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基础及拓扑-2
拓扑建立及配置实验报告
拓扑建立及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本仿真软件中软交换拓扑结构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2、掌握本仿真软件中终端注册的配置方法并在软交换上进行注册。
二、实验器材机房软交换中心设备二层交换机PCIP电话三、实验原理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生成接口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b、接入能力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c、支持系统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四、实验步骤步骤一:软交换基本拓扑建立在本环节中,你需要完成网络的规划与以及设备的连线。
软交换技术原理全解
语音编码种类
• G.711:64Kb/s(无压缩) • G.729a:8Kb/s • G.723.1:5.3kbit/s或6.3kbit/s(可跟据网络情况自动调整速
率)
语音编码技术(2)
语音静荷大小:一个语音分组所包含语段信息 的时间长度,单位一般为ms。
软交换机的功能分工
软交换机其功能可以分为电话呼叫服务器、SIP 服务 器等
• 电话呼叫服务器:通过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实现对所属中继网 关和接入网关的控制,实现基于分组承载网络的 PSTN/ISDN 业务特性。部分设备制造商将这类服务器再细 分为汇接(长途)层面的呼叫服务器、端局层面的呼叫服务 器和移动呼叫服务器。
• 通过API开放业务,由Application Server或第三方业务平台 放业务逻辑, Softswitch负责业务具体的实施;
• Softswitch充当SSP,通过 INAP 和智能网中已有的 SCP 通信, 重用目前已经存在的智能业务;
• 直接在 Softswitch 本机上提供增值业务(如800号、移机不 改号)
1. 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 2.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3. 信令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功能与协议
PSTN交换局
模拟用户
V5.2用户 PBX用户 ISDN用户 ADSL用户 无线用户
软交换设备
协议处理功能
分
接
资源控制和管理功能
组
入
网
功 能
维护和管理功能
接 入 功
语音压缩功能
PSTN端局
中继网关 接入网关
“A”主用 “B” 备用
路由交换图-路由和交换技术(第2版)-沈鑫剡-清华大学出版社
匹配阻抗中继器 时钟周期发送 时钟 发送 数据 NRZ 1 1 0 0 1 0 1NRZI 4 终端A MAC A 终端B MAC B 终端C MAC C 终端D MAC D 终端E MAC E 终端F MAC F 1 2 3 1 2 3 1 2 3S1 S2S3MAC 地址 转发端口 MAC A 1 MAC B 2 MAC C 3 MAC D 3MAC E 3MAC F 3 S1转发表MAC 地址 转发端口MAC A 3MAC B 3MAC C 1 MAC D 2MAC E 3 MAC F 3S3转发表 MAC 地址 转发端口MAC A 1MAC B 1MAC C 2 MAC D 2MAC E 4MAC F 3 S2转发表 网桥 终端 网桥终端 阻塞端口 阻塞端口链路故障 信号2 二进制位流信号1 信道1 信道2 物理层2 物理层1 MAC 层终端 A 总线 控制器 终端B 总线 控制器 总线 仲裁器 MAC 地址表…端口 1 端口7 DBCB 4 管理器终端A总线 控制器终端B 总线 控制器总线仲裁器 MAC地址表 … 端口1 端口7 DBCBRB交叉矩阵管理器终端A 终端B C D E F HUB 网桥12 13 4终端A 终端B MAC A MAC B MAC C C 1 2 网桥21 3 4 D E MAC D MAC E MAC F2 F 网桥3 MAC B 端口2 网桥1转发表广播域 广播域交换机路由器端口 VLAN ID 端口1 VLAN 2 端口2 VLAN 3 端口3 VLAN 4 端口4 VLAN 3 端口5 VLAN 4 端口6 VLAN 2MAC 地址 VLAN ID MAC A VLAN 2 MAC B VLAN 3 MAC C VLAN 4 MAC D VLAN 3 MAC E VLAN 4 MAC F VLAN 2 网络协议 VLAN ID IP VLAN 2 IPX VLAN 3 网络地址 VLAN ID 192.1.1.0/24VLAN 2S1 S2 S3 14 1414VLAN 2 VLAN 3 VLAN 4终端A终端B终端C终端D终端F123456交换机VLAN 2VLAN 3 VLAN 4192.1.2.0/24 VLAN 3 192.1.3.0/24 VLAN 4 192.1.4.0/24 VLAN 5 192.1.5.0/24 VLAN 6 192.1.6.0/24 VLAN 7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孤立端口团体端口 混杂端口 共享端口 孤立端口禁止禁止允许(如果混杂端口是共享端口,携带主VLAN 对应的VLAN ID 。
软交换技术
1. 2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 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 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而这种分离 备 ,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 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 1.2 . 1 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它可 2 基于软交 换增值的业务框架及其接口 协 交换引人的目的。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 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完成 H . 24 8 协议功 议 于软交换 值业务 的增 框架结构 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 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 .32 终端和S P 客 2. 1 基 3 I 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 户端终端进行连接 ,提供相应业务. 软交换的引人形成了增值的业务框架 , 其中应用服务器完成增值业务的执行和管 分离出来。各层的功能如下: 1. 2, 呼叫控制功能 2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 理,提供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并处理与软 ) 1 接入和传送层。 将用户连接到网络, 并 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交换间的接口 信令; 媒体服务器提供特殊业 将业务量集中后传送到目 的地址。 务 (如 I VR 、会议和传真) 的资源平台,处 媒体层。将要通过网络传送的业务转换 所提供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 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理与媒体网关间的承载接口。 成正确的格式 ,例如将话音业务打包成 2.2 软交 体系 构的 和采用的 换 结 接口 通信协议 ATM 信元或I 包。此外, P 媒体层还可将业 1. 2 . 3 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 软交换作为一个开放的实体,与外部的 务选路到目的地址。 2)控制层。包含呼叫智能。该层决定用 换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接口必须采用开放的协议。各种接口 及其使 户应该接收哪些业务,还控制其他的在较低 软交换应能够支持PSTN/ SDN 交换机提供 ,用的协议如下 : I 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 ) 1 媒体网关和软交换间的接口。用于传 层的网络单元进行业务流的处理。 3) 业务应用层。在纯呼叫建立之上提供 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 递软交换和煤体网关间的信令信息。此接 口 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可使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或其他类似的协议。 附加的业务。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 ) 2 软交换间的接口。 实现不同软交换间的 1 . 2 . 4 互联互通功能 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流行的I 电话体系 通信。 P 如下优点 : 此接口 可以使用会话发起S P一 协议 I T 结构,一种是IT U一 制定的 H . 323 协议, 或BICC 协议。 T ) 1 可以使用基于包的承载传送, 具有开放式端点的拓扑结构,既能良好 3 ) 软交换与应用/ 业务之间的接 口协 另一种是IET F 制定的s P 协议标准,两者 I 的传送话音,也能支持数据业务. 是井列的、不可兼容的体系结构,均可以完 议。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 将网络的承载部分与控制部分相分离, 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 各种功能服务器等的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 允许二者分别演进,有效地打破了单块集成 等功能。 软交换可 以支持多 种协议, 当然也可 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 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 交换的结构 。 2 )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 3 软交换技术在P T 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SN 1. 3 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运营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购买最理想的产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话音网络交换的核 PST N 通信网是世界上目前分布最广的 口 心。如果说传统的电信网是基于程控交换机 网络之一,有光纤、微波等多种传输介质。 口口。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 的网络,那么下一代分组话音网则是基于软 如果信息需要在不同介质的网络间传输,将 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 这就产生了新、 络 旧网 交换的网络。软交换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 需要更多的转换环节。这不但造成了资源的 融合、 互通的问题。 如何灵活、 有效地使现有 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浪费, 对整个PSTN通信网的管理也带来 而且 的PSTN 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 了很大的不便。 软交换技术的引人, 将可以解 1 ) 从经济角度考虑,与电路交换机相 逐步地向I 网络演进, P 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 比,软交换成本低。软交换由于采用了开放 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是软交换设备。 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且软交换利用 3. I P T 通信网中网络互通 s N 的是普遍计算机器 件, 其性价比每年提高80 PST N 通信网中的电话网是一种交换网 %, 远高于电路交换 (每年提高 20 %) ,可 络,同时P S T N 通信网中也存在计算机网 ,软交换技术 络,它们是以I 协议为基础的分组网络。软 P 见软交换在经济 面有很大优势。 1. 1 软交换的概念 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 口,可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 GE NT 、呼叫服务 ) 2 从用户角度考虑,在传统的交换网络
软交换系统设备概述
4.业务层主要为网络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面向客户的综合智能业务,提供业务的客户化定制。
其中,层与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通信,在核心设备SoftSwitch软交换控制设备的控制下,相关网元设备分工协作,共同实现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
1.对数据业务进行透传;
2.对语音提供VOIP处理;
3.接入PBX交换机
不同型号IAD提供的接口:
1.ZXSS10 I500下行提供RJ11接口(Z接口),上行提供RJ45接口(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用于接入普通模拟电话。
2.ZXSS10 I600下行提供RJ11和RJ45接口(10 Base-T),上行提供RJ45接口(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可以同时连接电话和PC计算机,提供语音和数据业务。
ZXSS10_CY_T03_C1软交换系统设备概述
课程目标:
掌握SS1/B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
掌握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
参考资料:
《ZXSS10 SS1软交换控制设备设硬件手册》
《ZXSS10 SS1软交换控制设备技术手册》
《ZXSS10设计文档》
《ZXSS10 SS1随机手册》
第一章
知识点
基于SoftSwitch是下一代网络的4层体系结构。
3.大容量综合关口局的替换或新建
相对于ZXMSG 7200产品,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容量大,单板支持480路VOIP呼叫,单块中继板可接入32E1,一框资源框可接入3840路的VOIP呼叫。最大支持33.6万端口的接入
2.密度高,如10万中继+10万VOIP的容量只要7个机柜即可完成。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作者:王曦来源:《商情》2013年第01期3G网络时代的来临,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推动全球信息业发展的动力。
软交换(Soft Switch)技术则成为3G网络互通的关键。
主要从软交换的概念、体系、功能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3G软交换概念体系功能一、软交换概念软交换的概念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提出的。
软交换是一个软件的实体,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其基本定义为:软交换是一种支持开放标准的软件,能够基于开放的计算平台完成分布式的通信控制功能,并且具有传统的TDM电路交换机的业务功能。
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No.7信令网络到IP网络),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从广义上看,软交换是电信交换网络演进过程中实现承载与控制分离的一种技术,实现媒体网关和呼叫服务器在网络上的分层部署,相关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互联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
狭义上看,软交换指软交换设备,定位在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层。
二、软交换体系1、呼叫控制层。
呼叫控制层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并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
呼叫控制层中的物理实体是软交换机(SS:Soft Switching),软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如下:对接入层的各种媒体网关的控制,指示媒体网关应与哪个媒体网关建立连接关系,完成信息压缩编码方式的控制、回声抑制功能控制和业务流量控制;基本话音业务的呼叫处理和连接控制;数据业务的处理和连接控制;提供与更高层应用的接口;计费功能。
2、媒体网关层。
媒体网关层的功能是将用户/业务连接接入软交换网络。
边缘接入层中的物理实体是一系列媒体网关设备(MGW),各网关设备完成数据格式和协议的转换,将接入的所有媒体信息流均转换为采用IP协议的数据包在软交换网络中传送。
什么是软交换_软交换介绍
电子知识软交换(16)软交换:利用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分开的方法来沟通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与IP电话(VoIP)的一种交换技术。
软交换(SS)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通信网由窄带向宽带过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它继承了电信网集中控制的架构和可靠的信令技术,采用分层的机构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相的分离原则。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
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
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
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软交换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目前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软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软交换技术实验报告1. 引言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软件的交换机实现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硬件交换机,具有更灵活、可配置性强的优势。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软交换实验环境,深入了解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目标1. 理解软交换的基本原理2. 掌握软交换环境的搭建方法3. 实现基本的软交换功能4. 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3. 实验步骤3.1 搭建实验环境首先,我们需要搭建软交换的实验环境。
选择一台性能较好的服务器作为软交换主机,安装操作系统(如Ubuntu)和必要的软件(如Open vSwitch)。
3.2 配置交换机在软交换主机上,使用命令行工具配置交换机的网络拓扑、端口和VLAN等参数,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者命令行参数进行设置。
确保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正常运行。
3.3 实现软交换功能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目标,编写相应的代码或脚本,实现软交换的具体功能。
例如,可以实现基本的转发、过滤、镜像等操作,同时支持各种协议和特性。
3.4 进行性能测试为了评估软交换的性能表现,可以编写相应的测试工具或脚本,模拟真实网络环境下的流量,并记录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和延迟等指标。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性能优化和改进。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配置和测试,可以得到软交换的实验结果。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软交换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搭建实验环境,我们成功实现了基本的软交换功能,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软交换具有较好的性能和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网络交换需求。
6. 参考文献[1] Open vSwitch官方文档.[2] Renévan der Laan, Rob Vriend, and Cees de Laat.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From Traditional to Virtualized Networks. CRC Press, 2016.。
软交换网络搭建拓扑图
中国联通有线20兆内网(专线)
计算机电脑PC 终端VOIP 账号:7110
运营商:
中国联通
3G 路由器
192.18.55.19/联通192.168.1.199/PC 终端
3G 手机终端192.168.55.34联通
3G 上网卡192.18.55.20/联通计算机电脑PC 终端
192.168.55.20
192.168.55.343G(SIP 软电话)VOIP 账号:7241
VOIP 电话(账号:7109)
192.168.1.199
本公司路由器:
中国联通(20M )专线用户192.168.55.XX 192.168.55.XX 地址转换到10.101.1.10公司VOIP 服务器地址(10.101.1.10)
中国联通(WCDMA )卡中国联通(WCDMA )卡
中国联通(WCDMA )卡
中国通信(专线通道)搭建区
华为网络核心交换机:9312
数字程控交换机(模拟分机:3224)
本公司:VOIP 软交换系统服务地址(10.101.1.10)SIP 账号:7109
71107241
75367000
本公司:数字程控交换机
模拟分机:3224377430333333
VOIP 电话(账号:7000)
10.101.1.199
数字程控交换机(模拟分机:3333)。
软交换技术
Company Logo
软交换技术
1.4 软交换的标准化情况
国外应用情况 英国 英国电信(BT)话音网络在本地网层面,准备开展有关软交 换的试验,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替换65%的TDM交换机。软交换的 本地试验拟选择5个节点,2个或3个设备供应商来参与试验。 比利时 比利时电信(Belgacom)认为,近期网络增容不大,计划在 2004年左右引入NGN比较适当,目前主要是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 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语音 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 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研究新型网络管理等。
软交换技术放弃了传统交换网络的封闭架构,转而采用相对集中的控 制核心为全网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开放的接口和通用协议,协助运营商 构造一个开放的低成本网络架构,提高业务的部署速度。软交换技术不 仅能够实现从PSTN向NGN的演进,同时也可以实现2G、3G、IMS网络的 良好兼容和平滑迁移,从而大幅减少网络迁移的CAPEX支出。
Company Logo
软交换技术
1.2软交换的优越性
软交换作为NGN的发展方向,具有充分的优越性。软交换主 要针对核心网络的交换部分,不涉及到接入网络的改造。移动软 交换的核心概念是实现了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所有的控制功 能集中在MSC-Call Server中,所有的交换功能在媒体网关(MGW) 中完成。MSC-Call Server通过标准的H.248接口完成对话务等交换 过程的控制。同时MSC-Call Server通过传统的MAP信令与HLR交互, 通过传统的BSSAP信令完成对接入网络的控制。而在MSC-Call Server之间可以通过ISUP协议或者BICC协议(当使用IP承载时)完 成呼叫的建立。软交换技术的优越性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基本建设费用(CAPEX)低
通过SS7接入运营商网络架构
通过SS7接入运营商软交换系统
一.网络拓扑图
换网-1
固定电话二.说明
接入网络:
1. 运营商交换网-1(比如中国移动)
2. 运营商商交换网-2(比如中国电信)
3. 第三方IMS(比如第三方合作伙伴)
接入设备:
1、信令网关:通过信令网关接入到运营商SS7信令网。
通过支持七号信令(SS7)网关设备运营商的网络直接把TUP/ISUP转换为SIP信
令,
2、媒体网关:数字中继接入,支持SIP、RTP。
直接接入到PSTN.
3.一旦通过SIP和SS7建立了呼叫,媒体流RTP在核心软交换下注册的媒体网关和第三方IMS下面注册的媒体网关之间直接传输,无需经过软交换和IMS。
说明:一些厂商的一台网关同时支持七号信令和媒体网关,不需要再分开。
交换:
核心软交换设备:具备开局、路由、计费功能。
支持大并发呼叫。
多台软交换设备集群。
软交换设备之间通过SIP进行组网。
一旦呼叫建立,除了SIP信令外,所有的RTP流也都可以通过。
接入所需参数:
七号信令参数:
运营商的接入七号信令网关的信令点码(十六进制)
自己信令网关用的信令点码(对自己来说是OPC)
连接运营商设备的信令点码(对自己来说是DPC)
公网的IP:
默认网关IP:
子网掩码:。
高校通信实验室软交换系统实验设计
1 高校通信 实验室软交换 系统
软交换系 统 的体 系结 构 分为 四层 ,即边缘 接 入
收稿 日期 :2 1 0 2 ;修 改 日期 :2 1 — 7—1 0 0— 6— 5 01 0 0
基 金 项 目 :中 央 与 地 方 共 建 特 色优 势 学 科 专 业 实 验 项 目:
网络 通 信 与 无 线通 信技 术 实验 室 。
要研 究方 向 为 轮 询 系统 , 随 机 多 址 通 信 系 统 、
通信工程 。
・
2・
实 验 科 学 与 技 术
21年 l 01 O月
} U …B S S … I
意硎
圜
ZXMS G
7 00 2
一 藤
图 1 Z S1 X S0软交换体系结构图
后 台服务器采 用 S S iu 0操作 系统 、O a U ELnx1 r- c 0数 据 库。边 缘 接 人层 购 入 I D ( 含 MG P l1 e A 包 C 协议 设 备 B 2 .4 0 、H 28协议 设 备 D 2 ) 4 0 ,可 以接 人 对应 类 型 协 议 电 话 终 端 及 P 。配 置 E O 设 备 C PN C 0 ,接人光 网络终端 。Z D L9 1 20 X S 2 0中兴 宽带综 合 接入 设 备 ,提 供 A S 、A S 2 D L D L D L 、A S 2+、V S 、 D L
n v ri o ie st c mmu i ain l b rt r a r s o ts f s th e p r n s n h f c n t ii g su e t a d d v l p n rf s in l y n c to a o ao c ri u o t wi x e me t ,a d te e e ti r n n t d n s n e e o i g p oe so a y e c i a q ai s o vO S T i a t l e ci e l o u l y i b i U . hs ri e d s r s t e C mmu i ain L b r tr .Yu n n Unv ri ,S f s t h s se i h x e me tl t c b l n c t a o ao y o n a ie st y o t w c y t m n t e e p r n a i i ta h n p l ain ,a d gv s a uh n iain c n g r t n e c i g a pi t s n i e n a t e t t o f u a i . c o c o i o
软交换技术
多种网络长期并存的现实促使它们逐步走向融合,以 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网络资源。
期望能有一个按功能进行水平分层的多用途、多业务
的网络,并最终演变为一个能支持多媒体业务的综合
2020/业3/24务网。
6
“水平业务布署” 取代 “垂直应用布署”
– 屏蔽底层各种电信协议的细节,给业务开发 者提供一个统一的编程接口
– 计费信息采集点在软交换设备 – 保证安全性
计费策略
– 主叫计费、被叫计费、帐号计费 – 按时间计费、按流量计费、按内容计费
2020/3/24
26
(7)软交换与其它网络互通
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必须考虑 与其它现存设备的互通问题。
5
软交换产生的背景
现有通信网根据所提供的不同业务被垂直划分为几个
单业务网络,它们都是针对某类特定业务设计的,因 而制约了向其他类型业务的扩展。
传统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中,业务与交换、 控制与交换结构互不分离,缺少开放性和灵活性。虽 然在智能网中可实现业务控制与业务交换的分离,但 连接与控制功能仍未分离,不便于网络融合时的综合 接入。
2020/3/24
14
软交换的定义及概念
软交换的概念是从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早期的IP电 话网关都是集成型网关, 这个网关的缺点是设备复杂、扩展性差、 没有故障保证机制,不利于组建大规模电信级的IP电话网络。 IETF, 为了克服这种缺陷, 提出了一个网关分解模型,将网关的功能 分解为信令网关(SG)、媒体网关(MG)、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3个 功能实体,如图所示。
软交换技术用于解决现有通信中不同网络(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 换网)、不同设备、不同技术间的互通问题,是传统电信网向下 一代网络演进的核心技术;
软交换技术
在传 统的基于 T DM 的 P TN 网络 中, S 提供 给 用户 的各 项功 能都 直接与交 换机有关 , 业务 和控 制
I P包 。此外 , 媒体层还可将业务选路到 目的地址 。 ( )控 制层 。 含呼 叫智 能 。 层 决定用 户应 3 包 该
都是 由交换机完成 的。交换机 的功 能与其提供 的业
中图 分 类 号 : 3 TP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39 7 ( 07 增刊 l0 7—3 10 —1 1 2 0 ) 一0 20
So tExc ng c f ha e Te hnol y og
Tin Gu n y n,M a Le , a g Z n- a a a g— ua i Zh n he hu
大提 高 了增 强业 务 的能 力 , 短 了新 业 务 提供 的 缩
时间。 而这种 分离 仅仅 是第 一 步 , 随着 承载 的多样 化, 必须 将 呼叫控 制和 承载 连接 进一 步分 离 , 正 这 是 软交换 技术 引入 的 目的。软交 换在 未来 网络 中 的位 置将 被分 成接 入传 送层 、 体层 、 媒 控制 层和 业 务层 , 即把 控 制 和业 务 的 提供 从 媒 体层 中分 离 出
务都需要 在每个接 点完成 , 且采用 依靠交换 机和 并 信令来提供 业务 , 以必须 在交换机 的技术标 准和 所
该 接 收那 些 业 务 , 控 制其 他 的 在 较低 层 的 网络 还
单 元进 行业 务 流的处 理 。
( )业 务应 用层 。在纯 呼 叫建 立之 上提 供 附 4
公 共 的业务 平 台—— 智 能 网(N) I 。智 能网 的设计 思 想就 是把 呼 叫连接 和业 务提 供分 开 。交换 机完 成呼 叫连接 , 智能 网完 成业务 提供 , 而 这种 方 法大
软交换系统简要介绍
软交换是一个软件解决方案,核心在于软交换机中的控制逻辑和网元之间的接口协议, 传送层功能由相应的底层网络自行解决,不在软交换考虑的范围之内。由于控制任务专一, 软交换容量可以相当大,有利于对通信的业务的集中控制;
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
软交换概述-网络结构
软交换网络特征
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狭义上的下一代网络:即以软交换为核心的
NGN网络。
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
软交换概述-网络结构
网络发展进程回顾
传统PSTN窄带交换机阶段:用户需求以传统语音需求为主;数据业务采用窄带拨号 方式解决;
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兴起,出现了ATM技术,为了保护既有传统交换机的投资,
设备厂家推出了宽窄带一体的交换机,以构成一个综合交换平台,如:S12-P3* 但综合交换机技术复杂性高,而且IP取代ATM成为数据业务的主流,VOIP成为用户 新需求,ITU-T推出了H.323体系。在H.323体系由网关和终端构成,网关完成所有呼 叫控制和网络互通功能; 在H.323体系中,随着应用的逐步扩展,网关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将使网关越 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业界提出了分离网关概念,即将网关的控制功能与承载功 能分离:网关只负责不同网络 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而控制功能(呼叫控制、接入 控制、资源控制)由独立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完成;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 性;---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软交换网络。
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
软交换概述-主要协议
软交换系统协议框架
媒体流
音频 视频 数据 呼叫控制
信令流
媒体网关控制 呼叫控制
INAP ISUP Q.931 V5 Sigtran UDP IP STCP
软交换技术
2)业务平台(Service Platform)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和应用服务器。
背景介绍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 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 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 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 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和有线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 (2)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 影响。 (3)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4)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 (5)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帐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6)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 (7)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详细解释1 Nhomakorabea思想基本要素
2
架构组成
3
技术定义
4
与NGN关系
5
驱动优势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软交换网组网技术
软交换位于网络的控制层,提供各种业务的呼叫控制、 连接以及部分业务提供。
Ih接口:软交换和接入网关之间的接口,主要完成媒体网 关控制、资源控制和管理功能。该接口协议为H.248或MGCP。
Ii接口: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和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具体可采用的协议为SIP、H.248或MGCP。 Ij接口: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和信令网关之间的接口,具 体采用INAP,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通过信令网关与现有的智能 网的SSP/IP等设备互通,通过INAP分别向软交换用户提供智能 网业务。 Ik接口:其他运营商基于NGN的网络和NBP之间的接口,和 此部分NBP相关的功能以及采用的协议待定。 Il接口:软交换和IAD 之间的接口,具体可采用的协议为 H.248和MGCP。
软交换的技术定义可以进一步描述为: 它是一种提供了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 它支持所有现有的电话功能及新型会话式多媒体 业务; 它采用标准协议(如SIP、H.323、MGCP、 MEGACO/H.248、Sigtran等协议); 它提供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能力。
10.1.2 软交换网层次结构
Im接口:软交换和位置服务器/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 当软交换网络采用分级方式进行组网时,可以有两种选择,即 位置服务器方式和转接软交换方式,当采用位置服务器分级方 式时,Im接口指软交换和位置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和位置服务器 之间的接口,此时Im的接口协议待定。当采用转接软交换的分 级方式时,Im接口指软交换和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和转接软 交换之间的接口,软交换和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协议以及转 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协议要求同Id接口要求。
软交换培训资料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5
2、SS告警观察-告警观察界面 SS告警观察 告警观察-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6
三、命令行终端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7
四、SS数据排查方法 SS数据排查方法
软交换培训资料
运维部
林佳源 2004年 26日 2004年7月26日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1
目录 目录
一、SS拓扑介绍 SS拓扑介绍 二、SS告警观察 SS告警观察 三、SS命令行终端 SS命令行终端 四、SS数据排查方法 SS数据排查方法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16
TID NAME配置(2) NAME配置 配置(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17
结束
欢迎大家在以后工作中多交流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18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13
5、用户配置(1) 用户配置(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14
用户配置(2) 用户配置(
2011-2-11
人人拥有带宽, 人人拥有带宽,沟通与光同速
15
6、TID NAME配置(1) NAME配置 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3新技术:大容量局
大容量局的容量是普通局容量的三倍,现在大容量局有华为、爱立信两种设备,其Server 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三个地市。
现在已经承载业务的大容量局列表如下(截止2010年2月):
爱立信大容量局
MSC-Server:采用APZ 212 60/APG 43,基于AXE810硬件平台;
MGW:型号为GMPV3.0 3028,基于CPP硬件平台。
APZ 212 60与APZ 212 50的差异
系统结构上的差异:
中央处理系统安装在EGEM机框内(Evolved Generic Ericsson Magazine)
CP50使用一个机柜实现,使用CPAM框实现CP到APG和RP的连接管理。
CP60使用一块板实现,通过背板和SCP-RP板实现与APG和RP的连接MAU板被重新设计并引入到CP60
中央处理系统与IO系统在同一机框
内存配置有三种:16GB,24GB和48GB,现网大容量CP60和大容量CP55的BSC使用的是24GB
现场可换单元(FRU)以板为单位
仅支持APG43配合使用,大容量的CP55和CP60只支持APG43。
CP之间的同步光纤由1Gb/s升级为10Gb/s
硬件上的差异:
维修
硬件维修基“板”级别。
风扇由SCB-RP/4监控。
内存升级需要更换CPUB板。
IP地址
CPUB,MAUB和RPBI-S的IP地址信息由APG43内的DHCP表分配。
不过分配的方式不同,CPUB是通过MAC地址申请
SCB-RP
SCB-RP/4将实现SCB-RP/3和GESB的功能。
所以现网大容量局虽然配置有GESB板,但是没有使用
GARP-2板
处理能力大约是GARP-1的三倍,向下兼容GARP-1的软件,RPB-E和RPB-S均支持全新的STEB板
采用全新STEB板,可以实现128条低速信令链路,4条高速信令链。
独立的MAUB板
CP-AP连线
CP与AP通过背板连接,速率为1Gb/s,将大幅提高备份和重载的速度
APG43与APG40的差异
系统结构上的差异:
更高的处理器:
AMD Opteron 32 位单核1.8 GHz 处理器板, APUB
更大硬盘:
使用300 GB硬盘作为数据盘, GED boards
外部媒体介质不同:
外部媒体介质, DVD 8 GByte光盘,而APG40都是使用磁带作为外部保存媒介。
AP2无外部媒介
AP2无外部媒介,需备份数据需先传到AP1上,再由AP1输出
现场可换单位基于“板”级别
硬件上的区别:
APUB:
每块APUB板上带了一块73G的硬盘作为系统盘。
GED/Disk:
GED板上带有一块300G的硬盘,作为APG的数据盘用。
GED/DVD
用于携带DVD光驱。
APG磁盘分区及功能上的差异:
华为大容量局
华为大容量局采用的是新的硬件平台A TCA。
ATCA平台下,软件性能充分发挥硬件多核多CPU的优势,整体系统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系统可靠性保持和CPCI相当。
ATCA平台的优点如下:
高性能
采用Intel四核芯片,主频2.13GHz,数据交换带宽2.5Tbit/s;
采用刀片式服务器架构,利于分布式部署;
端局满配置两柜三框性能达26M BHCA,VLR用户可支持1000万用户。
高集成度、低功耗
按照中国移动09年话务模型二:
ATCA配置1个机柜,总功耗1.8Kw,CPCI配置2个机柜,总功耗2.3Kw;
ATCA占地面积0.48m2,CPCI占地面积0.96m2;
高可靠性:系统可靠性达99.999%
所有单元都具备热插拔能力;
所有关键组件(如电源、风扇、管理模块、处理模块等)冗余备份。
硬件架构差异:
ATCA平台和CPCI平台的硬件结构不同:
ATCA平台完全满足PICMG 3.x系列标准,是真正的开放标准平台。
CPCI平台遵循PICMG 2.X标准,各厂家结合自身情况做了适当修改。
硬件差异对比:
软件架构差异:
ATCA平台和CPCI平台下,MSOFTX3000软件结构一致,差异部分如下:
ATCA平台下后台软件由OMU、LMT和WebUI组成,OMU部署在UPBA1单板上,LMT和WebUI分布在PC机上,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CPCI平台下软件由BAM、LMT组成,BAM部署在服务器上,LMT分布在PC机上,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ATCA平台下操作系统采用Linux操作系统。
CPCI平台下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
大容量局容灾保障:
由于大容量交换机下带用户很多,以爱立信CP60为例,下带用户接近80万,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非常严重。
所以大容量局的容灾报障显得尤为重要。
MSC-S/MSC容灾(A接口割接)
每个本地网以一个或多个退网TDM网元做为备份端局。
以A接口的方式实现割接。
提前开通备份A口电路及信令链,并在容灾MSC、割接BSC上加载备份A口数据;应急时“仅需在BSC修改MSC指向即可完成割接”,快速恢复全部业务。
优点:割接效率高,操作简单。
节省传输手工倒换或割接的时间,以及现场数据加载时间。
能否恢复故障网元的全部业务。
1.1.3.4新技术:MSC POOL
MSC POOL方案
多个MSC共同服务一个大的服务区,所有MSC以Pool组网方式共同工作。
Pool内每个BSC/RNC都能受控于Pool内每个MSC,控制逻辑关系全连接,提供了网络级自动实时冗余备份机制。
在3GPP R5中规定了核心网控制节点(MSS,SGSN等)以池组方式工作的机制,打破了以往BSC/RNC与MSS之间一对一的控制关系。
MSC Pool技术在优化网络资源、合理分配话务、提高网络性能、保证网络安全、提高投资利用率等方面的许多优势使得这种组网方式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目前在广州、深圳、东莞分别组了三个POOL(截至2010年3月14日),明细如下:
MSC POOL组网架构
在传统组网络中,一个RNC/BSC只能与一个MSC相连,而在MSC Pool组网中,一个RNC/BSC与多个MSC逻辑相连。
A-Flex、Iu –Flex及MSC Pool都遵循3GPP 23.236协议,区别在于MSC Pool特性应用于核心网CS域,无线侧常称呼为A-Flex/Iu-Flex。
MSC POOL技术优势
无缝地理容灾(安全)
实现核心网元级别的容灾,组pool主要目的
提升网络效能(容量)
在Pool 内没有HLR位置更新和MSC间切换,降低C/D接口信令流量;通过集中效应“削峰平谷”,减小单点配置裕量,节省容量
网络维护高效(效率)
整体规划,集中维护,改变了过去逐点规划逐点配置的方式;SS数据统一配置提升客户感受(质量)
减少网络变动带来的质量波动;减少切换保证通话质量
MSC POOL关键概念
MSC 池和MSC 池区
一组MSC 可以构成一个MSC 池,MSC 池服务的区域称为MSC 池区,即MSC Pool area。
从RNC/BSC 的角度看,如果一个或多个RNC/BSC 从属于某一个MSC 池,那么这些RNC/BSC 的所有的业务区即构成MSC 池区,池区内的用户由MSC 池中的MSC 共同服务。
MSC Pool 内的MSC 也可以单独服务MSC Pool 外的一个或者多个RNC/BSC,这些仅由MSC 池区内单个MSC 提供服务的RNC/BSC 称为MSC 池区外的RNC/BSC。
NNSF功能
NNSF(NonAccessStratum Node Selection Function,非接入性的节点选择功能)的主要作用如下:
当手机终端(用户)第一次注册到MSC Pool中,NNSF选择一个合适的归属MSC;
当手机终端(用户)继续在MSC Pool移动和使用业务,由NNSF根据NRI值,路由和选择管理归属MSC
详细如下图所示:
业务流程原理
第一次位置更新请求
MS进入MSC POOL服务区域,首先需为MS选择一个“拜访MSC/ VLR(MSC-S)”假设NNSF点为BSC,即由BSC负责将漫游进入池服务区域的用户根据容量因子分配到不同MSC/VLR(MSC-S)。
发起主叫业务
MS在MSC POOL服务区域漫游,使用业务。
假设NNSF点为RNC/BSC,即由RNC/BSC 负责将漫游进入池服务区域的用户根据NRI分配到不同MSC/VLR(M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