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审美标准进行了颠覆和重塑,给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对艺术的定义、创作方式、审美标准以及艺术家的角色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进行浅谈。

后现代主义重新定义了艺术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艺术被理解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的创造物,其创作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技术的精湛运用。

然而后现代主义对艺术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反思和批判。

艺术不再被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还可以是一种观念、行为或者装置。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概念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得艺术家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审美体验。

后现代主义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方式。

传统艺术中,艺术家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技术训练,才能够进行创作。

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更加注重创作过程的自由和个性化,他们不再受传统的规范和限制,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后现代主义还注重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作品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紧密联系的。

这种创作方式的变化,不仅为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使得艺术与日常生活更加贴近,更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

后现代主义对审美标准进行了重新思考。

传统的美学标准强调作品的完美和统一性,追求一种普遍适用的审美价值。

但后现代主义认为,审美标准是相对的、多样的,不应该受到传统的规范和限制。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它们可能具有多种风格和形式,不再追求传统的“美”或“丑”,而是更加注重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这种审美标准的变化,使得艺术作品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也更加贴近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

后现代主义改变了艺术家的角色和地位。

传统的艺术家被理解为一种创造者和天才,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绝对的价值和权威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 20 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强调文化、社会和人类经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通过对传统的批判和颠覆,探索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和人类经验的本质。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是“反美学”,即反对现代主义艺术对美的追求和形式的完美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不再关注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而是致力于表达他们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他们通过破坏传统艺术形式、解构符号和意义、颠覆审美标准等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

许多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采用了批判和颠覆的形式,通过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否定,来揭示现代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矛盾。

他们强调个体的体验和感受,重视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艺术品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诠释,来挑战社会和文化的传统观念。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的美学观念,推动了艺术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同时,后现代主义艺术也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一、后现代主义画面呈现后现代主义电影对画面的要求十分严苛,更加重视影像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很多国内电影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呈现出了极具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影像。

比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其电影作品大多以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呈现,通过对影像进行再构造和再创作,呈现出了新颖独特的影像风格。

例如其代表作《三峡好人》以及《生活秀》等影片,通过对影像叙事的碎片化和不连贯性的处理,呈现出一种充满张力和冲突感的影像风格。

而在另一位知名导演冯小刚的《手机》、《芳华》等影片中,也能够看到后现代主义对于影像呈现的影响。

其对于影像的刻意处理和构造,不仅使影片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种对于当代文化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二、后现代主义叙事结构后现代主义对于叙事结构的要求则更多的呈现出了一种碎片化、不连贯性和混乱性。

在国内电影中,这种叙事结构的尝试也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在张艺谋的影片《活着》中,其采用了时间线的断裂和重组,通过时空的错位和冲突,寓意着主人公心灵的裂缝和精神的挣扎。

李安的《断背山》也采用了碎片化的叙事结构,通过对故事时间线的打乱和重组,使得整个叙事呈现出了一种扭曲和混乱的状态,使得影片的观影感受更加丰富多样。

而在其他一些国内导演的影片中,也常常可以看到碎片化、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呈现。

这种叙事结构的尝试不仅在形式上带来了新鲜感和创意感,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审美享受。

三、后现代主义美学风格后现代主义美学风格的呈现则更多体现在影片的视觉呈现和审美表达上。

在国内电影中,很多导演也尝试着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比如在张艺谋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中,其对于色彩的运用和空间的构建,不仅具有了浓厚的美学感,同时也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艺术品味。

而在《卧虎藏龙》中,导演李安更是将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多样性和混乱感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对影像的虚实交错和对比处理,呈现出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艺术上的张力。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艺术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艺术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艺术的苍穹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那么,后现代主义艺术究竟有哪些主要特征呢?首先,后现代主义艺术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形式或风格,而是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元素、文化符号和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形式相互交织,打破了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

同时,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包容了不同文化、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元素,将它们重新组合和诠释,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

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一件作品可能同时融合了古典艺术的造型、现代艺术的色彩和当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元素。

艺术家不再追求纯粹和单一的美学标准,而是鼓励观众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作品,从而使艺术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

其次,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消解权威和去中心化。

在传统艺术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被奉为权威的艺术家、流派和作品,有着明确的艺术评价标准和价值体系。

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对这种权威进行了挑战和消解。

它认为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定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作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种去中心化的观念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自由和平民化,不再被少数精英所垄断。

艺术家们不再追求被主流艺术界认可,而是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体经验的传达。

再者,后现代主义艺术常常呈现出反讽和戏仿的特点。

它通过对传统艺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讽和戏仿,来揭示其中的虚伪、矛盾和荒谬之处。

比如,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可能会以夸张、变形的方式模仿古典绘画的风格,从而打破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固有认知,引发观众对艺术和现实的重新思考。

又或者一些行为艺术作品会以荒诞不经的方式模仿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以此来讽刺和批判社会的种种问题。

另外,后现代主义艺术还注重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传统艺术往往是艺术家单向地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摘要】后现代主义艺术是20世纪后半期的一种艺术运动,被认为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继承。

其特征包括多元性、碎片化、反传统性、相对主义和混沌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形式,摒弃了单一的艺术规范和价值观念,展现出一种破碎和错综复杂的视觉效果。

后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概念和规范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解读,拒绝了一切形式的规范和统一性,主张个体化和多元化。

这种相对主义的态度使得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意义和解读难以确定,呈现出一种混沌和模糊的状态。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在于其多元性、碎片化、反传统性、相对主义和混沌性,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念和艺术规范的挑战和重新思考。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定义、多元性、碎片化、反传统性、相对主义、混沌性、总结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定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其定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对传统艺术规范和价值观念进行挑战和颠覆,同时呈现出一种种多元、碎片化、反传统、相对主义和混沌性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艺术试图打破艺术的传统框架和边界,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观念,以及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艺术更加注重对艺术的过程和实践的探索,强调观念和概念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传统艺术的重新解读和重新理解。

通过对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和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和超越,后现代主义艺术试图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多元和开放的艺术形式,展现出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和探索精神。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元性体现在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风格或技巧,而是将不同的艺术形式、主题和观念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富有个性和独特性的作品。

这种多元性体现在不同的媒介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艺术家们不再受传统的限制,可以通过结合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元性还表现在对于艺术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浅析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摘要】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是当代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特点。

在艺术领域里,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展现出对传统艺术形式和观念的挑战和颠覆。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和解构主义艺术的特点入手,探讨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代表作品。

分析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探讨其意义和未来发展。

通过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领略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与复杂性,以及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引领和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艺术,特征,发展趋势,代表作品,影响,意义,未来发展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概念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是当代艺术中的两种重要流派,它们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一个重要社会文化现象,它通过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强调了碎片化、多元化、相对主义和游戏性等特征。

解构主义则是一种哲学和文化运动,致力于揭示并颠覆二元对立、中心主义和稳定性等传统观念。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在艺术领域的结合,形成了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标准和叙事结构,而是探索混乱、矛盾、错位和意义缺失等问题。

通过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重构,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思维方式,引领着当代艺术走向新的境界。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融合为艺术界带来了新的启示,使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

它们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开拓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激发了艺术家们对于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的深刻思考。

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的出现,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性,拓展了艺术的边界,引领着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2 解构主义对艺术的影响解构主义对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观念和结构的挑战和颠覆上。

解构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对原有艺术形式、象征和意义进行解构和重组,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对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构,探讨了现代社会和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电影艺术中,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表现。

本文将结合国内电影实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体现在对叙事结构的颠覆和多样性。

传统的电影叙事通常是线性的,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而后现代主义电影则更加强调跳跃式的叙事和非线性的结构。

这种非传统的叙事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烈的审美冲击和思考空间。

国内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一一》就采用了跳跃的叙事结构,通过不同时间点的镜头交织呈现主人公成长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多路并行的叙事结构也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一大特点,国内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作品《重庆森林》就采用了这种叙事结构,通过多条线索交织呈现了主人公们的生活故事,展现了复杂而多样的现实世界。

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还体现在对视觉形式的创新和融合。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视觉形式的颠覆和重构,倡导多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和碰撞。

在国内电影中,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呈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导演宁浩的电影作品《疯狂的石头》通过对不同影像语言和表现形式的融合,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影像审美,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给观众带来了不同寻常的视觉震撼。

后现代主义对视觉形式的重塑也体现在一些先锋导演的电影作品中,他们通过摄像技术的创新和实验,实现了对影像形式的重新定义和表达,给国内电影带来了更多的艺术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还体现在对主题的多元探讨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主题和价值观的颠覆和重构,探讨现代社会和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国内电影中,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呈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导演王小帅的电影作品《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通过对个人和家庭的故事叙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和内心世界的多元性,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对主题的多元探讨和反思。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哲学潮流,以否定理性主义和现代思想为出发点,强调文化多元性和相对主义,以及在现代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神秘主义和反正统思想等。

在电影领域,后现代主义运动的艺术呈现具有突破传统艺术形式、颠覆传统结构、艺术形式多样等特点,国内电影中也有一些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作品。

首先,后现代主义对于叙事结构的颠覆和多样化在国内电影中得到了不少表现。

电影《海上钢琴师》(2009年)即为一个经典例子。

该片采用了前后双叙事的方式,交替叙述着一个关于音乐的传奇故事和一个关于现代青年的成长故事,使得观众在追寻剧情和情感核心时,也能在各种感受和情绪之间自由切换。

另外,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2013年)则在叙事结构上实现了历史故事、幻想故事、推理故事的完美结合,使得故事里的每一个元素都呈现出一个超越现实的、后现代主义的玄妙世界。

其次,后现代主义在电影叙事部分的颠覆也表现在人物建构上,例如电影《老炮儿》(2015年)。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耳朵不好的老人,他打算把自己的老花镜当成旗帜,反抗被拆迁的命运,这与传统电影虚构中反正统和反暴力的英雄形象形成了强烈对比。

这一形象的出现,使得观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人物角色,体现了一种同时推崇与怀疑理性的后现代特征。

最后,后现代主义在电影美学上的表现可见于电影画面创意、特效设计等方面。

国内电影《唐人街探案》(2015年)中的飞虎队场景,通过强烈的音效和超现实的特效画面,使得打斗场景成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体验,并分别在不同的场景中体现着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绚丽多彩和审美狂欢的艺术要素。

总之,后现代主义在电影领域的呈现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动,不断创造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多元性的艺术形式。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时的考虑,推崇与怀疑理性的并存,以及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保留与挑战思考。

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其中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潮流。

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在当代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和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拒绝传统艺术规则和框架。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打破艺术的限制和界限,创造出更自由、更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他们反对以往艺术史上对美学的传统定义和规范,并试图将艺术推向新的边界。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也经常使用混合媒体和多媒体的形式。

他们将不同的艺术媒介结合在一起,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种混合媒体的使用还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复杂的主题和概念,以及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解构和反媒介的特点。

艺术家们通过解构艺术中的传统结构和形式来挑战和打破现有的认知和观念。

他们还通过重新审视媒介本身的方式来反思和批判媒介对现实的塑造和变形。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个人和身份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艺术家们关注个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定位和情感体验。

他们探索和表达个人和身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反思社会制度和权力结构对个体的影响和限制。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涉及到对历史的反思。

艺术家们试图挑战和颠覆对历史的固有看法和解释,以便重新解释和理解过去。

他们从多角度和多维度去阐述历史中的事件和故事,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历史。

后现代主义艺术还与社会政治议题紧密相关。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呈现和探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向观众提出反思和思考。

他们关注社会不平等、环境问题、身份认同等重要议题,并试图通过艺术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挑战了传统艺术观念和框架,创造出更多样和自由的艺术形式。

后现代主义还关注个体和身份、历史和社会政治议题,使艺术更接近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通过后现代主义的表达和探索,当代艺术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体验。

艺术史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

艺术史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

艺术史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带来了对传统的颠覆和挑战,重视视觉冲击和观念的表达。

与传统的艺术风格相比,后现代主义艺术展现了更多样化的形式和观念,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

一、视觉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视觉上的创新和多样性。

艺术家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以呈现出独特的作品。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波尔·克利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形式,包括绘画和雕塑。

他的独特风格和使用不同材料的能力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二、观念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注重表达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艺术家们试图在作品中反映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议题。

观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品,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例如,安迪·沃霍尔是一个以观念为主导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档案箱》以其无人性的复制来批判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这个作品引起了观众对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思考。

三、文化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将文化多样性视为重要的艺术资源。

艺术家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他们追求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以表达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

例如,玛格丽特·霍兹在她的作品中展示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既有传统的中国装饰,也有前卫的西方艺术。

她的作品传达了文化的交织和多元性。

四、媒介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不局限于特定的媒介。

艺术家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表达观点的媒介。

这种多样性使得艺术作品更具创造性和表现力。

例如,乔治丽达·阿尔瓦雷斯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她的作品涵盖了绘画、摄影、装置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等多种媒介。

她的作品传达了对身体和时间的观察与表现。

五、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也可以通过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后现代主义艺术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解读第一讲后现代主义的缘起与发展本讲的主要内容涉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后现代主义在建筑、文学、诗歌、音乐等领域的表现。

重点为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难点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1、现代主义:从哲学角度上看,现代主义主要是指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确立的理性原则和科学精神,它起源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为反对神性而建立的人类理性和1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科学与实证精神为基础。

它强调理性、权威、统一性、整体性、确定性和终极价值观。

(1)现代主义源起:现代主义艺术深受康德、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现代主义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最大特征,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4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蒂斯、高更、毕加索、梵高、布拉克、康定斯基等,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

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现代主义艺术的中心在法国巴黎。

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19世纪之后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关照自我,关注社会的角度,思维的方式都不同以往,这个时代的艺术必然染上了时代的政治、文化气息。

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

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

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评析

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评析

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评析摘要:一、引言1.介绍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概念2.阐述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1.建筑领域2.绘画领域3.雕塑领域4.摄影领域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及作品评析1.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2.塞尔盖·特卡乔夫(Sergei Tchoban)3.杰夫·昆斯(Jeff Koons)4.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四、我国后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及代表作品1.发展概况2.代表性艺术家及作品五、后现代主义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对传统文化的反思2.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3.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六、结论1.总结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及影响2.展望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后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文化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后现代主义艺术,简单来说,是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动。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界限,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和解构主义。

在这一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艺术呈现出以下特点。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后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涵盖了建筑、绘画、雕塑、摄影等领域。

1.建筑领域:弗兰克·盖里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如巴黎的“玻璃博物馆”和洛杉矶的“迪士尼音乐厅”,都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奇幻与独特。

2.绘画领域:塞尔盖·特卡乔夫的画作以极具个性的画风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而著称。

3.雕塑领域:杰夫·昆斯的雕塑作品如《兔子》和《气球狗》等,以极具讽刺意味的造型和材料运用,体现了后现代主义雕塑的特点。

4.摄影领域:达米恩·赫斯特的摄影作品以对现实生活的解构和再构为主题,展现了后现代主义摄影的魅力。

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及作品评析1.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被誉为“后现代建筑之父”,他的作品以极具创意的造型和材质运用,颠覆了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

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的体现在当代艺术的广袤领域中,后现代主义如同一股汹涌的浪潮,冲击着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

后现代主义艺术不再拘泥于既定的规则和范式,而是以一种多元、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解构与重组。

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而是大胆地跨越边界,将不同的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绘画中引入雕塑的立体效果,或者在音乐中融入文学的叙事元素。

这种跨界的尝试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固有框架,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体验。

拼贴和挪用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常见的手法。

艺术家们从各种来源获取图像、符号和文本,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创造出具有新意义的作品。

这种方式不仅挑战了原创性的概念,还使得艺术作品成为了一个文化的大杂烩。

比如,一些艺术家会将广告、报纸、杂志上的图片剪裁下来,拼贴在一起,形成一幅看似杂乱无章却又蕴含深意的画面。

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对消费社会的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传统的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单方面向观众传达信息,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鼓励观众积极参与到作品的解读和创造过程中。

例如,一些装置艺术作品需要观众亲自进入空间,通过身体的移动和感知来体验作品的意义。

还有一些艺术作品设置了互动环节,观众的行为和反应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呈现效果。

这种互动性使得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与观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对大众文化的借鉴和引用也是十分常见的。

流行文化、影视、动漫等元素都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素材。

这种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反映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

艺术家们不再追求高雅、纯粹的艺术形式,而是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汲取灵感,让艺术更加贴近大众。

同时,这也使得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兴起,标志着艺术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后现代主义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了颠覆和重新定义,对艺术创作、审美观念、艺术市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进行浅谈。

一、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打破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和定式化的思维。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任何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形式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传统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规律性被置于次要位置,艺术家更加注重对材料、形式、符号、意义等方面的解构和再构建,使得艺术作品呈现出了更加多元而混沌的面貌。

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等单一领域,而是从媒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使得艺术表现的方式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二、对艺术创作方式的重新定义后现代主义还对艺术创作方式进行了重新定义,不再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能力,而是更加注重艺术家和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艺术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历史和现实的产物。

艺术创作更加趋向于采取集体创作、群体创作、参与型创作等方式,以此来突破个人创作的局限,从而达到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艺术表达。

后现代主义还重视艺术作品所呈现的随机性、偶然性和无序性,这也使得艺术创作的方式更加富有变化和想象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一种更加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创意,而不再受到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的限制,这也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更多的灵感和活力。

三、对审美观念的重新构建后现代主义对审美观念进行了深刻的重新构建,不再将美看作固定的、普世的价值标准,而是强调了审美的多样性、相对性和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美是虚构的,是多元的,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个体感知和情感的体现。

在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中,没有绝对的美和丑,而是将美和丑、高尚和低俗、传统和现代等二元对立的概念融为一体,以此来突破传统审美观念的边界和清晰度。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其影响逐渐渗透到了各个艺术领域,包括电影。

在国内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导演们往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艺术风格,而是通过各种手法和构思,展现出了独特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呈现。

在国内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呈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非线性叙事结构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结构常常是非线性的,导演们通过交错时间线、插叙、倒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的多维度和复杂性。

这种叙事结构在国内电影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张艺谋的《活着》就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手法,通过回忆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命运变迁和心灵历程。

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轴,让观众在不同时间节点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情节发展,增强了影片的厚度和深度。

二、荒诞主义的审美风格后现代主义常常采用一种荒诞的审美风格,挑战传统的美学标准和观念。

在国内电影中,许多导演也尝试运用荒诞主义的审美风格来呈现影片的艺术表达。

例如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以及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等影片,都融入了大量的荒诞元素,通过离奇的情节和滑稽的表演,将影片的氛围和节奏营造得异常夸张和夸张。

这种审美风格的运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开拓了电影的艺术领域。

三、超现实主义的摄影技巧后现代主义鼓励艺术家通过各种摄影技巧表现出超现实的特质。

在国内电影中,一些导演也尝试通过摄影技巧来营造出超现实的影像世界。

例如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就采用了大量的超现实摄影手法,通过慢镜头、特写、变焦和镜头移动等技巧,创造出了一个超现实的影像空间,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了一种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美学享受。

四、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对现实和真理的怀疑和否定,这种思想在国内电影中也得到了一些反映。

一些导演通过影片的主题和情节来探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例如王童的《心迷宫》就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解和多重身份的展现,表现了另类的现代都市生活。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思潮,它在艺术领域内引起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变化是显著而深远的,它带来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和重新审视,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多样化和前卫性。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当代艺术带来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它是对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现代主义在20世纪初兴起,强调理性、科学、单一的真理和价值标准,追求对艺术形式和结构的简化和抽象。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革,现代主义的理念逐渐显露出无法回避的局限性,导致了对这一思潮的质疑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在这一背景下崛起,它拒绝了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单一性,强调了多元和混杂、断裂和分裂的特点,提出了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的观念,以及对权威和固有意义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对艺术形式和意义的重新定义和探索上。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混合性。

传统上,艺术被理解为一种独立、完整和自足的形式,它有着确定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义。

后现代主义挑战了这一观念,提出了对艺术形式的多元和混杂的认识。

艺术形式不再被看作是固定和单一的,而是可以借鉴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艺术传统,展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的面貌。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常常将不同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元素进行混合,创造出新颖且富有张力的作品。

这种多样性和混合性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和规范,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对艺术参与者的批判性和参与性。

传统上,艺术参与者被看作是被动的观众和接受者,他们的角色是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而不是参与到艺术创作和表达之中。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对这一观念的批判,强调了艺术参与者的批判性和参与性。

艺术参与者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和表达之中。

简析后现代艺术思潮

简析后现代艺术思潮

简析后现代艺术思潮后现代主义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中的难以把握的概念。

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新,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峰,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有多种观点,共同点是对大工业社会发展到高峰期暴露出的社会弊端、矛盾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这些学者认为大工业社会对自然和人造成了“异化”,批判资本主义时代崇尚的价值体系。

后现代主义具有的基本特征有(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同时后现代主义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主要简析关于艺术这一块。

后现代艺术是后现代主义衍生出的区别于当代和现代艺术的一种新艺术。

:后现代主义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艺术思潮的总称,又称为后现代派。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论文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论文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论文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全文如下:摘要:在哲学体系上,后现代主义力图反传统的哲学体系建设,无视常规的逻辑事物关系,标榜随意,无限制的自由发挥,把历史、艺术方方面面切得支离破碎,但有时又力图拼合新的意义。

在艺术创作上,后现代主义一反传统的经典创作原理,任意为之,艺术似乎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也不再高雅,似乎就是人们生边的生活,随处可见,经典艺术迅速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艺术的生活化和无艺术性。

卡尔--安德烈是当代美国艺术家,是极简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矩形砖阵八》,通常被称为“砖堆”,是由卡尔?安德烈创作的最著名的一系列的极简主义雕塑之一。

《矩形砖阵八》创作于1966年,1972年被伦敦泰特美术馆收藏。

这个砖阵艺术品由一百二十块防火砖组成,这些砖块被安排在两层,形成一个六十点矩阵。

整体上这个砖阵的八个部位系列的结构有相同的高度、质量和体积,在卡尔?安德烈看来它们都“等效”,尽管形状有些不同。

由于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分析的蔑视,在对艺术品的分析中形成了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作品评判价值的标准的模糊性甚至否定,人们也不再以传统的社会历史观点和人文态度去分析对待,思想的解放前所未有,各种反传统反经典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取代了之前的人文主义传统观点。

归结来看,后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有七大特征:1.在创作形式上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

传统艺术追求深刻的意义内涵,现代艺术标榜现代性和新颖的构思和质感,但后现代主义艺术却给人一种简单拼凑的无力之感,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

画面的一切都走向表面,简单复制出一个新的画面,《矩形砖阵八》就是用一百二十块同样的砖块累积起来的一个长方体,可以将其分割成一百二十个等量的复制体,没有雕琢,没有粘和,没有文字图画,仅仅是整齐的堆砌在一起,可以说任何一个泥瓦匠都可以完成这种艺术品的创作,甚至做得更好,可为什么《矩形砖阵八》就可以称其为艺术品,其它却不是呢?原因在于《矩形砖阵八》是艺术形式上的复制与模仿,只为欣赏,不带有实用的功力主义色彩。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思潮,它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现代主义的理念和观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和理论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思潮的兴起。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容了多种不同倾向和趋势的综合性思潮。

在艺术领域中,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观念和规范进行了批判和颠覆,提倡着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创作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标志着艺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可能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带来的深远影响。

1.2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在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运动对艺术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重新思考,使艺术家们开始探讨更为多元化和开放的艺术表达形式。

后现代主义拒绝接受传统的权威性,使艺术观念不再受限于特定的规范和规则,从而促进了艺术创作的自由化和多样化。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艺术形式的重新思考,艺术家们开始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探索更为前卫和独特的艺术之路。

后现代主义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在艺术作品中强调观众的主体性和个体感受,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使艺术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艺术领域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和创新性。

2. 正文2.1 艺术观念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艺术观念的多元化。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艺术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规范和范式,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媒介和风格,打破了以往对艺术的固有认知和界限。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

浅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期思想、文化和美学的一种趋势,它强调对传统现代主义的否定和超越,强调模糊边界、混沌、多重意义、意料之外的幽默和对现实的怀疑。

在国内电影中,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电影作品逐渐增多,如《卧虎藏龙》、《活着》、《春光乍泄》等,这些电影都展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独特审美风格和表现方式。

首先,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主要体现在影片的叙事方式上。

后现代主义电影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叙事风格,通过交叉叙述、倒叙、断片式的叙述方式等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故事。

例如,《卧虎藏龙》中交错叙述两个相互关联的情节,让观众不得不自己去推断故事线索的发展;《活着》则是通过一位老者的自述,将故事的发展慢慢地展现出来,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其次,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还体现在电影的场景和视觉风格上。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场景设计通常都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因为它们展现的是动态和多维度的空间,例如《春光乍泄》中的风景,通过快速的移位和混淆,创造出一种多重的、错位的美学体验。

同时,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图像语言也很重要,例如《卧虎藏龙》中运用的色彩意象与文化符号、《春光乍泄》中用镜头、角度和颜色交汇作用的漂亮图像序列等,都展现出电影画面的视觉美学。

最后,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还体现在影片中的主题和思想上。

后现代主义电影着重对现实的拷问、对社会问题的焦虑,在批判现有社会的同时,也探讨了人类情感、苦难和命运的内在本质。

例如,《活着》以极具危机感的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揭示了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代价,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坚韧与善良。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在国内电影中的艺术呈现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表现方式,包括非线性叙事、场景和视觉风格、思想和主题等。

这些元素让观众获得了极富沉浸感的艺术体验,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摘要】后现代艺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下壮大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

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

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形象
在人类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各种艺术思潮的变迁和转换,从浑厚气魄的古罗马艺术到追求完美、寻求比例谐和统一的希腊艺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美为基础的理想艺术,到追求宏伟和朝向理性辉煌炫耀的古典主义艺术,到十九世纪的充满幻想和激情、直觉的浪漫主义艺术,到追求光线氛围视觉上细微变化的印象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二十世纪的近现代,人类的艺术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它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

它的种类繁多而又复杂,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大地艺术、涂鸦艺术、拼贴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环境背景
在历经二战的灾难之后,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信息开始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后现代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对传统的观念的反叛。

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兴起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这时候后现代主义已经从一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这个背景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和生活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作为引导时代潮流和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同样不能避免,很多艺术家不愿再回到人们以往熟悉的艺术样式上去了,这时候甚至连单纯的形式都显得复杂多余。

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在这个含混复杂而又多变的氛围里诞生了,它既具有传统的魅力又富于新鲜的生机,再创并展现了新时代艺术的辉煌。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象特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结束后,用绘画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观念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他们试图找回某些东西,比如形象、图像、叙事、诗意以及对传统的敬意,来平衡自己的艺术作品。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实践上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但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

同时遵循人在设计生活中主导作用,具有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人性化的特征。

在艺术媒介方面,后现代主义容纳了范围宽广的风格、主题和形式,从传统上
的画布上的绘画到电视和装置,从现代主义相关的抽象艺术到精心处理的错觉场景,它任意地把神话、俚语、文献和个人情境以经验的碎片方式镶嵌起来,共同置于同一图景之中,把肥皂剧、低速小说、新闻媒体和政治玄机熔于一炉。

艺术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强调个性和感性的表现;综合性材料运用的混合体绘画排除了单一的画种一通天下的局面;由现代主义的传统纯抽象向具体半抽象的部分回归;从多种多样的绘画手段向绘画形式的回归等等。

后现代艺术家表现出了对社会强烈的参与意识,如美国的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无论是题材还是绘画形式上,他的作品都不符合绘画的含义,他只是与美国的生活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他的代表作之一《康宝浓汤罐头》,其采用不同的排列和组合方法,形成了康宝罐头系列作品。

之后,他又成功创作了《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一元钞票》等。

他只需要复制那些形象就可以让人们完全理解他的作品,他认为艺术应当反映大众生活的平淡、平等。

而这个时期一些设计师如罗伯特·文杜里、查尔斯·詹克斯开始从建筑领域探索后现代主义建筑了。

罗伯特·文杜里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他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提出了“少令人生厌”。

他主张以“杂乱的活力“取代现代主义“明显的统一”;他主张含义的丰富“而非含义清晰”。

从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来看,并不是以单纯的崇尚古典主义形式为宗旨,而是对已经逝去的历史式样并不歧视,也没有偏执的成见。

后现代主义就想突破审美规范,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主张多元承认多中心并关注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艺术形式,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同时它又是矛盾的集合体,多种价值互相纠葛,后现代艺术家甚至常常自我否定,或相互否定。

但后现代主义就像英国建筑理论家詹克斯说的那样,并非只是现代主义的反动,而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即承认被现代主义否定的传统文化,尤其注意对各地区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并综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精华而超越现代主义。

总之,后现代艺术是从现代艺术中脱胎而来,它明显的保留了现代艺术的很多痕迹,既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反思,又是现代艺术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永建,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
[2] [英]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4.
[3] 潘耀昌等著〔M〕,《外国美术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
[4]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