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形考一 01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4答案

形考任务1考核内容: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5分)考核要求:1.联系实际的案例。
2.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资料占30%,内容占70%。
3.字数不少于1000字(其中案例内容不超过300字)。
教师根据考核要求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公共政策环境特征是指公共政策环境在政策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多样性与复杂性。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都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二,动态性与稳定性。
一般说来,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并实施,就会反过来对产生它的环境发生反作用,从而引起环境的变化。
但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领域,公共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稳定性既通过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稳定体现,同时又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相关制度的稳定性体现。
第三,确定性与突发性。
虽然公共政策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但正如哲学里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样,公共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体现出确定性。
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它们的数量、质量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决策者在事先可以预料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出乎意料的,突发的,这些往往出乎决策者的预料,尤其表现为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
第四,交叉性与定向性。
交叉性是指各环境相互发生作用,这就把环境看成一个系统,系统里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的要素,甚至是整个系统的。
而定向性是指特定的政策环境是对特定领域或特定地区的公共政策产生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影响作用。
第五,主观性和客观性。
主观性是说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本身各方面的能力与修养构成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主观性;客观性是指除决策者本身因素之外的一切因素构成的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认为改变的,因而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客观性。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所采取的行动,它是政府的一种决策行为,旨在达到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
公共政策概论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原理、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从政策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公共政策的定义、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进行决策和行动的过程,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教育政策等多个领域,旨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其次,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
公共政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经历问题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首先,问题提出是公共政策形成的起点,政府和社会对其中一问题的关注和认识程度是问题提出的前提。
其次,政策制定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背景,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等方式制定政策方案和措施。
然后,政策实施阶段是将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最后,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结果和效果进行评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为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的形成不仅受到政府的决策和行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政策形成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的能力和资源也会相应增强。
其次,社会需求和利益是公共政策形成的重要动力,政府需要倾听民众的声音和需求,将民意转化为政策行动。
再次,国际环境和外部压力也会对公共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国际经济形势、跨国公司的影响等会对政府的政策选择和决策产生影响。
最后,政策制定者的意愿和能力也是影响公共政策的关键因素,政策制定者的背景、能力和权力对政策方向和内容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所采取的行动,它经历了问题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01任务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01任务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一)一.案例描述:案例 1999 年 4 月 12 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引发了全国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人身安全的大潮。
1999-2021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共下发9个有关秸秆禁烧的管理办法和通知,从2021年夏收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技术,对全国主要农作物区域实施秸秆焚烧在线监控,并将每日秸秆焚烧清理在网站公布,以督促地方采取相应措施制止焚烧行为,各地也制定了各种禁烧管理细则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死扛硬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2021年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
要求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禁烧工作不力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约谈负责人,扣减奖补资金,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出台的原因主要还是禁烧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方面造成社会影响和安全事故频发,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说明公共政策制定以后没有抓住问题发生的根本,虽然有政策支撑但是无法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
如果当初制定禁烧秸秆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用 16 年后地方政府重拳出台禁烧规定,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二.个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1)案例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制定制度规范秸秆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2)实施的政策环境有什么特点?1、全球性;2、突发性;3、结构不良性;4、复杂动态性。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2、民主化原则;2、规范化原则;3、合法化原则;4、公开化原则。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制定管理办法,指导秸秆处理。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公共政策的概念、要素、制定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公共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它是政府在特定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下对公共利益的体现和实现。
公共政策通常涉及各个领域,如教育、环保、卫生、经济等,其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协商。
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要经历问题识别、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阶段。
首先,问题识别阶段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它要求政府和其他相关方对问题的性质、影响和可行性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政策制定阶段是核心环节,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分析、调研和评估,确定政策目标、措施和资源配备。
然后,政策实施阶段是政府将政策转化为行动的过程,需要政府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实施计划,并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最后,政策评估阶段是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后续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涉及多个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影响等。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核心的驱动力,它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某个问题的期望和要求。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的实现手段,包括法律、经济、教育和信息等多种手段。
政策影响是政策实施后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它涉及政策的效益、成本以及社会的公平性等方面。
公共政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的决策过程、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社会的意见反馈等。
政府的决策过程是政策形成的基础,决策者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和考量各种因素,最终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政策。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政府应当广泛听取和纳入各方的建议和意见,使决策更加合理和民主。
而社会的意见反馈则体现了民众对政策的态度和期望,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社会的批评、呼声和预期。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任务答案01-04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专题讨论考核内容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考核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 联系实际例子。
2. 个人的讨论提纲。
3. 个人讨论后形成的总结。
4. 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中国的南海政策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走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
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分类,每一类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强大,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越南等周边国家意识到了南海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有计划的开始侵占南海的一些岛屿。
由于此时的中国刚经历完十年动乱,加上改革初期,一切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该地区的重要性。
这一状况,更是加剧了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野心,肆无忌惮的出去中国的领海地区,抢占岛屿、渔业、石气等资源。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正确答案:倾斜性2.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正确答案:政府3.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正确答案:詹姆斯·E·安德森4. 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党政二元结构5.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正确答案:政策的制定6.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正确答案:西奥多·罗威7.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正确答案:西奥多·罗威8. 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正确答案:心理文化9.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正确答案:自然地理环境10. 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正确答案:政策工具11.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正确答案:欧文·E·休斯12. 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正确答案:多源流分析模型13. 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正确答案:二级论证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正确答案:经济人15. 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正确答案:重视理性16. 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正确答案:财产17.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为出发点。
正确答案:组织中的个人18. 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正确答案:公共政策评估标准19.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电大)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参见教材p17-21)答: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自身的特殊性,它应能反应出行政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
主要表现在:(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规范制定的依据(2)当行政法具体规范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也可以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作出法律解释。
作业1撰写论文(范文)行政法原则在实践中运用行政法的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所谓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的内容。
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破坏。
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法律规范。
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制度。
(二)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
(三)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
行政合法性原则通常要求行政权依法律的规定存在,行政机关依法设立并应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具体讲,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二)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二者不能偏废。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关系到公众利益的方案和措施。
它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福利和促进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制定由政府主导,通过政府机构和决策过程来完成。
政策制定的过程通常包括问题定义、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在问题定义阶段,政府会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影响,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范围和目标。
然后,政府会制定一系列政策方案,在政策制定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
政策制定阶段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政府会根据问题定义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
政策方案可以包括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经济手段等多种形式。
政策实施阶段是政策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政府会通过资源调配、项目推进等方式来实施政策方案。
同时,政府还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政策评估阶段是对政策效果和成效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政府会通过定期评估和监测来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经济政策、环境政策、教育政策、卫生政策等多个领域。
公共政策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能够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提高社会福利,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总结起来,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主要考察学生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了解程度。
通过分析公共政策的定义、制定过程和实施阶段,学生可以理解公共政策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流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分析。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全答案[1].doc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全答案[1].doc](https://img.taocdn.com/s3/m/0cfceb4b915f804d2b16c1a7.png)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包括案例论述)形成性考核(一)指导: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并认真阅读。
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
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
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没能进行讨论,就不作要求。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注:P98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
即指出要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第二,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
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
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要联系。
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
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
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
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他资源量的要求等。
范文参考(个人提纲在小组提纲中提炼)《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一、本选题简介(一)选题依据:1、审计理论界的专家大多数注重从理论层面理解和诠释审计,对于审计实践接触不多,即使审计科研人员通过审计实地调研,由于被调研对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未必肯如实披露审计中发现的真实问题,这就造成审计调研的结果与审计发现之间存在偏差,由此形成的审计理论也就存在偏差;2、从事一线审计的人员,具有丰富的审计实战经验,严重的经济问题在他们严谨的审计程序和准确的专业判断下被发现,但很多一线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理论知识,无法将揭露问题实质的案例上升到理论,并用于指导审计实践;3、审计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全面掌握审计、财务会计和其他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同时,迫切需要了解审计实战技术,有趣的审计案例不仅会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并帮助他们真正领会法律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4、各大财经类高校教师苦于缺少审计案例的专业教科书,他们使用的仅有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专家编著翻译过来的版本,书的内容与国内国家审计现状难免会有出入。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一)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并认真阅读。
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
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没能进行讨论,就不作要求。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形成性考核(二)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七章之后。
题型:与期末考试一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2。
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B.积极介入C.不闻不问D.退避三舍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A.克朗B.史密斯C.西蒙D.拉斯韦尔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
A.响应B.深入C.反映D.内化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精选】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新版)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新)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章~第四章之后考核任务形式专题讨论考核内容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00分)考核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的例子。
(30分)2.个人的讨论提纲。
(30分)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
(40分)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今年6月1日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
作为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湖州安吉县在“中国第一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又获得了“美丽乡村”这一全国性金字招牌。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
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
走进安吉农村,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山三吃”(吃生态农业、吃生态工业和吃生态旅游)让安吉人收获了富足。
“一山三吃”,带给安吉的变化是巨大的。
2014年,安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0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0.0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2倍和6.41倍;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62元,高出浙江省的19373元,而2005年的这一数据只是7000元出头。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与答案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A. 公民B. 非政府组织C. 利益集团D. 大众传媒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A. 公共政策客体B. 目标群体C. 思想库D. 政策目标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B. 全球化C. 国际化D. 信息化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A. 传统习俗文化B. 政治文化C. 精英文化D. 普通文化水平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B. 罗威C. 林布隆D. 科臣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B. 强制C. 管制D. 限制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 《理解公共政策》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
任务一: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社会发展的加速,全球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社会发展更加复杂,社会问题也是更加复杂,一种新型
的社会治理模式开始形成,其实质是政府、社会各组织及国际组织之间的
协调、配合与协作,该社会治理模式和公共政策是相辅相成的。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措
施和举措,它是政府治理社会的有效手段。
公共政策既是一个独特的概念
也是一种实践,由政策制定者确定政策方向,决定政策的细节,并试图让
这些政策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公共政策不仅反映出政府的行政行为,而且也反映出社会的发展状态和趋向,它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
重要组成部分。
而社会治理则指的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种手段,改善和改善
社会状况,维护社会安全、维权民生、保护社会稳定的活动。
这种社会治
理观念及其实际应用模式,包括政府的管理与规管、公共性活动的编码设计、社会的协同与协调等。
它不仅是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也是一种新的政
治行动,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文明。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介绍公共政策概论是一门研究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决策的学科。
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方法和影响,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课程内容公共政策概论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公共政策的定义和范围: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并讨论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例如,公共管理、公共事务等。
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详细解释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讨论各个环节中的关键要素和参与方。
3.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介绍公共政策研究所用到的常见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影响评估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政策影响和评估:探讨政策实施后的影响和效果,学习如何对政策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评估。
讨论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建议的可行性。
5.政策的公众参与和治理:强调公众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参与和角色。
学生将了解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如公听会、问卷调查等,并思考公众如何影响和参与决策过程。
课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公共政策概论课程,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方法。
2.掌握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政策分析、影响评估等。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现实中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能够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和提出改进建议。
5.加强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课程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公共政策概论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能力,课程将采用以下多种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论。
2.作业和小组项目:学生将完成一系列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作业和小组项目,例如,政策分析报告、政策提案等。
3.期中和期末考试:分别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进行期中和期末的考核,测试学生对公共政策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公共政策环境包括:结构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对塑造、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起决定和基础作用。
公共政策影响和改造政策环境,具有反作用。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的首要阶段和关键环节,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公共政策实践中,对影响政策制定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公众、新闻与网络媒体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们以不同的力度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社会公众的影响。
公众诉求成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社会因素,不得民心的政策,不管多么符合政党、利益集团,政策制定者的愿望和利益,从长远看也是不成功的。
所以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的要求、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如在城区规划中,涉及到居民房屋拆迁这一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妥善处理。
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从公众角度出发,完善拆迁机制,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对房屋拆迁工作的法规,切实解决好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积极争取政法部门和舆论的支持,创造既维护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有依法服从拆迁,服从城市建设大局的社会氛围。
(二)新闻与网络传媒的影响。
新闻与网络传媒的出现和发展给民意的表达带来了新的平台,打破的传统媒体对信息发布的舆论的垄断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新闻与网络传媒通过制造和传播社会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表现为:提高政策问题的认知度,扩大政策诉求群体,扩大公众参与等。
综上所述,社会公众、新闻与网络传媒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存在与政策制定的整个过程始终。
处理好它们与公共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共政策环境包括:结构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对塑造、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起决定和基础作用。
公共政策影响和改造政策环境,具有反作用。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的首要阶段和关键环节,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公共政策实践中,对影响政策制定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公众、新闻与网络媒体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们以不同的力度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社会公众的影响。
公众诉求成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社会因素,不得民心的政策,不管多么符合政党、利益集团,政策制定者的愿望和利益,从长远看也是不成功的。
所以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的要求、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如在城区规划中,涉及到居民房屋拆迁这一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妥善处理。
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从公众角度出发,完善拆迁机制,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对房屋拆迁工作的法规,切实解决好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积极争取政法部门和舆论的支持,创造既维护。