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初步认识
高一物理教案 分子动理论9篇
高一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9篇分子动理论 1专题讨论:哪些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写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说明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 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练一练
例3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 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下表面 刚好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会( D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水的浮力 C.变大,由于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D.变大,由于玻璃上的水分子与水里的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们的扩散速度和 什么因素有关呢?
活动2 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
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仔细观察所
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墨水在温水中扩散的更快些。
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a)墨水 在冷水中
(a)墨水 在温水中
2.分子热运动
大量实验表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练一练
例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 《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 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无规则运动 加快,说明当时 周边的气温突然 升高 。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3)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练一练
例4 “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C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C.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第十三章 内能第一节(预习)
第十三章内能(预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本节知识归纳: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1)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
(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例题分析:[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的是()A.湿衣服晾干了B.在公共场所吸烟,污染环境C.房间几天不打扫,就有一层灰尘D.腌制咸鸭蛋[例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是()A.腌制咸菜时,放盐后经过较长时间菜才变咸;炒菜时,放盐后菜很快就有了咸味B.固体的体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洗过的衣服冬天比夏天干的慢D.气温高时植物生长快[例3]下面物理实验中能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是()A.两个橡皮碗压紧后,很难拉开B.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的泡沫塑料小球C. 磁铁吸引铁屑D.两块接触面锉得很平的铅块,压紧后下面能挂很重的重物,而不被拉开【例4】如图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例5】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例6】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把蔗糖放在水中变成糖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例7】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吗?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 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 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 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1)会收缩的液膜。 (2)塑料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在慢慢提起弹簧 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3)花瓣上的水珠有一定的形状且没有散开。
视频:(4)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柱,使 它们紧密接触后,居然可以在下面吊起重物。
结论:这四种现象,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 引力。 试试:(4)用手将铅笔壳压缩,容易吗? 回忆:(5)你试过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 吗? 结论:这两个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 斥力。
总结3:
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 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何 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时是斥力起 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动画分析:何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 时是斥力起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 有关。可以用“一根弹簧连着两个小球” 来理解。
大总结: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4、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阅读后填表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实验:用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装上等量的 酒精和水,然后将它们倒入同一个长细口 锥形瓶中。观察它们的总体积与混合前的 体积的和的大小。 现象: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一个量筒中 他们混合后的总体积总是比混合前两个体积的 和小一些,说明分子之问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 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结论2:分子间有间隙。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优秀2篇)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优秀2篇)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篇一教学目标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认识分子动理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8-111,完成以下问题:1.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2.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合作探究】探究一体会分子的运动1.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到香味.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3.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 mm深.(1)以上三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气体、液体、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实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答:例如糖块放入水中,整杯水变甜.煤炭堆在石灰墙角,石灰墙变黑等.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即使很少有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概念: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无论气体、液体或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探究二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得多.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探究三分子间有空隙吗在一根长玻璃管中注入一半的水,再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答: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探究四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会收缩的液膜在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液膜.再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何一侧,被碰一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到了另一侧.这里是谁把棉线拉过去的?答:是未碰一侧的肥皂膜把棉线拉过去的.2.能吊起钩码的铅柱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紧压后,可以在它的下面吊起一串钩码,如下图所示.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答:分子引力.3.不听话的活塞将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1)你试着用力推活塞,能否把活塞压进去?答:不能.(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3)请运用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1.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2.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跟进训练】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C)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2.将10 mL的水与10 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 mL,这是因为(A)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点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2,完成以下问题: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合作探究】演示一固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固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有一定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固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演示二液体分子的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液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而变化.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液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演示三气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气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气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跟器壁碰撞外,都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充满它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教师点拨】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方式可以用类比法进行理解: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就像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分子间作用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奔跑的学生.【跟进训练】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C)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课堂小结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 它力量 大,而 是由于 昼夜不 舍的滴 坠。只 有勤奋 不懈的 努力才 能够获 得那些 技巧, 因此, 我们可 以确切 地说: 说:不 积跬步 ,无以 致千里 。——贝多芬 11、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 迎合别 人的口 味而去 做一件 不属于 自我的 “难事 ”。一 旦“发 现自我 ”,就 要尽力 而为, 但要全 面了解 自己和 周围的 环境, 知道适 可而止 。 12、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 这种观 念,任 何事情 十之八 九都能 成功。 ——威 尔逊 1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4、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 人掠夺 ,勇气 却不会 被人剥 夺的。 ——雨 果 15、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 个机会 ,而消 极的人 则在每 个机会 都看到 某种忧 患。 16、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有答案 )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量筒中装一半清水,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所示)。
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这种现象叫做,说明。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现象。
2.某小组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你认为图[选填“(a)”或“(b)”]最合理;抽掉玻璃板后,通过观察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
3.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热水,另一杯是 5 ℃的冷水,它们都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4.图展示了两个物理实验,写出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原理或规律。
图甲:。
图乙:。
5.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尽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口,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
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选填“引力”或“斥力”)。
知识点2物质的三态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幅图形象地描述了固体分子、液体分子和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请问:甲表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像体育课操场上活动的学生;乙表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像上课时教室里听讲的学生;丙表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像课间教室里的学生。
7.(2020仙桃)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8.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9.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息县四中八年级物理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2)
16.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 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 的左侧。
(1)你先猜想一下图丙会出现什么现象:_细__线__被__挂__向__右__侧___; (2)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__分__子__间__存__在__引__力__。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 格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浮力F浮/ N 结论 : 在同一液体中 ,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的体积越大 , 浮 力越大。
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记录表格
液体种类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结论 :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 , 液体密度越大 , 浮力越 大。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__小__作用力较_大___,大多 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 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_大___,作用力较_小___,分子除 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_分__子__既__在__一__定__位__置__振__动___, _又__可__在__一__定__限__度__内__移__动___。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同步考点手册 P45
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C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2.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D )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动理论教案初中
分子动理论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
2. 使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1)分子: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质量和体积。
(2)分子运动:分子在空间中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或排斥力。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1)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2)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基本原理讲解: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通过示例或实验进行验证。
4. 生活现象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扩散现象、溶解现象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示例法:通过示例或实验展示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促进师生互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生活现象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分子动理论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分子动理论的图片、视频等。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2019版)教案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动力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2.掌握分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理解物体的热平衡、热传递和相变现象的分子动力学解释。
二、教学重点1.分子动力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2.物体的热平衡、热传递和相变现象的分子动力学解释。
三、教学难点1.分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分子动力学说对于物体的性质解释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发展历程1.互补性原理2.洛斯定理3.统计物理学4.分子动力学说的产生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分子运动状态和分子间相互作用2.分子的自由度和内能3.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4.统计物理学的应用3. 分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1.平动动能和内能2.运动状态和温度的关系3.分子速率分布和温度的关系4. 物体的热平衡1.多分子系统的热平衡状态2.温度统计意义3.热力学第零定律5. 热传递1.热传递的基本形式2.波尔兹曼方程式和热传导6. 相变现象的分子动理论解释1.相变的熵变原理2.压缩和膨胀过程3.水的反常膨胀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互动式探究教学法、计算机数学模拟教学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六、教学步骤1.介绍课程要点及相关知识。
2.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3.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4.分组探究多分子系统的热平衡状态。
5.讲解有关热传递的基本内容和分子动力学解释。
6.讲解物体相变现象的分子动理论解释。
7.案例分析。
8.交互式教学答疑。
七、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互动式探究和自学作业,进一步展示对分子动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评估学生在理解该课程中的难点及重点方面的程度。
八、教学反思1.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足够充分的诠释了课程知识。
2.通过案例分析、交互式作业和答疑,进一步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在自学阶段更加深入和流畅。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十章课题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糖在水中自然溶解成为糖水
B.打开香水瓶,能够闻到香味
C.湿衣服在阳光下晾干
D.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不停地运动
2 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4.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分子不停地运动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5.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
B.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C.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6.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
高考物理复习要点第八单元nbsp热学
第八单元热学教学目标1.从观察和实验出发,使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物理图景有初步的认识,对热现象和其他物理过程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思想。
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热现象,以分子动理论和能量守恒的观点加以分析判断。
2.学习通过宏观物理实验,提出科学假说和模型,进行推理以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培养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学习用统计的观点认识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方法。
4.使学生明确理想气体状态应由三个参量来决定,其中一个发生变化,至少还要有一个随之变化,所以控制变量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5.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决定气体压强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的知识是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重点的方法是建立物理模型进行推理和计算的方法。
2.难点是有关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概念,以及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分子动理论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热现象的规律。
描述热现象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温度。
凡是跟温度有关的现象都叫做热现象。
分子动理论是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观点来研究热现象的理论。
它的基本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里的分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单元,可以是原子、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在热运动中它们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
(1)这里建立了一个理想化模型:把分子看作是小球,所以求出的数据只在数量级上是有意义的。
一般认为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 。
(2)固体、液体被理想化地认为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每个分子的体积就是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分子体积=物体体积÷分子个数。
(3)气体分子仍视为小球,但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能看作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所以气体分子的体积远小于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看作以相邻分子间距离为边长的正立方体。
巨野县第九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气体发生,还可以在液体中发生,也能够在固体中发生。
4. 为什么打开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________。
5.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扩散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温度有关。
6.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7.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8.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引力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斥力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合作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上面空瓶有红色。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
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红色的墨水充满了液体,且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2.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原理。
3.能够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热胀冷缩、变形和熔化等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分子动理论的假设与实验观测的一致性。
3.分子速度的分布和分子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4.理解和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热胀冷缩、变形和熔化等现象。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物质的热胀冷缩、变形和熔化等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学理论,分子动理论,它能帮助我们解释这些现象。
Step 2: 阐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1.讲解:分子动理论是一种解释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理论,它认为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这些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
2.分子动理论的作用: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变化,以及提供科学解释和实验依据。
Step 3: 分子动理论的假设与实验观测的一致性1.分子动理论的假设:a.分子运动呈无规则运动,碰撞时具有弹性。
b.分子之间互相作用,相互之间有吸引力或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占据一定的体积。
d.分子质量相等,但速度和能量不同。
2.实验观测与分子动理论的一致性:a.用布朗运动观察分子运动。
b.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分子间的斥力和吸引力。
c.通过等体积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力增加的实验验证理论。
Step 4: 分子速度的分布和分子速度与温度的关系1.分子速度的分布:理解最概率分布和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
2.分子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温度与分子速度的平均值和分子速度分布的关系。
Step 5: 物质热胀冷缩、变形和熔化的分子动理论解释1.物质热胀冷缩: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膨胀和收缩。
2.物质变形:解释物质的变形是分子之间相对位置重新排列的结果。
3.物质熔化:解释固体熔化为液体是分子振动增强、距离增大,从而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存在相互作用。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分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5)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思想
对学生来说,分子既抽象又陌生,如何用情景“撞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去说、去探究,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本案例中的科学探究力求避免形式主义和生搬硬套,从学生的原始认知出发,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之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脑海中逐步“生成”分子动理论的一些观点。
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教师、教学资源(课本、媒体、实验、生活经验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知道分子动理论每个观点与其对应的实验。
(3)应有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有关可见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并抽象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模型。
引入
学生落座后,教师吹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
教师:(端起盛肥皂水的玻璃杯问):肥皂水是什么态的?
学生:液态。
教师:为什么用肥皂水吹起的泡泡不会破呢?
(略停)
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一、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提出假说
教师:为了搞清分子的有关情况,咱们先做一个实验。
大屏幕播放“用三
通管把红墨水同时滴
入冷水和热水中”的
Flash动画。
(如图
10-10,动画中只有操作
过程和方法,没有实验
结果和现象。
提醒学生
注意观察动画中食指
的动作。
)
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做这个实验,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水杯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美妙的现象,尖锐的问题,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图10-10
教师: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实验?
学生:……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大屏幕播放固体扩散的音像资料:《金和铅的扩散实验》(录像中有实验的真
实情景、有扩散后的实物照片、有实验过程的旁白解说)。
教师:这又表明了什么?
学生:……
教师:总结以上实例和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播放“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模拟动画,并伴随画外
音:大量实验和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学生
观看动画,想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然后大屏幕投出总结性文字:
(停顿)
教师:下面我们来探究分子间隙和作用力。
“活动卡”上
给大家推荐了几个探究实验,供同学们参考;当然你也可以利
用桌面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
请注意每做一次实验,及时
把自己的发现记在活动卡上。
学生每人一份活动卡:
本环节用大量
实验、事例或音像
资料等,来检验或
说明“猜想”。
这样
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方面,给学生提
供丰富的感性材
料,让学生在头脑
中自主建构、“生
成”分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另一方
面,也是对学生进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剧;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活动卡
1.分子间有间隙吗?
液体混和后体积变了吗?空气能被压缩吗?
我认为分子。
2.分子间有作用力吗?
什么力把棉线拉弯了?小水滴会掉下吗,为什么?
我认为分子。
酒精
水
肥皂膜
棉线
学生读完教材后,组织学生玩一个游戏:把学生分成3个大组,分别扮演固态分子、液态分子和气态分子,每组选一位同学作解说员。
学生先分组讨论准备。
然后学生上台表演和解说。
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印象最深的活动、知识、方法或体验。
学生:……
布置作业
以下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实验)你能让一枚硬币浮在
水面上吗?如图10-11,试一试,解
释其中的原因。
2.(方法)在《现代汉语词典》
(或“金山词霸”)中查“假说”一
词,了解:怎样提出假说?通过什么
方法使“假说”成为“理论”?
3.(信息)登录互联网“Google”、
“百度”、“sogou”等搜索引擎,搜索“分子”一词,了解更多与分子有关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筛选整理后与同学交流。
学生不仅在探究中学习,还在阅读中学习,在玩耍中学习,整节课有张有驰,劳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
图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