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德故事
有关美德故事
![有关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a05f97c376baf1ffd4fad08.png)
有关美德故事中华文明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共有的财产,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故事一: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逝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故事二:哭竹生笋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迫不得已,想不出什么好的规定,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
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认真瞧瞧,四周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故事三: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赤手空拳,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本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故事四:鹿乳奉亲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敬。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中国古代美德故事
![中国古代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d51781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6.png)
中国古代美德故事推荐文章日本古代神话故事热度: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热度: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热度:古代将军的爱情故事热度:古代经典科举考试故事热度:在历史故事中,主人公或许真实存在过,但是故事发生的情节并不完全按照历史事实,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美德故事中国古代美德故事:陆陇其孝行感少年陆陇其素以孝闻名。
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
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
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
”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
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
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
晚饭也是这样。
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
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
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
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后来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中国古代美德故事:暖不忘寒公元前654年前后,有人诬告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死刑,重耳为了逃命,连夜带着亲信家臣逃出晋国逃亡到了卫国。
但是刚到卫国,晋兵又马上赶来,重耳只能逃到齐国。
可是在慌乱之中,管家又带着所有财物逃走了。
他们身上没有半文钱财,大家只好忍着饥饿,那时候,连剩稀粥都成了救命宝贝。
就这样他们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齐国。
后来,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做了秦穆公的女婿。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49d740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c.png)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贤良淑德的孔夫子
传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后人尊称他为“圣人”或“贤良淑德的孔子”。
传说孔子到庙桃中去饮酒,一位身體强壮的老板向他要酒,孔子却拒绝了。
那人就劈腿站立起来,另一把腿伏在孔子对前,瞪大双眼瞪视,孔子说:「这位老哥子,您不要急,等我喝完这把酒,就把它给你」。
老板被孔子的诚恳言辞打动了,终于听了孔子的话,将腿伏到原处。
此时,孔子已经知道此人的用意,就拿出杯来,把一大杯,装满了酒给他。
他说:“老家伙,你别走,就到这里坐吧!”
从此之后,古代后人都颂扬说:孔子贤良淑德,让世人汲取醍醐灌顶,有其精神。
2、让有限的西瓜成全众人的桂枝香
吴道子是古代中国一个年少英才,后来成为诗人、政治家。
他非常勤奋好学,是诸子百家中受公认最有潜力的。
有一次,吴道子给士人事全部招待,士人们见他受到宠爱,想思春起笑。
吴道子的书架中,只剩下一把空手,独有一个西瓜。
士人想:吴道子这招待真是可怜,就即刻离去。
为了不使士人觉得受讽说,徐熙即刻把西瓜切件,四散向士人,人人手中带西瓜就走。
后来,每一个士人都把吴道子的礼遇,说到了家人听着、朋友间讲述,引起士人众目睽睽,心服口服。
吴道子的正义正气,为后来的义士所称赞,令人叹服,足歌桂枝香般无限。
(完整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完整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cc1883b195f312b3069a5ce.png)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代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溃退,国家处在存亡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返乡守孝。
1126 年金兵大力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 此刻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 " 精忠报国 " 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久铭刻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 " 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 " 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假如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而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以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此后, " 精忠报国 " 四个字就永不退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激励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英勇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往救援,多次战胜金军,遇到宗泽的欣赏,夸赞他 " 智勇才艺,古良将不可以过 ", 此后成为有名的抗金英豪 ,受历代人民所仰慕。
2.乐天做诗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十二月,白居易从校书郎调任盩厔县县尉。
当时正居住在该县的陈鸿和王质夫,有一天跟白居易结伴旅行仙游寺。
游完寺庙,在一块喝酒的时候,提及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三个人都感触不已。
王质夫站起来,邀白居易干杯,同时对白居易说:“那世上难得一见的故事,假如没有世上难得一见的人材来加以描绘润饰,就会跟着岁月的流逝,消逝得销声匿迹,未来就不再见有人知道了。
乐天兄擅长做诗,又是多情之人,写一写这个爱情故事,怎样?”白居易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有名诗篇《长恨歌》。
3.宋濂守信勤学宋濂小时侯喜爱念书,但是家里很穷。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b00f5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1.《孝经》中的故事:《钮秉忠忠孝传家》故事背景: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钮秉忠的人,他是个孝子,为了尽孝敬养父母,不怕困苦,无论天气如何,他每天早上都要走十里山路去山上砍柴,扛回家给父母炊火取暖。
故事情节:有一天,钮秉忠砍柴刚好赶上下大雨,他湿透了身子,但为了孝敬父母,他并没有抱怨,继续砍柴、劈柴。
母亲见状,心生悲凉,问他为何不回家。
他恳切地说:“我是为了给父母取暖,请让我继续砍柴。
”父亲听到儿子的话,感动不已,泣不成声,对着儿子说:“忠孝传家,有志向的人应该学着像你一样顶礼膜拜山河万物。
你为我们取暖,就是在给我们尊崇,你的品德行为为我们带来了荣耀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面临困难和苦难,也要坚守孝道。
2.《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传承优良家风》故事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是主要角色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
故事情节:贾宝玉从小机智聪明,善良宽厚,对人友善。
他在贾府里与表妹林黛玉相互倾心,但他为了尊重家族的传统规则,选择放弃了爱情,配合家族的决定娶妻生子。
他对待家族的继承和身份更是持有一份敬畏和责任感。
他在红楼中恪守家训,尊敬姑妈和老姆,行事稳重,有礼有节,自觉地承担起作为家族传统继承者的责任。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以及尊敬家长、恪守规矩、守正出好的传统美德。
3. 《西游记》中的故事:《孟光修德归正》故事背景:《西游记》是明代长篇小说,其中孟光是一个小角色,却通过修德归正的努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故事情节:孟光是个无恶不作的盗贼头目,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然而,他遇到了唐僧一行人,被其正直和善良所感动。
他决定改邪归正,帮助唐僧取经,修行成正果。
在取经的路上,孟光经过了种种考验和磨炼。
他为了救师父唐僧,舍己救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最后,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宽恕,成为了正道人物。
中国经典美德故事
![中国经典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c1286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5.png)
中国经典美德故事
1. 忠诚:《岳飞传》
该传记讲述了中国宋朝时期将领岳飞的故事。
岳飞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他坚决抵抗外敌入侵,不畏强敌,最终牺牲自己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2. 孝顺:《孟母三迁》
这是一则关于孟子孝行的故事。
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终于让孟子有了学习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有声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3. 诚实守信:《神针》
这是一则关于刘安的故事,他是中国汉朝时期的一个普通人。
他在建筑一座桥的时候,发现神仙掉了一根针,他毫不犹豫地将针归还给了神仙。
因此,神仙赐予他一根神针,使他有了超强的技能。
4. 勤劳节俭:《採桑姑妇》
这是一则发生在明朝时期的故事。
故事中的採桑姑妇为了养家糊口,勤劳地采摘桑叶并卖给别人。
她生活节俭,存钱买下了一件贵重的玉佩,最终得到了有钱人的认可,也让家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5. 善良仁厚:《管鲍之交》
这是一则关于孟子和管子的故事,两位思想家交好,在彼此的帮助和影响下,拯救了贵族的国家。
他们的善良和仁厚使得国家良好和谐,人民得到了宽容和关爱。
以上这些经典美德故事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包括忠诚、孝顺、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和善良仁厚等,这些美德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道德修养,践行良好的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8aa4d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3.png)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古代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
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
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2:举案齐眉见道义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59f8b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b.png)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
那你知道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鲁班学艺鲁家湾有个鲁木匠,鲁木匠有个儿子叫鲁班。
鲁班从小爱学习,爸爸做了个大柜子,他就照着做了个小柜子,爸爸做了条大板凳,他就照着做了条小板凳。
鲁班十岁时,就能做什么象什么了,爸爸欢喜,妈妈欢喜,邻居见了都夸奖。
有个邻居劝他爸爸说:“鲁班这孩子心灵手巧,你就让他学点手艺,跟你做个帮手吧!”他爸爸说:“我的手笨,跟着我能学出什么好手艺来!我叫他跟那手艺强的人学去!”鲁班十二岁了,有一天,爸爸牵出一匹马,拿出一包银子,对鲁班说:“孩子,你爹苦了一辈子,积了这点钱。
你就用它做路费,骑上快马,到终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师学手艺吧!”鲁班背好包袱,骑上快马,一连跑了九十九天,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了九十九条大河。
一天,来到了终南山。
他爬上山顶,看见三间草屋,推门进去,看到满地是锔子、斧头;再一看,床上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呼噜响得象打雷。
鲁班想:这人一定是木匠祖师了。
鲁班把工具收拾得整整齐齐,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在一边等着。
等呀等,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老爷爷才坐了起来。
鲁班连忙走上前去,跪在地上说:“我叫鲁班,到这里来求老师傅收我做个徒弟。
”老爷爷听了,呵呵地笑了起来,问鲁班:“你学手艺是为了什么呀?”鲁班回答说:“学好手艺,给大伙修桥造房子。
”老爷爷点点头,说:“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
你先把钝了的斧头、刨子、凿子磨快。
”鲁班挽起袖子,磨了起来。
白天磨,晚上磨,一连磨了七天七夜,才磨完了。
师傅说:“你再去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
”鲁班到门前一看,那棵大树真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梢都快顶天了。
他坐在树下锯了起来,一连锯了十二天十二夜,大树才倒了。
师傅又吩咐:“你把那棵大树,砍成一根屋梁,要砍得又光又圆。
古代关于美德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美德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582480aaef8941ea66e0572.png)
古代关于美德的小故事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
那你知道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欢送大家阅读。
小故事1:郑崔夜绩诗曰:崔氏知礼,诫子名扬,夜分犹绩,媲美敬姜。
隋朝时,郑善果的母亲崔氏,她的儿子做了大官,袭了爵位,但她仍然亲自纺纱织布,每天一直做到半夜里才睡。
郑善果见母亲这样辛苦,就对母亲说:“儿子已经做了官,封了侯,所得的俸禄,也是很富足的,母亲为什么要自己辛苦到这般田地呢?〞崔氏听了就说:“我从前以为你已经懂得天下的大道理,现在听你讲出这番话来,道理还是没有明白,怎么可以去办理国家的公事呢?你要晓得这些俸禄,是皇上回报你的上代丢掉了性命的功绩,照理说你把这些俸禄,应领先去分散给那亲戚人家,表示是先人的恩惠,至于纺纱织布绩麻等等,都是做妇人的份内应做的事,上自皇后、下至做官人的妻子和读书人的妻子,都应该尽她应尽的责任,如果有懒惰的人,这就是骄逸的行为了。
我虽然不懂得礼法,但怎可以自己破坏自己的名誉呢?〞小故事2:臧氏义保诗曰:臧氏义保,护公子称,以儿代死,鲁国复兴。
周朝时,有一个很有义气的女仆臧氏,她是鲁国公子称的奶妈。
那时候有个名叫伯御的人造反,杀掉了鲁国的国君懿①公,篡夺了君位,差人四处寻找公子称,要把公子称杀掉。
臧氏就叫自己的儿子穿了公子称的衣服,睡在公子称所睡的地方,于是伯御错把臧氏的儿子杀掉了,臧氏抱了公子称逃了出去。
鲁国里的大夫,知道公子称在臧氏那里,就请周朝的天子杀了伯御,立公子称,后来成为鲁国里的孝公,鲁国人很敬重臧氏的义气,就叫她“义保〞。
【注释】①懿:yì,美,好,(多指德、行)。
小故事3:杜后礼法诗曰:杜后治家,夙有礼法,教子君难,得绵宋业。
宋太祖赵匡胤①的母亲杜氏治家严谨,并且很有礼法。
宋太祖是她的五个儿子中的二儿子。
后来太祖做了皇帝,尊了杜氏做皇太后,太祖就在宫殿里拜母亲,臣子们跟着道喜,可是这位杜太后却变了脸色,心上并不觉得欢喜,左右的人就问她:“我们听说做母亲的因为儿子显贵而显贵。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6056e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0.png)
【导语】中华⽂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量描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它们是我国5000年历史的结晶,是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中蕴含着前⼈⾼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传统美德等。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三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
【破釜沉⾈】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起义之后,⼜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被迫退守在巨⿅(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南数⾥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安阳(今⼭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外夹击,⼀定能够打败秦军。
”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对项⽻说:“上阵跟敌⼈交锋,我⽐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出个计策,你就⽐不上我了。
” 项⽻说:“现在军营⾥没有粮⾷,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哪⾥像个⼤将的样⼦。
” 第⼆天,项⽻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说:“宋义背叛⼤王(指楚怀王),我奉⼤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 于是将⼠们则拥项⽻为上将军。
项⽻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以⼀当⼗,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破秦军。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c8f5f3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1.png)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一、尊老爱幼1. “孔融让梨”- 故事内容: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的父亲拿了一盘梨,让孔融先拿。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孔融回答:“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 体现的美德:这个事例体现了孔融从小就懂得尊敬兄长、爱护幼弟的美德,这种尊老爱幼的品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教育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要尊重长辈,关爱年幼者,以和为贵,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2. “黄香温席”- 故事内容: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
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
”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3abd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1.png)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古代传统美德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孝、悌、忠、信、节、义、礼、智”到后来的“仁、义、礼、智、信、廉、勇”,这些美德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
今天,我想要介绍一些关于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一些道理。
故事1:孝顺老人的小故事从古至今,孝顺老人是许多中国人共同的美德。
北京有一位老人,他爱好养鸽子,一天,他出门散步时,不慎摔倒受伤,由于自己不方便动弹,只好躺在地上。
这时,一只鸽子飞到老人身边,朝着他的嘴里衔了一根草,这让老人十分感动。
从此,那位老人每天都会召集鸽子来自己家门口,给它们喂食,并且特地为它们修建了一个温暖的巢。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孝顺不仅是对亲人的关爱,更是对周围所有人的关怀。
这样的孝顺之道无论何时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故事2:忠诚敬业的小故事史料上记载,隋朝时期,汉族苏定方曾做了‘参军妇女统领’的传奇事迹。
当时,隋将节度使秦叔宝为了保卫武威城,急需用人,而苏定方正好生活在附近,她毅然决定入伍参军,随军征战,并展现了出色的战斗能力和高尚的忠诚精神。
最终,她带领着队伍成功防御住了北魏的进攻,赢得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敬业精神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要尽心尽力,不断完善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故事3:和平友爱的小故事公元961年的夏天,灵州的少年孙某被杨家奴额头顶着一支锐利的匕首,刃尖刚好压住它的眼睛。
杨家奴威逼利诱,要他出卖自己的家族,孙某却义愤填膺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何况我是中国汉子!”随即,孙某一刀划向了自己的喉咙。
许多人居然因为这桩事件而退出董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正义的追求,不能背离自己内心的真诚。
在和平友爱的环境下,我们不仅是人类社会的主人,更是它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精选古代中华美德故事三篇
![精选古代中华美德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34e64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c.png)
【导语】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明古国。
勤劳、善良的⼈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化传统。
经过⼏千年的⽂化熏陶,历史长河中的涤荡和科学思想的净化,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古代中华美德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包拯刚正不阿】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清官。
他深知民间疾苦,不畏强权,秉公办案,为民伸冤,留下了许多故事,弹劾张尧佐就是其中之⼀。
当时,京城中的皇亲国戚权⼒很⼤,宋仁宗宠妃的伯⽗张尧佐便是其中之⼀。
张尧佐通过皇妃的关系进⼊京城,很快就成为主管财税的官员。
但是,他贪污腐败,胡作⾮为。
包拯知道后,和同僚们上书宋仁宗弹劾张尧佐。
皇帝知道理亏,只得罢免了张尧佐的官职,但过了不久,⼜将他任命为地⽅⼤员。
包拯得知后⼜当⾯劝谏宋仁宗,认为此⼈不可重⽤。
宋仁宗迫于舆论压⼒,只好免去张尧佐的官职。
⼀年后,宋仁宗⼜让张尧佐担任另⼀个官职。
包拯知道后再次进谏,严厉地指出了皇帝⽤⼈的过错,极⼒主张不能将此⼈留在京城做官。
皇帝辩论不过包拯,⼜迫于各种压⼒,只好下诏,明确昭⽰不再起⽤张尧佐。
通过此事,包拯铁⾯⽆私、刚正不阿的品质更加深⼊⼈⼼。
【诸葛亮鞠躬尽瘁】 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病逝。
临终前,他拉着丞相诸葛亮的⼿说:“你的才能远远超过了魏国皇帝曹丕,⼀定能完成统⼀天下的⼤业。
如果我的⼉⼦刘禅是个明⽩道理的好皇帝,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能,你就废掉他,⾃⼰做皇帝吧!”诸葛亮听后,痛哭着说:“陛下放⼼吧,这么⼤逆不道的事我绝对不会做的,我⼀定会忠⼼耿耿地辅佐新主,⼀直到死。
”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负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
全国上下,不管⼤事⼩事,他都尽⼼尽⼒地去做好,⼀点也不懈怠。
在他的努⼒下,蜀国很快变得强盛起来。
为了完成刘备⽣前统⼀天下的愿望,诸葛亮于公元228年春天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
由于街亭失守,第⼀次北伐失败了。
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e570b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4.png)
-
感谢大家观看
3
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
1. 《勤俭致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节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小强的年轻人 小强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大学期间,他每天勤工俭学,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都积攒起来 毕业后,小强利用自己的积蓄创立了一个小型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和聪明的经营,最终取 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一位富有的企业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节俭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节省开支,才能 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2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1. 《卖身救母》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贫穷的家庭。主人公小 红的母亲生病了,但是家里没有足够的钱买 药。小红非常着急,为了救母,她决定卖掉 自己的身体去换药钱。然而,小红的诚实打 动了现场的买主,他们都被小红的行为所感 动,纷纷帮助小红购买药物。最终,小红成 功筹到了母亲的治疗费用,并且母亲也康复 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 持诚实守信,总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
孝顺俭
4
友善待人
1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1. 《孝感天地》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被广为流传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明的小孩,他非常懂事,对父母特别孝顺 一天,小明的父母突发重病,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治疗 然而,小明的家境并不富裕,他只有一点积蓄,远远不够支付手术费用 小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卖掉了自己珍藏的漫画书和玩具,借来的钱都用来给父母支付医 药费 小明的行为感动了众人,也感动了上天,他的父母奇迹般康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应该时刻铭记在心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d8d3ff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f.png)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丰富深厚的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道德根基和重要精神支柱。
那你知道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王陈抱子诗曰:陈氏一语,生死以之,其身被杀,子尚抱持。
明朝陕西泾阳县有个姓王的读书人,妻子陈氏生了一个儿子,刚刚一周岁,他就生了重病,临终的时候,把儿子嘱托陈氏。
陈氏说:“那是当然的,我一定要用我的生命来保护他。
”这时候正是明朝末年,流贼闯进家来,陈氏抱了儿子躲在楼上,流贼放了一把火,陈氏就从楼檐上面跳了下来,恰巧没有摔死。
流贼见她很美丽,就把她挟到了马背上,陈氏把身子用力一跳跌到了地上,这样反复两次,流贼就用绳子把她捆住,走了好几里路,陈氏用力把捆着的绳子弄断,人同马鞍一并跌在地上,流贼明白这个人是不可以夺志的,于是就把她杀了。
等到流贼退出了泾阳县以后,她家里的人去收陈氏的尸首,儿子还在她怀抱里面呱呱地哭着,陈氏的两只手,依然牢牢地抱着他。
不说谎言为行表,是本心术,心既不真,行何能正?望尔后生,切勿妄语,口是心非,终无结局。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太妊斋庄诗曰:文母太妊,惟德之行,能以胎教,笃生圣明。
殷商时期,周朝祖先王季的王妃叫太妊,就是周文王的母亲,品行端庄诚实,一切事情只有合乎德她才去做。
当她怀着文王的时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所以文王降生后,聪明神圣。
君子说:“这是太妊能够应用胎教①的效果。
”【注释】①胎教:按古文记载,妇女从受孕的第一天开始,要“寝不侧”,就是睡觉要端正,不随便睡;“坐不边”就是坐的姿势要端正,不要坐一侧或坐歪了;“立不跛”,就是站立时要站好,用现代话来讲,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住坐卧都要有礼貌,都不可以随便。
做到所谓“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即从身、语、意三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静。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3188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png)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有许多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是对后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孟子。
孟子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不离父亲的床前,细心照料。
有一天,孟子的父亲突然说,“天寒地冻,你还在这里照顾我,不去上学,不去工作,太不好了。
”孟子听后,坚决不离父亲的身边,他说,“父亲,儿子不忍心离开您,只要您能康复,儿子愿意为您分担一切。
”最终,孟子的父亲病愈了,孟子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张良的年轻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金子,但他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官府上交。
官府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正直,特地给他颁发了一面宝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忠良之士。
张良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三,《助人为乐》。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浩的人,他经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孟浩路过一条河,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河里,他二话不说,立即跳下水将老人救了上来。
后来,这位老人告诉孟浩,他是水神,因为孟浩的善行,决定赐予他一本《黄帝内经》,让他传承医术,造福人间。
孟浩从此成为了一位医道高手,为百姓治病救人。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6e1c8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75.png)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那么关于中华古代传统美德的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篇一: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
一天,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帮浪荡公子窜到淳安闲逛,并派人叫海瑞安排食宿。
胡公子的恶名海瑞早有所闻。
他想了一下,关照专管接待的驿站官员说:“他们不是奉公而来,照规矩可以不接待。
不过他们既然来了,就让他们住下,一日三顿便餐即可。
若他们胡作非为,及时报我。
” 胡公子一伙在淳安住了一天,便传来消息,说这帮人抢掠东西,调戏妇女,闹得城里鸡犬不宁。
海瑞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生了一计。
晚上,胡公子等人吃饭时,桌上只摆了三菜一汤,而且无酒。
胡公子便破口大骂。
驿站公差辩解了几句,胡公子不由分说便命随从将他捆绑起来,吊打一顿。
海瑞大怒,命衙役将胡公子一帮人捆到公堂受审。
胡公子一见海瑞,不肯下跪,高叫:“我是胡总督的儿子,要让我父知晓,轻则革职,重则性命难保!” 海瑞哈哈大笑说:“总督大人我是知道的,他可是朝中严太师多次夸奖过的廉洁奉公之人。
”“知道就好,赶快松绑,给我赔罪!”胡公子趾高气扬地说。
海瑞忽地沉下脸道:“胡大人是大清官,你是他公子,怎会如此胡作非为?你哪一点像胡大人家的人!你是谁家的恶少,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公子,败坏胡大人的名声?”说罢让衙役重打胡公子40大板。
胡公子的一个家奴忙跪下说:“大人息怒,我们出游有老爷的亲笔信,可不是冒充的。
”海瑞狠拍了一下惊堂木:“大胆小贼,竟敢伪造胡大人信件,再打40大板。
”胡公子一伙人,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求饶。
海瑞立即给总督府写了公文,说有一起冒充胡大人亲属的案件,要求严办,接着派人押着犯人连夜赶往总督府。
10个中华美德故事
![10个中华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ad32c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3.png)
10个中华美德故事1. 孝顺。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孟子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有一天,孟子听说国君要招贤士,他便告别母亲,前去应征。
国君问他,“你孝顺母亲吗?”孟子回答,“是的,我孝顺母亲,我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国君大为赞赏,便任命他为官。
孟子孝顺母亲的美德感动了国君,也得到了他的认可。
2. 诚实。
相传古代有一个诚实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农民,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在田里发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张三没有私吞,而是将钱包交给了官府。
官府知道他的诚实守信后,奖励了他一大笔钱财。
张三因为他的诚实守信,得到了官府和乡邻们的尊重和赞扬。
3. 勤劳。
古代有一个勤劳的故事。
有一个叫李四的农民,他勤劳耕种,勤奋劳作。
他每天都早出晚归,辛勤耕种。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田地收成颇丰。
由于他的勤劳,他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受到了乡邻们的尊敬。
4. 诚信。
古代有一个诚信的故事。
有一个商人叫王五,他做生意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外地做生意,得知当地的居民因为干旱而缺水,于是他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大笔钱财给当地的居民。
他的诚信和善良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扬和感激,也为他的生意带来了好的口碑。
5. 忠诚。
古代有一个忠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李六的武士,他对国家忠诚不二。
有一次,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李六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与敌人浴血奋战。
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6. 仁爱。
古代有一个仁爱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赵七的富商,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
他经常资助贫困的人,帮助孤儿寡母。
他的仁爱之心感动了许多人,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7. 谦虚。
古代有一个谦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刘八的学者,他谦虚好学,虚心向他人请教。
他不骄不躁,不自满自足,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因为他的谦虚,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古代美德故事
![古代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f99c1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3.png)
古代美德故事
故事一,《孔子的慈母》。
孔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的母亲却非常慈爱他。
有一天,孔
子收到了一些书籍,非常高兴,便将书籍放在地上践踏。
母亲看到后,没有责备孔子,而是对他说,“孩子,书是用来读的,不能践踏。
”孔子深受母亲的教诲,从此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努力学习,
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
故事二,《岳飞的忠诚》。
岳飞是宋朝的名将,他忠诚勇敢,深受人民敬仰。
有一次,岳
飞被冤枉受辱,但他并没有怨恨,而是默默忍受。
最终,他用自己
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成为了民族英雄。
故事三,《孟子的仁爱》。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仁者爱人。
有一次,孟子听到一个母亲对孩子说,“你不要像孟子一样好学。
”孟子并没有生气,而是说,“我不如她的孩子好。
”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仁爱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要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善待。
故事四,《管仲的忠诚》。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忠诚耿直,深受君主信任。
有一次,他因为一时的疏忽,被君主责备,但他并没有推卸责任,
而是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并改正了错误。
最终,他得到了君主的信任,成为了一代名相。
这些古代美德故事,都是对美德的真实写照,它们告诉我们,
美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让我们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
己的品德修养,成为更好的人。
愿我们都能在美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美德之花在心中绽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美德故事
孙康映雪: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
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穷得连灯油也买不起,他十分苦恼。
有一天晚上,他在野外散步,看到许多飞舞的萤火虫,顿时有了好主意。
他用纱绢作成一个袋子,抓了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的微弱的光来读书。
后来他做了大官,仍坚持勤苦学习。
苏洵发愤: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
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
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
后来他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铁杵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
有一次,他又逃学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奶奶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
他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
他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要磨到什么时候?可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他深受启发,从此发愤学习,终于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诗人。
孔融让梨:
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孙敬悬发: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嗜好读书。
读书时间长了,免不了会瞌睡。
为了不影响读书,孙敬想了个办法:他在梁上系根绳子绑住头发,这样打瞌睡时一点头,疼痛就赶走睡魔。
最终他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苏秦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战略家,开始时随鬼谷子学纵横术,学成后变卖家产四处游说,。
几年后,没有一官半职,钱也花光了,只好回家。
父母.妻子.兄嫂都认为他没本事没出息,都不理他。
于是,他开始发愤读书,困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
最后终于学成,提出了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合纵术,成了天下名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
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少年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
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缇萦救父
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
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
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汉文帝手中,终于使父亲得到了自由,汉文帝也下令废除了“肉刑”。
钟隐拜师
钟隐是一位很有名的年轻画家,但他对自己的花鸟画仍不满意。
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画艺,他不惜投身名画家郭乾晖家做仆人,终于感动了郭乾晖,破格收他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