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合集下载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高一物理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高一物理

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思考与讨论: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 的木棒在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根据每幅图中各个力作用线的几何关系,可以把上述四种情况的受力分成两类,你认为哪些情况属于同一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观察与思考:(1)观察三幅图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2)观察下面两幅图汽车和动车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匀速行驶的汽车匀速行驶的动车(一)平衡状态1.定义: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静止”和“v=0”的区别和联系当v=0时:(1)a=0时,静止,处于平衡状态(2)a≠0时,不静止,处于非平衡状态,如自由落体初始时刻思考与讨论:(1)根据初中所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你认为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呢?(2)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你认为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呢?(3)如果物体受到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你认为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呢?(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

2.公式:F合=0,或F x合=0和F y合=0。

3.由平衡条件得出的三个结论:(1)二力平衡:二力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2)三力平衡:任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3)多力平衡:任一力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例题1】某幼儿园要在空地上做一个滑梯,根据空地的大小,滑梯的水平跨度确定为6m。

设计时,滑板和儿童裤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0.4,为使儿童在滑梯游戏时能在滑板上滑下,滑梯至少要多高?【小结】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物体、质点或绳的结点等)。

(2)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判定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4)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3.会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求解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感受等效、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2.能运用数学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关系等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共点力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2、物体平衡状态的判断。

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请同学们分析下列物体的受力情况:1.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3.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作答!(如下图所示)2.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 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3.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新课的展开通过上面三个列子,回答下面问题。

1.三个物体各受到几个力?它们是共点力吗?2.三个物体各处于什么状态?3.三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多少?学生作答:1.分别为2个力、3个力、4个力;是共点力。

2.分别处于静止、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合力都为0。

教师总结:上述三个例子反映了三个问题:(板书)1.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F合=0.(三)例题讲解1.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利用力的分解)2.教材P91页的例题讲解。

(利用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两种方法来讲解)(四)平衡的种类和稳度1.平衡的分类:不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但很容易失去平衡状态,且不能自动回复到平衡位置。

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失去平衡后能自动回到平衡位置,继续保持平衡状态。

随遇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偏离平衡位置后,始终保持平衡状态。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会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求解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感受等效、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能运用数学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关系等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共点力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平衡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例1 在学习力的分解时,我们研究过斜面问题,现在我们还是来看看这个斜面。

木块质量为m,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在要知道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多大?那么如何运用共点力平衡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解决步骤(边写边讲):共点力平衡解题步骤:1.确定好研究对象。

(要找到研究那个物体,没有研究对象往往就像射击没有靶子是盲目的。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找出确定的研究对象所有受到的力)3.处理受力(合成或分解);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与4.沿着建立的坐标轴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分解到坐标轴上5.利用平衡条件Fx=0,Fy=0。

变式训练1:斜面上放一竖直挡板,挡板后放一小球,求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与挡板对小球的力。

例2.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系在绳上O点,OA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OB绳始终处于水平方向,则OA 绳受到的拉力大小为多少?物体对O点的拉力和OA绳对O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多少?本题采用两种方法解答。

①合成法,在板书示范合成F OB和F OA,解法,用正交分解,建系,分解F OA。

补充:让学生自己讨论体会分解法,合成法在什么时候更方便。

例3.如图所示,由轻绳连接的物体A和B所收的重力分别为40N和100N,物体A,B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物体B的弹力为多少?,物体B收到的摩擦力为多少?求解时先请学生讨论,①用合成法还是用分解法?②应该分解哪个力,为什么这么分解?通过此题让学生明白如何用正交分解,什么时候用分解,什么时候用合成,正交分解建立坐标系的标准是什么,(是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分解尽可能少的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2. 掌握计算共点力平衡的方法;3. 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2. 计算力的平衡。

教学难点:1. 理解力矢量的平衡;2. 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1. 教科书;2. 讲义;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场景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的兴趣,如一根悬挂小球的绳子受到的力是如何平衡的。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讲解力的平衡条件:若多个力共点于一点,且合力为零,则这些力相互平衡。

2.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力的矢量运算。

三、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用力传感器测量悬挂小球受到的拉力,让学生观察力的平衡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力的平衡计算题目,并在讨论中引导他们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梳理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梳理共点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力的平衡计算题目作业,巩固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堂反馈(5分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及时解答,确保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的理解水平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共点力平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为以后更深入的力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案(共点力的平衡)

教案(共点力的平衡)

D 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会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求解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点的三力平衡问题的探究过程,感受等效、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

(2)感受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能运用数学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关系等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共点力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2、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什么叫平衡状态?小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二力平衡设问1: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满足什么关系?这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学生活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合力为零。

小结: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0=合F 。

2、三力平衡设问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之间必须满足什么关系?提示:如何把三个不在一直线上的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转化为我们更熟悉的二力平衡问题?(利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将1F 与2F 合成,用它们的合力12F 等效替代这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2F 与3F 之间必须满足什么关系?把其中两个力1F 与2F 合成,它们的合力12F 与3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如果将1F 与3F 合成,得到的合力13F 与2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将2F 与3F 合成,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小结:三力平衡的条件:(1)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0=合F(三)课堂练习例1、如图,节能灯重6N ,用细线拉向侧面,细线OC 恰水平,求细线AO 和细线OC 的拉力分别为多大?设问3:解答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力的合成分解法:将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将不在一直线上的力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小结:共点力平衡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3)运用力的合成或分解方法,将不在一直线上的力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4)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学会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理论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
1. 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共点力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1.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学会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理论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设备、教学实例;
2. 孱生准备:学习笔记、习题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共点力概念的思考。

二、学习共点力概念和特点:讲解共点力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性质。

三、探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介绍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平衡力的作用和必要条件。

四、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理论。

五、练习与巩固: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练习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展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共点力的特点和平衡条件,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实例。

七、课堂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通过参与更多实验来加深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2. 学生可通过研究更多应用实例来丰富对共点力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实验演示充分,练习实例丰富,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但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共点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2. 共点力的概念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4.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方法,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的准确性,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3. 结合实物模型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概念。

4. 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2. 第二课时:共点力的概念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 第三课时: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4. 第四课时: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课堂导入】(引入受力分析的概念,通过展示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受力分析的兴趣和思考。

)【新课内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1)受力分析的定义(2)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2. 共点力的概念(1)共点力的定义(2)共点力的特点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平衡的定义(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思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受力分析实例展示: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共点力平衡条件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共点力的平衡_教案1

共点力的平衡_教案1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3.知道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

4.学会应用实验方法研究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点的三力平衡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

2.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索过程,感受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共同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的愉悦,懂得合作重要,并乐于合作。

2.通过DIS实验数据处理,领略信息技术的简捷、快速、直观。

3.通过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的介绍,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概念和平衡的条件。

2.难点:导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过程。

【教学资源】1.器材:DIS实验设备或弹簧秤;学生实验器材。

2.张衡及相关资料等。

3.录像、图片:我国举重运动员奥运会比赛夺冠录像,东方明珠、赵州桥等图片。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点评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并留下悬念:录像引入:2004雅典奥运会我国举重运动员夺冠录像播放。

教师:张国政在69公斤级比赛中以抓举160公斤和挺举187.5公斤总成绩347.5公斤而夺冠,裁判员判定举重运动员成绩有效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举重运动员能将举起的杠铃保持静止几秒钟。

教师:有道理,这与本节课学习的受力平衡问题有关。

二、通过图片引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师: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的平衡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

下面给大家看一些熟悉的图片:学生活动:教师:这些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什么叫平衡状态?通过录像引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对知识的渴求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生活中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熟悉的事例,使学生对平衡有了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平衡状态定义: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一、共点平衡的两种状态:1、静态平衡:V=0,a=02、动态平衡:V≠0,a=0说明:(1)在竖直面内摆动的小球,摆到最高点时,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时,虽然速度都为零,但此时a≠0,不是平衡态。

(2)物理中的缓慢移动可认为物体的移动速度很小,趋于0,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即=0,在正交分解法时表达式为:=0;=0。

在静力学中,若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这三个力矢量构成一封闭三角形,在讨论极值问题时,这一点尤为有用.三、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采用力的合成、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

四、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见方法1、平行四边形法:对于三力平衡问题,一般可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即利用平衡条件的“等值、反向”原理解答。

[例1]如图1所示,一小球在纸面内来回振动,当绳OA和OB拉力相等时,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 15°B. 30°C. 45°D. 60°图1解析:(A)对O点进行受力分析,O点受到OA绳和OB绳的拉力和及小球通过绳子对O点的拉力F三个力的作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O点处于平衡状态,由“等值、反向”原理得,和的合力与F是等值反向的,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和的合力,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故答案是A。

图22、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四力或四力以上的平衡问题时非常方便,将物体所受各个力均在两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解,然后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列方程。

此时平衡条件可表示为说明:应用正交分解法解题的优点:①将矢量运算转变为代数运算,使难度降低;②将求合力的复杂的解三角形问题,转化为正交分解后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使运算简便易行;③当所求问题有两个未知条件时,这种表达形式可列出两个方程,通过对方程组求解,使得求解更方便。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共点力的平衡概念,例如:站在地面上的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等。

2.基本概念讲解︰讲解共点力的定义、平衡条件及其意义等基本概念。

3.物体受力分析:讲解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各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性质和作用。

4.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平衡条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3.适时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平衡条件;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知识;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提供清晰简洁的幻灯片,展示关键知识点;2.物理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3.教学视频: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将了解和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等。

共点力的平衡 -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 -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材分析】本节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4章第3节,共点力的平衡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贯穿动力学、能量、动量的核心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使学生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与力平衡相关的初步的相互作用观念。

【科学思维】能运用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等对力与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力与平衡问题。

【科学探究】能通过图形分析,寻找规律,形成初步的结论;能知道交流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欣赏“力与平衡”之美,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能体会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在生产生活得作用及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及平衡状态的条件。

【教学难点】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兴号上的平衡挑战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理念。

问题:车票处于什么状态?它又是如何保持这种状态的?【新课讲授】一、物体的平衡状态思考:石头和家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匀速行驶的汽车匀速自动扶梯上的人思考:汽车和人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得出平衡状态的概念。

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处的状态。

[判断正误](1)直道上以很大的速度匀速跑过的赛车处于平衡状态。

()(2)百米竞赛中,运动员在起跑的瞬间,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3)平衡木上体操运动员做翻转动作时处于平衡状态。

()(4)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要看所受合外力是否为零。

()【跟踪练习】以飞机的行驶过程为例,让学生思考飞机所处的各个阶段对应的状态,达到及时跟踪评价所学知识的作用。

思考:飞机从起飞到以一定速度平稳飞行,再到降落,最后停在机场的停机坪上。

在这个过程中,飞机经历了哪些阶段?在各阶段飞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思考:速度为0在光滑的斜面上以一定速度使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小球在该位置能一直保持静止状态么?得出结论:速度为0的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共点力的平衡 -完整版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 -完整版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1.如图2-80所示,三块质量均为m的长方体物体被夹在两竖直木板之间保持静止。

图中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 ,方向为_______。

2.如图2-81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O两底角为α和β;a,b是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b 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 A.Mg+mg B.Mg+2mgC.M g+mg(sinα+sinβ)D.Mg+mg(cosα+cosβ)3.如图2-82所示,物体A与B相对静止,共同沿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间无静摩擦力B.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αC.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 B g sinαD.斜面受到B施加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4.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2-83所示,在此过程中(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5.如图2-84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m2在空中),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则m1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f正确的是( )A.N=m1g+m2g—F sinθ,f=F cosθB.N=m1g+m2g—F cosθ,f=F cosθC.N=m1g+m2g—F sinθ,f=F sinθD.N=m1g+m2g—F cosθ,f=F sinθ6.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2-85(a)所示.现对小球a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º的恒力,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图2-85(b)中的( )7.(多选题)如图2-86所示,M 、N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N 的上表面恰水平),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粗糙斜面匀速上滑,斜面静止.则( ) A .M 、N 之间摩擦力为零,它们之间动摩擦因数不一定为零 B .斜面对N 的摩擦力必定沿斜面向下 C .斜面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为零 D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8. 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教案名称:共点力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共点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和应用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与练习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入:请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当三个人同时在拖拉机上用力向后拉时,拖拉机为何仍然不动?(等师生讨论)2. 提出问题:为什么三个人的力合力可以平衡牵引力?二、概念与定义(5分钟)1. 定义:共点力是指作用力的合力作用在同一点上的力。

2. 解释:共点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三、共点力的特点(5分钟)1. 共点力的方向:合力与力的方向相反。

2. 共点力的大小:合力等于共点力的代数和。

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四、计算共点力的平衡(10分钟)1. 分析问题:给定一物体,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共点力及其大小和方向。

2. 计算步骤:a. 将共点力的方向取为正方向。

b. 对每个力进行正负符号的规定,按合适的坐标系解析力。

c. 对每个力的大小进行正数或负数的数值代入。

d. 将各力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及性质计算出来,并检查合力是否为零。

3. 解决问题:对给定的实际问题,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五、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5分钟)1. 设计实验:请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 实施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提供实验器材和安全指导,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4. 总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六、应用共点力平衡原理解决问题(15分钟)1. 练习题:提供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共点力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2. 分析解答思路: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时3.5 共点力的平衡--高中物理专题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时3.5  共点力的平衡--高中物理专题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课时3.5 共点力的平衡1.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学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平衡问题。

一、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注意:物理中的“缓慢运动”可视为速度很小,接近于0,从而把“缓慢运动”作为平衡状态来处理。

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平衡。

2.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

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对平衡状态的理解1.下面关于共点力的平衡与平衡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则必处于平衡状态B.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则必处于平衡状态C.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沿任意方向的合力都必为零D.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题组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2.(2023湖南常德期末)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使物体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1 N,2 N,3 NB.12 N,12 N,12 NC.4 N,5 N,10 ND.4 N,8 N,12 N3.如图所示,有一只重为G的蜻蜓在空中沿虚线方向匀速直线飞行,在此过程中,蜻蜓受到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是()A.a方向B.b方向C.c方向D.d方向4.(2022河南平顶山月考)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被放置在倾角为α=3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仅甲图B.仅乙图C.仅丙图D.甲、乙、丙图题组三三力平衡问题5.(2023江苏徐州湖西中学学情调研)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绳AO和BO的A端、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水平,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分别是()A.F1=mg cos θB.F1=mgtanθC.F2=mg sin θD.F2=mgcosθ6.(2023江苏太湖高级中学期中)如图所示,重型自卸车装载一巨型石块,当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时,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的简要示例: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简单的受力分析之后,首次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对物体的运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又是后面进行牛顿运动定律学习的思想起点,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平衡状态,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
论。

2. 进一步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

3. 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及推论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分析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的木棒在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2. 讲解平衡状态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

3. 通过例题讲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示例,实际教学设计可能因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分析和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2.力求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二、教学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三、教学难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延长线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就叫做共点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

物体的平衡条件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对解决平衡问题一般方法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关键,它关系到能否作出解答或能否顺利地解答。

研究对象的选取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结点,或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物体的全体)。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时,用隔离法。

2. 对研究对象正确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图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前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受力分析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物体),然后按已知力、场力(引力场、电场、磁场)、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

3. 判定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保持着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例:根据概念来判断下面的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箱(2)平直马路上在牵引力作用下匀速前进的卡车(3)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4)刹车后停下来了的汽车(5)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在剪断细线的瞬间(6)竖直上抛达到了最高点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总结:(1) 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加速度为零(2) “保持”某状态和“瞬时”某状态有区别4. 运用平衡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解题。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

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

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3.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

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甲乙丙丁甲、丁中所受的力就是共点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受共点力平衡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出示图片:桌上的书、苹果能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随传送带匀速运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注意:缓慢的直线移动可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思考讨论:v=0时物体一定能保持静止吗?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v=0时物体不一定能保持静止。

例如:单摆摆动时,当摆球摆动到最高点时v=0,但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还会继续摆动。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思考讨论1: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出示图片:水平方向两个受平衡力图片教师总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课程标题:探索共点力的平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3. 运用共点力法改善平衡。

三、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平衡和共点力之间的关系;2. 掌握使用共点力调整平衡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共点力保持平衡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认识共点力(1)定义共点力:共点力是指任何两个物体间存在的一种感知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反应。

(2)了解共点力的影响:共点力的影响可以通过鼓励,压制,支持,影响等给他人带来很大的改变,同时也通过使对象感到安全,信任,宽恕和自我发现等影响方式,使和谐凝聚和力量正面化。

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1)共点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衡和失衡:当外部物体发生变化时,共点力会作用在内部物体处,从而影响其稳定性,造成近似平衡或偏离平衡状态。

(2)分析平衡的变化:人们可以利用共点力来分析外部原因对平衡的影响,从而从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考虑其他物体与其本身的相互作用,客观地分析其施加于自身的影响,以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3. 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1)了解共点力对平衡的影响:当外部物体的变化会影响平衡时,共点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相互作用,分析其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2)运用共点力调整正确的平衡状态: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分析,利用挤压以及悬空,移动,紧绷或放松平衡物体等来改变平衡状态,也可以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

五、教学方法:1. 辅导式法:通过讲解,提示和引导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地把握教学重点;2. 情境设计:形成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景中探索学习;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互相鼓励和支持,促进对共点力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1. 引导性学习: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定义和影响;2.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外部情境变化与共点力的关系;3. 合作实践:学生利用共点力进行相关探究;4.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统一认识;5. 情境应用:活动完成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高一物理上册《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上册《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采用分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3.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方法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强调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空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共点力平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
2.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解题。
3.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反馈,指出共性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矢量合成法的运用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共点力平衡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共点力平衡的三个条件,即力的作用线共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矢量合成法:以直观的图示和动画形式,讲解矢量合成法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4.牛顿第一定律:结合共点力平衡,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矢量合成法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

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

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3.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

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甲乙丙丁甲、丁中所受的力就是共点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受共点力平衡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出示图片:桌上的书、苹果能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随传送带匀速运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注意:缓慢的直线移动可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思考讨论:v=0时物体一定能保持静止吗?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v=0时物体不一定能保持静止。

例如:单摆摆动时,当摆球摆动到最高点时v=0,但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还会继续摆动。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思考讨论1: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出示图片:水平方向两个受平衡力图片教师总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

思考讨论2: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1)力的合成法教师总结: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合力为0。

(2)力的分解法教师总结:任意一个力沿其余两个力的反方向分解,其分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合力为0。

思考讨论3:N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什么?任意(N-1)力的合力都与第N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N个共点力平衡.N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N个共点力合力为零或F合=0教师总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二)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1.正交分解法(1)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以使问题简单为准则)(3)对各个力沿x、y坐标轴进行正交分解。

(4)建立平衡方程,利用F x合=0与F y合=0,联立列出方程组从而求出未知量。

2.力的合成分解法(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要画出力的示意图。

(3)利用平衡条件列式求解,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或者分解,再列出力的平衡方程3.相似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对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先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再寻找与力的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比例关系,把力的大小变化问题转化为几何三角形边长的大小变化问题进行讨论。

例题1:某幼儿园要在空地上做一个滑梯(图甲),根据空地的大小,滑梯的水平跨度确定为6m。

设计时,滑板和儿童裤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0.4,为使儿童在滑梯游戏时能在滑板上滑下,滑梯至少要多高?出示图片:滑梯分析:将滑梯抽象为一个斜面的模型如图乙所示,以正在匀速滑下的小孩为研究对象。

小孩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F N和滑动摩擦力F f。

当这三个力的合力为0时,小孩能在滑板上获得一定速度后匀速滑下,则斜面的高度即为所要求的滑梯的高度。

解:在图中,沿平行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把重力G沿两坐标轴方向分解为F1和F2,这样的分解称为正交分解。

设斜面倾角为θ,由于F2垂直于AB、G垂直于AC,故F2和G的夹角也等于θ。

用l、b和h分别表示AB、AC和BC的长度。

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关系可知:在x轴方向上:F1-F f=0在y轴方向上:F2-F N=0由于F f=μF N(3)把(1)(2)式代入(3)式有可求得:h=µb=0.4×6m=2.4m滑梯至少要2.4m高,儿童才能从滑梯上滑下。

例题2:生活中常用一根水平绳拉着悬吊重物的绳索来改变或固定悬吊物的位置。

如图所示,悬吊重物的细绳,其O点被一水平绳BO牵引,使悬绳AO段和竖直方向成θ角。

若悬吊物所受的重力为G,则悬绳AO和水平绳BO所受的拉力各等于多少?分析:选取两根绳索连接的O点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绳AO对它的拉力F1、绳BO对它的拉力F2和O点下方悬绳对它的拉力F3。

在平衡状态下,O点所受三个力的合力为0。

由于F3的大小与悬挂物所受的重力相等,且三个力的方向均已知,由此可以求出F1、F2的大小。

解:方法1用两个力的合力和第三个力平衡的方法求解。

如图,F4为F1和F2的合力,则F4与F3平衡,即:F4=F3=G由图可知:F2=F4tanθ,则F2=Gtanθ方法2:用正交分解的方法求解。

正交分解法如图,以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F2方向为x轴正方向,向上为y轴正方向。

F1在两坐标轴方向的分矢量分别为F1x和F1y。

因x、y两方向的合力都等于0,可列方程F2-F1x=0F1y-F3=0即F2-F1sinθ=0(1)F1cosθ-G=0(2)由(1)(2)式解得即绳AO和绳BO所受的拉力大小分别为例题3:半径为R的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滑轮到球面B的距离为h,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如图所示,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A.N不变,T变小B.N不变,T先变大后变小C.N变小,T先变小后变大D.N变大,T变小分析:分析小球受力情况:重力G,细线的拉力T和半球面的支持力N,作出N、T的合力F,根据三角形相似法分析N、T的变化。

解答: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球受力情况:重力G,细线的拉力T和半球面的支持力N,作出N、T的合力F,由平衡条件得知F=G。

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球受力情况:重力G,细线的拉力T和半球面的支持力N,作出N、T的合力F,由平衡条件得知F=G。

由△NFA∽△AO1O得:解得:由题缓慢地将小球从A点拉到B点过程中,O1O,AO不变,O1A变小,可见T变小,N不变;故选:A。

点评:本题是平衡问题中动态变化分析问题,N与T不垂直,运用三角形相似法分析,作为一种方法要学会应用。

课堂练习1.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重50N,受到斜向上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的力F 作用,F=50N,物体仍然静止在地面上,如图所示,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_____N,地面的支持力_____N。

答案:25√3;252.(2019春•建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静止,则()A.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M+m)gB.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摩擦力不为零C.楔形物块对小物块摩擦力可能为零D.小物块一定受到四个力作用答案:A3.(2019春•锦州期末)如图所示,在斜向右上方的力F作用下,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墙面上,物体A受到力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4.如图所示,用轻绳AO、BO系住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O与竖直方向成一角度,绳BO水平。

当绳子的悬点A缓慢向右移动时,BO始终保持水平,关于绳子AO和BO 的拉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AO的拉力一直在减小B.绳AO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C.绳BO的拉力一直在增加D.绳BO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拓展提高1.如图所示,一小球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的力使球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作用力改为水平向右,仍使小球静止在斜面上,则水平向右的力大小应为()A.FsinθB.F/sinθC.FcosθD.F/cosθ答案:D2.重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

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自变化情况()A.F1逐渐减小、F2逐渐增大B.F1逐渐增大、F2逐渐减小C.F1逐渐变小,F2先变小后变大D.F1先变小后变大,F2逐渐变小答案:C三、课堂小结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

3.力的合成分解法(三力平衡)4.力的正交分解法(三力及以上平衡)5.相似三角形法四、板书(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二)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1.正交分解法2.力的合成分解法3.相似三角形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