它的由来 为唐代李商隐的 “秋阴不散霜飞 晚,留得残荷听 雨声”之句。
承德避暑山庄的衰退
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义;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病逝; 嘉庆二十五年(1802年)嘉庆病逝; 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到山庄避难;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逝世,慈禧掌朝,弃避暑山庄,重颐和 园; 1937年“九一八”事变避暑山庄成为日军大本营; 1946年2月苏蒙联军取暖失火东宫变为废墟; 1946年8月国民党占领承德,避暑山庄再次遭难。
山峦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相对高 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
湖泊区
湖泊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 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 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
七十二景
避暑山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 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 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 72景。
三、私家园林
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私家园林特点
• • • • • 规模较小 水面建设 修身养性 清高风雅 造园手法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四大名园是指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 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 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 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 大名园”。
2、掇山理水
在设定造园的大局— —景区规划之后,接下来 就是要对园林各要素进行 具体的处理,使得规划的 意图得到实际的落实。 • 园林中的山,按其材质 划分,有用土的、用石 头的,土石结合的,北 方土多石少,土石相间, 南方石多土少。 • 水一般可以划分为动静 两种,动:河溪涧泉瀑 静:湖池沼。
3、亭台楼阁
承德避暑山庄的兴建和兴盛时期
康熙十六年(1677年)第一次北巡; 康熙二十八年(1681年)第二次北巡;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兴建“热河上营”; 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1708年)开拓湖区,构筑堤桥洲岛;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初步建成改名“热河行宫”; 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二年(1709年~1713年)扩建,主修正宫,开辟 东湖,修建宫墙; 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宫建成名“避暑山庄”,山庄内康熙命名三 十六处景点,史称康熙三十六景; 乾隆六至十九年(1742~1754年)扩建宫殿区乾隆仿康熙又命名三十 六景,史称乾隆三十六景; 乾隆二十至五十七年(1755~1792年)扩建平原区、山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定型、完工。
万壑松风
万壑松风是宫殿区兴建最早的一组建筑,建于康熙四十七年 (1708年),位居高岗,面向湖畔,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此组 建筑无明显中轴线,布局灵活,打破规整、对称格局。康熙经常在这 里批阅奏章,接见官员。乾隆皇帝12岁时被召到这里陪侍康熙皇帝。 他即位后感激康熙皇帝的恩宠,题匾“纪恩堂”,置于此殿。万壑松 风的后殿是鉴始斋,乾隆皇帝幼年曾在此读书,康熙皇帝还选派两名 年轻的妃子,住在静佳室精心照顾这位小皇孙。乾隆皇帝登基后,缅 怀当年的启蒙恩宠,将此书屋题名为“鉴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