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历史20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20课笔记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杭战
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
经过: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知识点2 保卫大武汉
经过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
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知识点3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返共.1944年
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李宗仁,广西桂林人,1891年生。幼年家贫务农,后
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李宗仁以军人身份在广州
追随孙中山。北伐战争时率部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
北伐以后十年间占据广西,并与蒋介石中央军多次争
斗。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司令,动员广西将士抗日,
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大捷名震一时。1948年当选
李 宗
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代行总统职权。1965年回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皖
南
事
变
副国
军民
长党
项突
英袭
等新
遇四
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
难军
日本占领武汉后,开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 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汪精卫集团投敌 叛国,国民党顽固派加剧反共摩擦。日军又集中兵力 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
观察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分析全面抗战期间国共 两党作战形式是什么?日军的侵华路线是什么?
国民党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 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 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在这个 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 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 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李宗仁
李宗仁摄于津浦线台儿庄站
二、武汉会战
进近选想 攻地择一 目区武想 标作汉日 ?为及军
重其为 点附何
大别山 武汉
万家岭
1938年10月
➢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 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百万人参 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 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六单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 (共18张PPT)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之长沙大会战
时间:1941年12月 过程:日军调集10余 万兵力,以空军为掩 护,对长沙发动第三 次进攻,中国军队调 集重兵防御,拼死抵 抗。歼灭大批日军, 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
这次战役的胜利,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获得英国、美国等国 政府和舆论的赞扬。
材料一: (1941年) 12月7日以来,同 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 大捷。
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春。 ○事件: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 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 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 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 展开激战。 ○战绩:共歼敌1万余人。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 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 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 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战役指挥官
总结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 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 有妥协投降,从而保住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在整个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 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牺牲,表现了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 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1
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来战线最长、规模最
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2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武汉的失守虽然使日军控制了中国的腹地,但日本企图迅速灭 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3
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 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 都感觉困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返回
历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局面发 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返回
历史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南京沦陷后发生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约有十万平 民遇难,同时还有难以计算的妇女受辱。这个后来被称为 “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是如此臭名昭著,以致连日本军国 主义者也向国内公众隐瞒了真相。
返回
历史 1938年,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自北向南,齐头并进, 意欲图谋徐州,完成南北之连接。日军板垣、矶谷师团以 徐州附近的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日军的矶谷师团率先到达 台儿庄外围,不等北上援军的呼应,就贸然扑向台儿庄。 中国军队诱敌深入,完成对矶谷兵团的合围。此战,敌人 伤亡万余人,矶谷师团被彻底消灭。所以台儿庄战役是抗 战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年6月—10月。
(2)过程:日军先后集结 40多万 为了保卫大武汉,
兵力进攻武汉。
返回
历史
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万
人参战。在江西
万家岭
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3)结果:日军三面包围武汉,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4)影响: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 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抗日战争进入 相持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返回
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条 战线”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有何重大作用? 战役:淞沪会战。 重大作用: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 国人民的斗志。
返回
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5张PPT)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1941年12月 指挥者 薛岳 经过 意义
湖南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 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了5 万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
薛岳(1896.12.27—1998.05.03) 原名薛仰岳,字伯陵,抗日战争 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因在三次 长沙会战中连续击败日军,获得 “长沙之虎”的美誉.薛岳是中 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 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 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 蒋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193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 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 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 形,抵抗敌军。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武汉会战的中 国军队
武汉会战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战役 万家岭大捷,击毙日军3000余人 结局 意义
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开,举国欢腾。 图为徐州各界人士慰劳作战官兵
合作探究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二、保卫大武汉
1938年6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中国军民奋起抵 抗,一场“保卫大武汉”的战役随即打响。 为了攻下武汉,日军投入了近30万人。蒋介石则 调集约100万人保卫武 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依托 有利地形及气候,顽强阻击日军,毙伤日军4万 多 人。后因日军对武汉形成了包围态势,中国军队被 迫战略撤退。
相关史事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
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 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 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 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
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36张PPT)
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
注的焦点。 材料二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 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 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
大片国土。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总结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 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 “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
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 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 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 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史事中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 什么精神?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C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八年级上(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共20张PPT)
二.保卫大武汉
日本 中国政府
预期武汉陷落将 日本大本营认为 “只要攻占汉口、广 令中国停止抵抗。 州,就能支配中国”, 我党在徐州会战前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 就提出,派周恩来, 定发动武汉会战,迅 董必武,叶剑英, 速攻占武汉,以迫使 博古等领导干部到 武汉。 中国政府屈服。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 政治中心
4.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
来最大胜利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 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 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 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 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 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 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太原会战过程中,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爱国热情。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处处防守,正面堵 击,兵力分散,尤其是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重视不够 ,致使娘子关失守,使战役全 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被日军所占,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 较好的一次会战。
武汉会战 时 间 地 点 指 挥 战 役 特 点
1938年6月—— 10 月 武汉及武汉外 围地区 蒋介 石 万家岭大捷等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 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 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6张PPT)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先 后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组织了大规模的会战,国民党正面 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它粉碎了日本妄 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 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 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3)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 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从客观上讲, 国民党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 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日军又集中兵力进 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和敌后抗 日根据地,敌后战场 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 的重要战场。
【材料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 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 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 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 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 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问题探究】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193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 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 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 形,抵抗敌军。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国民革命军
概况: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战役 特点 意义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蒋介石 万家岭大捷等
• 台儿庄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 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以及中国军队 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 战中,中国军队参战约 29 万人,日军参 战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 军约2万余人。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 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 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军大 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 战以来,继平型关战斗等战役后,中国人 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 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 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战役由李宗仁、 张自忠等抗日将领指挥。
2020部编版历史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上册
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 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 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七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七
事
变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后
日
本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加
紧
侵 略
1938年12月广州、武汉沦陷
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
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
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
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
----李宗仁
想一想
21cnjy
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 胜利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 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 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 反共政策 3.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
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C )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 地?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武汉;武汉会战。
二、保卫大武汉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 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 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 举进攻武汉,中国军 队部署100多万人参 战,开始了惊天地泣 鬼神的武汉会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1937.8淞沪会战 ②1937.9太原会战 ③1938.1徐州会战 ④1938.6武汉会战 ⑤1941.12第三次长沙会战
一、平型关大捷(正面战场、太原会战)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地点:平型关 3、双方部队: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八路军一一五师 4、八路军指挥:林彪 5、战果:歼敌1000多人 P97 6、意义: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 个胜利 P97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徐州会战)
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英勇献身
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 主义精神。 四、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变化和原因 1、变化: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 P104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 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不抵抗—坚决抵抗—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结果:1944年初,豫湘桂战役,国民党一溃千里,丢失了豫、 湘、桂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的一部分。?
1、背景: 2、时间:19:国民党军队
3、战果:歼敌1万余人 P100 4、意义: ①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P100
二、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10月 指挥官:蒋介石 2、地点: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3、著名战役: 万家岭战役 4、结果: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 5、影响: 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P93 ②1938.10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②兵力不足③国内资源紧张P104 抗日战争三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
2. 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 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台儿庄战役
时 间: 1938年3月23日——4月7日
指 挥 官: 李宗仁
主要经过: 结 果:
① 日军猛击台儿庄,激战三昼夜, 冲入台儿庄,展开激烈巷战, 日军基本控制台儿庄;
② 李宗仁调兵增援,形成对日军 的反包围,并开始激烈反攻。
结 果: 武汉沦陷;后期日军趁机占领广州;
意 义: ①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
②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继续侵略
广州 失陷
武汉 失陷
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华北、华中、 华南大片领 土沦陷
消耗日军大 量兵力、物 力和财力
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
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 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 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 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
重点知识总结
重难点突破
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 总体上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 方面
消极 方面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使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②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 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为掩护政府、机关、工厂、学校以及东部 和中部大量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赢得 时间,为长期抗战奠定基础。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3张PPT)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 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 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 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 ,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 会战。你知道左图中的指 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 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 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 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 的抗战。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 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 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 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方针彻底破灭。
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 ,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广州、武汉 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目标导学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时间
场
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战
豫湘桂战役
(最大的一次败仗)
1.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 C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 D.徐州会战
2.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B )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2、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 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 3、提问: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共28张PPT)
12月31日,日军攻入长沙市区,双方展开巷战 。此时日军认为长沙已经拿下,阿南惟几发贺电到 国内报喜,一洗前两次长沙会战未胜之耻。然而岳 麓山炮兵旅的攻击以及日军的补给被切断,情势已 经发生根本性转变。日军的贺电成为国际笑话。
台儿庄战役
到最后。宜哉,此敌于此
时间 地点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狭窄的散兵壕内,重叠相 枕,力战而死之状,虽为 敌人,睹其壮烈亦将为之
指挥
李宗仁
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
战果
歼敌一万多人 ,应者绝无。尸山血河,
意义:1.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 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非独日军所特有。” ---日军主力第十师团步 兵第十联队《战斗详报》
4.著名战役:万家岭战役
二、武汉会战
5.影响
(1)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参战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持续 最久、牺牲最重的战役。 (2)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本企图迅 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背景 时间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 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 ,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到长沙过新年。中国 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
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我们能获胜?
意义“:我2军.振自奋二了十中六年国七军月民抗的战精军神兴,至坚二十定七了年抗一战月意,志半和年期信间念。
在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大小数十战或败或溃,民心士气非常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中国事变回忆录》记载,1937年在日本东京政
界盛传着这样的谣言:7月7日晚上,华北将重演柳
条湖一样的事件。后来事实证明这不是谣言,而是
日本人蓄意制造的(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
)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 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 雄( )
6、日本在中国发动的几次侵略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A ①、九一八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
②、七七事变
A、①②③④
④、南京大屠杀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观察下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B
)
A.北伐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
8、日本教科书不断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修改”。其中,
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 四、国民党正面战场 相关史事 为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 全面抗战阶段 局部抗战 ②抗战后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大片国土 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 沦陷,导致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阶段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双方进行了 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 积极抗日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 1 1 国民党 政策 1 “不抵抗” 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 1 1 第三次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政策 正面战场 战役 豫湘桂战役 1 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1张PPT)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30团与日 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 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 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 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此次会战,据中国国方面发表的战绩称:日军伤亡56944人(其中亡33941人,伤23003人) , 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中国军队伤亡官兵31346名。而据日方战史统计,日 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
徐州
二、保卫大武汉
(1)开始时间:1938年6月 (2)双方兵力:日军40多万,中 国军队100多万 (3)著名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 歼灭日军3000余人 (4)结果:为避免损失,中国军 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5)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 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历时4个月)
结果和意义
戴安澜
1942年戴安澜率领200师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 作战,首战同古(歼敌五千余,日军4倍于戴 部) ,再战棠吉,给倭寇予重创。 1942年5 月21日牺牲于缅甸密林中。是二战中第一位获 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周恩来称其为:“黄 埔之英,民族之雄。
3、影响: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挫敌锋,沉重 地打击了日军,有力到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背景:1941年12月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 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 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香港和仰光实 行轰炸,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 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 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 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强气流、低气 压和冰雹、霜冻,42年4月到45年11月 驼峰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 飞行员近3000人(另一说594架飞机失 踪或报废,1,659人死亡或失踪。)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共26张PPT)
四.豫湘桂战役
地位: 抗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背景: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时间: 1944年初
结果: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 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 一部分。
国民党抗日方针
九一八
不抵抗 (围剿红军)
七七事变 积极抗日
豫湘桂战役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万家岭大捷
1938年10月7日,国民政府薛岳兵团在江西 万家岭歼灭敌军9000余人,取得了万家岭大
捷。
薛岳
保卫大武汉
万家岭大捷
参加万家岭战役的四位团长合影
武汉会战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指挥
蒋介石
战役 万家岭大捷等
特点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 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思考:敢死队员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保卫大武汉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 市,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 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 纽。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 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 汉,包括自苏联所得到的军事及技术援助 (苏联航空志愿队)。武汉实际上成为当 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尸横遍野的日本士兵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 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 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 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 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学习目标】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2.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和保卫大武汉【学习难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知识体系】【课文解读】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思考:日本为什么选择进攻台儿庄?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知识点二:保卫大武汉1、背景: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2、中国对策: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利的地形,抵抗敌军。
3、主要战役:万家岭战役万家岭战役,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
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万余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万家岭战役从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历时12天,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被歼1万多人,被俘百余人,满山遍野皆为敌尸、弃械。
这次战役是赣北战场上的空前恶战,也是空前的胜利。
4、概况:5、影响: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点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第三次长沙会战概况:其他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豫湘桂战役时间:1944年初结果:是最大的一次败仗。
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教学设计4: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分期:1. 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日2.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3.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4. 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一、台儿庄战役(一)背景1. 日军在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和占领南京之后,形成了华北和华东两个日军侵略战场,为了打通南北战场,日军预谋夺取徐州。
2. 徐州的地理位置:徐州是铁路枢纽,向南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3. 日军战略意图,日军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4.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预夺徐州,必夺台儿庄。
(二)经过1. 时间:1938年3月2. 指挥官: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李宗仁于台儿庄车站留影3. 概况:1938年3月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
日军依仗优势火力,猛攻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内。
经过激烈巷战,日军占领台儿庄五分之四,日方电台宣称已将台儿庄全部占领。
中国军队组织敢死队多次在夜间展开反击,又奇迹般的夺回大部分街市。
就在双方激战之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保卫,发起全面反攻。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中国守军在炮灰中坚守不退战火中的台儿庄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过浮桥(三)结果1.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中国军队乘胜追击逃跑日军逃跑的日军骑兵2. 台儿庄战役振奋了中国军民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史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面战场的抗战》说课设计孟匠中学王蓓蓓一、说教材(一)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本课对上承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对下对接敌后战场的抗战,从整体上看属于抗日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部分的内容是先后关系,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著名一役,中国军队以不怕牺牲的精神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这场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保卫大武汉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大会战的最后一战,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从防御阶段进入到相持阶段。
武汉陷落后,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
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
因此,从1939年到1942年,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表格,感知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的具体史实。
2.通过识地图,精读课文,了解分析各个战役的具体作用。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正面战场的作用,知道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
突破方法:通过三次战役地图的分析,认识三次战役在正面战场的地理位置;通过文字内容与地图结合,回答问题,理解设计战略战术的原因及结果,从而了解战争的特殊性和全局性。
教学难点:分析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作用,知道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是抗战胜利的保障。
突破方法:利用抗日战争形势图,了解正面战场的战争进展情况,通过老师恰当的提问,认识正面战场在抵御日军进攻时起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清楚在日占区(敌后战场)发动群众,做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合作,才能让日本侵略者首尾受敌,这样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对历史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战争史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难度大了一些。
尤其是本课的内容涉及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正面战场的几次大会战,这对学生对于国家地理概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日本和我方的战略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正面战场战争形势变化的原因。
因此,在授课时尽量使用图片以及浅显易懂的文字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史料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当时的战争实情,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本课作为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抗战的内容,应当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在感怀先烈的同时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说教学方法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是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统一。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采用的教法是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是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发展。
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活”化教材,利用地图与课本文字史料,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神人”历史,置身于历史氛围中,用情境中的情节推出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贯彻课堂逻辑,以问题带知识点,设计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
设置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设计不同难度的探究题,让学生自主或合作解决,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能得到心灵的启迪,从而培养家国情怀。
学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采用合作学习、勾画圈点、地图表格,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展示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地图,提问回顾抗日战争的过程,了解日本侵华过程以及中国军民抗战的基本情况。
提问:1.列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做了哪些侵略行为?2.面对日本的侵华行为,中国军民都做了哪些抵抗?抵抗有什么效果?【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抗日战争前期的中国战场的具体情况,了解中国军民面对国难,各个阶层用自己的方式来抗击日寇,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的必然选择。
由此导出国共双方的职责和任务,本课主要讲述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战役和作用。
【讲授新课】(一)一寸山河一寸血——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台儿庄战役】,说说从中你都获取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战因【材料链接】材料一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打通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材料二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千米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材料三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山东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山东嘉祥地区,粉碎了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烈争夺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军计划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天津到南京浦口)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使华北和华中战场连成一片以扩大侵略范围。
而我军要做的就是尽量阻止日军这一计划,防止日军形成一个整体以进一步南下威胁长江一线。
(2)影响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颓垣之上,都现出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国有什么重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和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指挥得当。
中国抗战将士们以血肉之躯英勇献身才赢得了这场宝贵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也改变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前途的悲观看法。
【设计意图】掌握一场战争的基本史实,要从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进行分析。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借助地图,资料建设情境必不可少。
在这个版块设置了相对较多的资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台儿庄战役的艰难,知道抗战以来我们取得每一场胜利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保卫大武汉(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材料二日本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问题探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日本进攻武汉的原因。
教师讲述: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北平到汉口)铁路和粤汉(广州到武昌)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武汉会战。
(1)战况自学课本【保卫大武汉】的内容,完成下列问表格:(3)经典战役——万家岭大捷教师:请同学介绍万家岭大捷的战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万家岭战场上,涌现出很多坚忍不拔,视死如归,与阵地共阵亡的忠勇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纪念在万家岭战场上为国捐躯的二万余名官兵,后人敬立纪念碑,永远怀念这些英烈。
他们的精神永垂千古!教师设问:取得了万家岭大捷这样的胜利,是否能保住武汉,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的不利局面?结果如何?(4)影响【材料链接】材料一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材料二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
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分析武汉会战的特点及影响。
教师讲述:武汉会战虽然失败,武汉失守,但是这一会战历时四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而此次会战后,日本趁广州兵力空虚,占领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过渡)武汉陷落后,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
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
因此,从1939年到1942年,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1)战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战况。
设问:第三次长沙会战打的如此艰难,它有什么影响呢?(2)意义【材料链接】材料一在长沙会战以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气焰嚣张,短短时间内攻陷了中国的大片国土。
长沙会战组织了日本进攻大西南的野心,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材料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