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合集下载

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

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

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从最小意义上讲,从奥克肖特对理念的道德观和技术性知识的理论批判中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两条的结论:第一,政治不能以至善的理念的道德观或者说理想主义化的道德为目标;第二,政治也不能建立在技术性知识而非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

然而,在奥克肖特看来,这些都不幸成为当前艾德礼政府的政治特征,或者说,理性主义政治的特征。

什么是理性主义政治呢?要理解理性主义政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自启蒙运动以来逐步发展并占据人们思维的一种思想特质。

它坚信人的理性的能力,因而,它是自信乐观的;再者,理性主义强调思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独立,因而它对传统持怀疑主义的态度;第三,理性主义认为只要遵循理性的原则,人类就可以掌握所有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可以被机械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和影响下,理性主义者充满了欲望,他们试图不经大量和长期训练或模仿而参与任何行动。

他们将传统和习惯摒弃,将一切都简化为“完全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信条或原则并将之视为真理。

理性主义者将生活视为有待解决的无尽的危机和问题,而要解决这些危机和问题,最佳做法就是应用“完全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信条或原则。

在政治领域,这种思想特质就是理性主义政治观。

在奥克肖特看来,“理性主义政治观是早晨醒来问:世界应该成为什么模样?然后想办法使世界成为你脑袋里认为世界应该的样子。

明确地说,政治上的理性主义者问:什么是可能的最佳政治安排?然后致力实现这样的安排。

”1简言之,理性主义政治观中没有传统和习惯的位置。

它只是依靠理性对政治进行优化设计并付诸实施。

其特点有:(一)理性主义者以理性为尺度,以中立的态度自我标榜,否定一切传统;(二)理性主义者类似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庸医,认为“做事情就是解决问题”2,将政治割裂简化,等同于工程;(三)理性主义政治是完美的政治和一式的政治。

“在理性主义者的计划中没有‘在这些环境下最好’的位置;只有‘最好’的位置。

论保守主义[整理]

论保守主义[整理]

李强论保守主义作者:李强一、什么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是近代以来重要的政治思潮或意识形态,其首要特征是反对“全面的”与“激进的”变革,致力于维护现存的制度。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早出现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它是对大革命前几个世纪社会与政治变革思想批评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之前两个多世纪,社会政治思想弥漫着一种乐观主义倾向。

这种乐观倾向的基础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人的哲学认知。

新兴的乐观主义彻底抛弃了传统基督教关于人性的悲观观点,它坚信,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人们凭借自己的理性可以认识世界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改变这些秩序。

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

卢梭论证了社会是人类痛苦的渊源。

他提出,只要改造社会,罪恶与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

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是所有激进主义的基础。

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展示了人类可以彻底摧毁一个以前认为是自然而且不可动摇的社会。

法国大革命是西方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激进主义从大革命受到鼓舞,它以为,既然人类的力量可以彻底摧毁一个旧的秩序,那么,人的力量同样可以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也激起一些人对剧变的恐惧,为保守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为了反驳激进变革的理念,保守主义必须说明:第一,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传统上,所有保守主义学说都有两个基本内涵:1)不完美主义。

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在这一点上,保守主义既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

激进主义与反动派都会批评现存社会的不完美。

反动派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极为留恋,设想人类曾经有过有过完美的黄金时期。

而激进主义批评现实的不完美,设想人类最终可以实现一个完美的社会。

不完美主义可以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A)基于神学或道德哲学基础上的关于人性不完美的学说,如柏克与梅斯特尔;B)基于历史主义的不完美主义,认为社会是历史演化的产物,任何时代的人仅仅具有相对的理性能力;C)怀疑主义,怀疑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现代性与新保守主义

现代性与新保守主义

为 , 代 的 政 治 社 会 发 展 应 当建 立 良好 的 政 治 、 济 、 会 秩 序 , 当 经 社 或
者说 现代 政 治 的 发 展 与 稳 定 取 决 于 对 政 治 、 济 、 会 的 构 建 , 经 社 而


什 么 是 新 保 守 主 义
不是 对传 统 的 继 承 与 发 展 。然 而 持 新 保 守 主 义 的 人 则 认 为 , 谓 所
的 政 治 结 构 的 调 整 都 是 在 传 统 的 范 围 内的 调 整 , 调 经 验 的 重 要 强 性 , 别 是 在 道 德 与精 神 的层 面上 , 统 尤 为 重 要 。 特 传
渊 源 有 两 个 , 是 传 统 保 守 主 义 , 是 古 典 自 由 主义 。还 有 的 则 认 一 一
为 , 从 知 识 源 头 上 看 , 保 守 主 义 的道 德 和 世 界 观 是 人 性 恶 的 现 “ 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守主义应运而生 。
探究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渊源 , 理论 界也 没用 统 一 的 看 法 , 观 有 点认 为新 保 守 主 义 思 想 来 自于 柏 克 。“ 据 他 的 观点 , 守 意识 形 根 保 态 的 三 个 方 面 虔 诚 主 义 , 对 主 义 和 杰 出 人 物 统 治 论 在 维 护 社 会 绝 和 谐 和 稳 定 中 起 着 主 要 的作 用 。 其 他 观 点 认 为 新 保 守 主义 的 思 想 ”
的批 判 和 反 对 。
首 先 , 保 守 主 义 与 现 代 性 政 治 观 念 的矛 盾 体 现 在 对 于 理 性 新
主 义 的 观 点 上 。 理 性 主 义 反 对 一 切 政 治 传 统 , 为 好 的 政 治 体 系 认

浅析新保守主义

浅析新保守主义
新保 守 主 义来 到 这 个 世 界 上 是 为 了戳 穿 激 进 主 义 所 散 布 的 、 危 险 的谎 言— — 诺 尔曼 ・ 德 茨 。正 如 诺 尔 曼 ・ 德 茨 所 言 , 波 波 在 2 0世 纪后 半 叶 , 守 主 义 在 反 对激 进 主 义 、 端 自由 主 义 的 运 动 保 极
权威 的必要性 , 对传统的高度认 同 以及尊 重道德 、 宗教 和精 神的
价值 。 最后 , 保 守 主 义 并 不 认 为 自由 民 主 的 资 本 主义 是 人 类 想 象 新 能 力 所 能 及 的 最好 制度 , 只 可 能 是 现 阶 段存 在 的 弊 害相 对 较 少 而
1新 保 守 主 义 概 述
所推崇 的传统 习俗早 已被 普通人视 为理所 当然。它们对 于维持
秩序 、 定 和 安 全 等 文 明 生 活 所 赖 以 继 续 的 基 础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稳 对 这些 东 西 无 需 做 特 别 的辩 护 , 长期 的 存在 已证 明 了 其价 值 。 ( ) 守 主义 理 性 的对 待 传 统 。 在 对 待 传 统 的 态 度 上 , 守 2保 保 主 义 主 张 的 是 和 风 细雨 而 激 进 主 义 推 崇 的 是 暴 风 骤 雨 。保 守 主
关 键 词 : 保 守主 义 ; 府机 构 膨 胀 ‘ 场 失 灵 新 政 市
首 先 , 保 守 主义 的思 潮 由两 方 面 构 成 , 方 面 是 强 调 个 人 新 一 主 义 、 限 政 府 和 自 由市 场 经 济 , 有 即反 国 家 主 义 的 自由 主 义 。新 保 守 主 义 相 信 自由市 场 对 人 类 生 存 、 展 和 自由具 有 重 要性 。 另 发
( ) 守主义不是 “ 旧” “ 动 ” “ 固” “ 化 ” 1保 守 、反 、顽 、僵 的代 名 词 。保 守 主 义 作 为 一 种 系 统 的社 会 政 治 信 条 , 近 代 的 产 物 , 是 尤 其 是 对 作 为 近 代 之 象 征 的 法 国 大 革 命 的 一 种 反 应 。 其 作 为 一 种 意识 形 态 是 古 老 的外 表 和 现代 的 内 核 的 奇 妙 的 结 合 。保 守 主 义

美国新保守主义现代性批判

美国新保守主义现代性批判
美 国 新 保 守 主 义 现 代 性 批 判
强 东 妮
( 州 大 学政 治与 行 政 学 院 7 0 0 ) 兰 3 0 0
【 摘 要 】 全 球 化 的 不 断 扩 张 进 程 中 所 展 示 的 以 理 性 为 代 表 的 现 代 在 性 , 政 治体制和 经济发展 产生 了巨大的震动 。在 美国 , 对 自新 政 实施 至 7 年 代 , 代 性 不 仅 是 一 次 政 治 经 济 改 革 , 是 对 深 层 次 的 社 会 道 德 O 现 更 伦理 和 国家长远发展 产 生影响 。本 文以 美 国 2 O世 纪 6 - 8 0 0年 代 为 跨 度 , 纳 总 结新 保 守 主 义 作 为 美 国 古 典 自由 主 义 的 捍 卫 者 , 这 一 时 期 归 对
前 后 美 国 自由 主 义 价 值 理 念 进 行 了 哪 些 纠 偏 。 【 键 词】 保 守 主 义 ; 代 性 ; 判 关 新 现 批
马克 斯 ・ 伯 在其 《 教 伦 理 与 资本 主 义 精 神 》 韦 新 中说 , 本 主 资 义性 质 的 获 利 是 普遍 的 , 嘲笑 一切 伦 理 限制 的态 度 也 是 普 遍 的 。 而 也 许 这 就 是 自 由主 义 可 以兴 盛 , 保 守 主 义 随 之 伴 随 而来 的一 个 而 注解 。对 于 美 国 而 言 , 自由 、 等 和 权 利 ” 其 传 统 带 , 国新 保 “ 平 是 美 守主义所要“ 守” 保 的传 统 , 是 对 美 国 古 典 自 由 主 义 的 回 归 。 6 就 o 7 年代 美 国 社 会 问 题 丛 生 , 保 守 主 义 从 新 自 由 主 义 阵 营 出 0 新

走 , 生兴起 。 产 l 诺 齐克 对 罗尔 斯 的 回 应 17 年 美 国 著名 哲 学 家 、 理 学 家 约 翰 ・罗 尔 斯 的 《 义 论 》 91 伦 正

浅析变迁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浅析变迁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浅析变迁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变迁过程进行梳理有助于在其对话过程中理解新保守主义的政策主张从何而来,因何而起。

从新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批评的理论出发点和实际运行的过程分析后,以期对新保守主义做简要的评述。

标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批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西方主要思想流派的中坚力量,其百年的思想流变过程,既是二者的互动也是二者对现实的回应。

以变迁的视角去考察和审视这一历史过程,在动态角度中评述二者发展与当代表现,对理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制度和思想的变化都有所帮助。

一、极盛而衰的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一)二战后的繁荣与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思想流派、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也几经调整和改造其主张,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分界点,划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

20世纪的自由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保持着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个人主义原则、理性主义、社会进步的观念。

约翰·格雷认为“自由主义的第一个特征是个人主义,他宣告对任何社会集体的否定,将个人独立的精神置于首位;第二个特征是平等主义;第三个特征是普遍主义;第四个特征是社会的向善主义”[1]。

这四个特征说明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当然传统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表现为:传统自由主义坚持消极自由及在其基础上的最小国家原则,而现代新自由主义以积极自由为出发点,坚持主张积极政府,期待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种积极自由基础上的现代自由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在威尔逊总统的“新自由运动”和罗斯福”新政”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二战后达到了顶峰。

在理论上,为其辩护的理论家主要有霍布豪斯、霍布森、凯恩斯及二战后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其《正义论》的问世,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进入了其发展的巅峰。

新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

• 当代保守主义旳理论特征 • 一、反对理性之上。 • 二、强调人性旳不完善。 • 三、注重老式经验旳作用。 • 四、提倡机会平等。 • 五、主张渐进改良。 • 六、坚持精英论。
• 亨廷顿旳民主危机论
• 塞缪尔.亨廷顿是当今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最享有盛名旳新保守主义 学者之一。
• 他以为,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场戏剧性旳民主精神复兴运动。 大众对已建立旳政治、社会、经济构造旳权威进行挑战,越来越多旳 人参加并控制了这些机构。民主旳活力当然增长了,但民主旳混乱加 剧了。现存权威制度受到全方面挑战,政党体制逐渐腐败,公众对政 府旳信心与信赖日趋衰落。
• 二、从文化角度对西方社会旳批评
• 他在《资本主义旳文化矛盾》一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 文化、三大领域之间存在明显旳冲突。并要点分析了当代主义文化对西方 社会旳冲击。
• 贝尔提出了“轴心构造”和“轴心原则”两个概念,用以分析西方社会。
• 他以为西方社会由技术——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构成,每个领域分 别遵守不同旳轴心原则,具有不同旳轴心构造。这三个领域相互独立,分 别围绕自己旳轴心原则,以不同旳节律运营。因为支配三个领域运营旳轴 心原则不同,所以运营旳方向相互逆向,有时甚至摩擦。伴随后工业化社 会到来,这种价值理念和构造上旳冲突将愈加突出。贝尔对资本主义文化 矛盾旳分析,对西方当代主义文化旳批判、对恢复宗教约束作用旳强调, 都经典旳反应了当代保守主形态化 • “意识形态是否已经终止”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思想界争论旳一种主
要问题。 • 贝尔在1960年出版了《意识形态旳终止》一书,其副标题是对50年
代政治思想枯竭旳考察。他以为,19世纪旳意识形态已经枯竭,世界 发生旳一系列重大事件阐明了这点。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不幸 和困难。“曾经是行动指南旳意识形态目前已经逐渐走到了死亡旳终 点”。意识形态旳没落体现为老式意识形态无力指导现实,资本主义 旳发展离西方意识形态已经很远。意识形态就其性质而言,要么是全 能旳,要么是无用旳,“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形态旳时代已经走向 终止”。

保守主义——刘军宁

保守主义——刘军宁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一、诞生与成长保守主义的先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当时希腊的暴民持有的明确抵制态度。

但是柏拉图不是一位保守主义者,而是一位主张贵族专制的精英主义者。

法律和财产权在他的思想中没有一席之地。

亚里士多德更具有保守主义者的气质,主张超越个人意志之上的法治,反对人治;视立宪国家为常态国家,视专制国家为变态国家;嘲笑那些试图取缔私有财产和财产权消灭人间罪恶的荒唐念头,力图为自然演进的秩序、家庭、社群和传统努力辩护。

但,他思想中对至善论的坚持和对人的政治本性的拔高则显示与保守主义不同。

古罗马,如,斯多葛学派西塞罗,相信自然法的理念和人在时空上的平等,并坚持罗马共和的传统,反对罗马帝国的新皇权专制。

中世纪,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在1260年被译为拉丁文,思想中的保守主义倾向再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代表人物,基督教自由传统的奠定者和先驱,托马斯•阿奎那。

认为人性的不完善不可能造就出尽善尽美的政府,任何来自凡人的,想使人间变成天堂的努力都是对上帝的冒犯。

让•布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

代表性著作是《国家论六卷》(1575),开头中曾写道:“我想以这部著作来巩固因内乱而动摇的法国王权的基础,来实现关于国家的理想“国家是由许多家庭及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

”而国家主权则是一个国家“超乎公民与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

”明确地说明了国家主权的性质和特点。

一是最高性和绝对性,强调了国家主权是高于其他任何社会和政治组织的权力的,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因为从一个国家的内部来说,主权者享有高于一切的权力,即“一般的对所有人民和个别的对每个人”,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而制定法律的权力;从对外关系而言,它也是不受其他权力约束和支配的权力;二是永久性和不可转移性,主要指国家主权在时间和任期上是不受限制的,因为国家主权依靠自己的权利而存在,所以它也是不可转移的;三是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它也是主权的基本特性。

迈克尔·奥克肖特 ——保守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及政治教育观

迈克尔·奥克肖特 ——保守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及政治教育观

迈克尔·奥克肖特——保守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及政治教育观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一.人物背景迈克尔·奥克肖特(1901-1990)是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学家,1901年12月11日,他出生于英国肯特郡一位重要的费边社会主义者的家庭。

19-25岁先后在剑桥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马堡大学历史专业读书,受到黑格尔影响。

此后,他回到剑桥讲授历史学达20 年,二战期间他加入英军,在欧洲战场战斗。

1951 年以后的17 年,他在伦敦经济学院担任政治科学教授。

在1990年12月18日至19日夜间去世。

奥克肖特的主要著作有:《经验及其模式》(1933年)、《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及其他论文》(1962年)、《论人类行为》(1975年)有人说他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在二战以后又称为保守自由主义,甚至是自由至上主义者。

它是针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而展开批评的,主张古典自由主义价值观念与自由市场理论。

其政治观是柏克保守主义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

保守主义的理论特点:1、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反对理性主义方法。

2、主张否定性自由,反对肯定性自由。

3、捍卫自由市场秩序,反对政府干预。

4、强调间接民主,反对扩大民主参与。

二、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奥克肖特认为,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上帝信仰衰落的结果,虽然它深受培根和笛卡尔的影响,但它的许多特点则来自人们对培根“确定性”期望的夸大和对笛卡尔怀疑精神的忽视。

它的问题不在于对技术知识的重视,而在于对任何其他知识的轻视。

它在哲学上的错误是赋予技术以确定性和统治权;它在实践上的错误则在于这样的信念,即认为除非行为是自觉的,否则无法从中获益。

奥克肖特指出,理性主义在政治上是危险的和代价昂贵的,这种危险性不仅存在于它控制事态失败的时候,而且在于它似乎是成功的,但人却被全部的社会生活牢牢控制,丧失自由。

三、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一)专注于确定性的政治奥克肖特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知识,一类为实践知识。

新保守主义对现代性政治理念的反思

新保守主义对现代性政治理念的反思

新保守主义对现代性政治理念的反思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产生于二十世纪下半叶,他的产生与现代性的发展密切相关。

新保守主义的产生,对现代性中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改善,希冀能够改善当前的不良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本文就新保守主义对现代性政治理念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思考,希望通过这些思考,对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性有所了解。

标签:现代性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影响0 引言新保守主义产生之后,随着现代政治理念弊端的显露而崛起和壮大,它对现代性政治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思考,对当前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现代性政治理念是理性化、民主化、私有化等内容,它的产生及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随着社会弊端的不断显现,西方社会陷入窘境,学术界由此开始研究新保守主义,希望从中能够寻求解决困境之路。

1 现代性政治理念的不足1.1 现代性政治理念过分强调“合理性”,一切陷入技术理性范畴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现代性也逐渐映入人们的视角,逐渐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新视角,它引导人们用“理性”思考一切问题。

现代性政治理念重视“理性”,一方面,在政治改革方面逐步摆脱了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君权神授”的政治权威;另一方面,以他的内核“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性构建了一个技术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使人们屈从于工具理性的权威。

现代性的政治理念把理性权威看成政治生活的最终目标,它使政治生活和道德理想越走越远。

1.2 片面追求大众民主,漠视政治权威现代性在政治上追求大众民主,认为民主是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的标志。

民众迫使国家实行大众化民主,这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双重的作用。

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国家民主化程度,调动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的管理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民主大众化的发展,民众的利益诉求逐渐增强,民众对切身利益的诉求就会提到国家机关管理的日程之中,并可能成为衡量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绩效的主要标准,国家会逐渐由“服务者”的角色向“执行者”转变。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文化研究中,情绪化地反传统、倡西化是主流,而90年代的“国学热”中,此一主流悄然退位,代之而起的则是新文化保守主义。

弘扬传统,复兴儒学,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寻求解决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途径等等,成为近年学界的热门话题。

这并非简单的话语转换,而是表明中国当代学人文化气质的变移。

导致世纪之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而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本就存在着一个文化保守主义传统,且这传统始终或强或弱、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地发生着影响,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使我们在感受当代新文化保守主义精神气息的同时,尚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作番客观论析。

一、文化保守主义的内在理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既受西方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组成部分之一,又有相对独立性,展露出自身的演进轨迹,存在着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

据美国学者艾恺的研究,“文化保守主义”,是伴随着西方近现代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而最早在西方世界出现的,其代表者主要有德国的哈曼、谢林、赫德、斐希特、希洛克,英国的柏克、科柏特、柯尔雪基,法国的格斯特、托克维尔等。

他们的出身、经历及其所具有的学术知识、承受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均有所不同,对于很多问题的具体见解亦有歧异,但“都以各种传统形式的社会当作社会完善的试验”,并都对个人的物质私利“有深刻的厌恶,唯恐它会毁坏所有建基于道德原则的人群关系。

他们对工业化的结果不是心存疑惧,而是彻底仇恨,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及其病态与非人性化。

他们强调社会重于个人,有机的群体关系高于法律关系及法定权利……渴望共有的道德价值和对真理的共同认识与分享……高度评价人类存在的非理性、非功利方面——艺术、宗教等等”。

此外,他们面对着启蒙运动腐蚀性批判的理性主义,“却常亟思建立一种认识论,为道德价值建立一个基础”。

这种文化保守主义无疑是一种出现于现代化过程中,基于对“工业化的结果”的反思而生发出来的对西方现代化运动的批判思潮。

迈克尔·奥克肖特 ——保守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及政治教育观

迈克尔·奥克肖特 ——保守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及政治教育观

迈克尔·奥克肖特一.人物背景迈克尔·奥克肖特()是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年月日,他出生于英国肯特郡一位重要的费边社会主义者的家庭。

岁先后在剑桥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马堡大学历史专业读书,受到黑格尔影响。

此后,他回到剑桥讲授历史学达年,二战期间他加入英军,在欧洲战场战斗。

年以后的年,他在伦敦经济学院担任政治科学教授。

在年月日至日夜间去世。

奥克肖特的主要著作有:《经验及其模式》(年)、《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及其他论文》(年)、《论人类行为》(年)有人说他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在二战以后又称为保守自由主义,甚至是自由至上主义者。

它是针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而展开批评的,主张古典自由主义价值观念与自由市场理论。

其政治观是柏克保守主义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

保守主义的理论特点:、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反对理性主义方法。

、主张否定性自由,反对肯定性自由。

、捍卫自由市场秩序,反对政府干预。

、强调间接民主,反对扩大民主参与。

二、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奥克肖特认为,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上帝信仰衰落的结果,虽然它深受培根和笛卡尔的影响,但它的许多特点则来自人们对培根“确定性”期望的夸大和对笛卡尔怀疑精神的忽视。

它的问题不在于对技术知识的重视,而在于对任何其他知识的轻视。

它在哲学上的错误是赋予技术以确定性和统治权;它在实践上的错误则在于这样的信念,即认为除非行为是自觉的,否则无法从中获益。

奥克肖特指出,理性主义在政治上是危险的和代价昂贵的,这种危险性不仅存在于它控制事态失败的时候,而且在于它似乎是成功的,但人却被全部的社会生活牢牢控制,丧失自由。

三、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一)专注于确定性的政治奥克肖特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知识,一类为实践知识。

技术知识是可以被精确制定的知识,而实践知识只是存在于运用中的、不能被制定为规则的知识,是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式的知识。

实践知识以习俗或传统的做事方式来表达,因而给人不确定、不精确的感觉。

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90年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分析,认为:中国现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以及自由主义,伴随着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转型,并呈现为互相对峙甚至互相循环的尖锐形态。

到了本世纪末,这一问题不仅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密切相关,而且与启蒙理想、新儒学、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及文化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走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误区,防止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的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创建真实有效的社会公共空间,成为本文对9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审理的基本向度。

在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之间,并非是完全对立而难以沟通,相反,三者之间往往出现一种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

那种以“冷战思维”来张扬激进主义或新激进主义(如新左派),抑制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做法早已过时。

在世纪之交,我们有可能从更广阔的跨文化跨学科角度,来看文化的双向选择和文化的误读与重释,进而审理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文化价值差异与思想互补问题。

要弄清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是怎样交织缠绕,它们同自由主义的复杂关系,[①] 并怎样此起彼伏进行着权力较量的,需要我们走向历史语境之中,对其权力关系、历史发展和价值趋向加以多角度考察。

一中国现代化语境中的知识启蒙近现代中国,西学东渐,中西会通逐渐成为近百年中国学术文化的基本特性。

现代中国学术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变革,与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密不可分。

[②] 无论是世纪初还是世纪末,中国现代化与现代学术命运都休戚相关。

可以说,现代化历程就是知识启蒙的艰难历程和学术思想变革的痛苦历程,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启蒙知识分子逐渐成熟并具备全球眼光的过程。

回首世纪风云,可以看到,中国在百年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几乎每十年就出现一大变上。

什么是理性主义

什么是理性主义

什么是理性主义,我们如何理解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知识的来源主要来自于理性。

在理性主义中,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解过程是通过理性思辨或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本文将从理性主义的历史背景、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理性主义的批判和理性主义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性主义的历史背景理性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经验和感官观察得出的,但他也承认理性在认识和推理中的重要性。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也提出了关于理性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真理和知识来自上帝的启示和纯粹理性的思考。

在17世纪,理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探讨。

主要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

他们提出了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并且对存在论、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指理性主义所坚持的关于知识、真理和认识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1. 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2. 真理和知识是普遍的、必然的和不可否认的,它们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3. 真理和知识是可证明的,它们可以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证明和验证。

4. 真理和知识是独立于经验的,它们是先验的,而不是后验的。

5. 真理和知识是有层次和结构的,它们可以通过逻辑和推理来建立和组织。

三、理性主义的批判尽管理性主义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但是它也受到了一些批判和质疑。

以下是一些对理性主义的批判:1. 理性主义无法解释一些经验和感官观察的知识,例如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和观察。

2. 理性主义无法解释一些文化和历史差异,例如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论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论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新 保 守 主义 学 者 从不 同的 角 度 对理 性 主 义 作 了 分 析 和批 判 。

个过 程 中 , 界对 宗 教而 言仍 然 毫 无价 值 . 世界 也 可 以要 求 对 世 但 宗教“ 免疫 ” 面 对被 宗 教贬 斥 为无 价 值 的世 界 . 。 人们 却 不得 不 承
认 它有 自身运 作 的法 则 。 着人 们 支 配现 实 世界 欲望 的增 强 , 随 这 种法 则 却 越来 越 被 当作 合 理化 对象 。古 希腊 一 直到 中世 纪 以来 统 一 的世 界观 开 始解 体 , 实领 域 开 始和 价值 领 域逐 渐 分离 。 事 ( ) 四 理性 主义 世 界 观 的 建 立及 特 点 如 果 说 宗 教 改 革 揭 开 了工 具 理 性 反 击 的 序 幕 .那 么 启 蒙 运 动 则 把 这 幕 反击 推 到 了高 潮 。德 国著 名哲 学 家卡 西 勒 在 《 启 蒙哲学 》 书中说 : 理性 ’ 了 l 一 … 成 8世 纪 的 汇 聚 点 和 中 心 , 它 表 达 了该 世 纪 所 追 求 并 为 之 奋 斗 的 一 切 ,表 达 了 该 世 纪 所 取 得 的一 切 成 就 。 ”t 里 所 说 的 “ 性 ” 的是 工 具 理 性 或 日 I 这 理 指 “ 术 理 性 ” 工 具 理 性 意 指 一 种 将 特 定 需 要 、 达 成 特 定 需 要 技 , 为
古 希 腊早 期 的哲 学 家 大 都 以 自然 为 认 识 对 象 , 因此 被 亚
里 士 多 德 称 为 “ 述 自然 的人 ” 古 希 腊 人 在 探 索 外 部 自然世 论 。
界 的 同时 。 不 断 深化 着 对 人 自身 和人 类 社 会 的认 识 。总 的 来 也
说 . 希腊 对 自然 界 和 人 类 社 会 的认 识 都 是 以 一种 “ 古 目的论 世

迈克尔·奥克肖特

迈克尔·奥克肖特

迈克尔·奥克肖特一.人物背景迈克尔·奥克肖特(1901~1990)是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学家, 1901年12月11日,他出生于英国肯特郡一位重要的费边社会主义者的家庭.19-25岁先后在剑桥大学, 德国图宾根大学,马堡大学历史专业读书.受到黑格尔影响,此后,他回到剑桥讲授历史学达20 年,二战期间他加入英军,在欧洲战场战斗。

1951 年以后的17 年,他在伦敦经济学院担任政治科学教授。

在1990年12月18日至19日夜间去世。

奥克肖特的主要著作有:《经验及其模式》(1933年)、《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及其他论文》(1962年)、《论人类行为》(1975年)有人说他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在二战以后又称为保守自由主义,甚至是自由至上主义者。

它是针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而展开批评的,主张古典自由主义价值观念与自由市场理论。

保守主义的理论特点:1.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反对理性主义方法。

2.主张否定性自由,反对肯定性自由。

3.捍卫自由市场秩序,反对政府干预。

4.强调间接民主,反对扩大民主参与。

二.著作介绍《经验及其模式》是成名之作介绍了历史、科学和实践三种经验模式的基本特征,三种经验模式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与哲学的关系。

1.定义限定:迈克尔·奥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政治观的批判是奥克肖特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政治拒绝一切传统,是意识形态的政治,是完美的和一式的政治;而且政治离不开传统,政治本质上是实践的,是来自于传统暗示的修补的政治.奥克肖特的政治观是柏克保守主义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奥克肖特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知识,一类为实践知识。

技术知识是可以被精确制定的知识,而实践知识只是存在于运用中的、不能被制定为规则的知识,是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式的知识。

实践知识以习俗或传统的做事方式来表达,因而给人不确定、不精确的感觉。

奥克肖特认为,理性主义政治的错误就在于理性主义者只承认确定性的知识才是知识,只承认技术知识而不承认实践知识。

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探析

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探析

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探析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新左派”哲学家、社会学家。

他的著名的《论一维社会》为其代表作品之一,主张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理性”与“批判”的重新思考和界定,提出了批判理性的观点,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是一种压迫和对自由的限制。

本文旨在对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进行探析,并通过5个例子进行佐证,从而深入了解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一、理性的限制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是一种限制和压迫,因为它只能运用在可计量、可预测、可控制的范围内,而不能贯穿在整个社会实践和文化的领域中。

这种一维化的理性会导致人们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受到限制,甚至在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也受到统一标准的约束。

马尔库塞称之为“一维社会”。

二、束缚创造力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思维将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创造力束缚在了一定的范围内,妨碍了人类的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便捷和物质条件上的丰富,但同时也淡化了人类的自由表达和自由思考,使得我们更多的是盲目迎合主流文化,从而限制了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创造力。

三、导致“虚无主义”马尔库塞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思维容易导致“虚无主义”,即让人们陷入对生命的绝望和无意义感的循环中。

这是因为理性思维过于追求事实和证据,而忽视了人类的精神需求。

例如,现代文化的泛滥和标准化让人们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独特性和意义,往往会导致人们质疑生命的意义。

四、约束社会进步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思维,往往会限制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例如,它们可能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维护当前的社会结构,而不是尝试改变它。

这对于一个有持续发展需求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后果。

五、引发失衡马尔库塞提到,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思维有时会产生失衡和不和谐,并可能导致多种社会问题。

例如,它们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因为那些被视为不符合经济合理性的资源和人,会被排除在社会的后排,这会进一步加深社会的分裂。

论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论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200920世纪70年代以来,哈耶克、欧克肖特、诺齐克、尼斯比特等学者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形成一股巨大的新保守主义思潮。

在大多数新保守主义思想家看来,20世纪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经历的磨难,都与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因此,新保守主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性主义作了分析和批判。

一、理性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人们一般把理性分为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两者的共同发展。

理性主义的产生于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因此必须把它放在思想史的背景中来理解。

(一)古希腊统一世界观时期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大都以自然为认识对象,因此被亚里士多德称为“论述自然的人”。

古希腊人在探索外部自然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深化着对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认识。

总的来说,古希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以一种“目的论世界观”作基础的。

按照这种世界观,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一个完整的秩序和目的,任何存在都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之链”中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可以在某种神圣的秩序里发现和确定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种目的论世界观的指导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发展是相对统一的,共同扩展着人类认识的边界。

(二)价值理性主导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统一的目的论世界观是由上帝来保障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上帝有目的的安排。

现实既然是上帝的有意安排,因而它又是可以分解、分析、实证的存在物,这就为工具理性的扩展开辟了道路了。

但是,从根本上说,中世纪是神学的世纪,“如何得到上帝的拯救”等价值问题占据了人们思考的中心位置,即使工具理性有所发展,但是其边界却不得超越宗教所能允许的范围,更不能和宗教相抵触。

当布鲁诺被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已经突显出来。

如何评价保守主义对成见和理性的认识

如何评价保守主义对成见和理性的认识

一、什么是成见(1)伽达默尔所谓的成见,指在理解过程中,人无法根据某种纯粹客观的立场,超越历史时空去理解文本和历史事件。

伽达默尔认为,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无论是认知主体还是作为对象的作品都内在地嵌于历史性中。

人总是有限的、历史的、总是从历史中某个相对的地点和时间去解释文本。

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都有自己无法意识到的成见──许多指导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下如何行事的预想和观念。

如果我们承认我们总是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那就意味着我们总是带着没有反思过的观念去理解。

既然没有成见理解就不能发生,那么就应当承认它们本质的价值,一个不承认他为成见所支配的人,将看不到成见的光芒所显示的东西。

(2)成见,亦译“偏见”。

德国伽达默尔用语。

哲学解释学所创用的一个范畴。

指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下“传统”所存留的见识,它的涵义直接脱胎于海德格尔的“前结构”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对文本的解释是以解释者的“前结构”为基础的,即解释者由于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某种“先入之见”或“先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二、必要的成见即使在最开明时代的人,既不会褒奖成见,却又不能免于成见。

保守主义却响亮地为成见辩护。

保守主义发现,宗教、传统和成见都是社会的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凝聚力量。

成见是认识、理解和感觉世界的一种精致的方式,是一种先于理智的智慧。

成见,如柏克所言,“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现成地加以应用的东西;它预先使人的精神和心灵坚定地踏上智慧和美德的之路,并且使人类在决策时不至于因迟疑、迷惑和不果断而变得犹豫不决。

”正是传统、习俗乃至成见才能成为个人行动的产物,因为它们代表了存在于传统之中的智慧的累积。

这种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成见对人类行为的指导作用要比只被少数知识精英和文人政客所独占的抽象的理论和纯粹的理性牢靠得多。

对成见的尊重,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民主”的尊重,就是对少数人独占“真理和智慧”的否定。

承认成见的价值与法兰西启蒙思想家们和法国大革命的作者们所倡导的“科学的”、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根本对立。

保守主义是如何批判自由主义的

保守主义是如何批判自由主义的

保守主义是如何批判自由主义的作者:姚大志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5期【摘要】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对立的派别。

如果说当代自由主义的代表是罗尔斯,那么当代保守主义的代表就是布鲁姆。

布鲁姆对罗尔斯的批判典型地体现了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而这种批判是通过如下四个方面的对立表现出来的:首先是自然状态对原初状态,其次是优越对平等,再次是合理性对理性,最后是等级制对民主制。

通过对这些批判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与其说是揭示了自由主义的缺点,不如说是暴露了保守主义自身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哲学保守主义布鲁姆罗尔斯自由主义【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除了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派别以外,还有一个较少受到注意的派别——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不是一个定义清晰的概念,人们用它来指称不同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且,关于哪些派别属于保守主义,人们之间也存在争议。

为了明确所指,本文所说的保守主义是指政治哲学中的斯特劳斯学派。

斯特劳斯学派认为,虽然自由主义在西方是居统治地位的思想,但是它受到了历史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挑战。

这些保守主义者所说的历史主义主要是指马克思的思想,而文化相对主义则以尼采为代表。

在斯特劳斯学派看来,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历史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而能够回击它们的不是自由主义(因为自由主义在本质上同历史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一样都属于现代思想),而是保守主义(因为保守主义诉诸于古代思想)。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斯特劳斯派称为保守主义的。

布鲁姆(Allan Bloom)是斯特劳斯的学生,也是斯特劳斯学派在当代的主要代表。

在对方阵营中,毫无疑问罗尔斯(John Rawls)是当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

因此,布鲁姆对罗尔斯的批判典型地体现了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

布鲁姆的自由主义批判是通过如下四个方面的对立表现出来的:首先是自然状态对原初状态,其次是优越对平等,再次是合理性对理性,最后是一种更根本的对立——等级制对民主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200920世纪70年代以来,哈耶克、欧克肖特、诺齐克、尼斯比特等学者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形成一股巨大的新保守主义思潮。

在大多数新保守主义思想家看来,20世纪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经历的磨难,都与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因此,新保守主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性主义作了分析和批判。

一、理性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人们一般把理性分为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两者的共同发展。

理性主义的产生于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因此必须把它放在思想史的背景中来理解。

(一)古希腊统一世界观时期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大都以自然为认识对象,因此被亚里士多德称为“论述自然的人”。

古希腊人在探索外部自然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深化着对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认识。

总的来说,古希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以一种“目的论世界观”作基础的。

按照这种世界观,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一个完整的秩序和目的,任何存在都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之链”中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可以在某种神圣的秩序里发现和确定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种目的论世界观的指导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发展是相对统一的,共同扩展着人类认识的边界。

(二)价值理性主导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统一的目的论世界观是由上帝来保障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上帝有目的的安排。

现实既然是上帝的有意安排,因而它又是可以分解、分析、实证的存在物,这就为工具理性的扩展开辟了道路了。

但是,从根本上说,中世纪是神学的世纪,“如何得到上帝的拯救”等价值问题占据了人们思考的中心位置,即使工具理性有所发展,但是其边界却不得超越宗教所能允许的范围,更不能和宗教相抵触。

当布鲁诺被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已经突显出来。

工具理性要求摆脱神学价值观的束缚,确立自身的独立性。

这种要求首先在宗教内部通过宗教改革(特别是加尔文教)反映出来。

(三)宗教改革与统一世界观的崩溃加尔文教确立的预定论虽然仍然贬低了现世的意义,但却彻底排除了一切个人和组织在救赎问题上的作用,将信仰和现世变成了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完成了“世界的祛魅”。

加尔文教禁欲主义倡导的节俭和争取现世成功的伦理精神,促使以神为中心的二元世界向以人为中心的二元世界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对宗教而言仍然毫无价值,但世界也可以要求对宗教“免疫”。

面对被宗教贬斥为无价值的世界,人们却不得不承认它有自身运作的法则,随着人们支配现实世界欲望的增强,这种法则却越来越被当作合理化对象。

古希腊一直到中世纪以来统一的世界观开始解体,事实领域开始和价值领域逐渐分离。

(四)理性主义世界观的建立及特点如果说宗教改革揭开了工具理性反击的序幕,那么启蒙运动则把这幕反击推到了高潮。

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勒在《启蒙哲学》一书中说:“‘理性’成了18世纪的汇聚点和中心,它表达了该世纪所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一切,表达了该世纪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1]3这里所说的“理性”指的是工具理性或曰“技术理性”,工具理性意指一种将特定需要、为达成特定需要采取的可能手段、这种手段可能产生的结果等都一一纳入考虑和计算的态度,在它的视野里所存在的只是作为“原材料”或“工具”的“物”和“事实”,它对任何事物惟一的价值标准就是“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造就的巨大成就和人们对于理性的盲目崇拜,理性主义逐渐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建立起统治地位。

欧克肖特认为,人类有两种可以区分但不可分的知识:一种是技术知识,它可以被精确制定为一套规则,可以写入书本,可以按部就班地操作。

另一类知识是实践知识,它不能被制定为规则,只能在实践中通过领会而习得[2]8。

理性主义者的视野中只存在一种知识,即“技术知识”,可以说,工具理性的统治本质上就是技术知识的统治。

技术知识有着工具理性所要求的确定性、可证明性和可操作性,这种知识可以像说明书一样被精确写在书本上。

在工具理性的视野中,所有的价值和道德问题都因其非可计算性,无法达到工具理性所要求的知识的标准,只能退出理性的王国,而进入一种价值的主观选择之中。

启蒙运动以后,阐释宇宙奥秘最好的语言已经变成数学式的语言。

价值与意义被排除出理性的思考范围之外。

而休谟所提出的“事实无法推导出价值”这一命题正好印证了一种理性观念的根本改变。

传统社会统一的世界观彻底崩溃,整个世界被分为事实和价值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

在理性主义的视野中,事实领域才是人类认识的合理范围,价值思考和判断完全沦落为个人偏好。

论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张海港摘要: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后,理性主义兴起。

二战后,新保守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反思了人们对理性的狭隘认识,揭示了理性主义所带来的道德虚无主义、乌托邦和专制主义的危险倾向,消解了人们对工具理性的盲目迷信,重新肯定了道德、宗教、美德等传统价值对保障市场经济的运行,对于社会道德生活和个人自由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新保守主义;理性主义;批判中图分类号:B56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9)12-0040-02作者简介:张海港(1982-),男,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助教,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收稿日期:2009-06-20二、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二战后,新保守主义学者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种反思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一)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理性主义把工具理性确立为理性的合理范围,把价值选择留给个人,对于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弘扬个人自由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与此同时,它又导致另外一种后果,就是“所有的评价性判断,尤其是所有的道德判断,就其在本性上,它们是道德的或是评价性的而言,都不过是爱好、态度或情感的表达”,“人们把价值赋予各种事物的种种理由,归根到底(虽然未必是直接地)总是任意定的、非理性的。

”[3]10传统社会在个人的道德判断之外还有一种客观的道德秩序,这一道德秩序为人们的道德思考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最终的评判标准。

理性主义把所有道德问题交付给个人,对个人理性持有一种盲目乐观的自信。

现实情况是,个人并不拥有这种高度的理性和道德自觉。

当独自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人,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巨大解构力量冲击,面对电视等传媒和商业利益的合作鼓吹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往往容易放弃个人的道德责任,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急剧滑坡。

在道德日益被边缘化的今天,许多人在追问在这样一个社会,道德的生活何以可能?因此,新保守主义特别强调道德传统、宗教、中间社群的重要作用。

尼斯比特对传统价值的论述,麦金太尔对美德伦理的寻求,正是建立在对理性主义带来的道德虚无主义问题的反思之上的。

(二)反传统的倾向理性主义者蔑视任何非由理性所理解和设计之物。

人类文明是由无数代人通过不断试验、改进艰难取得的,其复杂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

许多传统在哈耶克看来都是“未阐明的知识”,这种知识只能通过人的模仿而代代相传。

因此,传统有时很难用因果关系来论证和说明,它缺乏理性主义者要求的确定性、清晰性、可证明性。

在理性主义者看来,缺少这种确定性就是迷信,不确定就是无知。

这种知识如果不是实际上有害也是可以忽略不计。

理性主义者倾向于在一片废墟上才能建设美好的生活,总是想采取一种激进式的革命而不愿意做长期的改善工作。

理性主义者把自己视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工程师,在其看来,“每一代人面前打开的都是一张无限可能的白板,如果这白板偶尔被受传统支配的祖先们非理性的涂鸦损坏了,那么理性主义者的任务就是一定要把它擦干净,就像伏尔泰所说:要有好法律的方法就是将一切现存的法律烧掉重新开始。

”[2]5在新保守主义看来,政治制度、法律、道德观念等都是在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经过文化进化选择证明有益的。

人们只有在这些已有的成绩上推进社会平稳进步。

(三)乌托邦和专制主义的倾向理性主义者一方面具有反传统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具有乌托邦和专制主义的倾向。

在理性主义者看来,既然任何问题的理性解决,在本质上都是完美解决,凭藉理性,“个人足以知道并能根据社会成员的偏好而考虑到构建社会制度所必需的境况的所有细节。

”[4]33因此,他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设计构建一个完美社会,并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借助一切手段来实现这种人间天堂。

这样的设计同时具有唯美主义与乌托邦的性质,在实现的过程上又往往与激进主义联系在一起。

在理性主义者看来,心灵不依赖于一切偶然因素,思想除了理性的权威之外不服从任何其它权威,每个人的理性也都是相同的。

理性主义者的这种自信,把人们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它又暗含着危险的倾向。

既然理性的答案是一致的,因此,理性主义者要把这种统一完美的理性知识加于全人类,如果某人反对那只能说明他被愚昧所蒙蔽,理性主义者有权利也有义务把它解救出非理性的泥潭,从而滑向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的倾向和乌托邦的狂热发展到极端,往往革命自身而不是革命目标成为了一种价值。

这种浪漫主义与激进主义相结合,诱导人们放弃理性,孤注一掷,不惜在恐怖的断头台上建立人间天堂。

(四)公共领域的道德困境在理性主义者看来,如何理解道德价值、根据何种道德信念来实践,这完全由个人来负责。

与此相关,道德、价值、信念、目的等由于不具有工具性意义因而被视为“非理性”的,应该从公共领域驱逐出去,其存在只能是生命个体自由选择的私人领域。

理性主义的统治,要求人们在公共领域排除私人性,“排除爱、恨和各种纯个人的感情,尤其是那些不合理的、难以预测的感情。

”[5]253按照这样一种理论,公共领域应和价值问题绝缘,然而问题是:一种完全排斥价值问题的公共领域又如何保证一种自由而有道德的生活?理性主义把道德局限于私人领域,在公共领域严守“价值中立”的教条,这就意味着,在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采取道德冷漠的态度是完全合法的。

只要符合工具理性的需要,公共领域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不受道德约束和控制,人们毋需为之承担任何真正的道德责任,这就为社会生活中放弃一切道德责任的恶行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奥斯维辛惨剧以一种最为鲜明和典型的方式确证了现代伦理道德的这一根本缺陷。

当纳粹党徒在现代官僚机器的指示下,按照理性化的操作程序,运用先进的机械技术,把犹太人投入焚烧炉的时候,根据道德价值属于私人领域而与公共领域无关的现代性道德设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社会工程’采取的大屠杀式的手段视为不适当,或者将在它们作用下的行动视为非理性而加以摈弃。

”[6]24三、意义二战以来,新保守主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思了人们对于理性的狭隘认识,深刻揭示了理性主义所带来的道德虚无主义、乌托邦和专制主义的危险倾向,消解了人们对于工具理性的盲目迷信,重新肯定了道德、宗教、美德等传统价值对保障市场经济的运行,对于社会道德生活和个人自由的独特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