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数学归纳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应用全面总结与演绎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应用全面总结与演绎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应用全面总结与演绎数学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是一种常用于数学证明的方法,在高中数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它是通过证明一个基本情况成立,并证明如果某个情况成立,则下一个情况也必然成立,从而得出整个数列或命题的正确性。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归纳法应用进行全面总结与演绎。

一、数列的数学归纳法数列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在数学归纳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数列的某种性质对任意项都成立。

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其定义为:F(1) = 1, F(2) = 1, F(n) = F(n-1)+ F(n-2),其中n≥3。

首先,我们证明F(1)成立,即n=1时,F(1) = 1,显然此时该数列满足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

其次,我们假设F(k)成立,则F(k+1)也成立,即,在假设F(k)成立的情况下证明F(k+1)成立。

F(k+1) = F(k) + F(k-1)根据假设,F(k) = F(k-1) + F(k-2)将上式代入F(k+1)的表达式中,得到F(k+1) = (F(k-1) + F(k-2)) + F(k-1) = 2F(k-1) + F(k-2)由于假设F(k)成立,所以F(k-1)也成立,故2F(k-1)也成立。

而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F(k-2)也成立,故F(k+1)也成立。

综上所述,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证明了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在任意项上都成立。

二、命题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不仅可以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还可以用于证明一般的命题。

以命题“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在n²+3n为偶数时,n为偶数”为例,我们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首先,我们证明当n=1时,该命题成立。

因为当n=1时,n²+3n=4,是偶数,而1也是偶数。

其次,假设当n=k时,该命题成立。

即假设n²+3n为偶数时,n为偶数。

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解题技巧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特别适用于高中数学中的证明、递推问题以及数列等内容。

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数学归纳法的解题技巧,快速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解题策略三个方面,介绍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解题技巧。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推理方法,常用于证明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其基本思想是:先证明当n为某个自然数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如果n为某个自然数时,命题对于n+1也成立。

根据这个思路,如果命题对于n=1成立,并且对于n=k成立时,可以推出对于n=k+1也成立,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场景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场景广泛,特别适用于证明与递推问题。

在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1. 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成立。

2. 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证明递推关系式成立。

4. 证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某种性质。

三、数学归纳法解题策略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策略进行操作:1. 确定基本情况:首先证明当n为某个具体的数时命题成立。

通常选择n=1或n=0作为基本情况。

2. 假设归纳成立:假设命题对于n=k成立,即假设命题在n=k时是成立的。

3. 证明归纳成立:利用假设的前提,证明对于n=k+1时命题也成立。

可以通过计算、推导、代入等方法进行证明。

4. 总结归纳:由于基本情况成立并且归纳步骤推导成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命题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成立。

通过上述解题策略,我们可以快速有效地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涉及证明、递推、数列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保证每一步的推导都是准确无误的,以确保最终结论的可靠性。

总结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思路,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问题的思路,快速解决证明、递推、数列等类型的问题。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我们要注意确定基本情况,假设归纳成立,证明归纳成立以及总结归纳的步骤。

1、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

a a2 a3 1 + + ⋅⋅⋅ + n ) + 。 n n 2 3
2
ak a2 a3 1 • 假设当 n = k 时,命题成立,即 ak > 2( + + ⋅⋅⋅ + ) + , k k 2 3 则 2ak 1 2 1 2 2 ak +1 = (ak + ) = ak + + k +1 k + 1 (k + 1) 2 a a a 1 2 1 1 > 2( 2 + 3 + ⋅⋅⋅ + k ) + + (ak +1 − )+ 2 3 k k k +1 k + 1 (k + 1) 2 a a a 1 1 = 2( 2 + 3 + ⋅⋅⋅ + k +1 ) + − 2 3 k + 1 k (k + 1) 2 ak +1 a2 a3 1 )+ > 2( + + ⋅⋅⋅ + k +1 k +1 2 3
,知 n = k + 1时(1)(2)成立。 ,
• 故(1)(2)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因此命题成立。 ,
1 3 • 例 7 证明: ( )( ) 2 4
2n − 1 1 ( )≤ 。 2n 3n
• 分析: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原不等式,当 n = k + 1时,即证 1 3 2n − 1 2n + 1 1 ( )( ) ( )( )≤ 。 2 4 2n 2n + 2 3n + 3
xk = 1时, x1 + x2 +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详细解释与应用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详细解释与应用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详细解释与应用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证明方法,它可以用来证明关于整数的命题的真实性。

数学归纳法包括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本文将详细解释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证明方法。

它的主要思想是从一个已知命题在整数集中的某个整数成立开始,证明该命题在整数集中的所有满足一定性质的整数上成立。

1. 基础步骤: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命题在某个整数上是成立的。

通常,这个整数是最小的可能值,例如0或者1。

2. 归纳假设:接下来,我们假设命题在一个自然数k上成立,即假设命题P(k)为真。

3. 归纳步骤:通过归纳假设,我们将证明命题在下一个整数k+1上也成立,即证明P(k+1)为真。

这一步通常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如代数运算、推导或其他定理的应用等。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命题P(n)对于所有大于等于基础步骤中所选择的整数n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1. 数列与数和: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列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得到通项公式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从而得到通项公式的普遍性。

2. 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学恒等式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n个自然数的和公式:1+2+3+...+n = n(n+1)/2。

首先,证明当n=1时恒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恒等式成立;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恒等式也成立,从而证明了恒等式的普遍性。

3. 不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来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整数时,2^n > n。

首先,证明当n=1时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从而证明了不等式的普遍性。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课件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课件
12 22 32 n2 n(n 1)(2n 1) 6
证明:
1
(1)当n=1时,左边=12=1,右边=
2
3
1
6
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
12 22 32 k 2 k(k 1)(2k 1) 6
那么: 左边=12+22+……+k2+(k+1)2
k(k 1)(2k 1) (k 1)2 6
❖ 设{pn}是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集合,如果 (1)证明起始命题p1(或p0)成立; (2)在假设pk成立的前提下,推出pk+1也成 立,那么可以断定。{pn}对一切正整数(或自 然数)成立,这种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引例1:已知数列{an}中, a1=1,an+1=an/(an+1),试求出a2,a3,a4并猜 想{an}的通项公式
k(k 1)(2k 1) 6(k 1)2
6 (k 1)(2k 2 7k 6)
6 (k 1)(k 2)(2k 3)
6
(k 1)(k 1) 12(k 1) 1 右边
6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命题
对任何n∈N*都成立。
重点:两个步骤、一个结论; 注意:递推基础不可少,
故 n=k+1 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 n≥2,n∈N*,有 an=5×2n-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55, ×n2= n-21,,n≥2.
Hale Waihona Puke 1 1 1 1 n .24 46 68
2n(2n 2) 4(n 1)
证明 (1)当n=1时,等式左边 1 1 , 24 8
等式右边 1 1, 所以等式成立. 4(11) 8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它在解决数列、等式、不等式等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一些相关的例题。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某个命题在某个条件下成立,然后证明它在下一个条件下也成立,以此类推,最终证明该命题对于所有条件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来证明。

归纳假设是假设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骤是为了在下一步证明中使用。

归纳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n+1时,命题成立。

通过利用归纳假设以及其他数学推理方法,可以得出结论。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我们证明当n=1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基础步骤。

然后,假设当n=k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归纳假设。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通项公式也成立,这是归纳步骤。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通项公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还可以用于证明等式和不等式。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等式在所有正整数下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证明当n=1时,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等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例题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关于数学归纳法的例题。

例题1:证明1+2+3+...+n=n(n+1)/2对于所有正整数n成立。

解:基础步骤:当n=1时,左边等于1,右边等于1(1+1)/2,两边相等。

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归纳步骤:当n=k+1时,左边等于1+2+3+...+k+(k+1),根据归纳假设,等于k(k+1)/2+(k+1)=(k+1)(k+2)/2,右边等于(k+1)((k+1)+1)/2,两边相等。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相关题目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相关题目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相关题目解析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在数列、恒等式、不等式等问题的证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通过具体的题目解析,帮助高中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使用技巧。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理:1. 基本原理:若一个命题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成立,且在满足这个条件的情况下,它的下一个条件也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对所有满足该条件的情况都成立。

2. 归纳假设:假设命题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成立,即假设命题对第n个情况成立。

根据这两个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如下:1. 基础步骤:证明命题在第一个特定条件下成立,即证明命题对n=1成立。

2. 归纳步骤:假设命题对第n个情况成立,即假设命题对n=k成立,其中k为任意正整数。

3. 归纳证明:证明命题在第n+1个情况下也成立,即证明命题对n=k+1成立。

通过这样的证明过程,可以得出结论:命题对所有满足该条件的情况都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下面通过具体的题目解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例题1: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证明:首先,我们需要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n=1成立。

当n=1时,an = a1 + (1-1)d = a1,等式左边为首项,等式右边也为首项,所以命题对n=1成立。

其次,假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n=k成立,即假设an = a1 + (k-1)d成立。

我们需要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n=k+1也成立。

当n=k+1时,an+1 = a1 + (k+1-1)d = a1 + kd由归纳假设可知,an = a1 + (k-1)d将an代入上式,得到an+1 = an + d = a1 + (k-1)d + d = a1 + kd所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n=k+1也成立。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所有满足条件的情况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
只针对偶数或只针对奇数
如果我们想证明的命题并不是针对全部自然数,而只是针对所有奇数或偶数,那么证明的步骤需要做如下修改: 奇数方面: 第一步,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2也成立。 偶数方面: 第一步,证明当n=0或2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2也成立。
从0以外的数字开始
如果我们想证明的命题并不是针对全部自然数,而只是针对所有大于等于某个数字b的自然数,那么证明的步骤需要做如下修改: 第一步,证明当n=b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m≥b)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1也成立。 用这个方法可以证明诸如“当n≥3时,n2>2n”这一类命题。
概述
数学上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一种特殊方法,它主要用来研究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常用来证明等式成立和数列通项公式成立。
基本步骤(一)
第一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有如下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n0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也有特殊情况; (2)假设当n=k(k≥n0,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二)第二数学归纳法: 对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 (1)验证n=n0时P(n)成立; (2)假设n0≤n<=k时P(n)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1)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三)倒推归纳法(反向归纳法): (1)验证对于无穷多个自然数n命题P(n)成立(无穷多个自然数可以是一个无穷数列中的数,如对于算术几何不等式的证明,可以是2^k,k≥1); (2)假设P(k+1)(k≥n0)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四)螺旋式归纳法 对两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Q(n), (1)验证n=n0时P(n)成立; (2)假设P(k)(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 Q(k)成立,能推出 P(k+1)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P(n),Q(n)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数学归纳法-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
【知识点的认识】
1.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 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n=n0 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分两个步骤,两者缺一不可.
(1)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在这一步中,只需验证命题结论成立的最小的正整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验证命题对几个正整数成立.
(2)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推理的依据.仅有第二步而没有第一步,则失去了递推的基础;而只有第一步而没有第二步,就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第一步,我们无法递推下去,所以我们无法判断命题对n0+1,
n0+2,…,是否正确.
在第二步中,n=k 命题成立,可以作为条件加以运用,而n=k+1 时的情况则有待利用命题的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定义加以证明.
完成一,二步后,最后对命题做一个总的结论.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明确初始值n0 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
②“假设n=k 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
③分析“n=k+1 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k”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
④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并用上假设.
1/ 1。

高考第一轮复习指导方法之数学归纳法

高考第一轮复习指导方法之数学归纳法

高考第一轮复习指导方法之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通常被用于证明某个给定命题在整个(或者局部)自然数范畴内成立。

(一)第一数学归纳法一样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关于一样数列取值为1,但也有专门情形,(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 +1时命题也成立。

(二)第二数学归纳法关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1)验证n=n0时P(n)成立,(2)假设no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三)螺旋式数学归纳法P(n),Q(n)为两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假如(1)P(n0)成立,(2)假设P(k)(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Q(k)成立,能推出P(k +1)成立,综合(1)(2),关于一切自然数n(n0),P(n),Q(n)都成立,(四)倒推数学归纳法(又名反向数学归纳法)(1)关于无穷多个自然数命题P(n)成立,(2)假设P(k+1)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成立,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学归纳法的内容确实是这些,查字典数学网期望考生都能够考生理想的大学。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种通过证明基础情况成立,再证明推理过程成立的方法,常用于证明自然数性质。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能够证明以下两个条件成立,那么对于任意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

1. 基础情况:证明P(1)成立。

2. 推理过程:假设P(k)成立,证明P(k+1)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基础情况成立,再证明推理过程成立,从而得出结论。

它的证明过程类似于搭积木,每一块积木都依赖于前一块的存在,最终搭建出一个完整的结构。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数列和不等式的证明中常常用到。

1. 数列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列的递推公式成立。

首先证明基础情况,即证明当n=1时递推公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递推公式成立,即P(k)成立;接着证明当n=k+1时递推公式也成立,即证明P(k+1)成立。

通过这样的证明过程,可以得出结论:递推公式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2. 不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首先证明基础情况,即证明当n=1时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P(k)成立;接着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即证明P(k+1)成立。

通过这样的证明过程,可以得出结论:不等式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相关问题除了基本原理和应用,数学归纳法还与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密切相关。

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数列,在数学归纳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为Fn = Fn-1 + Fn-2,其中F1 = 1,F2 = 1。

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成立。

2. 整数的奇偶性:数学归纳法还可以用来证明整数的奇偶性。

首先证明基础情况,即证明1是奇数;然后假设k是奇数,证明k+1也是奇数。

高中数学讲义: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讲义: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一、基础知识:1、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例如数列,不等式,整除问题等),则可以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2、第一数学归纳法:通过假设n k =成立,再结合其它条件去证1n k =+成立即可。

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³Î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³Î时,命题均成立3、第一归纳法要注意的地方:(1)数学归纳法所证命题不一定从1n =开始成立,可从任意一个正整数0n 开始,此时归纳验证从0n n =开始(2)归纳假设中,要注意0k n ³,保证递推的连续性(3)归纳假设中的n k =,命题成立,是证明1n k =+命题成立的重要条件。

在证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1n k =+与n k =的联系4、第二数学归纳法:在第一数学归纳法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假设n k =命题成立时,可用的条件只有n k =,而不能默认其它n k £的时依然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是对第一归纳法的补充,将归纳假设扩充为假设n k £,命题均成立,然后证明1n k =+命题成立。

可使用的条件要比第一归纳法多,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³Î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³Î时,命题均成立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2a =,公比3q =,设n S 是它的前n 项和,求证:131n n S n S n++£思路: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化简所证不等式:321n n ³+,n k =时,不等式为321k k ³+;当1n k =+时,所证不等式为1323k k +³+,可明显看到n k =与1n k =+中,两个不等式的联系,从而想到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证明:()11311n nn a q S q -==--,所证不等式为:1313131n n n n+-+£-()()()1313131n n n n +\-£+-1133331n n n n n n n ++Û×-£×+--321n n Û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验证:1n =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1,n k k k N =³Î时,不等式成立,则1n k =+时,()()133332163211k k k k k +=׳+=+>++所以1n k =+时,不等式成立n N *\"Î,均有131n n S n S n++£小炼有话说: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关键的地方在于寻找所证1n k =+与条件n k =之间的联系,一旦找到联系,则数学归纳法即可使用例2(2015,和平模拟):已知数列{}n a 满足0n a >,其前n 项和1n S >,且()()112,6n n n S a a n N *=++Î(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21log 1n n b a æö=+ç÷èø,并记n T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求证:233log ,2n n a T n N *+æö>Îç÷èø解:(1)2632n n n S a a =++①()21116322,n n n S a a n n N *---=++³Î②①-②可得:()222211116333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Þ+=-0n a >Q 所以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可得:13n n a a --={}n a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131n a a n \=+-,在2632n n n S a a =++中令1n =可得:211116321S a a a =++Þ=(舍)或12a =31n a n \=-(2)思路:利用(1)可求出n b 和n T ,从而简化不等式可得:33633225312n n n +æö×××>ç÷-èøL ,若直接证明则需要进行放缩,难度较大。

2024高考数学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整理

2024高考数学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整理

2024高考数学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整理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解题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推理方法,用于证明一些关于整数或正整数的性质。

在高考数学中,对于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和运用都是必备的知识点。

本文将整理归纳了2024年高考数学数学归纳法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样,就可以通过递推的方式证明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2. 数学归纳法的三个步骤数学归纳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2.1 基础步骤(或称初始步骤)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

这是数学归纳法的基础,也是推理的起点。

2.2 归纳步骤(或称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通过这一步骤我们可以建立起命题成立的递推关系。

2.3 归纳结论在经过归纳步骤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所有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命题都成立。

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最终目标,通过这一步骤我们将命题的正确性扩展到了所有正整数上。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考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证明数列的性质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个数列的性质。

以等差数列为例,假设我们已知当n=k时等差数列的某个性质成立,通过归纳步骤可以推导出当n=k+1时该性质也成立。

3.2 证明数学等式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来证明某些数学等式的成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n=n(n+1)/2。

3.3 证明不等式的性质对于一些数学不等式,我们也常常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例如,证明2^n > n^2对于所有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n成立。

4. 数学归纳法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1 对于基础步骤的证明要充分,不能遗漏。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之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之数学归纳法

五、数学归纳法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

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

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

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 =1(或n 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 =k 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 =k +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

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 ≥n 0且n ∈N )结论都正确”。

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是由递推实现归纳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 =k +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 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2n·1·2…(2n -1) (n ∈N ),从“k 到k +1”,左端需乘的代数式为_____。

A. 2k +1 B. 2(2k +1) C. 211k k ++ D. 231k k ++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1n -<n (n>1)时,由n =k (k>1)不等式成立,推证n =k +1时,左边应增加的代数式的个数是_____。

A. 2k -1B. 2k -1C. 2kD. 2k+1 3. 某个命题与自然数n 有关,若n =k (k ∈N)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高中知识点总结

数学归纳法高中知识点总结

数学归纳法高中知识点总结一、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它通过证明一个命题在某个基本情形成立,然后证明它在某一个情形成立时也在下一个情形成立,从而证明这个命题对所有情形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通常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步骤:1. 基础情形的证明:首先证明当n取某个基本值时命题成立,通常情况下取n=1时成立。

2. 归纳假设的证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在n=k+1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证明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都成立,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基础情形:首先需要确定要证明的命题的基础情形,通常取n=1。

2. 证明基础情形成立:证明当n取基础值时命题成立。

3. 假设归纳前提成立: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归纳假设。

4. 证明归纳假设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5. 结论: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得出对所有正整数n命题成立的结论。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整地运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个命题对所有正整数n成立的结论。

三、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应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二次不等式、整式的推广、不等式的证明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类数学中常见的数列,它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an为第n项。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证明一些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而数学归纳法正是证明这些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另一类常见的数列,它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an为第n项。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同样需要证明一些等比数列的性质,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数学归纳法同样可以用来证明这些性质。

3. 二次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二次不等式,如x^2>0,ax^2+bx+c>0等。

如何理解高中数学的数学归纳法

如何理解高中数学的数学归纳法

如何理解高中数学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证明和问题求解中。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对于学好高中数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示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可以用来证明某种性质对于一切自然数都成立。

它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步骤:1. 基础步骤:首先证明该性质在最小的自然数上成立,通常是证明当自然数n等于一个特定的值时,该性质成立。

2. 归纳步骤:接着假设该性质在某一自然数n上成立,然后证明在自然数n+1上该性质也成立。

通过这种递推的方式,可以证明该性质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关键在于理解“数列递推”的思想,通过证明某一特定情况成立,再通过递推关系证明所有情况都成立。

这种思想在解决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证明过程和求解步骤。

二、应用方法理解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应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1. 确定性质:首先需要明确问题中所涉及的性质或规律是什么,这个性质通常是与自然数相关的,比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基础步骤:证明该性质在最小的自然数上成立,这通常是一个简单的证明过程,可以通过代入数值或特殊情况验证。

3. 归纳步骤:假设该性质在某一自然数n上成立,然后证明在自然数n+1上该性质也成立。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运用递推关系式来推导。

4. 综合证明:通过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的证明,可以得出结论,即该性质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时,我们需要注意清晰地阐述每一步骤的推理过程,确保逻辑严密和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性质的成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示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我们可以以一个经典的示例来进行分析。

问题:证明1+2+3+...+n = n(n+1)/2 对于所有自然数n成立。

解析:首先,我们验证基础步骤,当n等于1时,等式左边变为:1 = 1(1+1)/2,成立。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解析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常常应用于数列、等式、不等式等数学问题的证明和推导过程中。

通过递推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推广数学结论,解决一类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归纳法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归纳法基本原理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第一步成立,第n步成立则第n+1步也成立”的方法,推导出某个结论在无穷个特定情形下成立。

归纳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 第一步:证明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结论成立,通常n=1或n=0;2. 第二步: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假设第k步成立;3. 第三步:通过上述假设,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即证明第k+1步成立。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证明,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所有特定情形下成立的结论。

二、归纳法的应用举例1. 数列问题归纳法在数列问题的证明中经常被使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列an,首项a1满足某种条件,同时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an=k成立,通过归纳法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即an=k+1也成立。

举例来说,现有一个数列an,前两项已知,a1=1,a2=2,且an=an-1+an-2成立。

我们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满足此公式。

2. 等式和不等式问题归纳法在等式和不等式问题的证明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证明某个等式或者不等式对于所有特定情形成立时,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简化证明过程。

同样地,我们需要证明当n取特定值时等式或者不等式成立,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通过归纳法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举例来说,我们要证明n非负整数时,2的n次方大于等于n。

首先,我们证明当n=0时,2的0次方大于等于0是成立的。

然后,假设当n=k时2的k次方大于等于k成立,通过归纳法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即2的k+1次方大于等于k+1也成立。

三、总结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

请问: 第②步中“当n=k+1时”的证明可否改换为:
1+3+5+……+(2k-1)+[2(k+1)-1]= 1+3+5+……+(2k-1)+(2k+1)

= (k +1)[1+ (2k +1)] = (k+1)2 ?为什么?
2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2 +3 +
2 2 2 2
n(n +1)(2n +1) +n = 6
证明:① n=1时:左边=1+1=2,右边=21•1=2,左边=右边,等 式成立。 ② 假设当n=k((k∈N )时有: (k+1)(k+2)…(k+k)=2k• 1• 3•…• (2n-1), 当n=k+1时: 左边=(k+2)(k+3)…(k+k)(k+k+1)(k+k+2)
( 2k+1)(2k+2) =(k+1)(k+2)(k+3)…(k+k)• k+1
n-1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

(n∈N )

证明:①当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N ,k≥1)时等式成立,即: 1+3+5+……+(2k-1)=k2, 当n=k+1时: 1+3+5+……+(2k-1)+[2(k+1)-1]=k2+2k+1=(k+1)2,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和②可知,对n∈N ,原等式都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 数学归纳法一、填空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n -1<n (n ∈N ,且n >1),第一步要证的不等式是________.解析 n =2时,左边=1+12+122-1=1+12+13,右边=2.答案 1+12+13<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223×5+…+n 2(2n -1)(2n +1)=n(n +1)2(2n +1);当推证当n =k +1等式也成立时,用上归纳假设后需要证明的等式是 .解析 当n =k +1时,121×3+223×5+…+k 2(2k -1)(2k +1)+(k +1)2(2k +1)(2k +3)=k(k +1)2(2k +1)+(k +1)2(2k +1)(2k +3)故只需证明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2(2k +3)即可.答案 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2(2k +3)3.若f (n )=12+22+32+…+(2n )2,则f (k +1)与f (k )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 解析 ∵f (k )=12+22+…+(2k )2,∴f (k +1)=12+22+…+(2k )2+(2k +1)2+(2k +2)2; ∴f (k +1)=f (k )+(2k +1)2+(2k +2)2.答案 f (k +1)=f (k )+(2k +1)2+(2k +2)23.若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 (2n -7)3n +9(n ∈N *)能被m 整除,则m =________.解析 f (1)=-6,f (2)=-18,f (3)=-18,猜想:m =-6. 答案 6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3+(n +1)3+(n +2)3(n ∈N *)能被9整除”,要利用归纳假设证n =k +1时的情况,只需展开的式子是________.解析 假设当n =k 时,原式能被9整除,即k 3+(k +1)3+(k +2)3能被9整除. 当n =k +1时,(k +1)3+(k +2)3+(k +3)3为了能用上面的归纳假设,只需将 (k +3)3展开,让其出现k 3即可. 答案 (k +3)3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2=n 4+n 22,则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的基础上加上________.解析 ∵当n =k 时,左侧=1+2+3+…+k 2, 当n =k +1时,左侧=1+2+3+…+k 2+(k 2+1)+…+(k +1)2, ∴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k 2+1)+(k 2+2)+(k 2+3)+…+(k +1)2. 答案 (k 2+1)+(k 2+2)+(k 2+3)+…+(k +1)2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则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________.解析 ∵当n =k 时,左侧=1-12+13-14+…+12k -1-12k 当n =k +1时,左侧=1-12+13-14+…+12k -1-12k +12k +1-12k +2.答案12k +1-12k +27.设平面内有n 条直线(3)n ≥,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f(n)表示这n 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f(4)= ;当n>4时,f(n)= (用n 表示). 答案:5 1(1)(2n n +-2)解析:f(3)=2,f(4)=5,f(5)=9,每增加一条直线,交点增加的个数等于原来直线的条数. ∴f(4)-f(3)=3, f(5)-f(4)=4, …f(n)-f(n-1)=n-1.累加得f(n)-f(3)=3+4+…+(n -1) 3(2)(2)2n n +-=-.∴1()(1)(2f n n n =+-2).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4+…+12n -1>12764(n ∈N *)成立,其初始值至少应取________.解析 右边=1+12+14+…+12n -1=1-⎝ ⎛⎭⎪⎫12n1-12=2-12n -1,代入验证可知n 的最小值是8. 答案 89.在数列{a n }中,a 1=13且S n =n (2n -1)a n ,通过计算a 2,a 3,a 4,猜想a n 的表达式是________.解析 当n =2时,a 1+a 2=6a 2,即a 2=15a 1=115;当n =3时,a 1+a 2+a 3=15a 3, 即a 3=114(a 1+a 2)=135; 当n =4时,a 1+a 2+a 3+a 4=28a 4, 即a 4=127(a 1+a 2+a 3)=163. ∴a 1=13=11×3,a 2=115=13×5,a 3=135=15×7,a 4=17×9,故猜想a n =12n -12n +1. 答案 a n =12n -12n +1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 )=2n ·1·3…(2n +1)(n ∈N *),从“k 到k +1”左端需乘的代数式是________.解析 左端需乘的代数式是2k +12k +2k +1=2(2k +1).答案 2(2k +1)11.如下图,在杨辉三角形中,从上往下数共有n (n ∈N *)行,在这些数中非1的数字之和是________________.1 1 1 12 1 13 3 1 14 6 4 1…解析 所有数字之和S n =20+2+22+…+2n -1=2n -1, 除掉1的和2n -1-(2n -1)=2n -2n . 答案 2n -2n12.对于不等式n 2+n <n +1(n ∈N *),某同学应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1)当n =1时,12+1<1+1,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k 2+k <k +1,则当n =k +1时,(k +1)2+(k +1)=k 2+3k +2<(k 2+3k +2)+(k +2)=(k +2)2=(k +1)+1,∴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中________________(哪一步推理)不正确. 解析 此同学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中没有应用归纳假设. 答案 从n =k 到n =k +1的推理 13.12-22+32-42+…+(-1)n -1·n 2,当n 分别取1,2,3,4时的值依次为________,所以猜想原式=________. 解析 当n =1时,原式=12=1=(-1)1-1·1×(1+1)2当n =2时,原式=12-22=-3=(-1)2-1·2×(2+1)2 当n =3时,原式=12-22+32=6=(-1)3-1·3×(3+1)2当n =4时,原式=12-22+32-42=-10=(-1)4-1·4×(4+1)2∴猜想原式=(-1)n -1·n (n +1)2.答案 1,-3,6,-10 (-1)n -1·n n +12二、解答题1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a 2n +pa n (p ∈R ),且a 1∈(0,2),试猜想p 的最小值,使得a n ∈(0,2)对n ∈N *恒成立,并给出证明. 证明 当n =1时,a 2=-a 21+pa 1=a 1(-a 1+p ). 因为a 1∈(0,2),所以欲使a 2∈(0,2)恒成立,则要⎩⎨⎧p >a 1,p <a 1+2a 1恒成立,解得2≤p ≤22,由此猜想p 的最小值为2.因为p ≥2,所以要证该猜想成立,只要证:当p =2时,a n ∈(0,2)对n ∈N *恒成立.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 =1时结论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时结论成立,即a k ∈(0,2), 则当n =k +1时,a k +1=-a 2k +2a k =a k (2-a k ), 一方面,a k +1=a k (2-a k )>0成立,另一方面,a k +1=a k (2-a k )=-(a k -1)2+1≤1<2, 所以a k +1∈(0,2),即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猜想成立,即p 的最小值为2. 15.在数列{a n }中,对于任意n ∈N *,a n +1=4a 3n -3a n . (1)求证:若|a n |>1,则|a n +1|>1; (2)若存在正整数m ,使得a m =1,求证: ①|a 1|≤1; ②a 1=cos2k π3m -1(其中k ∈Z ).(参考公式:cos 3α=4cos 3α-3cos α)证明 (1)因为|a n |>1,a n +1=4a 3n -3a n .所以|a n +1|=|4a 3n -3a n |=|a n |(4|a n |2-3)>1.(2)①假设|a 1|>1,则|a 2|=|4a 31-3a 1|=|a 1|(4|a 1|2-3)>1.若|a k |>1,则|a k +1|=|4a 3k -3a k |=|a k |(4|a k |2-3)>1.所以当|a 1|>1时,有|a n |>1(n ∈N *),这与已知a m =1矛盾,所以|a 1|≤1. ②由①可知,存在θ,使得a 1=cos θ, 则a 2=4cos 3θ-3cos θ=cos 3θ.假设n =k 时,有a n =cos 3n -1θ,即a k =cos 3k -1θ,则a k +1=4a 3k -3a k =4(cos 3k -1θ)3-3(cos 3k -1θ)=cos 3k θ. 所以对任意n ∈N *,a n =cos 3n -1θ,则a m =cos 3m -1θ=1,3m -1θ=2k π,其中k ∈Z . 即θ=2k π3m -1. 所以a 1=cos2k π3m -1(其中k 为整数). 16.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c -1a n.(1)设c =52,b n =1a n -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求使不等式a n <a n +1<3成立的c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a n +1-2=52-1a n -2=a n -22a n,1a n +1-2=2a n a n -2=4a n -2+2,即b n +1=4b n +2. b n +1+23=4⎝ ⎛⎭⎪⎫b n +23,又a 1=1,故b 1=1a 1-2=-1, 所以⎩⎪⎨⎪⎧⎭⎪⎬⎪⎫b n +23是首项为-13,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b n +23=-13×4n -1,b n =-4n -13-23.(2)a 1=1,a 2=c -1,由a 2>a 1,得c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c >2时,a n <a n +1. ①当n =1时,a 2=c -1a 1>a 1,命题成立;②设当n =k 时,a k <a k +1, 则当n =k +1时,a k +2=c -1a k +1>c -1a k=a k +1.故由①②知当c >2时,a n <a n +1. 当c >2时,因为c =a n +1+1a n >a n +1a n,所以a 2n -ca n +1<0有解, 所以c -c 2-42<a n <c +c 2-42,令α=c +c 2-42,当2<c ≤103时,a n <α≤3. 当c >103时,α>3,且1≤a n <α, 于是α-a n +1=1a n α(α-a n )<13(α-a n )<132(α-a n -1)<…<13n (α-1). 所以α-a n +1<13n (α-1),当n >log 3α-1α-3时,α-a n +1<α-3,a n +1>3,与已知矛盾. 因此c >103不符合要求. 所以c 的取值范围是⎝⎛⎦⎥⎤2,103.17.已知在正项数列{a n }中,对于一切的n ∈N *均有a 2n ≤a n -a n +1成立. (1)证明:数列{a n }中的任意一项都小于1;(2)探究a n 与1n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证明 (1)由a 2n ≤a n -a n +1,得a n +1≤a n -a 2n .因为在数列{a n }中,a n >0, 所以a n +1>0.所以a n -a 2n >0. 所以0<a n <1.故数列{a n }中的任意一项都小于1.(2)由(1)知0<a n <1=11,那么a 2≤a 1-a 21=-⎝ ⎛⎭⎪⎫a 1-122+14≤14<12, 由此猜想:a n <1n(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2时,显然成立;②当n =k 时(k ≥2,k ∈N )时,假设猜想正确, 即a k <1k ≤12,那么a k +1≤a k -a 2k =-⎝ ⎛⎭⎪⎫a k -122+14<-⎝ ⎛⎭⎪⎫1k -122+14=1k -1k2=k -1k 2<k -1k 2-1=1k +1,故当n =k +1时,猜想也正确. 综上所述,对于一切n ∈N *,都有a n <1n.18. 设函数y =f(x),对任意实数x ,y 都有f(x +y)=f(x)+f(y)+2xy. (1)求f(0)的值;(2)若f(1)=1,求f(2),f(3),f(4)的值;(3)在(2)的条件下,猜想f(n)(n∈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题指南】(1)令x ,y 均为0可得f(0); (2)利用递推条件可得f(2),f(3),f(4);(3)证明时要利用n =k 时的假设及已知条件进行等式转化.【解析】(1)令x =y =0,得f(0+0)=f(0)+f(0)+2×0×0,得f(0)=0. (2)由f(1)=1,得f(2)=f(1+1)=f(1)+f(1)+2×1×1=4. f(3)=f(2+1)=f(2)+f(1)+2×2×1=9. f(4)=f(3+1)=f(3)+f(1)+2×3×1=16.(3)由(2)可猜想f(n)=n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当n=1时,f(1)=12=1显然成立.(ii)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f(k)=k2,则当n=k+1时,f(k+1)=f(k)+f(1)+2×k×1=k2+1+2k=(k+1)2,故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由(i),(ii)可得,对一切n∈N*都有f(n)=n2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